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

案设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1 2 3 4 5

6

1 2

5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浮力经典习题

浮力部分练习题 1、如图所示,Q为铜制零件,其上部为边长L=0.2m的立方体,下部为边长l=0.1m的立方体.Q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与Q上表面相平,则零件所受的浮力为(g取10N/kg)() A.0N B.20N C.60N D.80N 2、重100N的水可以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A、一定小于100N B、一定大于100N C、一定等于100N D、可以大于100N 3、某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3000m3,则该热气球所受的浮力为N(g 取10N/kg,空气的密度取1.29kg/m3) 4、小鹭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 所示. (1)小鹭处理数据时,发现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 漏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若将 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则最合理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Fa、Fb、Fc、Fd.若这些示数之间的关系满足(用式子表示)________,则可证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5、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4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6N,求: (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多少? (2)金属零件的体积为多少? (3)金属零件的密度为多少? 6、-右下如图,实心物体A、B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 水中,当把盛水槽移走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加了相同 的数值,那么A、B必有相同的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重力 7、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 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甲、乙所 示.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B.质量为3kg C.体积为10cm3 D.密度为3.0×103kg/m3 8、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取g=10N/kg) A. 0 B. 0.3N C. 0.5N D. 0.8N 9、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 400g的圆筒,筒内装有16cm深的某种液体.弹簧测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入 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 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睡觉时都只是露出面部,并且躺的姿势也都一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会有多种猜测:可能与老王所躺的水的密度有关,可能与老王的体重有关,也可能与老王身体的体积有关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讨论结果: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既然浮力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那么是和其中的一个因素有关,还是和其中几个因素有关或是和它们都有关系呢?怎样来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方案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都有关系。但我们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怎样进行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必须控制其它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1)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如图: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相同体积的石块和 铁块受到的重力,即G石、G块。 ②把石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观察弹 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石、F铁。

初二人教版物理浮力专题练习题(附问题详解)

初中物理浮力专题练 习题一 一、判断题 1. 气球只要充入气体, 就能上升. ( ) 2. 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顿;那么将物体一半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就是5牛顿.( ) 3. 有一方木块,把它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它总体积的2/5,把木块放入另一种液体时,露出液面的部分减少为总体积的1/3,木块在这两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 4. 只要物体的密度跟液体的密度相同, 物体可以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 ) 5. 能够在水中漂浮的蜡块,在盐水中也能漂浮.( ) 6. 阿基米德原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 7. 船从海里驶入河, 要下沉一些. ( ) 8. 将木块和铁块放在水中,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但铁块受到的浮力不一定小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 二、单选题 1.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牛顿,物体B重5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物体A浸入水中,则下列哪种情况杠杆仍有可能平衡?(杠重和摩擦不计)[ ]

A.增加物体B的质量 B.减少物体B的质量 C.将支点O向左移动些 D.将支点O向右移动些 2.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重力相同, 放在水中, 甲悬浮在水中, 乙漂浮在水面上, 由此可判断: [] A.甲受到的浮力大, 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受到的浮力小, 乙受到的浮力大 C.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 3. 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时, 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 把它放在另一种液体中, 总体积的1/3露出液面, 则水与这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A.5∶6 B.15∶8 C.6∶5 D.3∶5 4. 把体积为V, 密度为ρ1的实心球放到密度为ρ2的液体中,球漂浮在液面, 并有体积V'露出液面,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应是: [] A.V'∶V B.V∶(V-V') C.(V-V')∶V' D.(V-V')∶V 5. 木块浮在水面时, 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1/5, 已知木块重10牛顿, 若用绳子将木块固定在水里, (如下图), 求绳子的拉力是 ________牛顿[] A.2.5 B.25 C.0.25 6. 如图所示,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将在水面上的木块取出来, 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那么[]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右盘要下倾 C.天平左盘要下倾 D.无法确定 7. 浸没在水中并正在下沉的物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浮力相信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浮力的例子,那么这么熟悉的浮力,你清楚它的深层概念吗?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由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 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知识点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见识试点2) 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采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 1. 2.浮力的应用实例: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盐水选种。 (5)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方法:(复习知识点1.5) (1)称量法:F 浮=G 物 -F 拉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 法)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F 向下 (3)漂浮悬浮法:F 浮=G 物 (4)阿基米德法:F 浮=G 排 =ρ 液 gV 排 (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 法)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 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 上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

中考物理 压强、浮力专题综合练习题

学习资料专题 压强、浮力 1.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 C.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D.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2.下列物理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B )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高 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3.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如下列图中的( D ) 4.下列各图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C ) 5.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前后”形式,而不采用“并排”形式,图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D ) 6.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B )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7.如图所示,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变大了 B.碗沉入水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C.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变大了 D.碗沉入水底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8.一个未装满水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时,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和p甲,乙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乙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烧杯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液体的密度 B.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10.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 min,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C ) A.在1~3 min,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在1~3 min,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6 min,都是在水下处于静止状态 D.在6~8 min,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11.如图所示,木块漂浮于水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处于松弛状态,装有足够多水的容器底有一阀门K。打开阀门使水缓缓流出,当细线断裂的瞬间关闭阀门,则( B ) A.细线断裂的瞬间,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 B.细线断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比断线的瞬间大 C.细线断裂前,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变化量大于浮力变化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0.1浮力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

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初中物理浮力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物理浮力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浮力 1.把一个体积为100cm 3,质量为60g 的物体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及浸入水中的体积分别为 A .1N 100cm 3 B .0.6N 60cm 3 C .0.6N 40cm 3 D .0.5N 50cm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此题的计算与判断中,既用到了阿基米德原理,又要利用浮沉条件. 【详解】 物体的密度: 33600.6/100m g g cm V cm 物ρ= ==; 因为ρρ物水<,所以物体静止时在水中漂浮,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0.0610/0.6F G mg kg N kg N ===?=浮; 又因为F gV ρ=浮水排,所以物体浸入水的体积: 53333 0.661060110/10/F N V V m cm g kg m N kg ρ-== ==?=??浮浸排水. 2.如果把远洋轮船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液体密度计,下列有关远洋轮船体上的国际航行载重线(如图所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FW 表示冬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B .FW 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C .S 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D .W 表示冬季轮船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 (1)轮船在淡水中和在海洋中航行时,都是漂浮,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G , 轮船受到的重力G 不变,则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排开淡水的体积更大, (2)由于冬天海水的密度更高,轮船在水中都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冬季排开海水的体积更小,所以W 是“冬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S 是“夏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FW 是夏季淡水航行时的吃水线,故C 正确.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见识试点2) 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采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 1. 2.浮力的应用实例: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浮力物理教学设计

浮力物理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 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浮力物理教学设计”由出guo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 容之一,浮力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来展开的。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我 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进行实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前留有充分的时间小组进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使学生确实明确实验应如何进行后再分组实验。这样

做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实验中减少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第十四章五、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将气球和铁块分别扔到水里会怎样?但同样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就不会下沉?如果制成潜艇却还可以浮沉自如,又是为什么呢?

初中物理物理第十章浮力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物理第十章浮力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木块A的重力为10N,将合金块B放在木块A上方,木块A恰好有五分之四的体积浸入水中;若将合金块B取下放到水中,如图乙所示,B沉底,木块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自身体积的二分之一,此时B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的密度为0.8×103kg/m3 B.图乙中水对A底部的压力为2N C.合金B的密度为1×103kg/m3 D.从图甲到图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了8N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端挂有高为 12.5cm、横截面积为 100cm2 的柱形物块,将物块放入底面积为 500cm2,质量忽略不计的圆柱形容器中。当物块浸入水中深度为 2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103Pa。现向容器中加水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N 时停止加水,已知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当拉力为 1N 时弹簧伸长 1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柱形物块所受重力大小为 8N B.停止加水时水的深度为 15cm C.在此过程中向容器中加入水的质量为 2.7kg D.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 3.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木块放入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大了150Pa;若在木块上放一块铁块,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且木块没接触容器底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B.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4

C.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5 D.这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200Pa 4.如图所示,物体M是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其受到的重力为G,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M的下表面距液面的高度为h,露出水面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若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1压物体M,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后,物体M受到的水竖直向上的力为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密度ρ物与水的密度ρ水之比为1:5 C.竖直向下的压力F1和物体M的重力GM之比为1:4 D.物体M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ρ水gL3 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体积 g cm的溶液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并将甲乙两物块用细线捆在一起放入密度为0.83 中,请问捆绑后的物体在溶液中() A.漂浮B.悬浮C.沉底D.无法判断 6.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说法正确的是() A.甲浮力最小 B.丁浮力最大 C.丙丁浮力一定相等 D.甲乙浮力一定相等 7.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N/kg)()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导读:本文是关于浮力教案示例之一,希望能帮助到您!(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十二章浮力 一、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

(完整版)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浮力计算题训练 1.今年初,河池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人畜饮水困难,许多群众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饮用.小宇同学在挑水时为防止水溅出桶外,在水面上放上一薄木板,如图乙所示,木板有3/4的体积没入水中.若该木板的体积为200cm3,桶内水深为35cm.求: (1)薄木板受到的浮力. (2)桶底受到水的压强. (3)若这担水总重360N,扁担与肩膀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小宇肩膀受到的压强为多大? 2.如图所示为某种型号潜水艇,其体积为5×103m3。(海水密度近似取1.0×103kg/m3, g 取10N / kg)求:(1)它在潜入到水下执行任务时所受浮力;(2)当它潜入到水下200m 时,它的一个面积为1.2m2的舱盖所受海水的压强和压力。 3.在马航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 舰“常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17批搜救编队参 与了搜救工作.如图所示,“长春”舰满载时排水量为7.5×106kg,吃 水深度6m.(海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1)搜救舰队通常采用“一”字编队形式前行,而不是“并排”前行,为什么? (2)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长春”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4.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10dm2,装入一定量的水.现将一个方木块放入容 器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水未溢出,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6dm3,这时水的深度为8dm.(g 取10N/kg,p水=1.0×103kg/m3)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 5.一个底面积为10m2的圆柱状容器,装有适量的水,现在将一个体积为20m3、密度为0.8 ×103kg/m3的物体A放入其中,最终物体A漂浮于水面上. 则:(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如图所示,若将画斜线部分截取下来并取出(其体积为浸入水中体积的一半),则取出 的那部分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3)待剩余部分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压强减小了多少?(g=10N/kg) 6.2014年4月14日,为寻找失联的MH370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简称“金枪鱼”) 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潜艇相似(如下图甲所示),相关标准参数为:体 积1m3、质量750kg,最大潜水深度4500m,最大航速7.4km/h(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 ρ取1.0×103kg/m3,g取10N/kg)。 (1)假设“金枪鱼”上有面积为20cm2的探测窗口, 当它由海水中2000m处下潜至最大潜水深度处,问 该探测窗口承受海水的压力增加了多少? 甲乙(2)“金枪鱼”搜寻任务完成后,变为自重时恰能静止漂 浮在海面上,此时露出海面体积为多大? (3)若上述漂浮在海面的“金枪鱼”,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海面。起重装置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上图乙所示,图中P3=3P1。求t1时刻起重装置对“金枪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浮力练习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八下物理浮力练习题 1. 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从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大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2. 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0 g水,则小球的质量() A.一定等于100 g B.大于或等于100 g C.小于或等于100 g D.一定大于100 g 3. (2012·广西桂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 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 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 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 N B.4 N C.3 N D.1 N 4. 小梅帮妈妈做饭时,把一个质量为100 g的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有90 g水溢出, 则() A.土豆会浮在水面上 B.土豆会沉入盆底 C.土豆会悬浮在水中 D.不能据此判断出土豆的浮沉 5. 某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当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6. (2012·南京)用手将一重为5 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N,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m3。(g取10 N/kg)。 7. (2012·江西)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 _____所受的重力。 8. 如图6所示,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并标注力的符号。 9. 潜水艇的体积为100 m3,质量为6×104 kg。如果使它悬浮在海中某处,它的上表面距 海面20 m。已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 kg/m3,g取10 N/kg。求: (1)它上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大小; (2)此时水舱中充入海水的质量。 10. 一木块体积为100 cm3,密度为0.6×103 kg/m3,,求: (1)当用手把它全部按入水中时,木块受到浮力多大?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周菲 班级:09物理一班 学号:40906050

【课题】浮力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课改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学情分析】 1、兴趣特点:初三的学生对物理已有初步认识,对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2、知识基础: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知识,浮力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3、认识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③知道浮力的应用并能用浮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确定浮力的定义,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索浮力大小; ③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实验,学会用差量法计算浮力; ④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阿基米德定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③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小木块、橡皮泥、烧杯、水、盐等

最新初中物理浮力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新初中物理浮力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浮力 1.如图所示,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添加食盐并轻轻搅动,观察发生的现象。图中大致反映鸡蛋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液体密度ρ液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开始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是完全浸没的,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当盐水密度增大时,由F浮=ρ液gV排,受到的浮力在变大; 当浮力与重力相等时,鸡蛋处于悬浮状态; 若浮力再增大,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盐水的密度再变大,浮力不再发生变化. 故浮力先增大后不变,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如果把远洋轮船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液体密度计,下列有关远洋轮船体上的国际航行载重线(如图所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FW表示冬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B.FW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C.S 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D.W表示冬季轮船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答案】C

【详解】 (1)轮船在淡水中和在海洋中航行时,都是漂浮,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G , 轮船受到的重力G 不变,则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排开淡水的体积更大, (2)由于冬天海水的密度更高,轮船在水中都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冬季排开海水的体积更小,所以W 是“冬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S 是“夏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FW 是夏季淡水航行时的吃水线,故C 正确. 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 1、F 2、F 3、F 4,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F 浮=F 2–F 1 B .F 浮=F 4–F 3 C .F 浮=F 2–F 3 D .F 浮=F 2–F 4 【答案】C 【解析】 如图所示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F 2为物体在空气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即物体的重; F 3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测浮力的原理,23F F F 浮-=,故C 正确; 图中,F 4为排出的水加上空桶的重,F 1为空桶的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所以41F F F =浮-,故ABD 都不正确. 选C . 4.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B .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 .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D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答案】B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章《浮 力》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老师姓名上课时间 科目物理年级初三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浮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复习: 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同样,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实质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F浮= F下– F上 浮力的来源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所示,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1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2,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 F浮= G排=ρ液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四、物体在液体中三种状态的分析: 1、放入液体中的物体在液体中有三种状态:漂浮、悬浮和下沉,如右图示 A漂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B悬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C下沉:G物> F浮(F浮=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2、一个密度均匀的物体放入液体中: (1)当ρ 时,物体静止时将漂浮在液体上;(当把物体液面上的部分切除后,液面下的物体将液> ρ物 上浮一部分)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悬浮在液体中的任意位置; (2)当ρ 液= (3)当ρ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下沉到液体底部。 液<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 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V物 五、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