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研究现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85.60 KB
- 文档页数:2
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体育界的研究重点之一。
这些运动损伤包括骨折、扭伤、拉伤、肌肉疲劳等。
学术界和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表明,预
防和治疗这些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可行性和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聚焦于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
学者们认为,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
原因之一是机械力作用,由此产生的骨骼、肌肉和关节撕裂、拉伤、扭伤和疲劳等问题都
可能造成损伤。
此外,运动员的个人因素,包括体质状况、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也会影响
运动损伤的发生和恢复速度。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更多的探究。
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学者们提出了多种预防措施,包括热身、适当的饮食、科学的训
练计划、体态维持等。
这些方法均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
效果。
此外,康复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也为运动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例如,物理
疗法、手术疗法、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除此之外,运动损伤的研究还涉及到硬件设备的改进和创新,例如运动鞋等。
在运动
鞋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科学的运动鞋设计可以减少骨骼、肌肉和关节的撕裂、扭伤等
运动损伤。
因此,对于运动鞋的研发和设计,也成为了当今的热点之一。
总的来说,运动损伤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预防和治疗如今已成为学术、临床和体
育运动领域的焦点。
随着科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能够在未来做出更多的创
新和发展,更好地为运动员保障其健康和发展做出努力。
运动损伤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与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它作为运动医学临床工作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为运动医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展示了广泛的研究前景。
这里,仅就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断研究及康复治疗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运动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进展。
1.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1.1不同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刘明辉等对我国12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了创伤调查,结果发现肩、膝损伤占61.54%,最为常见的为腰肌损伤、肩袖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髌腱末端病等。
多为训练6~9年健将级以上的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多是自由泳、蝶泳、仰泳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则多是蛙泳运动员。
损伤多发生在冬训大运动量训练和赛事繁多的赛前大强度训练的季节,类别多属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樊莲香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140名进行创伤调查,结果发现51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涉及9个部位,重伤例数33例,部位以腰、踝发病率高;中等损伤81例,腰、脚背、膝、踝发病率高;轻伤185例,脚背、踝关节、腰、肩关节发病率高。
总体上各部位发病率最高的为腰,其次为踝、脚背、膝、肩部位。
损伤发病时间主要为平时技术训练。
于长隆等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116名进行了创伤调查,结果发现男运动员的创伤发病率为88.5%,女运动员为65.5%。
其创伤特点主要为急性伤或由急性伤迁延而来,慢性伤只占20%左右;创伤的多发性也很明显,占70%以上。
创伤发病率最高的6种疾病依次为腰背肌肉筋膜炎、髌腱腱围炎、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踝关节韧带断裂和不稳、髌骨软骨病和肩袖损伤。
吴丽君等对我国32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高达100%,最高的7种疾病依次为:踝关节骨折及外侧付韧带损伤(62.5%)、膝关节胫侧付韧带损伤(50%)、膝关节半月板损伤(37.5%)、腰背肌肉筋膜炎(37.5%)、肩袖损伤(37.5%)、网球肘(25%)、腕骨骨折(25%)。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健美训练是一种集体运动,旨在提高身体形态和肌肉力量,以达到健美效果。
运动损伤是健美训练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关于健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健美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肌肉拉伤、肌腱炎、关节扭伤等。
这些损伤主要是因为训练强度过大、动作不规范以及肌肉疲劳等原因导致的。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观察健美训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和损伤情况,发现运动员普遍存在训练强度过大、缺乏适度休息和训练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都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研究者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进行了一些预防和治疗方法的探讨。
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运动量,适当休息和恢复,正确使用器械和姿势等。
研究还发现,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稳定性和韧性,降低受伤风险。
一些研究还发现,体能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也有一定的作用。
针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者也进行了一些治疗方法的研究。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运动疗法等。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理疗等,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和镇痛药,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运动疗法则是通过特定的运动和训练来改善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研究表明,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通过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运动量,适当休息和恢复,正确使用器械和姿势等,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及时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等措施,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近年来关于健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的类型和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深入的角度来探索健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机制和预防措施,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康复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小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研究综述作者:舒慧,王令玲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6期篮球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运动之一。
由于篮球的形式多样,具有更强的参与性、趣味性、应变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等,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适宜各类人群的广泛参与。
篮球运动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篮球运动项目开展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创伤率相对较高。
运动损伤不仅给伤者带来省心的痛苦,也给其他同学的心理带来了恐惧。
因此了解篮球运动损伤的规律,对御防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小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原因,发现损伤的规律,并对如何预防及治疗篮球运动损伤提出建议。
一、小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1.1研究篮球运动损伤的意义随着篮球运动由技术向身体对抗的转化,运动员的损伤几率也显著的升高。
篮球运动损伤的研究可以达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1.2篮球运动损伤部位的研究对损伤部位的调查与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在篮球运动中易出现的损伤及部位,为学生提供预防受伤和如何处理的依据。
马酷的分析;运动员损伤部位较多,膝关节损伤占首位,共86例,损伤率为29.35%;其次为踝关节损伤,共52例,损伤率为17.75%;第兰为腰部损伤,共45例,损伤率为15.36%。
损伤部位构成比男女生相似,差别不显著。
这主要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这3个关节的解剖生理弱点有密切关系。
学校体育系篮球课运动损伤部位与普修篮球课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膝踝关节运动损伤是篮球运动中受伤比率较大的。
1.3篮球运动损伤类型的调查与分析篮球运动损伤有:皮肤擦伤,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等。
运动损伤类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经对234例发生急性损伤的小学生资料进行统计,运动损伤的类型以关节扭伤最多,占36.75%;其次为肌肉拉伤,占31.20%,对39例慢性损伤小学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髌骨劳损最多,共18例,占46.15%;腰肌劳损14例,占35.90%;疲劳性骨膜炎和骨质增生共7例,占17.95%,在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挫伤、擦伤、扭伤和拉伤。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引言健美运动是一种以塑造体型和增加肌肉质量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随着健美运动的流行,运动损伤也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训练计划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探索其成因和预防措施,对维护健美爱好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分析当前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健美训练中的主要运动损伤健美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导致运动损伤。
根据目前的研究,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肌肉拉伤和扭伤:健美训练中大量的负重训练和高强度练习容易导致肌肉拉伤和扭伤。
尤其是在没有得到足够热身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容易造成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2. 腰椎间盘突出:由于健美训练需要长时间弯腰和举重,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这种损伤会导致腰部疼痛、下肢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健美爱好者的训练计划和生活质量。
3. 肌肉疲劳和过度训练:健美训练的高强度和长时间训练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过度训练,这会增加肌肉受伤的风险,同时对身体的恢复和生理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4. 骨折和关节损伤:高强度的健美训练容易导致骨折和关节损伤,尤其是在没有得到正确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当前的研究现状针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伤成因研究:研究者通过对健美爱好者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分析不同训练方式和动作对身体的影响,探讨运动损伤的成因。
2. 预防措施研究:研究者在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包括正确的训练姿势、适量的负重和热身运动等。
3. 康复治疗研究:针对已经受伤的健美爱好者,研究者也在探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4. 营养和补剂的研究:研究者也在探讨合理的营养和补剂对于预防和治疗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损伤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运动损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产生深远影响。
深入了解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探究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保护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作为体育竞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随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损伤问题也日益凸显。
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为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国外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类型、损伤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例如,Smith等人(2015)通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他们认为,这些损伤的发生与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以及身体素质的强弱密切相关。
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Smith等人建议加强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训练,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并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负荷。
国外研究还关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Johnson等人(2018)指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过度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失误,进而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他们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关注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国内研究方面,我国学者针对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李华等人(2020)通过调查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发现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膝部和踝部等部位。
他们认为,这些损伤的发生与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场地设施以及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关。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比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国外在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研究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形成了一批系统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美国的《舞蹈杂志》、英国的《戏剧和舞蹈医学杂志》等期刊都有专门的舞蹈运动损伤研究专栏,这些期刊涵盖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国外也已经有了一批专门从事舞蹈运动损伤研究的机构和学者,他们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康复措施。
相比之下,国内的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研究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很少有专门研究舞蹈运动损伤的期刊和学术机构。
虽然一些综合性的医学、体育学期刊也涉及到了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仍然有待提高。
国内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损伤的分类、发生率等基础性研究上,缺乏对预防和康复的深入研究。
国内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一方面,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重视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开设相应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一些舞蹈学院和专业舞蹈团体也在积极探索舞蹈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的方法,他们逐渐认识到了舞蹈运动损伤对舞者的影响。
在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方面,国内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在研究方面更为系统化,已经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学者,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而国内的研究相对滞后,但也有一定的积极变化。
希望今后国内能够加大对舞蹈运动损伤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起自己的体系,提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康复措施,为舞蹈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健美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塑造和肌肉发展的锻炼方式,它通过一系列的重力训练和有氧运动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
由于健美训练涉及高强度的运动和重复性的动作,运动损伤成为健美训练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关于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许多研究显示,健美训练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和关节疼痛。
这些损伤通常是在高强度的训练或重复性的动作中发生的。
有研究表明,健美训练中的重大发展是肩部和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一些研究还发现,训练强度和运动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较高的训练强度往往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对于训练水平较高的健美训练者来说,他们的肌肉适应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训练,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预防和治疗健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姿势和技巧来执行训练动作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科学合理的休息和恢复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
对于已经受伤的运动者,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康复训练的方法,如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在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大小较小、研究设计不完善等。
未来的研究仍需加强,以更深入地了解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机制,并提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问题。
当前的研究已经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对于健美训练者来说,保持正确的训练姿势、合理的训练强度和适当的休息与恢复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健美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身体训练方式,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塑造健美的体态。
由于训练的高度负荷和复杂性,健美训练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研究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现状对于运动员和训练师来说至关重要。
健美训练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肌肉拉伤、肌肉疲劳、韧带和肌腱损伤、关节炎等。
研究发现,健美训练中较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和肌肉疲劳。
肌肉拉伤是由于训练过度、姿势不正确或缺乏热身和拉伸等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肌肉拉伤可能导致肌肉撕裂或肌肉群损伤。
肌肉疲劳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锻炼导致的,会导致肌肉无力和乏力感。
针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已经有许多研究进行,主要探究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影响运动损伤的因素。
有研究发现,训练强度、训练频率、训练时间和姿势等因素与运动损伤存在密切联系。
过度训练、快速增加训练强度或长期使用不正确的姿势会增加肌肉拉伤的风险。
个体差异也是影响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训练方式更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第二,研究预防和治疗方法。
研究发现,在健美训练中,适当的热身和拉伸可以减少肌肉拉伤的风险。
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适当休息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对于已经发生的运动损伤,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如局部冷敷、热敷、按摩、理疗等,可以加速康复。
研究训练对运动损伤的影响。
虽然健美训练容易导致运动损伤,但适当的训练对肌肉和骨骼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当的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密度,提高关节稳定性,减少韧带和肌腱损伤的风险。
当前针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训练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运动员和训练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他们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防范运动损伤。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大小较小、研究方法单一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状况。
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给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由于运动所引起的各种身体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等。
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并且随着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从损伤部位来看,运动损伤主要可以分为软组织损伤和骨折损伤两类。
1.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跑步、跳跃、转弯等动作,使得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组织被撕裂、扭转、拉伤等所引起的失衡状态。
软组织损伤的种类比较多,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撕裂、肌腱炎症等,其中以肌肉拉伤和韧带撕裂较为常见。
2. 骨折损伤骨折损伤指的是在强烈的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骨头受到过度的压力而导致的骨头的破裂和断裂。
骨折损伤的种类也比较多,包括急性骨折、疲劳性骨折、应力骨折等。
尽管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非常高,但是目前对于运动损伤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也不是非常明确。
目前,对于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年龄、体重、运动强度等都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而多项研究也认为运动前的热身、肌肉的柔韧性、训练负荷和维生素D水平等也是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
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的训练计划制定、肌肉柔韧性的训练、饮食的调整、充足的睡眠和运动装备的选择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3.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对于运动损伤的治疗,最基本的是休息和减少运动强度,通常也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同时,修复和重塑受损组织的治疗方法也是当前运动损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总之,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学术界和临床医疗工作者而言,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保障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运动损伤文献综述11.1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某些运动损伤与运动训练有密切关系,带有运动专业和技术动作特征,运动损伤的发生给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会造成终身遗憾。
对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利于防止运动员运动损伤,使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而且有助于教练员按时、按量完成训练计划、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促进本项目的健康发展。
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由一次外伤所造成的并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列为“急性损伤”;凡损伤原因不明由多次细微损伤累积所致,局部呈酸、麻、胀、疼等症状列为“慢性损伤”。
损伤按照解剖学分类分为骨性损伤、肌肉损伤、关节损伤,依照其损伤程度可分为: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项目与技术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关。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不断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方向发展,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极为普遍,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运动损伤不仅在从事专项运动训练时间短、身体素质差、基本技术不够完善的运动员中容易发生,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高难度动作的不断增多,在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失误而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但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和缩短运动寿命,而且严重者还可引起残疾。
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对不同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1.2健美操运动损伤是指在训练或比赛中,为了完成套路中A组俯撑倒地、B组分切悬腿、C组跳与跃、D组柔韧与平衡等难度动作而造成的扭伤、骨折、脱位、挫伤、肌肉拉伤等等。
竞技健美操属于难而美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难度、险度、美态等方面的技术都要有充分的表现,特别是在比赛的成套动作中加入了大量的难度动作,如各种大跳成俯撑、空中转体成俯撑等。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
健美训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它主要强调身体肌肉的锻炼和塑造,使训练
者的身体达到一个高强度、高质量的状态。
然而,随着健美训练的日益普及和受欢迎程度,运动损伤问题也随之增多,对健身者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非常必要。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类型繁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肌肉拉伤、肌肉劳损、韧带损伤、肌肉肥大导致的骨骼损伤等。
在最近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类
型和发生率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
针对健美训练中的肌肉拉伤问题,研究表明,训练者应该在训练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
拉伸活动,并在训练中适当控制肌肉张力和训练强度。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的饮
食和休息,也可以减轻肌肉拉伤的发生率。
对于健美训练中的韧带损伤问题,专家建议训练者应加强锻炼器材的安全措施,合理
使用辅助器材以及适当控制训练强度。
此外,多吃一些韧带增生的食材,如海参、瘦肉等,也可以有效预防韧带损伤的发生。
对于健美训练中的肌肉肥大导致的骨骼损伤问题,许多学者认为,训练者应该避免过
度锻炼,适当减少训练的强度和次数,并在饮食上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缓解骨骼负
担。
总之,正确的健美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运动保护措施是预防健美训练损伤的有效手段。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损伤,及时就医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的研究工作应该进一
步深入探讨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为广大健美爱好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
训练方法和保护措施。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健美训练是一种通过重复的重量训练和身体塑造运动来增加肌肉力量和体格的方法。
由于健美训练的性质,对身体的负荷较大,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研究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对于改善训练方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的现状。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拉伤、软组织损伤和关节损伤等。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发生的机制和预防措施方面。
一些研究发现,错误的姿势和不恰当的训练方法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建议运动者在参与健美训练前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并遵循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姿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创伤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愈合过程。
研究表明,运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
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诱导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等都可能参与其中。
了解这些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促进损伤的愈合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运动损伤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关注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治疗。
研究发现,适当的康复训练和营养补充可以促进运动损伤的修复和恢复。
研究人员建议运动者在损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加速肌肉和组织的恢复,减少慢性损伤的风险。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基因和环境因素在运动损伤中的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这些研究为个体化的运动训练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并为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健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准确评估运动损伤和恢复的程度,以及如何在减少运动损伤的同时不影响训练效果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运动损伤的机制和预防方法,为运动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训练方式。
大学生羽毛球项目运动损伤研究综述随着国家对体育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羽毛球项目成为了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然而,随着运动强度的逐渐加大,运动伤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羽毛球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常见运动损伤类型1.1 肌肉骨骼损伤肌肉骨骼损伤是大学生羽毛球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
研究表明,肌肉骨骼损伤主要分为骨折、扭伤和拉伤等几种类型。
其中,扭伤是最常见的一种。
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过度放松、劳累过度、运动不规范等。
1.2 随访性损伤随访性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因运动不慎而导致的轻微伤害,如皮肤擦伤、瘀伤等。
虽然这些伤害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长期忽视这些伤害,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损伤。
1.3 其他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损伤外,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损伤类型,如心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耳鸣、眼疲劳等。
这些损伤类型不容忽视,需要在比赛和训练中加以注意。
2.预防与治疗预防是所有运动员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预防大学生羽毛球项目的运动损伤有许多方法,如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合理饮食、注意保护等。
此外,运动员还应该充分了解运动规则和技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即使遵守各项预防措施,运动损伤仍然会发生。
在此情况下,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治疗方法因损伤类型而异。
对轻微的随访性损伤,可以在休息和进行适量按摩的同时,贴上冰袋或热毛巾等。
对于更严重的肌肉骨骼损伤,应到医院进行治疗。
对于大多数运动损伤,运动员需要充分休息,以便损伤恢复到正常水平。
总之,大学生羽毛球项目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运动技能和预防措施,才能够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确保运动员的健康。
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运动损伤已成为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不适和疼痛,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
因此,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一、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1. 运动负荷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通常与机械性因素有关,如运动负荷、撞击、拉伸等。
运动负荷是体育运动中最主要的机械性损伤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高强度、长时间、高频率的训练容易引起运动损伤,而适当的负荷训练则可以促进肌肉、韧带和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2. 神经调节失调引起的功能性损伤除了机械性因素外,运动损伤还与神经调节失调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中的某些损伤可能是由于神经调节失调引起的,如一些骨折、肌肉拉伤等。
3. 免疫调节失衡引起的细胞和组织损伤免疫调节失衡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种重要机制。
体育运动中,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都会发生变化,运动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1. 运动前的足够热身足够的热身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热身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骨骼和韧带的温度和流动性,提高肌肉的弹性,从而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
2.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场地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场地对于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
各项运动的适宜场地和装备要求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3. 控制训练负荷和休息合理的训练负荷和休息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训练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1. 水疗和物理理疗水疗和物理理疗是治疗运动损伤的常见方法。
在康复期间,通过运用水中的浮力、阻力和力量等因素,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恢复和生长。
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方式。
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损伤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它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给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研究运动损伤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关于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从生理、力学、生物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骨骼肌的收缩和伸展、关节的活动范围、神经系统的调节等都可能对运动损伤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运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也会对运动损伤的发生产生影响。
2. 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策略。
在训练过程中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通过合理的热身和拉伸来减少受伤风险;在运动装备和场地上作出相应的改善,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这些预防策略不仅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还能提高个体在运动中的表现。
3.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针对已经发生的运动损伤,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休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等。
在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时,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特定的治疗方案。
对于韧带损伤,采用膝盖外伸试验、MRI等手段进行评估,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或保守治疗。
4. 运动损伤的康复和再生: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也是研究的焦点。
研究人员不仅希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还致力于找到更好的康复方法。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帮助受伤个体尽快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运动损伤的再生问题,包括肌肉、韧带、关节软骨等组织的再生机制和途径,以提高受伤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能力。
科技信息2008年第7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运动损伤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与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它作为运动医学临床工作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为运动医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展示了广泛的研究前景。这里,仅就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断研究及康复治疗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运动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进展。1.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1.1不同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刘明辉等对我国12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了创伤调查,结果发现肩、膝损伤占61.54%,最为常见的为腰肌损伤、肩袖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髌腱末端病等。多为训练6~9年健将级以上的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多是自由泳、蝶泳、仰泳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则多是蛙泳运动员。损伤多发生在冬训大运动量训练和赛事繁多的赛前大强度训练的季节,类别多属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樊莲香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140名进行创伤调查,结果发现51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涉及9个部位,重伤例数33例,部位以腰、踝发病率高;中等损伤81例,腰、脚背、膝、踝发病率高;轻伤185例,脚背、踝关节、腰、肩关节发病率高。总体上各部位发病率最高的为腰,其次为踝、脚背、膝、肩部位。损伤发病时间主要为平时技术训练。于长隆等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116名进行了创伤调查,结果发现男运动员的创伤发病率为88.5%,女运动员为65.5%。其创伤特点主要为急性伤或由急性伤迁延而来,慢性伤只占20%左右;创伤的多发性也很明显,占70%以上。创伤发病率最高的6种疾病依次为腰背肌肉筋膜炎、髌腱腱围炎、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踝关节韧带断裂和不稳、髌骨软骨病和肩袖损伤。吴丽君等对我国32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高达100%,最高的7种疾病依次为:踝关节骨折及外侧付韧带损伤(62.5%)、膝关节胫侧付韧带损伤(50%)、膝关节半月板损伤(37.5%)、腰背肌肉筋膜炎(37.5%)、肩袖损伤(37.5%)、网球肘(25%)、腕骨骨折(25%)。类别多为急性损伤。1.2不同项目流行病学调查特点1.2.1球类项目的运动损伤特点。篮球运动强度大、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频繁的身体接触,最常见创伤是踝关节韧带的捩伤或骨折、膝的韧带半月板损伤、指挫伤及腕部舟状骨骨折、髌骨软骨病。足球运动是创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损伤程度多为轻伤,以膝、踝关节扭伤、大腿前后肌肉拉伤、挫伤最常见,其中半月板撕裂、膝十字韧带撕断、髌骨骨折、髌骨软骨病等比较少见,守门员易发生手腕(舟状骨骨折)及肘的创伤(鹰嘴皮下滑囊炎及血肿)。“足球踝”、趾骨炎及髌骨软骨病慢性创伤也较多见。排球是技能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其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膝、踝、肩、腰、手指、肘、腕,以肩袖损伤、冈下肌麻痹、肱二头肌腱腱鞘炎最多,膝伤以髌骨软骨病、股四头肌外侧头末端病、半月板骨折与棘突骨膜炎较多。此外“扣球”、“封网”、“救球倒地”也可以发生背部、臀部的挫伤及上下肢其他关节韧带的捩伤或扭伤,其中指扭伤、骨折和脱位最常见。损伤性质,急性以踝关节损伤居多,慢性以韧带和关节囊损伤较多。1.2.2非球类项目的运动损伤特点。田径运动包括跑、跳、投掷和竞走。短跑常见创伤有大腿后部屈肌拉伤、足踝腱鞘炎、跟腱纤维撕裂、断裂或跟腱腱围炎、髂骨前上棘的断裂、踝关节与膝关节扭伤、母趾种子骨骨折等。中长跑有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或骨折。马拉松运动员常发生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胫前肌腱鞘炎及足趾挤压伤。跨栏最易
发生大腿后肌肉拉伤(包括坐骨结节末端病)
、腰痛及髌骨软骨病。
跳
高、跳远、三级跳和撑竿跳常见创伤为踝关节韧带捩伤或骨折、足跟挫伤、膝关节的韧带与半月板损伤、前臂骨折及肩部挫伤。投掷常见创伤为肌肉韧带捩伤(肩、腰、膝、肘关节)或骨折。铁饼常见创伤为髌内软骨病,髌腱捩伤及伸膝腱膜炎。投掷手榴弹与标枪,肩袖伤、付内侧副韧
带、肌肉的捩伤,投掷肘、髌骨软骨病或伸膝腱膜炎最常见。掷链球常见创伤为斜方肌拉伤。铅球常见创伤为掌指关节扭伤、左侧腰方肌拉伤、指屈深肌腱拉伤、蚓状肌拉伤及髌骨软骨病。体操是一种力量和协调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技术中支撑、落地等动作较多,因此体操运
动员主要损伤部位是肘、踝关节,以肘关节损伤最为严重。临床症状以肘关节骨髓炎、合并软组织急慢性损伤较多。其次为踝关节,多为起跳落地后扭伤为主。在吊环中因摆动振幅不协调造成腰部损伤的比例最大,跳马中以落地不当而致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多见
。
从国外研究发展动态来看,DELOESM对参加12个运动项目的
男女运动员损伤研究中指出:膝关节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15%~
50%。此外,女子多于男子。女子在下列6个项目中(登山、高山滑雪、
体操、篮球、排球和团体手球)损伤多于男子。在5个项目中(冰球、团
体手球、足球、高山滑雪、篮球)男女的膝关节损伤和交叉韧带损伤发
病率较高。BARR,A研究指出,足球运动是眼睛损伤最多的单项运动,
眼前房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损伤。
2.运动损伤临床诊断研究运动损伤的诊断是预防、治疗和伤后安排康复锻炼的重要依据。
对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运动创伤的临床诊断研究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2.1观察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运动损伤诊断主要靠观察伤员的全身状况。从伤员的行动、表情、步态、脱衣、坐卧过程中,
初步估计伤病部位、主要体症和功能状况,然后观察伤部情况。
2.2物理检查与诊断主要通过触诊、扣诊、听诊、测量、特殊测验、神经系统检查、血管检查等手段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心动图、心
电图。
2.3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主要通过电子手段,如拍摄X线平片、
核磁共振成像(MRI)、多谱乐、计算机体层摄影(CT)、关节镜(内窥镜)等。
2.3.1拍摄X线平片是多年来检查、诊断骨和关节损伤的常用方法。对一般的四肢骨折、关节脱位及某些软组织的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由于它是单一的平面影像,复杂部位及特殊类型的骨损伤不能在平面上清晰显示,因而极易引起误诊或漏诊。
2.3.2CT主要用于各种结构复杂的部位和特殊类型的骨损伤。此外,对肌肉肌腱和韧带撕裂,血肿,半月板破裂等软组织损伤也有一定
的诊断意义。
2.3.3MRI有极高的分辨率。在脊柱、四肢及关节的检查中优于
运动损伤研究现状综述曾小娥1钟雯2
(1.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2.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对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断研究及康复治疗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及趋势进行了阐述,使人们对运动损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运动损伤;发展;认识
ASummaryoftheCurrentResearchonSportsInjuryZENGXiao-eZhongWen(P.E.DepartmentofShaoyangUniversity,Shaoyang,Hunan,422000)【Abstract】Throughconsultingthereferentialdata,thispaperelaboratesonthefeaturesoftheepidemicdiseasesofthesportsinjury,thedevelopmentandthetrendoftheclinicaldiagnosticresearchandrecoverytreatmentstudy,henceenablingpeopletohaveacompletelynewunderstandingofthesportsinjury.【Keywords】sportsinjury;development;understanding
○高校讲坛○
196科技信息2008年第7
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上接第190页)竞技体育人才。
2.4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综合能力。随着现代化科学训练的发展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对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首先应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给构建新的教练员来源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办队高校一方面可以聘任本校教师中具有教练潜质、专项好、业务强的教师担任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体育局系统的教练资源,可以从专业队聘用需要的有关教练员;同时建立教练员培养、考核体系,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逐步实行高校运动队教练员专职化。应尽快设立高校运动队教练员业务进修、培训领导机构,制定进修、培训计划及考核标准。考核合格后发给教练员任职证书,要求持证上岗任教。逐步实现教练员来源的多渠道性和教练员构成模式的多元性。2.5拓宽思路,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新模式。国家教育部体育行政主管机构及早出台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检查、监督和评估实施细则,加大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监督和指导。明确大学生体育协会的机制和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制度和法规,争取将大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纳入国家竞赛计划,提高大学生体育竞赛的规模和层次,这种解决当前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多重身份问题和资格问题。各办队高校应积极配合,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新模式。健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和训练与竞赛制度,改革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制度,取消学时制,采用完全学分制,适当延长运动员在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好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训练竞赛,切实解决好当前困扰各办队高校的“学—训”矛盾。3.结束语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任务艰巨、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只有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问题,才能促进高校竞技体育水平提高,开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1]钱锋: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都大学学报,2007(2).[2]张磊等: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6(3).
[3]周之华等:我国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作者简介:戴兵(1967—),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
。
[责任编辑:张新雷]
科●
●CT,不仅可以显示脊髓是否受压,
而且还可以清楚显示脊髓本身和周
围软组织的受损情况。除了对骨关节和软组织伤病可助诊断外,对运动员慢性间隔综合症可辅助诊断。近年来在运动创伤中还有新的应用,有助于对训练效果的评定和生理病理界线的划分。2.3.4关节镜可直接看到关节内病变,在直视下可做关节内手术,几乎用于各种关节的检查与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术后反应小、康复快的优点。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运动创伤检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技术的发展,许多复杂的手术现在都可以在关节镜下完成。使用范围也从较早仅限于膝关节扩展到其他关节,特别是一些小关节如肩、肘、踝、腕甚至更小的关节,大大扩大了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范围,为运动员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2.3.5彩色超声技术不仅可以对许多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而且可以追踪组织愈合的程度。国外已用它来显示肌纤维和腱纤维,分辨率极高。由于超声技术的无创性,运动员软组织损伤后愈合程度可在无创条件下观察,大大有利于医生对愈合程度的及时判断和指导患者的康复。2.3.6核素扫描近年来应用PET技术使影像与组织代谢情况结合起来,提供了除影像以外的其他信息,对诊断和预后均有较大价值。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MRI、彩色超声、核素扫描等技术都开始在运动创伤临床中应用,使一些原来难以诊断或不可能诊断的疾病得以明确诊断,大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3.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研究3.1运动损伤治疗研究运动损伤治疗过去一般采用中草药、针灸、拔罐、按摩、局部药物注射、物理疗法等。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基因重组与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及人工生物材料技术对运动创伤的治疗研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3.1.1基因治疗。是指改变人体活细胞遗传物质一种医学治疗方法,即在细胞内插入一段目的基因,使细胞自身能够分泌原来不能分泌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有效实施依赖于适宜的基因转移手段,只有将治疗或目的基因转移到患者体中,并使该基因高效表达,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虽然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还很少,但载体和功能基因的相关研究的结合会加速这种应用。理想的基因转移载体是基因治疗有效实施的关键,也是当前限制基因治疗的主要技术障碍。对创伤性骨关节病的基因治疗,目前国内外均处于实验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相当距离。但会为肌肉、关节软骨及脊柱损伤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为运动损伤治疗带来根本性的革命。3.1.2人工生物材料的应用对关节外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应用硅橡胶修补局灶性关节软骨损伤或短缺,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一部分病人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另外,在人工韧带中加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或BMP12等有促进自身韧带生长的作用,在临床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