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档案馆介绍

数字档案馆介绍

俄国主要档案馆情况简介 沈志华编译 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管理局 ΥедералънаяАрхивнаяСлужбаРоссииРосархив 地址:莫斯科市,伊利尼卡大街12号 电话: 206—27—85;206—23—25;206—35—31;200—42—05(传真) 路线: (地铁)中国城站,卢比扬卡站,革命广场站 局长: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科兹罗夫(ВладимирПетровичКозлов),电话: 206—35— 31 第一副局长: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秋涅耶夫(ВладимирАлексеевичТюнеев),电 话: 206—23—23 副局长: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叶列姆钦科(Владимир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Еремченко),电话: 206—23—26 副局长: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塔拉索夫(ВладимирПетровичТарасов),电话: 206— 27— 85 历史沿革: 作为俄国的档案管理机关,该局成立于1992年9月30日。其前身是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 委员部档案事务管理总局(1918~1922年)、俄罗斯联邦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档案管理局 (1922~1929年)、俄罗斯联邦中央档案管理局(1929~1938年)、苏联中央档案管理局(1929~1938年)、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档案管理总局(1938~1948年)、苏联内务部档案管理总局 (1948~1960年)、苏联部长会议档案管理总局(1960~1991年)、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档案管 理总局(1955~1990年)、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档案事务委员会(1990年11月~1991年11 月)、俄罗斯联邦政府档案事务委员会(1991年9月~1992年9月30日)。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 Архив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主管部门: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 地址:莫斯科市,旧广场4号 电话224—06—82,224—07—76 路线: (地铁)中国城站,卢比扬卡站,革命广场站 馆长:科罗特科夫·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Коротков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лъевич),电话: 206— 13— 33 副馆长:阿卡尼娜·玛利娜·米哈伊洛夫娜(АганинаМаринаМихайловна),电话: 206— 51— 82 历史沿革: 该馆成立于1991年12月,其前身是1955年至1990年7月的原苏共中央总务部第6处 档案馆和1990年7月至1991年12月的原苏联总统档案馆。1993年档案馆从斯大林的原寓

档案局查档案介绍信范文 县档案馆: 兹有我办XX同志,身份证XXXXXXXXXXXXXX,到你馆查询原物资局、物资总公司有关人事改革情况,查询人事局对原物资局、物资总公司有关改革的人事安排文件,请接洽。 20XX年9月10日 档案馆: 因XXXXXXXX工作依据,现委托我单位XXXX,职务XXXX等名办公室管理人员前往贵处查阅XXXXXX档案。 当否,请接洽。 单位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XX20年XX月XX日 ×××单位(管理档案处的全称): 兹有×××(人名)的档案属于贵单位管理,现因本公司招聘 ×××(人名)到本公司任职,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数字)年,从××(日期)起生效,在此期间,本公司(×××)(公司名)将负责管理该员工的档案,负责该员工与档案有关的各项事宜。(注:本公司为××××,具有保存档案资质)特此申请批准提档。 此致 ×××××公司 负责人:××× ×年×月×日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制订全省、市、县档案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 组织实施。 3、监督、指导全省、市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组织的档案工作和各级档案的工作。 4、提出鉴定档案原则和标准、研究、审查有关档案的保管价值、保管期限等方面的问题,监督档案文件的销毁。 5、负责接收、征集并保管所属范围内的各门类档案及有关资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6、组织档案专业教育,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7、负责全省、市档案科研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的评定、推广 和应用工作。 8、负责档案史料的编研、出版与公布工作。 9、负责档案统计、分析、综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10、完成省、市委,省、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 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与建设 国家档案局科研所邱晓威 一、数字化档案馆提出的背景 1、概念的出现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源于三种途径:一是随着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普及,使档案馆的信息管理数字化,实现了从档案机读目录的管理到档案原文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二是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科研的计算机化,直接产生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进馆前的数字化;三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基础数字信息工程建设中对档案馆、档案信息以及其他部门的各种信息的综合管理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的提出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是由于包括中国在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于是出现了数字档案馆的提法。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 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2、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 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国际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情况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 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就成立了数字档案馆特别工作组,开始数字档案馆的研究和筹建工作。到了20世纪90

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张丹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2期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载体变革、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数字档案馆一经产生,就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作为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数字档案馆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信息资源管理革命”提出的是信息管理正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政府文件的计算机管理与无纸化办公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革命的重要推动,也是1970年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接收了第一批电子文件,成为历史性的记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使传统档案馆也开始引进计算机管理,这是开始的一步。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大量积累,只能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长期的储存和有效的管理。于是数字档案馆便成为一种必需的档案管理模式。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最大的特点就海量的信息资源存储,作为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其中的数据也是复杂的,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技术标准,所以在设计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借助于元数据著录标准,实现数字档案馆的高效的存储与检索。 网络化也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特征,数字档案馆可以借助网络向用户提供随时的在线服务从而将低获取档案信息的时间,扩大了档案的利用途径和范围,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在网络环境中,数字档案馆不再只局限于自己一馆,还可以与其他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相互连接,将各自的资源综合到一起,方便社会公众的检索利用。 三、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一)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功能。1.档案的收集。数字档案馆在信息类型、来源、形式等各方面数量都要超过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不仅可以蕴含原来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对其他档案馆和相关行业信息进行收集,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到网上与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他行业云数据库、社会政务公开信息,数据量是不断增加的,载体也是多变的,所以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其将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2.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数字档案馆将收集来的档案信息保存。数字档案馆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储存的安全和稳定,还应进行系统备份,并且对于应用程序、系统设置、数据信息、日志信息等也应进行备份。备份内容要完整齐全,结果应以单独的数据包形式存放,要能够脱离系统进行导出,为了防止在突发情况时,系统备份可以起到作用。3.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利用。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有差异,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心理和行为,使档案信息服务必须实现个性化服务模型。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用户满意为终点,多方面,共享性的传播档案信息。当用户需要检索的一些重要信息时,工作人员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在本局(馆)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在规定范围内提供相应查询结果。从数字档案馆的查询途径来说,其强大的检索能力,包括关键字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一般可以根据检索项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并能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并且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电子文件资源进行远程查阅和调用。

档案馆查档介绍信范文 人事档案管理室: 因xxxx工作需要,现委托我单位xxx职务xxxx,查询xx 名人事档案,(是、否)出具证明材料。请接洽。 此致 敬礼! 介绍人:xx 20xx年x月x日 档案馆查档介绍信篇二 xxx工商局: 兹委托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x去办理本企业档案查询事宜,望接洽。 此致 敬礼! 介绍人:xx 20xx年x月x日 档案馆查档介绍信篇三 XX区人才交流中心: 经我中心授权,兹有XX同志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需要须查询XX、XX、XX3人档案,请予支持。 此致

介绍人:xx 20xx年x月x日 扩展阅读:一、介绍信格式写法 介绍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印好格式的介绍信,用时按空填写即可:一种是用公用信笺书写的介绍信。 (一)便函式的介绍信 用一般的公文信纸书写。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结尾、单位名称和日期、附注几部分。 1.标题 在第一行居中写“介绍信”三个字。 2.称谓 另起一行,顶格写收信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姓名后加“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再加冒号。 3.正文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一般不分段。一般要写清楚:(1)派遣人员的姓名、人数、身份、职务、职称等。(2)说明所要联系的工作、接洽的事项等。(3)对收信单位或个人的希望、要求等,如“请接洽”等。 4.结尾 写上表示致敬或者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等。 5.单位名称和日期

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具体天数用大写。 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派遣单位的名称和介绍信的开出日期,并加盖公章。日期写在单位名称下方。 (二)带存根的介绍信。 这种介绍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存根、间缝、本文三部分组成。 1.存根 存根部分由标题(介绍信)、介绍信编号、正文、开出时间等组成。存根由出具单位留存备查。 2.间缝 间缝部分写介绍编号,应与存根部分的编号一致。还要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3.正文 本文部分基本与便函式介绍人相同,只是有的要标题下再注明介绍信编号。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

中国史话,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史话》节目系科教频道特为暑期特别制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系列片。《中国史话》——以时间为线,讲述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话共38集,每集47分钟 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ec17882440.html,/playlist_show/id_3722504.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c17882440.html,/playlist/id/6 944963/ 百年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献礼片、全片共五十二集,三百六十二期,每期五分钟,约一千八百分钟。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文献纪录片,其篇幅之宏伟,资料之丰富,视点之独到在电视界中也属史无前例. 本片的主题:通过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史. 本片的风格追求: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在历史中发现诗意,追求可触摸的历史。 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ec17882440.html,/playlist_show/id_3421980.html 土豆上没找到 复兴之路,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1992年 内容概要: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2002年 内容概要: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2007年 内容概要: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ec17882440.html,/playlist_show/id_237823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c17882440.html,/playlist/id/ 6457360/ 汉字五千年,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汉字五千年》于2009年1月28日至31日15:10,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每天两集,每集50分钟。第一集:人类奇葩。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第二集:高天长河。本集主要表述汉字3000多年时间的生命史。历史跨度从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时代的汉字。第三集:霞光万道。本集的主要内容是重构汉字在空间上的扩展历史。第四集:华夏心灵。本集是全片的重点之一,她的主题是挖掘解读汉字的精神价值,说明中华文明追求“内在超越”的核心特质。第五集:翰墨情怀。本集表现由汉字书写而演化出的书法艺术,并通过描述历代书法家不同的身世、命运,探讨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范本 第1章数字档案馆介绍 我们所要建立的数字档案馆既不是模仿纸质档案为主体的实体档案馆,也不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封闭的档案信息库,而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企业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为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根据档案界有关专家学者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企业数字档案馆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馆藏资源数字化 数据是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反映,所以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不仅有文字、图像,还有声音等多媒体介质,因此,数字档案馆除了现已存在的电子文件以外,还必须将馆藏的实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永久的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档案信息结构标准化 应该说信息结构标准化既是馆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依据,又是档案信息能否方便快捷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将要引进比较复杂的元数据的概念和很多

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迁移技术等等。这就要求档案信息结构的标准化。 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实现信息利用的社会化,首先必须实现网络化,这是个重要的基础。同样,由于数字档案馆是在网上运行的,因此,宽带高速网对档案信息的迅速传递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条件。目前,支持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和intranet技术。考虑到档案信息不同于图书或其他信息,其传递的范围要受到密级的限制和访问权限的约束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许多场合使用局域网技术和intranet 技术较为稳妥。 生成空间虚拟化 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群体概念,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通过网络实现跨库互动查询,达到使用信息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改变了存在的性质和方式,延伸了传递的途径和条件,拓宽了使用的环境和范围。这也正如部分档案学者指出的那样:通过网络的连接,传统档案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档案馆,一类是终端档案馆,前者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信

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说明 为加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除非特别说明,本指南所用术语均引自《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 本指南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付华、王雁宾、姜延溪、蔡盈芳、张晶晶、熊伟、孙晓光、周喜、皮楠、环红

目录 1概念与基本特征 (1) 1.1 概念 (1) 1.2 基本特征 (1) 2建设目标与原则 (2) 2.1 建设目标 (2) 2.2 建设原则 (2) 3基础设施建设 (3) 3.1机房建设 (3) 3.2网络设施 (4) 3.3硬件设备 (4) 3.4基础软件 (4) 3.5其他设施 (4)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 4.1收集功能 (5) 4.2整理功能 (6) 4.3保存功能 (7) 4.4统计功能 (9) 4.5利用功能 (9) 4.6系统管理功能 (10) 4.7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 (12) 4.8其他可选功能 (13) 1

5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13) 5.1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13) 5.2电子文件归档 (14) 5.3专题数据库建设 (15) 6 制度规范建设 (15) 6.1制度建设 (15) 6.2标准规范建设 (15) 7 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17) 8 经费与人才保障 (17) 8.1经费保障 (17) 8.2人才保障 (18) 9 建设步骤 (18) 9.1项目规划 (18) 9.1.1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18) 9.1.2制定项目方案 (18) 9.2项目立项 (19) 9.3项目实施 (19) 9.4项目验收 (25) 9.5项目运维 (25) 2

档案 数字化加工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一、前言 (2) 二、单位数字化建设现状 (2) 三、系统建设目标 (3) 四、系统总体构架 0 五、系统建设方案 0 六、数字档案系统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5) 七、项目实施步骤 (7) 八、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项目合作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采用柜架式的资料存放目录本式的查询检索方法管理我们的文档资料。这无疑会占用大量的库房空间,而在查阅档案时又费时费力。即使现在有不少单位使用了计算机管理也多数目录级电脑管理调档,仍然要去库房所以依然存在库房压力大、调卷不便、响应速度慢、原件易损等问题。 很显然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纸化办公、电子商务等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对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上述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内各层次人员对文档资料的查询调阅再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二、单位数字化建设现状 为推动我省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福建省特制定“十一五”(2006-2010年)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各级档案馆、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档案应用情况,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档案基础网络建设、完成档案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努力实现增量档案电子化、建立和健全档案信息保障体系。 目前,各省市档案馆已根据规化完成对应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等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其他各市区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试试题与答案 试题A答案试题B答案 《档案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国家档案全宗 2.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3.公共档案馆 4.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5.档案学基础理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的代表作是() A 《档案学》 B《档案材料的整理与编目》 C 《基本手册丛书——档案和手稿》 D《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 2. 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区分的依据是() A 档案所有者 B档案内容 C 档案载体 D档案范围 3. 下列选项中中文名称和英文缩写对应正确的是() A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工作委员会(IEO/TC16) B 国际档案理事会(ICA)C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SA) D 加拿大档案学者库克(Cook) 4. 人事档案其权属归()所有。

A 个人 B 单位 C 国家 D机关 5.()主管全国的档案事业,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A 党中央 B 国务院 C 国家档案局 D 档案馆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档案事业系统构成。 2.简述档案作用的规律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简述我国档案工作的内容结构。 4.简述我国档案馆的类型 5.掌握档案的本质属性对实际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简述理由,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理论档案学由基础档案学、技术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三大部分构成2.档案室的职责是对档案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对公众提供档案利用。五、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二小题13分,共25分) 1.试述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2.试述档案馆的性质与功能。

1、题型:判断题分值:3 全宗是指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内部有机构成的全部档案,是档案的一个保管单位。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2、题型:判断题分值:3 档案馆档案的划控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对原有密级的档案的解密和划控和对其它没有密级的档案进行划控。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3 全宗指南是一种馆级档案检索工具。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3 集中统一地管理党和国家的档案及有关资料是档案馆工作的根本目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3 原来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撤销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两个新的独立单位,新成立的单位构成新的全宗。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6、题型:判断题分值:3 档案馆档案提供利用的一般程序是利用者登记提出利用档案需求、接待人员分析检索档案目录、有关领导审核审批、库房管理人员调档、利用者取档、利用者归还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7、题型:判断题分值:3 档案馆档案提供利用登记的种类有调阅单、借阅档案登记、借出档案登记、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3 档案馆档案利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提供利用和编研利用两个方面。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3 提供利用是指档案馆根据利用者提出的查档需求,向利用者提供档案原件利用的服务方式。主要方式有:调阅、提供档案复制件、借阅、提供档案摘录证明、函调、档案网络查询服务、电话查询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3 档号的结构一般包括全宗群代号、全宗号、案卷目录号(简称目录号)、案卷顺序号(简称案卷号或卷号)、卷内文件的页号(或件号)。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多选题分值:4 档案馆档案排架和存放的原则主要是。 选项1: 一个全宗内的档案原则上可以分开排列 选项2: 一个全宗内的档案原则上集中排列 选项3: 一个全宗内的档案原则上相对集中排列 选项4: 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开存放 选项5: 按一定的时期和数量分开存放 答案正确 12、题型:多选题分值:4 台、港、澳同胞和华侨查取本人及其亲属历史证明,可持本人回乡证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直接到有关档案馆查阅;利用其它档案,须经介绍,提前30天向国家档案局或有关档案馆提出申请,说明自己的身份和利用档案的目的与范围,以及其它有关情况。 选项1: 本单位 选项2: 大陆邀请单位 选项3: 合作单位 选项4: 接待单位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 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其他名人:王懿荣;甲骨学的开上之作:刘鄂。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与档案工作 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a.登于天府。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 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1.疏,也称上疏,凡官员对政事的建议、弹劾官吏等皆可用疏。一般多用于对朝廷表示看法或有匡谏,其特点为分条陈述。清代疏为题本的别称。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EL:0411-******** Dalian Hengzhi Sci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大连恒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 (2) 第三章:数字档案馆馆内建设目标、内容 (3) (一)“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目标 (3) (二)“数字档案馆”馆内总体建设内容 (3) 第四章:数字档案室建设 (11)

第一章:前言 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办〔2010〕116号《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指出: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数字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都有啥 发掘明清档案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 《人民日报》记者叶帆(2012年01月19日07 版)明清皇家档案库——皇史宬。明朝永乐皇帝颁给喇嘛失家摄聶的勅谕。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的大金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明清档案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怎样发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专门保管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 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记者:为什么说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胡旺林: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兼有历史凭证价值和信息参考价值的特殊文化资源。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中,档案一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各种原因,明清以前历朝中央政府的档案绝大多数已经消失,

流传下来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片纸只字。就此而言,明清档案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是最为系统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在20世纪初,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明清档案现今存世1000多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00多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明清档案既是古代原始文献,又是国家珍贵文物,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唯一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真迹,东方瑰宝”。 记者:明清档案都蕴藏着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胡旺林:作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在内政外交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明清档案蕴藏着广泛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只能举其要者略作披陈。 首先,明清档案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政治文化。大量档案突出证实了这样几点:一是国家大一统的理念。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东北和新疆采取军府屯兵制,在蒙古地区以盟旗制度实行自治管理,在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进行监管,其边疆民族政策很有借鉴意义,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理念。二是中央集权下的行省制度。明清两朝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下的行政管理制度,通过省、府、州、县的行政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国家治理,形成了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