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

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

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
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

第一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 1节

教学内容:七步诗作者:曹植

教学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背景,理解古诗所隐喻意思。

2.模仿作者声情并茂朗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设置悬念:来数数看,老师走了几步?

2.介绍诗名和作者:古代有个叫曹植的人,在这七步中作了一首古诗,就叫《七步诗》,他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他能在七步中就作出诗来呢?

二、引出背景故事。

1.师简单讲解:古代有个人叫曹植,他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妒忌曹植的才华,怕他长大之后会夺取自己的皇位,因而要设计陷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中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结果曹植就作出了这首《七步诗》。三、欣赏学习《七步诗》

1.欣赏《七步诗》课件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哪句?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句没听明白?

2.师进行朗诵。

3.师讲解古诗意思。

4.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隐喻的内容,结合背景更好理解古诗。

四、朗诵七步诗。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念古诗。

2.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3.模仿曹植,七步之内朗诵古诗。

第二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2 节教学内容:凉州词作者:王昌龄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2、感悟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二、学习《凉州词》:

1、出示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3个字。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

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第三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3节教学内容:出塞作者:王昌龄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第四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 4节教学内容:从军行作者:王昌龄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

2、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3、王昌龄背景介绍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总体感知

第五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5节

教学内容: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第六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 6节教学内容:别董大作者:高适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

2、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3、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第三句的“知己”,

第四句的“君”。)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5、品读后两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学生自由表达,充实后两句诗的内涵。)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很难体会到他的苦衷阿!(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

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

(生试背,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深情诵读)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7节

教学内容:古朗月行作者:李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在读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新课

1、出示圆月图,说说你看见的圆月像什么。

2、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又像什么呢?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朗月行》。

二、初实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抽读生字,订正生字读音。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像什么。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8节教学内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他叫杜甫,认识吗?

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揭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分工合作,自学古诗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

2、出示小黑板(诗全文),请一生读。

3、分组自学古诗

4、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

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并体会加横线词,古今含义的不同。

5、生读诗,并把意思连贯说一说。

6、用一个词表示杜甫当时的心情。教师送词并板书:喜极而泣。

三、悟境读书

1、导语: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

你看!

2、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师:看到了什么?

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3、导语:此时此刻,深入正在抒发着自己关心国家国心民生的壮阔胸怀!幻灯出示杜甫《春望》,请生配乐朗读。

5、师渲染气氛: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他流的是什么样的泪?(悲伤、愤怒)

6、师: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7、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四、延伸发散

1、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人高兴得流泪的事?(提示:奥运健儿领奖时,台湾同胞大陆同胞团圆时)

2、引导说出共同点。

3、想一想,这里,杜甫也高兴得流泪了,在朝廷军队收复失地之前,

杜甫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4、生:讨论回答。

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7、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

第九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9节教学内容: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教学目标:

1、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十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 10节教学内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②能用“知诗人,解诗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

③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题

1、(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

(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

2、简介作者。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诗)

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悟诗)

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明确: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

3、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

4、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5、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四、感受诗意境美:(品诗)

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②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⑤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第十一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11节

教学内容:塞下曲作者:卢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第十二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12 节教学内容:游子吟作者:孟郊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2、感受诗人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感情导入

1、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以它的意境深远、含义深刻、

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迎得了人们喜爱。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

二、回顾学法

1、出示学法:

(1)一拆:把诗句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词。

(2)二释:采用换词、扩词的方法来解拆出的词语

(3)三理:有些诗句因压韵、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词序、句序。

(4)补连:由于古诗语言有凝练和跳跃性大的特点,翻译时在诗句的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

2、小结:我们欣赏诗的语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四种自学方法来读通、读懂古诗。

三、新授

1、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

(3)范读诗文。

(4)学生练读,粗知大意。

2、解字词,悟诗意。

(1)回忆学习方法。(拆、释、理、补连)

(2)自学一~四行诗句。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1、克服胆小心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体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有些事情不必害怕,树立自信心,争做大胆的孩子。 2、培养学生仔细听、认真看、大胆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英勇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调查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导入,体验怯懦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咕咚来了》。 2.课件出示画面,师讲故事。 (1)师: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里的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 (2)师讲故事。 3.互动交流并小结。 (1)师:你们从故事中听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4.揭题板书: (1)谈话:我们小朋友平时都有害怕的时候,那也是因为我们对一些事物不了解。但是只要我们找到害怕的原因,明白事情的真相,你就会变得英勇多了!今天我们这堂课的活动主题是《克服胆小心理》。 (2)板书课题并齐读。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先一起为自己鼓鼓劲儿,大声说:——我不怯懦!活动(二)敞开心扉,走近怯懦 1.看故事,了解怯懦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令人害怕的事呢?我们先来故事当中的小朋友,他们害怕什么? 生交流故事的内容:中国学生由于怯懦而不敢提问。 2.联系实际,交流怯懦 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调查表,写写自己害怕什么,小朋友们都完成得很好。能敢于说出怯懦,面对怯懦,这就是英勇的表现。老师要表扬你们! 3.学生交流。 师:下面谁来说说自己害怕的事? 活动(三)引导体验,克服怯懦 1.引导提问 (出示调查统计表)看,这是老师根据你们填写的内容做的一个统计表,我们班大多数小朋友害怕……(依次板书)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害怕的事,是不是我们就拿它们没办法了呢?下面我们来召开“英勇者点子发布会”,一起来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治一治怯懦的毛病。 在黑板上贴上“英勇者点子发布会”。(好,大家先解放分组讨论讨论)

[小学]四年级阅读与欣赏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阅读与欣赏校本课程教案《爱的教育》引领课教学第三周教学总第 1 课时时间内容 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 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教学 乐趣。目标 重点: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激发阅读的欲望。 重点 难点难点:乐于阅读 一、激情导入揭题。 1、课前导入:播放《爱的奉献》。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3、一个意大利的作家写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我看了以后,感触很深, 我把 它推荐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 二、阅读的方法指导 过渡:首先进入第一关:介绍我的书。 教 1、同学们,拿出你的书,请你说说《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译者是谁,你的书是什么版本的,哪年出版的, 学 2、小结:拿到一本课外读物,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如果是外国名著,过我们还要了解翻译者是谁,这是我们读书的第一步骤。 程 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

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 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 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 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 10则老师在课 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 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 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 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5、小结:了解了课外读物的作者和译者之后,接下来就要读一读前言、编者的话 或者是文章简介,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这是读书的第二步骤。 教学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一本新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反思 阅读《小抄写员》教学第四周教学总第 2 课时时间内容 通过对小抄写员一文的疏理,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了解叙利奥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并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推荐介绍爱的教育一书,教学

四年级硬笔书法下册教案

四年级硬笔书法下册教案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书法下册教案 单位 任课教师 1 四年级校本,书法,下册第1部分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20个偏旁的写法?能用钢笔规范地书写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注意间架结构。 2、了解教材中出现的合体字的结构规律?书写规范、端正?比例恰当。 3、 巩固正确的握笔和运笔?把握合适的书写力度?有一定的书写速度。4、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有踏实认真的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5、养成乐于交流、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 、偏旁练习10 课时 2、综合练习2 课时 3、学生习作欣赏 1 课时 4、写字水平评价 2 课时 第一课左右结构的字,1, , 总第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左长右短和左短右长的书写要领。

2、了解一般书写规律?并能在书写过程中尝试应用。 3、认真书写例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与同学交流写字经验?体验写字的快乐?树立写好字的信心。二、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巩固钢笔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交流以往的写字经验。 2、新课指导 书写左长右短时?左边要写的长一些?右边要写的短一些。在书写每个笔画时?都应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3、例字指导 2 ,1, 、左长右短: 社:示字旁的点要高些?横撇要写成长?土字写下一些。 祖:示字旁和且高度差不多?横撇要写成长?且字写得上一些。,2, 、左短右长:填: 土字旁要写得短一些?而真就写得长一些?但左和右的高度要差不多一样 高。 清:三点水要居中?不要写得过高或过低。 4、老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并指导。 6、展示学生的作品?评选优秀作品。 7、表扬完成好的学生。 8、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知道如何书写关于左长右短和左短右长的书写 要领?许多写生都完成的不错?希望下次更多的学生都能完成得很好。板书设计:

四年级校本教案

四年级校本教案

第一课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知识,语言上讲文明、待人上讲礼貌。 2、通过本次活动,体会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知道平时要微笑待人,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更要讲文明、讲礼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班主任讲话:同学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同学们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语言上讲文明。另外,同学们在和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交往时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 2、板书课题: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二、组织学习文明礼貌知识: 首先是微笑 1、A、播放课件:(在学校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课堂上见到老师问好、同学之间互相问好。) 出示课件B、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时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是人际交往重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2、老师导读、解析。 3、同位示范,微笑一下 4、谈谈对为“微笑”的认识 其次是礼貌用语 1、提出问题:谁知道我国提倡的常用礼貌用语是哪几个字? 2、集体交流、讨论 这些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礼貌是人们之间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场合中,礼貌用语十分重要。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尊重别人,而且表明白已有修养;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益于交际。在交际时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4、指导总结: 5、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7、小结: 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

《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活动教案

《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活动教案

课时:课时 展示范例机器人激发学生搭建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虚拟机器人的平台,这节课,我们来试试搭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个机器人。 一、进入操作界面 首先请大家陆平台,然后点击“搭建机器人”选项,进入机器人搭建操作界面。老师先来带着大家了解一下这一界面的基本功能划分。 模型面板:包含机器人所有模型,有控制器、驱动、安装块、传感器和其它大类。 模型列表:列出各个模型分类中所有模型。 模板列表:用户创建的模板,模板可保存经常使用的模型组合。 菜单工具栏:有文件、功能和操作个菜单,菜单下有相应的工具栏命令。 属性面板:在属性面板中设置直流电机、伺服电机、传感器的属性。 机器人信息:查看机器人零部件的数量,机器人的重量、尺寸等信息。 机器人编辑区:用于构建机器人的操作区,完成机器人零部件的安装等操作。 视角控制面板:调整查看编辑区的视角,完成视角旋转、缩放、移动等操作 二、探索尝试 通过老师的介绍后,大家应该对这些功能区有所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动动手,从模型面板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型,放到机器人编辑区,注意视角的控制和安装点的点选,看谁能组装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台机器人! 三、问题解决 (一)、机器人搭建首先需要选择好控制器,这是机器人的主体,没有控制器,其他的零件是无法起作用的。 (二)、控制器安放是有方向的,编辑区蓝色坐标轴的方向为机器人前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三)、在旋转视角时,切忌用鼠标左键进行拖动,这会改变机器人零件的实际位置。而应该使用视角控制按钮或者鼠标的右键和滚轮来进行视角切换。 (四)、轮子是和电机安装在一起,电机再和控制器连接起来,而不是直接把轮子安装到控制器上。 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适时引导讲解。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机器人搭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来提高搭建的效率。教授“模板”的使用方法,把一些多次使用的零件组合创建为模板,可以直接拖出来重复使用。 五、秀一秀 通过电子教室“学生演示”的功能,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个性机器人,大家来评评谁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

第一课寻找规律 教学容: 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1——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按一定循序排列的数,比如:一列自然数:1、2、3、4、5、6、7、8、9…… 举办奥运会的年份:1992、1996、2000、2004、2008、2012…… 像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按某些规律排列着的一列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 同学们,你能找出下面个数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2、6、10、14、()、()

(2)18、15、12、9、()、() (3)2、6、18、()、() (4)64、32、16、()、() 二、问题探究 1、试一试,根据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吧!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3、自己填一填吧! 4、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寻找规律的? 5、填一填 (1)2、6、10、14、()、() (2)18、15、12、9、()、() (3)2、6、18、()、() (4)64、32、16、()、()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看相邻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2)看相邻两个数的积(或商)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比数列。 三、问题拓展: 1、先找出规律,然后再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提示:看看相隔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案

第一课自制小喷泉 教学内容 : 自制小喷泉 教学目的:掌握制作方法,能用制作的小喷泉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张拿来了一个带有瓶塞的广口瓶,并端来一盆水和一个空盆,两根长短不同的细玻璃管,其中较短的玻璃管的一端有喷嘴(如图1所示),要求小红自制喷泉。小红看了看小张拿来的实验材料.想了一会儿,就做起来。他是怎样做的呢 二、制作步骤和实验方法: 她先在瓶塞上钻上两个直径与玻璃管粗细一样的小孔,把玻璃管插入孔中。然后,在瓶中放适量的水.把带有细玻璃管的瓶塞盖上并拧紧,短管在瓶里伸得长些,长管在瓶里伸得短些。最后她把瓶子倒过来。让短管的一端浸在盛满水的盆里,长管的一端放在无水的空盆里(如图2所示)。只见盆里的水通过细玻璃管喷射而出,这样,小喷泉就制成了。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自己制作马达(电动机)..... 教学内容 : 自己制作马达(电动机)..... 教学目的:掌握制作方法,能用上做的马达(电动机)进行演示实验和制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 (1)马蹄形磁铁 (2)软木塞(约7厘米或10厘米长)(3)塑料编织针(4)细的电线 (5)6伏电池(6)木基座(约10厘米×30厘米)(7)2根金属条(约12厘米×2厘米)(8)胶条2个、平头钉 (9)2个螺丝钉、钳子 (10)锤子和钉子 二、制作方法 (一)用锤子和钉子,在每个金属条的两端,距离端头约1.3厘米的位置,锤出4个钉孔。在每个金属条的一端距头约2.5厘米的地方掰成一个角度。它们将是每个支撑物的脚。 (二)、用两个螺丝钉把金属条固定在基座上。两个金属条要处在一定的位置,这样才能使塑料编织针如图4所示那样穿过金属条上面的两个孔。针要伸出每一支撑孔外约2.5厘米。针一定要能在它的支撑物里来回自由移动,同时要使木塞能很轻松地处在马蹄形磁铁的两个极之通过支撑物上的一个孔插入针并把它从

小学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校本教案 (上册) 四 年 级

四年级上册校本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本课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校本课程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校本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

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进度表 进度安排表

(完整)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热爱祖国 教学时间 一、教学目标:教学时间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年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能力目标: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 二、教学重点: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 三、教学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热爱祖国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建国六十年庆典录像 师:观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 祖国在发展,祖国在腾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自豪,我们要为祖国而歌唱!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李四光几改志愿,献身祖国的故事,并思考、探究、交流,回答问题: (1)试分析上述材料,探究李四光几改志愿的原因。 (2)李四光的理论,对我国的采矿业有哪些了不起的贡献? (3)李四光的爱国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 (5)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导入课题,并完成以下学习内容)指名回答第(1)问: 师总结:李四光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 指名回答第(2)问,重点让学生明白李四光对祖国的贡献,初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指名回答第(3)问。具体感知李四光的爱国行为。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第(4)问: 李四光几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未来道路选择时,应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像李四光那样,按祖国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志向。这说明一个道理: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的命运比较来例证,事例可要求学生收集,也可老师举证。让学生具体感知祖国命运对个人前途的影响。如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悲痛之中,没有强盛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又如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人民安居乐业,海外华人的权益也得到保障,近几年中国政府的几次撤侨行动,就凸显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血肉相连。 (2)国家的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写字教案(校本教材)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 一、归类:上下结构,上下基本相等。 写字要领:上下两个部分的高矮基本相等,各占字高度的二分之一比例。书写时,上下两部分应写得一样高,并注意字左右撇、捺、长横和钩画的伸展。 讲解:育,字略扁宽,月字左撇变竖,框内两横偏上,不与竖相接。 例字: 育亲拿犁 二、临写: 委男尘音思忘 三、抄写词语; 委员男生尘土音乐思念忘记体育 四、抄写句子: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归类:上矮下高 写字要领:是指上面的部首扁宽,约占字的三分之一比例,下面的部首较高,约占字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比例。 讲解:芳:草字头要写得扁一些,略短,下半部分略高,上下两部分的 中间部位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例字: 芳答笔宇 临写: 穿票署签苔箕 抄写词语: 芳草答话钢笔宇宙署名签约穿过 抄写句子: 这两只鸟儿背上的羽毛是洁白的,两颊的羽毛则是鲜红鲜红 的。它们的脑枕部呈柳叶状,长 着一排突起的羽毛就它!踏破铁 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结果 抄写作文纸上(同上) 这两只鸟儿背上的羽毛是洁白的,两颊的羽毛则是鲜红鲜红的。它们的脑枕部呈柳叶状,长着一排突起 的羽毛就它!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结果。

归类:上窄下宽 写字要领:指上面的部分较窄,下面的部分较宽。 讲解:弄:上部的笔画写得收缩些,下部要写宽些,大约是上部宽的两倍。 例字: 见弄臭美 临写: 县导盖杂昌孟 抄写词语: 再见弄好臭味美妙领导盖住县委 抄写句子: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抄写作文纸上(同上)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2006学年上学期校本教研大家行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林和小学廖海燕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教学课时:4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最新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 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在大家庭中生活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课堂教学设计】 《热爱集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 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 四、想一想 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 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

第一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1节教学内容:江南春作者:杜牧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第二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 2 节 教学内容: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校本课程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 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56个民族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 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 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最新四年级校本教案

第一课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知识,语言上讲文明、待人上讲礼貌。 2、通过本次活动,体会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知道平时要微笑待人,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更要讲文明、讲礼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班主任讲话:同学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同学们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语言上讲文明。另外,同学们在和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交往时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 2、板书课题:文明礼貌微笑待人 二、组织学习文明礼貌知识: 首先是微笑 1、A、播放课件:(在学校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课堂上见到老师问好、同学之间互相问好。) 出示课件B、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时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是人际交往重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2、老师导读、解析。 3、同位示范,微笑一下 4、谈谈对为“微笑”的认识 其次是礼貌用语 1、提出问题:谁知道我国提倡的常用礼貌用语是哪几个字? 2、集体交流、讨论 这些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礼貌是人们之间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场合中,礼貌用语十分重要。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尊重别人,而且表明白已有修养;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益于交际。在交际时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4、指导总结: 5、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7、小结: 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

四年级校本教案

四年级校本礼仪课教学计划 感恩、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就要从小做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为了把这一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制定本学期校本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来训练,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或通过专门的教育帮助帮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内容,掌握文明礼貌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学生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并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本校校本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大多数学生对文明礼仪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校本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校本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三、教学目标 1.学“规范”用“规范”,使“规范”深入人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力求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2.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文明礼仪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礼仪的要求,来指导、约束自己日常生活学习、行为和习惯。 3.教育学生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4.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体验型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文明礼仪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5.通过评选“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动,在班内学生中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争做模范班级。

四年级硬笔书法下册教案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校本(硬笔书法)下册教案 单位东庄镇钟庄完小 任课教师杜继文 2014.2

四年级校本(书法)下册第 1 部分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 20 个偏旁的写法,能用钢笔规范地书写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注意间架结构。 2、了解教材中出现的合体字的结构规律,书写规范、端正,比例恰当。 3、巩固正确的握笔和运笔,把握合适的书写力度,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4、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有踏实认真的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养成乐于交流、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的写 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偏旁练习 10 课时 2、综合练习 2 课时 3、学生习作欣赏 1 课时 4、写字水平评价 2 课时 第一课左右结构的字( 1)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左长右短和左短右长的书写要领。 2、了解一般书写规律,并能在书写过程中尝试应用。 3、认真书写例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与同学交流写字经验,体验写字的快乐,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巩固钢笔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交流以往的写字经验。 2、新课指导 书写左长右短时,左边要写的长一些,右边要写的短一些。在书写每个笔画时,都应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3、例字指导

社:示字旁的点要高些,横撇要写成长,土字写下一些。 祖:示字旁和且高度差不多,横撇要写成长,且字写得上一些。 (2)、左短右长: 填:土字旁要写得短一些,而真就写得长一些,但左和右的高度要差不多一样高。 清:三点水要居中,不要写得过高或过低。 4、老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并指导。 6、展示学生的作品,评选优秀作品。 7、表扬完成好的学生。 8、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知道如何书写关于左长右短和左短右长的书写要领,许多写生都完成的不错,希望下次更多的学生都能完成得很好。板书设计: 第一课左右结构的字( 1) 社祖 填清 第二课左右结构的字( 2) (总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左高右低和左右并列的书写要领。 2、了解书左高右低和左右并列的写字规律,并能在书写过程中尝试应用。 3、认真书写例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二、教学过程 1、新课指导 要注意左高右低和左右并列的书写要领。 三例字指导

bnfolAAA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b n f o l A A A小学四年级 校本课程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江南春作者:杜牧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

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2.感诗景美。

小学美术四年级《玩泥巴》校本课程教案

玩泥巴 课型:泥塑课时:1课时小学四年级自编教材 一、课题分析 玩是孩子的天性,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它可塑性很强,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泥塑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认识泥性,体验泥塑立体造型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 本课通过学生进行玩泥巴时的欢快场面、玩法的探究、佳作赏析等教学环节,向学生呈现出一种趣味性、探究性、主动性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教学思路。 1、教学理念 本课是运用泥材及塑形手段,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乐趣,表达自我情感及想象的学习领域。本课强调感受性、体验性和游戏性,把学与玩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体验活动的乐趣,对泥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对泥材、塑形技法过程的探索体验。发展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信心。2、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了解雕塑工具的简单运用,以及民间泥塑与城市雕塑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感:本节课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寻找形象、发现形象、创造形象、完善形象。使学生充分感受快乐、兴奋、美好与幸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勇于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感受、了解,并初步认识雕塑泥的性能,掌握泥塑的基本技法与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素养。 4、学习材料 教师:雕塑泥(教师和每个学生各一块)、教学课件一个、泥塑工具五套(教师一套,学生每组一套)、水桶、泥塑托盘(每个学生各一个)。 学生:泥塑工具、围裙、毛巾。 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方式与教学方法 师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学生歌唱,稳定纪律。 二、导入:"同学们,请把桌子上蒙的布打开。看看桌子上有什么?"(泥)"如果你很想摸一摸,那就快动手吧!而且还可以闻一闻。" 通过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玩泥巴的愿望。 三、新授: (一)、初步认识了解雕塑泥。 1、让学生自己随意摸、捏、闻,并感受泥性,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谈出自己的感受。2、老师和大家一起摔、抓泥,观察泥的造型变化。 (二)、认识了解泥塑工具,并探究功能。 1、观察工具的形状。2、讨论工具的功能。3、尝试使用工具、了解工具的功能。(三)、深入了解泥与泥塑工具的性能。 1、寻找形象。(1)、让学生利用工具或手把泥分成小块。(2)、把碎泥块进行重新堆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