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易错题压轴题(含详细解答)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2秋?双鸭山期末)如图所示是向MgCl2、AlCl3混合液中依次加入M和N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M和N的体积关系图(M、N各表示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1:1

B.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3:1

C.V之前加NaOH溶液,V之后加盐酸

D.这种盐酸与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2.(2015春?邯郸校级期末)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36L氢气.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1.4g B.16.5g C.9.7g D.8.7g

3.(2009秋?宁波期末)镁铝合金5.1g 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生11.2L

NO2(标准状况下测定),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为()A.13.6 g B.7.8g C.5.8g D.4g

4.(2013秋?平桥区校级期末)在某100mL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 mol/L,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92克铜粉,微热充分反应,所得NO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A.0.224L B.0.336L C.0.448L D.0.896L

5.(2014春?扬州校级期中)某金属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

A.+2a B.+a C.+D.+

6.(2011秋?龙华区校级期末)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7.(2015秋?抚州校级月考)把22.4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 ol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2

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

二.解答题(共2小题)

8.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使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试求:(1)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9.(2014春?诸暨市校级期中)为测定某铜银合金的组成,将30.0g合金溶于80mL

13.5mol/L的浓HNO3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NO和NO2混合气体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

(3)收集到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标准状况).

2015年12月31日1482572436的高中化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2秋?双鸭山期末)如图所示是向MgCl2、AlCl3混合液中依次加入M和N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M和N的体积关系图(M、N各表示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1:1

B.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3:1

C.V之前加NaOH溶液,V之后加盐酸

D.这种盐酸与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图像图表题.

【分析】由图象可知A点生成Al(OH)3、Mg(OH)2,应先加入NaOH,A→B发生Al(OH)3+OH﹣═Al O2﹣+2H2O,根据横坐标可确定混合溶液中c(AlCl3):c(MgCl2),B点时溶液成分为NaAlO2,之后继续加入N,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应加入盐酸,B→C发生NaAlO2+HCl+H2O=Al(OH)3↓+NaCl,继续加入盐酸沉淀逐渐溶解,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A→B发生Al(OH)3+OH﹣═AlO2﹣+2H2O,设消耗氢氧化钠nmol,n(Al(OH )3)=n(AlCl3)=nmol,OA消耗氢氧化钠5nmol,分别发生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 3NaOH=Al(OH)3↓+3NaCl,可知n(MgCl2)=5mol﹣1×3mol=2mol,则c(AlCl3):c(MgCl2)=1:1,

B点时溶液成分为NaAlO2,之后继续加入N,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应加入盐酸,B→C发生NaAlO2+HCl+H2 O=Al(OH)3↓+NaCl,继续加入盐酸沉淀逐渐溶解,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

B→C发生NaAlO2

+HCl+H2O=Al(OH)3↓+NaCl,由横坐标可知消耗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综上分析可知不正确的为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镁、铝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能正确分析图象中转折线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2.(2015春?邯郸校级期末)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36L氢气.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1.4g B.16.5g C.9.7g D.8.7g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Al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n(H2)==0.15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Al)==0.1mol;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n(NO)==0.2mol,由电子守恒可知,n(Mg)×2+n(Al)×3=0.2mol×(5﹣2)可计算Mg的物质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为氢氧化镁,结合Mg原子守恒计算.

【解答】解:Mg与NaOH溶液不反应,Al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n(H2)== 0.15mol,

由电子守恒可知n(Al)==0.1mol;

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n(NO)=

=0.2mol,

由电子守恒可知,n(Mg)×2+n(Al)×3=0.2mol×(5﹣2),解得n(Mg)=0.15mol,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而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

由Mg原子守恒可知,n[Mg(OH)2]=n(Mg)=0.15mol,

则m[Mg(OH)2]=0.15mol×58g/mol=8.7g,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子守恒、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3.(2009秋?宁波期末)镁铝合金5.1g 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生11.2L

NO2(标准状况下测定),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为()A.13.6 g B.7.8g C.5.8g D.4g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令镁铝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之和与电子转移守恒列方程计算x、y的值,再根据Mg元素守恒有n[Mg(OH)2]=n(Mg),根据m=nM计算氢氧化镁的质量.

【解答】解: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

令镁铝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

根据二者质量之和有:24x+27y=5.1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2x+3y=×(5﹣4)

联立方程解得x=0.1,y=0.1

根据Mg元素守恒有n[Mg(OH)2]=n(Mg)=0.1mol,

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0.1mol×58g/mol=5.8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最终沉淀为氢氧化镁,注意电子只有守恒的利用.4.(2013秋?平桥区校级期末)在某100mL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 mol/L,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92克铜粉,微热充分反应,所得NO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A.0.224L B.0.336L C.0.448L D.0.896L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3Cu+8H++2NO3﹣=3Cu2++2NO↑+4H2O,只要Cu与硫酸足量,NO3﹣可

以被完全还原,n(Cu)==0.03mol,根据n=cV计算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过量计算,根据不足量的物质计算n(NO),再根据V=nV m计算NO体积.

【解答】解:n(Cu)==0.03mol,n(H+)=0.1L×2×0.1mol/L+0.1L×0.4mol/L =0.06mol,n(NO3﹣)=0.1L×0.4mol/L=0.04mol,

则 3Cu+2NO3﹣+8H+=3Cu2++2NO↑+4H2O

0.03mol 0.02mol 0.08mol

则H+不足,Cu、NO3﹣过量,

由方程式可知n(NO)=×0.06mol=0.015mol,

即所得NO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0.015mol×22.4L/mol=0.336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硝酸性质、离子方程式的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酸性条件下硝酸根有强氧化性,把握离子方程式及过量计算为解答的关键,避免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繁琐计算.

5.(2014春?扬州校级期中)某金属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

A.+2a B.+a C.+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单质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硝酸被还原,化合价降低了1价,与金属的反应中,硝酸表现为酸性和氧化性,设金属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n,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解答该题.

【解答】解: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n价,如果金属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没有被还原的硝酸是nmol,所以被还原的硝酸是(a﹣n)mol,则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n=a﹣n,解得n=0 .5a,

故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的得失守恒进行,本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2011秋?龙华区校级期末)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反应生成Cu(NO3)2与氮的氧化物(NO、NO2中的一种或2种),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与酸性作用,其氧化剂作用的酸性生成氮的氧化物,其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反

应(HNO3)=2Cu(NO3)2+n(NO,NO2),根据n=计算1.92gCu的物质的量,由Cu原子守恒可知n(Cu)=Cu(NO3)2,据此计算解答.

【解答】解:1.92gCu的物质的量==0.03mol,

n(NO,NO2)==0.05mol,

反应生成Cu(NO3)2与氮的氧化物(NO、NO2中的一种或2种),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与酸性作用,其氧化剂作用的酸性生成氮的氧化物,其酸性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由Cu原子守恒可知n(Cu)=Cu(NO3)2=0.03mol,

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反应(HNO3)=2Cu(NO3)2+n(NO,NO2)=2×0.03mol+0.05mol=0.11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计算、硝酸性质等,题目可以根据Cu与生成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反应,再利用方程式计算,但比较复杂,注意分析硝酸的作用,运用原子守恒解答,题目设计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难度中等.

7.(2015秋?抚州校级月考)把22.4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 ol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2

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n(Fe)==0.4mol,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olNO,转移电子

物质的量=0.3mol×(5﹣4)+0.2mol×(5﹣2)=0.9mol,假设Fe完全生成Fe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3=1.2mol>0.9mol,假设Fe完全只生成Fe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2=0.8mol<0.9mol,所以Fe反应生成物有Fe(NO3)3和Fe(NO3)2,利用转移电子守恒计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n(Fe)==0.4mol,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olNO,转移

电子物质的量=0.3mol×(5﹣4)+0.2mol×(5﹣2)=0.9mol,假设Fe完全生成Fe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 mol×3=1.2mol>0.9mol,假设Fe完全只生成Fe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4mol×2=0.8mol<0.9mol,所以Fe反应生成物有Fe(NO3)3和Fe(NO3)2,

设Fe(NO3)3和Fe(NO3)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

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得

解得,所以Fe(NO3)3和Fe(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0.1mol:0.3mol=1: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正确判断含Fe化合物种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原子守恒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2小题)

8.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使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试求:(1)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加入2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产生沉淀,此段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当氢氧化钠继续加入时,沉淀不断增加,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直到沉淀最大值;

继续添加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铝参与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11.6g沉淀是氢氧化镁,(19.4﹣11.6)g是氢氧化铝的质量,

根据守恒法可知,n(Mg)=n(Mg(OH)2)=11.6g÷58g/mol=0.2mol,故镁的质量为0.2mol×24g/mol=4.8 g,

同理可求出铝的质量为2.7g.当氢氧化钠加入量为160mL时,溶质均为NaCl,根据守恒法可知,n(HCl)=n(Cl﹣)=n(NaOH)=0.16L×5.0mol/L=0.8mol.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从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开始产生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16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该阶段消耗氢氧化钠140mL,由氢氧根守恒可知3n[Al(O H)3]+2n[Mg(OH)2]=n(NaOH)=(0.16L﹣0.02L)×5mol/L=0.7mol.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60mL~180 mL溶解氢氧化铝,该阶段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所以n[Al(OH)3]=(0.18L﹣0.16 L)×5mol/L=0.1mol,故3×0.1mol+2n[Mg(OH)2]=0.7mol,解得n[Mg(OH)2]=0.2mol,由元素守恒可知n(Mg)=n[Mg(OH)2]=0.2mol,所以Mg的质量为0.2mol×24g/mol=4.8g,Al的质量为0.1mol×27g/mol=2.7

g,所以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100%=36%

答: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36%.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为16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钠元素守恒此时溶液中n(NaCl)=n(NaOH)=0.16L×5mol/L=0.8mol,根据氯元素守恒n(HCl)=

0.8mol,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

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

【点评】本题考查镁铝化合物性质、混合物的计算,以图象题的形式考查,题目难度中等,分析图象各阶段的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再利用守恒计算.

9.(2014春?诸暨市校级期中)为测定某铜银合金的组成,将30.0g合金溶于80mL

13.5mol/L的浓HNO3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NO和NO2混合气体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

(3)收集到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标准状况).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1)被还原的硝酸生成NO、NO2,根据N元素守恒计算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

(2)令混合物中Cu、Ag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产物Cu(NO3)2、AgNO3中含NO3﹣物质的量各为2xmol、ymol,根据合金质量及N原子守恒列方程,再根据m=nM计算Ag的质量;

(3)令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二者体积及电子转移守恒列方程计算,进而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

【解答】(1)收集到的气体为NO2和NO,故被还原的n(HNO3)=n(NO2+NO)=6.72

L÷22.4L?mol﹣1=0.30mol,

答: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3mol.

(2)反应的n(HNO3)=13.5 mol?L﹣1×0.08L﹣1.0 mol?L﹣1×0.08L=1 mol

设合金中铜、银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64x+108y=30 ①

产物Cu(NO3)2、AgNO3中含NO3﹣物质的量各为2x mol、y mol,据N守恒可得:

2x+y+0.3=1 ②

联立①②,解得x=0.3 y=0.10 mol

故合金中银的质量=0.10 mol×108g/mol=10.8g,

答:合金中银的质量为10.8g.

(3)令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二者体积及电子转移守恒,则:

解得a=0.2,b=0.1

故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0.1mol×22.4L/mol=2.24L,

答: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为2.24L.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还原剂作用,注意守恒思想的应用.

高一上册化学期末考试题

2019 高一上册化学期末考试题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考试是测试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到真正重要和有用的知识的必要途径,下面介绍的是高一上册化学期末考试题,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 小题每题1 分,11-25 小题每题2 分,共40 分) 1. 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 有丁达尔效应 C. 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 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2. 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 的H3和H2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体积 D. 物质的量 3. 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A. 2Na+2H2O=2NaOH+H2 B.CaO+H2O=Ca(OH)2 C.3NO2+H2O=2HNO3+NO D.F2+2H2O=4HF+O2 4.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0原子数为NA B. 1mol/L 的CaCl2 溶液中含有的Cl- 为2NA C. 2.4g镁变成Mg2+寸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2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5. 青花瓷让人赏心悦目,但其中所用的颜料一直是个迷,近 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数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 (BaCu Si2Ox ,铜的化合价为+2),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BaO CuO2SiO2 B. 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C. 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D. x=6 6?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到处游动 B. 有气体产物生成 C. 溶液中有红色金属析出 D. 生成蓝色沉淀 7. 某同学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 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 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NaCl 是非电解质 B. NaCl 溶液是电解质 C. NaCl 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D. NaCl 在水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物理 (含答案)

沈阳二中2018—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18届)物理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9、10、11、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其余题目为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托勒密的“日心说”阐述了宇宙以太阳为中心,其它星体围绕太阳旋转 B.开普勒因为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C.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 D.库仑定律是库仑经过实验得出的,适用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 2.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 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3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3. 如图所示,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抛出到撞墙,第二次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短 B.篮球两次撞墙的速度可能相等 C.篮球两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可能相等 D.抛出时的动能,第一次一定比第二次大 4. 地球半径为R,在距球心r处(r>R)有一同步卫星.另有一半径为2R的星球A,在距球心3r处也有一同步卫星,它的周期是48h,那么A星球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的比值为() A.9∶32 B.3∶8 C.27∶32 D.27∶16 5.如图,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 上,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速度是5m/s,接触弹簧 后小球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x之间关系如图 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小球重为 2N,弹簧在受到撞击至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始终 发生弹性形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B.小球速度最大时受到的弹力为2N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题型完整版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 题型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易错题】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Na 2CO 3 B、KHCO 3 C、Al 2O 3 D、NaHSO 4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HCO 3 - +H+=H 2O+CO 2 ↑;HCO 3 -+OH-=H 2 O +CO 3 2- (2)Al 2 O 3 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 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反应方程式到 高二学,现在了解:Al 2O 3+ 6H+=3H 2O+2Al3+;Al 2 O 3 +2OH-=2AlO 2 -+H 2 O。 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答案:BC 2、下列关于Na 2O 2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 2 O 2 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 变成Na 2 O B、Na 2 O 2 与水的反应中,Na 2 O 2 只作氧化剂 C、用Na 2 O 2 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 2 O 2 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 大量的O 2 ,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解析:A选项应中Na 2 O 2 久置于空气中 会变成Na 2 CO 3 ;B选项Na 2 O 2 与水的反应 中,Na 2 O 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 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 2 O 2 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 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 2 O 2 ,由于 Na 2 O 2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 2 ,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 褪色,物理变化;Na 2 O 2 、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以后注意继续补充。答案:D 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 A、饱和Na 2 CO 3 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 B、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最新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必会100题 (一)化学必修一1、2章(1~15题)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变质,最后变为过氧化钠 B、钠在工业上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 C、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剧烈爆炸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 2、下列不能通过单质间反应而制得的物质是() A、CuCl2 B、CuS C、FeCl3 D、FeS 3、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Ba(OH)2 B、CH4 C、Cl2 D、HCl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 Cl2 === Fe3++ 2Cl- B、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2O3+ 2OH- === 2[ Al(OH)4]- C、FeCl3溶液与铜Fe3++ Cu=== Fe2++ Cu2+ D、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 + CaCO3 === 2CH3COO- + Ca2+ + H2O + CO2 5、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O3-、Fe2+、Na+ B、K+、Ba2+、OH-、SO42- C、Ag+、NO3-、Cl-、K+ D、Cu2+、NH4+、Br-、OH-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7、下列物质中,含氧原子数不同的两种物质是() A、质量比为2:1的SO2和O2 B、9g水和23g乙醇 C、标况下44.8L的NO和100ml5mol/L的硫酸溶液 D、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3和FeSO4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 B、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氨水呈弱碱性,故NH3是弱电解质 D、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9、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 ①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 5H2O ②C + 2H2SO4 (浓) === CO2 + 2SO2 + 2H2O ③8NH3 + 3Cl2 === NH4Cl + N2④2Na2O2 + 2H2O === 4NaOH + O2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全部 10、下列变化必须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 A、CuO CuCl2 B、CO2 CO C、I-I2 D、H2O H2 1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 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重庆一中高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7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这种“小集南唱”、“清柔婉折”的昆山腔,在明中后期的嘉靖初年被变革发展,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经过改造后的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被称为“水磨腔”,就是说音调

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07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仙村中学 林凯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1,2,3A =,集合B 满足{}1,2,3A B =,则集合B 的个数为( ) A 3 B 6 C 8 D 9 (改编自必修1 12 P B 组1) 2.{}{}|34,|2A x x B x x =-<≤=<-,则A B =( ) A {}|34x x -<≤ B {}|2x x < C {}|32x x -<<- D {}|4x x ≤ (改编自必修1 8 P 例5) 3.已知函数(1)(0)()0(0)(1)(0)x x x f x x x x x +>?? ==??-???? D 2|3x x ? ? >??? ? (改编自必修1 74 P A 组7) 7.已知一个几何体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上都是一个长为4,宽为2的矩形,俯视图是一个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

第三、四章易错题总结 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 C石蜡油中 D棕色瓶内 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融化的是铝 B 融化的是Al2O3 C 融化物滴落 D 融化物不滴落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融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只有Na2O 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 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4、4.6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7.0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 只有Na2O B 只有Na2O2 C 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5、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放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CuSO4 B HCl C BaCl2 D NaO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与H2O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B Na与盐酸反应:2Na + 2H+= 2Na+ + H2↑ C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Cu2+ + 2Na = Cu + 2Na+ D Na与O2反应:4Na + O2= 4Na+ + 2O2- 7、在Na和H2O的反应中() A Na 是氧化剂 B H2是氧化产物 C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 8、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 100% 100 2.3 ? + B 4 100% 10040.1 ? +- C 4 100% 1004 ? + D 4 100% 100 2.30.1 ? +- 9、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10、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A.H+、Ca2+、Na+、NO3-B.Na+、Mg2+、Al3+、Cl- C.Cu2+、Mg2+、Cl-、OH-D.Ba2+、Cl-、OH-、NO3- 1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完整版)上海化学高一期末考试卷(试卷及答案)

上海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用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Fe-65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分) 1.属于电解质的是 A.盐酸B.食盐C.铜D.酒精2.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否全部电离B.能否导电 C.能否溶于水D.导电能力强弱 3.配制0.15mol/L的碳酸钠溶液250mL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滴管B.烧杯C.电子天平D.量筒 4.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 2O+H2O H3O++OH-B.NH3·H2O→NH4++ OH- C.H 2SO42H++ SO42-D.NaOH→Na++ O2-+ H+ 5.某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 A.Cl-B.CO32-C.Ba2+D.NH4+ 6.判断溶液一定为中性的依据是 A.c(OH-)=1×10-7 mol/L B.c(H+)=1×10-7 mol/L C.c(OH-)=c(H+)D.pH=7 7.明矾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在水中会发生 A.中和反应B.水解反应C.分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8.配制FeCl3溶液,可将FeCl3固体溶解在 A.稀盐酸B.蒸馏水C.稀硫酸D.食盐水 9.与氮元素有关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结构式:∶N≡N∶B.氮分子的电子式: C.氮原子的电子式:D.氮原子结构示意图: 10.室温时pH=2的溶液是 A.0.02mol/L盐酸B.0.01mol/LNaOH溶液 C.0.01mol/L醋酸D.0.005mol/L硫酸 11.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A.一定存在SO42-B.一定存在Ag+ C.可能存在SO42-D.一定不存在SO42-

新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饶县中学2021届新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数 学 试 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6,5,4,3,2,1=P ,{}62≤≤∈=x R x Q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Q P = B.Q Q P ≠? C.Q Q P = D.≠?Q P P 2.化简632 x x x x ??的结果是 A.x B.x C.1 D.2x 3.设?????≥-<=-)2 (),1(log ) 2(,2)(2 31x x x e x f x 则[])2(f f = A.2 B.3 C.9 D.18 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108cm 3 B .100cm 3 C .92cm 3 D .84cm 3 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 与b ,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 .a ?α,b ?α B .a ?α,b ∥α C .a ⊥α,b ⊥α D .a ?α,b ⊥α 6.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 ,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如果直线a ⊥α,那么直线a 必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 B .如果直线a ∥α,那么直线a 不可能与平面β平行 C .如果直线a ∥α,a ⊥l ,那么直线a ⊥平面β D .平面α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 7..函数1)3(2)(2+-+=x a ax x f 在区间[)+∞-,2上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3,-∞- B.[]0,3- C.[)0,3- D.[]0,2-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全卷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第Ⅱ卷所有题的正确答案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对应题号上,写在其他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正压力成正比 ; C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2.将物体所受重力或拉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 的是( ) 3.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1 N 、5 N 、3 N B .3 N 、6N 、8 N C .4 N 、10 N 、5 N D .4 N 、8 N 、13N 》 4.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 ,且M 、m 都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5.如图所示,用一根长1m 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 的画框对称悬 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 ,为使绳不断裂,画 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 取10 m/s 2) ( ) A .12m B .22 m C .33m D .32 m A B C D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三附详解

2013年9月5的高中化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09?海南)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2013?江苏)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L 1mol ?L ﹣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 ﹣ 的数目为NA B . 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A C . 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 . 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3.(2012?江苏)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 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B . 常温常压下,18 g H 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 C . 标准状况下,11.2 L CH 3CH 2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 D . 常温常压下,2.24 L CO 和CO 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 4.(2009?广东)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2.4L 中含有n A 个分子 B . 1L0.1mol/LNa 2SO 4溶液中有0.1个Na + C . 1molH 2与1molCl 2反应生成n A 个HCl 分子 D . 1molCa 变成Ca 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 、H 2、O 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 p (Ne )>p (H 2)>p (O 2) B . p (O 2)>p (Ne )>p (H 2) C . p (H 2)>p (O 2)>p (Ne ) D . p (H 2)>p (Ne ) >p (O 2) 6.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 .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7.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气体R 和5L 气体Q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 (g )+5Q (g )═4X (g )+nY (g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 值是( ) A . 2 B . 3 C . 4 D . 5 8.(2012?河北模拟)由C 16O 和C 18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分子数之比为14:15 B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质量之比为15:14 D . 混合气体中C 16O 和C 18O 的密度之比为1:1 9.(2010?平顶山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 .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 . 1L 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 氧气的质量小 D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 +数一定相等 10.(2011?新疆二模)已知Q 与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 ═2Q+R 中,当1.6g 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 ,则参与反应的Y 和生成物Q 的质量之比为( ) A . 46:9 B . 32:9 C . 23:9 D . 16:9 11.(2011?江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1.00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 B .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第一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A.烧杯B.玻璃棒C.漏斗D.试管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氢气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0.5mol/L、2L的AlCl3溶液中含有氯 离子数为N A C.32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 D.1mol/L、500mL的H2SO4溶 液中 SO42—的数目为0. 5 N A 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括号内为除杂剂)( ) A.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CuSO4) B.Cu(NO3)2中混有AgNO3 (Cu粉) C.CO中混有CO2 (炽热的炭) D.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6.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的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D.以上三项均须 要求的 7.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4L0.5mol/LNaCl溶液 B.1L0.3mol/LNa2SO4溶液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 2018.7 考试说明: 1.本试题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第I 卷和第II 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学号为0~50的高一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5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所选5名学生的学号可能是( ) A. 1,2,3,4,5 B. 5,16,27,38,49 C. 2,4,6,8,10 D. 4,13,22,31,40 2.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值等于( ) A.45 B.75 C.180 D.300 3. 某住宅小区有居民2万户,从中随机抽取200户,调查是否安装电话,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则该小区已安装电话的户数估计有 ( ) A. 6500户 B. 300户 C. 19000户 D. 9500户 4. 样本1210,,,a a a 的平均数为a ,样本110,,b b 的平均数为b ,则样本11221010,,,,,,a b a b a b 的平均数为 ( ) A. a b + B. ()12a b + C. 2()a b + D. 110()a b + 5.已知0x >,函数4y x x =+的最小值是 ( ) A .5 B .4 C .8 D . 6.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为R ,那么 ( ) A. 0,0a ?≥ D. 0,0a >?> 7.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2,a 3+a 5=10,则a 7=( ) A .5 B .8 C .10 D .1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B.与某一平面成等角的两条直线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9.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8,a 5=64,,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10.设△ABC 的内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 若,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n a 34567450a a a a a ++++=28a a +cos cos sin b C c B a A +=

最新-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の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の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の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の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の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の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の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の.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の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の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の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の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の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の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の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の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高一化学易错题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易错题集锦 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配置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在慢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2. 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A. 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 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 燃着的酒精灯翻倒,酒精洒到桌面并且燃烧,为了人身安全,应立即逃离现场 D. 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并缓慢旋进塞孔中 3. 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C. 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 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4.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汞不慎洒落地面时,要先用硫磺粉覆盖,使其化合成硫化汞后扫除并妥善掩埋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与废碱中和后再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5.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 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 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 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 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____ →____ →____ →A →G →____ →E →F ⑵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G步骤的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L B. L C. L D. L 7.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氢气与水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 B. 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C. 常温常压下,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2.4L氢气,则参加反应的铁原子的个数为N A 。 D. 标准状况下,22.4L He所含核外电子数为4 N A。 8.从2 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下面关于这100mL 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B. 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C. 含4g氢氧化钠 D. 含0.1 mol氢氧化钠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6.02×10mol B. 一摩氧约含6.02×10个氧原子 C.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D. 12g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6.02×10 10. 对相同状况下的CO和N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 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 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 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8g O气体含有6.02×10个O分子 B. 常温常压下,4.6g NO气体含有1.81×10个NO分子 C. 0.5 mol·LCuCl溶液中含有3.01×10个Cu D. 标准状况下,33.6L HO含有9.03×10个HO分子 12. 有BaCl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映中消耗x mol HSO、y mol AgNO。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为() A. (y - 2x)/a B. (y - x)/a C. (2y - 2x)/a D. (2y - 4x)/a 13.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 %和5%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均匀后,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 A. 3a % B. 6a % C. >3a % D. <3a % 14. 已知氨水的密度为0.99g/cm时,NH3的质量分数为2%,氨水的密度为0.93g/ cm 时,NH3的质量分数为18%. NH3的质量分数为a %和5a %的氨水按等体积混合均匀后,混合溶液中NH3的质量分数为() A. 3a % B. 6a % C. >3a % D. <3a % 15. 对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 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 A. 只有①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虎山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2017、1)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45分)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不能等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2.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常温常压下,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N A C.通常状况下,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D.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 A 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4.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Na+、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D.Fe3+、K+、SO42-、Cl 5.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6.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A.1︰1 B.1︰2 C.2︰1 D.3︰2 7.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8.“神州号”载人航天器内,宇航员乘坐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为了保证宇航员在呼吸过程中氧气的适当比例,需要在航天舱内放入() A. Na2O2 B. Na2CO3 C. NaOH D. 氧气瓶 9.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④Al ()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 10、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的盐酸,若放出等量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 A、1︰2 B、1︰3 C、2︰3 D、1︰1 11.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邵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考号、姓名、班级填在答题卷上。 3.请在答题卷 ...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命题人雷真民 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埋怨(mái)前合后偃.(yǎn) B.盗跖.(zhí)觊觎 ..(jì yú)桌帏.(wéi)繁文缛.节(rù) C.赦.免(shè) 国玺. (xǐ) 榫.头(sǔn)装模.作样(mú)D.庠.序(xiáng)遥岑.(cén) 冠冕.(miǎn)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多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凋敝一筹莫展躁动不安 B、舟楫戕害真知灼见出类拔萃 C、惊愕弥补孽根祸胎初见端睨 D、樯橹绣闼阿谀奉承金榜题名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就连自己 的生活也毫无质量,这已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 ②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_______,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大 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_______。 ③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坚决查处地方台在转播《新闻联播》过程中_______插播广告 的问题。 A.置疑不耻/不以为然任意 B.置疑不齿/不以为意任意 C.质疑不齿/不以为意随意D.质疑不耻/不以

为然随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像所有前任总干事一样,她需要处理 世卫组织技术、管理和政治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她决心在促进卫生事业方面取得重要的实际成果。 B、由于有消息称张含韵将进入山东卫视主持“笑声传中国”,使广大“韵迷”表 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致电该栏目表示支持。 C、老百姓希望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 D、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高质量的作品,不能不令人刮目相 看。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 ②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③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二、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精神沮丧的高昂代价---忧郁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