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押题)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6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时评”类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08.00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 08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叙事体”类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叙事体的特点题目 1、【 2014 全国高考 1 卷】阅读下面的资料,依照要求写一篇很多于800 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集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打破对方阻截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败。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同样,全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经过。
但是,今年初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就地就惹起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虑还在连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走开资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叙事体资料没有明确的写作任务指令,写作者可以随心所写,可以写得自由宽泛。
题目 2、阅读下面的资料,依照要求写一篇很多于800 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逼不得已,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经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惹起一些思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示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资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一致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叙事体新资料作文,几层推进:第一层是23 岁的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警方对父亲恩赐处罚,及此后对这举事件——将私信公开到官方微博,使之变为公众事件;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惹起更大范围的讨论。
这就使资料有了不同样维度的讨论空间。
——事件的表达是推进的过程,推进的过程又是矛盾张开的过程,这样写作者有了多维的写作空间。
专题02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看法与评价类”所谓“看法与评价”,就是命题者在题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物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类作文题通常不是简单地让考生进行是或非的判断,或者对某个现象进行褒贬,而是要求考生统筹材料的整体内容,写出自己的看法。
该题型的立意方向较多,考生只要抓住其中一点进行深入论证即可。
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给出“父亲开车接电话遭女儿举报”一事,然后提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的问题,并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该题应属于“看法与评价类”。
一般而言,考生可根据“你怎么看”“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等任务指令语判断其是否属于此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一、审题立意技法“看法与评价类”驱动型作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争议事件为材料,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考题的写作角度较多,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二是以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
这类考题是多角度择一写作,考生只要选准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即可;材料中也可能暗示了写作角度,考生需概括语义进行判断,否则可能会出现偏题。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第一步:析。
提取材料中的各方观点(或厘清材料陈述的现象)。
第二步: 找。
比较、分析后选择一个有话可说的角度(或找出材料中的核心句子,确定写作角度)。
第三步:立。
根据对争议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理解,确立自己的观点。
二、审题立意示例[典例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沈阳的潘先生开车送因高烧引发肺炎的女儿到儿童医院就诊,但由于医院内地面正在施工,停车位特别紧张。
情急之下,潘先生只好把车临时停在医院外的路边,先送女儿就诊。
他在车上留下了“警察叔叔,孩子急病,停车场没位了,请不要贴我。
碍事我就移车,谢谢了”的字条。
警察看到后,就没开罚单,还留言说:“祝早日康复,以后尽量按位停车。
”事件引发热议,警察留下的字条更被称为“暖心字条”。
专题08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叙事体”类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叙事体的特点题目1、【2014全国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叙事体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任务指令,写作者可以随心所写,可以写得自由宽泛。
题目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叙事体新材料作文,几层推进:第一层是23岁的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警方对父亲给予处罚,及之后对这起事件——将私信公开到官方微博,使之变为公众事件;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
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事件的叙述是推进的过程,推进的过程又是矛盾展开的过程,这样写作者有了多维的写作空间。
一、任务驱动型型作文的写作步骤1.读懂材料整体把握。
一定要认真去分析材料写了什么,有什么结果或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注意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抓住材料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认真推敲。
明确对象。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每一个对象往往都包含了“任务”的写作指向。
分析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
辨明关系。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应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辨性的最重要的体现。
如“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2.明确“任务”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任务指令”包括内容任务--读懂材料,思维任务--争议的焦点、思考权衡等,对象任务--针对的人或事,文体任务--议论说理、特殊文体(如书信等)只有在“任务”的范围内作文,才是符合要求的。
如2015年Ⅱ卷,如果引申出一个关于“创新”的话题,证明创新对个人、对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就违背了“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任务指令,就属于偏题作文。
3.建构框架任务驱动型作文为新闻材料,可以按照时评的思路构建文章框架,也就是针对现实生活比较敏感的问题,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它包含的意义,以达到澄清是非,支持和赞扬先进思想,反对鞭挞落后意识,帮助人教育人的目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必须以所给予的材料为评价对象,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作出恰当的评价,并能以原材料为论据,作出合理的分析,以证明自己评价的正确性。
文章可以联系实际,但主要目的不是用材料中蕴涵的道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在于用相关的事实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评论是正确的,需要“就事说理”。
如果针对的对象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或错误的做法,可采用以下的结构:列表现:即要简练地列出这类错误做法的表现形式,列表现的就是引述所给的材料。
析原因:从多角度分析出现这种错误的做法的原因,析原因的基本要求是挖掘要深,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泛泛而谈。
高考语文作文二轮专题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含例题)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在材料作文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作文题型。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多元的立意角度,容易导致套作、宿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于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应运而生。
【例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作文材料有几层含义:劳动意义重大;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传统;现实生活中有人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这种现象引人深思。
作文要写成一篇演讲稿,受众是复兴中学的同学们,称呼要得体,格式要正确,要有口语色彩;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可以破立结合,既正面阐述劳动的意义、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如何付诸行动,又批驳错误的观点与做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提供鲜活的现实材料,也有提供历史材料的。
但任务指令都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例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七种写法一、条陈理由,彻解问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
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
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2019年高考时评类作文训练一、“奉献的青春最美丽”新材料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
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范文01】奉献的青春最美丽当你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当你聆听着雄壮有力的国歌声时,当你满怀激情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烈士的鲜血、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应该思索的。
但此时此刻,你是否还想到了你自己,想到了你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你是否想到如何为国旗增添光彩;是否想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更加壮观!青春是迷人的,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是最美丽的时节。
多少人在青春年华里就谱写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生。
石油人王进喜就是其中之一。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
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专题06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时评”类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题型示例一]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其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和作风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2012年12月4日)
材料二:重庆市民有过年熏制腊肉的习惯,但是集中烟熏腊肉、露天焚烧,污染严重,2015年初,市政府发布的一纸禁令,虽禁住了露天熏制腊肉,但也让爱吃腊肉的市民有些遗憾。
为此,有关部门主动作为,指导研制无烟熏制腊肉的烤箱,这不,拎着刚刚从熏肉“神器”里熏得油光发亮的腊肉,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社区居民李艳芳竖起了大拇指给为民着想的市政府大大点赞。
(据1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三:2018年1月以来,有不少旅客反映,成都火车北站广场一角落有数十只石球成了“拦路虎”,挡住了进出站的去路,如果携带大件行李,必须扛着才能通过。
对此,车站的管理人员称石球的设置减少了大概八成的无关车辆进入广场,对广场内的秩序维护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对管理工作也带来便利。
(1月17日北青网)
[写法指导]
这是一道时评类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给出的是一个大背景,即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精神;第二则材料是一个改进工作为民办实事的典型;第三则材料是一个铁路垄
断行业不能想人民之所想,为民“添堵”的事例。
第二、三则材料,刚好一正一反,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基于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文题的“任务驱动”指令要求,有以下立意角度和标题可供写作参考。
第一种立意:心里时刻想着群众,才会用心服务群众;
第二种立意: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第三种立意:要想赢得民心,先要贴近人民
第四种立意:于细微处见精神;
第五种立意:为民服务,就从小事做起。
也有的题目不明显地包含观点与立意,但颇有新意和悬念,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如《添堵的石球阵与
[写作示范]
添堵的石球阵与便民的熏烤箱
(引)最近,网上的两则小新闻让人颇有些感慨:
一则是成都火车北站广场,为了“便于管理”,杜绝无关车辆进入,竟然在广场边沿设置了颇为壮观的石球阵,据说“效果明显,减少了至少80%的无关车辆进入”,但却让本可拖着行李箱包轻松出入广场的过往旅客,不得不将行李肩扛手提,甚至狼狈不堪地抬着行李越
过石球阵,引来人们纷纷无奈地吐槽;
另一则是重庆市政府主动作为,为解决该市从2015年1月开始,禁止露天熏烤腊肉后,市民熏制腊肉不方便的问题,指导研制了无烟烤箱,此举既保持了整治环境的政策“硬度”,又有贴心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的人情“温度”,难怪能引得市民纷纷点赞。
(过渡)两则消息虽同出于西南巴蜀大地,其实并无关联,之所以都引起人们的关注,无非是因为它们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那就是为民服务态度的好与坏。
(议:正面事例)作为服务者或管理者,如果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他们就会时时刻刻想人民之所想,哪怕是市民不能方便地熏制腊肉,从而影响到生活的“小幸福”这种事,都能记挂在心,认真加以解决,这种主动作为的精神,其实就是勤政为民的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在他们眼里也都是应该做好做实的大事。
(议:反面事例)而相反,如果服务者或管理者心中没有装着百姓,特别是像铁路部门这种垄断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就会像成都火车北站广场那样,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工作的方便,至于旅客方不方便,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当然,我们绝不认为,车站广场的管理者在有意为难群众,但是客观上就是在人为添堵,造成了进出站旅客的不方便,被人吐槽和批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联:引申实际,推及普遍)当前,全国上下,各个部门都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都在大力推行便民服务,以此来不断增强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管理和服务部门尤其应该像重庆有关部门一样,俯下身子,多接地气,多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多了解老百姓的需要,从而有针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而不应该像成都车站广场那样只图自己工作的方便而不惜给群众添堵,更不屑于去想解决问题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结论)熟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没有真正的为民之心,其实就体现在一桩桩小事上面,为人民服务绝不仅仅是一句“高大上”的口号,而更应该落实到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小事上来。
(参考字数900)
点评:这是一篇运用正反议论的发方法和“引议联结”结构行文的议论文。
文章开门见山,有目的得
【典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缺少人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难以建成;缺少人才,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实现。
2018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上海、北京、西安等20多个城市就掀起了“人才争夺战”,广栽“梧桐”,争引“凤凰”。
那么,人才的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根据有关调查,人们关注的有:成长环境、理想信念、实干精神、文化熏陶、专业素养、合作意识等。
读了上面的内容,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词语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打破心的“枷锁”
梅香吞咽了整个冬的萧瑟,于一夕间绽放出雪颜玉肌的花;小草顶开厚重的土层,悄然为大地披上绿衣;蝉儿忍受了蜇伏的寂寞,在盛夏唱响生命之歌。
万物的发展都源自突破,源自超越。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看你怎么挖掘。
如果你甘愿待在“水族箱”里,那你永远成为不了真正的鲨鱼。
所以,请打破内心的“枷锁”,游向阔远的海洋,将生命潜能发挥到极限吧!
沈从文曾讲述过他的一次进藏旅游的经历。
他和亲友等一行人来到心中崇敬爱慕的“天堂”西藏,下车后他们被旖旎的风光所深深吸引。
当他们想爬上一座山去览胜时,却遗憾地发现前方拦有一条铁丝网,于是所有大人都叹息:“唉,算了吧,那儿有一张网。
”人们在铁网这边遗憾地摇头。
只有沈从文的小儿子,轻轻走到网前,用手一撩,那网就开了,人们才恍悟,原来还可以向前去。
沈从文感慨到:“许多时候我们止步不前,只是源于对心中一道铁丝网的恐惧,即使那网很脆弱。
”
这就使我想起了“乒乓女皇”邓亚萍。
这个只有一米五的小个子竟可以把乒乓球这项运动掌控得如此之好确实令人惊讶。
其实,邓亚萍小时候也曾因个子矮而被人贬低,有些人甚至说她根本不适合打球,但由于内心对乒乓球的热爱,邓亚萍决定坚持下去,发挥自己的最
大潜能。
她更加刻苦地训练,有时脚系沙袋左奔右突几个小时。
终于,她收获了无数世界冠军,让世界惊讶于一个“小个子”巨人的崛起。
邓亚萍的成功使我们认识到,有时别人的否定会成为限制我们追梦的“水族箱”,而我们绝不能就此委屈自己的人生,而要永远坚定地打破它,向前走。
同源善于打破内心“枷锁”的还有乔布斯。
这个“活着就是改变世界”的巨人从不局限于现有的模式。
他敢于创新,敢于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他突破传统手机,开发了庞大的“苹果帝国”,为世人带来便利。
乔布斯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敢于打破枷锁,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不要受到环境的限制,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被世俗设定的条框所圈住。
打破内心的“枷锁”,游向海洋吧,你会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超越自己,获得新生!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
观
目。
(二)引述+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