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创新型国家的创新政策研究创新,是一个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创新成为越来越关键的优势。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而创新政策,则是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针对创新政策进行研究。
一、创新政策的背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政策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刺激和支持国家的创新发展。
二、创新政策的类型创新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财政政策:包括各种资金支持政策、税收政策、贷款政策等。
2.科技政策:包括各种科技研究支持政策、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等。
3.产业政策:包括各种产业扶持政策,例如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等。
4.教育政策:包括各种教育培训政策,例如中小学科技教育、职业教育等。
三、创新政策的现状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自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例如“中国制造2025”、“双一流”等。
这些政策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
同时,政府也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四、创新政策的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对创新政策的关注越来越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政策执行不到位一些创新政策的执行存在缺陷,例如部分政策依然受限于相关部门的推行,并未真正落实到企业中。
2.实践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创新政策虽然执行到位,但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方面。
3.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漏洞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存在乱收费、侵权等问题,需要加强保护。
五、创新政策的未来趋势未来,创新政策将呈现以下趋势。
1.政策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政策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政策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政策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和人才环境。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设计出来。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指标、创新管理指标、创新社会指标、创新经济指标、创新技术指标等5项指标。
具体细则及指标设定则要结合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诸如中国则应从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能力、完善公司财务服务、加强产学研示范带动等方面进行考虑。
同时,也可以参考外国的“创新国家”模型,充分考虑创新发展环境、社会文化空间、机制创新、科技转移等视角,设计出完善的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国家有什么特征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创新型国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撑发展,从现实紧迫需求出发,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要求;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根本任务。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 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同方式,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三类:资源型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依附型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 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背景材料:1、面向未来的许多挑战,我国把“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战略,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政府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3、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党的《十一五规划》还指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
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5、06年1月9日,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胡锦涛在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自主创新第一,信心勇气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第二,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第三,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关系。
第四,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第五,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第六,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
如何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创新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华民族才能在本世纪进入世界民族之林。
怎么样能有具体的指标衡量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就是这个国家产生的国民总产值当中,有多少产值是来自高科技的产业,这个高科技产业是不是自己国家的。
创新型国家建设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一)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1.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
2.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
3.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4.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刚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一)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二)科学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三)我国已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技术基础和条件(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
(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一)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类型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的做法一、推动科技和人才发展: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政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改革改进科技资助,释放纳税人资金、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积极效应,加快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投入和投资力度,促进科技能力系统架构上的变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化、法治化、效益化、分类化、便利化的体制方式来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完善。
3.鼓励人才薪酬改革:推进科技人才薪酬改革,改革科研、教学等科研领域的激励机制,将财政资助和自主支出结合,完善基础科研和应用型科研两者之间相互衔接的平衡机制。
4.完善人才开发政策:政府实施多种政策,用于招聘科技人才,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前来就业,尤其是原创性人才。
二、构建创新创意机制:1.考虑创新需求:加强政策和法律的构建,改进创新机制,更好地满足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
2.建立创新框架:建立综合、全球创新框架体系,完善市场管理创新机制以及信贷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机制,确保创新型国家的创新优势。
3.发展创新合作: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大力发展科技合作,促进技术团队之间洽谈创新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创意研究和创新性产品发展。
4.推动创新融资:鼓励对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阶段的支持,改善创新融资的limit,改善创新的社会环境,为企业提供充分的金融资源,以提高创新能力和驱动力。
三、推行绩效评比制度:1.改革完善评估办法:加强政府机构间、行业内的合作,改革完善技术评比办法,促进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源均衡配置,激励发挥企业创新力。
2.注重行业投资质量:提高科技投资质量,严格科研评估,提升行业项目立项绩效,有效控制行业投资运行风险,促进由政府转向市场的创新投资尝试。
3.加快部门信息共享:加强政府间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开展绩效评价合作,加快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完善创新绩效评价系统,统筹部门发展规划和投资管理等。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素引言在如今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创新被认为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创新不仅仅是指科技和科学领域的突破,也包括在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
为了构建一个创新型国家,一个健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创业的定义在探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创新创业的含义。
创新是指利用新的想法、方法和技术来创造新的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而创业则强调将创新应用于商业实践中,创造新的企业、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获取经济回报。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因素,包括政府、企业、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孵化器和创业者等,以促进创新和创业活动的产生、发展和成功。
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1. 优秀的教育体系构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优秀的教育体系。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优秀的教育体系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未来的创新者和创业家。
2. 科研与技术创新科研机构的支持是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研机构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支持,推动新的发现和创新。
同时,科研机构也需要与产业界进行紧密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推动科技创新的落地和应用。
3.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规体系,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支持和保护。
例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业和创新。
4. 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存在孵化器和加速器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们提供创新者和创业者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转化创意和想法为可行的商业模式和产品。
通过提供办公空间、导师指导、资金支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帮助,孵化器和加速器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培育器。
一、存在的问题1.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数(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据了解,美国以人均科技投入730美元高居各国榜首,瑞典、日本紧随其后,而我国的人均科技投入经费仅为58美元,不足美国的8%,也仅是韩国的15%。
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但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
2. 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中国的弱势仍十分明显。
2004年,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为13万件,其中一半来自跨国公司。
美国公司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年增长量超过20%,2005年的申请量将超过2万件。
高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也主要来自国外公司,无线电传输占93%,移动通讯占91%,电视系统占90%,半导体占85%,西药占69%,计算机应用占60%。
从专利构成来看,中国人申请100件专利中,只有18件是发明专利,其余都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实用新型就是关于产品结构上的一些改进和创新,外观设计就是产品的造型。
而国外企业的申请,100件中有86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
统计显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大型民航客机完全依靠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也基本来自国外。
中国外贸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仅为2%。
二、原因分析1. 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政府出台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政策就超过2500项),但这些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政策问题的演变程度不同,使得国家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有重复,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政策信号不一致,政策设计不科学,号召性的多,可操作性较差,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等等。
2. 相关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需求;其次,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能够充分体现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或者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例如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法律,缺少统一的公司法,再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后,在一些重要方面还存在法律缺失,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
3. 一方面,我国目前科技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支持很少,政府科技经费拨款中用于支持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仅占7%,而同期美国企业获得的政府科技经费占政府全部科技支出的比重超过20%。
4. 我国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主导产业核心技术依赖引进,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改变。
5. 市场环境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6. 现行教育体制不鼓励青年人创新思维。
7. 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
8. 中介服务体系有待优化加强。
9.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2006年中国品牌价值前“500强”中,排名第一的是海尔,其品牌价值为639.89亿人民币;而2005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可口可乐,其品牌价值达到了673.94亿美元,接近海尔的10倍。
同时,据了解,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大约只占万分之三,而民营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比例则更低,大约不到万分之二。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民营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成果,而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约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约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与中国整体上属于后发国家的大环境分不开。
10. 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对策与措施1. 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 积极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4. 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环境,积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1)首先,企业要树立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把创新置于企业战略的最重要位置。
(2)政府要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
5. 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它是指通过法律赋予应用性创新成果以私权性质,并在法的强制力的支持下,实现创新主体对其成果所享有的权利的独占控制和支配,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此领域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自主创新。
7. 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适应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市场体系结构应该是将过去的“政府-市场或企业”的二元市场结构转变为“政府-中介组织(中间服务体系)-市场或企业”的三元市场结构。
在这种市场体系结构下,以官产学研合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要完善包括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逐步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作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市场体系结构,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8. 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优化创新载体。
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基地,高新技术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一种典型模式,也是创新型国家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以前依靠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高新技术园区自身发展存在产业集群机制和内生创新机制缺失的问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需要以创新创业为驱动力,转变竞争方式和增长方式,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发挥高新区的创新载体作用,需要实现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向集约转变、单一重项目引进向重环境和服务的转变、以政策优惠为主向制度创新为主的转变、创新方式上的单一模仿创新向模仿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转变、重单一的空间规模扩张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
9. 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四、参考文选1自主创新支撑“中国创造”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
然而,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却仅仅只有10%的利润,至少90%的利润为国外品牌商和经销商所得。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一些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尽快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品牌,提升其经济价值与国际影响力,支撑“中国创造”转变的早日实现。
加强自主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支撑。
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GDP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关键得靠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生态效益、有效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加强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我国工业总量虽然很大,但许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不少企业技术“空心化”,关键部件依靠进口,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状况,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就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优化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加强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的形势下,简单模仿没有前途,贴牌生产难有丰厚回报,走别人的路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既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重视集成创新;又要抓紧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
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能够实现“中国创造”,更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参考文选2全面深刻领会自主创新内涵当我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在奇瑞公司宣布诞生,中国汽车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中国芯”的时候,奇瑞老总尹同耀意味深长地说:“发动机这一关上不去,我们制造一辆车,还没有人家一个发动机赚的钱多,所以最后我们就成了一个搬运工。
”他的一番话,生动地诠释了我国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苦楚和着力自主创新的必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技术基础。
把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明确作为国家战略,是改变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必然选择,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并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
奇瑞的实践也再次证明,只有依靠自主创新积累起一批适合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求得主动。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强原始性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虽然有较大差距,但已奠定了萌发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础,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