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oc网络载波监听双信道接入协议
- 格式:pdf
- 大小:690.59 KB
- 文档页数:5
UWB Ad-Hoc网络的多信道接入协议
李蔚丹
【期刊名称】《大众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在传统CSMA协议的思想上,结合一种新的CSMA机制,并利用了UWB 低占空比特性来实现多信道,研究了适用于TH UWB系统的多信道CSMA(M-CSMA)协议.其中的CSMA机制在调制中引入了两个不同的PN序列,需要发送报文的节点可以侦听目的节点是否正在收发报文.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MAC协议具有不错的吞吐量和延迟性能,适用于THUWB网络.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李蔚丹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711
【相关文献】
1.VANET/LTE-Advanced异构网络中基于协议序列-IEEE 80
2.11p的信道接入机制 [J], 徐哲鑫;蔡苓玲;林潇;吴怡
2.Ad-hoc网络中提供QoS支持的信道接入机制的改进 [J], 李凤花;杨震;陈沿明
3.Ad hoc网络技术讲座第1讲 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信道接入协议 [J], 赵志峰;郑少仁
4.车载自组织网络信道接入控制协议研究 [J], 王允升;路明
5.无线ad-hoc网络中基于层叠网络的可靠多播协议 [J], 石曦;冯钢;张翼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DHOC路由协议图解一、引言ADHOC路由协议(Ad hoc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MANET)中的路由协议。
无线自组织网络由一组移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自主地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无需任何基础设施支持。
ADHOC路由协议的目标是实现节点之间的有效通信,并确保数据能够在网络中正确地传输。
二、协议概述ADHOC路由协议采用分布式的方式,每个节点都具有路由选择的能力。
节点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建立和维护路由表,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ADHOC路由协议可以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节点的移动性动态地调整路由路径,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三、协议流程1. 节点发现在ADHOC网络中,节点需要首先发现周围的邻居节点。
节点可以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来宣告自己的存在,并监听其他节点的广播消息。
当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的广播消息时,它会将该节点加入到邻居列表中。
2. 路由信息交换节点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建立和维护路由表。
节点可以周期性地向邻居节点发送路由更新消息,以通知其他节点自己的路由信息。
当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的路由更新消息时,它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 路由选择节点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来传输数据包。
路由选择的标准可以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节点的移动性、链路质量等因素来确定。
节点可以通过周期性地评估路由路径的性能来动态地调整路由选择。
4. 路由维护节点需要定期检查路由路径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如果一个节点发现某个路由路径不可用或不稳定,它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通知其他节点该路由路径的变化。
节点还可以通过周期性地发送心跳消息来维护路由路径的稳定性。
四、协议优势1. 自组织性:ADHOC路由协议能够在无任何基础设施支持的情况下,自动地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
2. 灵活性:ADHOC路由协议能够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动态地调整路由路径,以适应节点的移动性和链路质量的变化。
3. 高效性:ADHOC路由协议能够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无线Ad hoc网络一种最小化链路干扰的载波监听机制设计0 引言无线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可以自由移动的节点构成的多跳无线网络,又称自组织网和多跳网。
干扰产生于同一空间内的多个同时传输节点相互之间的信号作用。
因为无线自组织网中的数据是通过无线电形式传播,如果一个正在传输的链路周围存在其他无用的无线电信号,则在此链路上造成了干扰,较轻的干扰会造成误码率提高,部分数据包丢失;较重的干扰会造成传输失败,链路断开。
产生干扰的节点处于接收节点的周围,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发送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无法有效感知到这些干扰节点。
无线Ad hoc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发送功率无法无限增大,每个节点的通信距离也根据自身功率的大小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个节点都存在着通讯半径和干扰半径。
这两个半径中,通讯半径保证了节点在此范围内能够接收到信号,如果干扰值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则可以正确接收信号;干扰半径(din)表示节点受到干扰的区域,这一干扰区域的大小也和周围节点的发送功率有关。
设计合理的载波监听机制是降低干扰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中,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载波监听机制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载波监听机制规定: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检测周围信道的信号强度,如果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大于感知门限值(CSth),则表明此时信道处于繁忙状态,节点进入退避过程;如果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小于感知门限值,则进行数据发送。
所以,通过合理设置载波监听机制中的感知门限值,可以使得发送节点在传输数据之前感知到周围节点对接收节点的干扰,从而判断是否进行数据的发送。
载波监听机制中,每个节点的感知门限值(CSth)对应一个感知范围(Carrier Sense Area)。
如果网络中的节点采用相同的传输功率,则感知范围可以形式化为一个圆,此圆的半径即被称为感知半径(din),感知半径和感知门限值成反比。
与载波监听机制相比,RTS-CTS机制通过RTS-CTS-DATA-ACK四次握手和网络分配向量(NAV)的设置实现信道的预置和占用。
一种适用于Ad Hoc网络的多信道能量高效MAC协议随着Ad Hoc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开始被应用于这种网络环境中。
Ad Hoc网络由无线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通过无线信道相互连接。
由于Ad Hoc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无线信道变得非常复杂。
为此,需要采用一种适用于Ad Hoc网络的多信道能量高效MAC协议。
多信道能量高效MAC协议是一种适用于Ad Hoc网络的无线通信协议,它利用多个信道以提供更好的信号传输质量和降低能耗。
该协议基于协作式通信模型,节点能够共同利用多个信道以提供更好的传输服务。
协议可以通过分配节点的信道选择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些信道可以动态分配给不同的节点或用于不同的通信任务。
多信道能量高效MAC协议还采用了一种能量高效的流程,以帮助降低节点的能耗。
节点利用信道状况信息和节点容量信息来选择最佳的信道进行通信,其中能量使用效率最高。
此外,该协议还采用分组传输机制,将数据分成多个小组进行传输,以降低节点能耗。
多信道能量高效MAC协议的实现可以摆脱无线网络的一些限制,例如拥塞、信道动态性等,进而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容量。
该协议还可以减少节点的能耗和网络维护成本,由于采用能量高效流程和分组传输机制等,降低了节点的能耗,使节点能够用更少的能量完成更多的工作。
总而言之,多信道能量高效MAC协议是一种非常适用于AdHoc网络的无线通信协议,可以帮助节点共同利用多个信道以提供更好的传输服务,并通过能量高效流程和分组传输机制降低节点能耗。
该协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容量,并减少维护成本。
因此,多信道能量高效MAC协议是Ad Hoc网络中的重要通信技术。
网络平安——Adhoc网络技术1.Adhoc网络概述AdHoC源于拉丁语,意思是“forihis”,即“专用的、特定的“。
AdHoC网络是由一姐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性自治系统.每个移动终端兼备路Ill ffi和主机两种功能:作为主机•终端须要运行面对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路由器,终端须要运行相应的路由协议,依兆路由策略和路由表参加分组转发和路由维护工作。
在AdHOC网络中,节点间的路由通常由多个网段(跳)组成,由于终端的无线传输范困有限,两个无法干脆通信的终Jffi节点往往要通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来实现通信.所以又称为多跳无线网、自组织网络、无固定谀施的网络或对等网络.图I所示为AdHoc网络的一种典里结构.图1AdHOC网络的一种典型结构AdHocN络目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主要有:I)军事应用:军事应用地AdHOC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域域.因其特。
的无需架设网络设施、可快速锭开、抗毁性强等特点,成为战场通信的首选技术。
2)探测网络:探测网络是AdHuC网络技术的另一人应用领域。
对于许多应用场合来说探测网络只能运用无线通信技术。
田于探测网络往往Ill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构成,而考虑到体枳和节能等因素,传感器的放射功率不行使很大,运用AdHoc网络实现多跳通信是特别好用的解决方法。
分散在各处的传憎器组成AdHoc网络,可以实现传感器之间和与限制中心之间的通信。
3)紧急和临时场合:在发生了地震、水灾、强热带风猱或遭遇其他灾难打击后,固定的通信网络设施(如有线通信网络、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等网络设施、卫星通信地球站以及微波接力站等)可能被全部擢毁或无法正常工作,这时就须要AdHUc网络这种不依捷任何固定网络设施又能快速布设的自如织网络技术.类似地∙处于边远或偏僻野外地区时,同样无法依就固定或预谀的网络设值进行通信.AdHOC网络技术的独立组网实力和自组织特点,成为这些场合通信的最佳选择。
收稿日期:20040311.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网址:w w /eng作者简介:赵志峰(1975)),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从事Ad H oc 网络和软交换相关技术的研究.E -mail:summ itw iil@hotm 第39卷第4期2005年4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 niversity(Eng ineering Science)Vol.39No.4Apr.2005Ad Hoc 网络载波监听双信道接入协议赵志峰1,2,郑少仁2,仇佩亮1(1.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2.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摘 要:为了解决由隐终端和暴露终端引起的数据报文冲突问题,在对Ad Hoc 网络双信道接入协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载波监听双信道接入协议(dual channel multiple access,DCM A ),包括基本的载波监听协议(basic carrier sens -ing,BCS)和忙指示载波监听协议(carrier sensing busy indicatio n,CSBI).研究了DCM A 控制报文的长度以及其解决隐终端和暴露终端的能力.通过仿真对DCMA 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CSBI 通过载波监听和忙指示(busy in -dication,BI)报文完全解决了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在高负荷时其吞吐量比802.11DCF 提高了近50%.关键词:Ad H oc 网络;信道接入协议;双信道;载波监听中图分类号:T N 925.93;T P 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73X(2005)04047805Carrier sensing based dual channel accessprotocol for Ad Hoc networkZHAO Zh-i feng 1,2,ZH ENG Shao -ren 2,QIU Pe-i liang 1(1.Col lege of I nf or mation S cience and Engineer ing ,Zhej iang Univ er sity ,H angz hou 310027,China;2.I ns 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 ing ,Peop le .s L iber ation A rmy Univ 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N anj ing 210007,China)Abstract:To reso lve the problem of data packet collisio n in Ad H oc netw o rk caused by hidden terminal andexposed terminal,dual channel based multiple access (DCM A)protocols w ere pro posed,w hich including basic carrier sensing (BCS)protoco l and car rier sensing w ith busy indicatio n (CSBI)protocol.The leng th of the contro l packets and the capability of so lving hidden and ex po sed ter minal w er e studied.Simulatio n results show ed that CSBI com pletely so lves the pr oblem of hidden and ex posed terminal thr ough carr ier sensing and busy indication (BI)control packet.The thr oughput of CSBI w as almost 50%impr oved over that of 802.11DCF under heavy netw or k load.Key words:Ad H oc netw ork;channel access pr otoco l;dual channel;carrier sensing Ad H oc 网络的信道接入协议面临着独特的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造成数据报文的冲突,降低信道的利用率.基于双信道的Ad H oc 网络信道接入协议在解决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1,2],它不仅可以减少或消除数据报文的冲突,而且还可以提高频率的空间复用度.因此双信道接入协议是目前Ad H o c 网络信道接入协议的发展方向之一.关于双信道接入协议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提出的协议有无线网络基本接入协议(basic access pro to col solutions for w ireless,BAPU )[3]、双忙音多重接入(dual busy to ne m ultiple access,DBT -M A)[4]和报文监听DCMA [2],但这些协议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BAPU 是在无线网多重接入冲突避免(m ult-i ple access collision avoidance for w ireless LAN,MACAW)[5]基础上提出的基于双信道的无线信道接入协议,可用于Ad H oc 网络,它采用RTS -CT S -DS-DAT A-ACK的报文序列.控制报文的请求发送(r equest to send,RT S)、确认发送(confirm to send,CT S)和数据发送(data sending,DS)在控制信道上发送,而DA TA和ACK是在数据信道上发送.由于BAPU使用数据信道发送ACK报文,暴露终端就不能发送数据报文,隐终端也不能接收数据报文,隐接收终端和暴露发送终端问题都无法解决.此外,BAPU也没有使用载波监听机制,只是对基于双信道的Ad H oc网络信道接入协议做了初步的尝试.DBTM A是一种基于忙音的双信道接入协议.除了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外,还有两个带外忙音:发送忙音和接收忙音.它使用RTS-CT S-DA TA方式的报文交互次序.RTS和CT S控制报文在控制信道上传送,而数据报文在数据信道上传送.当节点处于发送数据状态时,它发送持续的发送忙音;当处于接收数据状态时,它发送持续的接收忙音.分析发现,DBTM A中的RTS-CT S报文交互只是用来探测接收节点能否接收数据报文,而不再担负预约信道.DBTM A实现了数据报文的无冲突,付出的代价是增加了两个带外忙音,忙音的发送和检测都需要额外硬件的支持.DBTM A没有充分利用RTS-CT S 报文握手具备的能力,对暴露接收终端也没有提供解决方法.报文监听DCMA是多重接入冲突避免(mult-i ple access collision avoidance,M ACA)[6]在双信道上的扩展和应用,包括基本的报文监听协议(basic packet sensing,BPS)和忙指示报文监听协议(pack-et sensing busy indication,PSBI).其中PSBI使用了BI控制报文来阻止隐终端发送数据报文.PSBI 虽然减少了数据报文的冲突,但它仍没有完全解决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2].当控制报文冲突使得隐终端或暴露终端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份时,它们仍然会发送或接收数据报文,造成数据报文冲突.分析表明,在双信道条件下,无法使用报文监听来解决所有的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必须对载波监听协议进行尝试.本文提出了基于载波监听的DCMA协议,其中包括基本的载波监听协议BCS和忙指示载波监听协议CSBI.在分析了RTS、CTS和BI控制报文的长度后,通过仿真对DCMA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CSBI可以解决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1基本载波监听协议参照DCM A协议,对CSMA/CA进行扩展,加入拒绝发送(not confirm to send,NCT S)控制报文,并将它应用于双信道,提出了基本的载波监听协议BCS.BCS与BPS的工作过程类似,在发送报文前首先要在控制信道上通过RT S-CTS进行握手交互,交互成功才发送数据报文.区别是BCS在控制信道上发送报文前要先对信道的忙闲状况进行监听,只有信道空闲时才发送报文,若信道忙则退避重发.采用fullmer[7]的假设和分析方法对BCS控制报文的长度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在SDCM A_BCS中,控制报文的长度C应大于信道的最大传播时延S.下面对该结论进行详细说明.在全互联网络中,为防止数据报文的冲突,首先要求控制报文的长度要大于信道的最大传播时延,即S<C[2,7].此外,要保证数据报文不发生冲突,就要消除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报文的可能性.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的情况有两种:向同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或者向不同的节点发送数据.极端的情况如图1和2所示.图1中,节点A、B相距很近,而节点C与节点图1A和C都要向B发送数据Fig.1A and C send packet to B479第4期赵志峰,等:Ad H oc网络载波监听双信道接入协议图2A和C分别要向B和D发送数据Fig.2A and C send packet to B and DA、B相距很远,节点A和C都要向B发送数据,在图1(a)中,节点A先发送RT S报文.节点A和B 可以在2C时握手完毕.节点C只能在0~S期间开始发送RT S控制报文.如果在0~S期间节点C没有开始发送,它就会在控制信道上检测到载波,从而延迟发送.节点C在0~S内向B发送的RT S报文到达B的时间为S~2.0S.节点A、B握手的持续时间为0~2C.因S<C,C发送的RTS控制报文肯定会与A、B握手的控制报文冲突,节点A和C都无法收到节点B回应的CTS报文,它们都会退避重发.因此,当节点A先发送时,数据报文不会产生冲突.在图1(b)中,节点C先发送RTS报文.同样,节点A只能在0~S期间开始发送RT S控制报文.节点A向B发送的RTS控制报文到达节点B的时间为0~S,在节点B的结束时间为C~S+C.节点C 发送的RTS报文在B持续的时间为S~S+C.因S <C,节点A在0~S发送给B的RT S报文都会和节点C发送给B的RTS报文发生冲突,即当节点C 先发送时,不会造成数据报文间的冲突.因此,在全互联网络中,当两个节点要向同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时,在S<C的条件下,DCMA_BCS可以保证数据报文不发生冲突.另一种可能如图2所示,节点A和B相距很近,节点C和D也相距很近,但节点A、B和节点C、D相距很远.节点A要向B发送数据,而节点C要向D发送数据.假设节点A、B先开始握手(节点C、D先开始握手可照此分析),显然,节点C也只能在0~S期间发送RTS报文.节点A、B间交互的RTS CTS控制报文在节点C和D处的持续时间为S~S+2C.而节点C发送给D的RTS报文到达节点D的时间为0~ C,在节点D的结束时间为C~C+S,因为S<C,A、B的握手将使节点D无法正确接收节点C发送的RTS控制报文,因此节点C无法向节点D发送数据报文.当节点C在0~C-S期间发送RT S报文时,它的RT S报文将和节点A发送给节点B的RT S 报文在节点B处发生冲突;当节点C在C-S~S期间发送RT S报文时(在C<2S的条件下),该RTS 报文将和节点B回应给节点A的CT S报文在节点A处发生冲突,因此,当节点C在0~S期间发送RT S报文时,A、B和C、D都无法成功握手,不会出现节点A和节点C同时发送数据报文的情况.在全互联网络中,当两个节点分别要向不同的节点发送数据时,在S<C的条件下,DCM A_BCS也可以保证数据报文不发生冲突.因此,在协议DCM A_BCS 中,RTS/CT S控制报文的长度要大于信道的最大传播时延.控制报文发生冲突或因节点正在发送报文而无法接收控制报文时BCS就无法保证数据报文不发生冲突.它也同样面临着隐终端发送数据报文引起的数据报文冲突问题.不仅如此,它还面临着暴露接收终端的威胁.BCS使用RT S-NCT S控制报文来解决暴露接收终端问题,其前提是暴露终端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果暴露终端没有听到发送节点发送的RT S报文,它就无法确定自己是暴露终端.当其他节点向它发送报文时,它就会成为数据报文的接收者,从而造成数据报文的冲突.这些问题会使数据报文发生冲突,所以要设法解决.为此对BCS进行改进,提出了另一种信道接入协议CSBI.2忙指示载波监听协议2.1协议描述要解决隐发送终端问题,必须要设法阻止隐终端发送数据报文.当隐终端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时,接收节点无法阻止隐终端发送RT S控制报文,因此接收节点只能通过阻止隐终端接收CT S报文来阻止隐终端发送数据报文.使用BI控制报文来解决隐发送终端问题.当接收节点向发送节点回送CTS控制报文后,它在控制信道上广播一个BI报文,在接收节点接收数据报文期间,如果它在控制信道上听到RT S报文,它也在控制信道上广播一个BI报文.但如果接收节点在接收数据报文期间RTS报文发生冲突,它听不到RTS报文,就不会发送BI控制报文,隐发送终端仍可能成功地接收CT S控制报文.显然,当隐终端发送RTS报文时,接收节点要么可以听到该RTS报文,要么可以检测到控制信道上有噪声.因此,使用以下机制:在接收节点接收数据报文期间,如果它在控制信道上检测到噪声,就广播一个BI控制报文.这样就可以阻止隐终端正确接收报文,达到阻止它发送数据报文的目的.48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9卷要解决暴露接收终端问题,必须要设法阻止暴露终端接收数据报文.如果暴露终端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它就会响应对方的RT S 握手信号而成为接收者.如果对数据信道进行载波监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是暴露终端.因此,当节点在回应RT S 控制报文之前,先检测数据信道的状态.如果数据信道空闲,它就以CTS 控制报文回应;如果数据信道繁忙,说明它是暴露终端,就以NCT S 控制报文回应.这样,无论控制报文如何冲突,在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报文期间,暴露终端都可以通过对数据信道的载波监听来确认自己的身份.2.2 BI 报文的长度要阻止隐发送终端正确接收CT S 控制报文,节点忙指示BI 报文要有一定的长度要求.对于图3的隐发送终端问题,当节点C 在2S ~C +2S 期间向D 发送RT S 报文时会引起数据报文的冲突.节点C 最迟在C +2S 时向节点D 发送RT S 报文,节点D 将在2C +3S 时回应CTS 报文.要想使节点B 广播的BI 报文和节点D 回应的CTS 报文在节点C 处发生冲突(这样节点C 就无法正确接收D 回应的CT S 报文),BI 报文应至少持续到2C +3S 以后.在图3中,节点B 开始在控制信道上广播BI 报文的时刻为2C +S ,因此BI 报文的长度应大于2S .如果BI 报文的长度大于2S ,节点C 在2S ~C +2S 期间向D 发送RT S 报文,节点D 回应的CT S 报文都会和节点B 发送的CT S 报文或广播的BI 报文冲突.解决了这种隐发送终端问题.图3 BI 控制报文的长度(1)Fig.3 BI contr ol packet lengt h case 1对于图4的隐发送终端问题,由于节点B 的CT S 报文和节点D 的RTS 报文冲突,C 无法获知自己是隐终端,它可能在时间t 向节点D 发送RT S 报文,D 将在t +C +S 向C 回应CTS.同时,节点B 会在t +C +S 时刻收到RT S 报文或检测到控制信道上有噪声,就会在控制信道上广播BI 报文.该BI 报文肯定会与节点D 回应的CTS 报文在节点C 处发生冲突.节点C 将无法正确接收D 回应的CTS图4 BI 控制报文的长度(2)Fig.4 BI contro l packet leng th case 2报文,从而不会发送数据,避免了数据报文的冲突.因此,要消除隐发送终端带来的数据报文冲突问题,BI 控制报文的长度应大于2S .分析可知,DCMA 协议通过双信道解决了隐接收终端问题和暴露发送终端问题.协议CSBI 通过BI 控制报文和对控制信道上噪声的载波监听解决了隐发送终端问题.此外,它还通过对数据信道的载波监听来判断自己是否是暴露终端,这也解决了暴露接收终端问题.因此,CSBI 完全解决了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不仅提高了频率的空间复用度,而且实现了数据报文的无冲突发送.这通过报文监听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可见,载波监听对Ad H oc 网络信道接入协议而言是至关重要的.3 协议性能分析使用GloM oSim [8]仿真环境对设计的基于载波监听的DCMA 系列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并与单信道接入协议IEEE 802.11DCF [9]和双信道报文监听协议DCM A_PSBI 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时,选择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和静态路由方式,应用层采用报文长度为1460字节的Po isso n 流,通过U DP/IP 进行传送.无线信道的数据率为2Mbps.在使用双信道时,控制信道的速率为200kbps,数据信道的速率为1800kbps.网络拓扑如图5所示,图中的每个箭头指一个数据流,共有6个数据流,它们通过竞争的方式来使用信道.图6给出了几种信道接入协议在图5网络拓扑下的性能.报文监听的DCM A_PSBI 协议的性能甚图5 仿真使用的网络拓扑Fig.5 N etwo rk topolog y fo r simulat ion481第4期赵志峰,等:Ad H oc 网络载波监听双信道接入协议至比使用载波监听的单信道接入协议IEEE 802.11DCF 的性能还要差.这证明了载波监听对A d H oc 网络信道接入协议的重要性.载波监听DCMA 协议的性能要比单信道接入协议DCF 的性能要好得多,当网络负荷较大时,吞吐量提高了近50%,由此可见双信道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DCM A _CSBI 不仅提高了频率的空间复用度,还实现了数据报文的无冲突发送,其性能居几种信道接入协议之首.图6 仿真结果比较F ig.6 Simulatio n r esults4 结 语采用载波监听的双信道接入协议DCM A_CSBI 实现了数据报文无冲突发送,其性能要优于已有的协议.在高负荷时其吞吐量是802.11DCF 的1倍.由此可见,双信道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使用载波监听的双信道接入协议DCMA _CSBI 是一种高效实用的Ad H oc 网络信道接入协议.参考文献(References):[1]ZH A O Zh-i feng,ZHEN G Shao -r en.Research on ad ho cnetw or k channel access prot ocol [J].Journal of People .s Liberation Arm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2(3):4751.[2]ZHA O Zh-i feng.Dual channel based ad ho c networ k chan -nel access protocol.[D].Nanjing:P eople .s L iberatio n Ar -my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3]BH A RGH A V A N V.Perfo rmance analysis of a mediumaccess proto col fo r w ir eless packet netw or ks[A ].IEEE Perf ormance and D ependability Symposium 98[C].R a -leig h:[s.n.],1998:125130.[4]DENG J,H AA S Z J.Dual busy to ne multiple access(DBT M A ):A multiple access contro l scheme for ad hoc netw or ks [J].IEEE Transaction Communication,2002,50(6):97598.[5]BH A RG HA V A N V,DEM ERS A ,SH EN K ER S.etal.M A CA W:a media access prot ocol fo r w ireless L A Ns[A ].Proceeding of ACM SIGC OMM [C ].N ewY ork:[s.n.],1994:212~225.[6]K AM P.M A CA )A new channel access method fo rpacket radio [A ].Proceeding of ARRL/C RRL Amateur Radio 9th Computer Networking Conference [C].L on -don:[s.n.],1990:134140.[7]FU L L M ER C L.Collision A vo idance T echniques fo rPacket -Radio N etwo rks [D].Santa Cruz:U niversit y of Califo rnia,1998.[8]Z ENG ZIA N G,BA GRO DIA R,GERL A M.GloM o -Sim :a libr ary fo r par allel simulation o f larg e -scale w ir e -less netwo rks[A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Workshop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im ulations [C].Banff A lber ta:[s.n.],1998:154161.[9]CRO W B P,W IDJA JA I ,KIM J G ,et al.IEEE 802.11wireless lo ca l area net wo rks[J].IEEE Comm unications M agazine,1997,35(9):116126.下期论文摘要预登液压动力元件中阻尼槽噪声特性研究冀 宏,傅 新,杨华勇,王庆丰(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提出了一种研究液压动力元件阻尼槽噪声特性的新方法,并对两种典型阻尼槽(V 形槽和U 形槽)进行了压力分布测量、流场仿真及噪声信号测量,分析了阻尼槽结构、压力分布和噪声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配流盘吸油槽侧的渐扩形阻尼槽(V 型槽)容易导致柱塞腔卸压时出现气泡析出,诱发严重的气穴噪声,而具有等截面的阻尼槽(U 型槽)压力回升快速,可以显著抑制气泡析出.482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第3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