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语用学论文】

  • 格式:wps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人们会话交际中的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要注意礼貌原则的运用,特别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又影响着交际中的礼貌语言,因此我们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我们在交际中做到语言得体。

美国哲学家P.Grice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他将这些原则概括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主要包括: 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交流中人们并非严格遵守这些准则, 通常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有话不直说。1983年, 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礼貌原则, 更具体更详细的使我们知道如何礼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Leech的礼貌原则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 从西方人的风俗习惯出发, 概括了西方的礼貌用语的特点, 共分为以下六条准则:(一)得体准则( Tact Maxim)、(二)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三)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四)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五)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六)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汉语的礼貌用语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因此礼貌原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

1.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

谦虚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受到别人赞赏时,中国人多用“哪里哪里”、“不敢当”等来表达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然而英美人在受到赞赏时一般会说“谢谢”来表示接受。英美人会把中国人对自己的“否认”看作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或者把表示谦虚的自贬看作是自卑或言不由衷的虚伪,而中国人会觉得英美人不够谦虚有所失礼。可见如果大家都按照自己的语言文化习惯去与别人交流可能会造成交际失败。

2.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英语汉语中都有表示感激和歉意的词语。汉语中有“谢谢”、“对不起”“请……”,英语中同样有“thank you”、“sorry”“please”等。但英语里的“Thank you”和“please”比汉语的“谢谢’和“请”,用得更加广泛。在西方国家,人们经常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说“Thank you”,甚至是很亲近的人之间,然而在中国关系亲近的人帮了你一点小忙大家一般都会忽略说“谢谢”。在西方国家两个人不小心相撞,你会听见他们都会说“sorry”,而在中国一般都是先要分清楚是谁犯了错误在先,然后犯错误的人才会说“对不起”。中国人在送别人礼物时通常会说“这只是一件小东西,不成敬意,没什么用”,西方人听到这话时常常会迷惑不解既然没什么用为什么要送给我呢,实际上中国人只是表达自己的慷慨。

3.同情准则

在中国,我们常常会对老年人表示同情,如果在街上你扶一位老年人过马路,他会很感激你。然而在西方国家,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他们不愿接受你的帮助,因为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人老了就没什么用了,所以老年人总是想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以表示自己还年轻。

4. 一致准则

根据一致准则,在表达不同意见之前应该先说对不起或先表示部分同意,西方人通常是这么做的。中国人很少注意这个问题,他们通常是直截了当地发表不同意见。不过近几年来,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逐渐被人们所采用,尤其在知识分子中间,你可以经常在会谈中遇到诸如“我很抱歉”,“从某个方面来说是这样的”,“不错,但是...”之类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这

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结果。

我们在同英美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西方的语言文化背景,最好能采用对方的礼貌用语原则,这样才会真正做到对对方的尊重而且不用花费功夫去解释自己使用的礼貌用语习惯。因此我们要多了解比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的礼貌原则,使自己在交际过程中应对自如,减少交际的失误,达到自然和谐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