多糖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含量的测定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41 KB
- 文档页数:4
CTAB(⼗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别称西曲溴铵、溴棕三甲基铵、溴烷铵,鲸熔三甲基溴化铵;CTAB;CTMAB;HTAB;CTABr;分类季铵盐分⼦式 C16H33(CH3)3NBr分⼦量 364.446熔点: 250-237℃⽔溶性 13 g/L (20°C)纯度(含量) >99%性质本品呈⽩⾊或浅黄⾊结晶体⾄粉末状,易溶于异丙醇,可溶于⽔,震荡时产⽣⼤量泡沫,能与阳离⼦、⾮离⼦、两性表⾯活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
具有优良的渗透、柔化、乳化、抗静电、⽣物降解性及杀菌等性能。
本品化学稳定性好,耐热、耐光、耐压、耐强酸强碱。
⽤途本品为天然、合成橡胶、硅油和沥青乳化剂;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和玻璃纤维的抗静电剂、柔软剂;护发素的调理剂;相转移催化剂;乳液起泡剂、表⾯活性剂,分析试剂,涤纶真丝化剂,⽪⾰加脂剂,它还⽤于助焊剂、焊锡膏⽣产⾥起表⾯活性剂作⽤,活性强,对亮点、虚焊、焊电饱满都有⼀定作⽤。
CTAB法提取DNA试剂:1)2×CTAB 提取液(PH 8.0):2% CTAB,1.4MNacl,0.02MEDTA,0.1MTris-cl,0.2%巯基⼄醇。
即称取CTAB 2 g加蒸馏⽔40ml,加1M Tris-cl(PH8.0)10ml,0.5M EDTA(PH 8.0)4ml和5M NaCl 28ml,待CTAB溶解后⽤蒸馏⽔定容到100ml(提取前加⼊2%的巯基⼄醇,100ml加0.2ml巯基⼄醇)2)1M Tris-cl(PH 8.0)100 ml:12.11g Tris碱;ddH2O ,80ml;HCl,4.9 ml三者混匀充分溶解后,滴加浓盐酸调PH⾄8.0,定容⾄100ml3)0.5M EDTA(PH 8.0) 100ml:在80ml⽔中加⼊18.01g EDTANa2.2H2O搅拌溶解,⽤NaOH调PH⾄8.0(约2gNaOH颗粒),定容⾄100ml4)5M NaCl 100ml:称取29.22g NaCl ,⽤ddH2O定容到100ml5)3M NaAc 10ml:称取2.46g NaAc,⽤ddH2O定容到10ml操作步骤:1、称取1.0g幼嫩的叶⽚,在研钵中加⼊液氮预冷,将叶⽚放到液氮中研磨均匀,直⾄全部研磨⾄粉末,转⼊1.5ml离⼼管中,加⼊600 ul 65℃预热的CTAB溶液(⽤前加⼊2%的巯基⼄醇)2、将装有CTAB和样品的EP管放⼊65℃⽔浴,约1h3、冷却后,加⼊600ul 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300:288:12),混匀,12000rpm,离⼼15min4、吸上清,装⼊⼀新的EP管5、加⼊600ul 氯仿:异戊醇(24:1=576:24),12000rpm。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多糖的基本性质和提取方法。
2. 掌握水提法、醇沉法、离子交换法等多糖提取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多糖提取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多糖是一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
多糖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醇沉法、离子交换法等。
本实验采用水提法、醇沉法、离子交换法三种方法提取多糖。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胡萝卜、葡萄糖、淀粉、纤维素酶、DE-23、DE-41、Sepharose(2B、4B、6B)等。
2. 实验试剂:蒸馏水、95%乙醇、95%丙酮、NaCl、NaOH、HCl、氯化钙、蒽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葡萄糖、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等。
3. 仪器:组织匀浆机、水浴锅、台式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抽滤瓶、烧杯、移液管、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提法提取多糖(1)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片,称取适量胡萝卜组织,用组织匀浆机匀浆。
(2)将匀浆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4)将上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95%乙醇,静置过夜。
(5)次日,离心分离,取沉淀。
(6)将沉淀用95%丙酮洗涤,干燥,得到胡萝卜多糖。
2. 醇沉法提取多糖(1)将胡萝卜匀浆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2)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3)将上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95%乙醇,搅拌溶解。
(4)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取沉淀。
(5)将沉淀用95%丙酮洗涤,干燥,得到胡萝卜多糖。
3. 离子交换法提取多糖(1)将胡萝卜匀浆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2)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3)将上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NaCl,搅拌溶解。
(4)将溶液转移到离子交换柱中,用蒸馏水冲洗至流出液无Cl-。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标题:深度探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的原理和应用一、引言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作用。
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的原理1. 仪器和试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实验所需的仪器包括电位滴定仪、磁力搅拌器、pH计等。
试剂主要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盐酸溶液、含有氟离子的标准溶液等。
2. 实验步骤该电位滴定方法的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制备、电位滴定、数据处理等。
其中电位滴定过程是关键环节,需要通过滴定仪精确地滴定标准溶液,记录消耗的滴定液体积。
3. 原理解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的原理是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与溶液中的氟离子在一定pH下发生离子交换反应,通过电位滴定仪检测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计算出被分析样品中氟离子的含量。
三、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的应用1. 环境监测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可以用于土壤、水体等环境样品中氟离子的含量测定,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源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诊断在临床医学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可以用于血液、尿液等样品中氟离子的检测,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3. 食品安全食品中过量的氟离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可以利用该电位滴定方法对食品中的氟离子含量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深度和广度的解析,我们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未来,该方法还有待在其他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有望结合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其分析的精准度和灵敏度。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电位滴定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对其电位滴定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完善该方法,并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色谱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由于其化学结构的特殊性,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合成方法相对复杂,纯度检测也比较困难。
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加简便高效的合成方法,开发出更高纯度的产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也有助于拓展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字数:204】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色谱纯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其合成方法的优化和纯度检测的完善,我们希望能够得到高纯度的产物,并明确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我们也将探讨该化合物在色谱分析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溴化铵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重要的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抗菌性能,因此在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色谱纯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合成方法和纯度检测技术,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色谱纯度也可以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只有通过准确地确定其纯度,才能更好地研究其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合成方法关于【合成方法】的内容如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其合成方法一般可以通过烷基溴化合物和三甲胺之间的反应来实现。
具体步骤如下:在适当的条件下,将烷基溴化合物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然后,逐渐加入三甲胺,并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在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溴离子的生成情况来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当溴离子生成饱和时,反应即可停止。
经过反应后,产物可通过冷冻结晶或溶剂结晶的方式进行提取和纯化。
最终得到的产物即为所需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通过色谱纯度检测保证其纯度达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5009.86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2016-08-31发布2017-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言本标准代替G B/T5009.86 2003‘蔬菜㊁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㊁G B/T5009.159 2003‘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和G B6195 1986‘水果㊁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㊂本标准与G B/T5009.86 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扩大了方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相关方法的定量限;删除了2,4-二硝基苯肼法;增加了2,6-二氯靛酚滴定法;按照G B/T20001.4 2015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㊁荧光法㊁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方法㊂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乳粉㊁谷物㊁蔬菜㊁水果及其制品㊁肉制品㊁维生素类补充剂㊁果冻㊁胶基糖果㊁八宝粥㊁葡萄酒中的L(+)-抗坏血酸㊁D(+)-抗坏血酸和L(+)-抗坏血酸总量的测定㊂第二法适用于乳粉㊁蔬菜㊁水果及其制品中L(+)-抗坏血酸总量的测定㊂第三法适用于水果㊁蔬菜及其制品中L(+)-抗坏血酸的测定㊂2术语和定义2.1抗坏血酸:一种具有抗氧化性质的有机化合物㊂又称为 维生素C ,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㊂2.2 L(+)-抗坏血酸:左式右旋光抗坏血酸㊂具有强还原性,对人体具有生物活性㊂2.3 D(+)-抗坏血酸:又称异抗坏血酸㊂具有强还原性,但对人体基本无生物活性㊂2.4 L(+)-脱氢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极易被氧化为L(+)-脱氢抗坏血酸,L(+)-脱氢抗坏血酸亦可被还原为L(+)-抗坏血酸㊂通常称为脱氢抗坏血酸㊂2.5 L(+)-抗坏血酸总量:将试样中L(+)-脱氢抗坏血酸还原成的L(+)-抗坏血酸或将试样中L(+)-抗坏血酸氧化成的L(+)-脱氢抗坏血酸后测得的L(+)-抗坏血酸总量㊂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原理试样中的抗坏血酸用偏磷酸溶解超声提取后,以离子对试剂为流动相,经反相色谱柱分离,其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直接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波长245n m)测定;试样中的L(+)-脱氢抗坏血酸经L-半胱氨酸溶液进行还原后,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45n m)测定L(+)-抗坏血酸总量,或减去原样品中测得的L(+)-抗坏血酸含量而获得L(+)-脱氢抗坏血酸的含量㊂以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㊂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4.1试剂4.1.1偏磷酸(H P O3)n:含量(以H P O3计)ȡ38%㊂4.1.2磷酸三钠(N a3P O4㊃12H2O)㊂4.1.3磷酸二氢钾(K H2P O4)㊂4.1.4磷酸(H3P O4):85%㊂4.1.5 L-半胱氨酸(C3H7N O2S):优级纯㊂4.1.6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9H42B r N):色谱纯㊂4.1.7甲醇(C H3O H):色谱纯㊂4.2试剂配制4.2.1偏磷酸溶液(200g/L):称取200g(精确至0.1g)偏磷酸(4.1.1),溶于水并稀释至1L,此溶液保存于4ħ的环境下可保存一个月㊂4.2.2偏磷酸溶液(20g/L):量取50m L200g/L偏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 L㊂4.2.3磷酸三钠溶液(100g/L):称取100g(精确至0.1g)磷酸三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L㊂4.2.4 L-半胱氨酸溶液(40g/L):称取4g L-半胱氨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 L㊂临用时配制㊂4.3标准品4.3.1 L(+)-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ȡ99%㊂4.3.2 D(+)-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ȡ99%㊂4.4标准溶液配制4.4.1 L(+)-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 g/m L):准确称取L(+)-抗坏血酸标准品0.01g(精确至0.01m 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 L㊂该贮备液在2ħ~8ħ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㊂4.4.2 D(+)-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 g/m L):准确称取D(+)-抗坏血酸标准品0.01g(精确至0.01m 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 L㊂该贮备液在2ħ~8ħ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㊂4.4.3抗坏血酸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吸取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液0m L, 0.05m L,0.50m L,1.0m L,2.5m L,5.0m L,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0m L㊂标准系列工作液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为0μg/m L㊁0.5μg/m L㊁5.0μg/m L㊁10.0μg/m L㊁25.0μg/m L㊁50.0μg/m L㊂临用时配制㊂5仪器和设备5.1液相色谱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㊂5.2p H计:精度为0.01㊂5.3天平:感量为0.1g㊁1m g㊁0.01m g㊂5.4超声波清洗器㊂5.5离心机:转速ȡ4000r/m i n㊂5.6均质机㊂5.7滤膜:0.45μm水相膜㊂5.8振荡器㊂6分析步骤整个检测过程尽可能在避光条件下进行㊂6.1试样制备6.1.1液体或固体粉末样品:混合均匀后,应立即用于检测㊂6.1.2水果㊁蔬菜及其制品或其他固体样品:取100g左右样品加入等质量20g/L的偏磷酸溶液,经均质机均质并混合均匀后,应立即测定㊂6.2试样溶液的制备称取相对于样品约0.5g~2g(精确至0.001g)混合均匀的固体试样或匀浆试样,或吸取2m L~ 10m L液体试样[使所取试样含L(+)-抗坏血酸约0.03m g~6m g]于50m L烧杯中,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4.2.2)将试样转移至50m L容量瓶中,震摇溶解并定容㊂摇匀,全部转移至50m L离心管中,超声提取5m i n后,于4000r/m i n离心5m i n,取上清液过0.45μm水相滤膜,滤液待测[由此试液可同时分别测定试样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含量]㊂6.3试样溶液的还原准确吸取20m L上述离心后的上清液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10m L40g/L的L-半胱氨酸溶液(4.2.4),用100g/L磷酸三钠溶液调节p H至7.0~7.2,以200次/m i n振荡5m i n㊂再用磷酸调节p H 至2.5~2.8,用水将试液全部转移至50m 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㊂混匀后取此试液过0.45μm水相滤膜后待测[由此试液可测定试样中包括脱氢型的L(+)-抗坏血酸总量]㊂若试样含有增稠剂,可准确吸取4m L经L-半胱氨酸溶液还原的试液,再准确加入1m L甲醇,混匀后过0.45μm滤膜后待测㊂6.4仪器参考条件6.4.1色谱柱:C18柱,柱长250mm,内径4.6mm,粒径5μm,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㊂6.4.2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紫外检测器㊂6.4.3流动相:A:6.8g磷酸二氢钾和0.91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用磷酸调p H至2.5~2.8);B:100%甲醇㊂按AʒB=98ʒ2混合,过0.45μm滤膜,超声脱气㊂6.4.4流速:0.7m L/m i n㊂6.4.5检测波长:245n m㊂6.4.6柱温:25ħ㊂6.4.7进样量:20μL㊂6.5标准曲线制作分别对抗坏血酸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进行测定,以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μg/m L)为横坐标,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㊂L(+)-抗坏血酸㊁D(+)-抗坏血酸标准色谱图参见附录A中图A.1㊂6.6试样溶液的测定对试样溶液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测定液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浓度(μg/m L)㊂6.7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系指除不加试样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㊁试剂和用量,进行平行操作㊂7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含量和L(+)-抗坏血酸总量以毫克每百克表示,按式(1)计算:X=(c1-c0)ˑVmˑ1000ˑFˑKˑ100(1)式中:X 试样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㊁L(+)-抗坏血酸总量]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m g/100g);c1 样液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 L); c0 样品空白液中L(+)-抗坏血酸[或D(+)-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 L);V 试样的最后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 L);m 实际检测试样质量,单位克(g);1000 换算系数(由μg/m L换算成m g/m L的换算因子);F 稀释倍数(若使用6.3还原步骤时,即为2.5);K 若使用6.3中甲醇沉淀步骤时,即为1.25;100 换算系数(由m g/g换算成m g/100g的换算因子)㊂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8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㊂9其他固体样品取样量为2g时,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检出限均为0.5m g/100g,定量限均为2.0m g/100g㊂液体样品取样量为10g(或10m L)时,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的检出限均为0.1m g/100g(或0.1m g/100m L),定量限均为0.4m g/100g(或0.4m g/100m L)㊂第二法荧光法10原理试样中L(+)-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L(+)-脱氢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 P D A)反应生成有荧光的喹唔啉(q u i n o x a l i n e),其荧光强度与L(+)-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L(+)-抗坏血酸总量㊂注:L(+)-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 P D A反应,以此排除试样中荧光杂质产生的干扰㊂11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三级水㊂11.1试剂11.1.1偏磷酸(H P O3)n:含量(以H P O3计)ȡ38%㊂11.1.2冰乙酸(C H3C O O H):浓度约为30%㊂11.1.3硫酸(H2S O4):浓度约为98%㊂11.1.4乙酸钠(C H3C O O N a)㊂11.1.5硼酸(H3B O3)㊂11.1.6邻苯二胺(C6H8N2)㊂11.1.7百里酚蓝(C27H30O5S)㊂11.1.8活性炭粉㊂11.2试剂的配制11.2.1偏磷酸-乙酸溶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 L冰乙酸及250m L水,加温,搅拌,使之逐渐溶解,冷却后加水至500m L㊂于4ħ冰箱可保存7d~10d㊂11.2.2硫酸溶液(0.15m o l/L):取8.3m 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000m L㊂11.2.3偏磷酸-乙酸-硫酸溶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 L冰乙酸,滴加0.15m o l/L硫酸溶液至溶解,并稀释至500m L㊂11.2.4乙酸钠溶液(500g/L):称取500g乙酸钠,加水至1000m L㊂11.2.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用500g/L乙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 L㊂临用时配制㊂11.2.6邻苯二胺溶液(200m g/L):称取20m g邻苯二胺,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 L,临用时配制㊂11.2.7酸性活性炭:称取约200g活性炭粉(75μm~177μm),加入1L盐酸(1+9),加热回流1h~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110ħ~120ħ烘箱中干燥10h,备用㊂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应㊂将20g/L亚铁氰化钾与1%盐酸等量混合,将上述洗出滤液滴入,如有铁离子则产生蓝色沉淀㊂11.2.8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0.4m g/m L):称取0.1g百里酚蓝,加入0.02m o l/L氢氧化钠溶液约10.75m L,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用水稀释至250m L㊂(变色范围:p H等于1.2时呈红色;p H等于2.8时呈黄色;p H大于4时呈蓝色)㊂11.3标准品L(+)-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ȡ99%㊂11.4标准品的配制11.4.1 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000m g/m L):称取L(+)-抗坏血酸0.05g(精确至0.01m g),用偏磷酸-乙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50m L,该贮备液在2ħ~8ħ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㊂11.4.2 L(+)-抗坏血酸标准工作液(100.0μg/m L):准确吸取L(+)-抗坏血酸标准液10m L,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100m L,临用时配制㊂12仪器和设备荧光分光光度计:具有激发波长338n m及发射波长420n m㊂配有1c m比色皿㊂13分析步骤整个检测过程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㊂13.1试液的制备称取约100g(精确至0.1g)试样,加100g偏磷酸-乙酸溶液,倒入捣碎机内打成匀浆,用百里酚蓝指示剂测试匀浆的酸碱度㊂如呈红色,即称取适量匀浆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若呈黄色或蓝色,则称取适量匀浆用偏磷酸-乙酸-硫酸溶液稀释,使其p H 为1.2㊂匀浆的取用量根据试样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而定㊂当试样液中抗坏血酸含量在40μg /m L ~100μg/m L 之间,一般称取20g (精确至0.01g )匀浆,用相应溶液稀释至100m L ,过滤,滤液备用㊂13.2 测定13.2.1 氧化处理:分别准确吸取50m L 试样滤液及抗坏血酸标准工作液于200m 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g 活性炭,用力振摇1m i n ,过滤,弃去最初数毫升滤液,分别收集其余全部滤液,即为试样氧化液和标准氧化液,待测定㊂13.2.2 分别准确吸取10m L 试样氧化液于两个100m L 容量瓶中,作为 试样液 和 试样空白液 ㊂13.2.3 分别准确吸取10m L 标准氧化液于两个100m L 容量瓶中,作为 标准液 和 标准空白液 ㊂13.2.4 于 试样空白液 和 标准空白液 中各加5m L 硼酸-乙酸钠溶液,混合摇动15m i n,用水稀释至100m L ,在4ħ冰箱中放置2h ~3h ,取出待测㊂13.2.5 于 试样液 和 标准液 中各加5m L 的500g /L 乙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 L ,待测㊂13.3 标准曲线的制备准确吸取上述 标准液 [L (+)-抗坏血酸含量10μg/m L ]0.5m L ,1.0m L ,1.5m L ,2.0m L ,分别置于10m L 具塞刻度试管中,用水补充至2.0m L ㊂另准确吸取 标准空白液 2m L 于10m L 带盖刻度试管中㊂在暗室迅速向各管中加入5m L 邻苯二胺溶液,振摇混合,在室温下反应35m i n ,于激发波长338n m ㊁发射波长420n m 处测定荧光强度㊂以 标准液 系列荧光强度分别减去 标准空白液 荧光强度的差值为纵坐标,对应的L (+)-抗坏血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直线回归方程㊂13.4 试样测定分别准确吸取2m L 试样液 和 试样空白液 于10m L 具塞刻度试管中,在暗室迅速向各管中加入5m L 邻苯二胺溶液,振摇混合,在室温下反应35m i n ,于激发波长338n m ㊁发射波长420n m 处测定荧光强度㊂以 试样液 荧光强度减去 试样空白液 的荧光强度的差值于标准曲线上查得或回归方程计算测定试样溶液中L (+)-抗坏血酸总量㊂14 结果计算试样中L (+)-抗坏血酸总量,结果以毫克每百克表示,按式(2)计算:X =c ˑV m ˑF ˑ1001000(2)式中:X 试样中L (+)-抗坏血酸的总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m g/100g );c由标准曲线查得或回归方程计算的进样液中L (+)-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 /m L );V 荧光反应所用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m 实际检测试样质量,单位克(g );F试样溶液的稀释倍数;100换算系数;1000换算系数㊂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15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㊂16其他当样品取样量为10g时,L(+)-抗坏血酸总量的检出限为0.044m g/100g,定量限为0.7m g/ 100g㊂第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17原理用蓝色的碱性染料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对含L(+)-抗坏血酸的试样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2,6-二氯靛酚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2,6-二氯靛酚在酸性介质中显浅红色,由2,6-二氯靛酚的消耗量计算样品中L(+)-抗坏血酸的含量㊂18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三级水㊂18.1试剂18.1.1偏磷酸(H P O3)n:含量(以H P O3计)ȡ38%㊂18.1.2草酸(C2H2O4)㊂18.1.3碳酸氢钠(N a H C O3)㊂18.1.42,6-二氯靛酚(2,6-二氯靛酚钠盐,C12H6C l2N N a O2)㊂18.1.5白陶土(或高岭土):对抗坏血酸无吸附性㊂18.2试剂的配制18.2.1偏磷酸溶液(20g/L):称取20g偏磷酸,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㊂18.2.2草酸溶液(20g/L):称取20g草酸,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㊂18.2.32,6-二氯靛酚(2,6-二氯靛酚钠盐)溶液:称取碳酸氢钠52m g溶解在200m L热蒸馏水中,然后称取2,6-二氯靛酚50m g溶解在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㊂冷却并用水定容至250m L,过滤至棕色瓶内,于4ħ~8ħ环境中保存㊂每次使用前,用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其滴定度㊂标定方法:准确吸取1m 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50m L锥形瓶中,加入10m L偏磷酸溶液或草酸溶液,摇匀,用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保持15s不褪色为止㊂同时另取10m L偏磷酸溶液或草酸溶液做空白试验㊂2,6-二氯靛酚溶液的滴定度按式(3)计算:T=cˑVV1-V0 (3)式中:T 2,6-二氯靛酚溶液的滴定度,即每毫升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 g/m L);c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 g/m L );V 吸取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V 1 滴定抗坏血酸标准溶液所消耗2,6-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V 0 滴定空白所消耗2,6-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㊂18.3 标准品L (+)-抗坏血酸标准品(C 6H 8O 6):纯度ȡ99%㊂18.4 标准溶液的配制L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000m g /m L ):称取100m g (精确至0.1m g)L (+)-抗坏血酸标准品,溶于偏磷酸溶液或草酸溶液并定容至100m L ㊂该贮备液在2ħ~8ħ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㊂19 测定整个检测过程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㊂19.1 试液制备:称取具有代表性样品的可食部分100g ,放入粉碎机中,加入100g 偏磷酸溶液或草酸溶液,迅速捣成匀浆㊂准确称取10g ~40g 匀浆样品(精确至0.01g )于烧杯中,用偏磷酸溶液或草酸溶液将样品转移至100m L 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后过滤㊂若滤液有颜色,可按每克样品加0.4g 白陶土脱色后再过滤㊂19.2 滴定:准确吸取10m L 滤液于50m L 锥形瓶中,用标定过的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呈粉红色15s 不褪色为止㊂同时做空白试验㊂20 结果计算试样中L (+)-抗坏血酸含量按式(4)计算:X =(V -V 0)ˑT ˑAmˑ100 (4)式中:X 试样中L (+)-抗坏血酸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m g/100g );V 滴定试样所消耗2,6-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V 0 滴定空白所消耗2,6-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T 2,6-二氯靛酚溶液的滴定度,即每毫升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m g/m L ); A 稀释倍数;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㊂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21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在L (+)-抗坏血酸含量大于20m g/100g 时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㊂在L (+)-抗坏血酸含量小于或等于20m g /100g 时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㊂G B 5009.86 20169 附 录 AL (+)-抗坏血酸㊁D (+)-抗坏血酸标准色谱图 第一法L (+)-抗坏血酸㊁D (+)-抗坏血酸标准色谱图见图A.1㊂图A .1 L (+)-抗坏血酸㊁D (+)-抗坏血酸标准色谱图。
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
实验原理
CTAB(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具有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0.7mol/LNaCl),CTAB与蛋白质和多聚糖形成复合物,只是不能沉淀核酸.通过有机溶剂抽提,去除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采用机械破碎植物细胞,然后加入CTAB分离缓冲液将DNA溶解出来,再经氯仿-异戊醇抽提除去蛋白质,最后得到DNA。
实验步骤
1. 取1-50g新鲜植物材料,于液氮中研成粉。
2. 将冻粉转入预冷的离心管中,立即加入等体积(w/v) 2×CTAB提取缓冲液,65℃保温10-20分钟,其间不时摇动。
3.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轻缓颠倒离心管混匀,室温下,12000r/min 离心10-20分钟。
4. 将上清液转入另一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颠倒离心管混匀,室温、12000r/min 离心10分钟。
5. 将上层水相转入新的经硅烷化处理的离心管中,加入0.6-1倍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下放置30分钟。
6. 3500-4000r/min 离心5-10分钟,去上清液, 70%乙醇漂洗,沉淀吹干。
7. 风干后加入40ul的TE缓冲液溶解DNA,-20℃保存备用。
8. 取2ul溶液电泳检测。
注意事项
所有操作均须温和,避免剧烈震荡。
一CTAB 法微量提取植物总DNA1.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作用: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具有从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沉淀核酸和酸性多聚糖的特性,在这种条件下,蛋白质和中性多聚糖仍留在溶液里,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里,CTAB 与蛋白质和大多数酸性多聚糖以外的多聚糖形成复合物,只是不能沉淀核酸。
因此,CTAB可以用于从大量产生粘多糖的有机体如植物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包括E.coli的某些株)中制备纯化DNA 。
2. β-巯基乙醇的作用: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避免褐变,使酚轻易去除基因组DNA。
巯基乙醇有消泡的作用。
3. EDAT(乙二胺四乙酸)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络合剂,抑制某些金属蛋白酶的活性,防止DNA被DNase 酶解。
4. 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用无水乙醇沉淀DNA,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的方法。
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 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 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
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
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远远比95%乙醇昂贵)。
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损失也增大,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
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
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
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即可。
2.在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一定要加NaAc或NaCl至最终浓度达0.1~0.25mol/L?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 或NaCl,使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低时,只有部分DNA形成DNA钠盐而聚合,这样就造成DNA沉淀不完全,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高时,其效果也不好。
chemical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子量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化学物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H33N(CH3)3Br)的分子量及其相关信息。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它的定义、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1.2 文章结构该文章按以下结构进行撰写:引言、正文、要点三、要点四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对该主题的概述,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定义与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主要观点,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详细解释和说明,使读者能够了解该化学物质的分子量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其定义与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探讨,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该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引发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以上就是引言部分的内容,提供了对文章主题的概述、结构安排以及目的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并知道可以期待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学到什么内容。
2. 正文:2.1 定义与性质:化学品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又被称为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的分子式为C19H42BrN,分子量约为364.45 g/mol。
CTAB是四级胺类化合物,其中的正离子部分是具有两个甲基和一个十六烷基链的季铵盐。
该化合物在常温下呈白色颗粒状结晶体,可以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2.2 合成方法:CTAB的合成主要通过季铵盐的反应来进行。
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将正丁基溴化铵与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反应生成CTAB,并通过结晶得到纯品。
合成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产率和纯度。
2.3 应用领域:由于其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和季铵盐特性,CTAB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ctab化学式CTAB,又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它的化学式为C19H42BrN,分子量为364.45g/mol。
在化学实验中,CTAB常常用于提取DNA,在药物制剂中也常常被使用。
CTAB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CTAB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状固体,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溶解性。
它不易溶于水,但可以在水中形成胶体稀溶液。
在碱性条件下,CTAB 会变成溶剂,而在酸性条件下则会形成沉淀。
CTAB的熔点为235℃,沸点为238℃。
CTAB的密度为0.95g/cm³(20℃),折射率为1.45。
CTAB的制备方法: CTAB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十六烷基溴化物和三甲基胺的反应制备得到。
通常是将三甲基胺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溴化物后搅拌混合。
经过反应后,通过真空蒸馏和水洗等步骤制备得到粉末状的CTAB。
CTAB的用途:作为表面活性剂,CTAB在医学、生命科学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 DNA提取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CTAB被广泛应用于DNA提取。
CTAB能够将DNA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还可以去除DNA芯片中的蛋白质和多糖。
2. 制备纳米材料 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被用来制备合成纳米材料的种子,如金纳米球。
利用制备的纳米材料还可以制备氧化物纳米材料和有机纳米材料。
它的作用是控制核和壳的界面和尺寸稳定。
3. 化学反应和合成 CTAB还可以作为化学反应和合成的模板剂。
例如,使用CTAB模板可以制备出纳米金或银微粒,这些微粒通常用于生物传感器、催化剂等。
4. 药物制剂由于CTAB对细胞膜结构的影响,它还可以被用来当作一种有效的药物制剂。
在制备口服给药制剂时,CTAB主要作用是增加药物对人体的吸收率。
毒性和安全性:尽管CTAB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但是,它仍然具有潜在的毒性。
术中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性。
CTAB能够刺激眼睛和皮肤,并且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过敏反应。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多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悉多糖的提取、纯化、鉴定方法;3. 学习多糖的制备工艺流程;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多糖是一类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根据单糖的种类和结构,多糖可分为直链多糖和支链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本实验以淀粉为例,通过酶解、酸水解、醇沉等方法提取和纯化淀粉,最后通过硫酸蒽酮法检测多糖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玉米粉、纤维素酶、淀粉酶、盐酸、硫酸、无水乙醇、蒸馏水等;2. 实验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蒽酮、浓硫酸、苯酚等。
四、实验步骤1. 酶解:称取一定量的玉米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用淀粉酶酶解2小时,然后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继续酶解2小时;2. 酸水解:将酶解后的混合液煮沸5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为2,在50℃下水解4小时;3. 离心:将水解后的混合液在3000r/min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4. 醇沉:将上清液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合,静置过夜;5. 离心:将沉淀物在3000r/min下离心10分钟,收集沉淀;6. 干燥:将沉淀物在60℃下干燥至恒重;7. 硫酸蒽酮法检测多糖含量: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多糖,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按照硫酸蒽酮法进行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解:酶解过程中,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将淀粉和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为后续的酸水解提供底物;2. 酸水解:酸水解过程中,淀粉和纤维素的苷键被断裂,形成葡萄糖;3. 离心:离心过程中,去除未分解的淀粉和纤维素等杂质;4. 醇沉:醇沉过程中,多糖沉淀,其他小分子物质溶解于溶液中;5. 硫酸蒽酮法检测多糖含量:根据硫酸蒽酮法检测结果,计算出多糖的含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提取和纯化了淀粉,并检测了多糖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酶解、酸水解、醇沉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和纯化多糖,为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海带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酶法提取海带硫酸多糖的原理和操作流。
2、了解多糖物质的常规纯化方法及原理。
3、熟悉多糖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4、掌握硫酸一葱酮法测定多糖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综合利用细脚匀黎和纤维素酸水解,破碎海带细和壁,释放细胸内容物。
包括多糖、海藻酸以及蛋白、核酸等;随后通过海藻酸与Ca*的结合沉淀形成不溶性法落酸锅,以去除其中的海落酸;继而通过CTAB与多被络合后解度下降的特性,将多糖与其他成份分离;最后在盐溶液中回溶多糖,并通过乙醇沉淀法获得多糖沉淀,即为海带相多效,可采用硫酸一草法测出多能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实验材料:干海带实验试剂:纤维素酶、Imol/L氯化钙溶液、硫酸、葱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葡萄糖、DE-23、DE-41、Sepharose(2B 4B 6B)等仪器:组织勾浆机、水浴锅、台式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四、实验步骤海带多糖的提取1、干海带加水浸泡过夜充分溶胀后,加入1/3体积的水,放入组织匀浆机中,粉碎成海带浆。
取约100ml海带浆,调PH值为4.5-5.0加入03g纤维素酶,于50度温浴水解4-6小时,间或撞拌,促进细胞壁水解。
(这个过程我们的指导老师已经提前做好)2、在海带浆中加入50ml水,搅拌均匀,沸水浴5min,使纤维素酶失活,冷至室温,用6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注:a、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混入海带渣,防止对后面测量结果的影响,b、过滤过程中可戴手套挤纱布,但是不要太用力使海带渣意外流出)3、向滤液中加入1/4体积lmol/L氯化钙溶液,搅拌均匀后,4层纱布过滤,去除海藻酸钙。
(这个时候过滤比较简单,因为海藻酸钙是絮状沉淀,易过滤)4、于滤液中加入1/5体积的2%CTAB与海带多糖结合沉淀,12000rpm离心5min收集CTAB-多糖沉淀物。
(a要经过离心的两个管一定要配平,平行操作;b两个管相对放置;c离心参数设置;d记忆)5、在CTAB-多糖络合沉淀物中加入0.5ml2mol/L氯化钾溶液,通过盐解作用,溶解释放海带多糖,然后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多糖,12000rpm离心5min。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多糖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掌握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2. 掌握多糖制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提取、分离、纯化、配制和包装等环节;3. 熟悉多糖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性状、含量、纯度、稳定性等指标;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多糖是一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以某植物多糖为原料,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方法制备多糖制剂。
1. 提取:采用水提法或醇提法将植物中的多糖提取出来;2. 分离:利用多糖的溶解度、分子量等性质,通过离心、过滤、透析等方法分离多糖;3. 纯化:采用柱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进一步纯化多糖;4. 配制:将纯化后的多糖按照一定比例与辅料混合,制成所需浓度的多糖制剂;5. 包装:将配制好的多糖制剂装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密封、消毒、储存等处理。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 实验材料:某植物原料、纯水、乙醇、氯仿、正丁醇、乙醚等;2. 实验试剂:硫酸铵、NaCl、NaOH、HCl、葡萄糖、蒽酮、苯酚、硫酸铜、碘液等;3.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超声波清洗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层析柱、真空泵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将某植物原料粉碎、过筛,按一定比例加入纯水或乙醇,搅拌、加热提取,提取液过滤、浓缩;2. 分离:将提取液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硫酸铵,搅拌、静置,离心分离沉淀,收集沉淀;3. 纯化:将沉淀用正丁醇、乙醚等溶剂洗涤,去除杂质,再加入适量的氯仿,搅拌、静置,离心分离沉淀,收集沉淀;4. 配制:将纯化后的多糖按一定比例与辅料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所需浓度的多糖制剂;5. 包装:将配制好的多糖制剂装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密封、消毒、储存等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提取液中多糖含量较高,表明提取效果良好;2. 分离:分离后的沉淀中多糖含量较高,杂质较少;3. 纯化:纯化后的多糖含量较高,纯度较好;4. 配制:配制好的多糖制剂性状稳定,无明显杂质。
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及温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实验报告人-------------- 学号 --------------- 班级-----实验日期2013年 5 月21日室温25.2 ℃大气压100.19KPa指导老师评分一.前言凡能显著改变表面(或界面)性质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1]。
这一类分子既含有亲油的足够长的(大于10个碳原子)烷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离子化的),如肥皂和各种洗涤剂等。
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和非极性两部分组成,可分为三类:(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等。
(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铵盐,如十二烷基二甲酸叔铵。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类[1]。
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Micelle) 是表面活性剂一个重要的性质[2]。
胶束的形成是发生胶束增溶作用的前提条件,而临界胶束浓度(CMC) 则是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标志之一。
临界胶束浓度(C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简称CMC) 是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 胶团)的最低浓度. CMC是表面活性剂与溶液性剂的重要分界线, 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些物理及化学性质, 如表面张力, 摩尔电导率, 渗透压、浊度、光学性质等在临界胶束浓度时都有显著的变化, 所以通过测定发生这些显著变化时的转变点,就可以得知CMC[3]。
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实验原理:电导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们在稀溶液中能电离,分别以正、负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稀溶液的性质与正常的强电解质溶液相似,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的上升而增加。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导电性质在CMC 前后有很大不同。
在CMC 之前,浓度增加,电导率成正比的增大;在CMC 之后,溶液中单体浓度达到饱和,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形成胶束,以单体分子和胶束聚集体的形式导电,增加浓度,单体分子数目不再增加,只增加胶束的浓度。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1.引言1.1 概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是指在溴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子与其他物质之间在电荷转移、电子云重排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电位差。
它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性质,对于理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电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过程。
在溴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子会与其他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电荷转移和电子云重排。
通过测量和研究溶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电位差,我们可以揭示这些离子交换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其次,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化学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被广泛应用于离子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中。
它可以用来测量溶液中的电离程度、离子活度以及氢离子浓度等参数。
此外,在生物医药领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的研究也对于了解其在药物传递、细胞膜通透性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了解和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对于深入理解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过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旨在总结和展望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分布和内容,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介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的背景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同时还会阐述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即本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该主题,以及研究结果对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推进有何影响。
正文部分是本篇长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位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的内容。
中国药典三部标准(2005年版)正文101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拼音名:A Qun Naomoyanqiujun Duotang Yimiao英文名:Group A MeningococcaI Polysaccharide Vaccine书页号:2005年版三部-34本品系用A群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液,经提取获得的荚膜多糖抗原,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
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 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2.1 菌种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2.1.1 菌种名称及来源生产用菌种为A群脑膜炎奈瑟菌CMCC 29201(A4)菌株。
2.1.2 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 种子批的传代主种子批启开后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工作种子批启开后至接种发酵罐培养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2.1.4 种子批菌种的检定2.1.4.1 培养特性及染色镜检菌种接种于含10%羊血普通琼脂培养基,脑膜炎球菌在25%不生长。
于35~37% 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16~20小时,长出光滑、湿润、灰白色的菌落,菌苔易取下,在生理氯化钠溶液中呈现均匀混悬液。
染色镜检应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单球菌。
2.1.4.2 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甘露醇、果糖及蔗糖(附录ⅥV)。
2.1.4.3 血清凝集试验取经35~37℃培养1 6~20小时的菌苔,混悬于含0.5%甲醛的生理氯化钠溶液中,或56℃加热30分钟杀菌以后,使每1ml含菌1.o×10〈9〉~2.o×10〈9〉,与同群参考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置35~3℃过夜,次日再置室温2小时观察结果,以肉眼可见清晰凝集现象(+)之血清最高稀释度为凝集反应效价,必须达到血清原效价之半。
2.1.5 种子批的保存原始种子批和主种子批应冻干保存于2~8℃。
ctab法提取dna原理咱们要从细胞里把 DNA 给弄出来,CTAB 法可是个厉害的招儿!先来说说 CTAB 是啥。
CTAB 这家伙,学名叫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听着挺复杂,其实你就把它当成一个神奇的小助手。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城堡,DNA 被藏在里面。
CTAB 能打破城堡的墙壁,让里面的东西都跑出来。
它怎么做到的呢?因为 CTAB 可以和细胞里的一些成分结合,让细胞膜呀、细胞壁呀变得不再那么坚固,就像是给城堡的城墙开了个大口子。
当城墙被攻破,细胞里的各种东西都一股脑儿地跑出来啦,这里面可不光有咱们想要的 DNA ,还有蛋白质、多糖等等。
这时候,CTAB 又发挥作用啦,它能让蛋白质和多糖这些家伙乖乖听话,不跟 DNA 捣乱。
你看啊,DNA 是带负电的,CTAB 能和带负电的 DNA 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就像是给 DNA 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它不容易受到其他杂质的干扰。
接下来,咱们得把 DNA 从这个复合物里给分离出来。
这就得靠一些小手段啦,比如说加点盐。
加盐之后,DNA 就会从复合物里跑出来。
然后呢,再用酒精或者异丙醇这些神奇的液体。
DNA 在酒精或者异丙醇里溶解度很低,所以它就会乖乖地沉淀出来,变成小小的白色絮状物。
你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就这么一步步地,咱们就把细胞里那小小的 DNA 给提取出来啦!提取出来的 DNA ,就像是找到了宝藏一样。
咱们可以用它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想象一下,通过这个小小的提取过程,我们能了解到一个生物的遗传信息,这多酷啊!CTAB 法就像是一个魔法,能把隐藏在细胞深处的 DNA 给变出来。
每次用这个方法,都感觉自己像是个小小的魔法师,能解开生命的密码。
不管是小小的细菌,还是大大的植物,只要用对了这个方法,DNA 都能被咱们收入囊中。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 CTAB 法提取 DNA 特别有趣?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呀,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和探索的乐趣!。
多糖中CTAB含量的测定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分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高校液相色谱测定脑膜炎球菌多糖中CTAB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CTAB,全称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在多糖纯化过程中,CTAB作为螯合剂使复合糖得以沉淀。然而CTAB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使人体受到危害。近年来,在生物制品申报过程中,国家规定应明确CTAB等有机物质残留量以降低制品风险。因此准确测定脑膜炎多糖原液中CTAB的残留量对疫苗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对疫苗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及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CTAB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因此如何对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的CTAB进行检测尚不确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而准确的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中CTAB含量的测定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CTAB标准溶液和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样品,分别上样于高效凝胶色谱柱,根据色谱图计算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样品中CTAB的浓度。 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CTAB标准溶液作为样1,其浓度标记为C1;(2)取待检的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作为样2;(3)样1、样2分别上样于高效凝胶色谱柱;(4)记录色谱图并进行积分计算;(5)根据公式计算样2中CTAB的浓度。 其中,凝胶色谱柱为TSKgel G5000色谱柱。其原理是根据样品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CTAB与肺炎多糖分子大小间存在差异,可被有效分离。 其中,流动相为(0.8-0.9%)NaCl溶液。 其中,上样体积分别为20-100μl;洗脱流速为0.4-0.6ml/min。 其中,在检测波长为214nm下记录色谱图。 其中,所述脑膜炎球菌为A群脑膜炎球菌、C群脑膜炎球菌、Y群脑膜炎球菌、W135群脑膜炎球菌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根据色谱图进行积分计算,利用以下公式计算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样品中CTAB的浓度: 将CTAB标准溶液作为样1,其浓度标记为C1;将待检的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样品,作为样2; 根据公式(Ⅰ)计算样2中CTAB的浓度: C2=(S2÷S1)×C1,其中,S2为样2对应的峰面积,S1为样1对应的峰面积; 根据公式(Ⅱ)计算样2中CTAB的百分含量: F=(C2÷C0)×100%,其中,C0为待检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样品中的多糖浓度。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中CTAB含量的具体步骤为: (1)精密制取CTAB标准溶液作为样1,其浓度标记为C1; (2)取待检的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作为样2; (3)充分平衡色谱柱后,将样1上样于凝胶色谱柱进行洗脱,记录色谱图:洗脱峰开始所对应时间标记为t1,洗脱峰结束所对应时间标记为t2; (4)对样1色谱图进行积分,积分窗口为从t1到t2,得到样1对应的峰面积为S1; (5)将样2上样于高效凝胶色谱柱进行洗脱; (6)对样2色谱图进行积分,积分窗口为从t1到t2,得到样2对应的峰面积为S2; (7)根据公式(Ⅰ): C2=(S2÷S1)×C1 (Ⅰ) 计算样2中CTAB的浓度; (8)测定待检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中的多糖浓度,标记为C0; (9)根据公式(Ⅱ): F=(C2÷C0)×100% (Ⅱ) 计算样2中CTAB的百分含量。 本发明根据CTAB分子与脑膜炎多糖分子间大小存在差异,利用二者在凝胶层析时的保留时间不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CTAB与脑膜炎球菌多糖分离,利用已知浓度的CTAB作为标准对照,从而准确测定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中CTAB含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准确、重复性好、快速、便捷的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中CTAB含量的测定方法,当CTAB浓度在6.25-100μg/ml时,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0,变异系数CV小于3%,平均回收率在98%以上,从而建立了评价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质量的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检测方法的考察 1.1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CTAB10mg,用0.85%NaCl溶解并定容至10ml,作为对照品贮备液(浓度为1mg/ml)。精密吸取CTAB对照品贮备液10ml,定容至100ml容量瓶,作为对照品工作液(浓度为100μg/ml)。将对照品工作液依次稀释至浓度100μg/ml、50μg/ml、25μg/ml、12.5μg/ml、6.25μg/ml,吸取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依次进样20μl,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X(μ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其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 表1 线性关系试验结果 线性方程R值Y1=32446X1+33572R1=0.9991Y2=29931X2+105550R2=0.9990Y3=31349X3-94998R3=0.9995 结果表明,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1.2检测限与定量限 以信噪比为3倍时(样品主峰高约为基线噪音的3倍)的溶液浓度作为样品的检出限,以信噪比为10倍时的溶液浓度作为样品的定量限,计算结果得CTAB的检测限为0.06μg/ml,定量限为0.20μg/ml。 1.3精密度试验 取浓度为6.25μg/ml的CTAB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记录其峰面积,并计算其变异系数CV(%),结果见表2。 表2 含量重复性测定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精密性良好。 1.4准确度试验 以Y群原液做稀释液,配制CTAB浓度100μg/ml,进样20μl,平行操作2次,记录色谱图。以100μg/mlCTAB作为对照品,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3。 表3 Y群原液回收率 结论:当CTAB浓度在6.25-100μg/ml时,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0,变异系数CV小于3%,平均回收率在98%以上。本检测方法适用于脑膜炎多糖原液中CTAB含量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及准确度。 实施例2A群脑膜炎球菌中CTAB含量的测定 精密制取100μg/ml(C1)CTAB标准溶液作为样1; 取待检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加标CTAB浓度为100μg/ml,作为样2; 将样1上样于充分平衡的高效凝胶色谱柱TSKgel G5000色谱柱,上样体积为20μl,0.9%NaCl溶液洗脱,洗脱流速为0.5ml/min,于波长214nm记录色谱图:洗脱峰开始对应时间为21.450min,峰结束对应时间为24.492min。 对样1色谱图进行积分,调节积分窗口为从峰开始对应时间21.450min到峰结束对应时间24.492min,得到样1对应的峰面积为3289049; 将样2上样于充分平衡的高效凝胶色谱柱,上样体积为20μl,洗脱流速为0.5ml/min,于波长214nm记录色谱图; 对样2色谱图进行积分,调节积分窗口为从峰开始对应时间21.450min到峰结束对应时间24.492min,得到样2对应的峰面积为3230746
根据公式(1)计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TAB的浓度C2=(S2÷S1)×C1=(3230746÷3289049)×100=98.23μg/ml;测定待检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糖浓度为9.8mg/ml(C0); 根据公式(2)计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TAB的百分含量F=(C2÷C0)×100%=(98.23/9800)×100%=1.00%。 通过该实验测得样品回收率为98.23%。 实施例3C群脑膜炎球菌中CTAB含量的测定 精密制取100μg/ml(C1)CTAB标准溶液作为样1; 取待检的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作为样2; 将样1上样于充分平衡的高效凝胶色谱柱,上样体积为20μl,0.8%NaCl溶液洗脱,洗脱流速为0.4ml/min,于波长214nm记录色谱图:洗脱峰开始对应时间为26.397min,峰结束对应时间为29.499min。 对样1色谱图进行积分,调节积分窗口为从峰开始对应时间26.397min到峰结束对应时间29.499min,得到样1对应的峰面积为3240747; 将样2上样于充分平衡的高效凝胶色谱柱,上样体积为20μl,洗脱流速为0.4ml/min,于波长214nm记录色谱图; 对样2色谱图进行积分,调节积分窗口为从峰开始对应时间26.397min到峰结束对应时间29.499min,得到样2对应的峰面积为6976; 根据公式(1)计算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TAB的浓度C2=(S2÷S1)×C1=(6976÷3240747)×100=0.22μg/ml; 测定待检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糖浓度为10.3mg/ml(C0); 根据公式(2)计算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TAB的百分含量F=(C2÷C0)×100%=(0.22/10300)×100%=0.0021%。通过该实验测得样品回收率为98.12%。 实施例4Y群脑膜炎球菌中CTAB含量的测定 精密制取100μg/ml(C1)CTAB标准溶液作为样1; 取待检的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溶液,作为样2; 将样1上样于充分平衡的高效凝胶色谱柱,上样体积为20μl,0.85%NaCl溶液洗脱,洗脱流速为0.6ml/min,于波长214nm记录色谱图:洗脱峰开始对应时间为17.382min,峰结束对应时间为20.489min。 对样1色谱图进行积分,调节积分窗口为从峰开始对应时间17.382min到峰结束对应时间20.489min,得到样1对应的峰面积为3301241; 将样2上样于充分平衡的高效凝胶色谱柱,上样体积为20μl,洗脱流速为0.6ml/min,于波长214nm记录色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