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的入侵以及防范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8
分析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检疫是指用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从外部入侵的植物有害生物进行识别、监测、检疫、隔离等操作,以预防它们对当地的植被、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威胁。
其目的是保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地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从而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以及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
首先,植物检疫能够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大规模入侵。
外来有害生物是指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于某一地区的物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从别的区域迁移过来,它们会在新环境中逐渐繁殖,占据空间,对当地生态形成威胁。
植物检疫通过对进口植物材料的控制,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携带,从源头上保障了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有害生物入侵。
其次,植物检疫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及其相关的植物材料病虫害风险也得以增加,由此带来的植物病害和病虫害成为影响本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识别和监测,及时发现并阻止它们转入本地生态环境,如此可降低农业生产中因生物入侵而产生的失产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再次,植物检疫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也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外来有害生物不仅会影响植被、农作物等生态环境,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它们可能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破坏设施和基础设施等。
植物检疫可以减少有害生物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维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植物检疫也是一种国际合作的体现。
各国之间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共同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联合国也明确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四大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有害物种的入侵。
因此,植物检疫正是国际社会合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手段,不断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态课堂教案:如何防范生物入侵者。
一、认识生物入侵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一些生物入侵者的基本知识,并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辨别生物入侵者。
学生们可以对家乡的环境或校园的花草进行调查,找出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有害生物。
在生动的课堂互动中,学生应该了解以下五个方面的知识:1、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物种侵入到原有的生态环境中,并繁殖、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2、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多种多样,如破坏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破坏水源、减少土壤肥力等等。
3、如何辨别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一般都是外来物种,通过学习其外貌及特征,应该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它们。
4、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当前,比较常见的生物入侵者有入侵蟾蜍、入侵蚜虫、外来树种等等。
5、如何预防生物入侵?学习如何阻止生物入侵并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以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资源。
二、掌握生物入侵的特征及危害在学生掌握了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悉知道生物入侵者的特点和危害,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样品或图片,或者学生观察一下堆肥、垃圾箱等常见场景中,哪些生物很可能是入侵者。
这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展开探究,从发生入侵的原因、特征、危害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来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问题。
三、掌握预防生物入侵的措施了解问题需要行动,因此,需要学生掌握预防生物入侵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探究生态环境保护:1、开展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手观察和学习生态转化的全过程。
可以通过瞭望台、科普馆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而深度地了解生态环境的存在。
2、安排生态科普课程邀请生态环境的科普工作者、保护志愿者等进行专业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激发发展热情并达到茁壮成长的目的。
3、注意资源保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些生态科技知识,学习食品废弃物回收和利用,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行为等等。
有害生物防治制度
有害生物防治制度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防止和减轻有害生物对农作物、
森林、园林、畜牧业、渔业等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制度。
有害生物防治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监测预警: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预测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生物控制剂,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减少
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化学防治:在有害生物防治中,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通过喷洒、灌溉等方式,
消灭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4.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如电击、捕捉、灭杀等,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5. 文化防治: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抗病品种等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和
繁殖能力。
6. 导航、航空、登陆、进驻、管理、清除、监控等手段综合运用。
7.害兽无害化利用
有害生物防治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合作,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防治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实现最佳防治效果和生态效益。
有害生物防制知识导言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农作物、家畜及野生动植物等有害的生物,它们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并给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有害生物的防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以避免或减少其损害。
本文将介绍有害生物防制的知识,包括有害生物的种类、防制方法及其意义,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有害生物防制的重视,保护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有害生物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农作物、家畜及野生动植物等有害的生物。
其种类繁多,包括虫类、鼠类、杂草、病原体等。
这些生物危害面广,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深,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危害。
1.虫类虫类是最常见的有害生物之一,它们不仅危害植物,还会传播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比如蚊虫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飞蛾可以破坏庄稼,蛀虫可以危害木材等。
2.鼠类鼠类是另一类很常见的有害生物,它们以损害谷物、蔬菜、水果等作物为主。
而且它们不仅损害农作物,还会侵害农产品仓库、食品加工和仓储设施。
而且,鼠类本身还会携带疫源,威胁人们的健康。
3.杂草杂草是对植物、农作物有害的植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侵占土壤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与作物争夺资源,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杂草还容易成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庇护所,加重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
4.病原体病原体是对人类、动植物健康构成威胁的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会引发植物、动物的多种疾病,危害甚大,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人类也容易感染这些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二、有害生物防制方法有害生物对人类、农业和生态系统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防制有害生物是非常重要的。
有害生物防制既要根据不同的有害生物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又要综合采取控制的方法,以达到有效防制有害生物的目的。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的生物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生物农药能精准选择性地杀死害虫,不伤害益虫,不影响环境,安全性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机制与防范措施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速,物种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
大量的生物种类开始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其中一些新进入的物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这被称为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都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生物入侵的机制和防范措施展开讨论。
一、生物入侵的机制生物入侵是一种外来物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生物入侵的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即接触、进入、建立、扩散和影响。
其中,接触和进入两个阶段是最关键的。
接触通常是指外来物种与目标生物种趋向重叠,而进入是指外来物种已经经过扩散的过程,成功侵入当地生态系统的过程。
除了这五个阶段,还有一些因素对于生物入侵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首先,生态环境的异质性会影响外来物种的建立和扩展。
异质性的生态环境比同质性的环境更容易为外来物种提供立足之地。
其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与生物入侵有关。
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更难被外来物种瓦解,而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则更容易被瓦解。
二、生物入侵的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生物入侵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生物入侵。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立法和政策立法和相关政策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手段之一。
国家、地方和区域都可以出台法规和文件来控制外来物种的传播,限制外来物种介入某些特定领域,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
这些法规和政策分为预防和打击两种,预防措施包括限制外来物种的导入和流传,遏制物种的传播路线等;打击措施包括建立生态捕捉和控制计划以及罚款等措施。
2.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生物入侵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因此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可以使用社交媒体、公共广告、博物馆展览和科普奇观等多种渠道宣传防止生物入侵的知识。
对一些容易受到风险威胁的群体,如旅游者、拥有宠物、在污染区工作的人群等,应该特别加强教育。
3.限制运输路径限制运输路径是另一个重要的生物入侵控制措施。
分析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检疫是指对植物、植物制品、植物检疫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进行检疫、监测和防治的一系列措施。
在全球范围内,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起着至关重要的防御作用。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等原因,将原生的有害生物引入到新的区域,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
植物检疫作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对维护国家的植物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检疫的基本内容、防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植物检疫的基本内容植物检疫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携带或可能携带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制品、种子、土壤等进行检疫、监测和防治的一系列措施。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疫卫生证书的要求。
出口国应向进口国出口的植物、植物制品或其他可能携带有害生物的物品签发检疫卫生证书,证明物品符合进口国的检疫要求。
2.检疫处理措施的实施。
进口国对进口的植物、植物制品等进行检疫处理,包括检查、隔离、杀灭、销毁等措施,以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和侵害。
3.检疫技术标准的制定。
根据国际惯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植物检疫技术标准,规范植物检疫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4.植物检疫宣传教育的开展。
开展植物检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植物检疫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防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意义植物检疫作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以下意义:1.保护国家的植物资源。
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侵入,可能对当地的植物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植物种群的灭绝。
植物检疫可以有效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保护国家的植物资源安全。
2.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外来有害生物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一旦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大量繁殖,可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和定居于新的生态系统,并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可以是动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入侵给生态环境、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危害,同时也对原生物种造成了威胁。
首先,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扰乱。
入侵物种能够快速、大量繁殖,并抢夺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导致原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入侵物种可以改变和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其次,生物入侵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许多入侵物种会破坏农田、林地和渔场,导致农作物和森林资源减少,影响农民和渔民的收入。
此外,入侵物种也会对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旅游业等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增加治理和防控的成本。
生物入侵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特性等方面。
人类活动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国际贸易、旅游和运输等活动会带来大量的外来物种进入新的地区。
气候变化也会改变生态系统的条件,使得一些外来物种适应新的环境并迅速繁殖。
此外,一些入侵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易于扩散和入侵新的生态系统。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监测和预警:建立和完善生物入侵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评估外来物种的入侵风险。
2.引入管制和风险评估:加强对可能入侵的物种的引入管制,对进出口品种进行风险评估,减少外来物种的引入。
3.生物控制:通过引入天敌和病原体等生物控制措施,减少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
4.物理和化学控制:采用物理隔离、捕捉和毒杀等措施,控制和消除入侵物种。
5.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信息交流和协同行动。
总之,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生物入侵,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生物控制、物理化学控制、教育宣传和国际合作等。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防治措施第一篇: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及危害林业中,有害生物是指那些能给树木造成危害的生物,包括昆虫、真菌、病毒、细菌等。
这些生物能够减缓或破坏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林木健康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气候变化,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昆虫害林业中最常见的害虫是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以树木为食,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繁殖。
一些树木上的昆虫会伸长它们的根进入树木茎内,这些昆虫可能导致树木慢慢凋萎,最后造成死亡。
常见的昆虫害包括松毛虫、象鼻虫、蚜虫、路过虫等。
2.真菌病害真菌病害是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
它们多会生长在树木的根部或树干上,并扩散到树木的其他部位。
真菌会通过木材分解作用,跟树木僵硬的细胞壁、自然的抗生素和病毒进行抗争。
森林病理学家们通过分离生长的真菌种类,为林木健康和生长提供了帮助。
3.病毒和细菌最近研究还发现,一些森林性的病毒和细菌对树木也有很大的危害。
这些病毒和细菌会感染树木内部的细胞,尤其是种子、嫩枝和根部的细胞,造成树木的不良生长。
第二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策略为了保护森林中的树木,林业专家们采用了很多方式来防止和减轻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防治策略:1.保持并提高林木健康维护和保持林木健康,是防止林木遭受病虫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森林保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森林中的气候状况、土壤状况等来帮助保护和维护森林的健康。
2.早期检测和预警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病虫害,那么就很难及时控制。
森林保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和监测病虫害活动,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就要及时报告上级。
预警信息将会帮助保护森林和防止病虫害进一步危害。
3.阻断传播当发现有害生物进入森林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阻断它们的传播。
这可以通过跟踪病虫害感染的区域来实现,同时把周边区域同样列为高风险区域。
4.使用生物控制剂和化学控制剂生物控制剂和化学控制剂是经过精心研制的用于防治林木病虫害的特殊药物。
园林有害生物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园林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场所和美丽景观,但园林中常常存在一些有害生物,它们对园林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威胁。
有害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植物、土壤和人体健康方面。
针对园林中有害生物的危害,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园林中的有害生物主要包括害虫、病原微生物、杂草和有害动物等。
害虫主要指以昆虫为主的寄生物,如蚜虫、象鼻虫、蚂蚁等。
它们会直接危害园林植物,破坏其正常生长和健康,导致植物生理功能异常或死亡。
病原微生物主要指各种病菌,如霜霉菌、细菌、病毒等。
它们通过感染植物,引起植物疾病,导致园林中部分植物更易受到其他害虫的侵害。
杂草主要指生长迅速,竞争力强的野生植物,它们会大量占据园林植物的生长空间、养分和水分资源,导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失去美观度。
有害动物主要是指园林中的害鼠、蜘蛛、蚊子等,它们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如传播疾病、叮咬等。
针对园林中有害生物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对策。
首先是物理防治,如挖坑、拔草、割除幼苗等,可以清除杂草,减少害虫繁殖的场所。
在管理园林时要注意修剪植物的枝叶,保持植物的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此外,在园林的建设和设计中可以设置物理屏障,如安装网罩、植物绳带等,来防止有害动物进入园林,减少其危害。
其次是生物防治,即利用天敌、捕食者或寄生者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和繁殖。
例如,引进某些昆虫捕食园林害虫,或引进昆虫寄生者来控制园林中的害虫。
这种防治方法能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可以维持园林生态平衡。
另外,适当的植物选择和搭配也可以防止有害生物的滋生。
因为不同品种的植物对有害生物的抗性不同,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植物种植,从而减少害虫和病菌的危害。
最后是化学防治,也就是使用农药进行灭除和控制有害生物。
但是化学防治要慎重使用,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在使用农药前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选择适当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林木健康和生长的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它们会疯狂繁殖,侵害林木,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
(一)中国林业有害生物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物种繁多,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大量的林业有害生物。
据统计,全国有害生物种类达到5000余种,其中1200余种为危害严重的高危害性有害生物。
例如:松材线虫、银蚕虫、油松毛虫、杨间隙夜蛾、柞蚕等,它们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危害性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直接威胁到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不亚于中国,国内外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林业有害生物总数达到5万多种,其中有10%以上为严重危害物种。
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有害生物数量相当,但其繁殖力和危害性更甚。
为了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控制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育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具有长期稳定性和耐病虫性的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2. 加强林区环境管理,保持林区生态平衡,减少人为干扰。
例如:定期伐木、育林、抚育等,整理下切枝、枯木避免滋生病虫害等。
3. 加强外来物种的筛查,及时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例如:禁止携带外来生物物品的进入森林。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是预警、防控和治理的关键。
1. 进行定期抽样,对林木的健康状况、病虫害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信息,建立病虫害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判断病虫害危害情况,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做出相应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三)进行综合防治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病毒、真菌、杆菌等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或化学刺激剂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最好综合使用。
但是,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要小,避免污染环境。
有害生物防制知识科普
以下是一些关于有害生物防制的基本知识:
1. 认识有害生物:有害生物包括昆虫、老鼠、白蚁、蜘蛛、蟑螂等,它们可以传播疾病、破坏财物和危害健康。
2. 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是预防有害生物的关键。
定期打扫房屋,清理垃圾,修补漏水管道,封闭裂缝和缝隙,以减少有害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3. 储存食物得当:将食物存放在密封容器中,避免食物残渣遗留。
定期清理冰箱和厨房,防止老鼠和蟑螂的出现。
4. 封堵入口:封堵老鼠和昆虫可能进入的入口,如门缝、窗户缝隙和排水管道。
使用防虫网覆盖通风口和烟囱。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房屋内外的迹象,如老鼠粪便、昆虫残骸、蛛网等。
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害虫的滋生和扩散。
6. 合理使用农药:如果有害生物问题严重,可以考虑使用农药。
但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7. 专业防治服务:对于严重的有害生物问题,可寻求专业的有害生物防治服务。
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设备,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害生物防制需要综合措施和长期的维护。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定期检查是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重要步骤。
如果问题严重,寻求专业帮助将是更可靠的选择。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方案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非本地生物种群进入并在新的环境中繁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现象。
如何有效地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以下是一些建议方案:
1. 加强监测:对可能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2. 制定预防策略:在对可能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进行评估后,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包括加强边境监管、控制物品进出等。
3.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社会公众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认知,提高其对于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和行动。
4.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通过生物防治技术,采用天敌和天敌种群来控制外来物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如采用障碍物等物理防治手段,遏制外来物种的扩散,防止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监测、制定预防策略、加强教育宣传、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采用物理防治手段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 1 -。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异种)在新的生境中过度繁殖和侵占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引起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生物入侵的程度和速度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现状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5000种外来物种入侵不同的生态系统,其中有许多种类在入侵后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优势种或甚至成为了支配种,如美国南美洲火蚁、中国大蝗虫、非洲白蚁、加拿大蓝莓草等。
这些异种在入侵后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危害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一)生态环境危害1. 竞争其他物种:外来物种入侵后,会和当地物种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2. 繁殖力强:某些外来物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们在新生境中不易遭受天敌的袭击,大量繁殖会导致它们对环境的掠夺和捕食,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3. 病源和害虫:某些入侵物种会带入新的病原体和害虫,导致当地物种的大量死亡,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人类社会经济危害1. 威胁安全:某些入侵物种会攻击人类,如非洲蜜蜂和南美洲火蚁等,这些物种会引起人类的死亡和重伤。
2. 经济影响:入侵物种对当地的农业、林业、水产业等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从而引起经济损失。
3. 破坏公共设施:某些入侵物种会破坏人类居住和公共设施,如中国大蝗虫和美国南美洲火蚁对农作物和房屋的破坏。
三、防治生物入侵的防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预防、检测和控制。
(一)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
预防生物入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严格的关境检疫制度:对进口物品进行检测,禁止携带或带有入侵物种的物品进入国境。
2.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入侵物种危害的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标题:有害生物的入侵以及防范 学生姓名:兰靖 学号:1117302005 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学院:农学院 导师姓名:陆国盈老师 学期:2011-2012/上
诚 信 声 明 我郑重声明:本人提交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是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在正文中和在文末的参考文献中已全部标注并列出了文中所引用的他人的学术成果、观点、图表或论述,保证此文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要求。
声明人签名: 签名日期: 有害生物的入侵以及防范 兰靖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2011级;学号1117302005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如何防治生物入侵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课题。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活,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防治的办法也存在缺陷。因此,只有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有效地控制生物入侵的蔓延。 关键词:生物入侵;破坏生态;法律;防治
1 前言 1.1 概述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生物入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速蔓延趋势,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在经济管理、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领域的重要议题。
1.2 国内外关于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 1.2.1 有害生物入侵的国际形势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要超过 4000 亿美元。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严重的是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和生物污染[2]。西尼罗河病毒、火蚁、葛藤、褐色树蛇、千屈菜、亚洲蚌、河狸、乳浆大戟、非洲蜜蜂和水葫芦被成为世界十大最具侵略性生物。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作为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已制定了关于如何引进外来物种、如何预防、消除、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各方面的指南等技术性文件。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包括中国),这是有关生物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公约。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公约》第8条明确规定:“必须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早在90年代初期就展开了相应的立法工作。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非本地物种法》,旨在对美国航运实践进行研究以帮助掌握如何引进外来物种以及如何防止有害物种的引进。1996年,澳大利亚首先从总体上制定了《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策略》,旨在通过制定各种环境影响评价计划以及建立防治有害外来物种的生物学和其他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
1.2.2 我国生物入侵的形势 据农业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 40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 1~2 种[3]。大到数米高的植物、小到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微生物,生物入侵的迹象几乎无处不在。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如凤眼莲、紫茎泽兰、豚草、红火蚁、福寿螺、牛蛙等。调查发现,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200亿元左右,而目前损失己高达2000亿元[4]。
中国最具危险性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为:烟粉虱(B型与Q型)、稻水象甲、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桔小实蝇、松突圆蚧、椰心叶甲、红脂大小蠹、红火蚁、克氏原螯虾。
目前与外来物种防治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海洋保护法》《农业法》《渔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关于物种入侵的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入境物种管理的有国家质检总局、环保局、农业部和林业部等,也没有专门的防治机构。因而,我国关于物种入侵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管理机构也缺乏协调统一。
2 生物入侵的危害 2.1 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地球上的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各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了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当一个物种逾越了它原来适应的生态系统而进入另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那么这个物种就能够逃脱捕食和竞争的关系,有可能依据自身的潜力成为新的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群,争夺其他种群的营养和生存空间,致使其他种群大量减少甚至灭绝,最终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被人们称为“毒花”的加拿大一枝黄花(S. canadensis L.),是一种著名的入侵植物。它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年被当做“观赏植物”引入南京、上海一带,从此便以难以遏制的速度蔓延开来。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野性十足的“霸王草”,它具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侵占力,压制其它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蚕食肥力,其花粉致人过敏,危害人畜健康。加拿大一枝黄花通过根和种子两种方式繁殖,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三年就能迅速成片,其生长区里的其他作物、杂草就会被消亡。在上海它蔓延后,已导致上海地区30多种土著植物物种的消亡,严重影响原有植被,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管理较粗放的绿化地,栽种的绿化灌木一遇上它便成片死亡,棉花、玉米、大豆等旱地农作物和水田种植的茭白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极强,一些地方尽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仍然无法根除,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危害极大的恶性杂草。
2.2 生物入侵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经研究得知,一些植物有化感作用,即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特定的次生物质从而对邻近其它植物(含微生物及其自身)生长发育产生的有益和有害的影响。被称为“植物杀手”的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类、倍半萜内脂及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朝末期引自美洲的仙人掌 (Opuntia) 4个种,使得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旱河谷完全被其占有,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破坏了其景观的原生性和完整性[5]。
2.3 危害人畜健康 福寿螺是广州管园线虫的中间寄主,每只福寿螺体内含广州管圆线幼虫多达 3000 ~ 6000条,生食福寿螺,可导致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 或成虫) 寄生到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起脑膜炎等疾病[6]。2006 年,一些北京市民因为食用凉拌螺肉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福寿螺在短时间内“臭名昭著”。如今,尽管福寿螺在各地的水产品市场已经消失殆尽,但以福寿螺为代表的来自国外的外来物种可能引起的生态灾难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7]。在植物方面,许多入侵植物,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紫茎泽兰等,他们的种子和花粉可引起哮喘;种子被吸入气管和肺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
2.4 生物入侵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L)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化感作用,非常容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紫茎泽兰叶、根的都可释放毒素抑制多种粮食作物及蔬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紫茎泽兰能大量耗费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严重破坏土壤的可耕性。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一方面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入侵3年后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具毒性(牛拒食),常造成牲畜误食中毒死亡;此外,紫茎泽兰具有带纤毛的种子和花粉,可引起马属动物的哮喘病,尤其是具钗的纤毛种子被马属动物吸入后可直接钻入气管和肺部,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紫茎泽兰的抗逆性极强,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大,即使在干旱脊薄的荒地、隙地、墙头、石缝里也能生长。
3 生物入侵的防治 3.1导致生物入侵的原因 3.1.1 生物入侵的形成 提到生物入侵,就不能不提引种。正确的引种和有效的管理可以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如果引进的物种在新的环境里不再受原产地天敌、病虫害等因素的制约,造成生长过剩,则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据称,我国目前造成物种入侵的植物已经多达五六十种。如从美国引进的大米草,对于绿化、防护海滩都具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作饲料。但大米草推广后大量繁殖,无限制蔓延,以致其它植物都无法与其一起生长。鱼类也因为大米草的生长被迫迁移,养殖业受到了严重影响[8];人们熟知的水葫芦,又称为“凤眼莲”,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同时又由于它紫色的艳丽花朵倍受人们赞赏,最初引进的时候数量很少,之后就失去了控制,导致大面积繁殖,根除非常困难。紫茎泽兰、白喜草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1.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国内外研究表明外来物种入侵模式大致可分为6类:自然入侵;人类辅助入侵;屏障去除后的入侵;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 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 有意引入: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要特别强调的是这6种入侵模式中绝大部分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都是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9]。
3.2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 3.2.1 完善法律体系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危害,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控制日益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其中,法律是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有18 部,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等[10]。尽管这些法律都涉及入侵生物的管理,但也暴露出我国在生物入侵防治方面存在的缺陷。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和经济法学教授王灿发指出:我国防止生物入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