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认识整千数》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整千数》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整千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借助直观材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直观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进行整千数加减的口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整千数和一万,会并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在探索中得到自己的方法和结论,并与同学交流,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对所学的数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建立一万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逐层深入,感知体会“万”。

1.认识各种线段的长度。

拿出事先剪好的10毫米的毛线,一边在尺上比划一边将毛线粘在黑板上。

提问:你们能10毫米10毫米地数,数到100毫米吗?

学生数的同时课件配合,然后板贴100毫米的毛线。

提问:刚才你们是数了几次从10毫米数到100毫米的?

那么,也就是说,10个一十是一百(板贴)

提问:那么你们能数10次,从100毫米数到1000毫米吗?

同上操作。(板贴:10个一百是一千)

谈话:哇,同学们,很了不起,毛线越来越长了。千是我们小朋友目前学到的最大计数单位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尝试更大数的学习,有信心吗?

不过,我有个要求:那就是待会要配合我的节奏,慢慢地,1000毫米1000毫米地数,因为我要在每个1000的那里用透明胶做个记号,好吗?

学生数的同时老师将1000毫米的毛线在线团上一段一段地展示出来,直至量到10000毫米。(两个同学绷着毛线,在整千数处老师用透明胶做标记)

及时巩固:师生共同观察,先请几个学生单独数,再同桌一起数,最后全班一起数出1000,2000,3000,4000, (10000)

刚才大家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整千数和一万。(板贴课题“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一对一教案

卓育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 顺序。 2、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 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经典例题讲解: 1、口算下面各题,直接写出结果。 18÷3+40×6= 1+99÷9=7×6÷×6= 57-34=(68一30)÷2= 23-23×2×0= 17×3= 36+25= 17×2-6÷4= 2、选择。(下面各题最后求的是什么?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1)28×2-35÷5 []①求积;②求差;③求商(2)(80-43)÷4+2 []①求差;②求商;③求和(3)20×3+15÷5 []①求积;②求和;③求商(4)84×3-98+2 []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积 3、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中画“√”,错的画“×”并在右边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 (1) 480÷6一42+7 (2) 32÷8-32÷8 =80-42 =4-4 =38+7 =0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提升措施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根据原计划提升教学质量方案,班上的学困生分别一对一帮扶带动,进行合作学习,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组织开展活动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有所改善;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困生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遇到自己不懂之处,做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问,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要求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要抓住重点做笔记。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三、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努力转化学困生,要求学困生牢记乘法口诀,要小组长抽查过关,利用晨读课进行概念、进率、公式、算理的试记。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也要注意能力的渗透与培养,注意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进行“两基,训练的同时,也得到其他方面的提高。 四、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法。

采用参与式、合作探究式、鼓励启发式、提问式等新型教学复习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大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力度。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每节课要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定要防止学困生反弹,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及时与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学习小组设立帮扶对子,小组长辅导学困生;根据学生差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交本作业老师全部面批,随时指导或改错;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复习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思考,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加强练习设计研究,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比如:在教学解决数学问题时可采用四步解决问题法:①认真读题(至少三遍),边读边思考;②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③认真分析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④认真列式解答,列出算式,答上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从事高中数学一对一教学工作已将近八年的时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两个小时的学习效率,抓好每一个学生,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取得优异成绩,是做好一对一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总是无从入手;有时,我们刚把一个题分析完,学生就说:“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很简单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没有毅力。制订的计划只能坚持几天,做任何事稍感辛苦就半途而废,今日推明日,周而复始。 2.对数学毫无兴趣。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做白日梦。他们不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有趣味性,趣味来自你认真的思考。 3.学习不主动。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坐等上课,上课后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 4.学不得法。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5.不重视基础。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针对以上情况的方法措施 1.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从多侧面,全方位思考,挖掘问题的实质。 3.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必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5.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经常自我反思:如何分析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反思,就能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深入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表面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早就指出:"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现在的学生,你不去了解他,研究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他;而如果不能理解他,那就很难提高教育的效率。平时在工作中,应重视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的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努力正确地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将会有较大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教师工作计划数学老师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

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一对一辅导数学辅导教案

一对一辅导教案 日期:2015年1月26日上课时段:8:00----------10:00辅导科目:数学课次:第1次课时:(2)小时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2.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 教学内容 任意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⑵ B1 y ⑴ O x 45° B2 O x B3 y 30° 60o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教学信息反馈表

日期年月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 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如何进行有效的一对一教学知识讲解

一对一教学方法与策略 --论如何征服学生,如何有效提高成绩? 一对一教学,是一种领先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除了让孩子掌握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理和心态更健康。个性化辅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够稳步持续提升。 在一对一教学中,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成绩有效提高是一线一对一教师的工作灵魂。但一对一教学不同于大班教学,一对一教学中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大班教学中一个老师对n个学生,因此,一对一教师直接应对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是千奇百怪的。某一个老师的性格是特定的,但一种性格对多种性格肯定是不行的,对于这种情况,一对一老师应该如何应对?从大班教学转型到一对一教学的老师,如何有效适应与大班教学不同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前期基础上应该做出哪些调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一对一教师需要长期专研且必须攻克的问题。 下面我就两大方面对一对一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相关的阐述,希望能给在一对一教学一线奋斗的战友们起到一些必要的帮助。 一、在一对一教学中如何有效征服学生? (一)、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需求 学生本来不吃糖,你却给他(她)糖吃,最终结果只有一个:费力不讨好。 2、了解学生的兴趣 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你才能够有让他(她)开心的基础,最终他(她)才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 3、了解学校的背景 知道学生学校的情况,你才能知道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学习氛围下学习,才能更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 4、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了解时请注意方式,切忌赤裸裸了解) 了解家庭背景,了解其家庭关系,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征服学生。 5、了解学生的朋友群状况 深知学生喜欢交往什么样的朋友,才能够真正知道学生本人是什么样的人,更有利于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二)、爱学生 1、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 2、在学生家长面前一定要自信,将自信的一面展现出来。 3、多收集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素材,与学生分享。 4、要宽容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三)、尊重学生 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对一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对一教案 徐海怡 教学目标:掌握倍数和因数方法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基础巩固 一.填空 1、因为3×6=18,所以()是()的因数,18是6的()。 2、在自然数1~20中,质数分别有 ()。 3、同时是2,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4、一个数既是9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5、有一个两位数5□,如果它是5的倍数,□里填()。如果它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如果它同时是2、5的倍数,□里可以填()。 二.选择题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三.1、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个)。 20 因数:倍 数: 25 因数:倍 数: 17 因数:倍 数:

四、计算下图的体积(单位:分米) 重点练习 一.用0、5、8组成三位数: (1)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2)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3)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二、应用题 1.一块水泥砖长8厘米,宽6厘米,厚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块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长方体钢材长多少厘米?

3.某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4.长方体的长为12厘米,高为8厘米,阴影部分的两个面的面积和是20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课后作业 一、填一填。 1、50以内9的倍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25的因数有( ),65的因数有()。 3、()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注意课间安全:大课间、体育课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时,前后左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拥挤,不然容易踩脚、绊脚,容易摔倒。在课间玩耍时要文明玩耍,不做剧烈的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右行礼让”;不在教室内打球、踢球、

跳绳、踢毽。严禁用扫帚、拖把、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准备的学具:尺子、量角器、三角板、把数学书用书皮包好并写好班级姓名,另再准备一个透明书皮,用标签纸写上学号、姓名、班级。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为了督促孩子们自律,各班要特意安排了课间安全监督员,发现课间或课外活动有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安全监督员首先制止,然后报告老师,发现不安全的表现及时报告老师,老师及时教育并弥补管理上的漏洞。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 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 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 1 2 2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教案

数学好玩 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情景图,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校园周边物体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今天你能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沙坑的长 小树的的高

篮球场的宽 (2)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长、宽、高,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教师直接演示。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指示呢? 四、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