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面粉质量指标范围

各种面粉质量指标范围

各种面粉质量指标范围

各种面粉质量指标范围

第-六章--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是(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一类特殊的比较相对数 D、百分数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 以个体指数与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D A.综合指数 B.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 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C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 C.确定同度量因素 D. 7、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了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该为( C ) A.110% B.90% C.111% D.100% 8.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C ) A.单位产品成本 B. C.销售量 D.销售额 9.若物价上涨20%,则现在100元(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 C.与原来的1元等值 D. 10.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A.139.67% B.129.52% C.71.60% D.39.67% 1.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 格( C)。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 2.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3种产品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3%、6%、7.5%,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甲产品20400元、乙产品35000元、丙产品20500元,则3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 C )。 A. 103%106%107.5% 3 p I ++ = B. 103%20400106%35000107.5%20500 204003500020500 p I ?+?+?= ++

第十一章统计指数自测题

第十一章 统计指数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 2.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 商品价格指数 B 单位成本指数 C 劳动生产率指数 D 职工人数指数 3.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 产量指数 B 销售额指数 C 职工人数指数 D 劳动生产率指数 4.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 5.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 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 6.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 ) A 单位产品成本 B 总成本 C 产量 D 质量指标 7. ∑∑-1 01 1q p q p 表明( ) A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C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D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8. ∑∑-0 1 0q p q p 表明( ) A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C 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D 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9.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比去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比去年上升( ) A 12.5% B 20%

10.指数按其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可分为() A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B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 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1.在计算加权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权数必须是() A 不同时期的 B 同一时期的 C 基期的 D 报告期的 12.指出下列指数中的拉氏数量指数公式() A B C D 表中所缺数值为() A 105和125 B 95和85 C 105和80 D 95和80 14.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1995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35%,这说明() A 产量增长了35% B 价格增长了35% C 由于价格变动使产值增长了35% D 由于产量变动使价格增长了35% 15.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比,商品零售量增长了10%,零售价格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零售额() A 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16.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15%,单位产品成本增长了10%,则总生产费用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4.8% B 26.5% C 1.5% D 4.5% 17.某商店1992年与1991年相比,商品销售额上涨了16%,销售量增长了18%,则销售价格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1.7% B -1.7% C 3.7% D -3.7% 18.某公司所属两个分厂,今年相比,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而使公司的总平均成本下降了5%,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使公司总平均成本提高了10%。该公司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13.6% B 15.0%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 1、分级 2012年上半年出台规定,将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当PM2.5日均值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到200;当PM2.5日均浓度达到2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300;PM2.5日均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的AQI指数达到500。 2014年9月17日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1]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规定: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2]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建议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2] 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此时,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建议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练,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2]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严重污染。此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建议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2] 2、区别 AQI与原来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有着很大的区别。 AQI常识普及版 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项;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老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的污染物仅为SO2、

中国移动业务处理规程大全

1业务处理流程: 1.1业务受理流程 1.2后台施工流程: 1.3竣工处理流程 2 2.1 ● ● ● ● 2.2 2.3 2.4 含(改名、改帐务、改客户密码、改联系方式等)

2.5过户2.6停机/复机2.7功能变更2.8优惠变更

3管理流程 3.1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处理流程 3.2合作伙伴管理(管理)系统处理流程 3.3合作伙伴(增删改)管理(管理)系统处理流程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处理流程 4补充说明 常用卡、号类资源: SIM卡:插入用户手机的智能卡,是手机的核心部件,可存储。按其存储容量可分为8K、32K等。 IMSI卡:全球唯一识别码,在移动通信网中只识别该码。 STK:移动用户网的掌上理财、移动银行、移动股市等新业务是通过STK(SIMTOOLKIT)技术开发的,这种技术可以在用户的个人移动电话卡上加载功能菜单,用户通过操作菜单,发出短消息,通过短信设备和GSM 网络到达各业务合作商,完成相应业务处理。通过STK择术开发的新业务,不仅操作简单,还有安全可靠、信

息可视等特点。开通STK业务,需使用支持STK技术的SIM卡和手机。支持STK技术的SIM卡是新一代的数字智能卡,相对于普通SIM卡,它更安全可靠,容量更大。 预付费卡:具有固定面值的用户预付费SIM卡,话费额按照通话时间扣除,并在手机上显示余额,需在有效的时间内使用。目前只可在省内使用,不可拨打国际长途。办理此项业务不需进行信用审核,不需缴纳入网费和月租费。 手机号码:现在是11位,以13x起头。连续在一起具有相同前缀的一段号码称为一个号段(如一个万号段)。一个号群包含若干号段。号码和SIM、IMSI号有对应关系。 短信批发端口号:信息运营商租用短信端口开展短信批发业务的端口号。 特殊接入号:如IP、长途接入号。

第七章 统计指数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统计指数 一、判断题 1.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 2.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3.算术平均数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 加权平均得到的。() 4.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 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5.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 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6.设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则∑p0q1-∑p0q0表示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对 商品总销售额的影响。() 7.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8.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 A.用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指数 B.平均数指数的变形应用 C.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D.编制总指数的唯一方法 4.当数量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 其特定权数是()。 A.q1p1 B.q0p1 C.q1p0 D.q0p0 5.当质量指标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 其特定权数是()。 A.q1p1 B.q0p1 C.q1p0 D.q0p0 6.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交叉 7.某市1995年社会商业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9年增至15600万元,这四年物 价上涨了4%,则商业零售量指数为()。 A.130% B.104% C.80% D.125% 8.某造纸厂1999年的产量比98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999 年产品单位成本()。 A.减少0.62% B.减少5.15% C.增加12.9% D. 增加1.75% 9.已知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 编制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食品感官评定重点

Friedman 检验 ⅰ先用下式求出统计量F: 则F值为: ⅱ查Friedman检验表找临界值,若计算出的F值大于或等于表中对应的P、J、α的临界值,则有显著差异。 ⅲ而当样品数P大于5或者评 定员数J较大, 超出Friedman检验表的范围时, F值近似服从自 由度为P-1的χ2的值(附表2)。 ⅳ当两种样品排序相 同, F 需矫正为F′: 令n1、n2、… nk为第1,2,…k 个评定员评定结果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若没有相同秩次,nk=1,则: E=(n13-n1)+(n23-n2)+…+(nk3-nk) 本例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有: n2 =2,n3=3 所以: 又F=10.25,求得 F′=11.17 查表得出在1%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0.20,可以判定在1%显著水平下,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

绪论 一、食品感官评定的概念 是指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眼、耳、口(包括唇、牙和舌头)、鼻、手)和一定的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二、食品感官评定包含两方面内容 (1)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分析型(感官评定):对食品固有质量特性(色、香、味、形、质)的分析称为分析型感官评定。(这些特性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与人的主观变化无关,故不受人的主观影响。)(2)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嗜好型:对食品感官质量特性的分析。它以食品为工具,来测定人的感官特性。 它受人的感知程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如食品的色泽是否赏心悦目,香气是否诱人,滋味是否可口,形状是否美观,质构是否良好等都依赖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综合感觉。 三、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 (1)食品的感官分析不能单纯地代替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检测。 (2)分析型感官评定,理论上有可能被理化分析(仪器)取代,但短时间内取代不了。 (3)嗜好型感官评定是人的主观判断,用理化方法代替感官评定是不可能的。 第一章食品感官质量特性 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食品的色泽 2、食品的香气 3、食品的滋味 4、食品的形状和质构 5、食品的风味 食品颜色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首要因素。食品的颜色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购买欲望。(食品呈现的色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固有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调色) 1、颜色的分类: 无彩色系列:指黑、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而产生的灰色; 彩色系列:指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2、颜色的基本特性(三点为颜色的三个属性) 1)色调: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2) 亮度:颜色的明暗程度。3)色饱和度:指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即某种颜色色调的显著程度。4)颜色对人的心理、生理作用非常显著 红色为主的食品使人感到味道浓厚,有愉快感;黄色食品给人清香、酥脆的感觉;绿色给人明媚、鲜活、清凉和自然的感觉;淡绿和葱绿能突出食品(蔬菜)的新鲜感;白色则给人以质洁、嫩、清香之感。 5)食品中的色素 (1)天然色素 植物色素: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动物色素:血红素;微生物色素:红曲素天然色素化学稳定性差。 (2)人工调色 脱色剂:利用还原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进行漂白,还具有防腐功能。 发色剂:将食品的色泽显示出来。如利用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使肉制品发色。着色剂:利用天然或合成色素给食品上色。(此外,食品的褐变也是食品带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气 6、香气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食品的香气是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反映。食品中香味物质含量极微,大约含0.001-1g/kg。香味物质的气味与其化学结构有着极复杂的关系。食品香气的强度与食品的成熟度也有关。 食品的滋味 1)甜味: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一般以蔗糖为标准,其他糖和甜味剂与蔗糖比较,定出相对甜度。2)酸味:凡在唾液中能解离出H+的化合物都具有酸味。 3)苦味:典型的苦味物质是生物碱;一些电解质,一些氨基酸等也有苦味。 4)咸味:只有氯化钠才产生纯咸味,其他盐带有碱味或苦味。 除此之外,食品还有鲜味、涩味、辣味等。 7、形状和结构 食品的形状:外形、表面纹理或图案。 食品的质构:指食品的质地和组织结构。包括食品的机械特性和流变特性。具体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弹性等。(如饼干要求脆性大,面条要求有弹性,口香糖要求黏性好,东坡肉) 8、声音:声音产生在食品的咀嚼过程。 感官评定时咀嚼产生的声音有助于判断食品的质量(是否受潮、疲软),并促使评定员形成饱满的感官印象。 第二章感觉基础 第一节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个别感官的刺激效应,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应。 感觉敏感性(sensitivity)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的能力。感觉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餐饮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

餐饮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种经济成分的酒家酒店,饭庄饭馆、快餐小吃店、茶楼咖啡厅。 2(服务规范 包括职业道德、接待用语、行为仪表、服务规程、食品卫生、服务设施。 2.1、职业道德 2.1.1、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遵纪守法,依法经营、文明经商。 2.1.2、热爱餐饮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忠实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 2.1.3、要尊重客人,满足顾客的需要,做好服务工作。 2.1.4、诚信待客、公平交易,实事求是,励行承诺,维护企业信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2、接待用语 2.2.1、服务人员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掌握语言艺术。 2.2.2、使用文明用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场合的 不同,主动使用招呼、相请、询问、称呼、道歉、道别等语言。 2.2.3、掌握语言交往的原则和技巧,说话声音要温和,认真倾听顾客提出的问题,对重点问题要进行重复,以便了解顾客的需求。 2.2.4、尽可能体谅顾客的心理,顾客有问必答。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准确。

2.2.5、不得介入顾客谈话,不得对顾客评头论足,不得批评顾客的任何举动。 2.2.6熟悉并掌握一至两门(英语为必备语种)常用接待外语。 2.3、行为仪表 2.3.1、仪表端庄、仪态大方、精神饱满、举止得体、面带微笑、自尊自爱。 2.3.2、服务员服装整洁统一,工号醒目;鞋袜整洁,不穿高跟鞋(鞋跟不超过五公分)。 2.3.3、发型整齐美观,自然大方,有青春气息和时代感,女发不披肩,男发不过领,不留胡须。 2.3.4、女服务员淡妆上岗。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手镯等饰物。男女服务员不留长指甲。 2.3.5、注意接待礼节礼仪。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 顾客的迎送,要根据生活习惯等,做好相应的接待工作。 2.3.6、对顾客要一视同仁。顾客交代的事情应尽量办到,若无法办到,也应婉转向顾客说明。 2.3.7、注意生活细节,不允许出现不文雅的举止(如剔牙、挠头皮、修指甲、打哈欠等),避免给顾客留下不文明的感觉。 2.3.8、认真受理顾客投诉,对顾客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2.4、服务规程 2.4.1、服务人员必须熟悉不同餐具的用法,掌握摆设餐具应兼顾美观,方便顾客,方便服务,统一标准等原则。宴会、宴席提前40分钟摆台。散客随到随摆。 2.4.2、顾客进入餐馆饭店,接待人员要真诚有礼的欢迎顾客光临。

数量指数和质量详解

什么是数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是指综合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发展变化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说明总产值这一经济总体量的变动情况;商品销售量指数说明商品销售额这一经济总体中商品销售量的变动情况。 由于使用价值、计量单位等的不同,直接相加没有经济意义。为了解决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问题,得到反映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个别现象数量的总量指标,就需要引入一个因素,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变为能相加的现象,这个因素就叫做同度量因素。 根据同度量因素的固定原则,其同度量因素应是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才能进行不同时期的产量对比分析。如果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由于报告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同度量因素的价格也不断地变化,无法通过各个时期数量指标的对比来说明产量的变动。另外,从指数体系的要求来看,总量指标指数等于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乘积,数量指标指数也就只能用基期的价格作同度量因素了。 [编辑] 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现以销售量指数为例,说明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例:根据表1三种商品销售量资料和价格资料计算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 价格(元) 销售额(元) 基期q 0 报告期q 1 基期p 0 报告期p 1 q 0p 0 q 1p 1 q 1p 0 甲 乙 丙 台 件 千克 1000 2000 3000 1150 2200 3150 100 50 20 100 55 25 100000 100000 60000 115000 121000 78750 115000 110000 63000 合计 — — — — — 260000 314750 288000 销售量个体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判断题 1. 广义的指数就是指各种相对数。() 2. 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3. 编制综合法指数的方法有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4. 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是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5.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6. 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7. 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8. 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9. 如果零售物价上升2%,商品销售量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增长10%。() 10. 物价综合指数的分子减去分母后的差额综合反映由于物价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11. 加权算术平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必须用pq 。() 12. 总指数最主要的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3. 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14. 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15. 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16. 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 17. 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18.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19. 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4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4年的产量是1990年的1.348倍。() 20. 通过编制指数数列,便于分析相互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时间数列之间的变动关系。() 21. 从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相对数都是指数。() 二、单选题。 1. 狭义的指数的含义是指()。 A.动态指数 B 总指数 C 定基指数 D 个体指数 2. 反映个别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称为()。 A 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C 定基指数 D 个体指数 3. 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A 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 B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 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4. 综合法指数是总指数的()。 A 惟一形成 B 基本形成 C 变通形成 D 简单加总5. 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数量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 A 质量指标指数 B 平均数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综合法指数 6. 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是用()。 A 基期价格作用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用度量因素 C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7. 编制价格指数,一般是用()。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8. 在具有两个贸易市场上报告期和基期某种水果价格和销量资料条件下,要计算该种水果销量的平均变动,应采用( )形式计算。 A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B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质量指标指数 9. 按销售量个体指数和基期销售额计算的销售量总指数是()。 A 综合法指数 B 平均数指数 C 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标 D 加权调和平均法指标 10. 根据商品价格个体指数和报告期实际销售额计算价格总指数,应按( )形式编制。 A 综合法指数 B 平均数指数 C 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标 D 加权调和平均法指标 11. 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A 7% B 10% C 7.1% D 15% 12. 反映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是( ) A 质量指标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 C 平均指标指数 D 平均数指数 13. 我们将综合反映不能同度量的多种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指数称为( )。 A 个体指数 B 总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数指数 14. 某企业2004年总生产费用比2000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 A 25% B 2% C 75% D 20% 15.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 A 增长 B 降低 C 不变 D 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 16. 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 )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 A 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C 平均指标指数 D 个体指数 17.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 A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 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18. 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 )的总变动。

全套感官相关标准

感官检验和评价相关标准导论及总则 GBT 10220-2012 感官分析方法学总论 GBT 10221-2012 感官分析术语 GBT 13868-2009 感官分析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 GBT 21172-2007 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 GBT 25006-2010 感官分析包装材料引起食品风味改变的评价方法 GBT 29604-2013 感官分析建立感官特性参比样的一般导则 GBT 29605-2013 感官分析食品感官质量控制导则 方法标准 GBT 12313-1990 感官分析方法风味剖面检验 GB 12314-1990 感官分析方法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 GB 12316-1990 感官分析方法“A”-“非A”检验 GBT 12310-2012 感官分析成对比较检验 GBT 12311-2012 感官分析三点检验 GBT 12315-2008 感官分析方法学排序法

GBT 15549-1995 感官分析方法学检测和识别气味方面评价员的入门和培训 GBT 16860-1997 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 GBT 16861-1997 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 GBT 17321-2012 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 GBT 19547-2004 感官分析方法学量值估计法 GBT 22366-2008 感官分析方法学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嗅觉、味觉和风味觉察阈值的一般导则 GBT 12312-2012 感官分析味觉敏感度的测定方法 GBT 12312-2012 感官分析味觉敏感度的测定方法 评价员管理 GBT 23470.1-2009 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实验室人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实验室人员职责 GBT 23470.2-2009 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实验室人员一般导则第2部分:评价小组组长的聘用和培训 GBT 16291.1-2012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优选评价员 GBT 16291.2-2010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和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2部分:专家评价员 食品感官标准(粮油) GBT 14611-2008 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直接发酵法

餐饮行业服务要求规范与实用标准

餐饮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种经济成分的酒家酒店,饭庄饭馆、快餐小吃店、茶楼咖啡厅。 2.服务规范 包括职业道德、接待用语、行为仪表、服务规程、食品卫生、服务设施。 2.1、职业道德 2.1.1、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遵纪守法,依法经营、文明经商。 2.1.2、热爱餐饮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忠实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 2.1.3、要尊重客人,满足顾客的需要,做好服务工作。 2.1.4、诚信待客、公平交易,实事求是,励行承诺,维护企业信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2、接待用语 2.2.1、服务人员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掌握语言艺术。 2.2.2、使用文明用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场合的

不同,主动使用招呼、相请、询问、称呼、道歉、道别等语言。 2.2.3、掌握语言交往的原则和技巧,说话声音要温和,认真倾听顾客提出的问题,对重点问题要进行重复,以便了解顾客的需求。 2.2.4、尽可能体谅顾客的心理,顾客有问必答。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准确。 2.2.5、不得介入顾客谈话,不得对顾客评头论足,不得批评顾客的任何举动。 2.2.6熟悉并掌握一至两门(英语为必备语种)常用接待外语。 2.3、行为仪表 2.3.1、仪表端庄、仪态大方、精神饱满、举止得体、面带微笑、自尊自爱。 2.3.2、服务员服装整洁统一,工号醒目;鞋袜整洁,不穿高跟鞋(鞋跟不超过五公分)。 2.3.3、发型整齐美观,自然大方,有青春气息和时代感,女发不披肩,男发不过领,不留胡须。 2.3.4、女服务员淡妆上岗。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手镯等饰物。男女服务员不留长指甲。 2.3.5、注意接待礼节礼仪。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

最新中国移动业务处理流程大全

学习-----好资料 6. 营业厅主要业务服务流程管理(见附件二) 6.1 新开户流程 6.1.1 向客户介绍功能、业务、缴费方式等,建议用户仔细阅读客户服务手册。 6.1.2 实行“免填单”服务,由营销代表填写资料。私人开户需提供机主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单位开户需提供单位证明和营业执照正本及复印件;代办人需提供身份证明。 6.1.3 私人用户需提供当地开户的银行存折、帐户户主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对公帐号托收的,需提供对公帐号单位证明和营业执照正本及复印件和印鉴卡正本及复印件,营销代表应致电开户银行证实帐号的真实性。 6.1.4 缴纳预存款XXX元(对公帐号除外),SIM卡卡费;开通国际漫游的需缴纳预存款XXX元。营销代表唱收唱付,双手交接现金。 6.1.5 建议客户设置服务密码。 6.1.6 提醒用户索取收费凭证,预存款提供收据 6.1.7 客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容量的SIM卡,应向客户介绍SIM卡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营销代表双手递交单据。 6.1.8 整个过程中可主动向客户推介新业务,新产品。 6.2 移动话费收取流程 6.2.1 营销代表要提醒客户索取收费凭证,唱收唱付,双手交

接现金和票据。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6.2.2 整个过程可主动向客户推介新业务、新产品。 6.3 预销号流程 6.3.1 用户销号请在移动公司指定的专门营业厅办理,由客户经理为用户办理销号业务,客户经理应了解用户销号的原因。 6.3.2 营销代表一定要做好销号挽留工作,客户坚持要销号时指导客户使用移动公司的其它品牌,客户更可以享有优先选号的权利。 6.3.3 私人用户请携带机主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单位用户请经办人携带单位证明和营业执照正本及复印件;请私人用户亲临营业厅办理销号,不能由他人代办。 6.3.4 实行“免填单”服务,由客户经理为用户填写资料。客户经理了解用户销号的原因。 6.3.5 用户开通了国际漫游或之前3个月的平均话费超过XXX 元,除交清当月话费外,还需要预交XXX元话费。 6.3.6 三个月后,用户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到各专门营业厅办理正式销号并退还多交的话费或补交清话费。 6.4 正式销号流程 6.4.1 适用范围:所有营业厅。 6.4.2 所需证件:手机机主身份证及复印件。 6.4.3 核查用户资料,如果号码已被销号,营销代表直接做“销

统计学 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 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4.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行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一种是指数。 7.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一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二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一般方法是:指数是按拉氏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氏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一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19.编制质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20.在零售物价指数中,K表示,W表示。 21.平均指数既可依据资料编制,也可依据资料编制,同时还可用估算的权数比重进行编制计算。 22.因素分析包括数和数分析。 23.总量指标二因素分析是借助于来进行,即当总量指标是两个原因指标的时,才可据此进行因素分析。 24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果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二是结果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25平均指标指数(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和的乘积。 26.在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反映各组水平变化对总平均水平影响的指数称,公式为。 27.在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反映内部构成对总体平均水平影响的指数称,公

指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3.某商店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销售量则增加了( )。 A.15% B.5% C.50% D.2% 4.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该选用相应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通常把它固定在( )上。 A.基期 B.任一期 C.报告期 D.计划期 5.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该选用相应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通常把它固定在( )上。 A.基期 B.任一期 C.报告期 D.计划期 6.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变形为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A.q 1p 1 B.0p 0 C.q 1p 0 D.q 0p 1 7.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 A.7% B.10% C.7.1% D.15% 8.某企业的产值,2011年比2010年增长21%,其原因是( )。 A.产品价格上升9%,产量增加了12% B.产品价格上升10%,产量增加了11% C.产品价格上升10.5%,产量增加了10.5% D.产品价格上升了10%,产量增加了10% 9.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1 01 1q p q p ∑∑说明了( ) 。 A.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10.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11.某商店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额比基期增加( ) 。 A.1% B.5% C.10% D.3% 1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统计指数简答题

第五章统计指数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指数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广义上的指数:最初:凡是反映现象变动的情况的相对数就叫指数;后来拓宽为: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叫指数。 狭义上的指数:是用来反映复杂现象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即就是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由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作用: (1)可用来分析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2)用来分析复杂现象变动中,受各种构成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可进行因素分析)利用指数分析法; (3)可以用来分析总平均数变动中受组平均数和总体构成的影响情况。 2.综合指数的一般编制原则是什么 编制数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3.综合指数与平均式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式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对同一资料、同一目的,它们的计算结果和经济内容完全相同。 区别: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不同。对销售量和价格指数而言,当掌握的是基期和报告期的销售量及价格资料时,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当掌握的是销售量或价格的个体指数以及基期或报告期的销售额资料时,用平均式指数公式计算; 4.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式指数应用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基期总量指标(q°p o)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式指数;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报告期总量指标(q1p1)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式指数。 5.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它与平均指数有什么区别平均指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即由两个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相对比的所形成的指数。 平均指数:是已知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来测定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的。

统计学原理多项选择题05--第五章 统计指数

第五章统计指数 1、下列指数中属于狭义指数的有( ) 。 A、多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B、某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C、多种产品的销售量指数 D、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 E、多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 2、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农副产品产量总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C、某种工业产品成本总指数 D、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 E、职工工资个体指数 3.某企业甲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为基期的120%,这一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动态指数 E、静态指数 4、指数的作用是( )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 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6、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A、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数 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7、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9、某商品基期售出50千克,报告期售出60千克,指数为()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销售量指数 10、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为() 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B、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E、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