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简论

1.泰勒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

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特点:

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

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

4.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

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

7.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8.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

9.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

10.现在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行政单位。

第三章历史发展

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4.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5.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6.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

(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

(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

7.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

(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8.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

9.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

(1)西方的华夏集团;

(2)东方的东夷集团;

(3)南方的苗蛮集团。

10.(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11.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

12.(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3.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4.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5.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16.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

17.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

18.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