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23.50 KB
- 文档页数:5
课程思政实施案例——大学英语1.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肩负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
大学英语课程除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中,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内容:(1)充分认识和理解课程思政,进行思政与课程的融合。
课程思政就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
根据外语课程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广泛涉猎知识的学习态度,树立跨文化思辨、勇于创新、着眼世界的理想信念。
(2)以课程教学为主,以课程思政为辅,借助案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使用应用案例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等手段,使用生动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大学生活、感恩、兼职、英雄主义等方面的体会,既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益,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3)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流元素,通过中外文化比拟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通过拓展,加入中国文化方面的翻译要素,使学生增强跨文化思辨能力,能在对外场合中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针对课程教学工程和教学任务的特点。
选择针对性强“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选定的工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根据所布置的任务进行有效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并汇总,最后课堂展示,分别计入个人及小组成绩。
案例分析教学法:利用批改网布置作文,教师及时查看并批改学生作文,汇总学生写作中的典型错误并放映在大屏幕上。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写作案例,并指出错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和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752020年32期总第524期ENGLISH ON CAMPUS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文/卓 玲 周 利了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坚定的意志才能规避误区,从而实现健康成长。
二、 大学英语的思想政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1. 学校对素质教育重视不足。
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而会忽视对大学生的素质和道德进行培养。
高校往往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标准,部分高校甚至会将学生的英语成绩与毕业证书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持“唯成绩论”,而不重视自己品德的修养和素质的提高。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而学生如果将取得较高的学科成绩作为上学的唯一准则,就很难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发展的人才。
2. 教师授课缺乏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英语逐渐成为各国人士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成了学生学习更多跨地域的文化知识以及掌握先进技术的重要工具,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和普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沟通的工具,最核心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将更多的重心放在教授教材内容上,对于课程以外的知识很少涉及,也很少补充民族文化以及时事等课外知识,这样单一的教学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沟通技巧,更需要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但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无视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
3. 教材内容选取不够规范。
英语教材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关键工具,其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体现了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接触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所以在教材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些教材内容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接触到价值观念、道德修养规范等思想政治大学思政理论课程是各大高校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课程思政设计:通过分析文中作者守时经历内容,深刻理解到守时在商业文化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展示,练习课程思政设计:通过分享自己的守时故事,加深学生对守时所带来的好处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同伴学习讲练结合任务三:体会文章中不同时态用法活动一:通过iSmart微课内容复习不同时态。
学生观看常用英语时态视频,区分一般时态、进行时态、完成时态、现在完成进行时态以及过去将来时态。
教师进行总结。
活动二:找时态,我最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文中3—4段描述作者守时经历时使用的不同时态,并在文中标注出来。
活动三:展示并说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寻找的时态例句,并说明时态类型以及使用该时态的原因。
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查漏补缺。
活动四:语法练习完成书本相关语法练习。
课程思政设计:通过分析与理解不同文化不同的时间观念,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尊重不同文化。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展示任务四:守时故事写作活动一:独立写作基于阅读中有关时间的词汇积累与时态知识复习,将自己的守时相关故事进行描写,提交至iSmart平台。
活动二:大家来找茬教师选取1篇文章,让学生进行错误查找,重点查看时态是否正确、时间表达词语是否运用准确。
活动三:同伴互评根据例文分析,同伴交换文章检查错误并修改。
任务五:体会不同文化差异活动一:分析文中体现文化差异的段落。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美国与印度对于时间观念有差异的词语或者句子。
( 1.Being afraid that I had missed the appointment, I hurried in, and found them happily c hatting together. Their attitude was “Ah! You’re here! We can start now!”2. If the team had been American, it’s likely that they would have been annoyed, and unlikely that they would have waited more than 10 minutes — at the most.)活动二:分组搜索网络资源找出中国文化中对于守时的推崇(参考教材P70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
其中,思政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思政教育意在引导师生思考和认识社会、国家、人生等重要问题,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围绕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旨在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精神追求。
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功能。
在这基础上,可以将思政教育元素引入课程中,通过讨论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可以结合英语课文和社会热点讨论,探讨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参与社会管理,提升对国家民族责任的认识;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增强跨文化理解和国家认同感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学生学习英语能够帮助加深对外部文化的了解,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英语课程中,可以加入跨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便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介绍,以提高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国外文化和习俗的视频,进行跨文化比较,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文脉。
3. 引导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在英语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探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例如,可以进行社会问题论坛,组织学生分组研究社会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思政教育。
1. 文化探究课“文化探究课”旨在通过介绍东西方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化作品,穿插英语阅读和文化解析,如《哈利波特》、《简爱》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生动的文化比较,探究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英语抗疫英雄和英雄主义篇1一、教学目标(1) 语言知识目标:-词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与抗疫相关的英语词汇,如“pandemic”(大流行)、“vaccine”(疫苗)、“front - line workers”(一线工作者)等至少20个新单词,并且能够准确地运用到句子当中。
-语法上,学会用现在完成进行时描述抗疫工作从开始到现在的持续状态,例如“He has been working on the front line of the anti - epidemic for a long time.”(他已经在抗疫一线工作很长时间了)。
-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听懂关于抗疫英雄事迹的英语报道,并且可以用英语简单复述;能流利朗读相关英语文章,阅读并理解有关抗疫英雄的英语短文,能写出一篇150字左右介绍抗疫英雄事迹的短文。
(2) 思政教育目标:-理解抗疫英雄的品质,如勇敢(brave)、奉献(devoted)、责任(responsible)等,并且能够用英语准确表达这些品质以及阐述抗疫英雄们是如何体现这些品质的。
-培养英雄主义价值观,通过学习抗疫英雄的事迹,学生能够意识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尝试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小事,如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英语表达方面-抗疫英雄事迹相关的词汇积累。
像“front -line workers(一线工作者)”“epidemic prevention(防疫)”“selfless dedication(无私奉献)”等,这些词汇是描述抗疫英雄事迹的基础。
例如,我之前看到一篇报道,里面详细介绍了一位医生在抗疫前线的工作,他每天都在做“epidemic prevention”相关的事情,从检测到治疗,这些词汇就像一个个小零件,能帮助我们构建出完整的故事。
-掌握描述英雄事迹的常用句型。
课程思政设计:通过讨论视频中医生对病人说话的语气及方式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应该给予病人关爱和帮助。
教学方法:视频展示讨论德育目标:1. 能体会病人的痛苦,并给予其关爱和帮助2. 能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要关爱身体健康3.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有效预防疾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教学过程课前任务任务一:朗读学生扫描教材Imitating Mini-Talks部分的二维码,进行跟读练习,并在iSmart平台完成朗读作业。
课中任务任务一:引入话题活动一:观看视频播放一段“看医生”的视频(推荐iSmart平台单元引入部分的视频),记录其中关于医生问诊的句型以及关于病症的词汇。
(iSmart平台本单元Lead-in 部分视频)活动二:讨论话题:Is the way that the doctor talked to the patient appropriate or not? Why or why not?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病人正在遭受身体的不适,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作为医生或者其身边的人,应该给予其关爱、耐心和帮助。
任务二:就医的词汇和句型学习活动一: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勾选其中提到的常见病症的描述。
活动二:听句子教师播放10个关于就医的句子,学生选出每个句子相对应的中文翻译。
(建议使用教材P127 Listen and Repeat部分素材)课程思政设计:通过小组讨论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要如何做才能预防新冠病毒?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及时接种疫苗,帮助构建全国免疫屏障,并担任疫苗接种的宣传员,鼓励身边亲友及时接种疫苗,承担大学生该有的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视频展示讲练结合小组讨论问题驱动角色扮演活动三:听句子,找答语学生扫描教材P128Listen and Respond部分的二维码,听6个句子,并选出相应的答语。
活动四:听对话学生扫描《学学·练练·考考1》P138的二维码,听“如何预防感冒”的对话,完成Ex.1及Ex.2相应的练习活动五:讨论话题:Precaution and treatment, which is more important?学生分小组对该话题进行讨论,并邀请几名同学分享各组意见。
####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教学单元:Unit 2 Learning is living#### 教学目标:1.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 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语言目标:- 掌握与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文章结构。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3. 高阶能力目标:- 进行自我反思,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 分析文化差异对学习的影响。
- 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 教学内容:1. 导入(Warming up):- 通过播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课文学习(Text A):-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 讨论文章中提到的学习与生活、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 思政元素融入:-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将个人学习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学习的观点,如“学而优则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个人学习与社会责任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何将个人学习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5. 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讨论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个人学习与社会责任的反思文章。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个人学习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数字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基于“一体两翼”的高校英语“思政-思正-思真-思整”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基本信息课名名称基础英语 Basic English(1) 课程教材21世纪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 课程单元 第一,三,六单元学时48 + 8 适用专业 高职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学期第一学期上课班级会计2031(45人), 医药B1(50人),医药B6(49人), 装饰2031(45),云计算合班2031-2031(88人)本设计所选取实操班级为均为A ,B 层学生,为普高毕业生,同一教学班级英语基础相对接近,高考英语水平在全校居中上,比较适合思政项目的设计和开展。
* 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1自尊自强,堂堂正正做人,爱岗敬业课程思政目标2有信仰、有情义,有爱知感恩,具有家国情怀“思政”,是育人方向和旗帜,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接班人是我们高校育人的标杆。
“思正”,是育人具体化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顾大局明是非堂堂正正做人。
“思真”,育人目标落地的保障。
育人不是空话套话,要落在实处,深挖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需求,将学习生活和思政育人有机结合。
“思整”,是整套措施。
思政育人是个“浸润”式的长期工程,要将教学和育人目标巧妙设计为一整套方案,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英语教学是载体(一体),“互联网+”移动终端是技术手段,“对分”是教学模式手段,二者互为“两翼”,浸润式思政育人。
* 整体设计课程总体设计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关系* 展示:具体单元设计第1单元 College life 大学生活思政教学设计思政一体两翼思政(方向)一体(载体)两翼(模式+工具):即以思政目标为旗帜,以英语学习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对分”模式为两翼,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转变。
课程实施1.对分模式:当堂对分、隔堂对分、混合对分A讲授:话题导入,单词短语,课文中的重点句式B独学:单词短语默读,课文默读C讨论交流:主旨大意,课文中相关问题,思政连贯任务 D 展示:思政任务完成情况2.辅助工具:互联网移动终端(手机、电脑)及平台(学习通)3.跟踪考核课前课前环节教学内容及资源教学任务设计思政意图教师学生Part 1 感受、思考大学生活(2课时)视频学习:为什么上大学?视频学习:怎么读大学?课本预习:单词短语,课文推送:视频资源和教材学习内容;督学:在学习通下达任务;评价:对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阅读和写作。
-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例如,通过学习环保主题的英语文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找到合适的英语教学材料,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
-难点:如何避免思政教育的生硬植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选择恰当的思政主题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英语案例,如名人演讲、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思想。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英语学习中的思政问题,如文化差异、社会责任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一起看个超有意思的英语视频怎么样?这个视频可厉害啦,保证能吸引你们的注意力。
”(打开准备好的英语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一群年轻人在海边清理垃圾,保护海洋环境的故事)师:“好啦,视频看完了。
大家觉得这个视频怎么样呀?”生:“很有意义。
”“那些人好棒。
”师:“对呀,他们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呢。
那同学们想想,这个视频跟我们今天要学的英语课有什么关系呢?”生:“不知道。
”师:“嘿嘿,别着急。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个视频有关的内容。
这个视频其实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政元素,那就是环保。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要关注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哦。
”(二)深度知识讲解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篇英语课文。
”(展示课文内容,课文是关于环保行动的故事)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名称篇章阅读:Parking。
本文选自大学英语教材《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总主编:束定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部分。
二、育人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文章里的五会(会听说读写用)单词与短语:Sweden,colleague,would,entrance,imagine,pick up等;会用英语表达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有哪些方式;了解瑞典的相关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听力、阅读和翻译能力有所提高;能掌握精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3、素质目标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里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为别人着想的人。
三、案例意义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瑞典工作期间,在寒冷下雪的天气与同事拼车上班时发现同事总是把车停在离入口很远的地方,尽管这是一个能容纳两千辆车的大停车场,哪怕他们到得早,停车场很空。
作者向同事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同事解释说,既然他们到得早,就有充足的时间从停车位走到公司,而那些到得迟的同事更需要离入口近的方便的停车位。
作者听了同事的回复感到非常惭愧。
这篇文章以叙事的角度呈现,通俗易懂。
通过篇章阅读,学生除了学习跟英语相关的知识,锻炼听力、阅读和翻译能力之外,也必定会被故事中作者同事的善良举动所触动,迸发出向其学习的欲望与热情,这是通过文字传递出来的力量。
在知识目标要求下,学生能用英语口语表达通过哪些方式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方式付诸于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时时事事为别人着想的人。
教师可以润物无声地把故事中的思政元素拎出来,作为一个点进行发散讲解。
四、案例描述1、教学内容(1)通过问题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停车场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开车到了这个停车场,会选择哪个停车位”?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选择靠边的停车位,原因是开进开出方便;有的选择离目的地近的停车位,原因是节省走路距离和时间;有的选择自己的幸运数字……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导入本节课主题,先总结同学们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选择停车位,再发布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主人公选择停车位的原则是什么。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英语教育而言,如何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从而更加全面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并通过案例加以说明。
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一种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职业等多个方面。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他们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道德自觉和批判思维,从而较强地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英语课程武装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学生的思想领域和理论层面。
此外,英语教育的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之匹配,从而保障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成功。
为保障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在以下示例中,我将从具体的指导思想、拓展学生思想领域和实践方法三方面介绍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1. 教学设计首先,针对大学英语课程这一具有学科特征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和其他相关课程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整合。
其次,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和媒体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思政教育,例如自由谈话、讨论和辩论等,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
2. 拓展学生思想领域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思想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思想教育融入英语教育中,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思想领域。
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并进行规划、让学生探讨多元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开展社会实践等,都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想领域。
真实的表示感谢或歉意的便条。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恩及表示诚挚的歉意。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讨论合作学习(微课视频How to Write a Thank-you Note)活动三:对比小组总结及微课内容学生将各自小组总结的便条的基本格式与微课中所介绍格式进行对比,形成便条格式的最终答案。
任务三:写一张表达感谢或歉意的便条学生将选择本班一名同学,就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情对其表示感谢或者歉意,并显示出自己的诚意,教师检查并提出反馈意见,学生进行优化修改后,该便条将交给接受感谢或歉意的同学。
模块三:阅读模块Passage A Thank You, Volunteers!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标题定义、特点及作用2.掌握拟定小标题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组织素材支撑小标题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小标题,快速把握文章大意2.能够通过归纳总结,给阅读材料拟定小标题3.能够组织素材,围绕所给小标题进行阐述,具备书面表达能力德育目标:1.对志愿者及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懂得感恩2.作为当代大学生,能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为己任3.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教学过程课前任务:课程思政设计: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志愿者对社会的付出,从而对感恩志愿者形成认知。
教学方法:练习视频展示课程思政设计:通过阅读文章中对志愿者的不同感谢方式,深入了解文中5中表示感谢的方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讨论学生在iSmart平台上自学文章Thank You, Volunteers!的单词并在平台完成词汇测试。
课中任务:任务一:把握文章大意活动一:看视频,猜话题播放视频Superheroes Around Us。
提问:Who are those superheroes mentioned in the video?引出课文标题“Thank You, Volunteers!”(视频Superheroes Around Us)活动二:读第一段,推测文章内容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章的thesis statement。
课程思政设计:通过课文中用于描述不同交通工具及其特点的词语,对比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总结出绿色、环保的出行工具。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任务二:对比不同交通工具活动一:找线索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介绍的几种交通工具及其特点;添加文章中没提到其他的交通工具,制作对比表格,对比出它们的优缺点:Travel tool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planes Time-saving Expensive;fuel oilshared electricscootersconvenient in the campus short distanceshared bicycles convenient;energy-saving slow speedskateboards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dangerous; slow speedbullet train/high-speed trainfast speed;environmental-friendlynew energy vehicles energy-savingenvironmental-friendlyprivate car convenient air pollution; fuel oil;causing traffic jams 活动二:根据任务场景推荐合理的出行工具1. 学生根据活动一的对比表格,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推荐的某种绿色交通工具,各小组派代表用描述事物优点的句型描述其原因。
描述事物优点的表达:1)The first advantage of “sth.” is …”2)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to … and one of them is…3)The positive aspects of … are …4)The positive points include …5)Another positive aspect is …例:The positive aspec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 well as oil demands.2.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环保、绿色的交通工具及其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课程开始融入思政教育。
对于英语教育者来说,如何在英语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思政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首先,思政教育理念应该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落实到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各个方面。
例如,在选择教材时,应该注重选择具有思想内涵的语言原版作品,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进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演练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二、英语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其次,英语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思想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国际热点话题,了解不同国家的立场与主张,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国际化素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达对国家、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
三、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成长最后,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例如,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社会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需要落实到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各个方面,实现英语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同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思政教育和英语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
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
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
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
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
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
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
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
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
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
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
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
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
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在《新视野大学英
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
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
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
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
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
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
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
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
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
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
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
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
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
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
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
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
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
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
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
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
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
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
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2.讨论:Why do a lot of people fail to achieve success at last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other steps to make one's dream come true besides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三、文化背景介绍。根据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课文延伸拓展,给
学生介绍英国和美国的公立学校,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并与国
内的学校作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课文讲解。
1.课文结构分析。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2.以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提到了一些名人Winston Churchill,
Estein, Edison, Abraham Lincoln,课前先让学生去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这些人
的成功经历,然后让同学在课堂上分享。
3.重点语言点的讲解。
五、总结讨论。
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有意识
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主题探讨。
1. 你如何理解: It's not how many times you fall down that matter. It's how many
times you get back up that make success!
2. 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你的看法
如何? 通过主题探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使所学知识
得到进一步升华。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润
物细无声。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
学习,为将来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从而有助
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