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格式:pptx
大小:1.21 MB
文档页数:32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32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硬化 临床分型
原収进展型MS(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PPMS),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10~15%MS患者最初即表现 为本类型,临床没有缓解复収过程,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幵 且病程大于一年。 进展复収型MS(Progressive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 PRMS),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5~10%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疾病始终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中有少数缓解复収过程。
多发性硬化 临床表现
3 . 眼球震颤与眼肌麻痹 约半数患者有眼球震颤,以水 平性最多见,亦有水平加垂直、水平加旋转及垂直加旋 转等。约1/3患者有眼肌麻痹。最常见者为核间性眼肌 麻痹,为内侧纵束受累所致。 多表现为双侧,复视是 其常见主诉。若遇患者同时存在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球 震颤,则应高度怀疑患有MS的可能。
多发性硬化 临床表现
6 . 其他颅神经受损体征 面神经麻痹(多为中枢性),耳聋、 耳鸣、幻听(迷路联系受损),眩晕和呕吐(前庭联系受损), 咬肌无力等,病变多在脑桥。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病 变在延髓;小脑病变亦可引起咽喉部肌肉共济失调而致 构音和吞咽障碍。另外,较少见的症状还有舌肌瘫痪、 三叉神经痛或面部感觉缺失。 7 . 其他症状可有精神障碍,如抑郁、易怒、脾气暴躁、 或淡漠、嗜睡、反应迟钝、猜疑、迫害妄想等,较少见 的有欣快、兴奋等。脊髓受累时可发生膀胱直肠功能障 碍,如尿流不畅、尿急、尿频和尿失禁等,尿潴留较少 见。自主神经受累,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半身多汗和流 涎等。
多发性硬化 诊断标准
Poser 诊断标准(1983) Poser 诊断标准将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分为 4 种情 况,分别为临床确定、实验室确定、临床可能、实验室可能,同时引 入了诱发电位、脑脊液免疫学指标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应用十分广 泛。 McDonald 诊断标准(2001)该项诊断标准分为确诊多发性硬化(完全符 合标准,其他疾病不能更好的解释临床表现)、可能多发性硬化(不完 全符合标准,临床表现怀疑多发性硬化)及非多发性硬化(在随访和评 价过程中发现其他能更好解释临床表现的疾病诊断)。其特点是突出了 MRI 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作用,特别是 MRI 病灶在时间及空间上的 多发性。 McDonald 诊断标准(2005) 该项标准对2001 年颁布的 McDonald 标准进 行了修订:首先,对MRI所显示的脊髓病灶和天幕下病灶视为具有同 等诊断价值的证据,1 个脊髓强化病灶等同于 1 个脑组织强化病灶,1 个脊髓 T2WI 病灶可代替 1 个脑组织病灶;其次,对于 MRI 时间多发 性的证据,为临床发 作 30 d 后 出 现 新 的 T2WI 病 灶;其 三,病 灶 大 小须 > 3 mm;最后,脑脊液指标阳性不再作为原发进展型多发性 硬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继収进展型MS(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SPMS),RRMS 后的一个病程类型,表现为在复収缓解阶段以后, 疾病随着复収不能完全缓解幵留下部分后遗症,疾病逐渐缓慢加 重的过程。RRMS患者中约50%在10年内/80%在20年内转变为 本型。
多发性硬化流行病学
以往研究认为,纬度愈高MS患病率愈高,南北半球亦 然。大部分欧洲、以色列、加拿大、美国北部、澳大利亚 西南部等地区患病率较高,高于30/10万,然而近年来某 些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之相悖。比如西西里岛的流行 病学调查。 女性患MS机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8:1。女性平 均发病年龄小于30岁,男性略晚。 MS发病危险年龄为10~60岁,在MS患者中10岁前发 病者仅占0.3-0.5%,儿童期后发病率增加,30岁达高峰, 60岁以后发病率很低。
多发性硬化 辅助检查
2 .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也是多发性硬化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亚临床病 灶。2002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指南公布的诱发电位诊断标准: (1)视觉诱发电位(VEP )检查很可能对发现患者进展为CDMS 的 危险性增加有帮助。
(2)体感诱发电位(SEP )检查可能对发现患者进展为CDMS的危 险性增加有帮助。
多发性硬化 病因学
体液免疫因素:B细胞激活的Th1细胞能分泌多种促炎性细胞
因子,免疫耐受的B细胞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组织损 害。 这些自身抗体包括前体少突胶质细胞膜蛋白(AN-2 ); 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 );脑干可溶性凝集素 ( CSL )热休克蛋白-60鞘相关糖蛋白(MAG)鞘碱性蛋白 (MBP);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MOG);少突胶质细胞 特异性蛋白(OSP);蛋白脂质蛋白(PLP );人醇醛基转移酶 (TAL-H )。 自身抗体通过如下机制引起脱髓鞘:ADCC作用;通 过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的Fc受体释放炎性介质; 髓鞘的调理素作用以及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
多发性硬化 病理 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发脱髓鞘斑块是本病的特征 性表现,多分布于脑室周围和脑白质小静脉周 围,随着病情好转可有反应性的胶质细胞增生, 也可见轴索损害。
多发性硬化 临床表现
1 . 运动症状 最为多见,发生率为83%以上。开始为下肢 无力、疲劳、沉重感,继而变为痉挛性截瘫、四肢瘫, 亦有偏瘫或单瘫,伴有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和病 理反射阳性。 2 . 视神经受累 约46%以上的患者发生视神经炎,多从一 侧开始,再侵犯另一侧,亦有双眼在短时间内先后受累, 表现为视物模糊、中心暗点、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眼 球转动时球后疼痛等。多数患者视力障碍发生较急,有 视力障碍者多有缓解—复发的特点。早期眼底无改变, 后期可见视神经萎缩和球后视神经炎;视野改变可有双 颞侧偏盲、同向性偏盲等。多数患者视力可于数周后开 始改善,半数患者可遗留颞侧视乳头苍白。
4 . 共济失调 半数患者表现为断续性言语、四肢意向 性震颤、随意运动及步态的共济失调。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和吟诗样语言称为Charcot三主征,先前 认为此为临床诊断标准,但以后发现Charcot三主征 仅见于部分 晚期患者,并非常见症状,亦非特有症 状。
多发性硬化 临床表现
5 . 感觉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有感觉异常或迟钝、单肢痛性发作、 阵发性瘙痒、行走时如踩棉花感等,检查时可发现痛温觉减退 或缺失、深感觉障碍、Romberg征阳性等。部分患者可出现 Lhermitte征或痛性强直性痉挛。Lhermitte征为颈髓受累征象, 即当颈部过度前屈时,自颈部出现并沿肩背部或脊柱向下扩散 的针刺样或触电样不适感,可传导至大腿前内侧,甚 至可到达小腿和足部。痛性强直性痉挛是四肢放射性异常疼痛 感,使该部位发生强直性痉挛,经数十秒消失,可因手指运动 或受刺激而诱发。
多发性硬化 辅助检查
1 . MRI 检查
MRI 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辅助诊断,同时也 有助于了解病灶活动性,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评价指标。多发性硬化 的典型MRI 表现:T2WI扫描病灶> 3 mm,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于近皮 质、天幕下、脑室周围,多发高信号病灶;部分病灶可明显强化,呈环 形或半环形。其非典型病灶如肿瘤样脱髓鞘。
多发性硬化 病因学
并不是人类的MBP、PLP、MOG全部氨基酸序列都具有抗 原性,只有髓鞘蛋白中的某些序列具有抗原性。例如PLP 的第139-151氨基酸序列的抗原性最强,常用来免疫动物制 成EAE模型。
多发性硬化 病因学
遗传因素:MS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遗传易质性 在MS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 ,可能是多基因产物相 互作用的结果。HLA是最初被证实,也是目前唯一 被公认与MS密切关联的基因,研究发现其与 HLAⅡ类抗原HLA-DR2相关。 多发性硬化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多发性硬化 临床分型
复収缓解型MS(Relapsing 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RRMS),MS的最常见病程类型,80%MS患者収病初期为本类 型,表现为明显的复収和缓解过程,每次収作均基本恢复,不留 或仅留下轻微后遗症。随着病程的进展多数在5~15年内最终转 变为SPMS。
多发性硬化流行病学
近年来研究发现MS种族易感性有很大差别。英国 高加索人群、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北美MS患病相 当普遍,而地中海国家少见,东方、印度、非洲和土 著居民中极少。白种人MS患病多见,南非黑种人发病 率偏低,有色人种及亚洲人发病率介于白种人与黑种 人之间,而且即使在一个国家内部也有很大差别。
多发性硬化 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 诊断标准
临床证据系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可有客观证据亦可 无客观证据,可完全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或在病史中所提供,也可 为经医师检查収现的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提供的客观体征, 可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脑干、小脑、视神经、脊髓)存在 ≥1 个受损部位;两项临床证据中,其中1 项可用病史来代替, 足以提示多収性硬化的1 个典型病变部位,且无其他疾病可以解 释(如Lhermitte征、手失用、视神经炎、短暂性轻截瘫、典型 复视、肢体麻木);病变的亚临床证据系指通过各项检查収现的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诱収电位、影像学检查等。对于収作次 数的判断(时间),2 次収作间隔需> 1 个月,每次収作历时须 > 2一的病 灶解释,如同时収生双侧视神经炎或双眼于< 15d 先后受累,视 为单一病灶,唯有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脑干、小脑、视神经、 脊髓)明确存在不同部位损害,才能认为存在> 2 个病灶。
多发性硬化 病因学
感染因素:如麻疹病毒,以及具有与人醇醛基转移酶 (TAL-H)交叉免疫性表位的EB病毒和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均 可能激发MS的发生。
多发性硬化 病因学
细胞免疫因素:由于免疫易感基因的存在,抗自身抗原免疫细
胞的克隆,分子模拟机制与杭自身髓鞘免疫细胞系的激活, 活化后的T细胞随即通过BBB,遇到特异性的MHC-抗原复 合物,则驻留CNS系统中,发挥免疫效应。小胶质细胞在 静止状态下只表达少量的MHC类分子、CD45、CD14、Fc 受体。但这足以诱导活化的T 细胞,特别是Th1细胞与其相 作用,使这些细胞驻留在CNS中,并进一步激活,分泌大 量的细胞因子,其中作用最强的是干扰素γ(IFN-γ)与肿瘤坏 死因子(TNF)。反过来又使静止的小胶质细胞激活,激活后 小胶质细胞表达更多的MHCⅡ类分子及粘附因子,分泌多 种细胞因子,具有APC的功能,募集更多的Th1,扩大免疫 事件。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
多发性硬化
多収性硬化是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 髓鞘性疾病。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脱失、少突胶质细胞 损伤,部分可累及轴突及神经元细胞。MS病灶具有时间和空 间多収的特点。
髓鞘(Myelin sheath)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glia)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幵反 复环绕轴突形成;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髓鞘: 施旺细胞(Schwann cell)的双层细胞膜反复环绕轴突所构成的 板层结构。
多发性硬化 治疗
MS的急性期治疗 (1)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激素治疗的原则为大剂量,短疗程冲击治疗,不主张小 剂量长时间应用激素。 i. 糖皮质激素治疗,短期内能促进急性发病的MS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 ii. 任何形式的延长糖皮质激素用药对神经功能恢复无 长期获益。 iii. 依据一项Ⅱ级证据研究结果显示定期激素冲击对 RRMS患者的长期治疗可能获益,能减缓疾病进展和脑萎 缩程度。
(3)目前的证据尚不能推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作为判断 患者进展为CDMS 的危险性增加的有用的检查方法。
多发性硬化 辅助检查
3.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多发性硬化 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 50*106/L ,蛋白定量< 1000mg/L,寡克隆区 带可以阳性,24h 鞘内IgG 合成率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寡克隆区带 阳性并非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指标,其他慢性感染也可出现阳性, 但对临床高度怀疑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寡克隆区带阳性更支持诊断。 然而,发生于亚洲的视神经脊髓炎寡克隆区带阳性率较低。
文档推荐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精讲
页数:38
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0
页数:7
多发性硬化
页数:32
多发性硬化食品营养
页数:3
神经指南:2016多发性硬化MRI诊断标准:MAGNIMS专家共识
页数:3
临床指南--2013多发性硬化最新分型
页数:13
多发性硬化指南
页数:24
多发性硬化指南
页数:23
多发性硬化指南
页数:23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页数:38
最新文档
《新时期学校家长委员会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医疗如何做社群营销PPT(共 50张)
财务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_催化剂与催化动力学基础
MRK-YW-05客户满意度汇整表-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人教版]
彩灯循环控制电路
2020新版湖北省武汉银耳工商企业公司名录名单黄页大全13家
广东省2018年中考政治第2部分夯实基础模块三我与国家和社会第七单元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第18课勇于承担责任
广东省江门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数学(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