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晶显示器发展史

液晶显示器发展史

液晶显示器发展史
液晶显示器发展史

前言:一直以来,追求更完美的视觉享受都是我们桌面显示设备的目标,回顾近年的显示技术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都是围绕着同样一个主题-“追求更佳的人类肉眼视觉舒适性”!

作为近几年才突然新兴起的新产品,液晶显示器已经全面取代笨重的CRT 显示器成为现在主流的显示设备。可是,液晶显示器的发展之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下面,我们与新老玩家一起回顾一下近年LCD发展的艰辛曲折之路。

LCD早期发展(1986~2001)—过高成本抑制其发展之路

一、技术不成熟的早期,LCD主要应用于电子表、计算器等领域

我们平时所说的LCD,它的英文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直译成中文就是液态晶体显示器,简称为液晶显示器。

图:液晶显示器,简称LCD

液晶是一种几乎完全透明的物质。它的分子排列决定了光线穿透液晶的路径。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给液晶充电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继而造成光线的扭曲或折射,由此引发了人们发明液晶显示设备的念头。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称之为TN-LCD (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尽管是单色显示,它仍被推广到了电子表、计算器等领域。

图:早期的LCD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计算器

二、日系厂商掌握TFT-LCD关键技术-LCD产业高速发展

回 首IT产业的种种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日系厂商在推动IT技术发展时所做的贡献非常大,但是,种种历史迹象也表明,只要该技术核心仍然掌握在日系厂商手 中,这类产品的价格永远会高居不下,例如当年索尼的特丽珑管技术。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出现,同时TFT-LCD(薄膜晶体 管)液晶显示器技术被研发出来,但液晶技术仍未成熟,难以普及。

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产技术,LCD 工业开始高速发展。

图:日系厂商夏普(SHARP),被称作液晶之父

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

和TN技术不同的是,TFT的显示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假想的光源路径不是像TN液晶那样从上至下,而是从下向上。

这样的作法是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光源照射时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成FET电极和共通电极,在FET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表现也会发生改变,可以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到80ms左右。

因其具有比TN-LCD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荧屏更新频率也更快,故TFT俗称“真彩”。相对于DSTN而言,TFT-LCD的主要特点是为每 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由于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

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进行连续控制。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 反应速度,同时也可以精确控制显示灰度,这就是TFT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图:TFT液晶屏幕被俗称为“真彩”,我们在诸多的广告宣传中可以看到这一通

俗称呼

目前,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的产品都采用TFT-LCD。早期的TFT-LCD 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制造。尽管在当时TFT相对于DSTN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TFT-LCD在响应时间、亮度及可视角度上与传统的CRT 显示器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TN型液晶属于“常亮”(液晶像素在没有电压驱动时该像素显示为亮)显示模式,生产工艺中出现的瑕疵容易导致TFT故障而无法把驱动电压加到液晶像 素上,这在屏幕上就会显示成一个“亮点”。良品率向来就不高的液

晶生产线只能尽量避开“亮点”集中的部位来切割液晶面板,由于早期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玻璃基 板比较小,这样使得可以成功切割出亮点较少的大屏幕面板并不多,不改进工艺的话,生产相对当时的大屏幕液晶并不经济。极低的成品率导致其高昂的价格,使得 桌面型的TFT-LCD成为遥不可及的尤物。

图:在2001年以前,由于液晶面板的良品率过低,其成本高居不下,使得桌面

型的TFT-LCD成为遥不可及的尤物

二、2001年以后LCD技术开始走上成熟发展之路、但仍然生存在CRT显示器阴影下

我们所说的CRT英文名称为 Cathode-Ray Tube,直译中文为:阴极射线管。

传统的CRT显示器就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柱面再到平面直角,直至纯平的发展。在这段加速度前进的历程中,显示器的视觉效果在不断得到提

高,色 彩、分辨率、画质、带宽和刷新率等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成为主流的纯平显示器画面清晰、色彩真实,图像无扭曲、视角更广阔,而且在设计上还充分 考虑了人类视觉构造的原理,好的纯平显示器具有长时间使用,眼睛不感到疲劳等一系列优势。

与此同时,同期的液晶显示器存在画面延时,色彩还原不够真实,可视角度削弱等缺点,所以,在2005年以前,LCD一直生活在CRT显示器的阴影下。

图:24英寸宽屏幕CRT显示器,Sony Multiscan W900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比看到LCD宽广的发展前景:可以说纯平显示器是CRT显示器发展的最高水平,不过,由于CRT显示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依靠高电压 激发的游离电子轰击显示屏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图像,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没有太多的发展余地。受限于此,传统CRT显示器在体积、重量、功耗等方面露出自己的 劣势。

当时,由于液晶面板厂商基本都是第三代以前的生产线,在切割15、17吋等主流尺寸液晶面板的时候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在那个年代,LCD的售价也自然 居高不下,15吋LCD售价达到4000元以上,和当时同样显示面积的17吋CRT显示器2000多元的价格根本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在那个年代,LCD 只是一些奢侈玩家的摆设品。

三、2003LCD成本大幅下降,降低响应时间成LCD发展的持续目标

在CRT时代,一提到大屏幕显示器,大家必然会联想起Sony的21英寸、24英寸、三菱的22英寸等产品,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价格高昂,只适合专业人士 和少数发烧玩家。这是由于高分辨率的大屏幕CRT关键技术迄今为止仍只集中在日本少数厂商手中,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因而造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一般消费者难 于接受。而且CRT显示器缺点也比较突出,即便是有消费能力的用户也要考虑拥挤的桌子是否适合再放上一庞然大物,再加上CRT显示器耗电高且具备一定有害 辐射等因素,导致大屏幕CRT一直无法普及,和广大消费者距离甚远。

图:ViewSonic P225fB,340MHz带宽的22英寸梦幻“钻石珑”

经过2003年LCD大幅度调价,消费者发现LCD的价格与CRT显示器进一步接近了,尤其是大尺寸LCD的售价和同尺寸的CRT显示器相比甚至有一些尺寸开始有优势。消费者在关注液晶显示器的同时,开始注意到在液晶显示器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

1、大大提高桌面利用率

大 屏幕液晶显示器轻薄的机身对提高桌面利用率是显而易见的。19英寸的CRT显示器其厚度普遍有40cm之巨,而当时相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厚度不超过 4cm,大大节约了桌面空间。随着双头输出显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需

要同时使用两台显示器,笨重硕大的CRT显示器显然不再适合,液晶显示器才是最佳 对象。

图:桌面利用率高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先天优势

2、易于悬挂、拼接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大多数均设有VESA标准的悬臂接口,可以方便与各种各样的悬臂支架配合应用在特殊的场合中,而液晶显示器特有的窄边框设计使其在拼接成屏幕墙的时候更加完美。而CRT由于重量及外形原因,悬挂及拼接电视墙相对成本要高很多,且效果并不理想。

图:LCD的悬挂方案

图:LCD很容易进行大屏拼接

3、接口更丰富、DVI成为标准配置

传统的D-Sub模拟接口和数字化的DVI视频接口已经成为当时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事实上的标准配置。用户不但可以通过数字化的视频接口享受无信号失真的干净画面和操控的便利性,还可以通过传统D-Sub接口兼容旧显卡让两台主机共用同一台显示器。多数大屏幕液晶显示器还配备了其它模拟视频输入接口和3.5毫米音频输入接口以供多媒体应用,部分产品甚至还配备USB Hub。而小屏幕液晶显示器由于产品普遍定位较低和可供利用空间有限,只有在某些高端型号才配备部分上述接口。

图:相比CRT显示器单一的接口,LCD的接口无疑更为丰富

图:数字/模拟双接口成为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标准配置

4、分辨率更高,相同尺寸的可视面积更大

传统的CRT显示器分辨率普遍要比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器要低,17英寸CRT 显示器的分辨率普遍为1024*768,而17英寸普屏LCD支持 1280×1024,同时它的可视面积相当于19英寸CRT显示器的可视面积。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在屏幕上显示更多的资讯,即使以后观看1920×1080 的HDTV节目源也不至于丢失太多的像素。另外,更大显示面积令用户在欣赏电影时候不再只局限于一个视觉效果最佳的“皇帝位”,即便是2~3人也能同时看 到相同质量的画面。

图:优派 VP2290b高达3840*2400的分辨率

从2003年开始,各大显示器厂商开始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提高LCD 的市场地位,他们当务之急是解决LCD拖影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到,LCD 响应时间技术从2003年开始飞速发展,从早期的50ms到06年的1ms,这完全是一个质的改变。

2003年以前,还是有很多40毫秒甚至是50毫 秒的产品的,它们充其量只能应付一些基本的文本办公,游戏应用根本无从谈起。不少早期的用户有这种体验,在CRT上玩惯魔兽之后,突然换成一台响应时间为 30ms的LCD上进行游戏,感觉自己操作以后技能和任务迟迟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LCD早期被游戏玩家严重诟病的一个地方。

响应时间基本定义:响应时间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即液晶颗粒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时间。

作用:响应时间数值越小说明响应时间速度越快,对动态画面的延时影响也就越小。

图:解决拖影现象是LCD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

小Tips: 响应时间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两部份,而通常谈到的响应时间是指两者之和。而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就是相对早期的黑白响应时间而定义的,因为显示 器显示的图像极少出现全黑全白转换,显然不够合理,灰阶响应时间显然更能反映动态效果。由于灰阶响应时间的数值更高,所以一般显示器厂商在性能参数上标识 的响应时间一般都为灰阶响应时间。

图:显示器上面标识的响应时间通常指灰阶响应时间

认识误区:显示器厂商标识的响应时间大多数为典型最高值,全程平均响应时间更考验显示器厂商的技术

我们先来看一组理论情况下不同响应时间每秒钟能显示的画面帧数的数值: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2.5帧画面

8毫秒=1/0.008=每秒钟显示125帧画面

5毫秒=1/0.005=每秒钟显示200帧画面

4毫秒=1/0.004=每秒钟显示250帧画面

我们可以发现,在理论的数值下,传统16ms的响应时间能够满足大部分电影或者游戏时的帧数表现了,但是为什么一些8ms或者5ms的液晶显示器在进行游戏或者电影的时候还会感觉到画面延时现象呢?

前面我们提到灰阶响应时间是相对早期的黑白响应时间而定义的,因为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极少出现全黑全白转换现象,这样转换显然不够合理,灰阶响应时间显然 更能反映动态效果。因为灰阶加速技术的作用下,某些灰阶转换的速度可以提升的比较快,于是,一些显示器厂商就标识他们在这些典型灰阶最快的响应时间速度, 比如5ms、8ms,这也造就了一些8ms或者5ms的LCD在进行游戏或者电影的时候依然会感觉到画面延时的现象。

技术是由响应间相情。 常使(Re 图: 例如戴尔术,它的全由于它在某应时间标识相互转换的

所以我们使用需求的esponse Ti :戴尔 E228

RTA(响应尔的22吋 宽全程平均响应某一级灰阶的识为5ms。其的一组数字,说,仅仅靠的,这时我们ime Accel 8WFP 在各

应时间加速宽屏E228W 应时间实际的响应时间其实灰阶响,挑最有诱惑靠液晶面板上们就需要各ebrate)技术各级灰阶过程速)技术

WFP,由于其际为16ms 左间表现达到了响应时间应该惑力的数字上面的默认各大显示器厂术。

程中响应时其不支持相左右(数据了5ms,于该不是一个字来标识,向认响应时间表厂商自己研

时间示意图相关的响应据来源:X-b 于是戴尔就把个数字,而是向来是厂商表现是很难研发的响应时

(数据来源时间加速(R bit labs)把这款产品是 各个灰阶商们喜欢做的难达到我们的时间加速

源:

X-bit lab RTA),但品的阶之的事的日bs)

如果深入讨论响应时间这个概念的话,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响应时间加速技术(或者简称为RTA技术,RTA,即Response Time Accelebrate),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提升LCD响应时间,旨在提供更清晰自然的视频显示。

图:三星的高端液晶显示器产品在菜单中都提供了RTA功能开关选项

我们都知道,较短的响应速度一般通过降低液晶粘稠度或增大驱动电压两种方法来实现,但是降低液晶粘稠度会导致显示的色彩变淡、不够鲜艳,而增大驱动电压则会降低真实色彩的还原能力。所以我们平时一般都说,较短响应时间的LCD产品的色彩表现更能体现显示器厂商的技术。

关于过压驱动的介绍已经很多了,也很容易理解,在亮度变化上升沿和下降沿提高一点电压来加速液晶分子的偏转,就可以提升灰阶响应时间,效果是相当的明显,从下表中可以看到使用Over Drive与否对灰阶之间转换的时间影响很大。

响应

时间全程

图:图 支持响应应时间通常间为3.7ms 程平均响应三星

226B :使用Ove 应时间加速常要比普通的s 左右,要比应时间要快BW

在各级灰er Drive 与速技术(RTA 的产品快很比之前我们2倍以上。

灰阶过程中响与否对灰阶之,即Respo 很多,拿三星们介绍的戴尔

响应时间示意之间转换的onse Time 星 226BW 尔22吋宽

图(数据来源的时间影响很e Accelebr W 举例,其全宽屏E228W

源:X-bit la

很大

ate)的LCD 全程平均响WFP 的16m

abs)

D 的响应ms

四、2005年,LCD的16.2M色与16.7M色之争

从2004年开始,LCD已经慢慢取代CRT显示器成为显示设备的主流产品,在这两年里,消费者开始讨论一些与他们戚戚相关的应用问题。

液晶面板是整个液晶产品产业(包括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手机/数码产品液晶屏幕等)的产业链金字塔最高点,是整个产业的基础,它的技术和发展决定了整 个产业链的发展走向。我们平时在市场看到的液晶显示器基本都是由液晶面板加上一个外观模具组成,当然还包括了液晶显示器内部的A/D电路模块和供电电路。 显示器厂商能够做的只是尽力去改善画质,液晶面板本身的表现不是它们可以改善的。一款液晶显示器的80%性能表现是由液晶面板所决定的,同时液晶面板占据 了一部显示器80%以上的成本。

图:液晶面板正面

常用液晶屏接口定义(精)

常用液晶屏接口定义 20PIN单6定义: 3.3V 3.3V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空17空18空19 空20空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 20PIN双6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R1- 8:R1+ 9:R2- 10:R2+ 11:CLK- 12:CLK+ 13:RO1- 14:RO1+ 15:RO2- 16:RO2+ 17:RO3- 18:RO3+ 19:CLK1- 20:CLK1+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8组相同阻值) 20PIN单8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R3- 17:R3+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5组相同阻值) 30PIN单6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空- 21:空22:空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 30PIN单8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R3- 21:R3+ 22:地23:空&nbs 20PIN单6定义: 3.3V 3.3V 1:电源2:电源3:地 4:地 5:R0- 6:R0+ 7:地 8:R1- 9:R1+ 10:地 11:R2- 12:R2+ 13:地 14:CLK- 15:CLK+ 16空 17空 18空 19 空 2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 20PIN双6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 4:地 5:R0- 6:R0+ 7:R1- 8:R1+ 9:R2- 10:R2+ 11:CLK- 12:CLK+ 13:RO1- 14:RO1+ 15:RO2- 16:RO2+ 17:RO3- 18:RO3+ 19:CLK1- 20:CLK1+

DSP课程设计---液晶显示器控制显示

一、设计题目:液晶显示器控制显示 (1) 二、设计目的与步骤: (1) 2.1、 (1) 2.2、 (1) 三、设计原理: (2) 3.1、扩展IO接口: (2) 3.2、液晶显示模块的访问、控制是由VC5416 DSP对扩展接口的操作完成.. 2 3.3、液晶显示模块编程控制: (2) 3.4、控制I/O口的寻址: (2) 3.5、显示控制方法: (2) 3.6.液晶显示器与DSP的连接: (4) 3.7、数据信号的传送: (4) 四、 CCS开发环境 (5) 4.1、 (5) 4.2、 (6) 五、C语言程序 (8)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 (15) 6.1、 (15) 6.2、 (16) 6.3、 (16) 6.4、 (16) 七、设计收获及体会 (17)

一、设计题目:液晶显示器控制显示 二、设计目的与步骤: 2.1、设计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使用VC5416 DSP的扩展I/O端口控制外围设备的方法,了解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控制原理及编程方法。 2.2、设计步骤 1.实验准备: ⑴连接实验设备: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二。 2.设置Code Composer Studio 2.21在硬件仿真(Emulator)方式下运行: 3.启动Code Composer Studio 2.21: 选择菜单Debug→Reset CPU。 4.打开工程文件:浏览LCD.c文件的内容,理解各语句作用 工程目录:C:\ICETEK\VC5416AES61\VC5416AES61\Lab0403-LCD\LCD.pjt。5.编译、下载程序。 6.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7将内层循环中的 “CTRLCDLCR=( nBW==0 )?(ledkey[nCount][i]):(~ledkey[nCount][i]);”语句改为“CTRLCDRCR=( nBW==0 )?(ledkey[nCount][i]):(~ledkey[nCount][i]);”,重复步骤5-6,实现在屏幕右侧显示。 8.更改程序中对页、列的设置,实现不同位置的显示。

常用的LCD液晶屏之中的接口定义

比较常用的一些LCD液晶屏接口定义 20PIN 单6的定义: 3.3V 3.3V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空17空18空19 空20空 每一组的信号线之间的电阻是(数字表大概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 20PIN双6的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R1- 8:R1+ 9:R2- 10:R2+ 11:CLK- 12:CLK+ 13:RO1- 14:RO1+ 15:RO2- 16:RO2+ 17:RO3- 18:RO3+ 19:CLK1- 20:CLK1+ 每一组的信号线之间的电阻是(数字表大概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8组相同阻值) 20PIN单8的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R3- 17:R3+ 每一组的信号线之间的电阻是(数字表大概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5组相同阻值) 30PIN单6的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空- 21:空22:空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 每一组的信号线之间的电阻是(数字表大概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 30PIN单8的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R3- 21:R3+ 22:地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 每一组的信号线之间的电阻是(数字表大概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5组相同阻值) 30PIN双6的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地17:RS0- 18:RS0+ 19:地20:RS1- 21:RS1+ 22:地23:RS2- 24:RS2+ 25:地26:CLK2- 27:CLK2+ 30PIN双8的定义: 1:电源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地8:R0- 9:R0+ 10:R1- 11:R1+ 12:R2- 13:R2+ 14:地15:CLK- 16:CLK+ 17:地18:R3- 19:R3+ 20:RB0- 21:RB0+ 22:RB1- 23:RB1+ 24:地25:RB2- 26:RB2+ 27:CLK2- 28:CLK2+ 29:RB3- 30:RB3+ 每一组的信号线之间的电阻是(数字表大概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10组相同阻值) 一般14PIN、20PIN、30PIN为LVDS接口,

LCD液晶显示器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LCD电子显示屏的控制和界面设计学生: 学号: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及职称: 起止时间:2010年4月——2010年5月

LCD液晶显示器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目录 一、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作品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三、硬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四、软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五、设计调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六、指令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七、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八、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九、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十、源程序与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LED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原理 艾布纳科技有限公司 前两次跟大家介绍有关液晶显示器操作的基本原理, 那是针对液晶本身的特性,与 TFT LCD 本身结构上的操作原理来做介绍. 这次我们针对 TFT LCD 的整体系统面来做介绍, 也就是对其驱动原理来做介绍, 而其驱动原理仍然因为一些架构上差异的关系, 而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介绍由于 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 电容架构不同, 所形成不同驱动系统架构的原理. 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电容的架构 一般最常见的储存电容架构有两种, 分别是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这两种. 这两种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 它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储存电容是利用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来完成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曾提到, 储存电容主要是为了让充好电的电压,能保持到下一次更新画面的时候之用. 所以我们就必须像在 CMOS 的制程之中, 利用不同层的走线, 来形成平行板电容. 而在TFT LCD的制程之中, 则是利用显示电极与gate走线或是common走线,所形成的平行板电容,来制作出储存电容Cs.

图1就是这两种储存电容架构,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 Cs on gate由于不必像Cs on common一样, 需要增加一条额外的common走线, 所以它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会比较大. 而开口率的大小, 是影响面板的亮度与设计的重要因素. 所以现今面板的设计大多使用Cs on gate的方式. 但是由于Cs on gate的方式, 它的储存电容是由下一条的gate走线与显示电极之间形成的.(请见图2的Cs on gate与Cs on common的等效电路) 而gate走线, 顾名思义就是接到每一个TFT 的gate端的走线, 主要就是作为gate driver送出信号, 来打开TFT, 好让TFT对显示电极作充放电的动作.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 送出电压要打开下一个TFT时 , 便会影响到储存电容上储存电压的大小. 不过由于下一条gate走线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很短,(以1024*768分辨率, 60Hz更新频率的面板来说. 一条gate走线打开的时间约为20us, 而显示画面更新的时间约为16ms, 所以相对而言, 影响有限.) 所以当下一条gate走线关闭, 回复到原先的电压, 则Cs储存电容的电压, 也会随之恢复到正常. 这也是为什么, 大多数的储存电容设计都是采用Cs on gate的方式的原因.

LCD1602液晶显示器设计

LCD1602液晶显示课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当今时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获取手段显得尤其重要。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有70%来自于人的视觉,无论用何种方式获取的信息最终需要有某种显示方式来表示。在当代显示技术中,主流的有LED显示屏和LCD液晶显示,而在这些显示技术中,尤其以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器发展最快,应用最广。LCD是典型的发光器件,它一材料科学为基础,综合利用了精密机械,光电及计算机技术,并正在微机械,微光学,纤维光学等前沿领域研究基础上,向高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发展迅猛,市场预测表明,液晶显示平均年销售呈增长10%~13%,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取代CRT,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显示器件,另外,液晶显示器对空间电磁辐射的干扰不敏感,且在紧凑的仪器空间不需要专门的屏蔽保护,因而课大大简化仪器的结构和制造成本,在各种便携式仪器,仪表将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池供电的单片机产品中,液晶显示更是必选的显示器件。 1.2课题设计目标 本设计是基于AT89C51芯片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结合1602液晶显示模板等外围电路,通过软件程序,来实现液晶显示英文字母。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利用单片机和IIC技术来显示英文字母。 1.3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 (1)对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各个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对课题所采用的方案进行可行详细的研究后设计具体功能电路。 (2)熟悉所选芯片的功能并完成具体电路设计。

(3)对系统的最终指标进行测试,针对系统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正方法。 1.4 设计要求 (1)运行IIC总线技术。 (2)循环显示字母。 第二章硬件设计 2.1 LCD1602简介 2.1.1 LCD1602引脚功能 LCD1602引脚如图2.1所示 图2.1 LCD1602引脚图 引脚图的功能如表2—1所示

液晶显示屏接口

1.LVDS接口概述 液晶显示器驱动板输出的数字信号中,除了包括RGB数据信号外,还包括行同步、场同步、像素时钟等信号,其中像素时钟信号的最高频率可超过28MHz。采用TTL接口,数据传输速率不高,传输距离较短,且抗电磁干扰(EMI)能力也比较差,会对RGB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TTL多路数据信号采用排线的方式来传送,整个排线数量达几十路,不但连接不便,而且不适合超薄化的趋势。采用LVDS输出接口传输数据,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实现数据的高速率、低噪声、远距离、高准确度的传输。 那么,什么是LVDS输出接口呢?LVDS,即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ing,是一种低压差分信号技术接口。它是美国NS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为克服以TTL电平方式传输宽带高码率数据时功耗大、EMI电磁干扰大等缺点而研制的一种数字视频信号传输方式。 LVDS输出接口利用非常低的电压摆幅(约350mV)在两条PCB走线或一对平衡电缆上通过差分进行数据的传输,即低压差分信号传输。采用LVDS输出接口,可以使得信号在差分PCB线或平衡电缆上以几百Mbit/s的速率传输,由于采用低压和低电流驱动方式,因此,实现了低噪声和低功耗。目前,LVDS输出接口在17in及以上液晶显示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LVDS接口电路的组成 在液晶显示器中,LVDS接口电路包括两部分,即驱动板侧的LVDS输出接口电路(LVDS发送器)和液晶面板侧的LVDS输入接口电路(LVDS接收器)。LVDS发送器将驱动板主控芯片输出的17L电平并行RGB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转换成低电压串行LVDS信号,然后通过驱动板与液晶面板之间的柔性电缆(排线)将信号传送到液晶面板侧的LVDS 接收器,LVDS接收器再将串行信号转换为TTL电平的并行信号,送往液晶屏时序控制与行列驱动电路。图1所示为LVDS接口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图1LVDS接口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还必须有时钟信号的参与,LVDS接口无论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时钟,都采用差分信号对的形式进行传输。所谓信号对,是指LVDS接口电路中,每一个数据传输通道或时钟传输通道的输出都为两个信号(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液晶显示器,其驱动板上的LVDS发送器不尽相同,有些LVDS 发送器为一片或两片独立的芯片(如DS90C383),有些则集成在主控芯片中(如主控芯片gm5221内部就集成了LVDS发送器)。 3.LVDS输出接口电路类型 与TTL输出接口相同,LVDS输出接口也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l)单路6位LVDS输出接口 这种接口电路中,采用单路方式传输,每个基色信号采用6位数据,共18位RGB数据,因此,也称18位或18bitLVDS接口。此,也称18位或18bitLVDS接口。 (2)双路6位LVDS输出接口 这种接口电路中,采用双路方式传输,每个基色信号采用6位数据,其中奇路数据为18位,偶路数据为18位,共36位RGB数据,因此,也称36位或36bitLVDS接口。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程简介

液晶顯示器及其製程簡介 液晶材料具有流動的特性,因此只需外加很微小的力量,液晶分子即運動而產生不同的排列狀況,如圖1以最常見普遍的向列型液晶為例,藉著電場作用造成液晶分子轉向,由於液晶的光軸與其分子軸相當一致,由此產生光學效果,而如果我們將液晶一開始就適當的安排其排列方向,那麼當加於液晶的電場移除消失時,液晶分子會因為其本身的彈性及黏性,而十分迅速的回復原來未加電場前的狀態。 (A)未加電場前(B)加電場後 圖1 藉著電場作用造成液晶分子轉向,由此產生光學效果 LCD顯示器技術集合材料、光學、機械及電學等科技,在製程檢測方面,亦可見到各式各樣的作法[1-5]。目前液晶基本上皆是由人工合成,故在液晶分子的特性上可做較為理想的設計,而直接改善LCD顯示的品質。由圖2中可清楚看出LCD的顯示原理以及其基本架構。 電極OFF狀態

電極ON狀態 圖2 LCD的顯示原理以及其基本架構 近幾年由於電子產業與半導體科技的發展,液晶顯示器應用了液晶原理與半導體製程,在品質及價位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在色彩呈現方面直逼CRT映像管,因此在近年來出現供不應求的跡象,1995年時還有供過於求的現象,到了1996年由於筆記型電腦與個人數位助理(PDA)需求量大增,因此開始廣為流行,從1997年以後許多液晶顯示器製造商訂單應接不瑕的情況看來,液晶顯示器已成為近年的顯示器主流。 LCD製造流程是以TN及STN製程為基礎,其全線為自動化生產流程,此生產線有一中央控制室可監控生產流程[6],如圖3所示。概述如下: 圖3 LCD製造流程 1.裝片、清洗、塗佈光阻劑、曝光 製造液晶顯示器的主要原料為液晶、導電玻璃和偏光片。導電玻璃是在高品質的平板玻璃表面真空蒸鍍上一層ITO膜而成,亦即玻璃基板上面有具導電性的金

基于51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器控制电路设计_本科论文

XXXXXXX 毕业设计 题目GPRS无限通讯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班级xxx 分院xxx

指导教师xxx xxxx年xxx月xxx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I I 第一章概述 (1) §1.1系统背景 (1) §1.2 系统概述 (2) 第二章方案论证 (3) §2.1字模数据的存储 (3) §2.2 通信电路 (3) 第三章液晶显示模块简介 (4) §3.1 显示控制器 (5) §3.2 列驱动方式 (10) §3.3 行驱动方式 (11) 第四章硬件设计 (13) §4.1硬件电路设计要求 (13) §4.2 总体电路设计构架 (13) §4.3 单片机与液晶显示模块接口 (13) §4.4 单片机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 (14) §4.5 电源电路 (15) 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15) §5.1 内置T6963C控制器软件特性 (15) §5.2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19) §5.3 串行通信子程序设计 (20) §5.4 显示控制子程序设计 (21) 第六章系统调试 (22) §6.1 分步调试 (22) §6.2 系统统一调试 (23) 结束语 (24) 附录 (25)

参考文献 (3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液晶屏接口定义

各种液晶屏接口定义 资料从屏的接口样式简单区分屏接口类型的方法 接口, 类型, 样式 从屏的接口样式简单区分屏接口类型的方法 (1)TTL屏接口样式: D6T(单6位TTL):31扣针,41扣针。对应屏的尺寸主要为笔记本液晶屏(8寸,10寸,11寸,12寸),还有部分台式机屏15寸为41扣针接口。 S6T(双6位TTL):30+45针软排线,60扣针,70扣针,80扣针。主要为台式机的14寸,15寸液晶屏。 D8T(单8位TTL):很少见 S8T(双8位TTL):有,很少见80扣针(14寸,15寸) (2)LVDS屏接口样式: D6L(单6位LVDS):14插针,20插针,14片插,30片插(屏显基板100欧姆电阻的数量为4个)主要为笔记本液晶屏(12寸,1 3寸,14寸,15寸) D8L(单8位LVDS):20插针(5个100欧姆)(15寸) S6L(双6位LVDS):20插针,30插针,30片插(8个100欧姆)(14寸,15寸,17寸) S8L(双8位LVDS):30插针,30片插(10个100欧姆电阻)(17寸,18寸,19寸,20寸,21寸) (3)RSDS屏接口样式: 50排线,双40排线,30+50排线。主要为台式机(15寸,17寸)液晶屏。 常用液晶屏接口定义 20PIN单6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空17空18空19 空20空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 20PIN双6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R1- 8:R1+ 9:R2- 10:R2+ 11:CLK- 12:CLK+ 13:RO1- 14:R O1+ 15:RO2- 16:RO2+ 17:RO3- 18:RO3+ 19:CLK1- 20:CLK1+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8组相同阻值) 20PIN单8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R3- 17:R3+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5组相同阻值) 30PIN单6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空- 21:空22:空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00欧左右)指针表20 -100欧左右(4组相同阻值) 30PIN单8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R3- 21:R3+ 22:地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

透明显示屏概述

透明显示屏概述 概述: 透明显示屏是最近2年一款充满科技革新的一个产品,沙姆科技做为显示方案解决提供商,推出多款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屏用途非常之广,沙姆科技现阶段只是抛出一个方向和概念,更多的需要和有兴趣用户一起完成产品发展。 它又称透明显示屏、又称【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屏|透明屏幕|透明屏|透明液晶展柜|透明液晶显示器|透明液晶显示屏|液晶透明显示器|透明显示器|透明液晶触摸屏|透明液晶多点触摸显示屏】。意思是指可以当透明屏和其他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有可以直接当透明显示器用。 简介: 透明显示屏是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是一种类似于投影的技术,那个显示屏实际上就是一个载体,起到一个幕布的作用。与传统的显示器相比,给产品展示添加了更多趣味,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和全新的体验。使观众看到产品实物的同时,在屏幕上看到产品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触摸交互体验。 原理: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首先是把两片普能的钢化玻璃,印刷上线路(透明的ITO材料),然后,把两片的四周涂上框胶,再把它们对位压合好,接着在两边玻璃的中间灌注液晶,封住液晶口,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在玻璃上方和下方各贴上一层这样的偏光片。 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所贴的偏光片不能同时滤除同一方向的光,例如:下层偏光片如果是滤X方向的光,那上层就必需是滤Y方向的光,如果上下两层偏光片滤光的角度一样的话,那液晶显示器在工作时,肉眼就看不到任何显示了但其实液晶显示器还是在正常工作的,只是肉眼没有办法看到偏光。 功能与特性: 凭借无与伦比的透明率为您提供卓然超群的显示效果。支持用户定制机型。 1.卓然超群的透明显示效果 拥有超高透光率及超高对比度(500:1) “能见度”取决于透光率,因此透光率比是透明显示最重要的参数。拥有高达15%的透光率,而竞品却仅达5%。在产品展示的同时可实现生动呈现播放内容,让展示效果更加完美和谐。拥有15%高透光率及500:1高对比度,为您呈现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 2. 一体化陈列橱窗式透明显示器 设计、技术及用户便捷性的完美融合 透明显示器为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您只需接入连线、开启电源即可开机。内置扬声器让音效更加生动,最佳显示效果的LED背光单元提供最适宜亮度,增强用户体验。极简主义设计及精致金属边框环绕机身,尽显尊贵奢华。 3. 可内置PC增强用户便捷性 用户可定制内置PC无需配置额外的设备不需额外主机来连接透明屏幕,防止复杂的连线造成布局混乱,PC配置可以按照客户需求配置。

液晶显示器基本构造

液晶显示器基本构造

液晶显示器基本构造1.产品分类 液晶显示器无源方 有源方 反射型 半透型 透射型 TN ( 扭曲向列 HTN (高扭曲向 标准及订制 STN (超扭曲向 FTN (格式化超 D – TFD (数字 正性 / 负性 REC TNR 彩色偏光片 彩色印刷 特别产 TFT (薄膜晶体

2.客户订制液晶屏 为满足客户不同的应用要求,清显公司为客户提供从图案设计到成品制造的技术支持。 1.确定玻璃尺寸2.选择连接方式3.选择显示方式 4.选择视角5.选择偏光片类型6.驱动与特性7.彩色液晶显示技术8.开始设计根据产品的实际应 金属 脚 TN HT 6点 反 射 驱动 彩色 印刷

第一步:确定玻璃尺寸 1.确定玻璃尺寸 经济玻璃 LCD是从 大玻璃上切割而得的,而大玻璃的尺寸 1.1 0.7 0.55 0.4 用于 传呼 用于 手表, 传呼 多用于手 一般用 途。如电 子记事 薄,视听 产品,家

注:玻璃厚度不同,价格也不同。一般来讲,玻璃越薄,价格越贵。 第二步:选择连接方式: 可以用几种方法将LCD与PCB(印刷线路板)连接。用户应当结合产品的应用场合,性能要求,加工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第三步:选择显示方式 3 选 择 显 示 方 式 TN (扭曲FTN (格式 STN (超扭 HTN (高扭 正性与负 在TN 型的LCD 中,向列型液晶分子被夹在两块透明玻璃之间。在上下两片玻璃上液晶分子的取 向偏转90°。在上下玻璃的外侧贴偏光片。此种类型LCD 的显示特点是对比度高。动态驱动性能佳。功耗低,驱动电压低。因而是一种通常采用的LCD 由于显示能力所限,TN 型的LCD 在大容量显示时无法得到较好的对比度。于是,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从90°被改为110°.我们把这种类型的LCD 叫做HTN (高级扭曲向列型)。HTN 型的LCD 比TN 的LCD 动态驱动性能优良,可用于DUTY 为1/8 ∽ 1/16驱动性能优良。 由于显示能力所限,TN 型的LCD 在大容量显示时无法得到较好的对比度。于是,液晶分子的扭 曲角度从90°被改为210°~ 255°.我们把这种类型的LCD 叫做STN (超级扭曲向列型)。STN 型的LCD 比TN 的LCD 动态驱动性能优良,可用于大型显示。如640 X 480象素(点)等等 在STN 用于大型显示时,会出现色彩问题。FTN 型LCD 则可以实现黑白显示,并具有更好的对比度 在STN 用于大型显示时,会出现色彩问题。FTN 型LCD 则可以实现黑 白显示,并具有更好的对比度 正性 负性

液晶显示器缓冲包装设计案例

液晶显示器产品包装保护与包装工艺设计 案例 目录 引言 (1) 1 液晶显示器及其特点 (1) 1.1液晶显示器的特点 (2) 1.2 液晶显示器的包装的标志、标签和包装 (4) 1.3显示器的存放、运输环境及其可能所造成的损害 (5) 1.3.1运输环境 (5) 1.3.2对破裂的设想 (7) 1.3.3关于振动 (8) 2 液晶显示器的包装设计方案 (10) 2.1 缓冲材料的选择 (10) 2.1.1泡沫塑料 (10) 2.1.2瓦楞纸箱 (10) 2.2 缓冲材料的组合 (11) 2.3 设计条件确定 (12) 2.3.1流通环境 (13) 2.3.2产品脆值分析 (13) 2.3.3产品可缓冲部位 (13) 2.3.4产品理论缓冲面积 (15) 2.4 结构设计 (15) 2.4.1缓冲单元的设计 (15) 2.4.2缓冲垫的结构设计 (16) 3 优化设计 (17) 3.1 缓冲垫外表面的优化 (17) 3.2 优化EPS的工艺参数与密度 (18) 3.3 原包装件的确定 (18) 3.4 缓冲包装的跌落测试 (18) 4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液晶显示器缓冲包装设计 引言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脑,而电脑的普及推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液晶显示器的发明和液晶技术的发展。 由于液晶显示器属于精密电子产品,长期以来,液晶显示器的破损现象在其流通过程中时有发生,它不仅直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面对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合理的电视机包装结构巳经成为各电视机厂家不可回避的一十重要课题。实践中.液晶显示器结构强度和包装抗冲击性能的不足是导致机壳破裂的主要原因。缓冲垫作为电视机包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包装的抗冲击能力。目前,一般采用在结构上多加肋、加厚来提高液晶显示器结构强度或者简单增加缓冲垫的厚度等方法来提高液晶显示器包装的抗冲击性。虽然这些方法能够解决大多数的实际问题.但通常会造成结构和包装的过分设计,增加生产制造成本.这是生产厂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缓冲垫的性能分析来优化缓冲垫结构设计.从而降低材料成本并提高缓冲性能. 1液晶显示器及其特点 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

液晶屏线定义

液晶屏线定义 LVDS接口又称RS-644总线接口,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数据传输和接口技术。LVDS即低电压差分信号,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采用极低的电压摆幅高速差动传输数据,可以实现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连接,具有低功耗、低误码率、低串扰和低辐射等特点,其传输介质可以是铜质的PCB连线,也可以是平衡电缆。LVDS在对信号完整性、低抖动及共模特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流行的LVDS技术规范有两个标准:一个是TIA/EIA(电讯工业联盟/电子工业联盟)的ANSI/TIA/EIA-644标准,另一个是IEEE 1596.3标准。 20PIN单6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空17空18空19 空20空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 20PIN双6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R1- 8:R1+ 9:R2- 10:R2+ 11:CLK- 12:CLK+ 13:RO1- 14:RO1+ 15:RO2- 16:RO2+ 17:RO3- 18:RO3+ 19:CLK1- 20:CLK1+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 20PIN单8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R3- 17:R3+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 30PIN单6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空- 21:空22:空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 30PIN单8定义: 1:空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空8:R0- 9:R0+ 10:地11:R1- 12:R1+ 13:地14:R2- 15:R2+ 16:地17:CLK- 18:CLK+ 19:地20:R3- 21:R3+ 22:地23:空24:空25:空26:空27:空28空29空30空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 30PIN双6定义: 1:电源2:电源3:地4:地5:R0- 6:R0+ 7:地8:R1- 9:R1+ 10:地11:R2- 12:R2+ 13:地14:CLK- 15:CLK+ 16:地17:RS0- 18:RS0+ 19:地20:RS1- 21:RS1+ 22:地23:RS2- 24:RS2+ 25:地26:CLK2- 27:CLK2+ 每组信号线之间电阻为(数字表120欧左右) 30PIN双8定义: 1:电源2:电源3:电源4:空5:空6:空7:地8:R0- 9:R0+ 10:R1- 11:R1+ 12:R2- 13:R2+ 14:地15:CLK- 16:CLK+ 17:地18:R3- 19:R3+ 20:RB0-21:RB0+ 22:RB1- 23:RB1+ 24:地25:RB2- 26:RB2+ 27:CLK2- 28:CLK2+ 29:

TN型液晶显示器原理

?液晶的入门知识 ?LCD显示器概述 ?液晶显示器原理 ?HTPS LCD面板技术综观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 ?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分级 ?主流液晶面板的类型 ?液晶的多种应用途径探讨 ?LCD技术图文解说 ?LCD技术详细介绍 ?液晶的几种模式的工作原理 ?TFT-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LCM显示类型 ?液晶显示器鲜为人知的技术细节 ?关注液晶色彩技术指标 液晶的入门知识 2006-5-31 -------------------------------------------------------------------------------- 液晶的组成: LCD使用的液晶,一般是指混和液晶,由多种液晶单体及手性剂混和而成。 液晶的特性: TN液晶一般分子链较短,特性参数调整较困难,所以特性差别比较明显。STN液晶是通过STN显示数据模型,计算出所需的液晶分子长度,及其光学电学性能参数,然后化工合成多种分子链接构类似的具有不同极性分子基团的单体,互相调配成一个特性相似的系列液晶。不同系列的STN液晶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链,因此,不同系列的STN液晶除非制造商说明可以互相调配外,不能互相调配。 液晶分子中有带极性基团的和不带极性基团的,带极性基团分子的液晶单体主要决定混和液晶的阀值电压参数,不带极性基团分子的液晶单体主要决定混和液晶的折射率和清亮点。液晶中带极性基团的单体与不带极性基团的单体在静置条件下会出现同性异构体层析现象。 为了增加机器本身的待机时间和增强液晶显示器的驱动能力,液晶厂商开发了能满足低电压和低频率条件下使用的低阀值电压液晶。它具有以下特性: 低阀值电压液晶中带极性基团的单体与不带极性基团的单体在静置条件下出现同性异构体层析现象的时间更短。 更多的带极性基团的单体组份,也意味着液晶更容易结合水分子以及其它带极性的游离离子,从而降低了液晶的容抗电阻,从而引起漏电流和功耗的增大。 当极性液晶单体的分子链在紫外线激化后,极性分子基团容易互相缠绕形成中性分子团,变成非层列错向状态,因而造成阀值电压升高,对导向层的锚定作用不敏感,失去低电压驱动能力。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现在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都采用了TFT液晶面板,这种液晶面板的是目前最先进的液晶显示器技术,从结构上看,液晶屏由两片线性偏光器和一层液晶所构成。其中,两片线性偏光器分别位于液晶显示器的内外层,每片只允许透过一个方向的光线,它们放置的方向成90度交叉(水平、垂直),也就是说,如果光线保持一个方向射入,必定只能通过某一片线性偏光器,而无法透过另一片,默认状态下,两片线性偏光器间会维持一定的电压差,滤光片上的薄膜晶体管就会变成一个个的小开关,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不对射入的光线产生任何影响,液晶显示屏会保持黑色。一旦取消线性偏光器间的电压差,液晶分子会保持其初始状态,将射入光线扭转90度,顺利透过第二片线性偏光器,液晶屏幕就亮起来了。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模型,真正的液晶显示器内还有更复杂的电路结构。 红绿蓝三原色大家都知道,当这三种颜色同时混合时就会产生白色,这当然实在三原色强度一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显示器纯正的白色,这样,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液晶面板的每一个像素中都有三种原色,这三种原色如果强度不同变化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混色效果,这样全屏就有1024×768这样的像素,所以真实分辨率就是1024×768。低端的液晶显示板,各个基色只能表现6位色,即2的6次方=64种颜色.可以很简单的得出,每个独立像素可以表现的最大颜色数是64×64× 64=262144种颜色,高端液晶显示板利用FRC技术使得每个基色则可以表现8位色,即2的8次方=256种颜色,则像素能表现的最大颜色数为 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这种显示板显示的画面色彩更丰富,层次感也好.现在基本上显示器都拥有FRC技术,可以显示器16777216种颜色 什么是TFT-LCD 其中彩色LCD又分为STN和TFT两种屏,其中TFT-LCD是英文Thin Film Transi 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缩写,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也就是大家 常说的真彩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较好;而DSTN-LCD,即双扫瞄液晶显示器,则是STN-LCD的一种显示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液体的流态性质和固体的光学性质。当液晶受到电压的影响时,就会改变它的物理性质而发生形变,此时通过它的光的折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而产生色彩。 液晶屏幕后面有一个背光,这个光源先穿过第一层偏光板,再来到液晶体上,而当光线透过液晶体时,就会产生光线的色泽改变,从液晶体射出来的光线,还得必须经过一块彩色滤光片以及第二块偏光板。由于两块偏光板的偏振方向成90度,再加上电压的变化和一些其它的装置,液晶显示器就能显示我们想要的颜色了。 液晶显示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其实这两种的成像原理大同小异,只是背光源和偏光板的设计和方向有所不同。主动式液晶显示器又使用了fet场效晶体管以及共通电极,这样可以让液晶体在下一次的电压改变前一直保持电位状态。这样主动式液晶显示器就不会产生在被动式液晶显示器中常见的鬼影、或是画面延迟的残像等。现在最流行的主动式液晶屏幕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

LCD概述

液晶显示器原理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 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在电源关开之间产生明暗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在两片玻璃基板上装有配向膜,所以液晶会沿着沟槽配向,由于玻璃基板配向膜沟槽偏离90度,所以液晶分子成为扭转型,当玻璃基板没有加入电场时,光线透过偏光板跟着液晶做90度扭转,通过下方偏光板,液晶面板显示白色(如下图左);当玻璃基板加入电场时,液晶分子产生配列变化,光线通过液晶分子空隙维持原方向,被下方偏光板遮蔽,光线被吸收无法透出,液晶面板显示黑色(如下图右)。液晶显示器便是根据此电压有无,使面板达到显示效果。 液晶显示原理图

LCD概述 显示器是人与机器沟通的重要界面,早期以显像管(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为主,但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显示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近来由于液晶显示器(LCD)具有轻薄短小、低耗电量、无辐射危险,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等优势,在近年来价格不断下跌的吸引下,逐渐取代CRT之主流地位,显示器明日之星架势十足。那么液晶显示器与传统的显示器相比,到底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一、显示质量高 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象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亮点。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而且绝对不会闪烁,把眼睛疲劳降到最低。 二、没有电磁辐射 传统显示器的显示材料是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撞击荧光粉而显示,电子束在打到荧光粉上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尽管目前有许多显示器产品在处理辐射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把辐射量降到最低,但要彻底消除是困难的。相对来说,液晶显示器在防止辐射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辐射。在电磁波的防范方面,液晶显示器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采用了严格的密封技术将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封闭在显示器中,而普通显示器为了散发热量的需要,必须尽可能地让内部的电路与空气接触,这样内部电路产生的电磁波也就大量地向外“泄漏”了。 三、可视面积大 对于相同尺寸的显示器来说,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要更大一些。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跟它的对角线尺寸相同。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显像管前面板四周有一英寸左右的边框不能用于显示。 四、应用范围广 最初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无法显示细腻的字符,通常应用在电子表、计算器上。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字符显示开始细腻起来,同时也支持基本的彩色显示,并逐步用于液晶电视、摄像机的液晶显示器、掌上游戏机上。而随后出现的DSTN和TFT则被广泛制作成电脑中的液晶显示设备,DSTN液晶显示屏用于早期的笔记本电脑;TFT则既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现在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使用TFT显示屏),又用于主流台式显示器上。 五、画面效果好 与传统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显示效果是平面直角的,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液晶显示器更容易在小面积屏幕上实现高分辨率,例如,17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就能很好地实现1280×1024分辨率,而通常18英寸CRT彩显上使用1280×1024以上分辨率的画面效果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的。 六、数字式接口 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不像阴极射线管彩显采用模拟接口。也就是说,使用液晶显示器,显卡再也不需要像往常那样把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再行输出了。理论上,这会使色彩和定位都更加准确完美。 七、“身材”匀称小巧 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后面总是拖着一个笨重的射线管。液晶显示器突破了这一限制,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传统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而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而且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 八、功率消耗小 传统的显示器内部由许多电路组成,这些电路驱动着阴极射线显像管工作时,需要消耗很大的功率而且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大,其内部电路消耗的功率肯定也会随之增大。相比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传统显示器也要小得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