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入侵与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356.50 KB
- 文档页数:65
有害生物防治制度为做好食堂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造一个舒适、干净、整洁、安全的就餐环境,特制定制定如下:1、学校食堂门窗应按规定设置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2、学校食堂可设置灭蝇设施。
使用灭蝇灯的,应悬挂与距地面2m 左右高度,且应与食品加工操作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3、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
4、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风口、换气窗外,应加装不小于16目的防虫筛网。
5、使用防蝇胶帘的,防蝇胶帘应覆盖整个门框,底部离地距离小于2cm,相邻胶帘条的重叠部分不少于2cm。
6、使用风幕机的,风幕机完整覆盖出入通道。
7、收取货物时,应检查运输工具和货物包装是否有有害生物活动迹象(如鼠粪、鼠咬痕等鼠迹,蟑尸、蟑粪、卵鞘等蟑迹),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8、定期检查食品库房或食品贮存区域,固定设施设备背面及其他阴暗、潮湿区域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活动迹象。
发现有害生物,应尽快将其灭杀,并查找和消除其来源途径。
防治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等受到污染。
9、选择的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应标签信息齐全(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标准)并在有效期内。
不得将不同的卫生杀虫剂制剂混配。
10、鼓励使用低毒或微毒的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
11、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要选择具备资质的有害动物防治机构进行除虫灭害。
12、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目的、使用区域、使用量、使用及购买时间、配制浓度等。
使用后应进行复核,并按规定进行存放,保管。
13、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场所存放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产品,应有单独、固定的存放场所(或橱柜)并上锁,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存放场所具备防火防盗通风条件,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昌宁县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外来入侵的生物不仅仅会使得区域生物的物种更加丰富,还会对多个国家以及地区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外来生物入侵的现象正在日趋严重,入侵的生物种类也会更加广泛。
因此,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各个地区乃至社会的广泛重视。
目前,有很多地区都开展了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的工作,但在实际进行防控的过程当中,也就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昌宁县的外来入侵生物作为切入点,对于防控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于解决的对策进行研究,以利于提高外来生物的防控水平。
关键词:昌宁县;外来入侵;生物防控;解决对策引言:伴随着当今时代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入侵的生物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对于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它们都会生存在指定的生态群落当中,并于其他的生物之间保持着竞争、共存、互惠等关系,从而使得这种生物群落可以存在并得到进化。
而当某种生物进入到一种新的生态群落当中,也就会对于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打破,使得生态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破坏。
那么怎样对于外来入侵的生物进行防控呢?下面让我们以昌宁县为例,共同对于防控的措施进行分析以及探讨。
一、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以及危害近些年,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正在日益加大,这也成为了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013年2月1日,农业部发布公告,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其中包含了52种外来入侵物种,这也就会对海洋、森林、河流等各大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得我们国家每年都会损失上亿元的经济。
目前来看,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到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关调查表明,在保山市昌宁县已经发现了10种国家重点管理的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其中主要包括薇甘菊、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马缨丹、银胶菊、奇异虉草等等。
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摘要:全球化正在加剧生物入侵现象的发生,这对生态系统、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有意、人为无意或自然传播途径被引入当地,其能否成功入侵与它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环境息息相关。
为降低入侵物种的危害,可通过生物、机械和化学的手段进行治理,某些物种甚至可以变废为宝,但需要考虑成本。
此外,对外来潜在入侵物种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物入侵成为一个愈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
在中国,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和农业部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对中国1474个标准地的调查统计,记录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的中国境内的入侵物种有753种,其中植物352种、动物267种以及植物病害(病毒、病菌等)134种①。
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组针对那些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的入侵物种进行调查,共有867个物种记录在全球入侵物种数据库(截止至2017/12/17)②。
实际上,入侵物种数比这几个数字大得多。
美国在美国,大约有50000种外来种,其中约15%为有害生物[1]。
入侵物种对生态及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美国的亚洲鲤鱼,澳大利亚的野兔,中国的水葫芦、欧洲的小龙虾、紫茎泽兰等是广为人知的生物入侵的典型例子,这些强盛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经济损失,各个国家耗斥巨资进行治理也并未彻底地解决问题。
IUCN物种入侵专家组组织超过650位专家对超10000种入侵生物进行评估,从每一属中挑选出一个种,继而挑选出全球最具威胁的100个入侵物种,位于第一的是槐叶苹属的一个种Salvinia molesta③。
这种原产于巴西的蕨纲植物,从热带区域扩散到副热带区域。
在几天内就能成倍繁殖,在宽阔的水面上形成厚厚的一层,遮挡阳光,减慢水流,减少水体中溶解氧,降低水质,对水体中的鱼和其他水下生物严重威胁,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物的丰度。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一)摘要:本文浅谈了生物入侵的危害现状,分析了引起生物入侵危害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
关键词:生物入侵;防治对策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
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
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
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
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
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
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1.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效能和水平,减少有害生物对森林的破坏程度,维护和发展林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2.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入侵,防止其扩散蔓延。
3.积极开展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技术研发,提高防治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工作措施1.建立健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部门、机构和责任。
(1)国家林业局负责制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
(2)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应建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群体,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3)进一步加强有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在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提升科研水平,为实施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入侵有害生物。
(1)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监测网络,确保监测全面、精准。
(2)培养专业人员,提高监测技术和能力。
(3)发展和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如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提高监测效率。
(4)建立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加大对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治力度,确保及时控制和减少破坏。
(1)加强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包括建立健全检疫制度、建设防治专业机构、完善有害生物防治设施等。
(2)加强对有害生物危害特性和传播规律的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3)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和生态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4.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5.增加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投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资金、设备和人员保障。
三、工作效果评估1.建立与完善有害生物防治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定期发布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评估结果和数据报告。
食堂有害生物防治制度为加强食堂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和就餐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1. 有害生物防制应遵循物理防治优先,化学防治有条件使用的原则,确保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
2. 食堂的墙壁、地板无缝隙,天花板修葺完整。
所有管道(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空调等)与外界或天花板连接处应封闭,所有管、线穿越而产生的孔洞,选用水泥、不锈钢隔板、钢丝封堵材料、防火泥等封堵,孔洞填充牢固,无缝隙。
使用水封式地漏。
3. 所有线槽、配电箱(柜)封闭良好。
4. 人员、货物进出通道应设有防鼠板,门的缝隙应小于6mm。
二、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 蝇灯:(1)食品处理区、就餐区宜安装粘捕式灭蝇灯。
使用电击式灭蝇灯的,灭蝇灯不得悬挂在食品加工制作或贮存区域的上方,防止电击后的虫害碎屑污染食品。
(2)应根据餐饮服务场所的布局、面积及灭蝇灯使用技术要求,确定灭蝇灯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2. 鼠类诱捕设施:(1)学校食堂内应使用粘鼠板、捕鼠笼、机械式捕鼠器等装置,不得使用杀鼠剂。
(2)学校食堂外可使用抗干预型鼠饵站,鼠饵站和鼠饵必须固定安装。
3. 排水管道出水口:排水管道出水口应安装金属材料制成、缝隙间距或网眼应小于10mm的篦子。
4. 防虫设施:(1)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风口、换气窗应加装防虫筛网(大于40目)。
(2)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置安装易拆洗、不易生锈的防蝇纱网或空气幕。
(3)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进入室内的供排水、电缆、煤气和空调等管线的墙洞及外墙管道应堵塞,没有堵死的孔洞,其缝隙不得超过6mm。
三、有害生物防治措施1. 定期检查食品库房或食品贮存区域、固定设施设备背面等区域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活动迹象。
发现有害生物,应及时将其杀灭,并查找和消除其来源途径。
2. 收取货物时,要检查运输工具和货物包装是否有有害生物活动迹象,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其防治常新逸仙班学号06323005摘要:生物入侵给我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我国每年仅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几百亿元,同时各种外来的生物也带来了不少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所以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外来物种的防治刻不容缓。
关键词:外来物种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 生态环境外来物种一旦入侵到新的栖息地,不仅会导致当地生态灾害的爆发,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健康。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边贸的不断扩大,由于技术或疏忽等原因引进的物种入侵将会明显增加,而我国还未建立起完整的外来物种防控系统,这样就对我国的生态造成了很大破坏和潜在的危险。
听完张润杰教授的生态学中关于生物入侵的内容后,查阅资料后就生物入侵和防治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一生物入侵简介及其我国的现状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生物入侵现象不容乐观,入侵的生物种类和造成的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生物入侵的路径主要有三种:无意引入有意引入和自然引入三种情况。
有些生物是无意引入的,如引入一种植物时,没有发现其树干、树叶或土壤中的害虫及其幼虫和卵。
典型的例子就是“紫茎泽兰”,它是一种恶性杂草,它生长的地方别的植物就无法生长,原因在于它霸占空间营养且生长极快,我国云南的一些地区就深受其害。
有些生物是有意但不科学的引入的。
如水葫芦,最初是作为观赏植物和饲料来引进的,但是引进后却发现其生长速度非常快,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每年都会因为水葫芦引起水质变坏,污染十分严重。
最后由于人们旅行的频率变高所以就出现了自然引入的情况,比如在旅行包或其他物品上沾上一些微小的物种。
●生物入侵的过程包括:侵入(指生物离开原生存地到达一个新环境)→定居(指生物到达入侵地后已进行了繁殖,且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适应(指生物已在入侵地繁殖了几代,而且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扩散(指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了新环境,种群已形成有利的年龄结构和两性比例,而且具备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暴发五个过程。
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林木健康和生长的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它们会疯狂繁殖,侵害林木,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
(一)中国林业有害生物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物种繁多,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大量的林业有害生物。
据统计,全国有害生物种类达到5000余种,其中1200余种为危害严重的高危害性有害生物。
例如:松材线虫、银蚕虫、油松毛虫、杨间隙夜蛾、柞蚕等,它们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危害性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直接威胁到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不亚于中国,国内外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林业有害生物总数达到5万多种,其中有10%以上为严重危害物种。
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有害生物数量相当,但其繁殖力和危害性更甚。
为了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控制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育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具有长期稳定性和耐病虫性的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2. 加强林区环境管理,保持林区生态平衡,减少人为干扰。
例如:定期伐木、育林、抚育等,整理下切枝、枯木避免滋生病虫害等。
3. 加强外来物种的筛查,及时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例如:禁止携带外来生物物品的进入森林。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是预警、防控和治理的关键。
1. 进行定期抽样,对林木的健康状况、病虫害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信息,建立病虫害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判断病虫害危害情况,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做出相应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三)进行综合防治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病毒、真菌、杆菌等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或化学刺激剂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最好综合使用。
但是,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要小,避免污染环境。
有害生物防治方案有害生物,指的是那些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造成危害的生物。
它们的存在可能会传播疾病、损害财物、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有害生物的危害,制定一套科学、全面、可行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一、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危害(一)卫生害虫如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
蚊子不仅会叮咬人类,还可能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苍蝇能携带多种病菌,污染食物;蟑螂繁殖能力强,可传播细菌和病毒;老鼠则会啃咬电线、破坏粮食等。
(二)农业害虫包括蝗虫、蚜虫、螟虫等。
它们会侵害农作物,导致粮食减产,影响农业生产。
(三)仓储害虫如米象、谷蠹等,会损坏储存的粮食和食品。
(四)园林害虫像天牛、蚧壳虫等,会危害园林植物的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五)其他有害生物如白蚁,会破坏建筑物结构;红火蚁,叮咬人后会引起剧痛和过敏反应。
二、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则(一)综合防治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等,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二)预防为主通过改善环境、加强卫生管理等措施,预防有害生物的滋生和入侵。
(三)环境友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低毒、低残留的防治方法和药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持续监测定期对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三、有害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一)环境治理1、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积水,消除卫生死角。
2、封堵建筑物的孔洞和缝隙,防止有害生物进入。
3、合理存放食物和物品,避免为有害生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场所。
(二)物理防治1、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等,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2、使用粘鼠板、捕鼠笼等捕捉老鼠。
3、利用灯光诱捕器捕杀飞虫。
(三)化学防治1、选择合适的杀虫剂、灭鼠剂等化学药剂,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
2、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防止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3、施药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生物防治1、引入有害生物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蜂等。
商铺有害生物防制制度范本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保护商铺的食品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有害生物对商铺环境和商品的危害,确保消费者健康,制定本制度。
1.2 原则:有害生物防制应遵循物理防治优先,化学防治有条件使用的原则,保障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有害生物防制措施2.1 商铺环境的防制(1)商铺的墙壁、地板无缝隙,天花板完整,地漏使用水封式,人员、货物进出通道要安装防鼠板,门的缝隙要小于6mm。
(2)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风口、换气窗应加装防虫筛网。
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置安装易拆洗、不易生锈的防蝇纱网或空气幕。
(3)商铺内应使用粘鼠板、捕鼠笼、机械式捕鼠器等灭鼠装置,不得使用杀鼠剂。
商铺外可安装固定的抗干预型鼠饵站。
2.2 食品储存和处理的防制(1)食品处理区、就餐区宜安装粘捕式灭蝇灯,电击式灭蝇灯不得悬挂在食品加工制作或贮存区域的上方。
(2)在收取货物时,要检查运输工具和货物包装是否有有害生物活动迹象,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要定期检查食品库房或食品贮存区域、固定设施设备背面等区域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活动迹象。
发现有害生物,应及时将其杀灭,并查找和消除其来源途径。
2.3 卫生杀虫剂的使用(1)商铺应使用经国家批准、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卫生杀虫剂,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
(2)使用卫生杀虫剂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遵守使用方法和剂量,确保人身安全。
三、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组织和管理3.1 商铺应设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有害生物防制工作。
3.2 商铺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有害生物防制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有害生物防制工作。
3.3 商铺应定期开展有害生物防制培训,提高员工的有害生物防制意识和能力。
3.4 商铺应定期对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有害生物防制记录和资料管理4.1 商铺应建立有害生物防制记录,记录包括有害生物防制措施的实施情况、检查情况、整改情况等。
生物安全的概念是指生物安全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管理有害生物的入侵、传播或释放,保护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免受其危害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生物安全强调预防、预测和响应危害生物事件,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食品供应链、生态系统和公共健康。
生物安全的概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指外来的有害生物进入到当前的栖息地或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的动植物种群、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生物入侵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对农业、林业和渔业造成经济损失。
2. 有害生物的传播:有害生物通过人类、动物、货物、水、土壤和空气等途径在不同地区或国家间传播。
传播途径包括旅行和贸易活动,因此,国际合作在预防和管理有害生物传播方面非常重要。
3. 生物恐怖主义:生物恐怖主义是指有意利用生物危害物质、生物武器或生物致病物进行恐怖袭击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生态系统破坏和社会恐慌。
因此,防止生物恐怖主义的发生是生物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食品供应链、生态系统和公共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和方法:1. 监测和早期警示系统:建立有效的监测网络和早期警示系统,及时发现新的生物危害物种和传播途径,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潜在的危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其入侵能力、传播途径和潜在危害。
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监控、预测、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有害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危害。
3.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生物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分享信息、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有害生物的威胁。
建立国际机构和合作项目,促进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4.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生物安全意识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的了解。
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安全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加强公众与政府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