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招标

2016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招标

2016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招标
2016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招标

地面防控松褐天牛

一、采购项目: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服务、噻虫啉药剂

包一: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服务防控面积1万亩,防控2次;

包二:噻虫啉药剂共12吨。

二、技术要求及说明:

包一: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服务

1、防控区域、面积:威海市文登区指定区域,防控面积1万亩,防控2次,共计2万亩次。

2、防控时间:第一次:2016年6月20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第二次:2016年7月20日-2016年7月30日期间。(具体开始时间要根据虫情检测及天气确定)

3、喷药次数及药物含量要求:地面喷药(噻虫啉)2次或以上,喷施药物噻虫啉有效含量要达到1.5%以上,亩施药量600克以上/次。

4、报价供应商需提供40套诱捕器(含诱剂),按采购人的要求进行安放,并组织对地面防控区域防治前后的虫口密度进行测报,在药物有效期内(第一次防控施药结束至第二次防控施药结束后1个月内的时间)地面防控区域松褐天牛日均虫口密度需控制在0.6头以下。

5、其他要求:

1)报价供应商在报价文件中须提供安全承诺责任书,在防治过程中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自行采购药剂引起的次生灾害问题由报价供应商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报价供应商报价文件中须提供本次项目的测报方案、详细施工方案及相关保障方案。

3)全部防控工作由报价供应商组织,所有防控费用包含在成交价格内(不含采购人提供药物的费用)。

4)报价供应商防治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自行采购的药物(噻虫啉)须提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由药物生产厂家所在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农药标准备案》及药物生产厂家由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工信部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报价供应商必须在报价文件中提供加盖报价供应商公章的以上证书复印件,否则报价无效。

4、验收标准

在药物有效期内(第一次防控施药结束至第二次防控施药结束后1个月内的时间)松褐天牛日均虫口密度控制在0.6头以下。防治效果不达标的,日均天牛虫口密度每增加0.1头,扣减合同总价款的2%,对日均虫口密度连续2次测报超过1头及以上的区域,成交供应商要进行补防,补防费用由成交供应商承担。

包二:1.5%噻虫啉微囊粉剂共12吨

1、有效成份:噻虫啉;

2、含量:1.5%;

3、剂型:微囊悬粉剂;

4、包装规格:8公斤/桶;

5、生产日期:2015年7月以后

6、投标人提交的1.5%噻虫啉微囊粉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所使用药品的“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企业标准证)的复印件,以上文件需要加盖生产厂家公章;

7、投标人提供的农药正常使用产生的次生灾害由投标人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8、供货时间要求:分两批供货,第一批6吨在2016年6月15日前供完,第二批6吨在2016年7月10日前供完。

三、上述技术说明及要求中所提出的技术规格、要求、参数和标准仅系说明并非进行限制,投标人可提出替代的技术规格、要求、参数和标准,并在技术文件中详细说明,但该替代应不低于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四、付款方式:

五、投标人必须保证所投药剂为原厂正品。

六、质量保证期:由投标人提报最长的质保期限。

七、交货(实施)地点:用户单位指定地点。

八、交货(实施)完毕时间:

在满足采购项目要求的基础上,由投标人提报最快的交货(实施)完毕时间。

九、上限价格:

包一:人民币14万元;

包二:人民币48.6万元。

APF-I型松墨天牛化学引诱剂及诱捕器防治推广示范方案

APF-I型松墨天牛化学引诱剂及诱捕器防治推广示范方案为进一步加大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传播蔓延,巩固、提高防控成效,根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要求,市林业局决定2013年在全市31个区县和缙云山管理局开展APF-I型松墨天牛高效化学引诱剂(简称APF-I诱剂)及诱捕器防治推广示范工作,APF-I诱剂及诱捕器购置费由市财政统一安排。根据APF-I诱剂及诱捕器的特点、松墨天牛在我市的发生规律及防控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APF-I诱剂及诱捕器简介 APF-Ⅰ诱剂及诱捕器是专用于监测和防治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新成果、新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前移防治关口,突破技术瓶颈。松材线虫主要依靠松墨天牛携带和取食松枝造成的伤口传入松树,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是传播松材线虫的重要时期。现有天牛诱剂主要是作用于产卵期的松墨天牛成虫,能有效降低下一代天牛的虫口密度,但对防止疫情传播的作用较小。APF-Ⅰ诱剂是含虫源性物质的一种化学诱剂,主要诱捕交尾产卵前补充营养期的松墨天牛成虫,诱捕器含水基润滑涂层材料,对APF-Ⅰ诱剂诱捕效率具增效作用。APF-Ⅰ诱剂的应用,解决了取食传播期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难题,对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作用距离远,持效期长。APF-Ⅰ诱剂诱芯贮存有效期>

10个月(-20-10℃),野外持效期>30天(20-25℃),靶标敏感距离>150 m(106亩)。诱捕器使用寿命≥3年。 (三)操作方便,成本较低。APF-Ⅰ诱剂主效成分采用塑料袋封装,体积小,重量轻,比同类瓶装液体诱剂更便于野外大量携带。1套APF-Ⅰ诱剂及诱捕器(12个诱芯、1个诱捕器)可覆盖106亩松林,保守使用按覆盖50亩计算,每亩直接成本10.4元,持效时间6个月,能覆盖全部成虫活动期。与轻型直升飞机防治相比较:飞机防治的特点是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同一区域施两次药,每亩直接成本40元,持效期可达1个半月,为成虫活动期的1/4,直接成本为APF-Ⅰ的2.9倍。 (四)诱捕效率高。重庆、四川、湖南、广东、福建使用APF -Ⅰ诱剂与同类其它诱剂对比诱捕结果,APF-Ⅰ诱剂分别为同类诱剂的7.2倍、2.3倍、42.8倍、12.5和8.4-42倍。表明APF-Ⅰ诱剂具有很高的松墨天牛诱捕效率和广泛的地理适用性。 二、示范点选择及布局 (一)集中设置。APF-Ⅰ诱剂及诱捕器防治范围以疫点乡镇(林场)为单位逐个推进,或根据疫点分布情况选择集中连片的区域实施(可跨乡镇)。 (二)防止人为扩散。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县:原则上只在疫点小班使用。非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县:优先考虑重点预防区及天牛密度大的林分。疫点小班周边2公里范围内禁止开展引诱防治,特别是与疫区发生小班毗邻的非疫情区县、乡镇,严禁设置诱捕点。

松口蘑应用研究进展

日用化学品科学 DETERGENT &COSMETICS 第37卷第10期2014年10月 Vol.37No.10Oct.2014 松口蘑(tricholomamatsutake)是一种与松树共 生的真菌,又称松藤、松茸及合菌等,属于担子菌刚伞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口蘑属(tricholomo)[1]。松口蘑广泛分布在美洲、欧洲、东亚及西亚等地区。在我国,松口蘑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日本每年从世界各地进口松口蘑,约40%来自中国云南[2]。松口蘑生长需要的环境独特,目前还不能完全人工栽培,属于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3]。 研究发现,松口蘑含有多种功效成分,包括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甾类、萜类、挥发油、油脂以及酚类等[4]。松口蘑不仅可以作为美味的食材,还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辐射、抗菌、增强免疫功能、保肝、促进胃肠蠕动、抗衰老和美白等多种功能[5],因此,松口蘑不仅可用于传统的医药、食品、保健食品行业,也有望在化妆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松口蘑的功效成分 综合文献报道,对松口蘑功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松口蘑多糖、酚类和萜类上,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方面。1.1多糖 多糖是植物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多具有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及保护肝脏等保健作用。 1.1.1多糖的提取 提取多糖的方法,常用的有热水浸提法、碱液提取法、酶解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和微波辅助水提法等。刘刚等用石油醚回流提取脱脂,再用甲醇和水提取,经浓缩和醇沉后得到松口蘑多糖,提取率达7.91%[6];廖丽娟等研究了提取温度、酸碱盐介质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对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采用20g/LNa2CO3溶液,在90℃条件下提取,再在沸水中提取得到松口蘑多糖,每千克松茸提取液中松茸多糖质量为33.1g[7];张娅等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取,提取率可达5.10%[8];蒋中海等采用酶解法复合提取,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果胶酶添加量为2.0%,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2.0%,温度为60℃,pH为4.0,时间为80min条件下,提取率达6.5%[9];么宏伟等采用微波提取,微波功率为660W,萃取时间为45min,提取率达11.25%[10]。1.1.2多糖的分离纯化 提取后的粗多糖中通常会含有蛋白质、核酸及生物碱等物质,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活性炭色谱法、离子交换层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等。冯磊等通过X-5树脂分离纯化松口蘑粗多糖,树脂对松茸多糖的吸附率可达30.83mg/g,且可有效去除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及脂溶性杂质,选择性地保留有效成分,使松茸多糖的含量提高15%左右[11]。刘刚等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G-100凝胶滤过色谱对松口蘑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经脱蛋白和脱色后,可得到3个松茸 松口蘑应用研究进展 邓影妹,赵 华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 摘要:论述了松口蘑的主要功效成分及提取分离、分析方法,综述了松口蘑在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化妆品;松口蘑;功效成分;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64(2014)10-0026-05 DOI:10.13222/j.cnki.dc.2014.10.007 收稿日期:2014-08-01作者简介:邓影妹(1988-),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 ·26·

松褐天牛的防治技术

松褐天牛的防治技术 松褐天牛别称松黑天牛,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松树分布地区发生极为普遍且危害严重,不仅使松树死亡,而且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做好松褐天牛的防治工作对保护松树资源和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松褐天牛的防治技术吧!

国内分布 松褐天牛在国内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主要为害马尾松,其次为害冷杉、云杉、雪松、落叶松等生长不良的树木或新伐倒木,特别是遭受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生长衰弱的松树,此虫大量侵入,极易引起成片松树枯死。

生长习性 松褐天牛在本地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干木质部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蛹室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咬羽化孔飞出,啃食嫩枝、树皮补充营养,5月为盛期。成虫具有趋光性,性成熟后,在树干基部或粗枝条的树皮上,咬一眼状刻槽,然后于其中产一至数粒卵。孵化的幼虫蛀入韧皮部、木质部与边材,蛀成不规则的坑道。

防治方法 1、诱捕器诱杀:将诱捕器用铁丝挂在2棵松树之间,下端距地面约1.3米,诱芯瓶内放置药棉,倒入引诱剂,集虫器内倒入半桶水,用铁丝固定在漏斗颈上。诱捕器主要设在林内空气较为流通的地方,相隔距离100~150米。每隔3天观察1次,并将集虫器处理干净,每隔7天换1次引诱剂。 2、白僵菌防治:球孢白僵菌对松褐天牛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配合使用松褐天牛引诱剂,由于引诱剂的作用,天牛羽化时聚集到所布点周围的松树上取食被缠在树干上无纺布中的球孢白僵菌而感染,并传染其他松褐天牛,从而达到灭杀松褐天牛成虫的目的。 3、营林防治 ①人工清理:对林地内的枯死树、濒死树、受害严重的病虫害木及时进行砍伐、清理,使之不利于松褐天牛生殖繁衍,做好防范、监测工作。 ②封山育林: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严格控制阔叶林采伐,逐步改变林分结构,定向培育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 ③营造混交林:严格控制人工林抚育强度,逐步将同龄林、大面积纯林改造成为混交林、复层林,增加松褐天牛天敌种类,达到生态平衡。 4、化学防治

松墨天牛怎么防治

松墨天牛怎么防治? 松墨天牛为天牛科墨天牛属的一种昆虫,是我国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在松材线虫的扩散和侵染的过程中起着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松墨天牛怎么防治吧!

上年10月至4月(蛹、成虫期) 1、将已被侵害的原木和松杆集中,用塑料薄膜盖住,四周均匀放置熏蒸剂后迅速将薄膜边缘用土压住封闭,一般熏蒸2~3天即可。 2、用蒸汽热、炕房热烘处理或恒温50℃条件热处理24小时,虫害木除害熏蒸处理必须在成虫扬飞前,药剂用磷化铝4克/立方米、溴甲烷16克/立方米或硫酰氟。 3、将采伐期调整到秋末,将销售期调到冬、春季,以便在天牛为害之前将采伐下的松杆全部销售完,避免人为虫源地的发生。 4、12月清理虫害木、衰弱木、被压木和林下灌木、杂草等可降低林间松褐天牛虫口密度。 5、利用天然地理条件开辟4千米宽隔离带,可有效阻止松褐天牛扩散。 6、虫害木伐倒后林外存放12个月,新伐虫害木剖成厚度2厘米以下的木板,可杀死绝大多数松褐天牛。

5月至8月(扬飞成虫期) 1、设置饵木诱杀,诱饵木间隔100米以上,每点砍伐活松树1株,分成3段,堆成三角形架,枝桠堆放在三角架下,间隔一定时间在三角架上添加1段新伐树段。 2、林中设置诱捕器可监测其发生及种群变动情况,撞板漏斗型或撞板水盆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引诱剂按33网格状布局。用450瓦高压汞灯诱杀松褐天牛,效果较好。 3、喷洒50%杀螟松或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000~1500倍液,4月中旬和5月中旬用50%杀螟松·噻嗪酮100倍液,5月中旬和6月中旬喷洒2次400~500倍保松灵,6月中下旬超低容量喷雾8%绿色威雷900毫升/公顷,在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期12%倍硫磷乳油150倍+4%聚乙烯醇1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浅谈松褐天牛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松褐天牛的危害及 防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谈松褐天牛的危害及防治 东至县龙泉镇林业站许义龙 松褐天牛又名松黑天牛、是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松树分布地区发生极为普遍,且危害严重,它不仅使松树死亡,而且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爱滋病,是国际检疫对象。而东至县龙泉镇与江西省松材线虫病疫区波阳、彭泽两县紧密相邻,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做好松褐天牛的防治工作,对保护本地松树资源和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下面就本人在实践中如何进行褐天牛防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国内分布与危害情况 松褐天牛在国内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主要为害马尾松,其次为害冷杉、云杉、雪松、落叶松等生长不良的树木或新伐倒木,特别是遭受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生长衰弱的松树,此虫大量侵入,极易引起成片松树枯死。 二、生物学特性 松褐天牛历经卵、幼虫、蛹、成虫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松褐天牛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中越冬。次年 4 月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蛹室中开始化蛹 ,5 月成虫开始羽化 , 羽化后成虫咬 1 个圆形羽化孔出树 , 取食松树幼枝嫩皮补充营养。成虫具弱趋光性 , 喜在疏林、光线充足的林地内活动产卵 , 产卵时 , 先在病树或衰弱树干或枝上咬 1 个近圆锥形的产卵痕 , 每痕产卵 1 粒 ,5 月下旬至 7 月为卵期。幼虫共

5 龄 ,1 龄幼虫在内皮取食 ,2 龄幼虫在边材表面取食 , 在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的平坑 ,3 ~ 4 龄幼虫穿凿扁圆形孔侵入木质部 3 ~ 4 cm后向下蛀纵坑道 , 纵坑长 5 ~ 10cm, 然后弯向外蛀食至边材 , 整个坑道呈“U”字形 ,5 龄幼虫在虫道末端咬成宽大的蛹室 , 化蛹前以木屑堵塞蛀屑两头 , 蛹期半个月左右。 三、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被成为松树的癌瘤。松材线虫病入侵树体后 , 在其摄食过程中破坏树脂管道组织的上皮细胞和薄壁细胞 , 阻碍树脂渗透 , 使立木输导功能减弱 , 造成代谢障碍。同时 , 被破坏的组织常充满细菌 , 分泌有害毒素 , 加快松树的死亡速度。其严重性还在于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条雌成虫平均产卵 100 粒左右。在其增殖阶段 , 4 ~ 5 天繁殖 1 代。一株 15 ~ 20 年生大树夏季接种一对雌雄成虫 , 经 3 个月增殖即可达到足以使立木枯死的数量。如在夏季一次接种 5000 ~ 10000 条 , 经 14 ~ 20 天可使 15 ~ 20 年生的松树枯死。绝大多数松材线虫在病材中可一直生存到松褐天牛羽化出孔。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成虫羽化后体表即有线虫附着 , 大部分线虫在体内 , 以头、胸部最多 , 可分布在整个气管系统内 , 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携带率为 62 5% ~ 100% 。一头成虫携带线虫数量最高可达 289000 条 , 平均携带量 4601 ~ 18445 条/ 头。在成虫羽化外出后 2 ~ 3 周 , 线虫脱离天牛虫体 , 脱出率为43% ~ 70% 。脱离的线虫侵入树干危害。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

桑黄的研究进展

第24 卷第3 期中国食用菌E DI BL E FUNGI OF CHI NA 7 桑黄的研究进展 宋力1 , 孙培龙1 , 郭彬彬2 , 魏红福1 , 陈灵杰1 (1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杭州310014 ; 2 .浙江康裕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322109) 摘要: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本文介绍了桑黄的药用功能、深层发酵、桑黄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以及桑黄多糖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关键词: 桑黄 中图分类号: S64611 +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310 (2005) 03 - 0007 - 05 桑黄( Phellinus igniarius 、Phellinus linteus ) 别名: 火木层孔菌、针裂蹄( 裂蹄) [ 1 ] , 是珍贵的药用真菌。其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 无柄。菌盖半球形, 剖面扁平至马蹄形, 深烟黄也略有研究。国内外桑黄研究较多集中于桑黄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提取研究, 也有桑黄多糖分子结构及抗癌免疫学机理的研究等。现将桑黄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 桑黄的药用功能 111 抗肿瘤作用温克等[ 3 ] 比较了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癌活性, 发现桑黄有较好的抑瘤作 用, 见表1 。 表1 桑黄等四种真菌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按体重剂量抑瘤率 色至黑色, 有同心纹和环棱, 初期有微细绒毛, 后实验组中文名称/ g·k g - 1 / %变光滑、稍龟裂, 硬而木质化, 2 ~12cm ×3 ~ 21cm , 厚115~10cm , 边缘锐或钝, 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锈褐色或浅咖啡色, 厚 2 ~ 7mm 。桑黄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 Phellinus linteus 桑黄0105 43109 Agaricus blazei murrill 姬松茸0105 31101 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初期象一块黄土, 经过一段时Ganoderma lucidum 灵芝0105 38199 间的生长, 样子像树桩上伸出的舌头。桑黄常用的拉丁学名有多个, 包括Phellinus igniarius 、Phellinus linteus 和Phellinus baumii ; 我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针层孔科( Phellinus igniarius ), 日本、韩国产的桑黄的基原为Phellinus linteus , 其外观相似, 但其菌种是不同的, 所含有效成分也差异很大。据中科院戴玉成[ 2 ]考证, 东南亚地区称为桑黄的担子菌并不是Phellinus linteus , 桑黄真正的拉丁学名为Phellinus baumii , 而刘正南等[1 ] 认为, Phellinus linteus 为针裂蹄菌, 桑黄属火木层孔菌,学名应该是Phellinus igniarius 。直到现在, 桑黄的菌种分类还有争议, 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桑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桑黄因其着生树种不同, 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桦树桑黄等品种。桑树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 味微苦, 民间用以治疗“月水不调”, 据《药性本草》记载: “治女子崩中带下, 月闭血疑, 产后血凝, 男子玄癖”等, 常用量16~30 g 水煎, 一次服完, 日服二次。 桑黄多糖的研究上世纪末在国内外逐渐兴起, 其中韩国和日本对桑黄研究较多, 美国和西欧对桑 P L - 2 . P L - 5 0105 3517 Chihar 等[ 4 ] 的研究表明从27 种真菌提取物中, 桑黄中提取的多糖有最好的抗癌效果, 抑瘤率达9617 % , 见表2 。 吉林农业大学杨全[ 5 ] 用桑黄粗多糖(为桑黄菌丝体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混合物) 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 发现桑黄粗多糖能使荷瘤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 < 0101) , 但对实体瘤的作用较弱, 试验结果还表明, 桑黄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剂量有关。 112 提高免疫力H wan - M ook KI M 等[ 6 ] 用P. linteus 的菌丝体胞外多糖( EPS) 进行免疫学实验, 发现EPS 不仅能够使T 细胞增殖, 而且对不同同类抗原的T 细胞也有增殖作用, 并且毒性T 淋巴细胞的毒性在加桑黄胞外多糖( EPS) 后大大增强。 Y un - Hee Shon 等[ 7 ] 发现桑黄提取物可以诱导相Ⅱ解毒酶包括苯醌氧化还原酶( Q R) 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 ST) 的活性, 并且提高了谷胱甘肽的水平。

浅谈松褐天牛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松褐天牛的危害及防治 东至县龙泉镇林业站许义龙 松褐天牛又名松黑天牛、是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松树分布地区发生极为普遍,且危害严重,它不仅使松树死亡,而且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爱滋病,是国际检疫对象。而东至县龙泉镇与江西省松材线虫病疫区波阳、彭泽两县紧密相邻,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做好松褐天牛的防治工作,对保护本地松树资源和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下面就本人在实践中如何进行褐天牛防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国内分布与危害情况 松褐天牛在国内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主要为害马尾松,其次为害冷杉、云杉、雪松、落叶松等生长不良的树木或新伐倒木,特别是遭受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生长衰弱的松树,此虫大量侵入,极易引起成片松树枯死。 二、生物学特性 松褐天牛历经卵、幼虫、蛹、成虫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松褐天牛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中越冬。次年 4 月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蛹室中开始化蛹 ,5 月成虫开始羽化 , 羽化后成虫咬 1 个圆形羽 化孔出树 , 取食松树幼枝嫩皮补充营养。成虫具弱趋光性 , 喜在疏林、光线充足的林地内活动产卵 , 产卵时 , 先在病树或衰弱树干或枝上咬 1 个近圆锥形的产卵痕 , 每痕产卵 1 粒 ,5 月下旬至 7 月为卵期。幼虫共 5 龄 ,1 龄幼虫在内皮取食 ,2 龄幼虫在边材表面取食 , 在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的平坑 ,3 ~ 4 龄幼虫穿凿扁

圆形孔侵入木质部 3 ~ 4 cm后向下蛀纵坑道 , 纵坑长 5 ~ 10cm, 然后弯向外蛀食至边材 , 整个坑道呈“U”字形 ,5 龄幼虫在虫道末端咬成宽大的蛹室 , 化蛹前以木屑堵塞蛀屑两头 , 蛹期半个月左右。 三、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被成为松树的癌瘤。松材线虫病入侵树体后 , 在其摄食过程中破坏树脂管道组织的上皮细胞和薄壁细胞 , 阻碍树脂渗透 , 使立木输导功能减弱 , 造成代谢障碍。同时 , 被破坏的组织常充满细菌 , 分泌有害毒素 , 加快松树的死亡速度。其严重性还在于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条雌成虫平均产卵 100 粒左右。在其增殖阶段 , 4 ~ 5 天繁殖 1 代。一株 15 ~ 20 年生大树夏季接种一对雌雄成虫 , 经 3 个月增殖即可达到足以使立木枯死的数量。如在夏季一次接种 5000 ~ 10000 条 , 经 14 ~ 20 天可使 15 ~ 20 年生的松树枯死。绝大多数松材线虫在病材中可一直生存到松褐天牛羽化出孔。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成虫羽化后体表即有线虫附着 , 大部分线虫在体内 , 以头、胸部最多 , 可分布在整个气管系统内 , 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携带率为 62 5% ~ 100% 。一头成虫携带线虫数量最高可达 289000 条 , 平均携带量4601 ~ 18445 条 / 头。在成虫羽化外出后 2 ~ 3 周 , 线虫脱离天牛虫体 , 脱出率为 43% ~ 70% 。脱离的线虫侵入树干危害。防

大型真菌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

大型真菌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 XXX 2010级XXXXXXX 大型真菌经济利用现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事大型真菌,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目前菌物中最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类。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真菌资源,我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饮食的改善,人们日渐追求绿色饮食消费的理念,营养丰富的大型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食用菌和药用菌被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促进了大型真菌业的开拓与发展。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众所周知, 蘑菇不仅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而且还含有绿色植物不能生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 、B6、B12 ,维生素D 、维生素D2 、烟酸和泛酸等,每百克蘑菇可产生30~50卡热量,这是大型真菌重要经济价值的一个方面。 另外,大型真菌的药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看重,我们日常实用的大型真菌中有许多都有着珍贵的药用价值,如香菇对降低胆固醇有着很大的作用,经动物及人体试验证实,常食香菇可降低血液的胆固醇含量。食用菌的具体药用保健价值有:①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②抗菌、抗病毒作用。③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④健胃、助消化作用。⑤止咳平喘、祛痰作用。⑥利胆、保肝、解毒。⑦降血糖。⑧通便利尿。 ⑨免疫调节。 大型真菌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许多国家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越来越打,售价也在成倍上升,食用菌产业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从现状来看,发展食用菌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得好产业,从接种到出菇出耳至采收结束仅仅需要100到180天,投入产出比为1:2至4。世界食用菌组织中的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张树庭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系麦克斯教授在“食用菌世界产量的近期趋势”一文中指出:“全球栽培食用菌最近五年的产量增长趋势是明显的、增长速度较快。在未来几年,这已增长趋势还可望得到延续,不断发展,其产量均能得到全球性的重视。”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在学术上,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其中,大部分菌类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地域。 食用菌的价值体现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以下几点:第一,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第二,抗菌、抗病毒作用;第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第四,健胃、助消化作用;第五,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六,利胆、保肝、解毒;第七,降血糖;第八,通便利尿;第九,免疫调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致富途径,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我国南方的菌农率先转变思想,树立起食用菌是“小作物大产业”的认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 温暖湿润的南方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必需的养料,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这对食用菌的品质风味和营养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人工栽培虽然在一开始较难掌握,但经过了长期的养殖,使得食用菌的栽培简单化、管理较系统化,产量也比较高,风味稍有不及野生食用菌,然而价低廉的价格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南方地区所产的食用菌占据了大半江山,其生产技术、工艺,产业链的管理也较为合理,但仍然欠缺一定的农业科技的注入,管理的科学性,相信在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后,该产业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今科技化生产的时代,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往往会影响到农业收入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该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传统食用菌产业当中,我国南方的菌农,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趋熟练,但是很难达到新的突破,所欠缺的就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众所周知,福建古田所生产的银耳和香菇驰名全国,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持就是来自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及福建省的高等农业院校,如福建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食用菌产业链的紧密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有利于突出各个不同地域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对食用菌的质的提升,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有利于该产业的规范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利用科技可以科学合理的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种;增加农机设备的投入,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使食用菌的生产从季节性转向全年性,栽培从平地转向立体化生产;在温度、水分、通风、肥料、病虫害、设备等等,各方面的技术投入,对食用菌的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调研当地生产原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该产业的进步。

2016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招标

地面防控松褐天牛 一、采购项目: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服务、噻虫啉药剂 包一: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服务防控面积1万亩,防控2次; 包二:噻虫啉药剂共12吨。 二、技术要求及说明: 包一:地面防控松褐天牛服务 1、防控区域、面积:威海市文登区指定区域,防控面积1万亩,防控2次,共计2万亩次。 2、防控时间:第一次:2016年6月20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第二次:2016年7月20日-2016年7月30日期间。(具体开始时间要根据虫情检测及天气确定) 3、喷药次数及药物含量要求:地面喷药(噻虫啉)2次或以上,喷施药物噻虫啉有效含量要达到1.5%以上,亩施药量600克以上/次。 4、报价供应商需提供40套诱捕器(含诱剂),按采购人的要求进行安放,并组织对地面防控区域防治前后的虫口密度进行测报,在药物有效期内(第一次防控施药结束至第二次防控施药结束后1个月内的时间)地面防控区域松褐天牛日均虫口密度需控制在0.6头以下。 5、其他要求: 1)报价供应商在报价文件中须提供安全承诺责任书,在防治过程中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自行采购药剂引起的次生灾害问题由报价供应商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报价供应商报价文件中须提供本次项目的测报方案、详细施工方案及相关保障方案。 3)全部防控工作由报价供应商组织,所有防控费用包含在成交价格内(不含采购人提供药物的费用)。 4)报价供应商防治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自行采购的药物(噻虫啉)须提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由药物生产厂家所在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农药标准备案》及药物生产厂家由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工信部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报价供应商必须在报价文件中提供加盖报价供应商公章的以上证书复印件,否则报价无效。 4、验收标准 在药物有效期内(第一次防控施药结束至第二次防控施药结束后1个月内的时间)松褐天牛日均虫口密度控制在0.6头以下。防治效果不达标的,日均天牛虫口密度每增加0.1头,扣减合同总价款的2%,对日均虫口密度连续2次测报超过1头及以上的区域,成交供应商要进行补防,补防费用由成交供应商承担。 包二:1.5%噻虫啉微囊粉剂共12吨 1、有效成份:噻虫啉; 2、含量:1.5%; 3、剂型:微囊悬粉剂; 4、包装规格:8公斤/桶; 5、生产日期:2015年7月以后 6、投标人提交的1.5%噻虫啉微囊粉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松墨天牛防治技术

松墨天牛防治技术 松墨天牛是我国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 us xylophilus)的主要媒介昆虫。 拉丁学名: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异名:Monochammus tesserula Wirte 英文名:Pine longicom beetle;Pine sawyer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 (Lamiinae)。 中文别名:松褐天牛、松天牛 分布:中国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西藏、陕西、河南、台湾;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朝鲜、日本。 寄主:主要有马尾松、冷杉、云杉、红松、黑松、雪松、落叶松、油松、华山松、柏、杉。 危害:成虫补充营养,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大量钻蛀树势衰弱或新伐倒的树干,引起成片松树枯死。此外,成虫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旦传入,将会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30mm,宽4.5~9.5mm,橙黄色至赤褐色。每个鞘翅上有5条纵纹,由方形或长方形黑色及灰白色绒毛斑点相间组成,斑纹特殊,故与其他种易于区别。头部额区刻点细密,头顶处较粗糙并略有皱纹。口器为下口式,侧观其额面与体轴近似垂直。触角栗色或称棕褐色,雄虫触角比雌虫的长。第三节比柄节长约一倍,并略长于第四节,柄节上具封闭式端疤。雄虫第一、二节全部及第三节基半部,具稀疏的灰白色绒毛,触角全长超过体长的1.5倍。雌虫除末端一、二节外,其余各节除端处留有深色环以外,均具稀疏的灰白色绒毛,触角长度近似于体长或仅超过体长的1/3。前胸宽胜于长,刻点粗糙多皱纹,中瘤不显著,两侧具一对较大的刺突,其端处稍呈圆锥形。前胸背板上有二条明显的橙黄色纵带与三条黑褐色纵带间隔排列。前足基节窝为封闭式,中足胫节处侧缘端处具一斜沟。小盾片上密被橙黄色绒毛。翅基部有颗粒状突起和粗大的刻点,呈半规则排列,翅面上具方形或长方形黑色、褐锈色及灰白色绒毛,组成大小不等的斑块,镶嵌成不规则的五条纵纹。翅端

松墨天牛诱捕器参数

松墨天牛诱捕器参数 中空PP材质,绿色; 主要构件包括顶盖、十字挡板、漏斗、防逃逸接头和集虫瓶; 具有单独的防松墨天牛逃逸接头; 顶盖、十字挡板和漏斗均可折叠,便于野外携带; 十字挡板长84±1 cm,宽35±1 cm,中央开口14±0.5 cm×5±0.5 cm,内有1金属挂钩;顶盖对角长53±1 cm,漏斗对角长50±1 cm;集虫瓶高≥28 cm,直径≥11 c m; 集虫瓶底部预留漏水孔,用户可自行选择瓶底是否积水; 十字挡板表面和漏斗内侧有防辐射增效涂层; 安装简便,仅用1根铁线和4根小扎带即可完成安装; 安装好后的诱捕器顶盖和漏斗之间的最小距离≥60 cm; 整体质量≤0.9 kg,使用寿命≥3年;

APF-Ⅰ持久增强型诱芯参数 特制铝箔外包装; 诱芯袋形,宽12±0.5 cm×长16±0.5 cm,全密封,黑色; 诱芯具有两层缓释膜,确保在野外保持较长高效持续期;外层缓释膜黑色,内层缓释膜透明,并在两侧各开9个直径为0.5±0.1 cm的圆孔; 单个诱芯质量200±5 g; 高效持续期≥60天,有效期≥90天; 诱芯贮存有效期≥10个月,靶标敏感距离≥150 m。

太阳能杀虫灯技术参数 (1)符合GB/T24689.2-2009 植保机械的国家标准,通过符合GB/T 24689.2-2009国家标准的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 (2)诱集光源:频振灯管(波长320~680nm),单灯管,功率15-20W;灯管启动时间:≤5s (3)整灯功率:≤20W (4)工作电压:DC12V (5)灯体高度:≥2800mm;灯杆材质:镀锌管材,直径60mm:抗风力10级以上。 (6)太阳能电池组件材质:多晶硅,功率40W; (7)蓄电池:免维护铅酸蓄电池12V/22Ah,每天工作6-8小时,连续三天阴雨天气可正常工作。 (8)高压网丝:电压:4500±200V,高压电网具有安全保护措施。诱集害虫撞击面积:0.18㎡,电击高压网采用竖立不锈钢网丝,竖网间距6-8mm,网丝直径2mm,竖立耐用、不易沾虫; (9)设计寿命:30年(灯管和蓄电池除外) (10)单灯控制面积范围:30-50亩; (11)接虫装置:透明旋转卡扣型接虫盒,便于接虫和防止未死害虫逃离。 (12)防雷击、耐高温、耐腐蚀、误触安全;

育种技术的研究

摘要食用菌育种技术近年有了很大进展。本文是对野生食用菌驯化、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育种及食用菌“种”的鉴定方法方面研究进展的综合论述。 关键词食用菌育种技术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近年发展相当迅速。无论在野生食用菌驯化方面,还是在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均有重要进展。 1.野生食用菌驯化 野生食用菌的驯化栽培,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获得栽培菇种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现代人类社会栽培的许多食用菌最初都是从野生种驯化而来。中国食用菌资源特别丰富,据报道已有858种,隶属于48科,136属。其中人工栽培或已试验栽培的86种,占食用菌总数的10%。其余90%左右食用菌处于野生状态。其中可以进行人工驯化,并具有很好食用、药用价值的食用菌种类很多,如口蘑、松口蘑、羊肚菌、巴西蘑菇、大肥菇、鲍鱼菇、美味牛肝菌、大杯伞、鸡腿菇、杨树菇等等。利用和驯化这些具有开发价值的菇种是食用菌品种选育的重要课题,这方面已有不少报道。田绍义(1992)在观察和研究蒙古口蘑生态基础上,通过驯化栽培,选育出87-B-2优良菌株,用马粪、麦秸等配制的发酵料进行床式栽培,已初步驯化成功。河北省迁西县栗蘑研究课题组(1994)从野生种选育出抗杂能力强、高产的优良菌株——迁西大株灰树花,利用棉籽皮、栗木屑等培养料栽培出灰树花子实体,生物学效率达128.5%。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等(1987)对鸡腿蘑进行调查、采集、分离和栽培,获得较好效果。罗星野等(1991)研究了鸡腿蘑“昆研C-901”菌株特征,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操作工艺。陈文良(1988)从京郊野生猴头菌菌株中通过驯化栽培,择优选育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北京猴头菌1号”新菌株,具有转潮快、朵大、肉实等优点。 2.诱变育种的研究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人为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强制食用菌遗传基因发生突变的方法。所运用的理化因子称为诱变剂。由于食用菌诱变育种能有效地提高突变的频率,在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上应用甚广。 其中一种重要的诱变剂是紫外线。紫外线辐射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诱变剂,使用简便,效果显著,是诱变产生突变种的重要途径。陆师义等(1987)用紫外线诱变技术,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无孢子的紫孢侧耳新品种,生物学效率达90%~100%,菇朵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陈文良(1986)用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北京大木耳新品种,鲜耳生物学效率达到66.23%~82.08%。耳片也有增大、增厚等变化。陈文良、耿小丽(1993)用紫外线诱变方法,选育出金针菇F9309和F9321两个新品种,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明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新品种,它门具有柄长、色淡、高产等特点。 其它物理诱变剂研究也有重要进展。周宗俊等(1993)用金针菇菌丝原生质体再生及γ-射线诱变育种技术,育成F8815、F8817等金针菇新品种。王振福等(1997)用返地式卫星搭载诱变育种研究表明,5个株菌丝体中脱氢酶部发生了变异,说明卫星搭载是诱变育种较好途。

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遮帽和下端盖,所述遮帽上连接设有太阳能板以及与所述太阳能板连接的电源盒,所述电源盒为诱捕器供电,所述遮帽与下端盖之间通过十字撞板连接,所述十字撞板截面呈十字型,所述十字撞板居中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连接设有诱芯,所述下端盖底部连接设有集虫瓶,所述集虫瓶上连接设有光电感应计数器,所述光电感应计数器上连接设有GPRS发射模块,所述诱捕器通过GPRS发射模块连接外界智能数据汇总系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实时准确记录松墨天牛成虫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数量以及时间、地点分布、发生情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包括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包括遮帽(1)和下端盖(2),所述遮帽(1)上连接设有太阳能板(3)以及与所述太阳能板(3)连接的电源盒(4),所述电源盒(4)为诱捕器供电,所述遮帽(1)与下端盖(2)之间通过十字撞板(5)连接,所述十字撞板(5)截面呈十字型,所述十字撞板(5)居中设有通槽(6),所述通槽(6)内连接设有诱芯(7),所述下端盖(2)底部连接设有集虫瓶(8),所述集虫瓶(8)上连接设有光电感应计数器(8),所述光电感应计数器(8)上连接设有GPRS发射模块(10),所述诱捕器通过GPRS发射模块(10)连接外界智能数据汇总系统(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帽(1)呈上窄下宽的圆台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2)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计数器(8)设置于集虫瓶(8)连接下端盖(2)的瓶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光电感应松墨天牛智能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数据汇总

松茸的活性物质及产品开发现状

一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基础科研项目(cstc2017jcyj0297)一 作者简介:贺元川一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药食用菌的栽培及应用开发?Tel:023 ̄89029037?E ̄mail:heyuanchuan@126.com一?通讯作者?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珍稀名贵药食用菌培殖及开发利用?Tel:023 ̄89029037?E ̄mail:shijiangchen@163.com一收稿日期:2018 ̄10 ̄21松茸的活性物质及产品开发现状 贺元川1?毛一萍2?李晓明1?陈仕江1? (1.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一400065?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一610041) 摘一要一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是我国珍稀濒危食药用真菌?肉质肥厚二香气宜人二味道鲜美?因有多糖二多肽蛋白二挥发性等多种活性物质?表现出抗肿瘤二抗病毒二调节免疫等药用价值而有 菇中之王 的美称?由于松茸子实体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限制了其开发利用?从松茸多糖二松茸多肽蛋白二松茸醇等挥发性物质等三种主要活性物质的来源及功能进行了综述?总结现有市场松茸产品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松茸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为松茸的进一步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松茸?多糖?免疫调节?抗癌?抗氧化?抗辐射 中图分类号一Q939 96?S567 3+9一一一文献标识码一A一一一文章编号一1005-7021(2019)02-0120-06 doi:10.3969/j.issn.1005-7021.2019.02.019TricholomamasutakeBioactiveSubstanceandDevelopmentStatusQuoofTheirProducts HEYuan ̄chuan1?MAOPing2?LIXiao ̄ming1?CHENShi ̄jiang1 (1.ChongqingAcad.ofChineseMateriaMedica?Chongqing400065?2.ChengduInst.ofBiol.?ChineseAcad.?ofSci.?Chengdu610041)Abstract一TricholomamatsutakeisarareandendangerededibleandofficinalfungusinChina.Ithaslaudatorytitleof?kingofmushroom?becauseofitsfleshyandfullfleshiness?attractivearoma?delicioustaste?andbecauseofithaspolysaccharide?polypeptideprotein?volatileandmultipleactivesubstances?performingantitumor?antivirus?immu ̄no ̄regulationandothermedicinalvalues.SincethesporocarpofT.matsutakehasnotbeenproducedinlargescale?its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isrestricted.ResourcesandfunctionsofT.matsutakepolysaccharide?polypeptidepro ̄tein?andalcohol?thesethreemainactivesubstancesweresummarized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statusquoofT.matsutakeproductexistinginmarketandtheexistingproblemswerealsosummarized?soastoprovideafoundation forfutureresearchdirection?andprovidereferencesforfurtherapplieddevelopmentofT.matsutake.Keywords一Tricholomamatsutake?polysaccharide?immuno ̄regulation?antitumor?antioxidant?anti ̄radiation一一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又名松口蘑二松蕈?生长在海拔3500m以上的温带和寒温带松 树林二栎树林根部?是与松树根等共生共长的菌根 菌?根据野生资源现状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 物种[1 ̄2]?宋代?经史证类务急本草?记载?松茸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在美洲二欧洲二北非等部分 地区也有发现?松茸肉质肥厚二香气宜人二味道鲜 美?含有多糖二多肽蛋白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很 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享有 菇中之王 的美 称??中华本草?记载?松茸甘二平二无毒?舒经活 络二理气化痰二利湿别浊?主腰腿疼痛二手足麻木二经络不舒二痰多气短二小便淋沥?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松茸具有增强免疫二抗癌二治疗糖尿病二促肠胃二保肝脏二改善心血管疾病二抗衰老养颜等多种功效[3]?松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天然滋补类真菌?其深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本?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的食品二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开发和极个别的药品开发?本文将结合近年文献报道和市场产品对松茸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利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松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021微生物学杂志一2019年4月第39卷第2期一JOURNALOFMICROBIOLOGYApr.2019Vol.39N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