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舒适性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7
汽车质量五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介绍汽车质量五大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撰写概述内容:概述:汽车质量一直是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制定汽车质量标准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汽车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对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至关重要,也对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汽车质量的五大标准,包括车辆安全性、车辆可靠性和车辆燃油经济性。
这些标准被视为衡量一款汽车是否具备良好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质量的内涵和重要性。
在2.1 车辆安全性部分,我们将讨论安全性对汽车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一些汽车安全测试和评估的指标。
而在2.2 车辆可靠性部分,我们将探讨汽车可靠性在汽车质量中的地位,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可靠性测试方法。
另外,在2.3 车辆燃油经济性部分,我们将分析燃油经济性对汽车质量和环境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衡量燃油经济性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讨论汽车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汽车质量的展望。
正确认识汽车质量的标准对于消费者选购汽车、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汽车质量五大标准的内涵和重要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车决策参考,促使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迈向更高的质量水平。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车辆安全性车辆安全性是评估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高质量的汽车应该能够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车辆的安全性取决于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的结构和设计、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稳定性控制系统等。
一个安全性能良好的汽车应该在碰撞测试中表现良好,并且具备一定程度的抗撞性能,能够保护车内人员免受意外碰撞带来的伤害。
2.2 车辆可靠性车辆可靠性是评估汽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汽车平顺性概述•汽车平顺性的动力学原理•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因素目•提高汽车平顺性的策略与方法•汽车平顺性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录平顺性对于乘客的舒适度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是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定义与重要性重要性定义座椅设计座椅的形状、材质和硬度等都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从而影响平顺性的评价。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的设计、调整和性能对平顺性有很大影响。
车辆自重车辆自重越大,对路面冲击越大,影响平顺性。
路面质量路面质量差会导致车辆颠簸,行驶速度行驶速度越快,风阻和路面不平整对车辆的影响越明显,影响平顺性。
平顺性的影响因素平顺性的评价标准车身作为振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会因为路面不平整、车轮不平衡、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等内部组件的振动而产生振动。
车身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和阻尼特性是影响平顺性的关键因素。
车身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平顺性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并被用于指导车辆的结构设计和动态性能优化。
车身振动系统轮胎的动态特性和路面不平度共同决定了作用于车身的激振力。
轮胎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对平顺性具有重要影响,而轮胎的充气压力和轮胎花纹设计等参数也会影响其动态特性。
轮胎作为车轮与路面之间的界面,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轮胎动力学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关键部件,其动力学特性对平顺性有很大影响。
悬挂系统的设计需要平衡和优化其刚度、阻尼和几何形状等参数,以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
采用主动或半主动悬挂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动态调节,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悬挂系统动力学驾驶员操作与感觉反馈悬挂系统轮胎动力系统030201车辆性能路面质量道路坡度交通拥堵路况质量风速气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轮胎性能,从而影响平顺性。
气温能见度环境条件03违规驾驶01驾驶技巧02超速行驶驾驶员行为与操作车辆性能优化悬架系统优化车身结构优化座椅舒适度优化路况改善适应性悬挂系统轮胎选择与匹配路况改善与适应性技术环境适应性悬挂系统通过采用环境适应性悬挂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平顺性。
座椅舒适性及其评价理论和方法作者:吴旭东来源:《汽车博览·科研上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随着汽车的技術进步及其普及,人们对汽车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驾驶的舒适性。
座椅的设计无法完全保证舒适性,但是可以减少引起不舒适性的因素,避免不舒适感觉的产生。
通过不舒适性来评价汽车座椅的舒适度,可以避免舒适性评价中个人主观因素及其他模糊量的影响,因此,更科学可行。
通过对座椅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的逐一分析,且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座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思考,阐述了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汽车;座椅;舒适性座椅是现代社会办公、学习、休闲、日常生活乃至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重要坐具,良好的座椅设计不仅能合理地支撑与分配人体躯干重量和改善久坐对人体脊柱的不良影响,更能增加座椅的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
在该系统里,不舒适的驾驶姿势及车辆振动,不仅会给驾驶员带来严重的身体病变,造成腰椎过负荷、四肢酸痛等症状。
严重时还会影响驾驶员的控制能力,引起交通事故。
传统的车辆座椅完全依靠海绵垫缓解竖直方向的振动,该方法对海绵垫的密度、厚度、形状等要求较高,但被长期使用的海绵垫其减振效果将明显下降;部分座椅采用空气弹簧来增加减振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乘坐的舒适度。
一、概述座椅系统在如今的汽车工程设计里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很多汽车公司技术部门都有单独的座椅设计部门,座椅系统和人在人—机体系里密不可分,亲密接触。
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座椅不舒适导致驾驶员患职业病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而座椅不舒适易引起疲劳驾驶,造成驾驶事故,因此座椅舒适性已成为车辆设计的重要理论研究课题之一。
二、座椅舒适性1、舒适性定义舒适性的范围包括可分为静态舒适性和动态舒适性两大类;静态舒适性指座椅在静态状态下提供给人体的舒适特性,它与座椅的几何特性、调节特征和物理特性相关。
例如坐垫角度的设计。
坐垫角度是大腿离去点与咬合点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如图,设计时,这个角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不然会影响座椅的舒适性。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常用汽车的最高车速、各挡最大加速度、最大爬坡度和最大牵引质量等指标来评价汽车的(B)。
A.稳定性B.动力性C.制动性D.行驶平顺性2.汽车的装载质量是汽车允许的(C)装载质量。
A.最大B.最小C.额定D.极限3.通常所说的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制动距离等均是评价汽车(A)的参数。
A.制动性能B.使用性能C.稳定性能D.安全性能4.汽车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汽车的(C)。
A.平顺性B.通过性C.可靠性D.安全性5.对汽车舒适性影响较大的是汽车的(C)。
A.动力性B.燃料经济性C.行驶平顺性D.通过性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略)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略)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略)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略)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略)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略)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设计一个简单的汽车制动系统,要求包括制动踏板、主缸、制动器和制动液循环。
2.设计一个汽车动力转向系统,要求包括转向机、转向杆、转向齿轮和动力源。
3.设计一个汽车悬挂系统,要求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挂臂和轮毂。
4.设计一个汽车排气系统,要求包括排气管、消声器、催化转换器和尾管。
5.设计一个汽车空调系统,要求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解释汽车动力性的含义及其评价参数。
2.解释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性及其评价标准。
3.解释汽车可靠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解释汽车舒适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5.解释汽车可维护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十、思考题(每题2分,共10分)1.思考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2.思考汽车制动性能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
3.思考汽车可靠性与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
4.思考汽车舒适性与驾驶员疲劳之间的关系。
5.思考汽车可维护性与运行成本之间的关系。
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汽车座椅舒适度研究系专业班级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10-1班学生姓名隋晓丹性别女指导教师宋小艳职称助教2014 年 5 月 23 日摘要汽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安全、舒适、方便是现代汽车设计所追求的最优目标。
汽车座椅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的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
为解决现代汽车座椅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中对舒适性分析的不足,本文以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汽车座椅的动态、静态舒适性和评价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为座椅和其它类似机械的舒适性设计和检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中国汽车座椅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广泛应用于其它座椅的舒适性设计。
本文概述了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舒适性评价方法,并建立了汽车人-座椅系统的三自由度模型,针对特定汽车的地板输入谱特性,运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该模型的动态特性,合理设计座椅的动力学参数,结合ISO 2631对模型进行人体振动舒适性的定量评价。
将人体H点是汽车驾驶室设计的基准点,将坐姿舒适性要求与坐姿角度相结合,建立人体坐姿杆系模型和数学模型。
另外,正负刚度并联弹簧作为一种新型非线性被动控制减振元件,对提高汽车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正负刚度并联相消原理设计了新型汽车座椅弹性元件,并建立了其力学及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和脊柱测量数据,研究舒适性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和适合我国人体测量的座椅结构尺寸,为舒适性座椅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舒适性;隔振;H点;人机工程学AbstractVehicl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people’s daily life. Safety, comfort and efficiency are the main objective of directly guarantee the driver’s safety, comfort and work efficienc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experiential design method for vehicle seat in comfort. Ergonomics theory is used in this thesis,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dynamic, static comfort and evaluation index a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seat. In this thesis, some new conceptions about comfort design and testing are suggested,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design of a vehicle seat. The contents of this study includ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uman body vibration comfort under evaluat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 the car seat system for certain three dof model car, the floor input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using Matlab simulation research this model,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reasonable design of 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seat, combined with ISO 2631, the model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body vibration comfort. Will human H point is the benchmark, automobile cabin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osture will posture comfort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human body Angle of model and sitting stem mathematical model.In addition, plus or minus stiffness parallel spring as a new nonlinear passive control to improve vibration isolation components, automobile comfor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Based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iffness parallel destructively principle designed a new type of car seat elastic components, and established its mechanic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ergonomic principles and spinal measurement data, a study of automobile seating comfort of structural design and suitable for China's anthropometric seat structure size, the design for comfort seats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Key words:Comfort; Vibration isolation; H-Point; Ergonomic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舒适性 (1)1.1.1振动舒适性 (1)1.1.2静态舒适性 (2)1.1.3操作舒适性 (4)1.2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现状 (4)1.2.1汽车座椅动态模型 (6)1.2.2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 (8)1.3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要求 (10)1.3.1合理的体压分布 (10)1.3.2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 (12)1.3.3横向振动的抵抗能力 (14)1.4本章小结 (14)第二章人体承受振动的舒适性评价 (16)2.1 人体承受振动的分类 (16)2.2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 (18)2.2.1人体脊骨生理结构与座椅腰托装置 (19)2.2.2座椅腰托的客观性评价试验 (20)2.2.3座椅腰托的主观性评价试验 (22)2.3人体动态舒适性评价 (24)2.3.1加权加速度评价法 (24)2.3.2加速度剂量法 (25)2.4 本章小结 (28)第三章正负刚度并联隔振研究 (29)3.1正负刚度概念及其载荷变形关系 (29)3.2正负刚度并联机构隔振原理 (30)3.3负刚度机构实现 (31)3.4正负刚度弹簧并联力学建模与分析 (33)3.5本章小结 (36)第四章汽车座椅的隔振 (37)4.1汽车座椅振动研究 (37)4.2振动理论 (37)4.2.1力学模型 (38)4.2.2数学模型 (39)4.2.3求解方法 (39)4.3汽车座椅设计 (40)4.3.1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 (40)4.3.2座椅舒适度设计指标 (40)4.3.3 汽车座椅隔振机构设计 (41)4.3.4汽车座椅舒适度影响因素 (41)4.3.5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的重要性 (42)4.3.6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方法 (42)4.3.7预压弹簧设计 (43)4.4座椅安全性设计 (45)第五章经济技术分析 (47)5.1汽车座椅行业调研 (47)5.1.1 数据获取 (48)5.1.2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 (48)5.1.3其它因素对舒适性评价的影响分析 (49)5.2本章小结 (52)结论 (53)参考文献 (54)谢辞 (55)附录一中文译文 (ⅰ)附录二外文资料原文 (ⅱ)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汽车座椅舒适度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同时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摘要:汽车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的重要设施,舒适而操纵方便的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惫程度,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阐述了与座椅相关的人机工程因素,以及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要点。
关键词:汽车;座椅;人机工程学1 与汽车座椅相关的人机工程因素1.1 人体脊柱问题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首先是从脊柱的生理特征提出的。
人由站姿变为坐姿时,人体脊柱变形主要发生在腰椎处,腰椎由站姿的前凸变为坐姿的后凹。
为了解决坐姿腰椎后凹问题,人机工程师提出了靠腰设计解决方案,即把座椅由过去的平直板设计改成前凸设计,或在人的腰部提供一个靠腰支撑,以填补坐姿腰椎后凹留下的空间,使得坐姿下的腰弧曲线变小,也就使得腰椎受力变得合理。
1.2 坐姿肌肉负荷问题此类问题主要研究何种坐姿和座椅如何设计才能使得肌肉负荷减少。
根据肌电图记录显示,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
提供靠背支撑腰椎后,活动力则明显减小。
1.3 坐行为研究坐的行为与习惯对座椅设计和改善乘坐舒适性非常有帮助。
根据人们坐行为的统计和总结,出现最多的习惯是坐在座椅中间,比例达到52%。
1.4 体压分布由人体解剖学可知,人体坐骨粗壮,与其周围的肌肉相比,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而大腿底部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系统,压力过大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导致使人感到不适。
所以坐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至大腿部位时压力降低到最低值,这是坐垫设计压力分布原则。
2 座椅特性从舒适角度考虑,座椅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座椅可以说是一个过滤器,可以放大或衰减来自路面或者其他部件的振动。
多数车辆驾驶员认为座椅是对驾驶舒适性影响最大的因素。
座椅是含有弹簧装置的,而所采用的弹簧通常具有复杂的非线性阻尼,它的减振能力是比较弱的,特别是针对某些频率。
因此,特别是对于重型车辆,座椅上会安装一个额外的弹簧装置,这个弹簧装置通常可以根据乘员的重量进行调整。
汽车理论(二)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P140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
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
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P147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
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P136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F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07.回正力矩Tz P140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z.圆周行驶时,T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11.轮胎坐标系P136为了讨论轮胎的力学特性,需要建立一个轮胎坐标系。
规定如下:垂直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称为车轮平面。
坐标系的原点O 为车轮平面和地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投影线的交点。
车轮平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取为X 轴,规定向前为正。
Z 轴与地面垂直,规定指向上方为正。
Y 轴在地面上,规定面向车轮前进方向时,指向左方为正。
12.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P161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3)变形转向角。
10.16638/ki.1671-7988.2020.18.009智能驾驶车辆乘员舒适性研究综述余志超,李刚,曹天琳,沈玉龙(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要: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乘员乘坐舒适性成为了评判智能驾驶品质的标准之一。
文章对智能驾驶汽车乘员舒适性改善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调研,分别从智能驾驶汽车人机交互、控制方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为高乘员舒适性的智能驾驶系统开发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智能驾驶;乘坐舒适性;人机交互;转向控制中图分类号:U4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18-25-02Summary of Research on Occupant Comfort of Intelligent Driving VehiclesYu Zhichao, Li Gang, Cao Tianlin, Shen Yulong(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aoning Jinzhou 12100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riving technology, passenger comfort has become one of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quality of intelligent driving. The article conduct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of occupant comfort improvement methods of smart driving cars, and summarizes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control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smart driving cars, and provides theo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driving systems with high occupant comfort And methods for reference.Keywords: Intelligent driving; Ride comfor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teering controlCLC No.: U461.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8-25-02前言长时间的连续驾驶会引起驾驶员的生理性疲劳与注意力分散,使其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降低,自动驾驶是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向之一,并已成为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定义汽车NVH是指汽车的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舒适性)。
汽车NVH研究以提高顾客的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舒适度、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为目的,以提高车辆结构动态响应性能为手段,实现汽车的舒适性设计。
Noise(噪声)是指引起人烦躁、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汽车噪音不但增加驾驶员和乘员的疲劳,而且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它是NVH问题中最主要的部分,常用声压级评价。
汽车噪声主要包括车身壁板产生的噪声、空气冲击摩擦车身形成的噪声以及外界噪声源(如发动机、制动器等)传入的噪声。
噪声是NVH问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汽车上的噪声主要包括车身壁板振动产生的噪声、空气冲击摩擦车身形成的噪声以及外界噪声源(如发动机、制动器等)传入的噪声。
人耳能分辩的声音频率一般在lkHz以下,噪声常用声压和声压级评价。
国家标准规定:汽车加速行驶时车外噪声要小于88dB,M1类汽车应小于77dBN;而车内噪声会影响乘员的语言交流,损伤驾驶员的听力,美国在1965年就规定公共汽车的车内噪声不得超过88dB。
主要通过频率、级别和音质来描述。
Vibration(振动)描述的是系统状态的参量(如位移)在其基准值上下交替变化的过程。
汽车振动主要包括由路面不平整而引起的车身垂直方向振动、发动机的不平衡往复惯性力产生的车身振动、转向轮的摆振和传动系的扭转摆动等,还有方向盘、仪表板等振动,一般来说,对人体舒适性影响较大的振动主要表现为座椅、地板对人体输入的低频振动,其频率范围在1~80HZ。
主要通过频率、振幅和方向来描述。
Harshness(舒适性)指的是振动和噪声的品质,它并不是一个与振动、噪声相并列的物理概念,而是描述人体对振动和噪声的主观感觉,不能直接用客观测量方法来直接度量。
总的说来,舒适性描述的是振动和噪声共同产生的使人感到疲劳的程度。
二:现象车辆的NVH基本上可以分为车身NVH、发动机NVH和底盘NVH三个部分;类型可以细分为道路NVH、制动NVH、空调系统NVH、空气动力NVH等数个部分。
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车辆行驶平顺性可以定义为:车辆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它是考核汽车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常讨论的平顺性主要指路面不平引起的汽车振动,频率范围约为0.5一25Hz。
研究平顺性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振动的传递,使汽车振动系统在给定“输入”下的“输出”不超过一定界限,以保持乘员的舒适性。
平顺性分析可根据图2.1所示框图来进行。
目前对汽车平顺性的评价主要分为两类: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方法主要考虑乘员的主观反应,以人的感官为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车辆进行评价;客观评价方法主要借助于测量仪器来完成对频率、加速度、承受时间等振动参数的测量,将测量值与相对应的限值指标相比较,客观地确定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1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一般用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路况、车速、气象条件等相同)的车辆比较,由专业人员根据主观评价规范,通过对被评车辆的观察、操作感受、典型路况的驾乘等,对车辆进行评价后,对每一评价项目进行打分,给出评语。
主观评价的项目主要有:座椅垂直振动、座椅前后振动、座椅横向振动、转向盘振动、驾驶室的摇摆及车辆地板的振动等。
主观评价受到评价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由于人体自身复杂的心理、生理特性,即使相同的振动,不同评价者可能给出差别较大的评价结果,因此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2客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主要考虑车辆的隔振性能,以机械振动的各物理量(如振幅、频率、速度、加速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并适当考虑人体对振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来价汽车的平顺性。
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大量有关人体全身振动研究成果的墓础上,制定了ISO2631的最初版本一《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评价指南》。
之后经过几次修订,于1997年颁布了新的ISO2631一1:1997(E)标准,该标准规定,当振动波形峰值系数(加权加速度时间历程a w(t)的峰值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a w的比值)<9时,用基本评价方法即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评价振动对人体舒适与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