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不寐验案4则
- 格式:pdf
- 大小:43.06 KB
- 文档页数:2
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临床上有多种类型。
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是其中一种。
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特点是多梦、多汗、烦躁易怒,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中医认为,痰热内扰型失眠症多与肝胆湿热上扰、脾湿热互结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种类型的失眠症,黄连温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本文旨在观察黄连温胆汤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取了30例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患者年龄范围为20-60岁,男女比例接近1:1。
入组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治疗组患者每天口服黄连温胆汤,每剂10克,水煎服用。
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安眠药丸,每片10毫克。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包括病情改善情况、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多梦次数、多汗症状、烦躁易怒情况、舌苔和脉象等。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
治疗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延长,多梦次数和多汗症状减少,烦躁易怒情况明显减轻。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较轻微。
治疗组的舌苔清洁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脉象也趋向正常。
在本研究中,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0%。
通过上述观察发现,黄连温胆汤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清热解毒、疏肝理气、降火化痰的作用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本研究仅为单中心小样本临床观察,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黄连温胆汤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中药方剂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可以考虑将黄连温胆汤作为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一种有效中药方剂。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优化治疗方案。
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一则火热扰心/竹茹温胆汤曾治一老人,年六十余,患虚烦不得眠,大便坚如弹丸,数日一解,腹内一道热气自脐下冲上,随即昏乱欲绝,医两月不愈。
一医用花粉、知母、芩、连、大黄,连进二帖,几危殆。
余诊得六脉弦劲,与竹茹温胆汤按: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自午服一瓯,热气至心下而止,晡时又服一瓯,其热气至脐下而不至脐,戌初又进一盏,热气不复上升矣,随以滋阴润下药一大剂,大便遂通,安神熟睡,调理旬余而愈。
二则宛太封翁,督理抚建厘务寿人司马之尊人也。
岁同治乙丑年夏间,.患不寐错杂之症,凡数易医,病全不效,延至七月中旬,自觉丹田一道热气上冲,至两乳下及膺胸之间,汗淫淫出,良久渐息,然只背心及肩臂,脉门至鱼际心脉用内科•不寐1521而止,淫透复衣,他处及十指、掌心、并身半以下皆无汗,且温和,自鱼际至两手肩髃皆冰冷,七十天通宵无寐,形瘦神瘁,沉困已剧。
所喜胃纳尚佳,寿翁至孝性成,忧心弥切,时虞风烛,备以后事,铎数承宠召,皆以他往相左。
迫至八月初九日,始应召就诊,因询其病始末,思之已得大概,且诊得左关脉弦而劲,右关和缓,两寸和滑有神。
两尺濡弱,知肾中真阴已损,肝阳偏亢,阴阳有不和协之机,显然可征矣。
夫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
人身一小天地,天地温和,风涛自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今阴阳相逆,乃失其常,故诸病生焉。
且熟气上逆,内风时起,必挟风痰阻住阴阳升降之道路,故有一撅汗出。
若气虚汗出,其汗通身皆有,此定评也。
考先哲论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但宜辨别内因外邪而施治也。
按本症本属内因,爰议镇肝潜阳一法,宗仲景二加龙牡汤,加石斛、丹皮以进二剂,小效;次日重用生龙齿八钱,加龟板五钱,仿欲求阳和,须介属之咸,一服汗减,神静而得寐。
又次日再投一剂,寐虽不如于昨,而腹内之热气上冲大减,左乳下气动亦差除,奈封翁精明,疑药太过阴柔,不敢多服,遂停药,间或自用参、归、龟胶、枣仁、茯神、麦冬、甘草、燕窝平补养心之类,卒不能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18期 1670 引言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承受的精神负担普遍偏重,使得失眠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失眠发病率在30%左右,亦有研究表明,由痰浊、气滞、火热等诱发的失眠,占患者总数的49.64%之多[1]。
失眠症,祖国医学称“不寐”“不眠”“不得卧”“不得眠”,不寐病名首见于《难经》,《难经·四十六难》[2]云:“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中医对失眠的治疗,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3]:“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阴阳已通,其卧立至,”自此,历代医家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论治,借助中药的偏性,调整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
导师对不寐病证有较深研究,对痰热扰心型不寐,运用黄连温胆汤随证加减,每获良效。
现举例如下:1 病例1奇某,男,35岁,2016年12月25日初诊。
主诉“入睡困难,夜寐不安1年余,加重1月”。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症见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甚则彻夜难眠,曾服谷维素、维生素B、地西泮等药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近1月症状加重,心烦不寐,胸闷脘痞,胆怯易惊,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15g,清半夏9g,茯苓30g,麸炒枳壳15g,竹茹15g,陈皮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炒酸枣仁30g,琥珀粉3g(冲服),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7剂。
二诊:服药后自觉入睡较前明显好转,夜梦较前减少,原方改炒酸枣仁45g,加合欢皮30g,7剂。
嘱其配合服用“珍珠灵芝片”以安神。
后随访半年,夜能安卧,未见复发。
2 病例2朱某,女,40岁,2017年3月1日初诊。
记得第一次使用温胆汤是在4年前的时候,那次朋友失眠,通过四诊辨其为胆胃不和,用温胆汤加大黄3剂,当时患者喝了1剂,睡眠大改善。
而在近三年研究生跟师过程中,发现温胆汤与十味温胆汤是老师运用频率最高的方子之一。
也是效果最好、最稳定的方药之一。
下面分享两则我最近的两则失眠医案。
案1患者,女,50多岁2018.10.08饭店姐姐微信我让我帮她妈妈看失眠,约好下午面诊。
主诉:反复失眠10余年。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失眠,不过还好没吃安眠药,最近10多天由于到陌生地方,整晚都无法入眠。
刻下症:形体偏瘦,失眠,特别是醒后难以入眠,白天也不疲倦,胃口不佳,一直吃很少,也不觉得饿。
二便正常。
舌体偏瘦,苔黄微腻,脉沉细数。
辨为胆胃不和,兼阴血不足。
选用温胆汤加味治疗。
(处方思路:内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不佳,舌苔微黄腻,多为胆胃不和,又瘦人多阴虚,此患体型及舌体偏瘦/脉细数均为明证。
故选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 处方如下:酸枣仁20g,熟地30g,党参10g,五味子12g,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 ,竹茹10g,枳实8g,炙甘草6g 5剂,水煎,每日1剂,每日2次。
服完5剂后,睡眠有改善。
醒后能继续睡。
继服用10剂。
近日随访停药后依旧能睡的好。
每日能睡7~8个小时。
按:此案需要注意的是熟地的运用,这是我恩师的用药经验。
恩师善用十味温胆汤与金水六君煎。
痰湿与阴虚并存,效果非常好。
有人言其熟地碍胃,不敢用。
其实只要辨识到阴精不足就可以大胆地使用。
我曾经用过90g的熟地,患者并未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
熟地的运用可以结合年龄/体型/脉象细数或浮大重按无力(阴不敛阳)等综合判断之。
案2患者,男,20多岁初诊2018-11-15,患者是中医爱好者,加我有一段时间了。
那段时间,他因工作压力稍大,最近睡眠不好,最近因运动少,体重增加的比较快。
想开点中药治疗一下。
刻下症:体型偏胖,失眠,脘腹偶尔不适,最近大便也有点干,小便可。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不寐60例报道发表时间:2012-07-23T08:52:54.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金虹[导读] 本研究中,对痰热内扰型失眠效果较好,使有效率有一定局限性。
金虹(河南省南阳市精神病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438-02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成了困扰人们一种常见病症。
失眠不仅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导致焦虑、抑郁发生,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
失眠患者常服用苯二氮卓类安神药,但多数安眠药具有依赖性,停药后易于反复加重,有些服用时间过长可引起智力下降等副作用,痰火内扰是其重要病机。
我院采用清热化痰之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理门诊10年6月-12年6月6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
(1)治疗组,男22例,女38例,21~30岁3例,31~40岁11例,41-50岁10例,51-60岁15例,61岁以上11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20年。
其中3个月内5例,4~6个月8例,7~12个月7例,13~24个月6例,25个月~5年12例,6~10年7例,10年以上15例。
(2)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选取21~70岁,无严重躯体性疾病,符合我研究中“失眠症”诊断。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
SPIEGEL量表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诱发因素精神过劳,如工作、学习压力大及惊吓等36例;情志不悦15例,如生活、工作中受到挫折等;其他疾病2例,如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颈椎病及高血压等;药物因素1 例,其他因素1 例。
如环境嘈杂、夜工作及季节性发病,无明显诱因者5例。
1.3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指持续性长时间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影响工作、学习或社会功能活动,根据卫生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诊断标准,对失眠诊断如下,①睡眠障碍。
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失眠症在人群中越来越普遍。
临床上常见的失眠症类型有多种,其中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是一种容易发作、症状较为明显的失眠症,常伴随有咳嗽、口干、
喉痒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方法:选择30例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每日早晚饭后口服,每次5克,疗程为4周。
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睡眠及相关症状情况,并
用医学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结束后,30例患者的睡眠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16例患者症状
明显减轻,14例患者症状轻微减轻或未变化。
在治疗前后的医学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中,睡眠质量明显提高(P<0.05)。
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睡眠
质量。
这种中药治疗方法具有无毒副作用、易于贮藏和操作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
推广。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
其治疗原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失眠验案1则陈璐璐杨帅赵伟呐练晓河南中医药大学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病,长期失眠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中医将失眠症称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对失眠症病机的认识大致可归结为阴阳失衡、营卫失和、脏腑失调。
笔者的导师崔书克老师在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各型失眠疗效显著。
现将其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失眠验案1则介绍如下。
患者,男,35岁。
以“失眠10余年”为主诉于2016年8月27日就诊。
患者自述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多梦,夜间睡眠时间常为4~5 h,晨起觉头昏乏力,伴耳鸣,呈轰轰响,黑眼圈重,有饮酒史,10年来饱受失眠之苦,四处求医问药,曾间断口服中药治疗,效不佳。
刻诊:舌质红,有瘀斑,苔白腻,脉沉。
中医诊断:不寐(痰瘀互结)。
治疗以清热燥湿化痰、化瘀宁心安神为原则,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
具体药物为:黄连12 g,竹茹20 g,炒枳实18 g,陈皮12 g,茯苓20 g,法半夏12 g,栀子10 g,川芎12 g,合欢皮30 g,肉桂6 g,甘草9 g,7剂。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嘱其按时休息,禁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禁酒。
二诊:服药后入睡较前好转,约1 h 可进入睡眠状态,睡眠时间可达6~7 h,梦少,白天疲乏感减轻。
刻诊:舌瘀斑减少,苔白,脉沉实有力。
继守上方去黄连、肉桂,加酸枣仁30 g,石菖蒲12 g,郁金10 g,制远志12 g,再服7剂。
药尽病愈,恢复正常睡眠结构,嘱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勿熬夜。
按语:患者为青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酒肉之品,久之脾胃受损,湿食生痰,郁痰生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扰动心神,不得安寐。
方中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川芎活血行气;合欢皮解郁安神;肉桂与黄连交通心肾,清火安神;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石菖蒲豁痰开窍;郁金、远志活血解郁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
温胆汤加减治失眠吴某,男,27岁,2013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6年前因情感问题患头痛,睡眠不佳,多处求医,症状无改善,身材发胖,多梦,自觉头皮酸痛,胃口可。
既往有轻度脂肪肝病史;大便偏稀,现二便正常。
自觉无法工作,已辞职在家休息。
诊时舌紫暗,苔滑,脉沉滑。
诊断:不寐。
治以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予温胆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法半夏2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熟附子5克(先煎),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磁石20克(先煎)。
6剂,日1剂,水煎服。
8月1日二诊:服药后自觉咽中痰减少,仍疲倦,梦减少,头皮酸痛,易发脾气。
舌暗苔白腻,脉沉滑。
以原方去桂枝10克,加细辛3克。
6剂。
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1月余,患者自觉精神饱满,可恢复日常工作。
按:此案中患者乃脾胃不和,痰湿内扰以致寐寝不安。
《黄帝内经》云:“脾在志为思。
”患者因感情问题,思虑过重。
忧思伤脾,而脾为生痰之源,故气机郁结,痰湿内生。
温胆汤,虽名温胆,但方中药物组成并不温热,倒有较好镇静作用。
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此方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神经官能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病、神经功能紊乱、胆囊疾患、胃肠病、心脑血管疾患等。
温胆汤证表现如下:一是恶心,呕吐,口苦口黏;二是精神不安定,易惊,心慌,失眠,多梦;三是舌苔腻或滑。
联系患者曾受情感刺激,多梦,身材偏胖,方用半夏祛痰化浊,降逆和胃;配以味甘淡而性微寒之竹茹,清胆热,为宁神开郁之佳品。
治痰须治气,气顺则痰消,故佐以枳壳破气消痰;陈皮理气燥湿化痰。
脾为生痰之源,茯苓健脾渗湿;龙骨、牡蛎、磁石重镇安神;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胆和胃,理气化痰,安神镇静之功。
572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8年5月第5卷第5期May.2018,Vol.5,No.5作者简介:杨连祥(1982 08—),男,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E mail:270221972@qq com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杨连祥(河北省隆化县医院中医科,隆化,068150) 摘要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隆化县医院收治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睡前服用艾司唑仑,1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1剂/d,200mL煎服,早晚温服分服。
2组均连续治疗14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自评量表(SRSS)评分的变化,同时检测外周血5 羟色胺(5 HT)、β 内啡肽(β EP)浓度变化。
结果:1)治疗后2组PSQI、SR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 05),观察组下降得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治疗后2组5 HT及β EP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5),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黄连温胆汤对痰热内扰型失眠有理想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5 HT、β EP有关。
关键词 失眠;痰热内扰;黄连温胆汤;5 羟色胺;β 内啡肽中图分类号:R277 7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2095-7130 2018 05 020ClinicalObservationofHuanglianWendanDecoctiononTreatingInsomniaCausedbyPhlegmHeatDisturbanceYangLianxiang(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onghuaCounty,HebeiProvince,Longhua,068150)Abstract 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ectofHuanglianWendandecoctiononphlegmandinternaldisturb anceinsomniaandtodiscussitsmechanism Methods:FromJanuarytoDecember2017,60patientswithinternaldis turbanceofphlegmheat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eachwith30ca ses 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1mgofeszolambeforebedtime,andthos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HuanglianWendandecoction(200mL/d)onthebasisofthetreatmentinthecontrolgroup,andweretakenseparatelyinthemorningandevening ThePittsburghsleepindex(PSQI),sleepself ratingscale(SSRSS)andthelevelsof5 HTandβ endorphin(β EP)inperipheralbloodweremeasuredafter14daysofcontinuoustreatmentinbothgroups Results:1)aftertreatment,theSRSSscoresofthetwogroupswere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P<0 05),andthescoresof5 HTandβ EP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 05) Aftertreatment,theconcentrationsof5 HTandβ EPinthetwogroupswere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 ment(P<0 05),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 05) Conclusion:HuanglianWenqiDecoctionhasidealeffectonphlegm heatinternaldisturbancetypeinsomnia,anditsmechanismofactionmayberelatedtodown regulationof5 HTandβEPinpatients.KeyWords Insomnia;Phlegmheatinternaldisturbance;HuanglianWendandecoction;5 HT;β EP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睡眠 觉醒机制紊乱,引起相关神经生理功能易化作用增强,影响参与调节睡眠 觉醒的神经结构的病理性改变,从而出现失眠症[1]。
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出自清·《六因条辨》。
【组成】川黄连(6克)、竹茹(9克)、枳实(9克)、半夏(9克)、陈皮(6克)、甘草(3克)、生姜(2片)、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化痰和中。
【主治】主治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胆汁反流性胃炎、非酒精性脂肪肝、H型高血压等病症。
1.失眠:将6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疗程4周。
以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达6小时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随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6.47%。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胆汁反流性胃炎:本方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对照组56例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以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胆汁反流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
(《山西中医》2012年第2期)3.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与辛伐他汀片治疗30例作对照,疗程15日。
以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血脂恢复正常,B超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0%。
(《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第5期)4.H型高血压: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32例,与依那普利31例治疗作对照,疗程4周。
以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者收缩压降至正常并下降20 mmHg以上为显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88%,对照组80.65%(P<0.01),且治疗组对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也有改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2期)【方解】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消痰;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
刘树华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举验李彦龙【摘要】Professor Liu Shu-hua applied modified WenDanTang to insomnia, vertigo, depression, epilepsia and other diseases with the method of different diseases and same therapy under the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which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e cases were recorded and tested.%刘树华教授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异病同治的方法,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眩晕、郁证、癫痫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谨录临床验案以资验证.【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2(025)011【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温胆汤;名老中医经验;刘树华【作者】李彦龙【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刘树华教授、主任医师,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老师教书育人、治病救人48载,擅治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论医理能化繁为简,谈用药清晰明了。
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坐诊,亲聆教诲,受益颇多。
现谨录刘老师温胆汤临床用验于此。
温胆汤一方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外台秘要》言其出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半夏、枳实、竹茹、陈皮、甘草、生姜6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1],其后温胆汤又见于宋朝陈无择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药用在《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而生姜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痰诸证[2]。
温胆汤治疗失眠失眠是指因入睡困难或易醒、早醒及醒后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工作或生活质量的病证。
本病现代中医亦称为“失眠”,旧称“不寐”、“不得卧”等。
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
其病机总的来说是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可分为虚实两类。
老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总结,认为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少阳和阳明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
究其原因为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长期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加大,使一些人思虑气结,久则伤脾,脾虚不能化湿,湿痰内生,又因平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醇酒厚味,以致宿食停滞,酿成痰热,火炽痰郁,痰热阻遏心窍,扰动心神而致心神不安,神不安则不眠。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
临床中老师一般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阻型失眠。
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且清膈上之热;枳实除三焦痰壅;佐以陈皮理气燥湿,白茯苓健脾渗湿,湿去痰消;使以生姜、大枣、甘草益脾和胃,且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处方中老师喜合用酸枣仁汤,老师认为失眠的发生,虽涉及心、肝、脾、胃、胆、肾的病变,但总关心神。
酸枣仁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主方,该方主次分明,配伍精当,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心安神为主,佐以川芎活血疏肝,茯苓化痰理脾,知母清热滋肾,甘草和中以调和诸药。
二方合用肝气条达,脾土健运,痰火自平,心神乃安,失眠自愈。
基本方药为:酸枣仁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川芎、陈皮、竹茹各10克,枳实、炙甘草各6克。
每日1剂,煎取2次汤药混合后,分2次服,其中必有1次在夜间临睡前1小时服下。
临床辨证加减:头晕目眩,或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珍珠母(先煎);内热重者,选加栀子、黄连、知母等;心中烦闷不舒,或口苦咽干明显者,加柴胡、黄芩;惊恐、梦多者,加龙骨、牡蛎;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脾虚便溏者,去枳实、竹茹,选加党参、山药、苍术等;内滞饮食者,选加神曲、炒山楂、炒鸡内金、炒莱菔子等。
经典名方——温胆汤临床解析(附3则医案)温胆汤原文:《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
歌诀: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组成用法: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方解竹茹以清膈上之火。
加枳壳以利膈上之气。
总求痰气顺利。
而胆自宁。
温之实清之也。
用治痰气呕逆为宜;以二陈汤,逐胃内停水;竹茹解胃热,并有镇静作用;枳实消心下痞,且能镇静;加黄连、酸枣仁更能安定神经。
温胆汤,隔腑求治之方也。
热入足少阳之本,胆气横逆,移于胃而为呕苦不眠,乃治手少阳三焦,欲其旁通胆气,退热为温,而成不寒不燥之体,非以胆寒而温之也。
用二陈专和中焦胃气。
复以竹茹清上焦之热。
枳实泄下焦之热。
治三焦而不及于胆者,以胆为生气所从出,不得以苦寒直伤之也。
命之曰温,无过泄之戒辞。
温胆汤是古代的情志病方,传统的清热化痰和胃方,具有壮胆、助眠、止呕、定眩悸、宽胸的等功效。
温胆汤证以心胆虚怯、虚烦不得眠、眩悸等为临床特征,多见于精神神经心理疾病。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竹茹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除烦止呕;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甘草调和诸药。
温胆汤医案1、失眠案刘某,男,时年45岁。
反复失眠约半年。
患者近半年来难以入睡,有时睡后易醒,醒后难再眠,:不寐病。
辨证:痰火上扰证。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10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茯神25g、远志10g、甘草5g、炒酸枣仁25g、山栀子10g、龙骨30g(先煎),7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嘱其少应酬,减烟酒。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心情爽朗,入睡较前快,睡后醒次数减少,痰白,仍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两胁胀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王卫星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经验总结发布时间:2021-01-19T14:18:35.2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作者:缪光源王卫星[导读] 王卫星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经验总结缪光源王卫星*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610075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剧,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西医在治疗失眠上易引起依赖性,副作用以及撤药综合征等,中医治疗失眠由来已久,王卫星教授对于中医药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尤有独到见解,现就跟师体会,及个人总结,探讨王卫星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失眠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失眠症的中西医认识失眠症是指患者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 (入睡时间超过 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 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 (≤ 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2],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失眠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的趋势。
失眠的发生与体质、压力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体正常睡眠机制发生紊乱。
中医将失眠归属于“不寐”范畴,不寐病名始见《难经》,《内经》中有目不瞑、不得卧等名称。
最早论述睡眠源于《内经》:“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大体之意,即卫气随天时交替行于阴阳,而产生睡眠与觉醒,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历代医家对于不寐认识各有不同,《医效秘传·不得眠》指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
《类证治裁》总结:“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景岳全书·不寐》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
等。
不寐的各家认识虽不同,但总体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19 -82-丸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痰湿型不孕患者采用启宫丸配合苍附导痰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月经周期,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参考文献:[1]高琦,邢栗菸,韩璐.新疆农村地区不孕症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7,30(02):49-51.[2]范欢欢,谈勇,任青玲.夏桂成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16):1364-1367.[3]张莲莲,韩在刚,杨锐.启宫丸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和内膜容受性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35):4967-4970.[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0.[5]寇丽辉,侯丽辉,王颖,等.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05):598-600,621.[6]牛聪,马堃,李敏.40例不孕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案例举隅[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05):960-964.[7]吴惠文,潘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25):3349-3350.[8]赵凤英,赵惠芬,马梅,等.启宫丸汤联合化学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17):2416-2418.[9]王燕.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14,24(03):263-266.[10]何雨聪,蔡光霞,吴克明.吴克明运用加减苍附导痰丸合苁蓉菟丝子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01):50-51.编辑:李堉琳编号:EA-4180827205(修回:2019-07-01)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验案2例Treating 2 cases of insomnia with the Huanglian Wendan decoction邱凯莉1王敬卿2*(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0)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19)19--03【摘要】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
黄连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黄连温胆汤不寐中风消渴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方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
功在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证属痰热内扰者,均可辩证治之,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疑难之疾,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病例举隅1.1 不寐李某,女,50岁,工人。
自述失眠已有一年余,近3月来每夜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眠,经中西药治疗,睡眠时好时坏,而前来就诊。
刻诊:心烦失眠、口苦、胸闷、泛恶、头重目眩、纳少,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清热化痰、安神除烦,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半夏10g、胆南星10g、茯苓12g、枳实10g、竹茹15g、大黄6g、柏子仁10g、炒枣仁20g、丹参15g、夜交藤30g,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
服上方3剂后,大便通畅、睡眠明显改善。
照上方去大黄,继服10剂,临床症状消失,不寐消除。
1.2 中风刘某,男,58岁,农民。
素有高血压病史15年,形体肥胖、平素常感头晕,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右半身活动不利,反应迟钝,语言蹇涩,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形体肥胖,反应迟钝,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偏瘫,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血压165/95mmHg,颅脑CT示:左侧腔隙性脑梗死。
治宜化痰开窍、活血通络。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胆南星10g、茯苓12g、半夏10g、郁金10g、枳实10g、丹参18g、赤芍10g。
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
服满5剂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对答清楚,唯口眼歪斜、右侧偏瘫、纳少、舌红、苔微腻,血压150/90mmHg。
照上方去黄连、郁金,加牛膝10g、焦三仙各10g,服药7剂,纳食增,余症仍存。
照上方加桃仁10g、红花10g,夜交藤30g并配合针灸治疗月余,诸症消失,生活能自理。
1.3 消渴张某,女,60岁,干部。
有“糖尿病”史2年,形体肥胖,平时服二甲双胍片0.25,3次/日口服治疗,血糖控制尚稳定,近2天自感多饮、多食加重。
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黄连温胆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据说最早由东汉人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出。
该方剂是温胆汤的一种加味方,主要适用于治疗痰热内扰型的失眠症。
痰热内扰所引起的失眠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甚至夜间出汗等。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被归类为“痰”、“火”的范畴,痰火上扰则为痰热内扰型失眠症。
根据这一理论,黄连温胆汤成为治疗该类型失眠症的主要方剂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总结和分析该方剂的临床疗效,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患者资料本次临床观察的对象为40例确诊为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30岁到60岁之间。
患者均有失眠症状,伴有烦躁不安、多梦易醒、口苦口干、大便干燥等痰热内扰的临床表现。
二、治疗方法患者均接受黄连温胆汤治疗,方剂组成为:黄连(9克)、黄芩(9克)、栀子(9克)、黄芪(15克)、茯神(15克)、黄柏(9克)、枳壳(6克)、木香(3克)、生姜(3片)。
中药煎煮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两周为一个疗程。
三、临床观察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40例患者中有33例(82.5%)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其中14例(35%)患者的失眠症状完全缓解,恢复了正常的睡眠质量,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有7例(17.5%)患者的失眠症状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
通过对这些病例进行进一步观察,发现这部分患者中有些人在睡眠期间仍然出现了轻微的多梦、易醒现象,说明黄连温胆汤对于一部分患者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不尽如人意。
四、讨论部分患者的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可能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状态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的。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黄连温胆汤的适应症范围和疗效规律,以期能更好地指导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黄连温胆汤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这说明该方剂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