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九联检sop
- 格式:docx
- 大小:96.76 KB
- 文档页数:8
呼吸道感染时你做了呼吸九联检吗?呼吸道感染又称呼吸系统感染,是我们普通人最常遇到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如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其实在很久以前的欧洲,大家也并不知道真实原因,主流医学都以为是瘴气所致,直到1856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1821—1895)才初窥了微生物的秘密,从此逐渐发现了诸如呼吸道感染的根本原因。
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祸首就是病原体入侵了我们人体的鼻腔到咽喉部(上呼吸道感染)、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在呼吸道感染中比例最大,具有较强的传染病,多数病因是由病毒引起,少数则是细菌引起。
不管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地区,都有极强的传染能力,而患者个体免疫能力的不同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当然患者可以自愈的,一般5-7天就可以康复。
下呼吸道感染指急性气管到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病毒、军团菌、立克次体等微生物所引起,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为了对抗这些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小小微生物,我们就需要找出凶手究竟是哪种病原体,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症下药。
就需要做检测,做什么检测--呼吸九联检。
呼吸九联检检测的是什么?以下我们来依次介绍下它们。
1、嗜肺军团菌中的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是感染率最高的,可以导致非典型性肺炎,概率是10%,全身症状较重。
嗜肺军团菌入侵人体到有症状时间一般是2-10天,lgM抗体的产生是嗜肺军团菌入侵后1周后出现的,在3-6个月时依然存在。
2、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是肺炎支原体所导致的肺炎,呼吸道黏膜上皮是肺炎支原体的埋伏,有些人感染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全身症状较重,肺炎支原体在入侵人体到有症状的时间为4-21天,发病较慢,1gM抗体的产生在1周的时候出现,在3-4周浓度最高, 在3-6个月时依然存在。
3、立克次体侵入我们人体后可能会引起全身症状,会导致头疼、高热、非典型性肺炎、心肌炎。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及操作人员:呼吸道标本培养和涂片检检查;检验科工作人员。
(三)支持性文件:《WST805-2022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指南》、《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四)标本类型:痰、咽拭、支气管肺泡灌洗吸出液、支气管冲洗液或刷子、肺穿刺液等。
(五)标本采集时间: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
(六)标本采集方法:1、咳痰:适用于肺部感染患者,特别是重病监护室(ICU)及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肺脓肿(咳痰非最适标本)、可疑细菌性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
咳痰前,患者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指导患者咳出深部痰,勿留取唾液和鼻咽腔分泌物。
2、气管吸出物:仅当气管插管的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时(如发热或浸润),可采集气管吸出物标本。
从气管中吸痰,用无菌容器留取送检。
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向小支气管和肺泡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在40mL~80mL回收的灌洗液中包含约1mL支气管末梢和肺泡中的分泌物;弃去前段可能污染的部分,收集其余部分后立即送检。
4、保护毛刷标本: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亚段支气管可疑感染部位,经支气管镜刷检孔推出双层套管中的毛刷(远端填塞聚乙二醇),刷取脓性分泌物,采样后将毛刷回收入双层套管并退出纤维支气管镜,用无菌剪刀剪断毛刷,置于含lmL生理盐水的无菌容器中(仅供需氧培养),快速送检。
5、气管穿刺法在环甲膜下穿刺抽取痰液,收集标本,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6、棉拭采集法用无菌棉拭子轻轻擦拭病人鼻咽部黏膜,留取标本,置无菌试管内送检。
(七)标本拒收标准:1、申请单姓名、科别、床号与标本的标签不符。
2、痰标本呈水样或唾液样。
3、痰涂片白细胞<10/低倍视野,上皮细胞>25/低倍视野。
4、标本容器溢漏,无瓶盖。
5、痰标本留取放置时间太长,超过2小时。
呼吸道九联检试剂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探讨王洪建【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九联检试剂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l 51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呼吸道九联检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九项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 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结果病原体感染率为35.5%(537/1 516),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1.2%(170/1 516).结论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检测快速,操作简便,尤其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准确率高,适用于大型医院儿科患者快速检测.【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5(024)011【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体;抗体【作者】王洪建【作者单位】濮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河南濮阳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科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急、感染重,儿童多不能自述。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需要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试验方法进行诊断[1]。
本次研究针对以上特点,希望找到一种临床可快速诊断的简易方法,更好服务于患者与临床。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病区住院的1 51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其中男性682例,女性834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2.5±0.3)岁。
1.2 检测试剂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为西班牙VIRCELL公司进口产品,购自郑州安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1.3.1 标本处理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0 ml,分别取15μl血清和15μl PBS液加入1.5 ml塑料安瓿管中,震荡充分混匀。
用抗人球蛋白IgG吸附剂150μl加入30μl混合液中,彻底混匀,处理后的血清3 000 r/min离心15 min,除去沉淀。
重 庆 医 科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 九联检作者姓名论文答辩年月 2015年6月2015 年 6 月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副主任检验师新疆乌鲁木齐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录中文摘要 (2)Abstract (3)论文正文 (4)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原理 (5)1.3 实验过程 (6)1.3.1 实验用品 (6)1.3.2 操作过程 (6)2 结果判断 (7)2.1 有效性判断 (7)2.2 样本结果判断 (8)3 实验统计 (8)4 结论 (10)讨论 (10)参考文献 (11)开题报告 (13)致谢 (14)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对疑似呼吸道患者的确诊意义,及联检这种检测方式对临床产生的筛查与指导意义。
方法收集所处医院2014年7月到2015年5月在医院门诊、病房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上述九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
采用EXECL2003和SPSS13.0软件,分析九种病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中的年龄分布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的季节特点。
并简单的对其成人与儿童的感染情况做个对比,以观察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感染是否有关联或是相似。
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九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6.97%(328/1216),肺炎支原体为18.26%(222/1216),沙眼衣原体为0.16%(2/1216),呼吸道合胞病毒为1.40%(17/1216),腺病毒为0.33%(4/1216),甲型流感病毒为0.25%(3/1216),乙型流感病毒为4.28%(52/1216),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为0.66%(8/1216),Q热立克次体为0.33%(4/1216),嗜肺军团菌为1.32%(16/1216)。
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原体(2x=1527.967, P<0.01)。
标准操作规程(SOP)——一、目的本SOP是为了保证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确保采集标本的质量而制定。
二、范围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呼吸道标本的采集。
三、程序(一)生物安全要求采集疑似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呼吸道标本时,采集人员需以BSL-3级防护;一般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标本的采集以BSL-2级防护。
具体参见“生物安全个人防护SOP”。
(二)材料1.无菌拭子:聚丙烯纤维头的拭子2.15-mL离心管3.常用的采样液配制:常用的上呼吸道采样液有:pH7.4~7.6的Hank's或MEM液400mL。
加入庆大霉素(50 mg/mL)0.8mL,多粘菌素B(250μg/mL)3.2mL。
加入抗菌素以后重新调节pH值为7.4,配制好以后,分装每个采样管2~3mL,-20℃冻存。
4.压舌板(三)实验步骤1.采集呼吸道标本呼吸道标本:包括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抽提物、鼻洗液、咽漱液。
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的前3天,不超过7天。
(1)鼻拭子:采集者左手扶住患者的下颌部,右手持无菌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另一拭子擦拭另侧鼻孔。
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在采样液中挤压拭子头部数次,用力折断拭子的尾部,将拭子的尾部弃去。
(2)咽拭子:左手用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头。
右手持无菌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在采样液中挤压拭子头部数次,用力折断拭子的尾部,将拭子的尾部弃去。
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
(3)漱口液:用10mL生理盐水漱喉。
漱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生理盐水在咽部转动。
然后,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4)鼻洗液:让患者取坐姿,头微后仰,用移液管将5 mL生理盐水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K音以关闭咽腔。
然后让患者低头使生理盐水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
重复此过程洗两侧鼻孔。
(5)鼻咽抽取物:常用于采集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鼻腔、咽后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一、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最常见的有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嗜肺军团菌
1、易感人群:
老年病人、吸烟者和慢性肺部疾病者;同时,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症病人、肾透析病人和艾滋病人也特别易感染。
2、临床表现:
发冷、不适、肌痛、头晕、头痛,并有烦躁、呼吸困难、胸痛。
90%以上患者体温迅速上升,咳嗽并伴有粘痰,偶尔出现伴有腹泻呕吐的胃肠道紊乱,重症病人可发生肝功能变化及肾衰竭。
肺炎支原体
1、
1/ 1。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 一、 呼吸道感染概述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 呼吸系统。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 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 ),指鼻腔、 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 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 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 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 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 免疫荧光法介绍 免疫荧光技术 (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 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 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 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 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Coons 等于 1941 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 标记而获得成功。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 为荧光抗体技术( 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 用荧光抗体 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 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这两 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 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 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 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 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 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 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 与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法无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简便, 便于推广。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主 要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 技术程序也还比较复杂。但近年来发展了几种特殊的荧光免疫测定, 已经很好改善了这些缺点,与酶免疫测 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样,应用 在临床检验中。 1.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 -抗体反应。 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 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因素, 就可以查出另一个因素。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 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其根据反应体系的不 同可分为:直接法:将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加在抗原标本上, 经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染色,用水洗去未参加反应的多余荧光抗体, 室温下干燥后封片、镜检。间接法:如检查未知抗原,先用已知未标 记的特异抗体(第一抗体)与抗原标本进行 反应,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抗体,再用标记的抗抗体(第二抗体)与抗 原标本反应,使之形成抗原—抗体—抗体复合物,再用水洗去未反应 的标记抗体,干燥、封片后镜检。如果检查未知抗体,则表明抗原标 本是已知的,待检血清为第一抗体,其它步骤的抗原检查相同。根据 抗原抗体反应后定量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荧光抗体技术 (荧光显微镜技 术):抗原抗体反应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判定结果的检测方法。免疫荧 光测定技术:抗原抗体反应后,利用特殊仪器测定荧光强度而推算被 测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2. 荧光物质
许多物质都可产生荧光现象,但并非都可用作荧光色素。只有那 些能产生明显的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才能称为免疫荧 光色素或荧光染料。所用荧光物质介绍:
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 , FITC):为黄色 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剂。分子量为 389.4,最大 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 ,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nm ,呈现明 亮的黄绿色荧光,有两种同分异结构,其中异构体I型在效率、稳定 性、与蛋白质结合能力等方面都更好,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是 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其主要优点是:①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② 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 三、 呼吸道九联检产品介绍 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法(IFA),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 IgM抗体, 可检的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 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 体、
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 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辅助诊断。 1.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图1)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 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 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 - 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 结果。
图1 图1 :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原理 2•试剂盒组成及用途
组分 成分和用途
载玻片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检测 物的特异性抗原,包装袋内有一袋硅胶以防潮。
质控品 用于证明试剂盒及试验的有效性,含有人血清及防腐 剂。
吸附剂 羊抗人IgG用来吸附人IgG避免干扰IgM 检测,含 有防腐剂。
FITC结合物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含有染色液、 防腐剂
和蛋白稳定剂。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并显 色。 封闭介质 甘油缓冲液,便于观察。 磷酸盐缓冲 液(PBS) 用于洗涤步骤,从反应介质中除去未结合的免疫球蛋 白和结
合物。 3. 操作步骤
3.1实验前准备
1) 实验所需物品准备:1000ml量筒、1000ml烧杯、离心管、微量 移液器、
温育湿盒、洗瓶、水平摇床、恒温箱、盖玻片、荧光显微镜。 2) PBS洗液的准备:将1瓶PBS粉末倒入烧杯中,加入1L蒸馏水中, 摇匀
直至完全溶解,配好后储存在 2-8 oC备用。 3) 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平衡至室温,将恒温箱调至 37 Co
3.2实验步骤
1) 样本的稀释:按1:1比例稀释血清标本,即15 血清加入15卩L PBS 中。阴阳性对照不需要稀释。 2) 用吸附剂处理稀释后的血清:将 30 稀释后的血清加入150 吸附剂中,彻底
混匀。阴阳性对照不需吸附剂处理。处理后的血清 要离心10-15分钟除去沉淀,以防干扰检测。 3) 在载玻片的每孔中加15 吸附剂处理过的血清。在一个载玻片的
每孔中加入15 不稀释的阳性对照,在另一个载玻片的每孔中加 入15 不稀 释的阴性对照。 4) 将载玻片放入湿盒中,37 C温育90分钟。
5) 用PBS洗液的缓慢水流冲洗载玻片(避免直接冲入孔内)后,浸 泡在PBS中并放置在水平摇床上轻轻摇动10分钟。将载玻片用蒸 馏水缓慢水流冲洗(避免直接冲入孔内)。 6) 载玻片自然晾干。
7 )每孔加入15卩L FITC结合物溶液(不需稀释)。
8) 将载玻片放入湿盒,37 C温育30分钟。
9) 重复 6和 7 的洗涤步骤。
10 )加几小滴封闭介质,小心盖上盖玻片。
11 )尽快用荧光显微镜在 400 倍放大率下观察结果。如果不能立即观
察,可将其避光放置于 2-8oC 不超过 24 小时。 4.结果判断
4.1 有效性判断 每一次试验都应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以确认试验和试剂盒的
有效性。观察到的荧光模式应为: 阳性对照: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对阳 性质控的 1-15% 细胞出现苹果绿细胞核、胞浆或胞膜荧 光(在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能同时观察到着 色的合胞);军团菌、衣原体或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 呈现出苹果绿荧光;支原体对阳性质控在细胞外围呈现 苹果绿色荧光。 阴性对照: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无荧光,支原体、腺病 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 毒的细胞呈现红色。 4.2 样本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可以观察到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或副流感 病毒对阳性血清的 1-15% 细胞的细胞核、胞浆或胞膜出现 苹果绿色荧光 (在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能同时观 察到着色的合胞);军团菌、衣原体或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 菌呈现出苹果绿色荧光; 支原体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现 苹果绿色荧光。 阴性结果:可观察到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无荧光,支原体、 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 病毒的细胞呈现红色。 4.3 检验结果的解释
1) 每一批产品在放行前
都要经过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 (Q.C.)检验。 质控品科溯源到经过内部确认的参考血清盘 。 2) 如果所有细胞或第十孔出现荧光表明存在抗核和抗细胞抗体 ,不能
判断为阳性 ,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 。当质控孔中吴荧光时一定要查 明原因。 3) 由于非军团菌感染的病人中经常出现交叉抗体 ,军团菌阳性的结果 需
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价 。 建议做较高稀释度的检测来提高阳性预测 值。 4) 与说明书中所列结果不同不能判为阳性 。
5) 在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的过程中 。 IgG 和 IgM 抗体有不同的表现 方式:
初次感染时 ,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 IgM 和 IgG 均出现( IgM 早 于 IgG 出现); 而再次感染时 ,可能会出现 IgM 。在许多疾病中病人 的一生都可能存在高低度的 IgG ,而 IgM 一般情况下在感染后 2-3 个 月存在血清中 ,因此 IgM 是近期感染的有效标志物 。
6) 九种病原体 IgM 抗体阴性及阳性结果的荧光染色图谱 :
阳性结果荧光图谱:
2 5
* 6 9
阴性结果荧光图谱: 5.在使用本
产品中所需 注意事项如 下: 1)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