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试验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试验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试验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试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课程试验报告

2007 级工业工程专业 0705073 班级

课程名称生产计划与控制

姓名刘晓学号 070507321 指导教师张国辉职称讲师

小组成员侯子俊,靳龙,李美君,李维

李瑜如,刘定星,刘晓,史丽丽

二О一О年五月三十日

1实验目的

(1)、测量U型倍速器生产能力

(2)、分析和评价U型倍速生产线的性能

生产流水线示意图:

图1-1U型倍速生产流水线

2实验器材

U型倍速流水线,产品原材料,加工工具,检验工具,秒表按表1、2、3、4的顺序分别进行计算和记时

表2-1

表2-2

表2-3

表2-4

3实验原理

流水线生产是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工作地,顺次地进行加工并生产产品(零件)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影响流水线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平面布置方式,工作地的数量,

流水线的节拍,工作地和流水线的负荷率,工人、班组和设备的数量等。

4实验内容

在管理工程实验中心的生产系统实验室,小组将在U型倍速流水生产线上对产品A或B进行组装实验,同时对实验过程进行测量,以便评价U型倍速流水生产线的性能。

测量项目:U型倍速型流水线生产效率

测量方法:在U型倍速型流水线上进行生产,并用秒表测量时间。

所需设备:U型倍速流水线,产品原材料,加工工具,检验工具,秒表

人员分工:四个工位、每工位一名同学,一名同学审核最终结果,其余同学测量每个工位的计算时间

5实验报告及结果分析

5.1 生产线布置图

图5-1U型倍速生产流水线

5.2实验计算和记时结果

表中:时间单位为秒

U型倍速流水生产线简介:U型倍速流水线采用U型布局安排,合理分布工位布局,可同时进行两条生产线,并采用自动传送装置,减少产品搬运时间,大大提高流水线生产效率。

5.3 工作测量方法

工作测量方法:工作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工作中的绩效评估流程。一般用于加工制造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测量,为绩效评估提供准确可行的数据和模式。

测量方案:方法一,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方法二,测量生产节拍

方法简介:方法一采用计数方法,规定单位时间,测算规定时间内产品数,该方法测量简单,直观,但是可比性不强,不能发现测量数据的内层含义;方法二采用数学方法,计算多种产品的平均生产时间,方便不同方案之间的对比,并可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良。

采用方法:测量生产节拍

工作步骤:

第一,进行U型倍速流水线生产,并测量各工位工作时间。

第二,对测量时间进行整合总结,绘制成表。

第三,计算各产品的平均生产时间,即节拍。

5.4 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

制定工时定额方法:在外界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用同组成员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测量相应的工作时间,对测量时间进行分析,剔除不合格时间,计算剩余测量时间的平均值,即为工时定额。

测量项目:生产产品的时间,生产产品的数量

测量方法:采用U型倍速流水生产线进行生产,并对各个工位用秒表记时

人员分工:四个工位、每工位一名同学,一名同学审核最终结果,其余同学测量每个工位的计算时间

5.5 U型倍速流水生产线评价

经过对U型倍速流水生产线的实地体验,认为U型倍速流水生产线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不但在生产布局有所优化,改变了以往生产车间脏乱差的缺点,而且减少了产品的搬运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生产路线,特别适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

生产运作计划练习题答案

生产运作计划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 C ,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A.厂房 B. 机械设备 C. 固定资产 D. 流动资产 2、企业在年度计划中规定本年度要达到的实际生产能力称为 C 。 A.设计能力 B. 查定能力 C. 计划能力 D. 竞争能力 3、企业生产能力计算工作通常从底层开始 B 进行,先计算单台设备的能力,然后逐步计算班组(生产线)、车间、最后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从左到右 D. 从右到左 4、生产周期是DB 类型的期量标准。 A. 大批生产 B. 单件生产 C. 大量生产 D.成批生产 5、当企业的设计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而重新核定的生产能力称为 C 。 A. 计划能力 B. 设计能力 C. 查定能力 D. 最佳运行能力 6、生产周期是指从加工对象投产起到它完工时为止所经历的 A 。 A. 日历时间 B. 工作时间 C. 有效时间 D. 制度时间 7、影响企业生产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ABCDE 。 A. 技术水平 B. 品种结构 C. 工艺水平 D. 设备开动率 E. 管理水平 8、确定企业计划总产量常用的方法有CE 。 A. 技术测定法 B. 因素分析法 C. 盈亏平衡分析法 D. 积分法 E. 线性规划法 9、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时,采用的计划单位有 C 。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E.在制品 10、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标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CDE 。 A. 技术测定法 B. 因素分析法 C. 以量定期法 D. 以期定量法E.经济批量法 11、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时,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宜采用( C ) A.具体产品B.代表产品C.假定产品 12、在生产作业计划中,加大生产批量的好处是:(A ) A 设备调整次数可以减少 B 搬运更加方便 C 产品的生产周期会缩短 D 占用的流动资金会减少 13、减少批量的优点是(D ) A 可以减少设备调整费用 B 可以简化生产的组织工作 C 利用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D 利用减少在制品储备数量 14、在制品定额法是适用于( C)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 A 流水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 B 流水生产货单件订货生产 C 成批生产或少量生产 D 间断生产或连续生产 15、滚动计划方法的优点是( D ) A.计划是动态型的 B.执行时可以灵活改变计划 C.提高计划的连续性 D.计划是动态型的并且提高计划的连续性 16、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 品种指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产值指标 17、对于大量生产类型,通常制定生产计划时有三种可供采用的策略:、

企业资源管理实验报告

江苏理工学院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企业资源管理__ 实验名称 ERP系统主流程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5年10月27日

ERP系统主流程实验 1 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本次实验针对按订单生产的业务流程,即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及原材料采购。批次需求计划是指计划的依据是订单/工单/计划,系统自动生成其工单的生产计划及原料的采购计划。当需要针对某张特定工单或订单或计划时,单独计算其生产计划及采购计划时可利用本作业,也就是说批次需求计划适用于接单生产。本次实验我们采用的计划依据为订单。 通过此实验,目的在于: ●了解ERP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之间的业务流和信息流; ●理解批次需求计划的主要作用与目的; ●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掌握订单录入、批次需求计划生成的基本方法; 1.1订单录入 【实验要求】 能根据订货情况制作完整的客户订单,注意其中的某些重要信息:订货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付款条件等。 【实验资料】 2007-02-02销售员蔡春接到客户“中实集团”的一个订货电话,购买新款办公椅100张,要求2007-02-23交货。当日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内容约定每张办公椅含税单价为600元,交货时随货附发票,交货后一天内付款,并以银行转账支票结算。 【实验环境】 系统日期:2007-02-02 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DS) 实验准备:系统基础信息设置完成,或恢复账套数据到数据库中。

图2.1系统登录界面 提示:系统日期设置为 2007-02-02。 【实验步骤】 第1步:如图2.2所示,从左边树状结构处,选择“进销存管理”之“销售管理子系统”,点击“录入客户订单”模块。打开后就是“录入客户订单”界面。 图2.2 销售管理子系统界面 第2步:业务人员蔡春根据订货情况,录入客户订单。订单录入如图2.3所示。

生产计划与控制全套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1.生产活动:是一个投入人力、机械设备、物料、资金、技术、信息及其他一 些自然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变换和增值活动,最后以某种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提供给社会的过程。 2.生产系统:由生产要素的输入、输出,生产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以及管理 决策和反馈控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所构成。 3.生产流程类型:流线型流程、零工型流程、定位型流程;流线型流程包括连 续型流程比如石油、冶炼、专一重复型流程比如电视和汽车、混线型流程和间歇型流程(也称批量型流程,在同样的设备上生产多种产品,在每种产品之间的转换时间较长);零工型流程又称为功能型流程,是将具有相同功能的一组机器设备放在一起,需要相同技能的工人;定位型流程是将产品固定,而将生产中所需要的设备和物料等置于产品的范围。 4.生产方式:备货生产方式是基于对市场的需求预测,预测的结果精确性对生 产方式的影响很重要;订货生产方式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生产,顾客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很高,交货期很重要。 5.生产管理:目标是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6.生产计划:战略计划、经营计划和作业计划;经营计划包括长期计划、中期 计划和短期计划。 7.生产运作流程的基本概念:是指能够把一定投入变换成产出的一系列任务, 这些任务是由物流和信息流有机的连接在一起。 8.流程的节拍: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9.瓶颈:一个流程中节拍最慢的环节,即是平均时间最长的环节。生产能力利 用率是相对于生产能力所获得的实际产出。只有瓶颈工序的利用率是100%。 10.生产周期:是指要加工的产品从以原材料的状态进入一个生产运作流程,直 到变化成完成品为止,在生产流程中度过的全部时间。生产周期不仅包括各个工序的加工时间,还包括在流程内的停滞、等待、储藏和搬运时间。 第二章需求预测 1.预测:是指对未来不确定时间的推断和测定,是研究未来不确定事件的理性 表述,是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对人们从事活动所产生后果而做的估计和测定。 2.预测的分类:经济预测、技术预测、需求预测(它与生产计划是直接相关的); 按市场预测的时间跨度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长期预测用于规划新产品、生产系统的配置等,中期预测用于制定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短期预测用于制定主生产计划。 3.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应对策略:对独立需求,发挥积极作用,影响需求;被 动的响应市场需求。 4.定性预测的方法:一般预测、市场调研、小组共识法、历史类比和德尔菲法; 市场调研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上门访谈。 5.定量预测:影响因素包括需求的平均值、需求的周期性、趋势性、季节性和 随机性;趋势性需求有反应因果关系的需求、产品成长并到达成熟时期的需求、以优质产品投放市场和销售势头非常好的产品。方法包括简单移动平均

金蝶ER 实验小结 生产计划管理 主生产计划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环境 (3) 三、实验内容 (4) 3.1 主生产计划 (4) 3.1.1 产品预测 (4) 3.1.2 预测冲销 (4) 3.1.3 MPS计算 (5) 3.1.4 MPS维护 (5) 3.2粗能力计划 (5) 3.2.1 生产粗能力清单 (5) 3.2.1 粗能力计算 (6) 3.2.2粗能力查询 (6) 3.3物料需求计划 (6) 3.3.1 MRP计算 (6)

3.3.2 MRP维护 (7) 3.3.3 MRP查询 (7) 3.3.4物料替代清单 (7) 3.4细能力需求计划 (7) 3.4.1细能力计算 (7) 3.4.2细能力查询 (8) 3.5 生产任务管理 (8) 3.5.1生产任务 (8) 3.5.2 任务单全程跟踪 (8) 3.5.3 生产任务单可视化查看与排程 (8) 3.5.4模拟发料 (9) 3.5.5 生产投料 (9) 3.5.6 生产物料报废/补料 (9) 3.5.7 生产任务报表 (9) 四、问题及解决方法 (10) 4.1 注意系统每个模块的对应关系 (10)

4.2参数设置的准确性、合理性 (10) 4.3 冲销时间的设置 (11) 4.4运算结果分析 (11) 4.5 操作时间的设置影响执行结果 (12) 五、实验心得 (12) 5.1 实验过程体会 (12)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是模拟生产计划管理,利用前一天录入的基础数据,进行主生产计划、粗能力计算、MRP计算及细能力需求计算的相关管理。让我们明白物料需求计划到底是怎样实现的以及在实现过程中所需要东西。以上内容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产计划在企业中是如何运作的,并能帮助我们熟知整个生产任务的流程,为企业的有效决策提供保障。 二、实验环境 金蝶K3软件

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想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的难度很大,尤其汽车配件企业。各种异常的停止及相互配套的可能性会随着零件的种类、数量发生累加,控制起来永远是力不从心。 我的见解: 1.做好中长期。引导公司投资、产能分析、物料采购 2.短期计划由客户控制。计划下到末序止,末序拉动上序(计划控制部分只限于客户与末序之间,控制范围缩小,协调处理就可以简便及时) 3.内部生产优化。工种之间的协调性优化(看板系统);工种内部工序间优化(布局调整,单件流动,多能工,缩短作业切换) 4.供应商的协调性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用。想和供应商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储、配送业务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关键还在于第三步,没有一个坚强的躯体何以攘外!! 这是市场经济生产型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两个办法: 一是选对人,找一个人专职负责公司的生产管理,其中包括计划安排,这个人要符合几个条件:1、对企业忠诚;2、具有使命感、有事业心;3、具备较强的统筹、策划能力。对企业忠诚是因为他可能涉及企业的某些机密,有事业心、使命感是因为这个人一定要有把工作做完美、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较强的统筹、策划能力是工作的基础。 二是定政策,选好人以后,要给他一个工作的平台,首先是环境,如果是一个家庭式企业,别让你的亲属去监视、干扰他,想了解情况自己去;然后是定位,它基本上是总经理的助手,要给他一定的授权,而且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误而过分地给他压力,要知道有计划总比没有计划要好;再就是库存定位的问题,这个最关键是同客户的衔接,要求客户做需求计划,可能开始比较难,记住一点,有比没有要好,要同客户谈清楚,做好了是共赢,衡量销售周期、进料周期、生产周期、库存周期,可以定周计划、月计划、隔月计划,但是记住一点,计划是因为经常变化才制定的,因为变化才需要计划,别听生产车间说计划不准,再调整嘛。最后,政策是制定计划的框架,决不是标准,所以第一任负责人,一定要对企业有绝对的信任,有使命感,否则他不敢做。 第一次来这里,我也发表一下见解。 首先,建立好中远期规划、月度计划以及周滚动计划、日计划的计划体系。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做好FORECAST预测分析(中远期规划),这点很重要,需要与客户共同来完成,不管开始是否准确,但一定要坚持,不断摸索后可把握较准的未来订单,对于内部计划响应很有好处,根据FCST,可以掌握各个型号的产品未来订单量情况,由此决定是否可以适当合并计划或提前做库存(减少转料)。FCST需要每周定期与客户沟通确认。 2、将订单中“多品种、小批量”的部分集中到少数的生产设备上排产,有利于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后习题

第一章 1.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2.“生产”“运作”以及“生产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之间的异同是什么? 3.从转换过程讨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同点。 4.简述生产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之间的关系。 5.简述敏捷竞争和虚拟组织;柔性制造系统;并行设计之间的关联。 6.试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战略和生产策略之间的关系。 7.企业生产过程一般涉及哪些部门?她们之间的关联因素是什么? 8.企业的生产规划和计划控制系统分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 1.产品设计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2.价值工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什么事产品寿命周期?救你最近接触的某一新产品,分析是如何反映产品寿命周期规律 的。 4.什么事并行工程?其特点是什么? 5.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三章 1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项。主要输入输出是什么? 2生产过程可按那几种准则分类?每种准则可各自分出哪几种生产类型? 3简述大量客户化和大量生产、单件生产的异同? 4、何谓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两者各阶段之间有什么关联? 5 生产系统定位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6、产品—过程矩阵在生产系统定位中的作用是什么? 7、运作杠杆和平衡点分析在生产过程类型选择中有哪些作用? 8、装配流程图和生产过程流程图有何区别?两者在过程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章 1、试比较三类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2、什么是生产能力?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当市场需求与现有生产能力不一致时怎么办? 3、什么是学习曲线?研究学习曲线对编制生产计划有何意义? 4、编制综合计划有哪几种方法,情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时如何选择? 5、试分析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进度计划的关系。 6 某汽车生产商生产的野马型汽车进去销量见表4—18 试用简单预测法和3期及5期移动平均法预测8月份的需求量,用“销量”预测“需求”,这两个术语有什么差别? 7、在旅游区新开的一家礼品店每逢周末营业,营业员是6名临时工,店主希望根据销量调节用人计划,近6周的销售量见表4—19,请提出你的建议。 8、某港口装卸原煤量在过去8个月的数量见表4—20,请用平滑常数a=0.1,0.2,0.3,0.4,0.5进行预测,以绝对平均偏差MAD判断,找出预测误差最小的平滑常数。 9、某公司生产、销售和安装一种明勇太阳能热水器,从过去12个月的销售量看呈现增长趋势,试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6个月的销售前景进行预测,病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可信。你认为除了二次指数平滑法外,还有其他的预测方法吗?为什么?过去12个月的热水器销售表4—21.

生产管理简答题

生产管理简答题 1.叙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内容:生产运作的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⑴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⑵生产运作系统运行主要是指在现行的生产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⑶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的改造。 目标: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提高效率就是提高生产率 灵活是指能很快的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 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清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处理的全生产周期的不利影响 2.说明流程式与加工装配式生产、订货型生产与配货型生产的特点 流程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是要设备体系运行正常,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就能正常合格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协作与协调任务也少。但由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对生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 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不同地区甚至在不同国家进行。由于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又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组织、协调任务十分繁重,生产管理大大复杂化。 配货型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且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订货型生产: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长,但库存水平低,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高。 3.服务运作与制造生产有何不同 1.产品的物理性质不同:(1)制造生产:产品是有形的,可触的,耐久的(2)服务生产:无形的,不可触的,寿命较短的 2.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1)是资本密集型的(2)是劳动密集型的 3.与顾客接触的程度不同 4.企业辐射的范围不同 5.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 4.哪些因素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哪些因素导致它们靠近销售市场? 导致生产服务设施应该靠近原材料供应地的因素: l原料笨重而价格低廉的企业 2原料易变质的企业 3原料笨重产品由原料中的一小部分提炼而成 4原料运输不便。 导致生产服务设施靠近消费市场的因素:

生产运作与管理实验报告

生产计划与控制 实验报告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实验一:生产作业计划基础数据录入实验..................................................................................... 实验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实验................................................................................................. 实验三:生产作业计划的调整试验.................................................................................................

实验一:生产作业计划基础数据录入实验 实验日期:2011-5-13 实验目的:(1) 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掌握制订生产作业计划需要的5类基本数据表 ABC公司产品生产过程 ■工序流程图 (1) 品目(产品或中间产品)A制造工序流程 (2) 品目(产品或中间产品)AX制造工序流程 图1.1 详细工序流程图 ■设备、作业员 (1) 切割工序设有设备CT1。 (2) 加工工序设有PR1、PR2、PR33台加工机器。 (3) 检查1工序设有机器设备CK1和检查员CKR。 (4) 组装工序设有设备KD1。 (5) 检查3工序设有设备CK3。 (6) 包装工序设有PK1设备。 输入基础数据 Asprova排程所必需的所有数据的输入可以用:(1)直接输入的方法;(2)从外部的数据库或者CSV等文本格式的数据导入的方法;(3)从EXCEL复制&粘贴方法等。制造BOM表 ■打开制造BOM表 选择主菜单的[数据表格(A)/制造BOM(M)], 显示制造BOM的模板数据。 制造BOM根据生产品目(产品或中间产品)所使用的机器、作业员的运转信息、原材料的投入等信息构建。 以ABC公司的各制造工序的信息为基础构建制造BOM。 ■制造BOM构建方法 以生产品目(产品或中间产品)A的工序图为基础构建制造BOM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1.2 品目(产品或中间产品)A的制造BOM的模板数据设定 (1)品目(产品或中间产品)A有工序编号为10的CT工序、20的PR工序,30的CK工序。

erp实验报告(20200623011001)

江苏理工学院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企业资源管理 实验名称ERP系统主流程实验 班级13 信息1班 学号2013143107 ____________ 姓名郑超凡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10月27日

ERP系统主流程实验 一、实验内容: a本章共有5个主流程实验: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LRP);采购与应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与应收管理;期末结帐。除企业基本流程实验外,设置扩展实验,使读者能进一步练习基本流程实验,为读者练习系统的基础信息设置和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做好准备。 二、实验具体流程: 2.1 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本次实验针对按订单生产的业务流程,即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及原材料采购。批次需求计划是指计划的依据是订单/工单/计划,系统自动生成其工单的生产计划及原料的采购计划。当需要针对某张特定工单或订单或计划时,单独计算其生产计划及采购计划时可利用本作业,也就是说批次需求计划适用于接单生产。本次实验我们采用的计划依据为订单。通过此实验,目的在于: 了解ERP 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之间的业务流和信息流;理解批次需求计划的主要作用与目的; 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掌握订单录入、批次需求计划生成的基本方法; 2.1.1 订单录入 【实验要求】 能根据订货情况制作完整的客户订单,注意其中的某些重要信息:订货数量,价格,交 货日期,付款条件等。 【实验资料】 2007-02-02 销售员蔡春接到客户“中实集团”的一个订货电话,购买新款办公椅100 张, 要求2007-02-23交货。当日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内容约定每张办公椅含税单价为600元, 交货时随货附发票,交货后一天内付款,并以银行转账支票结算。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保证客户的订单产品顺利完成生产,按时出货,达成公司对客户的承诺. 合理调动公司各项资源,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见问题 1.订单量不足或后续无订单可排生产; 2.有订单但物料供应不上; 3.订单量过大,人力,物力及设备等资源不足; 4.生产线之间的产品类型订单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各拉别生产任务不平衡; 5.前工序(如装配)的产能低于后工序(如包装)产能(产能不平衡);前加工部门生 产计划及进度的影响; 6.本周排程未能100%执行,下周排程如何衔接; 7.排程发出后信息(订单量,交货期,物料用料及返料,工艺,人员等)异常变动, 造成排程修改频次过高; 8.订单变更频繁,紧急订单插入过多; 9.生产计划中出现重,错,漏的情况; 10.生产计划编制手法单一,不能视订单量的变化而变化; 11.排计划时不能综合考虑物料,工艺,设备,人员以及各部门间的衔接情况等; 12.计划与物料信息脱节; 13.生产计划与实际脱节,徒具形式; 14.验/出货计划与生产计划不同步; 15.生产中各种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人力需求分析与计算 ◆ A 依据订单量,标准产量(每个人每个小时的产量)计算所需总工时=订单数÷人均 标准产能; ◆DB:8888 TMO-52A-OS 数量;50K 标准产量:50PCS/人/H ◆需求总工时:50K÷50=1000H ◆ B 假定计划生产天数为10天,每天的工作时间:8H,则人员需求=总工时÷(每天工作 时间X计划生产天数)X(1+10%)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假设为90%)=10% ◆人员需求=1000H÷(8HX10天)X(1+10%)=13.75 人 ◆将所有订单人力需求计算后汇总,如人数不够,则要求生产部提出人力需求申 请。如人数满足仍不能保证生产及时完成,则应考虑其他方法安排生产。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报告

生产计划与控制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实验时间 二、实验地点 三、实验小组成员 四、实验目的 五、实验内容及记录 六、实验总结 七、实验心得

一、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6日下午1:30—7:30 2016年11月18日上午7:20—1:20 二、实验地点 燕山大学西校区经管楼A311 三、实验小组成员 四、实验目的 1、基础信息建立通过本实验能够根据订单及市场需求预测分析产品特点,建立工厂生产的基础信息,并录入到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2、生产档案建立通过本实验能够进行产品拆装进行,装配工艺设计,提取生产企业需要的生产产品的BOM 信息生产工艺步骤信息同时录入生产系统中,以备后续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控制使用在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建立工厂产品生产档案。 3、挖掘机模型装配线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根据实验背景案例,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生产设施,完成客户订单的录入,制定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粗能力需求计划的编制,然后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入库生产线领料生产装配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对实施结果数据进行查看,分析并优化对比。 五、实验内容及记录 1、基础信息的建立学生在进行本实验时,担任的是生产计划系统管理人员角色,需要建立生产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编码、物品信息、供应商编码、名称联系方式、客户编码、名称、联系方式、工厂日历、工厂设备、工作中心使用状况等信息。同时将建立的基础信息录入到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具体步骤如下: (1)工作中心管理 (2)设备管理 (3)客户信息管理 (4)供应商信息管理 (5)物品信息管理 (6)创建工厂日历 2、生产档案的建立学生进行本实验时,担任的是产品生产工艺维护人员的角色,实验中学生需首先建立生产企业需要生产产品的BOM 信息、编制生产工艺步骤。最后将信息录入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以备系统后续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控制使用。具体步骤如下: (1) BOM资料建立 ( 2)创建工艺资料 ( 3)创建产品生产档案 3、挖掘机模型装配线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本实验分为客户订购、制定生产计划、原材料的采购及入库、生产控制、生产执行、成品入库六个模块开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成每个模块的实验任务。 根据实验背景案例,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流水线设备进行组织生产,根据生产计

数学建模 生产计划问题

第一题:生产计划安排 2)产品ABC的利润分别在什么范围内变动时,上述最优方案不变 3)如果劳动力数量不增,材料不足时可从市场购买,每单位元,问该厂要不要购进原材料扩大生产,以购多少为宜 4)如果生产一种新产品D,单件劳动力消耗8个单位,材料消耗2个单位,每件可获利3元,问该种产品是否值得生产 答: max3x1+x2+4x3! 利润最大值目标函数x1,x2,x3分别为甲乙丙的生产数量 st!限制条件 6x1+3x2+5x3<45! 劳动力的限制条件 3x1+4x2+5x3<30! 材料的限制条件 End!结束限制条件 得到以下结果 1.生产产品甲5件,丙3件,可以得到最大利润,27元 2.甲利润在—元之间变动,最优生产计划不变 3. max3x1+x2+4x3 st 6x1+3x2+5x3<45 end 可得到生产产品乙9件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36元,应该购入原材料扩大生产,购入15个单位 4. max3x1+x2+4x3+3x4 st 6x1+3x2+5x3+8x4<45 3x1+4x2+5x3+2x4<30 end ginx1 ginx2 ginx3 ginx4 利润没有增加,不值得生产 第二题:工程进度问题 某城市在未来的五年内将启动四个城市住房改造工程,每项工程有不同的开始时间,工程周期也不一样,下表提供了这些项目的基本数据。

工程1和工程4必须在规定的周期内全部完成,必要时,其余的二项工程可以在预算的限制内完成部分。然而,每个工程在他的规定时间内必须至少完成25%。每年底,工程完成的部分立刻入住,并且实现一定比例的收入。例如,如果工程1在第一年完成40%,在第三年完成剩下的60%,在五年计划范围内的相应收入是*50(第二年)+*50(第三年)+(+)*50(第四年)+(+)*50(第五年)=(4*+2*)*50(单位:万元)。试为工程确定最优的时间进度表,使得五年内的总收入达到最大。 答: 假设某年某工程的完成量为Xij, i表示工程的代号,i=1,2,3,j表示年数,j=1,2,3,如第一年工程1完成X11,工程3完成X31,到第二年工程已完成X12,工程3完成X32。 另有一个投入与完成的关系,即第一年的投入总费用的40%,该工程在年底就完成40%,工程1利润: 50*X11+50*(X11+X12)+50*(X11+X12+X13)+50*(X11+X12+X13) 工程2利润: 70*X22+70*(X22+X23)+70*(X22+X23+X24) 工程3利润: 20*X31+150*(X31+X32)+150*(X31+X32+X33)+150*(X31+X32+X33+X34) 工程4利润: 20*X43+20*(X43+X44) max(50*X11+50*(x11+x12)+50*(X11+X12+X13)+50*(X11+X12+X13))+(70*X22+70*(X22+X23) )+70*(X22+X23+X24)+(150*X31+150*(X31+X32)+150*(X31+X32+X33)+150*(X31+X32+X33+X34)) +(20*X43+20*(X43+X44)) st 5000*X11+15000*X31=3000 5000*X12+8000*X22+15000*X32=6000 5000*X13+8000*X23+15000*X33+1200*X43=7000 8000*X24+15000*X34+12000*X44=7000 8000*X25+15000*X35=7000 X11+X12+X13=1 X22+X23+X24+X25≥ X22+X23+X24+X25≤1 X31+X32+X33+X34+X35≥ X31+X32+X33+X34+X35≤1 X43+X44=1 全为大于零的数

(ERPMRP管理)ERP实验报告最全版

(ERPMRP管理)ERP实 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企业资源计划A 实验项目:NC-ERP生产制造V5.7模拟案例标准流 程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信管1201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2015年05月

用友NC57公司创建及用户权限配置 1、创建公司 客户化/基础数据/公司目录 客户化/建公司账/新建公司账/建账 2、权限管理/角色管理/ 选中“功能节点”下的所有节点,点击“保存”,角色创建及权限分配操作完毕。 3、用户管理 切换到“权限管理/用户管理”,注意公司要选择“-ERP科技公司”,增加用户“tanth”,设定并记住密码。 点“保存”并为用户委派全部角色: 4、以新用户登录系统 用户创建完毕,用新用户登录到“王雪晴-ERP科技公司”公司,开始系统操作。

1.案例介绍 本案例公司目录结构如图: 2.基础数据 1)生产方式定义(工程基础数据——生产方式定义): 2)投料点定义,在“工程基础数据—工作中心管理—投料点维护”中设置 注意:需要对所有对父项输入生产方式 计算机: 主机: 集成主板: 显示器: 机壳: 注意:BOM3集成主板的子项128M内存是可以替代的,需要输入替代子项。基础数据管理 1.数据检测和低层码生成 2.基础数据设置 2.1.部门档案 操作路径:客户化→基本档案→组织机构→部门档案 2.2.库存组织初始化

操作路径:客户化→工程基础数据→库存组织初始化 操作路径:客户化→基本档案→库位信息→仓库档案 2.4.人员档案 一、公休日 二、设置班次类别 三、生成工作日历 2.5.工作中心 操作路径:客户化→工程基础数据→工作中心管理→…… 2.6.工序类型 操作路径:客户化→工程基础数据→工艺路线管理→…… 2.7.计划物料权限 操作路径:客户化→工程基础数据→基础数据→计划物料设置 2.8.工艺路线 操作路径:客户化→工程基础数据→工艺路线管理→工艺路线维护or客户化→工程基础数据→生产BOM管理→物料结构信息 2.9.生产BOM

生产计划与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 2 章生产管理基础 1 .生产过程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所谓生产过程指的是,使指从原材料、原器件的投入生产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1)基本生产过程:指对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如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造、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基本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 (2)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的过程。如为基本生产提供动力、工具和维修工作等。 (3)生产服务过程:指为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工作。如供应工作、运输工作和技术检验工作等。 其实还包括第四个过程,书中没有指出:那就是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4)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企业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上的准备工作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 3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方法有哪些? 答: (1)物料流向图法:按照原材料、在制品以及其他物资在生产过程中的总流动方向来布置工厂的各车间、仓库和其他设施 (2)物料运量比较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向及生产单位之间运输量布置设施的相对位置 (3)相对关系布置法:根据工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得出较优方案5 .单件、小批生产时,车间平面布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单件小批量生产时,由于产量较少,不可能配备较多的设备,不然的话设备的负荷太低,浪费严重。它只能以工艺专业化的型式来布置车间,不能以对象专业化型式来布置车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设备,生产单位适应性强,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时;工艺管理方便;也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存在着制品运输路线长;在制品停放时间多,产品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缺点。 第 3 章流水生产线规划 15.某企业组织一可变流水生产线生产 A 、 B 、 C 三种零件,三种零件的年产量及单件加工工时如下表所示:

生产计划原则

按照生产的流程来说一般有如下几个职责: 1、依据销售计划制订生产计划 2、依据生产计划指定物料需求计划 3、结合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计算当期最大生产能力 4、下达生产定单 5、监控生产定单完成进度。 PMC代表Product Material Control的缩写形式,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 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哪几个方面?产能的分析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做何种机型以及此机型的制造流程。 2、制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设备负荷能力)。 3、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人力负荷能力)。 4、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 5、生产线及仓库所需要的场所大小(场地负荷能力)。 ● 生产排期应注意什么原则? 生产计划排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原则: 1、交货期先后原则:交期越短,交货时间越紧急,越应安排在最早时间生产。 2、客户分类原则:客户有重点客户,一般客户之分,越重点的客户,其排程应越受到重视。如有的公司根据销售额按ABC法对客户进行分类,A类客户应受到最优先的待遇,B类次之。C类更次。 3、产能平衡原则:各生产线生产应顺畅,半成品生产线与成品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应相同,机器负荷应考虑,不能产生生产瓶颈,出现停线待料事件。 4、工艺流程原则:工序越多的产品,制造时间愈长,应重点予以关注。 ●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得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性的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用,徒具形式。 5、对销售预测不准或对产能分析不准,不能针对产能进行合理安排,没有空留余地,生产计划的机动性不强,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紧急订单一多,生产计划的执行就成了泡影。 6、计划、生产及物料进度协调不强,影响交货期,降低公司声誉。 7、生产经常紊乱,品质跟着失控,造成经常性的返工,经常返工又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造成恶性循环.

最优生产计划安排 数学 模型

最优生产计划安排 摘要 优化问题可以说是人们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最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如调度人员要在满足物质需求和装载条件下安排成从各供应点到各需求点的运量和路线,是运输总费用最低;公司负责人需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确定产品价格。针对优化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优化模型确定优化目标和寻求的决策。 一般讲,一个经济管理问题凡满足以下条件就能够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1) 要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能用数值指标来反映,且为线性函数; (2) 存在多种方案及有关数据; (3) 要求达到的目标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的,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来 描述。 问题重述 某厂生产三种产品I ,II ,III 。每种产品要经过B A ,两道工序加工。设该厂有两种规格的设备能完成A 工序,它们以21,A A 表示;有三种规格的设备能完成B 工序,它们以321,,B B B 表示。产品I 可在B A ,任何一种规格设备上加工。产品II 可在任何规格的A 设备上加工,但完成B 工序时,只能在1B 设备上加工;产品III 只能在2A 与2B 设备上加工。已知在各种机床设备的单件工时,原材料费,产品销售价格,各种设备有效台时以及满负荷操作时机床设备的费用如下表,要求安排最优的生产计划,使该厂利润最大。 附表一

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基本假设: 每一类产品在A 工序加工的产品总量等于B 工序加工产品的总量,即每一件产品都经过完整的程序成为真正的成品而不是半成品。 符号说明: 设产品I 在21,A A 321,,B B B 上加工的数量分别为11x 、12x 、13x 、14x 、15x ; 产品II 在21,A A ,1B 上加工的数量分别为212223,,x x x ; 产品III 在21,A B 上加工的数量分别为3234,x x 。 问题的分析 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处理一个优化问题,首先应确定优化的目标是什么,寻求的决策是什么,决策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然后用数学工具(变量、常量、函数等)表示它们。当然,在这个过程加工中要对实际问题做出若干合理的假设。 针对该问题需要分析各类产品在A 、B 工序的加工数量,依据假设可得对于每类产品A 工序加工总量等于B 工序加工总量。在各种机床设备的单件工时,原材料费,产品销售价格,各种设备有效台时以及满负荷操作时机器设备的费用的限制条件下,确定最有生产计划使得该厂的利最大。显然是求解最大值的优化模型。有所学知识可知道,该问题通过运筹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寓于合理的解释和求解。通过确定变量、确定目标函数、限制约束条件等建立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 模型的建立 设产品I 在21,A A 321,,B B B 上加工的数量分别为11x 、12x 、13x 、14x 、15x ; 产品II 在21,A A ,1B 上加工的数量分别为212223,,x x x ; 产品III 在21,A B 上加工的数量分别为3234,x x ; 则可得 目标函数: Max z= ) 7(4000/200)114(7000/783)86(4000/250) 1297(10000/321)105(6000/300)5.08.2())(35.02()25.025.1(153414231332221221113222211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

实验加工奶制品的生产计划实验奶制品的生产销售计划

实验加工奶制品的生产计划实验奶制品的生产销售 计划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河北大学《数学模型》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会利用LINGO进行实验,熟练掌握用LINGO求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以及能够完成对其灵敏度的分析。 二、实验要求 1.实验5-1 加工奶制品的生产计划 按如下步骤操作: (1)打开lingo (2)修改“选项…”(Options…)LINGO/Options… 在出现的选项框架中,选择General Solver(通用求解器)选项卡,修改2个参数: Dual Computations(对偶计算)设置为:Prices and Ranges(计算对偶价格并分析敏感 性) Model Regeneration(模型的重新生成)设置为:Always(每当有需要时)点击OK退 出。 (3)在模型窗口输入模型 Model: max =72*x1+64*x2; [milk] x1+x2<50; [time] 12*x1+8*x2<480; [cpct] 3*x1<100; End 保存为: LINGO语法: 1. 程序以“model:”开始,每行最后加“;”,并以“end”结束; 2. 非负约束可以省略; 3. 乘号 * 不能省略; 4. 式中可有括号;

5. 右端可有数学符号。 (4)求解模型 运行菜单LINGO/Solve。 选择LINGO/Solve 求解结果的报告窗口 检查输出结果与教材p89的标准答案是否相同。 (5)灵敏性分析 点击模型窗口。选择LINGO/Ranges 模型的灵敏性分析报告 检查输出结果与教材p90的标准答案是否相同。 结果分析可参阅教材p90-91。 2.实验5-2 奶制品的生产销售计划 按以下步骤操作: (1)打开菜单“File”/“New”,新建模型文件。 (2)在模型编辑窗口输入模型(利用Lingo编程语言完成):(3)将文件存储并命名为(记住所在文件夹)。 (4)求解模型。 (5)灵敏性分析。 检查输出结果与教材p92-94的标准答案是否相同。 结果分析可参阅教材p94。 三、实验内容 1.实验5-1 加工奶制品的生产计划 需要求解的线性规划问题如下: 问题的基本模型(线性规划模型): Max z=72x1+64x2 . x1+x2≤50 12x1+8x2≤480 3x1≤100 x1≥0, x2≥0

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业工程).

生产计划与控制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This course can be divided into 8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of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In this chapter we learn basic concep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cope and conten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feature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production system is a combination of "input transformation output" function through effec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A typical compan/s organization has 4 basic functions: marketing, financ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to manage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that is, to organize, plan and control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scope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basic activi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he conten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cludes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opera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control decision-making. The few feature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r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so on. 第一章为生产计划与控制导论。木章学习了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生产管理的新特点。生产系统是迥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投入-转化-产出”功能的综合。一个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三个基本职能:市场营销职能、财务职能、生产经营职能。 生产管理:对企业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即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生产经营范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活动。 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战略决策、经营决策和控制决策。 生产管理的儿个特点是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管理全球生产网络等。 The second chapter is Product / service design and technological design. In this chapter we learn Product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ew product design. Product strategy decision-making determines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or services, improvement or reorganiz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s and elimination of outdated products. Product strategy is an overall plan for the products produced and operated by an enterprise.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leading development, following development. The new product refers to the product which h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structure, materia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