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成果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85.43 KB
- 文档页数:2
审计月刊2009年第7期(总第255期)
标,也有在专项资金范围内使用的通用
指标。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经济性指标可设置诸如财政资金节约率、财政资金闲置率等;效率性指标可设置预算结余率、预算准确率、财政支出结构;效果性指标可设置财政收支任务的完成情况、财政收入质量、财政收入增长率等指标。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经济性指标可设置专项资金闲置率、专项资金损失浪费比例等;效率性指标可设置专项资金立项科学性、项目边际效用等指标;效果性指标可设预算资金拨付率、财政资金追加比率等指标。六是这种分析方式各有优缺点。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优点是能从宏观上分析财政资金效益的总体状况,能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能作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材料提供给政府和人大,对提高“两个报告”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宏观调控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缺点就是分析范围过大,如果把握不当,容易形成泛泛而谈,难以突出重点问题。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优点是能深入分析具体问题,并能够由微观问题分析出专项资金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其分析成果也能作为“两个报告”的某个专项内容为人大和政府提供参考;其缺点就是太具体、太微观,如果分析不到位,很容易就事论事,难以反映全面的管理体制问题,而且其分析的问题也难以说明到底是单个专项资金管理问题还是整个财政管理体制问题。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和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是财政资金效益审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财政资金效益审计中有不同的作用。在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实践中,均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宏观分析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一是突出分析重点。即抓住预算执行中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进行综合分析。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涉及的情况相当多,综合分析中如果面面俱到,重要问题往往被一般情况所掩盖。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也要抓住重点问题。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分析要有逻辑性。实事求是开展综合分析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在全面搞清事实的基础上,客观公正,深入解剖,分清责任。要防止结论在先,分析在后的主观做法。综合分析过程中要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做到观点正确,问题清晰,判断恰当,推理有据,论证有说服力。要掌握并能运用好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特别要遵守好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三要提高分析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要进入党政领导的决策圈,起到强化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分析的有效性,一要在所分析的重点问题中,选择那些带有共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剖,确保所分析的问题事实清楚,定量定性准确,使决策者充分感到审计分析所具有的权威性、可信性。二要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机制和制度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蒉审计成果运用有很多分类,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从里到外,由浅至深,解剖分析,多层运用,能够发挥出审计成果的最好效果和最大作用。从采用部门来看,可分审计机关运用、纪检监察部门运用、司法机关运用、权力监督部门运用。审计机关运用审计成果,主要是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报告,对单位作出的审计意见书和对单位或个人作出的审计决定书。在整个审计成果运用过程中,审计机关运用审计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他部门运用审计成果都是从审计成果或审计查出的问题线索而来的。所以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成果一定要客观公正,保证审计成果的质量。审计机关运用审计成果,要侧重在单位财务管理及控制,从数据上客观分析,不带主观色彩,在处理上要严格遵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达到审计效果,树立审计威性。纪检监察部门运用审计成果,主要是看审计成果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自律,是否在财务收支等方面的问题中存在收受礼品礼金、公款吃喝、违规购车、公费旅游等违纪违规现象。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立案查处,对审计结果及时发现和掌握哪些方面和环节上容易产生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避免其发展蔓延。纪检监察部门在处理上,可以给相关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撤销荣誉称号等,遏止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司法机关运用审计成果,主要是从审计机关查处的经济案件线索着手,着重从是否触犯刑律,影响经济秩序,是否存在金融欺诈、经济犯罪等进行立案查处,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秩序,保证国■许定维樊仁海/通城县审计局浅谈审计成果运用
三、结论一、审计成果采用部门分类G工作研究
22审计月刊2009年第7期(总第255期)家和公民的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有效防止贪污腐败、经济犯罪等现象的发生。权力监督部门运用审计成果,主要是指人大等权力机关在人事任免上根据审计结果投票决定该领导干部是否合格,是否胜任,对审计结果反映问题较大的候选人一律不予通过,确保干部队伍的廉洁勤政。其他相关部门运用审计成果,主要是一些部门在评先树优时规定,凡评选综合奖、经济指标奖和授予单位负责人荣誉称号,在表彰前必须先进行审计,奖惩兑现以审计结果为准,真正做到奖人唯贤。1、定量运用和定性运用。定量运用是指其他部门根据报告反映的指标、数据来采用审计结果,比如领导干部的经济目标责任状、各项经济指标等完成情况。定性运用是指其他部门运用审计查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文字表述,也就是通常说的评价。比如,某单位财务混乱,管理失控,这就是一个定性运用。2、正面运用和反面运用。其他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对取得成绩的领导干部给予奖励或提升,将其作为好的典型总结推广,就是正面运用。反面运用则是将任期内问题较大,性质较严重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揭露,通过媒体予以公示。审计结果的正面运用和反面运用,对接任和离任的领导干部,都是一堂生动现实的廉政勤政教育课。前任好的审计结果,予以奖励或提升,对后任是一种激励;对前面问题大、性质重的干部予以批露,对后任是一种预警和鞭策,通过审计成果的运用,督促各部门形成廉政勤政的好局面。3、显性运用和隐性运用。显性运用是指审计结果中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或已经定性了的问题,其他部门在需要时能够明显予以采用。隐性运用则是指其他部门根据审计结果还不能明显运用,或审计还只是查出相关线索,限于其他原因当时没有深入的一些问题,其他部门虽然不能明显运用,但可以根据审计查出的线索,继续利用职能查深查透,使问题真正落实处理。对于审计机关来讲,隐性运用作用也是很大的,有的审计干部可能有亲身体会,一个单位的财务收支涉及广,调查取证难,有时一些问题当时还不能定性,只是停留在怀疑阶段,有可能限于时间或其他种种原因,可能将问题就此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到与该问题相关的单位进行审计时,再将这个处于怀疑阶段的问题查实,就很容易了。此时,运用以前的审计结果查问题就是一种隐性运用。只有把显性运用和隐性运用相结合,才能算是成功的审计结果运用,才达到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4、单项运用和综合运用。单项运用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项目的审计结果运用,而综合运用则是多个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运用。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进行单项运用还是综合运用。通常,我们在一个单位实施审计,可能既进行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又对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为了更好地反映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我们可以将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结合起来,展开分析评价,这样就能更客观、更具体的对该名干部进行评价。运用审计成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审计事业与时俱进,经济责任审计必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运用审计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效益化的体现。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成果的正确处理运用。审计成果运用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进专项治理,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在干部选拔,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干部廉政勤政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党委、政府、人大等部门运用审计成果,可以把好“三关”。一是选拔任用的“选贤关”。通过运用审计成果,对干部的政绩有了更全面、更具体、更准确的了解,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有问题的,予以诫勉、降免职等处理;严重违纪的,由纪检机关立案查处。二是在任中审计时,对苗头性、隐蔽性的问题把好“预警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任中审计,根据审计成果,有问题突出的查办,对一般问题的干部可进行谈话提醒。通过查办影响恶劣的,警醒一般问题的,对其他干部和后任干部起到预警作用。三是在离任时把好“交接关”。运用审计成果,摸清家底,划断责任,使离任的干部不交马虎帐,上任的不接糊涂班。新班子根据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纳建议,健全制度,可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遏制不良现象的滋生。2、纪检监察机关利用审计成果,可以搞好“三个结合”。一是把廉政建设与财务收支相结合,解决当前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一个单位的投资与支出,既要体现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整体效益,又要体现责任人的工作透明度。不能名义上为单位着想、为群众利益着想,实际上是个人捞取灰色收入。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查处违纪案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线索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扩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的履盖面。三是把经济责任审计与纠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审计结果,能及时发现和掌握容易产生问题和漏洞的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避免其发展蔓延。3、相关部门运用审计成果可以搞好“三个延伸”。一是与评先树优相结合,向干部奖惩兑现延伸。根据审计结果,实行经济指标的奖惩兑现以及决定是否授予荣誉称号等。二是与农村工作相结合,向减轻农民负担延伸。根据乡镇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查实农民负担是否过重,针对农民负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可以化解干群矛盾,减少群众上访和越级上访量。三是与社会舆论、群众来信来访相结合,向社会热点、难点和重点延伸。对于那些社会舆论强烈、群众来信来访多、干部考察考核反映问题突出的干部,根据审计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干群矛盾,融洽党群关系,使社会经济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蒉二、审计成果运用方法
三、运用审计成果的作用U工作研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