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发表时间:2010-05-10T14:16:46.530Z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崔力升[导读] 分布式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研究两个方面。

崔力升(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摘要:分布式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研究两个方面。但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计算的研究热点也从以分布式操作系统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以网络计算平台为中心的实用分布式技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关键词:分布式计算;中间件技术;P2P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Net&Distributed Computing Cui Lisheng (Computer Application&Technology Colleg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 compu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two aspects.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the research focus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to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center switch to a network-centric utility computing platform distributed technology, and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Keywords:Distributed computing,Middleware technology,P2P technology 一、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工作原理要想实现分布式计算,首先就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一)计算机之间需要能彼此通信(二)需要有实施的规则(例如,决定谁第一个通过,第二个做什么,如果某事件失败会发生什么情况等)(三)计算机之间需要能够彼此寻找只有满足了这三点,分布式计算才有可能实现。

二、分布式计算技术(一)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基础软件,是分布式系统中介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一个功能层次,它能够屏蔽操作系统(或网络协议)的差异,实现分布式异构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它扩展了C/S结构,形成了一个包括客户端、中间件和服务器的多层结构。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以中间件为桥梁,通过把数据转移到计算之处的计算方式,把网络系统的所有组件集成为一个连贯的可操作的异构系统,从而达到网络“透明”的目的。(二)网格技术

网格计算是通过Internet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结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利用地理上分散于各处的资源,完成各种大规模的、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的任务。网格计算无疑是分布式计算技术通向计算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网格的体系结构是有效进行网格计算的重要基础,到目前为止比较重要的网格体系结构有两个:

1.是以Globus项目为代表的五层沙漏结构,它是一个以协议为中心的框架。

2.是与Web服务相融合的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它与Web服务一样都是以服务为中心。但是,所有的网格系统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公共的体系结构:(1)网格资源层:它是构成网格系统的硬件基础。包括Internet各种计算资源,这些计算资源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2)网格中间件层:它是一系列工具和协议软件。其功能是屏蔽资源层中计算资源的分布、异构特性,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

(3)网格应用层:它是用户需求的具体体现。在网格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提供系统能接受的语言、Web服务接口、二次开发环境和工具,并可配置支持工程应用、数据库访问的软件等。(三)移动Agent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移动Agent的确切定义,我们一般认为移动Agent是一类能在自己控制之下从一台计算机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的自治程序,它们能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方便的、高效的执行框架。移动Agent是一类特殊的软件Agent,可以看成是软件Agent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除了具有软件Agent的基本特性——自治性、响应性、主动性和推理性外,还具有移动性。即它可以在网络上从一台主机自主地移动到另一台主机,代表用户完成指定的任务。由于移动Agent可以在异构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中自由移动,因此这种新的计算模式能有效地降低分布式计算中的网络负载、提高通信效率、动态适应变化的网络环境,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但目前,所有的移动Agent系统还都很不成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所以,我们可以把目前的众多Agent系统看成是实验室系统,它们离真正实用的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四)P2P技术

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是Internet上实施分布式计算的新模式。它把C/S与B/S系统中的角色一体化,引导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也就是说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通过服务器与服务器、服务器与PC机、PC机与PC机、PC机与WAP手机等两者之间的直接交换而达成计算机资源与信息共享.此外一个P2P系统至少应具有如下特征之一:

1.系统依存于边缘化(非中央式服务器)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

2.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

3.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P2P技术已发展为一种重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典型代表就是Napster。

(五)Web Service技术

集中式网络管理和分布式网络管理的区别及优缺点 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在网络系统中设置专门的网络管理节点。管理软件和管理功能主要集中在网络管理节点上,网络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是主从关系。 优点:便于集中管理 缺点: (1)管理信息集中汇总到管理节点上,信息流拥挤 (2)管理节点发生故障会影响全网的工作 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将地理上分布的网络管理客户机与一组网络管理服务器交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管理的功能。 优点: (1)可以实现分部门管理:即限制每个哭户籍只能访问和管理本部门的部分网络资源,而由一个中心管理站实施全局管理。 (2)中心管理站还能对客户机发送指令,实现更高级的管理 (3)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缺点: 不利于集中管理 所以说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网络管理的基本方向 snmp安装信息刺探以及安全策略 一、SNMP的概念,功能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是被广泛接受并投入使用的工业标准,它的目标是保证管理信息在任意两点中传送,便于网络管理员在网络上的任何节点检索信息,进行修改,寻找故障;完成故障诊断,容量规划和报告生成。它采用轮询机制,提供最基本的功能集。最适合小型、快速、低价格的环境使用。它只要求无证实的传输层协议UDP,受到许多产品的广泛支持。 本文将讨论如何在Win2K安装使支持SNMP功能,SNMP技术对于提升整体安全水准是有益的,但也可能存在风险,本文将同时检验这两个方面。另外,除了介绍一些开发工具外,还将图解通过SNMP收集信息的可能用法,以及如何提高安全性。 二、在Win2K中安装SNMP 提供一个支持SNMP的Win2K设备与增加一个额外的Windows组件同样简单,只需要进入"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选择"添加/删除程序",然后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随之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其中选择"管理和监视工具", 最后点击"下一步",依照提示安装: OK,现在Win2K就可以通过SNMP来访问了. 三、对snmp信息的刺探方法 1、Snmputil get 下面我们在命令行状态下使用Win2K资源工具箱中的程序 来获取安装了SNMP的Win2K机器的网络接口数目,命令参数是get: 前提是对方snmp口令是public 提供基本的、低级的SNMP功能,通过使用不同的参数和变量,可以显示设备情况以及管理设备。

简述计算机网络与分时多用户系统、多机系统、分布式系统的区别

简述计算机网络与分时多用户系统、多机系统、分布式系统的区别 一、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主要作用: 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 2、软件资源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弄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资源的重复存贮,也便于集中管理。 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二、分时多用户系统 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用户服务的一种操作系统。把计算机与许多终端用户连接起来,分时操作系统将系统处

理机时间与内存空间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轮流地切换给各终端用户的程序使用。由于时间间隔很短,每个用户的感觉就像他独占计算机一样。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可有效增加资源的使用率。例如UNIX系统就采用剥夺式动态优先的CPU调度,有力地支持分时操作。 产生分时系统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所形成的一种新型 OS 。它与多道批处理系统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能差别。用户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 三、多机系统多机系统是由两台以上的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系统。一般配置在同一地点且不需通信系统来联接。其中任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建立多机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多处理机与多机系统、分布处理系统和计算机网:多处理机与多机系统是进一步发展并行技术的必由之路,是巨型、大型机主要发展方向。它们是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系统,各机处理各自的指令流(进程),相互通信,联合解决大型问题。它们比并行处理机有更高的并行级别,潜力大,灵活性好。用大量廉价微型机,通过互连网络构成系统,以获得高性能,是研究多处理机与多机系统的一个方向。多处理机与多机系统要求在更高级别(进程)上研究并行算法,高级程序语言提供并发、同步进程的手段,其操作系统也大为复杂,必须解决多机间多进程的通信、同步、控制等问题。 四、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第1章分布式计算概述 一、选择题 1,CD 2,ABC 3,ABCD 4,ACD 二、简答题 1,参考1.1.1和节 2,参考1.1.2节 3,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技术是进程间通信,参考1.3.2节 4,单播和组播 5,超时和多线程 三、实验题 1.进程A在进程B发送receive前发起send操作 进程A进程B 发出非阻塞send操 作,进程A继续运行 发出阻塞receive操 作,进程B被阻塞进程B在进程A发起send前发出receive操作

发出非阻塞send 操作,进程A 继续运行 发出阻塞receive 操作,进程B 被阻塞 收到进程A 发送的数据,进程B 被唤醒 2. 进程A 在进程B 发送receive 前发起send 操作 进程A 进程B 发出阻塞send 操作, 进程A 被阻塞 发出阻塞receive 操作,进程B 被阻塞 进程B 在进程A 发起send 前发出receive 操作

发出阻塞send操作,进程A被阻塞 发出阻塞receive操作,进程B 被阻塞 收到进程A发送的数据,进程B 被唤醒 收到进程B返回的数 据,进程A被唤醒 3.1).在提供阻塞send操作和阻塞receive操作的通信系统中在提供非阻塞send操作和阻塞receive操作的通信系统中2).P1,P2,P3进程间通信的顺序状态图 m1 m1 m2 m2 第2章分布式计算范型概述 1.消息传递,客户-服务器,P2P,分布式对象,网络服务,移动代理等 2.分布式应用最广泛最流行的范型是客户-服务器范型,参考节

3.分布式应用最基本的范型是消息传递模型,参考节 4.参考节,P2P应用有很多,例如Napster,迅雷,PPS网络电视等 5.参考节 6.参考节 7.略 8.消息传递模式是最基本的分布式计算范型,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客户-服务器范型是最 流行的分布式计算范型,应用最为广泛;P2P范型又称为对等结构范型,使得网络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运行,适用于各参与者地位平等的网络;分布式对象范型,是抽象化的远程调用,适用于复杂的分布式计算应用等。 9.略 10.中间件又称为代理,中间件为参与对象提供内容抽象,隐藏对象引用,起到中介作用。 11.略 第3章 Socket编程与客户服务器应用开发 一、填空题 1.数据包socket,流式socket 2.无连接方式,面向连接方式 3.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 4.迭代服务器和并发服务器 5.有状态服务器和无状态服务器 二、简答题 1.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 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 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Socket API:套接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适用于进程间通信的套接字应用程序编程 接口

分布式系统和集中式系统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分布式系统与集中式系统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信息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系统的结构又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类型。 一、分布式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就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结构。具有分布结构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 实现不同地点的硬、软件和数据等信息资源共享,是分布式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分布式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各地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相联的计算机系统既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工作,又可脱离网络环境利用本地信息资源独立开展工 作。 下图是分布式的图例: a)硬件环境 原来系统内中央处理器处理的任务分散给相应的处理器,实现不同功能的各个处理器相互协调,共享系统的外设与 软件。 b)网络环境 多数分布式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所以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在物理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网络操作系统是不同的,这决定了他们在结构、工作方式和功能上也不同。网络操作系统要求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时首先必须了解网络资源,网络用户必须知道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的功能与配置、软件资源、网络文件结构等情况,在网络中如果用户要读一个共享文件 时,用户必须知道这个文件放在哪一台计算机的哪一个目录下;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的,它可以为用户任意调度网络资源,并且调度过程是“透明”的。当用户提交一个作业时,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在系统中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器,将用户的作业提交到该处理程序,在处理器完成作业后,将结果传给用户。在这

1.2 什么是分布式计算系统?它的实质是什么? 分布式计算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计算机在一组系统软件(分布式操作系统或中间件)环境下,合作执行一个共同的或不同的任务,最少依赖于集中的控制过程、数据和硬件。 实质:分布计算系统=分布式硬件+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数据。 1.10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的区别是什么?同构多计算机和异构多计算机各有什么特点? 区别:多计算机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处理问题, 多处理机是在一个系统内集成多个处理器. 广义上说,使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多处理机系统。即多计算机系统。 狭义上说:多处理机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系统内的多个CPU来并行执行用户的几个程序,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或用来进行冗余操作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同构计算机的特点: 1.每个节点是一台计算机,包含CPU和存储器。 2.节点间的通信量较少。 3.同构计算机系统的互连有两种结构: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和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 异构计算机的特点:

1.节点差异很大,节点可能是多处理机系统、集群或并行高性能计算机。 2.节点间通过互联网络如Internet连接起来的。 3.有两种实现方法:采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中间件软件层。 1.16什么是中间件,它的功能是什么?它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 功能:命名服务作业调度高级通信服务资源管理数据持久化分布式事务分布式文档系统安全服务 地位:中间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应用程序隐藏底层平台的异构型,因此中间件系统都提供一组完整度不同的服务集。这些服务是通过中间件系统提供的接口来调用的。一般禁止跳过中间件层直接调用底层操作系统的服务。 1.18分布式系统有哪些计算模式?(必考) 1.面向对象模式

1.1什么是服务、协议、实体? 协议定义了格式,网络实体间发送和接收报文顺序,和传输,收到报文所采取的动作。 三要素:<1>语法: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明确通信双方该怎样做 <3>同步:何时通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通信速度等。 1.2网络边缘:什么是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 <1>无连接服务:不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会话连接 <2>面向连接:在发送任何数据之前,要求建立会话连接 1.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分组交换分为哪两种? 电路交换技术:很少用于数据业务网络,主要是因为其资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 分组交换技术:通过统计复用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当出现线路故障时,分组交换技术可通过重新选路重传,提高了可靠性。 而另一个方面,分组交换是非面向连接的,对于一些实时性业务有着先天的缺陷,虽然有资源预留等一系列缓解之道,但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而电路交换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很适合用于实时业务。同时,与分组交换技术相比,电路交换技术实现简单且价格低廉,易于用硬件高速实现。 分组交换:<1>数据报方式:在目的地需要重新组装报文。优点:如有故障可绕过故障点、:不能保证按 顺序到达,丢失不能立即知晓。 <2>虚电路方式: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路。它适用于两端之间长时间的数据交 换。优点:可靠、保持顺序;缺点:如有故障,则经过故障点的数据全部丢失。 1.4物理媒介 无线:无线电波,激光,微波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1.5分组电路交换中的时延(传输+处理+传播),每一个时延计算 时延和丢包产生的原因:分组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分组到达链路的速率超过输出链路的能力; 分组时延的四种来源:<1>节点处理<2>排队 <3>传输时延:R= 链路带宽 (bps)L= 分组长度 (比特)发送比特进入链路的时间= L/R <4>传播时延:d = 物理链路的长度s = 在媒体中传播的速度 (~2x108 m/sec)传播时延 = d/s dproc = 处理时延 通常几个微秒或更少 dqueue = 排队时延 取决于拥塞 dtrans = 传输时延= L/R 对低速链路很大 dprop = 传播时延 几微秒到几百毫秒 a= 平均分组到达速率 流量强度 = La/R La/R ~ 0: 平均排队时延小 La/R -> 1: 时延变大 La/R > 1: 更多“工作”到达,超出了服务能力,平均时延无穷大! 1.6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TCP/IP 模型: 应用层: 支持网络应用 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运输层: 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 TCP, UDP 网络层: 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 IP, 选路协议 链路层: 在邻近网元之间传输数据 PPP, 以太网 物理层: “在线上”的比特 prop trans queue proc nodal d d d d d +++=

1.2什么是分布式计算系统?它的实质是什么? 分布式计算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计算机在一组系统软件(分布式操作系统或中间件)环境下,合作执行一个共同的或不同的任务,最少依赖于集中的控制过程、数据和硬件。 实质:分布计算系统=分布式硬件+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数据。 1.10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的区别是什么?同构多计算机和异构多计算机各有什 么特点? 区别:多计算机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处理冋题, 多处理机是在一个系统内集成多个处理器. 广义上说,使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多处 理机系统。即多计算机系统。 狭义上说:多处理机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系统内的多个CPU来并行执行用户的几个程序,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或用来进行冗余操作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同构计算机的特点: 1.每个节点是一台计算机,包含CPU和存储器。 2.节点间的通信量较少。 3.同构计算机系统的互连有两种结构: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和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 异构计算机的特点: 1.节点可能是多处理机系统、集群或并行高性能计算机。 2.节点间通过互联网络如In ternet连接起来的。 3.有两种实现方法:采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中间件软件层。 1.16什么是中间件,它的功能是什么?它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功能:命名服务作业调度高级通信服务资源管理数据持久化分布式事务分布式文档系统安全服务 地位:中间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应用程序隐藏底层平台的异构型,因此中间件系统都提供一组完整度不同的服务集。这些服务是通过中间件系统提供的接口来调用的。一般禁止跳过中间件层直接调用底层操作系统的服务。

第三章运输层 3.1概述: 1,运输层协议为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彼此之间提供了逻辑通信. 2,运输层协议是在端系统而不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中实现的。也只工作在端系统。中间路由器既不识别也不处理运输层加载应用层报文的任何信息。 3,网络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多种运输层协议。因特网有TCP和UDP两种运输层协议。 4,运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为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逻辑通信;而网络层则提供了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 5,运输层提供的服务受到了底层网络协议的服务模型的限制。 6,因特网的网络层协议IP协议的服务模型是尽力而为的服务,它不做任何确保,不保证报文段的按序交付,更不保证报文段中的数据完整性。是不可靠服务 7,TCP和U DP最基本的任务是,将两个端系统间IP的交付服务扩展为运行在两个端系统上的进程之间的交付服务。 8,运输层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将主机间交付扩展到进程间交付。 9,进程间数据交付和差错检查是两种最低限度的运输层服务。也是UDP所能提供的仅有的两种服务。 10,TCP通过流量控制、序号、确认和定时器等技术,能抱着正确而有序地将数据从发送进程交付给接收进程。TCP还提供拥塞控制功能。 3.2 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1,接收主机中的运输层实际上并没有把数据直接交付给进程,而是通过一个中间的套接字来传递;每个套接字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其格式决定了它是UDP还是TCP套接字。 2,多路分解demultiplexing:将运输层报文段中的数据交付到正确的套接字的工作。运输层通过检查每个运输层报文段的几个字段来标识套接字,然后将报文段定向到该套接字。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从在源主机的不同套接字中收集数据,并为每个数据块封装上首部信息(在多路分解时使用)从而生产报文段,然后将报文段传递到网络层的工作。 多路复用的要求:1,套接字有唯一的标识符;2,每个报文段有特殊字段来指示该报文段所要交付的套接字。这些特殊字段是源端口号字段(作为“返回地址”的一部分,在回发报文段时使用)和目的端口号字段。 端口号有16比特;0到1023范围的端口号成为周知端口号是受严格限制,保留给一些周知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 多路分解的实现:主机上的每个套接字被分配一个端口号,当报文段到达主机时,运输层检查报文段中的目的端口号,并将其定向到相应的套接字。然后报文段中的数据通过套接字进入其所连接的进程。 3,无连接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DatagramSocket my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19157); //端口号也可以不指定,运输层//会自动为其分配一个端口号(1024到65535之间)。 一个UDP套接字是由一个包含目的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的二元组来全面标识的。如果两个UDP报文段有不同的源IP地址或端口号,但具有相同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它们将通过相同的套接字被定向到相同的目的进程。 4,面向连接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TCP套接字与UDP套接字不同在于,它是由一个四元组标识的(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如果两个TCP报文段具有不同的源IP地址或源端口号,它们将被定向到两个不同的套接字,除非TCP携带了初始创建连接的请求。 在使用多线程时,多个套接字连接到相同的进程。即进程与套接字不是一一对应的。

第三届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国际会议(ICNDC2012) 2012.10.21—2012.10.24,中国,杭州 论文征集 全文投稿截止日期:2012年5月1日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2012年6月1日 交修订版截止日期:2012年6月20日 大会主席: 黄理灿浙江理工大学 黎建辉中国科学院 曹军威清华大学 郭毅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 刘元安北京邮电大学 David W. Walker 英国卡迪夫大学 【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闫志文、刘振、李雪利、刘飘悦、李志龙 电话/传真:+86-0571-******** E-mail: icndc2012@https://www.doczj.com/doc/eb17896543.html, 通讯地址:中国浙江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310018 会议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eb17896543.html,/meeting/icndc2012/ 国际委员会: Mark Baker (University of Reading, UK) John Brook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

Rajkumar Buyya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Wentong Cai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Jie C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China) Ga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ina) Kang Chen(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Giuseppe Ciaccio (Universita' diGenova, Italy) Philippe Cudre-Mauroux(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Jiazhu Dai (Shanghai University, China) Yong Fa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Zaiwen Feng(Wuhan University, China) Haiwu He (INRIA, France) Shaoyi He(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San Marcos, USA) Jinzhu Gao ( University of Pacific, USA) Weidong Geng ( Zhejiang University,China) Jinyuan Jia (TongjiUniversity, China) Keyuan Jiang (Purdue calmet University, USA) Gang Ko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Jianping L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Shijian Li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Wei Li(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Xiaolin(Andy) Li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SA) Liu Ho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Willie W. Lu(Chairman, USCWC,USA) Kai Na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Daowu Pei (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 P.I. Poromarenko (National Mining University of Ukraine, Ukraine) Omer F. Rana (Cardiff University, UK) Zhen She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Yingwen So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Wei Tan(Staff Researcher, IBM T. J. Watson) Cho-Li Wang (Univ. of Hong Kong, Hong Kong) Hecheng Wang(Hangzhou Diazhi University, China) Jue Wa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Xiaodong Wang (STFC, DaresburyLaboratory, UK) Yaming Wang (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China) Fenghua We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Suhong Yang (Hangzhou Diazhi University, China) Zhiwen Yu(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hina) Hehua Zhang(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Yunhua Zhang (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hina) Zhiming Zhao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Netherlands) Chengxiong Zho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Ligang Zhou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Jinlou Zhao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ina)

第一届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国际会议(ICNDC2010) 论文征集公告 【会议基本信息】 会议名称(中文):第一届网络与分布式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英文):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所属学科:计算机科学 开始时间:2010-10-21 结束时间:2010-10-24 所在国家:中国 所在城市:杭州 主办单位:ZSTU, China 协办单位: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BUPT, China Cardiff University CAS, China Hangzhou Dianzhi University,China 【组织结构】 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席:Prof. Yike Guo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Prof. Lican Huang(黄理灿)ZSTU, China Prof. Y uanan Liu(刘元安)BUPT, China Prof. David W. Walker Cardiff University, UK Ass. Prof. Lean Y u(余乐安)CAS, China 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Prof. Kin Keung Lai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en. Lect. Maozhen Li Brunel University, UK Ass. Prof. Hui Xiong Rutgers, SUNJ, USA Prof. Junwei Cao(曹军威)Tsinghua Univ., China 宣传及出版成员:Ass. Prof. Suhong Yang(杨甦宏)Hangzhou Dianzhi University,China Dr. Yong Liu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Mr. Jianfeng Ni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hina 当地工作人员:Yingtian Lou, Ya Hu, Yuhong Zhao 展览和赞助主席:Zesheng Y u,Gang Chen,Xin Xu, Xianchang Min 研讨会主席:Dr. Zhiming Zhao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NL. 国际委员会: Rajkumar Buyya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Mark Baker (University of Reading, UK) John Brook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 Wentong Cai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Jie C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Ga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ina)

网络与分布计算 分布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也称网络计算(networking computing),它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计算模型。该模型旨在提供一套有组织的系统方法,以实现一种开放型的标准化系统结构,使程序和数据都具有透明的分布能力和网络联结能力,以及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的能力。 开放软件基金会OSF(Open Software Foundation),是一个由200家计算机公司组成的非营利组织,专门从事于创立一个将所有平台联网的标准。它定义的分布计算由三个层次组成:基础性物理连接和分组交换机构,分布式计算环境,用户与网络接口。 分布式计算环境(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ment,缩写为DCE)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韵功能,统一管理网络资源,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方便的管理机制、使用方法和开发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性能和资源。它的目标是使不同厂家的计算机或具有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计算机,能集成为一个统一的计算环境,使程序和数据具有透明的分布能力和网络联结能力以及互操作性、可移植性的能力。 最早的分布计算环境是以Sun Microsystem公司提出的SUN NFS(网络文件系统)为基础的ONC(开放网络计算),这是一个连接各种机型的通信体系。在这个网络环境中,网络内各用户能透明地共享文件,应用开发人员可高效地使用网络分散资源和异构机上的资源,并为网络管理员提供了各种网络管理工具。ONC环境目前已得到世界上主要计算机厂家的支持,如IBM公司、Microsoft公司等。 尽管如此,目前的计算环境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同厂商的网络环境不能协同工作、网络计算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等,而且网络新技术层出不穷。为适应这种潮流,需要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分布式计算环境标准。 未来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与现在的联网环境大有区别。现在的网络环境,只是把一大批机器连在一起,计算机之间进行异步的信息传输。在新的分布式环境中,将是异种机器联网的紧耦合系统,也就是说,最终用户、应用开发者、系统管理人员所看到的是一个单一的系统,他们共处在一个共同的界面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数据、资源、名称等的差异都是透明的。 2 DCE的特征 新的分布式环境至少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 每个对象如用户、文件、资源和服务等,在这个系统中有其唯一的名称,即无论在系统的何处访问这个对象,其名称不变。 2) 可以在系统的任何地方使用系统提供的任何一种服务,而不管该种服务现居何处。 3) 系统各处使用相同的用户认证方式,此外,系统的所有设备(打印机、文件等)采用相同的访

网络与分布式系统专业 Master of Science in Internet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所属院校 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 ? ?学术地位 2015年英国大学综合排名(The Times and Sunday 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 league table 2015)第6位 2014年英国大学综合排名(The Times and Sunday 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 league table 2014)第6位 2013年英国大学综合排名(The Times and Sunday 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 league table 2013)第5位 ? 院校位置 ? 英国-- 杜伦市(Durham)-英格兰 ? ?办学性质公立 ?海飓解读专业类型 信息技术IT类 -- 信息通信 ?

?课程长度 1年 ? ?开学日期 10月最近一次开学申请截止日期:2015-06-01 ? ?学费标准 GBP 英镑14,900.00 ? ?费用总额RMB 人民币249,000.00 ? ?学术要求 1. 国内全日制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均分80%以上。 2. 有专业背景要求(申请人本科专业须与本课程相同或至少相关。)? ?雅思要求6.5(单项不低于6) ? ?特殊要求无 ?申请材料 1. 完整的院校申请表(用英文填写) 2. 学士学位证(中英文对照)清晰扫描件

3. 本科毕业证(中英文对照)清晰扫描件 4. 本科学习四年的成绩单(中英文对照)清晰扫描件 5. 护照(首页)清晰扫描件 6. 合格的雅思成绩单清晰扫描件 7. 2份英文推荐信(须打印在推荐人工作单位信笺纸上、注明推荐人的职务、地址、邮箱电话、日期,并由推荐人签字,同时附上word版) 8. 1份400-500字的英文个人陈述(同时附上word版) 9. 奖状/资格证(中英文对照,须与申请的专业有关)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摘要:分布式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研究两个 方面。但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计算的研究热点也从以分布式操 作系统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以网络计算平台为中心的实用分布式技术,并取 得了较大的成功。关键词:分布式计算;中间件技术;P2P技术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Net&Distributed Computing Cui Lisheng (Computer Application&Technology Colleg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 compu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two aspects.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the research focus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to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center switch to a network-centric utility computing platform distributed technology, and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Keywords:Distributed computing,Middleware technology,P2P technology一、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工作原理要想实现分布式计算,首先就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一)计算机之间需要能彼此通信(二)需要有 实施的规则(例如,决定谁第一个通过,第二个做什么,如果某事件失败会发生 什么情况等)(三)计算机之间需要能够彼此寻找只有满足了这三点,分布式 计算才有可能实现。二、分布式计算技术(一)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是基础软件,是分布式系统中介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一个功能层次,它能够屏蔽操作系统(或 网络协议)的差异,实现分布式异构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 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 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它扩展了C/S结构,形成了一个包括客户端、中间件 和服务器的多层结构。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以中间件为桥梁,通过把数 据转移到计算之处的计算方式,把网络系统的所有组件集成为一个连贯的可操作 的异构系统,从而达到网络“透明”的目的。(二)网格技术网格计算是通过Internet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结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从而 使得人们能够利用地理上分散于各处的资源,完成各种大规模的、复杂的计算和 数据处理的任务。网格计算无疑是分布式计算技术通向计算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里程碑.网格的体系结构是有效进行网格计算的重要基础,到目前为止比较重要 的网格体系结构有两个: 1.是以Globus项目为代表的五层沙漏结构,它是一个以协议为中心的框架。 2.是与Web服务相融合的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它与Web服务一样都是以服务为中心。但是,所有的 网格系统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公共的体系结构:(1)网格资源层:它是构成 网格系统的硬件基础。包括Internet各种计算资源,这些计算资源通过网络设备 连接起来。(2)网格中间件层:它是一系列工具和协议软件。其功能是屏蔽资 源层中计算资源的分布、异构特性,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3)网格应用层:它是用户需求的具体体现。在网格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提供 系统能接受的语言、Web服务接口、二次开发环境和工具,并可配置支持工程应用、数据库访问的软件等。(三)移动Agent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移动Agent的确切定义,我们一般认为移动Agent是一类能在自己控制之下从一台计 算机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的自治程序,它们能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方便的、高效的 执行框架。移动Agent是一类特殊的软件Agent,可以看成是软件Agent技术与 分布式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除了具有软件Agent的基本特性——自治性、 响应性、主动性和推理性外,还具有移动性。即它可以在网络上从一台主机自主

网络和分布式计算 发表时间:2010-05-10T14:16:46.530Z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崔力升[导读] 分布式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研究两个方面。 崔力升(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摘要:分布式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研究两个方面。但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计算的研究热点也从以分布式操作系统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以网络计算平台为中心的实用分布式技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关键词:分布式计算;中间件技术;P2P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Net&Distributed Computing Cui Lisheng (Computer Application&Technology Colleg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 compu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two aspects.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the research focus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to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center switch to a network-centric utility computing platform distributed technology, and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Keywords:Distributed computing,Middleware technology,P2P technology 一、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工作原理要想实现分布式计算,首先就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一)计算机之间需要能彼此通信(二)需要有实施的规则(例如,决定谁第一个通过,第二个做什么,如果某事件失败会发生什么情况等)(三)计算机之间需要能够彼此寻找只有满足了这三点,分布式计算才有可能实现。 二、分布式计算技术(一)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基础软件,是分布式系统中介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一个功能层次,它能够屏蔽操作系统(或网络协议)的差异,实现分布式异构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它扩展了C/S结构,形成了一个包括客户端、中间件和服务器的多层结构。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以中间件为桥梁,通过把数据转移到计算之处的计算方式,把网络系统的所有组件集成为一个连贯的可操作的异构系统,从而达到网络“透明”的目的。(二)网格技术 网格计算是通过Internet把分散在各处的硬件、软件、信息资源连结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利用地理上分散于各处的资源,完成各种大规模的、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处理的任务。网格计算无疑是分布式计算技术通向计算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网格的体系结构是有效进行网格计算的重要基础,到目前为止比较重要的网格体系结构有两个: 1.是以Globus项目为代表的五层沙漏结构,它是一个以协议为中心的框架。 2.是与Web服务相融合的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它与Web服务一样都是以服务为中心。但是,所有的网格系统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公共的体系结构:(1)网格资源层:它是构成网格系统的硬件基础。包括Internet各种计算资源,这些计算资源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2)网格中间件层:它是一系列工具和协议软件。其功能是屏蔽资源层中计算资源的分布、异构特性,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 (3)网格应用层:它是用户需求的具体体现。在网格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提供系统能接受的语言、Web服务接口、二次开发环境和工具,并可配置支持工程应用、数据库访问的软件等。(三)移动Agent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移动Agent的确切定义,我们一般认为移动Agent是一类能在自己控制之下从一台计算机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的自治程序,它们能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方便的、高效的执行框架。移动Agent是一类特殊的软件Agent,可以看成是软件Agent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除了具有软件Agent的基本特性——自治性、响应性、主动性和推理性外,还具有移动性。即它可以在网络上从一台主机自主地移动到另一台主机,代表用户完成指定的任务。由于移动Agent可以在异构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中自由移动,因此这种新的计算模式能有效地降低分布式计算中的网络负载、提高通信效率、动态适应变化的网络环境,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但目前,所有的移动Agent系统还都很不成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所以,我们可以把目前的众多Agent系统看成是实验室系统,它们离真正实用的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四)P2P技术 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是Internet上实施分布式计算的新模式。它把C/S与B/S系统中的角色一体化,引导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也就是说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通过服务器与服务器、服务器与PC机、PC机与PC机、PC机与WAP手机等两者之间的直接交换而达成计算机资源与信息共享.此外一个P2P系统至少应具有如下特征之一: 1.系统依存于边缘化(非中央式服务器)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 2.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 3.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P2P技术已发展为一种重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典型代表就是Napster。 (五)Web Service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