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一座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她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土、石英沙等 34 种。而这些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都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城市发展

引言: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郑州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黄淮平原。全区介于东经112°42′~114°14′和北纬34°16′~34°58′之间;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2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

在太古代至元古代的近20亿年间郑州地区经历了7次大的造山、造陆运动,曾多次成为高山、丘陵、平原和海洋,元古代末期,郑州地区古老的结晶基地之基本轮廓已形成。大致在距今1.4万到1.2万年期间,由于黄河淤积,海水后退,东部露出海面成为平原。其后,又经过1万余年的地壳演变与发展,不仅造就了郑州地区可供人类生息繁衍的优美地貌环境,同时,也形成了郑州地区优越的地质条件和丰富矿产资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就全区地形总趋势看,西南高东北低,近似于西高东低,由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西南部山地丘陵区是黄河与淮河的分水岭,面积为1239.6平方千米。地形起伏很大,高程在海拔300~1000米之间,该区土质复杂,荒山薄岭,大部不能作耕地,植被很少,水土流失严重。北部黄土丘陵台地区东西绵延起伏66千米,南北宽1~5千米。整个地势北陡南缓。在黄土台地和倾斜平原上除发育有冲沟外,还可见到低矮的黄土质孤峰、陷穴、竖井等黄土喀斯特地形。区内水利条件极差,是干旱缺水地区。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是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季节性河流的洪积为主导成因的一种地貌类型。地面高程在海拔100~200米之间,坡高为1/300~1/1000米,呈西南——东北倾斜,或局部西北——东南倾斜。地面物质以洪积的亚粘土、粘土、亚沙土夹碎石为主。该区水利条件尚好,多为井灌区及河库灌区,是粮棉、烟主要产区。冲积扇平原区是由流水侵蚀山地丘陵的物质在此沉降堆积和历次黄河南泛冲积而成的的平原。

3气候条件

郑州市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太阳辐射、地形、大气环流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灾害天气频繁等特征。随着四季的

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的基本气候特征。

4 水文条件

郑州市处于豫西北黄河沿岸全省降水量最少区域的南侧,降水量稍偏少,年平均599.5~707.0毫米。荥阳、邙山及郑州市区、中牟县和陇海铁路以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黄河沿岸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75毫米。处于伊洛河谷地交汇带的巩义北部、周围有山地阻挡的登封县城周围降水少,年雨量低于600毫米。山区的降水量也有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如登封境内的嵩山顶,年降水量为864.2毫米,平均比山下多300毫米左右。郑州地区降水量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为320~380毫米,占全年的50~60%。冬季雨雪稀少,降水量只有20~30毫米,仅占全年雨量的3~4%。春秋季雨量介于冬夏之间,秋季雨量略高于春季。由于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而每年季风的强弱、来去的早晚及停留时间的长短差异较大,使得市内降水年变幅和季变幅都较大,也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

二、郑州的自然资源

1 矿产资源

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土、石英沙等 34 种,其中煤炭总储量 50 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种类齐全,储量达 1 亿吨,占全省储量的一半;铝土矿储量 1 亿吨,占全省的 30 %;天然油石矿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2土地资源

郑州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郑州地区的土壤,有明显的区域性,在河南省土壤区划中,属于暖温带棕壤及褐土地带;又有明显的分异性,东西方向上变化显著,由东向西逐渐由潮土过渡到棕壤;根据河南省土壤区划郑州市土壤面积69.56公顷,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风沙土、石质土、新积土、粗骨土、红粘土、紫色土、棕壤土、水稻土等10大类,30个亚类,53个土属,110多个土种。

其中,潮土类土壤面积约2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0.17%,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的平原区。该区地势低平开阔,坡降很小,径流缓滞,水源丰富,排水不畅,但土层深厚,砂粘相间,富含碳酸钙,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分布地区土层深厚,肥力较多,是郑州市的粮油主要产区;风砂土类土壤面积约3.4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97%,主要分布在中牟、新郑东部及京广线以东的黄河冲积平原上。棕壤土类土壤,面积约5934公顷,占总面积的0.86%,主要分布在西部嵩箕山区和巩义的拜台岩一带,海拔在850米以上山地,下限与淋溶褐土相接。该区植被茂密,光照不足。分布地区适宜造林;水稻土类土壤面积较小,仅有14.47公顷,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分布于郑州市郊区黄河冲积平原较低处的泉水地上,水利条件较好。土质疏松,孔隙度较大,渗水、透气性能良好。由于长期湿耕,出现了坚实的难以透水的梨底层,保肥、保水性能较好,形成肥力较高的土壤,是生产优质米的土壤。

3郑州市植被

郑州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计有维管植物181科,934属,2300多种。乔木、灌木、草木皆有,它们遍布于山区、丘陵、平原及河谷地带。郑州市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跨2个植被区。豫东平原栽培作物植被区常见植物有毛白杨、大官杨、旱柳、臭椿、泡桐、侧柏、荆条、益母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自然植被以盐生植被和沙生植被为主,草甸植被次之。人工植被以小麦、杂粮一年二熟植被为主,二年三熟小麦杂粮植被次之,一年一熟较少。组成人工植被的以小麦、玉米为主,大豆、甘薯、谷子、高粱、芝麻、烟草次之。

豫西山地、丘陵、台地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常见植物有油松、白皮松、栾树、侧柏、辽东栎、白桦、毛白杨、棒、虎棒子、榆等。人工植被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谷子、甘薯和棉花等次之,落叶果树有苹果、石榴、柿、梨、桃、李、杏、葡萄等。

三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影响郑州的发展

素有“绿城”美誉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在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使郑州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中心城市。

1城市的建设的规模、布局

郑州具备了成为特大城市的空间区位,平原、冲积扇平原最适合布置城市,因而市区主要位于京广铁路线以东的冲积扇平原区。城市的布局规划则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如地质,风象,水文。而土地资源则决定郑州的规模

2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

(1)工业矿产资源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郑州拥有工业企业 5 万多户,分跨 100 多个工业门类。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辅材料产业具有明显优势。铝、汽车、食品、纺织等为主导产业。郑州是全国纺织、冶金建材工业基地,氧化铝产量占全国一半左右;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客车生产企业。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是日本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在中国的商务车生产基地。 2005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569.7 亿元,增长 24.2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193.7 %,比上年提高 31.9 个百分点。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逐年增长,2008 年用水量为16.29 亿m3,但境内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7.22 亿m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 农业郑州市耕地面积 296.0 千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等,经济林果和土特产品有红枣、柿子、金银花、西瓜、大蒜等。 2005 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 72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7.0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建奶牛养殖小区 20 个 ,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0 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3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

(3)商业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郑州在这一区域内区位优势突出。郑州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腹地优势。郑州依据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的优势和特点,加快实施商贸城建设,近年来,郑州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高、中、低三级商业群相配套的零售商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易初莲花、世纪联华、天津家世界、北京华联、国美电器、百盛、必胜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业巨头纷纷抢摊郑州 , 为商贸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5 年,全市共有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网点 16 万个,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 1166.3 亿元,增长 37.5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06.7 亿元,增长 14.5 %。全市拥有技术贸易机构 3500 多家,各类人才市场 10 余个。河南科技市场是国家规划的我国中部地区的技术贸易中心。每年在郑州举办的各类全国性、区域性交易会、博览会、洽谈会上百次。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是国内贸易部批准的 3 个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之一,自 1995 年以来,已成功举办 11 届,会展经济市场化运作步伐加快。香江、奥柯玛等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影响郑州的城市规模,城市性质,以及城市的布局,建设成本,而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白宗仁,胡仰迅。郑州市自然条件及资源。气象出版社,1990

2胡健,王雷,欧名豪。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对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启示和借鉴。中国土地科学,2009(6)

3罗庆。基于自然资源视角的欠发达农区发展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08(4)

4郝鹏展。论近代以来郑州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6

5李秀霞,刘春燕,刘雁。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约束问题分析。资源与产业,2010(1)

6王旭升,董桂萍,毛卉。郑州城市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其城市发

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1 课题: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一、课标解读: 关于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具体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在集散程度、呈现形态与规模等方面对聚落的影响;能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世界气候巴西等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对陕西、兰州、塔里木等区域的特征不熟悉,影响分析。 三、教材分析: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本节课,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通过中国、世界城市分布、兰州、上海、大同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向学生说明地形、气候、水和矿产资源怎样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地形地势与交通、京包、宝成线的修建、四川交通等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意图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同时要学生深刻理解人地关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分布的规律,和陕西、巴西、兰州等具体案例理解地形对城市的分布、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2、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分布的规律,北京首钢布局的案例,分析理解气候对城市区位和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3、通过观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分析成因及塔里木盆地内楼兰古城衰落的原因分析来理解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4、通过分析宝成线8字型线路设计的原因,和中国铁路分布、四川铁路密度等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能力目标: 1 能够用原有知识,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

年郑州市总体规划

年郑州市总体规划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9L889?F88688] 2 0 2 0 年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 0 0 8 — 2 0 2 0年)》(以下简称《总规》) 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 4 4 6 . 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怎么确定? 20 2 0年,市域总人口约IoOo万 《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 0 2 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 0 1 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 0 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 38万人;2 0 2 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 0 0 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 8 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 0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 5平方米/ 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 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 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 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 口之家,就是一套1 0 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 《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提示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知识框架 考点解析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地形 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 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 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 <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 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 利) 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 巴 低地湿热,高原凉爽 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 条件制约 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 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②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日照与街道方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由于大气环流条件不同,风向不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污染大气的企业的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第一,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第二,、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将其布局在与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第三,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对城市的影响 ①影响城市分布 原因: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分布: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河口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和湖岸地区。 ②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①依托矿产资源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 世界: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德国埃森和杜伊斯堡等。 中国:依托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内蒙古的包头、四川的攀枝花、安徽的马鞍山等;煤炭工业城市如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等;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新疆的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大庆、山东的东营等。 ②城市的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 ③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随资源的枯竭需考虑城市的转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

郑州市商圈调查分析

郑州市商圈分析

郑州市区商业概况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郑州人均商业面积为0.7平方米左右,而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均一般为1.2平方米,从数字上来看,郑州人均商业面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状态。由此看来,郑州的商业地产存在很大市场。 郑州住宅密集区自发形成的商业形态,没有集中、统一的规划,无论从经营载体——住宅底商的硬件环境,到软件服务品质,均无法满足部分对购物环境、消费品质要求较高的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推动着城市商业形态的发展、变化—从自发式零散街铺,逐渐向人为规划的社区中心商场、主题商业步行街及专业商业城过渡,并逐渐走向成熟。郑州目前多数区域都缺乏高品质主题商业物业来提升区域的商业消费品质。而高品质商业地产分为住区中心商场、特色步行街、主题式大商场等等,各区域可结合区域商圈的差异,选择不同类型的主题商业地产开发。 现今,郑州市较突出的商圈范围内的购物中心、专业专卖店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连锁超市经营领域正在拓宽;丹尼斯、沃尔玛、易初莲花、家乐福、家世界、世纪联华等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涌入郑州。如火如荼的商业氛围的造势让投资者和消费者觉得前景一片大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郑州分为二七商业圈、火车站商业圈、国贸中心商业圈、紫荆山商业圈、碧沙岗商业圈、郑东新区商业圈。

1、二七商圈——城市形象门户商圈 二七区是郑州市的商贸中心区,具有悠久的商贸业发展历史。随着1903年京汉铁路开通和1905年德化街建成,这里的商贸业就逐渐兴起和繁荣。经过100年的风雨历程,二七区的商业不断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由亚细亚等几大商场参与的全国著名的郑州商战曾在这里爆发,引发了郑州乃至全省的商业变革。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新旧更迭,二七区逐步形成了以零售业为主的“二七商圈”。 形成因素: 一、大型零售商云集,商业街规模 庞大。 “二七商圈”已建成了中原地区 第一个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 步行商业街——德化步行商业街,汇 集了世界500强之首——商业零售巨 头沃尔玛公司、金博大购物中心、北 京华联、上海世纪联华、天津家世界 等数十家大型商业企业和百年德化购 物公园、正弘国际名店、国美家电等 大批商家,商业氛围浓厚。涵盖了传统 百货、超市零售、商业步行街、批发等 形态。也是郑州商业业态最为丰富配套 最为全面的区域。 因二七与火车站相距很近,而两个 商圈可以说是郑州商业的发源地,经过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二七商圈与火车站商圈的服务半径分别有了扩大,甚至是慢慢的有融为一体的倾向。如德化步

高考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专项练习(带答案)-教育文档

2019高考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 响专项练习(带答案) 自然条件往往不能被人类所征服!但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状况!所以我们人类不要一味的改造自然要顺应自然!以下是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专项练习,请考生练习。 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B.气候河流 D.资源 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B.气候交通 D.市场 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3~4题。 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赣州 B.武汉广州 D.大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西部大开发5条铁路,计划到2020年建成新疆铁路网。据此回答5~6题。 下列对新疆重视铁路建设的地理背景的描述,错误的是()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具有沿边优势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对交通运输的潜在需求大新疆地域辽阔,适宜发展铁路运输

新疆地形单一,建设铁路工程量小新疆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是()高寒缺氧和沙漠戈壁广布冻土和高寒缺氧山河相间,地形破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的谷地的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受挤压,经侵蚀 B.受挤压,经风化受张力,经搬运 D.受张力经沉积形成 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 地质灾害少 B.土地C.河湖密度大 D.旅游资源丰富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K14-5,单位:米),完成~10题。 影响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10.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某原始村落的平面复原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11~13题。 下列关于此原始聚落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此原始聚落已经有了原始的功能分区图中壕沟主要是出于防御需要而修建的图中居民区位于河流附近,容易受到河流洪灾的影响,所以布局在区域③处更为合理图中聚落是人类

郑州城市发展

郑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如今,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郑州的城市变化应该是很贴切的。无论是如火如荼的郑东新区建设,还是扎扎实实的中心城区保护改造,都在一笔笔为人们描绘这个城市的美丽前景。2005年是我市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城市三年大变的最后一年,按照“开发建设郑东新区、保护改造中心城区”两手并举的城市建设思路,城市建设任务仍将十分艰巨和繁重。 郑州本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而现在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又一次次地被提升,九条高速客运铁路将在郑州交汇;轻轨梦若获批准,一号线后年就将开建;郑州—广州—新加坡、郑州—广州—悉尼的往返国际航班近期将开通,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我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郑州将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这一系列举措必将再次稳固郑州的实力及地位,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交通★ ★铁路★ ☆第六次大提速将向河南倾斜☆ 9月7日,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明确表示:第六次大提速后 运力将向河南倾斜,票价是否上调未有定论,郑州铁路局改制为公司 纯属谣传。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主要是以促进郑州和武汉为中 心的两大城市圈建设为重点,对郑州、武汉、长(沙)株(洲)、南昌等 大型枢纽进行优化改造,新建郑州、长沙等大型客运站以及郑州、武 汉集装箱中心站,通过建设郑州新客站、郑州集装箱中心站,进一步 强化郑州枢纽建设,整体提升河南境内路网通过能力。 针对我省郑州、洛阳、开封等火车站一票难求的问题,铁道 部应该将运力重点向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倾斜,加快发展,以 解决乘客买票难的问题。 今年3月中旬,郑州铁路局进行了拆分,拆分后全局的各项 工作开局良好,在全国18个铁路局中仍然名列前茅,对于网上和社 会上流传郑州铁路局有可能改为公司,这“纯属谣传,无中生有”。 从1997年开始,我国铁路进行了5次大提速,而在每次大提速中,铁道部对社会承诺:铁路提速不涨价。第六次大提速后,列

体育运动对促进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启迪

体育运动对促进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启迪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结合日益紧密,其多元功能与价值不断被人们认识和挖掘,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宣传城市风貌,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是城市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影响并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1、加快市政建设,提升城市品味 体育场馆的数量和分布是衡量一座城市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整个经济与社会水平的基础设施、基础结构和环境的状况,事实证明:当今无论是世界性的,还是洲际性的比赛,以及国家和省级的大型运动会或单项比赛,都将加快承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场馆、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等等。2003年湖南长沙承办第5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共计投入城建资金230多亿元,完成了包括城市道路改造、城市建筑和住宅建设以及城市绿化、亮化、景观修缮等重点工程上百个,14个市州当中有9个承担城运会的比赛,得益于城运会,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地变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与相关设施建设投资达到 297.55亿元,其中北京投资280亿元,京外投资17 .55亿元。在京投入的280亿元

中,体育场馆建设127亿元,相关设施建设153亿元(奥运村、记者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等),此外,生态环境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06.5亿元,其中环境保护项目582亿元,交通及其他项目1293亿元,信息通信项目631.5亿元,以上投资数均达到了北京历史上阶段性投资的最高水平。投资总额达到2921.4亿元人民币;广州市更是借助三次承办大型运动会促成了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基础配套功能的完善。第一次是1987年以“六运会”为契机的天河新城区建设,新建占地54.54公顷的天河体育中心,配套建设了文化娱乐、办公旅游、商业贸易三个功能区,同时完善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形成了天河新城区的核心区,并开发建设了占地6.48平方公里的珠江新城;第二次是2001年以“九运会”为契机的奥林匹克中心周边地区的建设,新建了高水平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带动了东圃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先后建成170多项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完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快速路,修建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了广州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第三次是2010年以亚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配套服务功能,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城市立体交通系统,提高了城市交通服务能力,推动了城市景观环境建设,而且还改善了城市软环境,

郑州城市发展历史

郑州城市发展历史 中 国 城 市 发 展 史

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作者:冉钊 学号:131308033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日期:2015年12月10日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郑州城市发展历史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冉钊河南安阳) 摘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同时又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有必要了解郑州市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本文主要介绍了郑州市的历史发展状况,又以经济和交通为例子阐述了郑州市区位发展优势,以史为鉴能为郑州市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郑州市;城市;发展史;区位 引言:郑州市是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版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行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宏观经济发展策略。“中部崛起”战略思想的提出给中部地区特别是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郑州市在“中原崛起”中也是中部崛起的“排头兵”,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六省,据资料统计到2005年底,河南省人口总数已达9768万人,居全国第一;生产总值已达10587.42亿元,已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工业增加值已达4896.01亿元,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六省第一。河南地处中原,不仅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网络中心。 一、郑州市历史进程 1、封建社会时期的郑州发展历史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新密市李家沟

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距今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 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亳(后称南亳,今商丘),后迁都郑州,亦称亳。现存的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

举办大型活动赛事对一个城市的切实影响 - 副本

举办大型赛事对一个城市的切实影响 举办大型赛事对一个城市的切实影响,概括说,举例城市的变化。一般举办大型赛事,一半会给一座城市带来一次全新的机遇。藉由大型赛事的契机,借力而行、借势而行,不但能大幅提升城市环境,推进城市综合改造进程,还可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给城市发展点燃引擎。除了奥运会,四年一次的全运会也极大提升了承办城市的速度及区域发展。在南京长江边上的奥体中心板块因为盛会的召开而创造了“滩涂起新城”的奇迹。去年在济南落幕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让“泉城”济南成功拉动了东部区域的快速发展。办赛事办城市,参加全国两会的深圳代表认为,借鉴曾经举办重大赛事城市的经验,再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深圳完全可以借助大运推进城市改造、完善城市功能。 赛事的成功举办全面推动、促进了城市的科学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赛事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科学管理水平城市科学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提高了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了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奥运 会极大提升了北京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誉度,扩大了北京在世界的影响力;奥运会使北京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又增添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内涵,民心因奥运而凝聚,精神为奥运而振奋,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奥运会促进了城市的民生工程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造福了广大市民百姓奥运会为北京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爱国奉献精神、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了解国际规则又熟悉我国国情、通晓外语并经大赛检验过的专业人才,成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才财富。城市的繁荣发展要靠人,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北京已经站在迈向国际发达城市的新的起跑线上。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1 大型赛事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1)促进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 (2)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F1落户中国。(3)带动广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方面,广州奥林匹克体育场和广州体育馆周边地区在九运会后上升了30%~50%,上海嘉定在2004年同样一块土地拍价格在8万~12万左右,F1 落户后则增加了数10倍。 (4)带动产业的发展。 2 大型赛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提高城市形象力。(2)促进就业。 我们也应该尽量做到: 1.确立正确的举办理念、目标、方针、原则,才能更好地为城市长期科学发展服务。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确立了“一个总目标、两个发展战略、三大理念、四项原则、五条工作方针”的整体筹办工作指导体系,坚持七年,一以贯之,对成功举办奥运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为北京城市的长期发展起到了科学指导的重要作用。 2.根据城市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办好大型赛事活动。经过改革 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国众多城市经济实力大增,举办各种大型赛事和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选择那些知名度高、品牌效益好、能形成市场开发前景的赛事与活动,把对赛事和活动的选择与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未来市场发展潜力结合起来。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大型赛事活动是搞不起来的,但全靠政府投入,大型赛事活动也是不能持久的。 3.充分利用申办、筹办、举办的全过程,多方位打造城市形象,才能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奥运会为北京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事实证明,借助奥运平台,积极介入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打造城市形象,才能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郑州市二七商圈市调报告

二七商圈市调报告 调查人:王清伟/王正秀/郑建业 一、基本信息 1、商圈简介 二七商圈以二七广场纪念塔为中心,辐射整个郑州区域,现已成为河南市场的一张“商贸名片”,专家评审预测“未来的郑州二七商圈将成为‘中部第一商圈’‘中国著名商业中心’。” 根据政府规划,二七商圈重点开发改造14个项目,将带动郑州二七商圈开发、提升二七商圈服务能力和改善老城中心区城市环境改善。二七商业中心区将达到功能定位提升、商业业态提升、交通系统提升、环境形象提升并由传统购物百货向商业休闲综合体转变,由传统批发零售向现代物流综合体转变。 商圈各大商超百货云集,一步一店一处一街,是集商业、超市、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包括:百年德化商业步行街、郑州大上海城步行街、百货大楼、世贸商城、银基商贸城、锦荣商贸城、万博小商品城、恒泰服饰广场、大商新玛特、丹尼斯、百盛购物中心等。2、位置图示 二七商圈位于郑州市市中心地带,周边各大商圈环绕

二七商圈辐射整个郑州市区 二、调研项目及时间 二七商圈涵盖商业、娱乐、购物、写字楼、休闲旅游等板块

1、调研项目名称 二七广场商圈:百货大楼、大上海城、大商新玛特、百盛中心 2、大上海城 ◎项目基本情况: 郑州大上海步行街是目前中原地区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项目,总投资15亿人民币,总占地面积约103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项目位于郑州市最繁华的“二七商圈”黄金腹地,由北二七路、东太康路、人民路这三大金街所围合的“金三角”的核心原点。 大上海城步行街项目东西跨度为430米,南北跨度为280米,包括上海商城、金街、银街、展示中心、城市主题广场等子项目,其以巨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形成了一个开放式、跨区域的商业群体,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影视、会展、康体、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郑州首席时尚生活中心岛和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作为现代行世界主流的第三代步行街,郑州大上海城步行街以卖店群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中心,重点规划了大型商场、超市、展厅、娱乐城、酒店式公寓、城市主题广场、市中心最大的停车场等国际先进的商业设施。步行街用地呈十字型,整体划分为5个商业区、大型店铺和公寓融为一体。大上海城步行街”是由河南华诚房地产开发公司、郑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浙江新钱塘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郑州大上海城步行街紧邻郑州市百货大楼,南临东太康路,西连二七路,东连人民路,与光彩市场、金博大城隔路相望。 ◎市场调研时间:2013年4月11日14:30--15:10 3、百货大楼 ◎项目基本情况: 百货大楼比邻大上海城,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55年前,在政府重点扶持下亮相伊始,即在郑州市引起了轰动。当时的郑州,正是百废待兴。 不多的商店商铺,大多是小门面,而拔地而起的郑州百货大楼,一亮相就是 19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当年郑州市民一度万人空巷,争睹这一时代骄子的芳容。 它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郑州百货大楼开业的第二年,它就以年销售额550万元、年纯利润36万元的丰硕成果,创造了当

郑州市总体规划.pdf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期限与城市规划区界定 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和《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突出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带动作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健康、区域统筹、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本次规划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

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 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二)城市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郑州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 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富有中原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3、社会发展目标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需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到202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0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300所;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8—1平方米/人。 4、环境友好目标 形成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良好为标准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 式。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27.9亿立方米;万元GDP耗水量较2006年减少40%;单位GDP 能耗水平控制为0.84吨标煤/万元GDP;基本农田控制为28.29万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等于100平方米/人;森林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等于14平方米/人;污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大气SO2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5%。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乡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市域城乡现代化建设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引导和促进城市规划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2、市域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预测至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城镇化水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报告.doc

城市从诞生发展一直与交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内河流域开始,发展到近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无一不渗透着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交通的分类 城市交通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则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取得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交通影响城市产业布局 交通条件是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和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城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在交通较为落后的阶段,高额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城市间外部贸易的发展,工业活动在城市间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多数工厂在其选址时会把城市经济作为首要条件,落后的交通条件将经济的多样化限制在城市范围内。随着交通的发展,区位约束不断减小,长距离的商品运输成为可能,围绕着中心城市的腹地市场开始增长,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开始出现,工业生产可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专业化分工,这促进了聚集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推动了城市向外分散型发展。此外,便利的交通还能够促进沿线地区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快地区经济的对外联系,从而带动沿线周围的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沿线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交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界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可达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理区位的优劣;二是指向性的影响.指向性,即交通引导.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也不相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形态.快速私人交通使城市有分散发展的倾向,而公共交通与慢速交通时辰是布局紧凑;三是增值性的影响,在增值性的影响中最显著的是轨道交通.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建设运营陈本直接附着在沿线的土地上,从而使土地价值提升. 交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以企及的,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将产生积极作用,而且交通运输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即交通建设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和服务需求的影响较大,这也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交通影响人口迁移方向 尽管人口的集聚看起来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人口集中程度却随着交通的改善而变化。由于交通的发展,尤其是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使得客运和货运成本有所下降。另外,交通又提供、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迁移的“拉力”不断增强,迁移通道的阻力随之减小,这使更多的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 ③地形: 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高原:热带地区平原气候湿热,城市多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山区: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 ④河流:提供水源; 提供水运:水运起点——货物在此中转 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连接海运和河运 过河点——连接水运和陆路运输 河流的军事防卫 (2)社会经济因素 ①自然资源: 煤炭——大同、鹤岗、抚顺、伯明翰、曼彻斯特

钢铁——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阿伯丁 黄金——约翰内斯堡 有色金属——金昌 ②交通运输:河运——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 铁路枢纽——石家庄、郑州、株洲 海运——大连、连云港、上海、青岛、纽约 ③政治:政治中心——省会、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等 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④军事 ⑤宗教: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拉萨

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 ⑦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 2、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一般模式(见学案) 例:武汉的区位优势: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距离铁矿近;水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湖北省省会;工业基础好;农业基础好 3、城市应建在河流的凹岸: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严重,水比较深,码头应建在凹岸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017年修订)批前公示 一、概况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于2010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2016年3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同意修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函》(建规函〔2016〕62号);2016年5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工作,2017年7月5日,《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通过专家评审会。现将该规划主要内容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公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公示单位 郑州市人民政府 三、公示时间 2017.7.19—2017.8.29 四、公示地点 郑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五、联系人 史向阳67188537 传真:67172505 邮箱:zzghjghc2009@https://www.doczj.com/doc/eb11107257.html,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规划方案简介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2010版总规),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同时期,郑州市内外发展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城乡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要求;二是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要求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三是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四是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郑州被确定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五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省自贸区(以郑州为主,包括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六是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均要求郑州市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相关工作,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七是郑州市

会展业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旅游管理 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地世纪,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关键时期.会展行业是我国地新兴行业,具有强大地经济和产业带动作用,其对城市地发展及建设有着重要地影响,在第三产业地价值和地位也日益提高.随着我国会展市场地蓬勃发展,会展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在各省市地经济增长所占地比重也日益突出.因此,会展业成为众多城市竭力发展地重要产业类型之一.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通过2013年举行地《财富》全球论坛对成都市发展地影响来阐释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 引言: 会展业作为我国地朝阳产业,被誉为“城市发展地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地发展,近十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30%地速度超常成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地会展业就在全球会展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地会展业市场.从展览地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来看,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地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地现代化会展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地会展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地名牌展览会.会展业所具有地强大地经济聚集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地作用.因此,研究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地影响具有重要地意义. 一、会展定义研究综述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地发展,国内对于会展定义地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狭义地角度定义会展,将会展称为C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或ME(meeting and exhibition)即会议和展览.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会展地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会展被定义为MICE.M代表公司会议(meeting),I代表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C代表协会和社团组织地会议(convention),E代表展览(exhibition).谢雨萍等(2002)认为,会展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地综合性旅游形式即MICE,其基本含义就是借举办各种类型地会议,以招徕各方客人洽谈业务、交流沟通和旅游参观访问,刺激他们消费,从而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随着节事活动在会展活动中地重要性日益凸显,学者们在MICE基础上加上了节事活动(Event),MICE逐步演变为MICEE.马勇、肖轶楠(2004)在《会展概论》中从广义角度将会展定义为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会(如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专业与专题会、颁奖会、研讨会等)、奖励旅游和各种事件活动,如庆典活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等.刘大可(2004)在《会展经济学》中从活动地全新角度理解会展,认为会展包括五个层面活动,一是展览;二是大型活动;三是会议;四是节庆活动;五是其他特殊活动.这五类活动统称为会展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存在四个共性,一是这些活动都是长期筹备,短期举办地点状活动,不同于行政组织日常管理地现状活动;二是活动都涉及到人员地迁徙和移动;三是这些活动都能调动人地情绪,引起媒体地关注;四是组织和管理都以项目方式进行. 二、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都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地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地域分布、内容等方面来看,其会展业具有专业展览集聚、

谈旅游节事活动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谈旅游节事活动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旅游管理 谈旅游节事活动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李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理想进展,与此同时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随着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旅游已经不仅仅定位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融入体验等成为主流动向。节事旅游作为一种崭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发展壮大,一方面满足了游客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当地城市的发展,实现经济、文化及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引言 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其低投入高收益的优势引发了不少城市的旅游建设热潮,而旅游节事活动就是满足旅游需求,扩大旅游市场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形式,旅游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当地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实现了旅游产业对城市的带动发展。随着旅游产业的深入发掘与创新,旅游节事活动已经成为部分旅游城市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规划者积极开拓城市旅游市场,寻求城市发展新亮点。 一、丰富城市旅游内容,吸引更多游客 作为新兴的产业,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呈现出迅猛之势,旅游节事活动作为旅游项目的有益补充,逐渐成为旅游吸引力的主力。不同于城市旅游中的静态旅游资产,节事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轰动效应,增强游客对城市旅游信息的感知认识,推动游客旅游决策的制定。此外,旅游节事活动往往主题鲜明,可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与个性特点,为城市旅游带来足够的游客量。旅游节事活动与城市旅游产业的结合,解决了旅游的淡季问题,旅游节

事很大程度上是对城市旅游产业的补充与完善,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从另一个层面看,旅游节事活动的特色已经成为城市特色文化的代言者或者名片。 二、旅游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带动旅游产业升级,提升旅游国际地位 在大型的旅游节事举办期间都会出现与旅游主题相符合的特色旅游项目或产品,具体体现为各种形式的纪念品、发行物及赛事展销等,这些具体的产品或者赛事活动就是对旅游产业的完善与升级。旅游节事活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即使在旅游节事活动结束后还会带动当地城市的休闲、娱乐及商务消费,进而实现城市其他旅游产物的升级。例如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北京的国际地位获得迅速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北京餐饮、旅游、住宿等一系列产业的增速发展。 三、旅游节事活动的筹办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发展布局,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旅游节事活动与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大型旅游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旅游客流量,形成某个时间段的消费高峰。可以说旅游节事活动对于城市的各项建设具有不小的压力挑战。为最大限度保证旅游节事活动的成功开展,城市管理者与规划者需要做好详实的准备工作,满足旅游节事活动所带来的各项需求,有效应对旅游节事活动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同样以2008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为例,为了满足体育赛事所带来的人流量。北京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3000亿人民币,完成了100多个新兴项目的建设及老项目的整合规划,无论是基本的体育设施还是常规交通、通讯设施,都满足了国际赛事的标准需求,保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也特定的旅游节事活动成功推销了自己,实现了名气与经济收益的双丰收。 四、提升城市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广阔空间

2008-2020年郑州市总体规划

2008-2020年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怎么确定? 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1000万 《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口之家,就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 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 《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 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郑州将来怎么发展? 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 郑州未来12年的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增长边界为:东至京珠高速公路,西至环城高速公路,北至黄河湿地保护区,南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展方向主要以东、西、南三个方向为主,北部控制开发建设,保护黄河湿地,提升生态品质。 至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50万人以内;至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00万人左右。 至201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335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之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