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工2015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2015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2015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2015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

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王文彦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

学生姓名柏石先

学生学号3112005901

2015年5月

实验一名称 GNS3安装使用与交换机技术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柏石先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学时: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GNS3搭建网络拓扑

2、掌握网络设备基础操作

3、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

4、掌握VLAN基础配置

5、掌握VLAN之间的通信

二、实验测试结果(需要截图和简要理解说明)

1、通过GNS3绘制完整网络拓扑图

通过导入“CISCO3640.BIN”文件,创建可用设备。

然后把需要的设备拖放到工程主界面上,并且根据需要修改“标识符”,修改“设备名”,形成网络拓扑图的雏形。最后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完整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测试同VLAN内PC之间的连通性

① 测试PC1 ping PC3的效果

由于PC1和PC3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可以进行连通。

②测试PC2 ping PC4的效果

由于PC2和PC4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可以进行连通。

3、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

①关闭路由器,测试PC1 ping PC2的效果

由于PC1和PC2不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没有路由器的连接,只通过交换机是不能连通的。

红色代表关闭路由器:

不能连通:

虽然PC1和PC2不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但是通过路由器的连接,可以把它们

连通起来。

绿色代表开启路由器:

可以连通:

4、通过Wireshark抓包测试Trunk上的流量(观察其标签信息)抓取Trunk上的流量截图:

下面对于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1)我选中一帧,查看该帧所在的各层分组的头部,如下图。通过头部信息可以看出,该帧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是IEEE 802.3标准的Ethernet协议。不存在网络层。

可以看出该帧的目的Mac地址为01:00:0c:cc:cc:cc,源Mac地址为cc:02:08:e8:f0:01,数据部分长度为0141(16进制表示),也就是256+64+1=321字节。当然,图中也有Length属性:321,也就是数据部分的长度。

(2)接下来的两个标签是数据链路层的两部分,如下图,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 Control)和思科发现协议(Cisco Discovery Protocol)。其中,思科发现协议中包含了发送数据的设备ID(Device ID)和接口ID(Port ID),表明了发送数据的设备是SW1,接口是f0/1。

三、实验总结

1、通过本实验,你掌握了哪些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点?

(1)我对主机的ip地址和网关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以前仅仅在书本上看到知识点和概念,在本次实验中手动配置,然后测试连通性,加深理解。

(2)巩固了我对交换机和路由器功能的认识。交换机不仅仅拥有转发的功能,还可以根据虚拟局域网的区别进行判断再转发。

(3)在测试相同VLAN或者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时,用的是“ping ip地址”命令,可以连通的主机之间第一次“ping”会出现“.!!!!”一个点,四个感叹号,但是再“ping”一次,就不会出现点了,而是五个感叹号。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知道了。这是由ARP(地址解析协议)造成的,第一次“ping”需要需找邻居的Mac地址,所以有一个ARP请求回应的延迟。(4)我掌握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2、根据你的理解,简述VLAN的功能。

按照我的理解,VLAN的好处主要有三个:

(1)端口的分隔。即便在同一个交换机上,处于不同VLAN的端口也是不能通信的。这样一个物理的交换机可以当作多个逻辑的交换机使用。

(2)网络的安全。不同的VLAN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可以通过路由器通信),杜绝了广播信息的不安全性。

(3)灵活的管理。如果需要更改用户所属的网络不必换端口和连线,只更改软件配置就可以了。

此外,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看到下面一段话很好。

VLAN技术的出现,使得管理员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把同一物理局域网内的不同用户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

由于它是从逻辑上划分,而不是从物理上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没有限制在同一个物理范围中,即这些工作站可以在不同物理LAN网段。

由VLAN的特点可知,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除了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以及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得非常灵活的优点外,还可以用于控制网络中不同部门、不同站点之间的互相访问。

实验二名称路由协议与访问控制列表技术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柏石先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学时: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GNS3搭建网络拓扑

2、掌握网络设备基础操作

3、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

4、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

5、掌握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

二、实验测试结果(需要截图和简要理解说明)

1、通过GNS3绘制完整网络拓扑图

2、测试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连通性

①测试PC2 ping Telnet-Server的效果

②测试PC3 ping Telnet-Server的效果

③测试PC4 ping Telnet-Server的效果

④测试PC2 ping PC4的效果

3、测试远程访问/telnet安全策略

①测试PC2 telnet Telnet-Server服务器

先输入telnet 192.168.1.1 ,打开服务后,提示输入密码。输入密码sisco后,进入Telnet-Server 控制台,然后输入exit返回到当前PC2的控制台。

②测试PC3 telnet Telnet-Server服务器

③测试PC4 telnet Telnet-Server服务器

三、实验总结

1、通过本实验,你掌握了哪些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点?

(1)我掌握了动态路由协议RIP的简单配置;

(2)我掌握了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简单配置。

2、根据你的理解,简述RIP路由协议的功能。

RIP路由协议的作用就是保证数据传输经过的路由器个数最少,也就是选择一条最短路径。但是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3、根据你的理解,简述ACL访问控制列表的功能。

我的理解,建立访问控制列表后,可以限制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对通信流量起到控制的作用,这也是对网络访问的基本安全控制手段。

在路由器的接口上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后,可以对入站接口、出站接口及通过路由器中继的数据包进行安全检测,起到过滤数据包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综合实验报告

交换路由综合实验 1 交换实验 1.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1.1实验目的 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了解如何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2实验内容 使用交换机的命令行管理界面,学会交换机的全局配置、端口配置方法,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3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Hostname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Banner motd配置每日提示信息,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的登陆提示信息。 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进,Show ######命令可以察看对应的信息,如Show version可以察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类似可以用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running-config等。 1.1.4实验功能 更改交换机的提示信息,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1.1.5实验设备 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二层)一台 1.1.6实验步骤 s21a1#configure terminal 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 s21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s21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 s21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21a1(config-if)#exit s21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 s21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s35a1#configure terminal 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 s35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s35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 s35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35a1(config-if)#exit s35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 s35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 1.2虚拟局域网VLAN 1.2.1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试验二: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掌握Ping、netstat、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2.实验所需要的设备 一台已连网的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 3.实验要求:(command.doc为参考命令文件) 进入DOS模式,:(开始-附件-命令提示符,或开始-运行cmd ) 1、利用Ping对某个已知IP或域名的计算机进行连通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再ping某个不存在的域名或地址。 2、利用ne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3、利用IPConfig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 进行分析记录(哪些是你不理解其含义的内容); 4、测试本机与相邻机器的物理连通性,记录并说明原因; 5、使用arp察看本地缓存中的内容,添加一条新的静态项 目,并用ping进行测试; 6、tracert某个著名域名,记录经过多少个节点?响应时 间?对方网关IP地址是什么?

7、使用route察看本地路由表,记录非自身环路的路由信息 (无则不纪录); 8、利用nb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9、使用NET命令察看本地机的共享有哪些并记录,删除默 认共享; 使用net use将网络上某个共享目录映射到一个驱动器字母。 4.简述实验步骤: 尽可能完成实验要求中的步骤并用简单语言进行记录。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因特网的组成:(诞生时间1983年)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的主机。(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使两个应用进程能够通信。 最主要的特征是,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P2P软件,他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的连接通信。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的最重要的功能。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3个步骤,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最重要的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分组交换的特点: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一个首部就构成分组,分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数据传输效率高。路由器用来转发分组,进行分组交换的。 4、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带来时延,无法保证通 信时端到端的带宽。 5、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知道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俩后查找转发表,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6、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 个人区域网PAN,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比特(bit)是计算机中的数据量单位。带宽:表示网络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比特每秒。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 8、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不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而是非国际标准TCP/IP,他 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9、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 主要使用以下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 用户数 据报协议UDP——无连接的。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的结点之间传输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

广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题目: 《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测量和分析》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冯云凌(2111601211)、 实验时间:2016年10月24日 实验班级:专硕二班 实验教师:邹大鹏副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实验要求: 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初定设计方案: 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利用获得的数据,使用MATLAB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3.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元器件和材料 本次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有:机械转子系统,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USB 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简介:

OD9200 系列振动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对轴承座、机壳或结构相对于自由空间的绝对振动测量。其输出电压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故又称速度式振动传感器。其输出可以是速度值的大小,也可以是把速度量经过积分转换成位移量信号输出。这种测量可对旋转或往复式机构的综合工况进行评价。 OD9200 系列速度振动传感器属于惯性式传感器。是利用磁电感应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它主要由磁路系统、惯性质量、弹簧阻尼等部分组成。在传感器壳体中刚性地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线圈组件)用弹簧元件悬挂于壳体上。工作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在机器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与二次仪表相配接(如OD9000 振动系列仪表),即可显示振动速度或振动位移量的大小。也可以输送到其它二次仪表或交流电压表进行测量。

计算机网络实验综合题含答案(路由和交换,强烈推荐)

计算机网络实验综合题 试题一 某公司租用了一段C类地址203.12.11.0/24~203.12.14.0/24,如图所示。其网间地址是172.11.5.14/24。要求网内所有PC都能上网。 【问题1】 接入层交换机Switch1的端口24为trunk口,其余各口属于vlan11,请解释下列命令并完成 交换机的配置。 Switch1#config terminal Switch1(config)#interface f0/24(进入端口24配置模式) Switch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1) Switch1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lq(2) Switch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all(允许所有VLAN从该端口交换数据)Switch1(config-if)#exit Switch1(config)#exit Switch1# vlan database Switch1(vlan)# vlan 11 name lab01(3) Switch1(vlan)#exit Switch1#config terminal

Switch1(config)#interface f0/9(进入f0/9的配置模式) Switch1(config-if)#(4)(设置端口为接入链路模式) Switch1(config-if)#(5)(把f0/9分配给VLAN11) Switch1(config-if)#exit Switch1(config)#exit (1)设置端口为中继(或Trunk)模式 (2)设置Trunk采用802.1q格式(或dot1q) (3)创建vlan11,并命名为lab01 (4)switchport mode access (5)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或switchport access vlan lab01 【问题2】 以下两个配置中错误的是(6),原因是(7)。 A. Switch0 (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3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0(config)#exit Switch0# vlan database Switch0(vlan)# vlan 2100 name lab02 B. Switch0 (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3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0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ISL Switch0(config)#exit Switch0# vlan database Switch0(vlan)# vlan 2100 name lab02 答案:(6)B,(7)trunk采用ISL格式时,vlan ID最大为1023 【问题3】 Switch1的f0/24口接在Switch0的f0/2口上,请根据图完成或解释以下Switch0的配置命令。Switch0(config)# interface(8)(进入虚子接口) Switch0(config-if)# ip address 203.12.12.1 255.255.255.0(加IP地址) Switch0(config-if)# no shutdown(9) Switch0(config-if)# standby 1 ip 203.12.12.253(建HSRP组并设虚IP地址)

计算机网络实验《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Quidway S 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3.熟悉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 交换机配置方式 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Console 方式,telnet 方式,web 方式和modem 拨号方式 2. 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Interface 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VRP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有如下特性: 1)通过Console 口进行本地配置 2)通过telnet 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3)通过modem 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4)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 5)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6)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ping 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7)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8)用telnet 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 9)提供ftp 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 10)提供类似Doskey 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11)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 字即可解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熟悉实验内容; 2.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五、实验条件 1.华为Quidway S/思科Catalyst 2960/中兴ZXR10 交换机 2.计算机一台即可 六、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1)如图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 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广工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 (基本概念要清晰),新技术 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目前新的发展(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CDN、SDN等)跟网络体系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1、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它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本身并不是一个网络体系结构,因为它并没有定义每一层的服务和所用的协议。它只是指明了每一层应该做些什么事。 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关注在一条通信信道上传输原始比特。主要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适配器。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施变成一条没有漏检传输有误的线路。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控制子网的运行。 传输层:基本功能是接收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把这些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单元,然后把这些数据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且确保这些数据单元正确地到达另一端。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并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对话控制,令牌管理以及同步功能。 表示层:关注的是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包含了用户通常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协议。 TCP/IP参考模型 互联网层:主要任务是允许主机数据将数据注入到任何网络,并且让这些数据独立地到达到接收方。 传输层:允许源主句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进行对话,犹如OSI的传输层一样。 应用层:包含了所有高层协议。 2、4G移动系统网络 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 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 3、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具有:智能、先进、互联的三个重要特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

2013广工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2011 级7 班 学号3111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明俊峰 (2013 年11 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2011(7)班学号:3111 姓名:协作者:________ 教师评定: 实验__一__题目__ 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_ 实验__二__题目__ 设计数据完整性 __ 实验__三__题目__ 查询数据库 __ 实验平台:SQL Server 2005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2011(7)班学号:3111 姓名:协作者:________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一、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2、掌握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分别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 2、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 2000/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ver 2000/2003/2005;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创建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SC,其描述的信息有: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选课成绩、授课信息、班级信息、系部信息、专业信息。 创建:student表(学生信息表)、course表(课程信息表)、teacher表(教师信息表)、student _course表(学生选课成绩表)、teacher_course表(教师上课课表)等。 1、创建数据库: 确定数据库名称;数据库用于学生管理,命名为SC 确定数据库的位置;要求: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别存储在E盘自己的目录下。 确定数据库的大小;根据实际的数据量确定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为30MB,日志文件的初始大小为3MB。 确定数据库的增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文件按20%增长,日志文件按1MB增长。(1)、利用查询分析器(Query Analyzer),使用SQL语句指定参数创建数据库; 1

网络项目工程综合实验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网络工程综合实验 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陈浩 学号: 指导教师:邱林陈中举 设计时间:2013.12.16 - 2010.12.27 设计地点:4#网络工程实验室 一、课程设计目的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是网络工程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该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网络设备,解决在设计、安装、调试网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学习掌握网络设计中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熟悉并掌握运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技术。 另外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交换机

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与选型以及网络应用服务器的基本配置,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园区网络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 (2)参考和研究一些公司和高校/企业园区网的规划和建设方案,结合《网络工程》课程中所学知识,积极完成设计任务。 (3)认真完成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完成园区网络的总体方案设计,确定网络逻辑拓扑结构和所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而完成设备的选型,并选用相应的网络连接技术。 (4)根据设计内容与具体要求,实现园区网内的连接,并在成功测试的基础上实现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并能按任务书要求进行访问。 (5)认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目的、设计任务与要求、需求分析、网络设计、设备调试安装以及设计心得等几个部分,具体要求见设计报告模板。 三、课程设计内容 用一组实验设备(4个路由器、二台交换机、二台三层交换机、一台防火墙)构建一个园区网,通过防火墙与校园网相联,实现到Internet的访问。具体要求如下: (1)在一台两层交换机SW1上划分2个VLAN(Vlan 100和Vlan 200,用户数均为100)。 要求实现:两个Vlan均能通过路由器访问外网,但两个Vlan之间不能通信。(2)在一台三层交换机SW3上划分2个VLAN(Vlan 300和Vlan 400,Vlan300用户数100,Vlan400用户数200),两个Vlan之间能够通信。要求:两个Vlan均只能通过路由器访问校园网(10.X.X.X),而不能访问Internet。 (3)另外一台两层交换机SW2和一台三层交换机SW4之间使用冗余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均划分两个Vlan(Vlan 500和Vlan 600,Vlan500用户数200,Vlan600用户数100),要求Vlan500可以访问内网所有VLAN,Vlan600既可以访问内网,又可以访问Internet。 (4)园区网全网通信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路由设计要求有路由汇聚。 (5)SW1 、SW3、SW4分别和三台接入级路由器DCR1700相连,三台路由器和部门级路由器DCR2600相连。然后DCR2600路由器通过防火墙实现此园区网与外网(校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张程程 学号:1202100110 班级:电气自动化类121班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及网线的制作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 2、使学生掌握RJ-45接头的制作。 实验内容: 1、阅读预备知识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2、一般双绞线的制作 3、交叉双绞线的制作 4、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 思考问题: 1、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答:(1)在OSI/RM中的工作层次不同 交换机和集线器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中对应的层次就不一样,集线器是同时工作在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交换机至少是工作在第二层,更高级的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 (2)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broadcast)方式,而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只对目的节点发送,只是在自己的MAC 地址表中找不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广播方式发送,然后因为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第二次以后就不再是广播发送了,又是有目的的发送。这样的好处是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它节点侦听的现象。具体在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 在带宽占用方面,集线器所有端口是共享集线器的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的带宽,这样就交换机实际上每个端口的

带宽比集线器端口可用带宽要高许多,也就决定了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比集线器要快许多。 (4)传输模式不同 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则不一样,它是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的,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不但令数据的传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方面交换机比集线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为它可以接收和发送同时进行,实际上还远不止一倍,因为端口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比集线器也要宽许多倍。 2、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哪些 答:目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1)星型结构 (2)环型结构 (3)总线型结构 (4)星型和总线型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3、局域网的几种工作模式 答:目前局域网主要存在着两种工作模式,它们涉及到用户存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它们分别是:客户/服务器(C/S)模式和点对点(Peer-to-Peer)通信模式。 4、T568A、T568B 打线方法 答:在EIA/TIA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的两种线序568A与568B。 568A标准: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标准: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标准中要求12、36、45、78线必须是双绞。这是因为,在数据的传输中,为了减少 和抑制外界的干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均以差分方式传输,即每一对线互相扭在一起传输一 路差分信号。 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及网络软件的使用

广工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题目名称使用ARP获取局域网内部活动主机的物理地址 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 6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使用ARP协议获取局域网内部活动主机的物理地址一.实验需求分析 1.1实验要求 定义和封装ARP数据包,将主机对应的网卡设置成混杂模式,截取局域网的数据包,并设置过滤后获取ARP包,分析ARP包,获得活动主机的物理地址。 1.2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2).熟悉ARP协议相关数据帧结构; (3).构造ARP请求数据帧; (4).使用Winpcap相关函数(ARP包的发送函数)实现数据帧的发送; (5).接收及解析目的主机的响应数据帧; (6.)获得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并显示; 1.3编程环境 Win7,visual studio 2010,wincap 二.项目设计 2.1概要设计 1.课程设计中基本理论简介 (1)在网际协议中定义的是因特网的IP地址,但在实际进行通信时,物理层不能识别IP地址只能识别物理地址。因此,需在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地址之间的这种映射称为地址解析。 (2)以太网网络中的物理地址即网卡的序列号。IEEE规定网卡序列号为6个字节(48位),前三个字节为厂商代号,由于厂商向IEEE注册登记申请,后3个字节为网卡的流水号。 (3)地址解析包括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和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TCP/IP协议组提供了两个映射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ARP用于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RARP用于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4)地址解析协议的ARP的工作原理:假定在一个物理网络上,A(源主机)要与D(目的主机)进行通信,但是不知道D的物理地址。A利用ARP协议工作的过程如下: 广播一个ARP请求报文,请求IP地址为IPD的主机回答其物理地址。网上所有主机都能收到该ARP请求,并将本机IP地址与请求的IP地址比较,D主机识别出自己的地址IPD,并作出回应,通报自己的物理地址。A收到这个ARP回应包后,就可以与D进行通信。 为了提高效率,ARP协议使用了高速缓存技术。在每台使用ARP的主机中,都保留了一个专用的内存区,一收到ARP应答,主机就将获得的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广东工业大学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级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6 年12 月) 实验__一__题目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实验__二__题目查询数据库_ 实验__三__题目创建和使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实验__四_题目小型数据库规划设计 实验平台:SQL Sever 2005

实验题目实验一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2、掌握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分别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 2、使用SQL语句、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创建数据库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 2000/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ver 2000/2003/2005;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创建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SC,其描述的信息有: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学生选课成绩、授课信息、班级信息、系部信息、专业信息。 创建:student表(学生信息表)、course表(课程信息表)、teacher表(教师信息表)、student _course表(学生选课成绩表)、teacher_course表(教师上课课表)等。 1、创建数据库: 确定数据库名称;数据库用于学生管理,命名为SC 确定数据库的位置;要求: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别存储在E盘自己的目录下。 确定数据库的大小;根据实际的数据量确定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为30MB,日志文件的初始大小为3MB。 确定数据库的增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文件按20%增长,日志文件按1MB增长。(1)、利用查询分析器(Query Analyzer),使用SQL语句指定参数创建数据库;

中小企业网络综合实验

实验中小企业综合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所学网络知识,搭建中小企业网络。 二、网络背景简介 某集团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新的集团企业网将建设一个以集团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业务综合管理、多媒体视频会议、远程通讯、信息发布及查询为核心,实现内、外沟通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是日后支持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各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为了确保这些关键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和发展,系统必须具备如下的特性: 1、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完成集团企业网的建设,实现各分公司的信息化; 2、在整个企业集团内实现所有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3、在整个企业集团内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信息共享、实时新闻发布; 4、在整个企业集团内实现财务电算化; 5、在整个企业集团内实现集中式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关系管理系统 三、需求分析 需求1: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完成集团企业网的建设,实现各分公司的信息化. 分析1:利用主流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构建企业网。 需求2:在整个企业集团内实现所有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分析2:既要实现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又要提高工作效率,网络规划设计合理、建议采用二层结构,建议整个网络根据部门划分用VLAN隔离。 需求3:在整个企业集团内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信息共享、实时新闻发布; 需求4:在整个企业集团内实现财务电算化; 分析3、4:由于要实现内部资源共享,需要各个部门通信可以使用VLAN间路由解决。因为财务部们要实现电算化,考虑到财务信息的安全,用ACL技术禁止财务部门被其他部门访问,同时用端口安全实现接入安全。 需求5:在关键区域,网络链路故障时能够不影响网络使用。 分析:用冗余链路技术保证网络稳定。 需求6:实现企业网络和internet连接 分析:大中型企业连接外部网络通常采用专线方式,使用帧中继或x.25方式接入,另外需要配置NAP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 注:实际网络拓扑结构可参见下图。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 11 --2012 学年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信息管理 姓名:董书廷,郭金婷,孙庆玲,周惠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2.单击“下一步”按钮,随后出现Windows Server 2008“授权协议幕。 3.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如图所示的“您想进行何种类型的安装?对话框。其中,“升级”选项用于从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且如果当前计算机没有安装操作系统,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班别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实验题目一. Windows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 2、使用IPconfig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3、使用netsh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4、使用Tracert工具测试本机到https://www.doczj.com/doc/ec7803424.html, 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 关信息。 5、使用Netstat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6、使用Ar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7、使用Nslooku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三、实验结果 1、ipconfig/all命令的使用 注释:Config命令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命令,它可以查看网络连接的情况,比如本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dns配置,dhcp配置等等/all参数就是显示所有配置的参数。 在“开始”——“运行”弹出的对话框重输入“cmd”回车,弹出 窗口,然后输入”ipconfig/all”回车,如图

上图显示相应的地址例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等。如图: 显示这些表明不能上网。数据报:发送=4 接受=4 丢失=0 2、ping的使用 常用参数选项 ping IP -t--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中断。

数据库实验报告大全 广工 蔡延光版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班学号 姓名实验时间2011.3.14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数据定义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创建、删除;基本表的创建、删除、更新工作;以及索引的创建、删除工作。 要求:1、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中,利用SQL语言中CREATE、DROP 命令实现数据库的创建及删除工作。 2、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中,利用SQL语言中CREATE、ALTER及DROP命令进行基本表的创建、更新、删除工作,并实现基本表中各类完整性约束条件的限定。 3、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中,利用SQL语言中CREATE、ALTER及DROP命令进行基本表中索引的创建、更新、删除工作。 4、完成上述工作后,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中,查看是否成功创建实验所要求数据库、基本表、各类完整性约束条件及索引等内容。 二、实验方案 所有实验内容必须在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中完成,设置查询分析器的结果区为Standard Execute(标准执行)或Executed Grid(网格执行)方式.发布执行命令.并在结果区中查看查询结果,如果结果不正确则需要进行修改,直到正确为止。要求完成如下内容: 1.定义数据库 定义一个借阅数据库,要求所定义的数据库大小为1M,且数据库名称为Labery_学号。 2.定义下列数据库基本表 在所定义的借阅数据库Labery_学号中,按要求定义如下数据库表: 1)书(book)

列名别名类型及长度是否可为空书号bno char(8)否 类别category varchar(10)否 书名title varchar(40)否 出版社press varchar(30)是 年份book_year Int否 作者author char(20)是 价格price decimal(7,2)否 总藏书量book_total Int否 2)借书证(card) 列名别名类型及长度是否可为空卡号cno char(7)否 姓名name char(8)否 单位department varchar(40)是 类别type char(1)否 3)借书记录(borrow) 列名别名类型及长度是否可为空卡号cno char(7)否 书号bno char(8)否 借书日期borrow_date smalldatetime否 还书日期return_date smalldatetime是 3.完整性约束条件: 主要内容为: 1)确定各基本表的主码; 2)确定各基本表的外码; 3)要求在定义各基本表的同时,确定如下完整性约束条件 1、定义各基本表主码,并且要求主属性不能为空; 2、如果有外码,定义各基本表外码; 3、要求检查借书证中属性Type的值是否为('T','G','U','F')); 4、借书记录borrow基本表中borrow_date默认日期为当前时间。4)确定各基本表哪些字段需要建立索引。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篇一: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课程 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关闭 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 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广工计算机网络课设基于UDP的ping.doc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学院 ____计算机学院 _______ 专业 ______软件工程 _______ 年级班别 ______12 级 4 班 _______ 学号91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______ ____ 林炳城 梁路 _ __ ___ ________ 成绩

目录

设计题目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 求 设计内容与 步骤 设计工作计划与进度安 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编程实现基于UDP 的 PING (Java) 1.编程实现 PING 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实现操作系统提供的 ping 命令的类似功能。 2.服务器端PingServer 功能: 可以显示用户通过客户端发送来的消息内容(包含头部和payload); 能够模拟分组的丢失;能够模拟分组传输延迟; 将用户发送来的请求request 在延迟一段随机选择的时间(小于 1s)后返回给客户端,作为收到请求的响应reply; 通过如下命令行启动服务器:java PingServer port 。 port 为 PingServer 的工作端口号 3.客户端 PingClient功能: 启动后发送10 个 request。发送一个request 后,最多等待 1 秒以便接收PingServer 返回的 reply 消息。如果在该时间内没有收到服务器的reply ,则认为该请求或对该请求的 reply 已经丢失;在收到 reply 后立即发送下一 个 request。 请求消息的payload 中至少包含关键字PingUDP 、序号、时间戳等内容。 如: PingUDP SequenceNumber TimeStamp CRLF 其中: CRLF 表示回车换行符(0X0D0A) ; TimeStamp 为发送该消息的机器时间。 为每个请求计算折返时间(RTT) ,统计10 个请求的平均RTT 、最大 /小RTT 。 通过如下命令行启动:java PingClient host port 。 host 为 PingServer 所在的主机地址;port 为 PingServer 的工作端口号 1.学习 ICMP ,了解 ping 命令的工作机理; 2.学习 Java UDP Socket 通信机制; 3.了解 Java 多线程程序设计; 4.服务器 PingServer 程序设计; 5.客户端 PingClient 程序设计。 6.调试与演示 命令工作机制学习 2 小时 UDP Socket 通信机制 2 小时 多线程程序设计 4 小时 程序设计 6 小时 程序设计12 小时 6.调试与演示 4 小时6.课程设计说明书10 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