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17.99 KB
- 文档页数:4
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的优点,总结了其具体的栽培技术,包括制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及催蕾、适时开袋、再生菇培养、采收与销售等内容,为实现金针菇高产和优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是常见的食用菌产品之一,具有菌柄脆嫩、菌盖黏滑、味道鲜美等特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最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提升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
制约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成败的主要因素除了原料、气候、环境及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是栽培过程中采用了再生法栽培技术。
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优点再生法与直生法(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制袋及发菌管理方法全部一致的条件下,再生法出菇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的商品性大大提高,产量较直生法提高约26.5%,商品价值提高约35%,不足之处是生产周期增加了8 d时间,生产用工、用电成本略微增加(每袋约增加成本0.1元)。
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
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是金针菇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金针菇在菌柄基部上能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利用工厂化栽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灵活可控的特性,设法抑制头茬菇蕾的生长,促进菌柄基部的二次分化,产生大量的再生菇蕾,从而提高金针菇产量和质量。
2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2.1制袋配方①: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配方②: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
金针菇工厂标准化生产金针菇工厂标准化生产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蔬菜类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金针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容易栽培的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产品质量,金针菇工厂日益注重标准化生产。
首先,金针菇工厂应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
这包括金针菇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
种植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确保土壤质量良好,采用科学的播种方式,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管理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对金针菇的生长进行监测和调控,定期测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采收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根据菇体的大小、长势和品质进行选择,确保采摘时金针菇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加工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洗净金针菇并进行质检,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口感。
其次,金针菇工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线的控制、成品的包装和储存等。
金针菇工厂应选择优质的种苗供应商,确保获得健康的金针菇种子。
生产线的控制方面,金针菇工厂应合理布局,设立清洗、切割、包装等工序,确保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成品的包装方面,金针菇工厂应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变质。
储存方面,金针菇工厂应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产品腐烂和细菌滋生。
此外,金针菇工厂应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提升。
金针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是确保标准化生产的关键。
金针菇工厂应关注最新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和专家的合作。
金针菇工厂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金针菇工厂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
最后,金针菇工厂应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
经过标准化生产的金针菇产品在市场上具备可靠性和可信度,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金针菇工厂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扩大销售网络、加强产品推广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纯白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董礼花;贾金川;范育明;卢成苗;张亚丽【摘要】@@ 纯白金针菇质地柔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由于其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纤维素及金针菇素,不但能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而且还具有防癌作用,属于高品质营养保健食品,特别有益于儿童脑细胞的发育,因此被誉为增智菇、超级保健食品.【期刊名称】《上海蔬菜》【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2页(P71-72)【作者】董礼花;贾金川;范育明;卢成苗;张亚丽【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蔬菜办公室,222500;江苏省灌南县蔬菜办公室,222500;江苏省灌南县蔬菜办公室,222500;江苏省灌南县蔬菜办公室,222500;江苏省灌南县蔬菜办公室,222500【正文语种】中文纯白金针菇质地柔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由于其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纤维素及金针菇素,不但能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而且还具有防癌作用,属于高品质营养保健食品,特别有益于儿童脑细胞的发育,因此被誉为增智菇、超级保健食品。
以前我国主要栽培黄色金针菇,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纯白金针菇,纯白金针菇商品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主要在福建、江苏、河北、山东及安徽等地种植。
金针菇属低温型菌株,适宜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较低,生产季节性受到很大限制,出菇时间过分集中,不能达到四季均衡供应。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2006年我们开始建设可控温菇房,从福建引进纯白金针菇F8801菌种,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研究,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2007年开始,我县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强势崛起,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目前全县已有食用菌企业42家,生产纯白金针菇的企业有近30家,食用菌产量急剧上升。
2009年全县已生产食用菌8600万袋,总产量3万t、总产值3亿元,其中工厂化生产纯白金针菇5000多万袋,其规模居全国第一,2009年我县被全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被省农委授予“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程一、流程备料→预处理→原料配比搅拌→装袋→灭菌→强冷→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包装原料处理和搅拌1、按生产要求的规格将备好筛选后的原料进行预湿、浸泡处理。
2、将预湿后的原料按配比由传送带直接传至自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与混合。
经过20分钟后原料搅拌完毕二、装袋灭菌1、装袋:用自动装袋机装袋。
本机为圆盘容积双冲压装袋方式,把装袋作业中最繁重的装袋,压料工序用机器代替。
2、灭菌:将装好料的培养袋,用灭菌周转车送到灭菌仓中,大多数是用蒸汽常压灭菌方式,100摄氏度保温10个小时,此灭菌仓一次灭菌5000个培养袋。
三、接种发菌1、接种:灭菌结束冷却后接种,接种室经过百万级空气净化,操作人员要按严格的无菌操作进行接种。
2、发菌:把接种好的培养袋用培养周转架送至发菌车间,发菌车间可容纳60万培养菌棒,温度控制在18-20摄氏度,空气湿度65%,二氧化碳含量200mg/kg以下。
四、出菇发菌25天后,将发好的菌棒移入恒温出菇车间,在此通过对温度,光照,通风,湿度,co2含量等环境控制,经过30天金针菇就可以收了。
五、采收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只采收一茬,每个菌棒产量300-350g。
采收后的菌棒除了有机还田和做燃料外还可以用来栽培其他品种的食用菌,如:平菇、鸡腿菇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行业,菌种的培育、生产工艺、环境控制,污染防治等过程,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例如:每种食用菌都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温度、光照、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的生长尤为重要,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环境控制技术,选择合适的菌种,并进行科学的栽培,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
金针菇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1、金针工厂化生产技术路线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⑴栽培设施:金针菇栽培要建立好接种室、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出菇室,并安装相匹配的空调温控设备。
温室上下四周都需要安装7-10cm泡沫彩钢板保温和便于消毒清洗,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用木材或不锈钢制成5-7层培养架:宽0.8m,长视温室而定,层距0.4m,架距0.5m;出菇室制成4层培养架,宽0.8m,层距0.5-0.6m,架距0.5m,这样能充分利用制冷设备,温室上方中间各安一台轴流式风机,内连接分风桶,下方平地面前后或左右每隔一米开一个直经0.2米的孔。
⑵培养料配方:木屑40%、芦苇未30%、米糠或麦皮27%、蔗糖1%、石膏粉15%、碳酸钙0.5%、含水量65%。
⑶拌料装袋:将原料搅拌均匀后及时装袋,套上大颈圈中间打孔插入直经2cmPVC管双层报纸橡筋封口,灭菌温度达100℃保持12小时,闷锅6-8小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冷却。
⑷接种:料温降至30℃内,先将接种室连同菌袋喷洒克霉灵消毒,30分钟后接种,去掉封口报纸,拔出PVC管,将菌种拔入孔中并盖满料面,再双层报纸橡筋封口,接种完成后及时搬入培养室。
⑸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16-18℃,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此期间尽量不翻动菌袋,但应尽早选出病虫袋,定期向菌袋表面空间地面喷洒克霉灵消毒,15-20天可长满菌袋。
90%左右满袋即可进行催蕾。
⑹搔菌催蕾:将已长满菌丝的袋子去掉封口纸手动或电动搔去颈圈中2-4cm老菌皮,搬入催蕾室,表面喷洒克霉灵消毒,控制温度10-12℃,湿度90%,光照2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7-10天现蕾,菌柄1-2cm时转入抑制室管理。
⑺抑制:抑制室温度3-5℃,湿度80%,每天换气4次,每次30-40分钟,经7-10天抑制,菌柄长至3-5cm长时转入出菇室管理。
⑻出菇室管理:出菇室温度5-7℃,湿度85%,光照3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60分钟。
龙源期刊网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作者:傅跃荣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1期金针菇作为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它的经济价值决定了它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工厂化食用菌(金针菇)生产技术,一个栽培周期一般需53天左右。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管理要点如下:1.栽培材料。
栽培材料以棉子壳、麸皮、玉米芯和米糠等为主,约占总量的90%,其他辅料玉米粉、过磷酸钙、碳酸钙占10%,栽培料含水量调节60%-65%。
2.装瓶、灭菌与放冷。
采用机械拌料和装瓶,拌料要求均匀,每瓶装入原料850克,表面压实,在瓶中间打一孔。
并盖上过滤盖,以保证菌丝正常生长的营养源和空气。
3.接种。
将培育好的菌种,在无菌状态下采用机械自动接种,接种量为10克/瓶,850毫升菌种瓶大约可接80~90瓶。
4.菌丝培养。
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条件下,将接种后的菌瓶放在暗室中进行培养。
金针菇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很敏感,因此必须在暗室中培养。
5.搔菌。
待菌丝长满后进行搔菌操作。
即去掉瓶盖,用搔菌机将瓶口的老菌块扒掉。
6.抑制。
完成催蕾后,送到抑菌室进行抑制培养,技术参数:温度3-5℃,相对湿度80%-85%,时间5~7天,同时进行适当的通风,每4小时通风15分钟。
5-7小时后即可长出明显的菌盖和菌柄。
并注意光线不能强,以提高子实体的质量。
7.生长。
当菌杯长出瓶口1厘米时,将室温调到6-8℃,并进行光照处理,以提高子实体品质。
当子实体从瓶口长出3~4厘米时要及时套纸(塑料)筒。
8.采收。
当菌柄至13-15厘米、菌盖直径1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
采收前2~3天,打开电扇,让水分蒸发掉,使栽培房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这样可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
9.包装、保鲜。
将采收后的菇体,按不同的等级要求分开放置,并对菌柄基部和培养基的连接部分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大小不同的包装,并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气密封,包装完成后进行低温冷藏。
s 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金针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王伟霞"张婷2仝乐涛"李福后停漲(1.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222005;3.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06;4.连云港友和食用菌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3500)摘要:本文对用于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培养基配方、制备工艺以及注意事项等,以期进一步推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发展。
关键词: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金针菇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
目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已成为金针菇生产的主要模式,液体菌种使用逐步代替固体菌种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开展金针菇液体菌种研发和工厂化生产应用,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培养基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主要涉及三种培养基,分别是PDA固体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罐培养基等。
目前已报道了多种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罐培养基配方,都取得了明显实效H。
1.1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1:葡萄糖20g,蛋白豚2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柠檬酸三钠lg,氯化钙O.lg,硫酸亚铁lmg,硫酸猛lmg,V B10.1gg, V B20.1|ig,水]OOOmL。
配方2:可溶性淀粉40g,葡萄糖10g,蛋白M3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10gg, V B250jig,水]OOOmLo1.2发酵罐培养基配方1:马铃薯150g,鉄皮3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水]OOOmLo 配方2:豆粕粉40g,白砂糖1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100p.g,V B2500|ig,水1000mL o配方3:玉米粉50g,鉄皮3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O.lgg,V B20.5gg,水1000mL o在发酵罐培养基中,一般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等,可有效防止泡沫的形成,避免泡沫对液体菌种发酵过程造成影响。
年产万吨金针菇工厂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编制依据 (1)1.3主要研究的内容 (2)1.4主要结论 (2)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的背景 (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第三章市场分析 (8)3.1市场现状情况 (8)3.2市场前景预测 (8)3.3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9)3.4规模确定 (10)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11)4.1场址选择 (11)4.2建设条件 (11)第五章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 (14)5.1工艺技术 (14)5.2设备选型及设备清单 (16)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 (18)6.1主要原材料供应 (18)6.2辅助材料消耗量 (18)6.3燃料及动力 (19)第七章总图布局及工程技术方案 (20)7.1总图布置 (20)7.2工程方案 (21)第八章节能 (26)8.1节能原则 (26)8.2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26)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和结构合理性分析 (27)8.4主要节能措施 (2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 (31)9.1环境保护 (31)9.2环境影响分析 (31)9.3消防 (34)第十章劳动安全及卫生 (35)10.1编制依据 (35)10.2劳动安全措施 (35)10.3劳动卫生 (36)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38)11.1项目组织管理 (38)11.2劳动定员及来源 (41)11.3人员培训 (41)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 (42)12.1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42)12.2建设进度 (42)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3)13.1编制依据 (43)13.2工程估算说明 (43)13.3投资估算结果 (46)13.4资金筹措 (47)第十四章项目招标 (47)14.1编制依据 (47)14.2招标确定 (47)第十五章经济评价 (49)15.1编制依据 (49)15.2基础数据 (49)15.3流动资金估算 (49)15.4项目总投资 (50)15.5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 (50)15.6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50)15.7总成本费用估算 (50)15.8利润总额分配 (51)15.9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1)15.10不确定性分析 (52)15.12评价结论 (53)第十六章社会效益评价 (53)16.1项目社会效益 (53)第十七章结论和建议 (55)17.1结论 (55)17.2建议 (55)附表:1、投产物2、流动资金估算表3、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4、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损益表8、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附件:1、XXX年产万吨金针菇工厂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项目地理位臵图3、项目平面示意图4、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年产万吨金针菇工厂化产业项目2、项目类型:新建3、建设单位:XXX4、项目负责人:XXX5、建设地点:XXX6、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生产、仓储、办公及配套用房,以及生产设备的引进7、建设工期:24个月8、项目总投资:11305.92万元1.2 编制依据1、XXX市环保局颁布的晋市环办【2010】219号文件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全国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4、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5、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7、《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528-20108、《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9、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0、其它相关依据资料1.3 主要研究的内容本可研对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市场情况做了详细分析与预测,对工艺技术、工程技术方案做了分析论证,依据有关标准估算了项目投资,并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了分析和评价。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金针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的特点,营养丰富,并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由于其口感鲜美,适宜各类烹饪方式,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消费者青睐。
目前,金针菇在市场上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更为受欢迎。
二、项目介绍本项目拟建设一座规模为10万瓶的工厂化金针菇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金针菇产品供应市场需求。
项目将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储藏仓库、检测实验室等设施,并配备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项目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确保金针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市场分析金针菇作为一种优质食用菌,市场需求量一直都在增长。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针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而且,金针菇在各种菜品中的应用广泛,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四、投资分析本项目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80%以上。
项目建设期为X年,预计年产值为XXX万元。
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项目年收益率可达XX%以上。
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值得投资者考虑。
五、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或者出现饱和现象,导致销售不畅。
2.生产风险:由于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或者产品质量不达标。
3.政策风险:相关政策调整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企业成本等。
六、可行性分析综合以上市场、技术、财务等方面因素,本项目的可行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暂时无明显竞争。
2.金针菇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3.投资回收期较短,盈利能力较强。
七、项目建议对于本项目,建议项目方在选址、技术设备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准备,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并取得成功。
同时,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日本金针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技术(下)2009-06-20 信息来源:普宁山区信息网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3)装瓶:标准的装瓶量是480g左右,要求表面压实,否则菇蕾难于发生。
可采用16或12连的装瓶机,装瓶后加上无棉盖体的盖子。
(4)灭菌:装瓶后立刻灭菌,放置时间长,培养基容易发酵,所以夏天不超过2~3h。
发酵时间长,灭菌后培养基变黑,菌丝生长慢,减产;灭菌时间太长,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采用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100℃时,保持4h;高压灭菌,120℃时只需30~40min。
灭菌结束后,瓶子堆放在清洁的冷却室中待接种。
4.接种接种前,菌种瓶的外侧用酒精消毒,培养基表面用火焰灭菌并除去表面的老菌种块。
接种应在无菌室进行,采用接种机接种,每个850ml的栽培瓶接8~l0g菌种。
5.菌丝培养接种的菌瓶立即移入18~20℃的菌丝培养室。
在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d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纯白色品种比淡黄色品种约迟5d长满瓶,一般需培养23~25d满瓶。
发菌阶段的主要害菌有细菌、青霉、木霉、根霉等,应及时把污染瓶拿出,经蒸汽灭菌后挖出销毁。
6.搔茵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
搔过污染瓶子的搔菌机,必须经火焰和酒精消毒后才可继续作业。
搔菌有平搔和刮搔。
平搔不伤及料面,只把老菌种块扒掉,其特点是出菇早、朵数多。
刮搔是把老菌种块和深5~10mm的培养基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为伤及菌丝,菇蕾的发生比平搔约迟2d,朵数也有减少的趋势,菌柄分枝变短,但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以采用刮搔为宜。
搔菌是采用小型的马达使搔菌匙自动旋转的机械化快速办法。
搔菌后移入催蕾室。
7.催蕾栽培瓶进入催蕾室后,必须在瓶口覆盖报纸喷水保湿,以防止培养基干燥;也可采用发生细雾的自动增湿机来加湿,催蕾室的湿度应保持在85%~95%。
催蕾的前2~3d一定要保持好湿度,使受伤的菌丝恢复。
金针菇工厂化瓶装栽培工艺流程与管理要点※●彭洋洋1何焕清1※※江涛2邱桂根3肖自添1梁鹤波2刘小洁2(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草菇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香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4012;3.江西天和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江西宜春330700)摘要:金针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本文介绍了金针菇工厂化瓶装栽培工艺流程,对原材料准备至采收各环节的管理技术要点、设备使用作以介绍,并对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智能化、机械化发展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瓶装栽培;工艺流程金针菇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金针菇已经实现了工厂化周年栽培。
其栽培模式主要分为袋栽和瓶栽两种。
工厂化袋栽生产金针菇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1,2]。
而工厂化瓶栽可达到较高程度的机械自动化,各个生产环节均可以机械代替人工,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产菇规格易统一,品质较好,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要方式。
1工厂化流程与管理要点金针菇的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较好。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1个栽培周期约55d左右,其主要工艺流程为栽培料配置→装瓶→灭菌→栽培种接种→菌丝培养→搔菌和催蕾→抑制培养→生长→采收和包装。
主要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1.1栽培料配制与搅拌金针菇栽培料配制首先需要适宜的碳氮比。
栽培料碳氮比对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金针菇生殖生长阶段,栽培料的碳氮比在(30~40):1左右时,产出的金针菇菌丝较浓壮,产量高,同时品质较好。
金针菇栽培原料包括玉米芯、杂木屑、玉米粉、细米糠、麸皮和碳酸钙等。
栽培料采用搅拌机搅拌(见图1)。
栽培料拌料时遵循先粗料后细料的顺序[3]。
首先加入杂木屑和玉米芯等粗料,再加入米糠、麸皮、玉米粉等细料,最后加轻质碳酸钙等辅料。
先干拌5~10min,再加水浸湿,水温控制在15~20℃,湿拌时间为50~70min,保证拌料均匀。
2015年第7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陈学年赵书光(灌南县农广校,江苏灌南222500)科研◎技术推广[摘要]灌南县是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全县拥有食用菌企业60余家,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发展前景广阔,周年均可栽培上市,已形成规模。
金针菇是传统的食用菌种类,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为了保证金针菇产品质量,提高栽培效益,根据我县食用菌企业栽培管理经验,现提出工厂化金针菇生产技术。
[关键词]金针菇栽培管理[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7-0196-021产地环境条件栽培金针菇场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远离“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条件应符合DB32/T343.1—1999《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要求》。
2金针菇栽培的小气候2.1温度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真菌。
菌丝体在4℃~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18~22℃,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菌丝蔓延速度都会减慢,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子实体分化在5℃~18℃的范围内进行,最适温度为8℃~14℃。
低温下金针菇子实体生长旺盛,温度偏高时,柄细粗,菇盖大,易早衰,高于19℃,子实体就难形成。
2.2水分(湿度)金针菇为喜湿性菌类。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子实体生长阶段菇蕾生长缓慢,易早衰;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菌丝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低,子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过高,容易发生病虫害。
2.3空气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
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必须通风换气,氧气不足,菌丝体活力下降,呈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