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个月婴儿正常智力的判断

两个月婴儿正常智力的判断

两个月婴儿正常智力的判断
两个月婴儿正常智力的判断

两个月婴儿正常智力的判断

两个月婴儿正常智力的判断 1.眼神

宝宝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自主地观察食物,对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宝宝在六个月之内,还不能凝视到哪里或者眼神看起来比较散漫,这样首先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眼睛方面的疾病,其次是不是孩子智力有所影响才会造成这样的现象。

2.头部活动

如果宝宝在100天左右不能抬头或者扭头,最迟到6个月还是无法做到,建议家长就可以重视起来了。

3.声音

孩子对声音不敏感,或者根本听不见声音的感觉,就要当心。如若排除了孩子的听力问题,就可以考虑是否孩子的智力出现了意外状况。

4.睡觉

新生儿几乎每天除了吃奶都是在睡觉,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睡眠的时间其实是越来越少的。如果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还是很多,或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还是很疲惫或者总是打哈欠,那么也要引起重视了。

5.言语

宝宝一般在10个月左右甚至早些,就可以发出咿呀声。这声音不是指说话,而是发出的喃喃语。如果孩子长久不愿意说话,

就要警惕智力发育的问题。

6.笑容

很多家长认为笑容和智力应该没什么关系,但其实笑容和智力的关系还是非常大的,一般两个月的宝宝就会笑了。六个月以后就可以发出声音的笑了,这点也不容忽视。

两个月婴儿智力训练飘动的丝带

将几条不同颜色的彩带组成一束,挂在离孩子眼睛30厘米的一侧,最好挂职在窗户附近,让微风将丝带吹舞起来,或者在丝带旁用电风扇吹。当丝带迎风飘动时,孩子的视觉欲得到了满足。

提示:发挥想像力,还可利用其他物品挂并使其摇动。

闪亮的小饰物

做些漂亮的易拉罐、彩纸组成的装饰物,询问放些宽大发亮的东西将其悬挂于床的上方,当孩子发现多彩、明亮的东西时,孩子会表现对周围事物兴趣。

提示:彩色小饰物可用一次性杯子、空纸盒、火柴盒制作。

追视

让孩子握住铃铛等发出声音的小型玩具,起初父母需握住孩子的手一起挥动,练习数次孩子即能自己挥动。

提示:反复练习,适当增大厍重玩具的体积、重量,使孩子提高有意识抓握的灵活性,促进其大脑发育。

铃铛

让孩子握住铃铛等发出声音的小型玩具,起初父母需握住孩子的手地起挥动,练习数次孩子即能自己挥动。

提示:反复练习,适当增大、加重玩具的体积、重量,使孩

子提高有意识抓握的灵活性,促进其大脑发育。

走动

在孩子高兴时,父母可以抱着他,在家中四处走动,观察色彩鲜艳的气球和彩条、有声音的铃铛等。对孩子来说,他所看到的一工事物都十分新奇。

提示:培养孩子注意看、听的能力。

传来传去

让孩子亲人之间抱来抱去,并伴随亲昵的爱语,使孩子在父母、祖父母之间来来往往,增进亲情,体会愉悦。

提示:父母之间相距不宜太远,避免过度刺激孩子。

0—3个月婴儿的智能开发方案 1.俯卧练习

宝宝睡醒后,可让他俯卧在床上两臂屈肘在胸前支撑身体。妈妈在宝宝面前和他说话,手里拿着鲜艳的、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抬头,这样能训练婴儿抬头,可增强婴儿颈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

2.抓握练习

2个月的婴儿能拿住放在他手里的东西,3个月时,当手触到玩具,偶尔能抓住。父母可用带响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如摇铃、响圈等,训练婴儿的抓握动作。通过手的动作来发展婴儿最初的感知能力以及认识事物的能力。

3.直立蹬脚练习

将婴儿抱起,放在妈妈腿上或手掌上扶他站起,让小腿自然绷直,然后让他自然蹬腿蹬脚,开始每天4~5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锻炼宝宝腿脚部的肌肉。

4.视觉刺激

可在宝宝的摇篮或小床上悬挂鲜红色或黄色的气球,让宝宝醒来就能注视它们。妈妈隔一段时间摇动一下,以引起宝宝注意和兴趣,这是视觉刺激的好方式。同时注意不能长时间固定一个位置,防止对视或斜视。也可以用大的黑白卡片来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5.听觉练习

听觉是学习、运用语言的基础,听觉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在宝宝觉醒时用亲切、温柔的语调面对面和宝宝说话,唱歌。另外也可以听一些轻快柔和的音乐,用摇铃,拨浪鼓等玩具训练宝宝,可以不断移动玩具,让宝宝寻找声源。

6.语言训练

多和宝宝说话。婴儿出生后2~3个月是语言发展的自发发音阶段,是婴儿学习说话的准备阶段。父母可用“嗯,呃,啊”来应答,声音要表现出愉悦感,有利于宝宝情感的健康发展,产生安全感。

7.触觉训练

让宝宝接触不同质感的东西。例如:丝绸、绒毛、毛线、羊毛、软刷、粗布等,动作要慢慢地、柔柔地,边擦边告诉宝宝身体各个部位,时间不要太长,2~3分钟即可。

幼儿智力发育标准

幼儿智力发育标准 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但是脑损伤和心理问题可能会致使孩子智力发育迟缓。对此,父母应该怎么办?有益于幼儿智力发育的食物有哪些?什么运动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智力发育标准 · 一到两岁 1.刚刚满一岁,宝宝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的搀扶,自己走路,并且学会弯腰、捡起地上的东西等;宝宝已经会称呼和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比如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宝宝已经可以拿起笔,在纸张上涂鸦,并且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学会认人,对于陌生的人宝宝会显现的烦躁不安;宝宝已经很清楚自己的年纪,当别人问起时,也会自己用手指表达自己的年龄,并且能够自己穿上帽子。 2.一岁半左右,宝宝学会蹲下,能够用手把着栏杆自己上楼,学会玩积木;能够模仿一些常见动物的叫声,学会认十张左右的图片;会自己认识自己身上三四处器官,会模仿大人对宝宝自己的一些活动;能够自己找到水杯,自己端起来喝水。 3.一岁半到两岁,宝宝学会逆向行走,能够直立起来用脚尖象征性的行走两三步,会有明确方向的扔球;学会画简单的线性图形,能够说出两三个字的小短句;能够清晰的分辨出红色和其他颜色;学会代词我,能够模仿大人稍微复杂的动作,并且能够

清晰的表达自己如厕的意愿。 · 两岁到三岁 1.两岁半之前,宝宝学会简单的运动动作,比如跑、跳、蹦、踢之类;宝宝在最后一级台阶的时候会自己跳下去,不像之前一样走下去;宝宝可以说出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名字,能够说出最熟悉的几种水果,会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用处;这时候宝宝的词汇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宝宝可以说出自己身上的每一个部分;在数字敏感度上,一般的宝宝可以背着从一数到五;这时候的宝宝已经知道性别上的差距,有了初步的卫生观念,学会自己洗手等清洁动作;这个时候正常的宝宝会开始和其他小朋友试着接触,和他们一起玩,喜欢玩捉迷藏,尤其喜欢别人来寻找自己。 2.三岁以前,宝宝能够不依靠任何的搀扶独自下楼,会自己“金鸡独立”,就是单脚站立10秒钟左右;会骑婴儿三轮车,会自己系扣子,学会折纸以及串珠等简单手工DIY;能够说出五个字左右的短句,会说一些除第一人称以外的其他人称代词;会对简单的平面几何和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认识最少三种颜色,跟着音乐会自己打节奏;学会自己上厕所,会简单自理如穿衣服,这时候的宝宝已经可以清楚记住自己家的门牌号。 幼儿智力发育异常的原因 1.脑损伤导致宝宝智力发生问题 宝宝出现脑损伤,就是我们说的中枢神经损伤,这种情况会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1]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 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 ~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

一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指标参考

一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指标参考 身体外观和生长 婴儿出生时,体内含有在几天内要失去的过多的体液,还要排出黑色的胎便。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的5天内失去出生时体重的10%,在随后的5天内恢复,因此10天内孩子可恢复出生时的体重。 在重新恢复出生时的体重后,大多数婴儿发育得非常快,尤其是7~10天和3~6周之间的爆发生长期。新生儿的平均体重每天增加20~30克,满月时体重将达到4千克。在第一个月内,他的身长增加2.5~4厘米。男孩的体重增加稍多于女孩,同时身长也稍多于女孩。新生儿的平均头围是35厘米,满月时增加到37.75厘米,男孩稍大于女孩。 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婴儿逐渐从妊娠末期宫内形成的蜷缩体位伸展开来。他开始不时地伸展上、下肢和后背,他的腿的脚可持续向内旋转,呈现弓形腿外观,这种情况通常可以在随后的5~6个月期间自动矫正。 新生儿反射 在生命的第一周,婴儿的身体活动主要是反射,例如当你将手指放入他的口腔时,他会反射性吸吮;在面对强光时,他会紧闭眼睛。如:

·摩罗反射当婴儿的头部突然移动,或向后跌倒,或因某种原因吃惊时,他的反应是手脚张开,颈部伸直,然后快速将手臂抱在一起,开始大哭。 ·踏步反射用手臂托着他,让他的足底接触一个平面,他会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前面,好像在走步。 ·觅食反射在你轻轻叩击他的腮或口唇时,他会将头转向你的手,这有助于授乳时寻找乳头。 ·强直性颈反射头转向一侧时,这一侧手臂伸直,另一侧弯曲 ·掌握反射叩击婴儿手掌时,他会立即握住你的手指。 ·足握反射叩击他的足底时,他的足底屈曲,脚趾收紧。 认知发展 你会发现宝宝有时候警觉而主动,有时观察但被动,有时易被激怒。实际上孩子一天有6种要循环几次的知觉状态。即,深睡眠、浅睡眠、嗜睡、平静而警觉、活动而警觉、哭泣。 视觉发展 第一个月,孩子的视力将发生许多变化,出生时只能看见身旁,逐渐他喜欢观看在他前方8~12英寸处的物体,一个月时可以看见3米处的物体。他也将学会跟踪运动的物体,并且喜欢黑白图案。 听力发展 在第一个月期间,婴儿的听力发育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也会对噪音敏感。在这个年龄,孩子不仅听力较好,而且也能记住他听到的一些声音,他会将头转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

八个月宝宝的智力标准

八个月宝宝的智力标准 伴随着对宝宝的喂养,和每天的护理,身体方面的发育是非常快速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个月宝宝的智力标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八个月宝宝智力标准是什么 伴随着对宝宝的喂养,和每天的护理,身体方面的发育是非常快速的,睡眠的时间也会逐渐的进行缩短,这时候宝宝在白天的时候,会长时间的和妈妈,家人尽情玩耍,要及早的进行早期教育,那么八个月宝宝智力标准是什么? 1、在这个时期宝宝大脑的发育已经非常的快速,能够听懂周围家人说的简单话语,比如说妈妈问宝宝喝奶的时候,会出现点头的现象,同时手眼的协调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能够自己用小手去抓一些小的玩具,并且重复说重叠的音节,和妈妈能进行长时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哭,微笑的表达想法。 2、在这个时候让宝宝的身体重量,可以达到7.8~9.8公斤之间,身体的长度也有效提高到68.3~73.6厘米,女宝宝身体的重量能够达到7.2~9.1公斤,同时乳牙已经萌发出来2~4颗,在没有靠垫支撑的状况下,宝宝坐立的时间能长达几分钟,而且还能一边坐着一边来对玩具进行玩耍。 3、这是给宝宝购买的玩具,要是毛绒玩具还有硅胶做成的,不要选择那些坚硬的材质,在床的周围要做好各种防护的措施,避免宝

宝掉下床来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还要及时的给宝宝补充钙质和锌元素,来达到养分的全面吸收。 8岁儿童智力测试题你的孩子智商如何 一、儿童智力测试题 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蛇 B、大树 C、老虎 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3/5 B、3/7 C、3/9 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 A、青年 B、孩子 C、夫人 D、姑娘 E、妇女 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 A、娱乐 B、阅读 C、学文化 D、解除疲劳 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 A、牛棚 B、马车 C、房屋 D、农场 E、楼房 6、281420(): 请写出以上“()”处的数字。 7、“生活水里鱼在”.以上四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A、是 B、否 8、“球棒的用来是棒球打”以上六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式知识分享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 式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 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 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 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 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三、出牙计算方式 牙齿数=月龄-6 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 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 上牙下牙总计 1 乳中切牙 5~10 2 2 4 2 乳侧切牙6~14 2 2 4 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 4 乳尖牙 18~24 2 2 4 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 长25厘米。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 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 (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 头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 胸一周。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后胸 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合。 (6)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出8 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 出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 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即智齿),也可终身不出。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公式:牙齿数=月龄-4(或6)。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体由小增大的过程,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牵涉到个体细胞的增加、分化,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完善。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小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小儿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幼儿期孩子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5 +80(cm)。小儿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正常小儿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 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孩子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孩子头越大越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四、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儿童发育对照表

发育对照表

目录 体格 (3) 视听觉 (4) 理解 (4) 语言 (5) 手功能 (5)

体格 体格发育是小儿发育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体重、身长、头部、胸部、牙齿等方面。 1.体重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约为3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入量的不足、水分的丧失及排除胎便,体重可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生后前半年增长较快,每月平均增长0.7kg.后半年增长速度变慢,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9kg),1岁以内小儿估计体重的推算公式是: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后半年体重(kg)=6+(月龄×0.25) 1~2岁一年中体重平均增加3kg,2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周岁以后每年平均增加2kg,故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体重(kg)=年龄×2+8 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不再按上述计算。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10%.低于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应考虑营养过剩。 2. 身长 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包括头部、躯干、下肢的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1岁内增长最快,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1岁时约为75cm,1~2岁一年增长10cm,2岁时约为85cm.2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故2~12岁平均身长可按以下公式粗略推算:身长(cm)=年龄×7+70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30%以上,为异常。 3.头部 (1)头围。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正常新生儿约为34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约为48cm,5周岁时约为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近。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大脑发育不全。 (2)囟门。前囟为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cm(两对边中点连线)。一般在生后2~3个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以后则逐渐骨化而变小,至12~18个月时闭合。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或脑积水等重要体征之一,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后囟一般于生后6~8周闭合。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3~4个月闭合。 4.牙齿 牙齿可分为乳牙及恒牙两类。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最早4个月,如果12月仍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2~2.5岁出齐,共20个。2岁以内乳牙总数=月龄-4~6推算。6~8岁开始换生恒牙。约14岁时全部换为恒牙,共28个。18岁以后第三磨牙出现(有终生不出者),出齐后则为32个牙齿。出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般无特殊反应。但有的也可出现暂时性流涎、睡眠不安及低热等症状。佝偻病、营养不良、呆小病及先天愚型等患儿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5.骨化中心发育 临床上通常采用左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来了解和判断小儿的骨骼发育年龄。小婴儿可采用膝及髋部X线片来了解发育情况。骨骼简易计算法:10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等于年龄加1. 6脊柱出生时脊柱是直的。3个月小儿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第一个生理弯曲),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弯曲),1岁小儿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第三个生理弯曲),从而形成脊柱的自然弯曲,至6~7岁时随韧带的发育而固定。

宝宝生理和发育指标 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宝宝生理和发育指标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心里生理都在成长,这时候爸爸妈妈们有担心宝宝的和其他的宝宝不一样,那到底怎样的成长才是健康的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成大指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月生理指标: 满月时,男婴体重3.09-6.33千克,身长48.7-61.2厘米;女婴体重2.98-6.05千克,身长47.9-59.9厘米。 1月发育指标: 满月时,俯卧抬头,下巴离床三秒钟;能注视眼前活动的物体:啼哭时听到声音会安静;除哭以外能发出叫声;双手能紧握笔杆;会张嘴模仿说话。 2月生理指标: 满两个月时,男婴体重3.94-7.97千克,身长52.2-65.7厘米;女婴体重3.72-7.46千克,身长51.1-64.1厘米。 2月发育指标: 逗引时会微笑;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够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由地转动头部;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会吸吮拇指。 3月生理指标: 满三个月时,男婴体重4.69-9.37千克,身长55.3-69.0厘米;女婴4.40-8.71厘米,身长54.2-67.5厘米。 3月发育指标: 俯卧时,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撑上身;头部能够挺直;眼看双手、手能互握,会抓衣服,抓头发、脸;眼睛能随物体180度;见人会笑;会出声答话,尖叫,会发长元音。 4月生理指标: 满四个月时,男婴体重5.25-10.39千克,身长57.9-71.7厘米,女婴体重4.93-9.66千克,身长56.7-70.0厘米。 4月发育指标: 俯卧时宝宝上身完全抬起,与床垂直;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视线灵活,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开始咿呀学语,用声音回答大人的逗引;喜欢吃辅食。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数字来源于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仅供参考。 表1 中国0~18岁男童体重参照值(kg) 年龄组下等中下等中等中上等上等初生 2.54 2.92 3.30 3.68 4.06 1月~ 3.84 4.47 5.10 5.73 6.36 2月~ 4.72 5.44 6.16 6.887.60 3月~ 5.40 6.19 6.98 7.778.56 4月~ 5.94 6.757.56 8.379.18 5月~ 6.267.148.02 8.909.78 6月~ 6.747.688.62 9.5610.50 8月~7.198.199.19 10.1911.19 10月~7.578.619.65 10.6911.73 12月~8.089.1210.16 11.2012.24 15月~8.489.5910.70 11.8112.92 18月~8.8710.0611.25 12.4413.63 21月~9.3110.5711.83 13.0914.35 2.0岁~10.0111.2912.57 1 3.8515.13 2.5岁~10.9012.231 3.56 1 4.8916.22 3.0岁~11.4012.911 4.42 1 5.9317.44 3.5岁~12.2713.8215.37 16.9218.47 4.0岁~12.6914.4616.23 18.0019.77 4.5岁~13.361 5.3017.24 19.1821.12 5.0岁~14.081 6.2118.34 20.4722.60 5.5岁~14.8817.1319.38 21.6323.88 6.0岁~15.7718.3720.97 23.5726.17 7.0岁~15.2519.3023.35 27.4031.45 8.0岁~16.2120.9725.73 30.4935.25 9.0岁~17.2222.9428.66 34.3840.10 10.0岁~18.4225.1531.88 38.6145.34 11.0岁~20.1527.9235.69 43.4651.23 12.0岁~22.2831.0139.74 48.4757.20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0-1岁宝宝每个月生长发育指标 一个月 视觉:眼随物转头至中线,开始能调节视焦距。 听觉: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爱听悦耳的声音,要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宝宝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嗅觉:讨厌刺激性强的气味。 味觉:能辨别不同的味道,对不喜欢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东西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对冷、热都比较敏感。 心理特点: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 动作:小胳膊、小腿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俯卧时可抬头45度。 两个月 视觉:能分辨鲜艳的颜色,会盯着清晰的东西看,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听觉:能分辨妈妈说话的语气,妈妈安抚宝宝时,他会安静,妈妈语气大声时,宝宝会显得不安。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对难吃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喜欢依偎着妈妈。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部、腹部或背部,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认知:宝宝发现了一件好玩的玩具,那就是他的小手。宝宝爱把手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吮吸。吃奶时手能触摸妈妈的乳房。 心理:会有意识的笑,开心或逗弄,宝宝会笑。 动作:宝宝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身体可以自己稍用力。宝宝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高兴时会发出“啊、呜”的声音。

三个月 视觉: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能准确地认出妈妈的脸。 听觉: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喜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 触觉:妈妈的抚摩可以使宝宝的情绪安定。 动作:趴着能把头和胸部抬起来,直抱时脖子不再摇晃。仰卧时四肢能上举,会尝试翻身,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翻身。手能在胸前握住,并注意自己的手。 心理:对妈妈显得较偏爱。这个时期的宝宝晚上特别容易哭,可能是由于惊慌和焦躁,这是阶段性的,成人要耐心地和宝宝度过这一时期。 认知:吮吸手指的情况更厉害,有时会吃拳头。这是由于口部的感觉最为灵敏,宝宝在用嘴来探索世界,他会把手能摸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成人要注意宝宝所能拿到东西的安全性。 语言: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个月 视觉:能很清楚地分辨妈妈的脸。 调节焦距的能力更进一步,可以看到4~7米远的物体。偏爱鲜艳的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蓝。 听觉:听到声音准确转动眼睛和身体。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区分男女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嗅觉:能区别不同的气味,会用身体动作回避不喜欢的气味。 味觉:对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会用舌头顶出来。 触觉:视觉和触觉开始统合,会伸出手又摸又抓眼前的玩具。能紧紧抓住放在宝宝手中的物品。吃奶时会扶住奶瓶。 动作:脖子已经很硬朗了,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俯卧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角。能用手掌抓握东西。扶着髋部能坐稳,能仰卧翻身至侧身。 心理:对妈妈的依恋感更强了,看到妈妈就高兴,很想和妈妈说话。 认知:对周围事物都很感兴趣。 语言:表情越来越丰富,并用表情来表达心理活动。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成人对话。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1.0-4 岁儿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及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为2006 年WH 推荐的评价标准;5岁以上或身高>120m的儿童评价标准,依然采用1997年WH 推荐的标准(因2006版WH标准无5岁以上儿童标准,按卫生部的要求依然沿用1997年标准),因此部分数据存在交叉现象。 2.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 ( 1 )低体重: 轻度:均数-2SD K年龄别体重<均数-SD 中度:均数-3SD K年龄别体重<均数-2SD 重度:年龄别体重<均数-3SD (2)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长)高<均数-2SD (3)消瘦:身(长)高别体重<均数-2SD 超重和肥胖: (1)身(长)高别体重〉均数+2SD的儿童,要进行体质指数(BM)值的计算 (2)计算公式 BMI=^重(Kg) /身(长)高的平方(眄 (3)评价(P 表示百分位数法) 超重:BMI>P85th 肥胖:BMI>P97th

WHO世界卫生组织)0-6岁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咼标准

备注:双实线上为w 2岁儿童的卧式身长,双实线下为》2岁儿童的站式身高 ----- WHQ世界卫生组织)0-6岁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高标准

3 .6 1 8 8 0 6 5 3 2 0 .8 .7 .5 4 10. 11 13. 15. 17. 19. 21. 87. 90. 94. 98. 102 106 110 4 .8 3 0 0 3 9 0 9 7 6 . 5 .4 .3 5 10. 11 13. 15. 17. 19. 22. 87. 91. 95. 99. 103 107 111 5 .9 4 2 2 5 1 5 4 3 2 .2 .1 .0 6 10. 12 13. 15. 17. 19. 22. 88. 91. 95. 99. 103 10 7 111 6 .0 6 3 4 7 4 0 9 9 9 . 8 .8 .7 7 10. 12 13. 15. 17. 20. 22. 88. 92. 96. 100 104 108 112 7 .1 7 5 6 0 7 4 4 4 .4 .5 .5 .5 8 10. 12 13. 15. 17. 20. 23. 88. 93. 97. 101 105 109 113 8 .2 8 7 8 2 0 9 0 0 .0 .1 .1 .2 9 10. 12 14. 15. 18. 20. 23. 89. 93. 97. 101 105 109 113 9 .4 0 8 0 5 3 4 5 5 .6 .7 .8 .9 1 11. 1 2 14. 16. 18. 20. 23. 89. 94. 98. 102 106 110 114 0 0 .5 1 0 2 7 6 8 0 1 .2 .3 .4 .6 1 11. 1 2 14. 16. 18. 20. 23. 90. 94. 98. 102 106 111 115 1 1 .6 3 2 4 9 9 3 4 6 .8 .9 .1 .2 4 11. 12 14. 16. 18. 21. 24. 90. 94. 99. 103 107 111 115 0 2 .7 4 3 6 2 2 7 9 1 .3 .5 .7 .9 1 11. 1 2 14. 16. 18. 21. 24. 91. 95. 99. 10 3 108 112 116 3 .8 5 5 8 4 5 2 4 7 .9 .1 .4 .6 2 11. 12 14. 16. 19. 21. 24. 91. 95. 100 104 108 11 3 117 4 .9 7 7 0 7 8 6 9 .2 .4 .7 .0 .3 3 11. 13 14. 16. 19. 21. 25. 92. 96. 100 105 109 113 117 5 .1 8 8 2 9 1 1 4 .7 .0 .3 . 6 .9 4 11. 13 15. 17. 19. 22. 25. 92. 96. 101 10 5 109 114 118 6 .2 0 0 4 2 4 5 9 .2 .6 .9 .2 .6 5 11. 13 15. 17. 19. 22. 25. 93. 97. 101 10 6 110 114 119 7 .3 1 2 6 4 7 0 4 .7 .1 .5 .9 .2 6 11. 13 15. 17. 19. 22. 26. 93. 97. 102 106 111 115 119 8 .4 2 3 8 7 0 4 8 .3 .7 .1 .5 .9 7 11. 13 15. 17. 20. 22. 26. 93. 98. 102 107 111 116 120 9 .5 4 5 0 9 3 9 3 .8 .2 .7 .1 .6 8 12. 13 15. 17. 20. 23. 26. 94. 98. 103 107 112 116 121 0 .6 5 7 2 2 6 3 8 .3 .8 .3 .7 .2 9 12. 13 15. 17. 20. 23. 26. 94. 99. 103 108 112 117 121 1 .7 6 8 4 4 9 7 3 .8 .3 .8 .4 .9 1 12. 13 15. 18. 20. 23. 27. 95. 99. 104 108 113 118 122 0 2 .8 8 0 6 7 2 2 7 .3 .9 .4 .0 .6 1 12. 14 15. 18. 20. 23. 27. 95. 100 104 109 114 118 123 1 3 1.0 9 2 8 19 6 6 .2 .8 .4 .0 .6 .2 5 12. 14 16. 18. 21. 24. 27. 96. 100 105 110 114 119 123 0 4 .1 0 3 0 2 9 1 .7 .3 .0 .6 .2 .9 1 12. 14 16. 18. 21. 23. 26. 96. 101 105 110 115 119 124

婴幼儿每月生长发育指标(强烈推荐)

目录 0-1个月 (2) 2个月 (3) 3个月 (4) 4个月 (4) 5个月 (5) 6个月 (6) 7个月 (6) 8个月 (7) 9个月 (8) 10个月 (8) 11个月 (9) 12个月 (9) 13个月 (10) 14个月 (10) 15个月 (11) 16个月 (12) 17个月 (12) 18个月 (13) 19-20个月 (14) 21-22个月 (14) 23-24个月 (15) 25-27个月 (16) 28-30个月 (17) 31-33个月 (18) 34-36个月 (19) 3岁-3岁4个月 (19) 3岁4个月-3岁8个月 (20) 3岁8个月-满4岁 (21) 4岁-4岁半 (21) 4岁半-5岁 (22) 5岁-5岁半 (23) 5岁半-6岁 (23) 6岁-6岁半 (24)

0-1个月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厘米; 头围:33.5—33.9厘米;胸围:32.2—32.3厘米。 身体发育:一个月的孩子,一逗会笑。可以注视某一物体,1—2个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协调的动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观点,色彩鲜艳、简单、种类不宜多,还可以挂带响声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方面来刺激宝宝透视能力及听觉能力。采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训练宝宝听觉能力。 (1)体重:喂养得当,宝宝的体重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生病时体重下降,恢复后又上升。因此,测体重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既方便又灵敏。 (2)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长度,3岁以内的宝宝以仰卧位测量。 (3)头围:观察和测量婴幼儿头围,就可了解千口掌握婴幼儿脑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不正常会导致头围过大,可能是脑发育异常。头围的大小决定了小儿的脑发育,正常发育:常态下的小儿出生时脑的重量平均为370克,约为成人脑的1/4。9个月时为出生前的2倍多,3岁时会超过出生时的3倍。 (4)胸围:代表胸廊与肺发育。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几厘米,从半岁开始胸围逐渐接近头围。 宝宝出生时体重约为3—3.5千克,不足2.5千克的婴儿称为“低体重儿”,需要在医院采用暖箱保持体温,待自身能保持体温时才可出院。体重超过4千克的婴儿称为“巨大儿”,如果母亲产后血糖升高,婴儿也需要住院观察。 由于呼吸与蒸发导致身体水分减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婴儿吃奶还不太多等因素,所有新生儿的体重都会减少,称为生理性失重,俗称“掉水标”,一般体重会减少3%—9%。待母乳充足后大概到两周,婴儿会恢复到出生体重,到满月时体重增加0.6—1.2千克。观察宝宝的体重十分重要,可以知道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母乳是否充足。家庭中最好准备磅秤,为宝宝定期测量体重。测量时可;曙宝宝直接放在垫好衣被的磅称上,减去衣被的重量;也可以由妈妈抱着测量,减去妈妈的重量,不过这种称法不太准确。 胎儿的胎红细胞携静脉氧,需要的量较多,出生后有了自主呼吸,红细胞需要的量减少,因此过多的红细胞会死亡,红细胞中的铁留在肝脏中,其中的胆红素由于肝脏的酶系统还未成熟,不能结合而排除,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黄疸。所以足月儿中70%从出生第二天起,皮肤、黏膜、眼的结膜、躯干、手足发黄,第4—5天最重,第7—10天开始消退,到第2—3周会痊愈。在此期间宝宝精神好,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声洪亮。但是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程度重、手心脚心发黄、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黄等,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治疗。溶血引起的黄疸需要换血,如果耽误,过高的胆红素会侵蚀脑的神经核,称为核黄疸,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智力甚至生命。所以黄疸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的全身J,青况十分重要。另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轻,只持续几月,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停喂母乳2—3天,黄疸消退,再吃母乳又出现黄疸,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乳中的某种酶所致,此时不州亭止母乳喂养,但应把母乳吸出装瓶,放在56‘C的热水中水浴15分钟再喂宝宝。待宝宝能适应母乳后再正常哺育。但是黄疸过重时要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并对宝宝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宝宝出生后的前两周失水较多,需要补充。新生儿的肾还未成熟,出生后肾皮层的肾单位继续发育,

岁宝宝智力测评表

-岁宝宝智力测评表 婴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1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婴2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婴3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婴4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90度、扶腋可站片刻 精细动作:摇动并注视拨浪鼓 适应能力:偶然注意小丸、找到声源 语言:高声叫、咿呀作声 社交行为:认亲人 婴5月 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 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 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 语言:对人及物发声 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婴6月 大运动:俯卧翻身 精细动作:会撕纸、把弄到桌上一积木 适应能力:两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玩具失落会找 语言:叫名字转头 社交行为:自喂饼干、如会找躲猫猫(手绢挡脸)的人的脸 婴7月 大运动:独坐自如 精细动作:耙弄到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

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 社交行为:对镜有游戏反映、能分辨出生人 婴8月 大运动:双手扶物可站立 精细动作:拇指、无名指捏住小丸(直径:0.5cm);手中拿两个积木,并试图取第三块积木(正方形,边长2cm) 适应能力:持续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识的摇铃 语言:模仿声音 社交行为:懂得成人面部表情 婴9月 大运动:会爬、拉双手会走 精细动作:拇指、食指捏住小丸 适应能力:从杯中取出积木(正方形,边长2cm)、积木对敲 语言:会欢迎、再见(手势) 社交行为:表示不要 婴10月 大运动:会拉住栏杆站起身、扶住栏杆可以走 精细动作:拇指、食指动作熟练 适应能力:拿掉扣住积木的杯子,并玩积木;找盒内的东西 语言:模仿发语声 社交行为:懂得常见物及名称、会表示

衡量小儿体格发育地指标

衡量小儿体格发育的指标,主要为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此外还包括有: 上部量、下部量、前囟、牙齿、皮下脂肪厚度及体形等。从出生到一岁,应当说是一生中体格发育增长最快的时期,如果喂哺和护理得当,可以提高速率,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个月宝宝体格发育 身长: 足月(孕期37-41周)成熟儿(出生体重≥2500克)出生时的身长大约为50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第一个月末身长可增6厘米。达56厘米左右。 出生时:男平均50.2厘米(46.8-53.6厘米)女平均49.6厘米(46.4-52.8厘米) 满月时:男平均56.5厘米(51.9-61.1厘米)女平均55.8厘米(51.2-60.9厘米) 体重: 足月成熟新生儿的体重应在2500克以上,一般在3000克左右。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新生儿多睡少吃,吸乳不足,加上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份,大、小便排泄相对较多等影响,将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都在3-4日达最低点,至7-10日左右可以回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失去的体重,一般等于初生体重的7%-8%,约200-250克。随后,体重便开始稳步增长,至第一个月末体重可增加1.5千克,达到4.5千克以上。 出生时:男平均3.2千克(2.5-4.0千克)女平均3.1千克(2.4-3.8千克) 满月时:男平均4.9千克(3.7-6.1千克)女平均4.6千克(3.5-5.7千克) 头围: 出生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头部约占全部身长的1/4。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人时头部仅占全身的1/8左右。与此相关,头部长得最快的时期也是在出生后的前半年。男童较女童稍大。新生的第一个月头围增长约3.5厘米。 出生时:男平均33.9厘米(31.8-36.3厘米)女平均33.5厘米(30.9-36.1厘米) 满月时:男平均37.8厘米(35.4-40.2厘米)女平均37.1厘米(34.7-39.5厘米) 胸围: 胸围是全胸围的度量,须取呼气与吸气时的周围度量而求其平均数才能量得准确的胸围。出生时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围的增长速率缓慢地超过头围的增长,至3-4个月时头围和胸围相等,其后,胸围逐渐比头围大。新生儿的胸形多成圆桶状,其前后径与横径相差无几,年龄渐长,横径增加较快,逐渐象成人的胸部。新生儿期胸围的增长约达4.5厘米。 出生时:男平均32.3厘米(29.3-35.3厘米)女平均32.2厘米(29.4-35.0厘米) 满月时:男平均37.3厘米(33.7-40.9厘米)女平均36.5厘米(32.9-40.1厘米) 上部量: 指头顶部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通常用以表示上身的长度。出生时通常为31厘米,满月时可超过34.5 厘米。一般说来,男童的上部量比女童稍长。 下部量: 指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距离,通常用以表示下身长度。出生时通常为19厘米,满月时可达21.5厘米。一般而言,男童与女童的下部量相近。 前囟: 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受产道的挤压,出生后在顶枕部可见突起的产瘤,有的还见骨缝重叠,若这些变化不是过于明显,都应属于正常的现象。生后骨缝重叠现象会逐步消失,并在额骨和顶骨之间见到一类似菱形的前囟(较软,下面没有骨质),部分婴儿在顶骨和枕骨之间还可见到面积较小的后囟。新生儿前囟的大小因人而异,相对应的两边中点连线的距离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 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 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 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2 )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3)身高与睡眠有关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