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题-__教育学_第三章_学生

考题-__教育学_第三章_学生

考题-__教育学_第三章_学生
考题-__教育学_第三章_学生

教育学考题-------------------

第三章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分,共40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02.4)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02.10)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看法是( A )的观点。(03.4)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系统论

4.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是( B )的观点。

(03.4)

A.孔子

B.皮亚杰

C.杜威

D.马克思

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 D )的特点。(03.10)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6.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03.10)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7.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 C )的观点。(04.1)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系统论

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 )的特征进行。(04.4)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9.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C ) 。(05.4)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0.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B )的特点。

(05.4)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1.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 )特征。(05.10)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相一致

....的特点是( B )。(05.10)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3.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06.4)

A.家庭

B.个人主观努力

C.学校

D.社会

14.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

他们加以任意改变,……”。这是______的观点。( B )(06.4)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系统论

15.“教育必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 C )(06.4)

A.正确

B.基本如此

C.不完全正确

D.错误

16.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 B )。 (06.10)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06.10)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18.在儿童发展观中,柏拉图、基督教的“原罪说”等主张( C )。(07.4)

A.主观能动论

B.辐合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19.( D )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儿童主体的活动

20.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 B )。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年龄特征

D.个别差异

21.实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依据是( B )。

A.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

B.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特点

C.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D.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特点

22.在( B )的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A.杜威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柏拉图

23.“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

童发展观中的( D )(08.10)

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

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24.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 ____特征。( B )(07.10)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5.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07.10)

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26.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心理学家是( D )(08.4)

A.华生 B.洛克 C.杜威 D.施太伦

27.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 ____的表现。( D )(09.4)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8.儿童发展中的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 A )(09.4)

A.养育论

B.教育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展论

29.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 C )(09.10)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或2分,共10分;如单项选择每题2分则无多项选择)

1.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BC )。(0

2.4)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DE---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关系)

2.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BCDE )。(02.10)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3.“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反了儿童发展的( AC )的特点。(03.4)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E.协调性

4.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CE )。(04.1)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B.加强管理和监督

C.重视学生课堂参与

D.重视系统讲授

E.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5.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是( BCD )。(05.10)

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6.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特点是(ABCDE )(06.4)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协调性

E.差异性

7.以下属于错误的儿童个体发展观的是( BCD ) (06.10)

A.发展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B.发展即简单的变化

C.发展即单纯的生理成熟

D.教育即发展

E.儿童个体的发展有其特点和规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儿童个体发展(0

2.4)(06.4) P116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加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2.学生主体性(04.4) P123

有的学者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有的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主体性一般有以下几个基础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个别差异性 P119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4.年龄特征 P118

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他阶段相比,都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四、简答(2004.4开始改为每小题5分,共25分,以前为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0

2.4)。(0

3.4)(07.10) P114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这一生物因素所特有的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停地创造了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变化。但是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儿童的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与社会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生命体,成长是内在于生命之中的特征。我们应该承认儿童有权获得发展,儿童的发展也与他(她)自身利益相关联。

2.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普遍特点。(04.1) P118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明显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3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05.4) P114

正确的当代儿童发展观应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这一生物因素所特有的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停地创造了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变化。但是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儿童的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与社会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生命体,成长是内在于生命之中的特征。我们应该承认儿童有权获得发展,儿童的发展也与他(她)自身利益相关联。

4. 简述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06.10) P120

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5. 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08.10) P118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明显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6.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P111

皮亚杰在1968年出版的《结构主义》和1970年出版的《发展认识论原理》中,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种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他的理论观点有(1)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2)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环境因素作为客观存在,也不能自动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

7.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P113

杜威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1)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教育就是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进行组织。(2)杜威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做中学”,教育就是要不断地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儿童个体发展需澄清的几个问题。P116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只有儿童个体身心的发展是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时,我们才能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展。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儿童个体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

(3)教育不等于发展。儿童个体的发展,不等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9.教育在儿童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要求。 P121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0.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07.10) P121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1. 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09.4)P124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五、论述(共25分;04.4以前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0

2.10)

儿童身心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明显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试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04.10)(08.4) P120

在教育与儿童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它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性表现于教育活动的目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的,它考虑到并顺应了儿童的发展规律,所以,与同样能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一般性的社会人文地理条件相比较,教育的影响力量更强大。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3.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07.4) P121

要点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目标才能让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要把握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人才。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教育只是帮助儿童做出选择,却不能代替他们做出选择。

4.学生主体性的内涵。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P123

有的学者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有的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主体性一般有以下几个基础结构:自主性、自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如下: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平时多关心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位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就是要给学生展现个性和按个性特点进行发展的机会。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对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

5. 试论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09.10)P124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般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教育。

在具体方法上需要把握以下几项基本的原则: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平时多关心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位学生着想,也要与学生有更多的课外交流机会。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就是要给学生展现个性和按个性特点进行发展的机会。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经常地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看到自己反常规做法对所涉及事件的影响,从而体验到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自己发展的潜力。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 其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基本练习题(一)填空题 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 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 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 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 1 / 8

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 B.上位概念 C.同义词 D.交*概念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B 和 C 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实证主义 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异化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 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D.有联系也有区别 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 B.一种教育模式 C.一种教育政策 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三)判断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得直接与首要目标就是( A ) A、影响人得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得素质 D、促进人类与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得著作( 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得出发点就是( 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4、在一定得前提下,对个体得发展中起着相对得主导作用得就是( A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得前提就是( 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得问题就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7、为实现一定时期得教育目得而规定得教育工作得总方向就是(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8、雅典教育中“缪司”就是指( C )。 A、体育 B、德育 C、智育与美育 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强大动力就是( 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得创新 C、学校发展 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得主要实施者就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得开始得文件就是( D )。 A、《关于教师地位得建议》 B、《国家为21世纪得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得核心就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就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得理论体系得构建者就是( 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得实质就是( 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得基点就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得教学方法就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得核心应该就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得核心就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教育学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目的(重点章)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他是教育活动的出发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联系: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较多,它不仅包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还包括“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除意识性、意欲性、可能性和预期性外,还有以下两方面。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一是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总体上都内在地含有对教育“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的基本规定;二是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具有质的规定性,既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也规定了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四、教育目的的类型 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目的: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馆、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应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认为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 功用性教育目的: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公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 应使二者一致,并在实践中统一。 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理想的教育目的):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含着人发展的那种最为理想的要求。 发展性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的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前者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必由之路。 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含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的权力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 二者为互为依据的关系。 4.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内在教育目的:具体教育过程要实现的直接目的,是对具体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直接指向,内含对学习者情意品行、知识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发展变化预期的结果,通过某门课程及其教学目标或某一单元、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来的可预期的具体结果。 外在教育目的:指教育目的领域位次较高的教育目的,它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在人的培养上所预期达到的总的目标和结果,是一个国家对所属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普遍的原则要求。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P5 (×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 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P120 (×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 负责。 (√)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P111 (×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 用。 )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P76 (×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 (√)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P174 (×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P2 (×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P117 (×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 (√)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 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P249 (× 23. 《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1 (×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P3 (×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 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P150 (×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P165 32. 《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P27 (×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1-52 (×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库及答案(参考借鉴)

精品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 A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B .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1945---1955 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C )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 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 D)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4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C ) A .19 世纪末 B . 1922 年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 1936 年 5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D )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6 .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 A .教学资源 B .学习者 C . 系统设计思想 D .教学实践7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C)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B .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 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 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 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8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D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 .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 C .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D . 20 世纪 70 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9 .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A ) A . 80 年 B .70 年 C . 60 年 D .50 年 10 .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 A) A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大学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教学基本采用: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教学制 C. 道尔顿制 D. 集体上课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 B. 主张教师对学生不应多加干涉。 C. 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超出发来设计教学 D. 主张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它,而只能顺应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德国教育家()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一词。 A. 梅伊曼 B. 洛克 C. 杜威 D. 康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教学疾病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包括: A. 教学失偏 B. 教学失衡 C. 生理阻隔 D.

教学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古雅典的( )曾提出:“父亲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A. 棱伦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 《学记》 B. 《中庸》 C. 《论语》

D. 《荀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特点的是: A. 活动的灵活性 B. 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C.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D. 活动的策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研究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A. 实证性研究报告 B. 回炉研究报告 C.

理论性研究报告 D. 文献性研究报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体育的任务不包括: A.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B. 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C. 传授知识和能力 D.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是: A. 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B. 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A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 C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B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B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D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D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 1.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A.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 B.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3.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 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 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 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 5. 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 1. 个体自身的因素 2. 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 3.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2. 环境对人的影响方式有自发和自觉,影响的性质有积极和消极。 3.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 (三)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是个体发展从可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1. 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 2. 活动是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性的力量 3. 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 德育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德育 [日期:2008-10-18]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云南省事业单位2010年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考试培训火热报名中,选择了千万不要错过... 文山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考前培训班招生详情查询红河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培训详细信息查阅 一、名词解释 1.德育 2.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3.德育的社会功能 4.德育的任务 5.道德教育 6.政治教育 7.思想教育 8.小学德育 9.小学德育过程 1O.爱国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4.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社会实践教育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基础B.途径C.关键D.内容,

6.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手段B.方法C.途径D.内容 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9.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1.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1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4.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导向性原则 15.( )是为达到德育自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练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P6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P7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P15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P2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P2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P2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P28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P31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P31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P17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P17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P17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 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P18 A. 学校出现 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P19 A. 私塾 B. 乡学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2016.12 .24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 1. 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b )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映了教师劳动(a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c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 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 4. 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a )。 A.报复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5. 许多教师认为,( c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c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 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 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正负冲突 9. 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 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10. 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熟练化 D.做出创造 11.( a ),是教师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A. 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学习和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12. 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A.不舍专业不分科 B.非师范学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3. 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C.在快要退休时 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14. 教师在创造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教育教学能力的熟练化 D.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 1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B.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D.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1. 教师学是以教师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律。 2. 教师的角色冲突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两个方面。 3.教师的地位一般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的部分。 4. 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的四大问题是: 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5.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所谓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6.请说出两种课堂教学的导人方式: 、。 7. 教师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成长发展的规律。 8. 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 9.在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中,教师的自我定位包括和两个方面。 10. 生涯设计的过程包括自我反思、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三个阶段。 1.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包括那几个阶段?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快速掌握考核精要第八章教学

第八章教学(下)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备课 (一)钻研教材;(二)了解学生;(三)制定教学方案。 1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2 ?课题(单元)教学方案;3 ?课时教学方案(课案)。? 二、上课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以 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另一种是根据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综合课大体上由如 下五个环节构成。 第一,组织教学。第二,检查复习。第三,掌握新知识。第四,巩固新知识。? 第五,布置课外作业。? (二)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 ?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2。作业的分量、难易要适 度; 3.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 4.对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体说来,这些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及时复习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第二,了解学生独立作业和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第三,查明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第四,与家长联系,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二是做好对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对优秀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拓展学习的深度、难度。第二,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第三,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一)测验与目标 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所谓教学内容的目标是指学科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的知识等,行为和发展的目标是指心理操作和身体发展方面的目标。 (二)试题类型 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供答型试题要求学生对出题者编制的问答题、 解答题作出答案。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对试卷提出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 (三)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 A“回收站”B“剪贴板” C“我的电脑”D“我的文档”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 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A. S-HTTP B. SSL … C. HTML D. SEL 7.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 8.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 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

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示,则表示录像机(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13. CAI的课件是属于( ) | 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课本 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二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二 一、判断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 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