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第十二册《维也纳的故事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4.98 KB
- 文档页数:12
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回归自然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拥有茂密的森林,景色迷人,作为音乐之都,森林还激起许多大作曲家的灵感。
本文就是以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作为题目。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游记散文《维也纳情感》。
冯骥才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写自己对异域的赞美,文中介绍了维也纳森林面积广、景色美、作用大的特点,并用大量笔墨向我们揭示:美好的环境、和谐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创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6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
2.理解“奇光异彩、炫目、赏心悦目”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 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森林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领略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2. 理解并感受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和感悟维也纳森林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激发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发学文兴趣。
(一)请学生介绍自己曾去过的风景宜人的地方。
(二)播放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维也纳森林的美丽景色。
(三)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冯骥才,在通过音乐和图片领略维也纳之美后,随作者通过文字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通过读文,感受如图中一样令人心动的景色。
(二)反馈交流:让学生图文结合,说说维也纳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此时,学生可能只是空洞的概括、赞美,可以通过后面的学习使其认识有所丰富和提升。
三、研读文本,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冀教版第十二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及习题 2012-01-06 | 维也纳 冯骥才 森林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
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具准备: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眩惑:迷惑。 张目:睁眼。 颁布:公布,发布。 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①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②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 ,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1)景色美;(2)面积广;(3)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
指导朗读,读出维也纳森林的美。 (2)面积广 “维也纳的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0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
“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变成陈述句该怎么说?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3)作用大 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 “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 ……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林间更是烟雾飞扬,真是壮观!” 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例如:打铁时,夏季下雷阵雨时,壶里的水溢到炉子上时…… (水遇热形成的水蒸气即烟雾) 4、质疑: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五、情感升华 1、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指导朗读。
3、完成练习:
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业 阅读冯骥才的相关作品或了解中国环境问题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
①颁布了《森林法》 ②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 ③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 ④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3、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提示吗?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
师: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也依赖着大自然。
4、师: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
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
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相处方面。 6、小结:同学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
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
二、读读背背 ①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群。 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声朗读,争取背过。 ②同桌互背,速记练习。 三、拓展练习 ① 仿写句子 ▲放眼远望,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 仰望夜空, 世人只知道……哪里知道…… ②学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动手写 一写。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的感想整理好写在“小本本”上。
板书设计: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景色美 特点 面积广 作用大 ①颁布了《森林法》 ②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 办法 ③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 ④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很成功。根据本课的特点:形散神聚。我先让学生小组内找出: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在找出维也纳人为了维护森林采取的办法。学生兴趣高涨。是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做环保小标兵。
我想:我们也应该保护环境、树木。让仅有的资源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每一花草树木,让绿色更加苍翠;让绿色更加茂密;让绿色充满阳光。让我们在绿色森林中饱览群书、吸收氧气,更好地去创建美好活。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习题精选 快乐起飞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请为下列加下划线的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公顷(qǐng qīng) 颁发(pān bān) 柏树(bǎi bó) 骤然(zhòu jù) 眺望(tiào tiǎo) 炫目(xuán xuàn) 三、找出下列字的形近字,并分别给它们组词。 顷( ) 榆( ) 赐( ) 颁( ) ( ) ( ) ( ) ( ) 四、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 )宜人 温( )尔( ) 层层( )( ) ( )( )所及 无边( )( ) 赏心( )( ) 1.森林上空,树叶( ),密不透风。
2.今天天气晴朗,只要( ),那些远山上的树木,都看的清清楚楚。
3.放眼望去,辽阔的大海真是( )。
自由翱翔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森林不单使人( ),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 ),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 )。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也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 )。 1.找出本段的一个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2.仿照黑体字的句子,用加下划线的词写一句话。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度过对岸,滚滚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那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就。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清脆,每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你叽叽喳喳的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突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的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1.作者到山中都拜访了哪些好朋友呢?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思
想感情。
3.你有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吗?写写你的经历和感受吧。
多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