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文化大赛之成语试题答案

一、成语部分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40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计50分)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

3.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如鱼得水)

4.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更新)

5.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 梦寐以求 )

6.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邯郸学步)

7.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高望重)

8.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如生)

9.穿的吃的,都很富足。(丰衣足食)

10.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随波逐流)

11.形容胸怀坦白,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12.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驴技穷)

13.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胫而走)

14.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指桑骂槐)

15.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囫囵吞枣)

16.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分道扬镳)

17.像鱼鳞或梳子的齿那样,挨个地排列着。常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鳞次栉比)

18.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

升降。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变化很大。(沧海桑田)

19.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莫衷一是)

20.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鹿死谁手)

21.洞察事物透彻分明。(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22.比喻失败后再次得势。(东山再起)

23.比喻稀少而珍贵难得的人才、时机、事物。(凤毛麟角)

24.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清规戒律)25.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不可理喻)

26.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了光明。(重见天日)

27.意为立身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超凡脱俗)

28.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背井离乡)

29.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他制造声势,含贬义。(为虎作伥)

30.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正襟危坐)

31.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悟彻。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语意错误。

(醍醐灌顶)

32.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觥筹交错)

33.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沆瀣一气)

34.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匪夷所思)

35.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粉墨登场)

36.指文艺作品续写的不如原来的好。(狗尾续貂)

37.语言虽然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言简意赅)

38.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错误。(文过饰非)

39.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大快朵颐 )

30.像屹立于黄河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而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中流砥柱)(二)成语接龙(20分)(每题2分,按要求接对两个成语该题得1分,接对4个得2分。谐音亦可)

51.七步成诗——诗情画意——异想天开——开天辟地

52.瞒天过海——海阔天空——空前绝后——后继有人

53.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

54.子虚乌有——有求必应——应接不暇——瑕不掩瑜

55.摩拳擦掌——掌上明珠——珠联璧合——合情合理

56.离经叛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季如春

57.取长补短——短斤少两——两全其美——美不胜收

58.见贤思齐——齐心协力——力不从心——心不在焉

59.上善若水——水到渠成——成千上万——万籁俱寂

60.如履薄冰——冰天雪地——地大物博——博采众长

(三)看图猜成语(14分)(91小题4分,写对1个得1分,写对4个得全分。其余每题2

分)

61、走马观花、欣欣向荣、杯水车薪、哭笑不得、美中不足

62、水滴石穿

63、虎头蛇尾

64、蛛丝马迹

65、一衣带水

66、啼笑皆非

(四)成语填空:(16分)(每题4分,组一个成语得1分)

在一组方格中给出几个字,选手在余下的空格中填空,组成数个成语(纵、横、斜皆可组成成语)。

67 68

69、 70、

文化常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D)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2.下列文学名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D )

A.欧阳修

B.柳宗元

C.王安石

D.杜甫

3.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B)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4.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按干支纪年法,2009年是己丑年,由此推断新中国成立于( A )

A.己丑年 B.戊子年 C.庚寅年 D.壬辰年

5.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D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6.下列哪个不是普通百姓的称谓?(D )

A布衣 B氓 C苍生 D 万乘

7.张先生门上对联的横批是“弄瓦之喜”,请问张先生家里的喜事是?( B )

A乔迁 B妻子生了女儿 C高升 D 六十岁大寿

8.下列哪个地名不属于古代九州之一? ( A)

A苏州 B扬州 C荆州 D 徐州

9.下列不属于元宵节的别称的词语是?( A)

A中元节 B元夕 C灯节 D 上元节

10.下列不属于南京城的古称的是?(C)

A金陵 B建康 C神京 D 江宁

11.“三星高照“作为我国古代的祝福用语,其中“三星”是指哪三星? ( A )

A.福星、禄星、寿星B.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C.启明星、智多星、北斗星

12.在我国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中,会试放榜是在农历四月十五日,该榜也被称为以下哪种?( A )

A.杏榜 B.桂榜 C.金榜

1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 D )

A.柳条粽子春耕屈原 B.月亮月饼团圆嫦娥

C.菊花九层糕敬老齐景公 D.艾叶粽子龙舟屈原

14.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确立后,形成许多文官派系,主要是因为有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年谊”是指 ( C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官员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15.下列书法家中不属于宋四家的是 ( A )

A.赵孟頫 B.苏轼 C.米芾 D.黄庭坚

16.下列作家按国别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狄更斯莎士比亚安徒生 B.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

C.高尔基西蒙诺夫奥斯特洛夫斯基 D.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

17.下列关于作品和作者的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C )

A.《桃花源记》:陶渊明

B.《陋室铭》:刘禹锡

C.《爱莲说》:韩愈 D.《石壕吏》:杜甫

18.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望岳》——杜甫——唐代——《杜少陵集》

B.《大道之行也》——孔子——春秋——《礼记》C.《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

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周元公集》

19.下列哪部名著用“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来评价?(A)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20.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是哪位作家?(B )

A.汤显祖

B.关汉卿

C.老舍

D.郭沫若

21.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是哪两部作品?(A)

A.《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B.《上邪》和《陌上桑》

C.《木兰诗》和《十五从军征》

D.《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22.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 B )

A.《公羊传》

B.《春秋》

C.《左传》

D.《谷梁传》

23.下列词作中不属于婉约词的是( D )

A.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B.柳永《雨霖铃》

C.李煜《虞美人》

D.辛弃疾《破阵子》

24.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古楼的是(C)

A.湖南岳阳楼

B.武昌黄鹤楼

C.安徽醉翁亭

D.南昌滕王阁

25. 被称为“诗鬼”的是唐代诗人( B)

A.白居易

B.李贺

C.刘禹锡

D.王维

26. “四书五经”中“五经”不包含下列哪部书( C )

A.《尚书》

B.《诗经》

C.《论语》

D.《礼记》

27. 李白的诗歌在《四库全书》中应归为哪个门类?( D )

A.经

B.史

C.子

D.集

28.被鲁迅评价为“无韵之离骚”的是(C)

A.《诗经》

B.《国风》

C.《史记》

D.《乐府》

2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任安书》

30.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C)

A.《九章算术》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

D.《伤寒杂病论》

31.下列指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桃李:学生

B.杏林:教育

C.伉俪:夫妻

D.丝竹:音乐

32. “三教九流”中下面哪一项不在“三教”之中?( D )

A.儒

B.释

C.道

D.法

33. 下列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及笄豆蔻垂髫桃李

B.始龀弱冠不惑耄耋

C.耳顺而立志学黄口

D.垂髫古稀花甲知天命

34.《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哪一位的著名散文(A)

A.嵇康

B.阮籍

C.山涛

D.向秀

35.下列为维吾尔族祖先的是( A )。

A.回纥

B.东突厥

C.吐蕃

D.鲜卑

36.《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B)

A.钱钟书

B.沈从文

C.萧军

D.废名

37.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顽强暴躁 D. 骁勇勇猛

38. 下列哪个不是边塞诗人?(C)

A.岑参

B.王昌龄

C.贺知章

D.高适

39.下列节气不在春季的是(D)

A.春分

B.惊蛰

C.谷雨

D.芒种

40. 被称为“草圣”的是下列哪位书法家?( C )

A.王羲之

B.张芝

C.张旭

D.王献之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40分)

41.岁寒三友是:松、竹、梅。

42.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43.苏轼称赞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4.杜甫的《石壕吏》和《潼关吏》、《新安吏》合称为“三吏”。

45.“初唐四杰”是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46.《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4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48.《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暗示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49.辛弃疾诗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中“孙仲谋”指的是孙权。

50.豆蔻指代的是女孩子13、4 岁。

5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52.上元节是指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

53.古代读书人要掌握的六项技艺叫“六艺”,其中的“乐”指的是音乐、“御”指的是驾马技术。

54.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55.被鲁迅评价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是(作者名)蒲松龄的(作品名)《聊斋志异》。56.借代的手法在我国文化中很普遍,其中“汗青”指史书,杏坛指教育,桑梓指家乡。

57.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58.三皇五帝中“三皇”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59.我国古代四大名间传说有白蛇和许仙、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6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的“瀚海”具体指沙漠。

61.“苍苍横翠微”中的“翠微”具体指青翠的山林。

62. 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63. “三教九流”中“三教”指儒教、释教、道教

64.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是蔡文姬(蔡琰)。

65.《出师表》中“表”指的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

③常识推断(每题2分,共20分)

66.古代文集命名的方法的有很多,例如按官职、谥号、字号、地名、书室名。试推断蒲松龄《聊斋志异》是用什么命名?(书室名)

67.古代读书人有名和字,名和字的关系有意思相反、意思相近、词义相关。试推断诸葛亮名和字的关系。(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意义相近。)

68.2014年是甲午年,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试推断1894年是什么年?(2014-1894=120,60年一个甲子,所以1894年也是甲午年)

69.江阴的位置在长江之南,那么河阳的位置应在哪里? (黄河北面)

70.《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其中“尔”的意思是“近”,“雅”的意思是“正”。试推断“尔雅”的书名意义。(“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71.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试推断皇太极的庙号。(努尔哈赤是清太祖,皇太极是清太宗)

72.中国是礼仪之邦,敬辞和谦辞在表达中常常出现。其中令郎是对对方儿子的尊称,那么对自己儿子的谦称什么?(犬子、小儿)

73.根据都、郭、郑、邦、邹和阳、陵、陡、降推测左阝和右阝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左阝表示“山”;右阝是“邑”的变形,表示“城”。)

74.古代兄弟排名用伯仲叔季表示,《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和段是两兄弟,那么谁是老大?(郑伯是老大)

75.对自己过世的父亲的称呼可以是先考,过世的母亲称为“先妣”推测“如丧考妣”词语的含义。(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语言与文化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与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838 Ⅰ.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of the four alternativ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20%) 1.“Negro”,once a euphemism for “_______”, is now an offensive racist term.() A.a black man B.nigger C.an African D.black boy 2.The expression that can be used as the euphemism for “gardener”is “_______”.() A.landscape architect B.garden designer C.beautician D.botanist 3.I may be back tonight; I’m not sure. _______,just make yourself at home.() A.However B.Despite this C.Either way D.Still 4.He showed no pleasure at hearing the news. _______ he looked even gloomier.() A.Alternatively B.I mean C.In addition D.Instead 5.“他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神德街2号”can be translated into _______.() A.He lives at Divinity Avenue 2,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B.He lives at Divinity Avenue 2 in Cambridge of Massachusetts, U.S.A. C.He lives at 2 Divinity Avenu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D.He lives in U.S.A,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Divinity Avenue 2. 6._______ is a weapon name.() A.Brenda B.Arthur C.Rhoda D.Timothy 7.When receiving a gift, the English speakers normally say_______.() A.“It’s very nice” B.“Where did you get it? This is really what I want” C.“It must have cost you a lot. Thank you very much” D.“How much is it? Thank you very much” 1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尔雅_语言与文化答案

本套题正确率15/168=91%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语言学分析(一)已完成 1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A、能人走出非洲 ?B、南猿人走出非洲 ?C、元谋人走出非洲 ?D、直立人走出非洲 我的答案:D 2 下列哪一项是人类进化的形态之一?() ?A、山顶洞人 ?B、智人 ?C、北京人 ?D、元谋人 我的答案:B 3 符号活动出现于()。 ?A、南猿时期 ?B、直立人时期 ?C、晚期智人 ?D、早期智人 我的答案:C 4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是指人类发源于非洲,然后移动到世界各地。()我的答案:√ 5 某一人群的mtDNA变异越大,它的群体演化历史越短。() 我的答案:×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语言学分析(二)已完成 1 非洲智人最早移动到哪一大洲?()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澳洲 我的答案:C 2 非洲智人什么时候开始走出非洲?() ?A、20万年前 ?B、13万年前 ?C、15万年前 ?D、10万年前 我的答案:A 3 下列哪一项事物的出现不能标志着智人具有了一定的符号编码能力?() ?A、图画 ?B、雕刻 ?C、文字 ?D、瓷器 我的答案:D 4 智人走出非洲有几条路线?()

?B、2 ?C、3 ?D、4 我的答案:B 5 直立人是语言人,智人不是语言人。() 我的答案:× 6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为人类的基因和语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我的答案:√ 人类起源非洲假说的语言学分析(三)已完成1 脑容量与语言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没关系 ?D、不确定 我的答案:A 2 方言的形成有几种方式?()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 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___》。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___》,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____》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____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却气势壮阔。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____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____》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文化语言学考试资料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试论述有哪些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0分 2双语阶段结束后,底层语言不会立即死亡,而是缓慢地萎缩,试举例论述语言萎缩的情况 20分 3简述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10分 4什么是等意异字和叠义复合?举例加以说明 10分 5语言接触后一把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举例说明 20分 6关于钢铁,枪炮和细菌 1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 () 汉文化起源的多样性。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 (二)汉字的一统作用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尽管各地的人对同一个字还是说不同的音,但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也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同时,由于汉字符号的表义性使汉字表示的语素意义长期稳定,从而使汉语记载下来的汉文化作品具有长期稳定的延续性,这就形成了长达几千年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反过来也使汉民族的语言自古以来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其稳定的延续性。 (三)佛教文化的融入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时期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渐渐融入汉民族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潮海陆并进,涌入中国,在北方更加上少数民族武力的推波助澜,佛教变成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唐朝,佛教大盛,玄奘在印度求得重要的梵文经本,开始了三百年的佛经运动,从此佛学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从黄帝到清朝,中国境内曾出现过大大小小共八十多个王朝。割据和统一,依长江的南北对峙,北方王朝的南进等,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 退缩到宗教领域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移民在放弃母语后,掌教的神职人员仍使用希伯来语诵读讲解犹太经文。 .

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化大赛之成语试题答案 一、成语部分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40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计50分)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 3.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如鱼得水) 4.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更新) 5.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 梦寐以求 ) 6.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邯郸学步) 7.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高望重) 8.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如生) 9.穿的吃的,都很富足。(丰衣足食) 10.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随波逐流) 11.形容胸怀坦白,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12.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驴技穷) 13.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胫而走) 14.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指桑骂槐) 15.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囫囵吞枣) 16.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分道扬镳) 17.像鱼鳞或梳子的齿那样,挨个地排列着。常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鳞次栉比) 18.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 升降。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变化很大。(沧海桑田) 19.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莫衷一是) 20.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鹿死谁手) 21.洞察事物透彻分明。(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22.比喻失败后再次得势。(东山再起) 23.比喻稀少而珍贵难得的人才、时机、事物。(凤毛麟角) 24.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清规戒律)25.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不可理喻) 26.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了光明。(重见天日) 27.意为立身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超凡脱俗) 28.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背井离乡) 29.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他制造声势,含贬义。(为虎作伥) 30.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正襟危坐) 31.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悟彻。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语意错误。 (醍醐灌顶) 32.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觥筹交错) 33.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沆瀣一气) 34.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匪夷所思) 35.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粉墨登场) 36.指文艺作品续写的不如原来的好。(狗尾续貂) 37.语言虽然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言简意赅) 38.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错误。(文过饰非) 39.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大快朵颐 ) 30.像屹立于黄河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而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中流砥柱)(二)成语接龙(20分)(每题2分,按要求接对两个成语该题得1分,接对4个得2分。谐音亦可) 51.七步成诗——诗情画意——异想天开——开天辟地 52.瞒天过海——海阔天空——空前绝后——后继有人 53.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 54.子虚乌有——有求必应——应接不暇——瑕不掩瑜 55.摩拳擦掌——掌上明珠——珠联璧合——合情合理 56.离经叛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季如春 57.取长补短——短斤少两——两全其美——美不胜收 58.见贤思齐——齐心协力——力不从心——心不在焉

浙江自考语言与文化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4 月自学考试语言与文化试卷 课程代码: 10058 Ⅰ. Multiple choice (24%) Directions: Each of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tatements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s. Read each statement and the four alternative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ich of the four alternativ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that ________.( ) A. the former determines the latter B. the latter determines the former C. the two are parallel D. the two interact 2. While “ handsome woman” and “ pretty woman ” are both acceptable, they suggest different kinds of attractiveness because of the ________ associations of these two objectives.( ) A. collocative B. affective C. connotative D. thematic 3. A young man or young woman who rejects authority, existing institutions and conventional attitudes towards morality, style of dress is called________.( ) A. hippie B. knight C. koala D. poke 4. A fortified place occupied only by army or a fortified trading post is called ________.( ) A. castle B. fort C. lynch D. terrapin 5. Pork, mutton and beef are loan words from ________. ( ) A. French B. Latin C. Indian D. English 6.English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________ language because it relies heavily on conjunctions to ind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 units. ( ) A. paratactic B. branching C. hypotactic D. linear 7. Religious name “John” means ________ in Chinese. ( ) A. 上帝是神圣的 B. 约翰 1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 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 A.思维B.感觉C.知觉D.想像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A.登门槛效应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赫特一辛格理论D.斯腾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韦伯定律 12.聚合思维 13.复合情绪 14.刻板印象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15.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16.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7 17.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8.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20分) 19.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异同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训诂学。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的。它主要包括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上的两个分支,它们虽然相互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意义,还有实践意义不同,它们对人类的其他活动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定义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同时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人类之所以会有文化,而其它动物不能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的差异以外,便是语言能力的有无,故语言对于文化的关系极为重大(Ellwood C ·A·,Cultural Evolution)。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 ·F ·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社会语言学是一个很大的术语,它覆盖了大量有关语言和社会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多样性的特征,他们的功能特征和说话者的特征以及这三者在言语社团中持续的交互作用和变化。它试图揭示出那些能解释和限制言语社团中语言行为和作用于语言行为的社会规则和规范,同时,也努力去确定语言多样性对于说话者的符号性价值。而这种由语言的多样性产生的符号性或象征性特征,是语言功能差异的必然结果。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 人类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本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实用性、温和性。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与语言变异(1)、.性别与语言变异(2)、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3)、集团用语(4),集团用语中主要有行话、单位用语、专业用语、术语、隐语和黑话。其中(1)(2)是从“属性论”的观点探讨语言的使用状况。一种语言即使在同一时代、也会因说话人所属的地区、年龄、性别、身份、修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特别值

2020年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20年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选择题(60题,每题1分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 A. 采用表形的方法 B. 采用表音的方法 C. 采用表形兼表音的方法 D. 采用表音兼表形的方法 2.在汉字里,像“花”这样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 A. 独体字 B. 象形字 C. 合体字 D. 指示字 3.“花”中的“艹”和“化”属于() A. 语言的符号 B. 文字的符号 C. 拼音的符号 D. 字母的符号 4.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叫作()。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5.《史籀文》是()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宣王 D. 周厉王 6.到了汉代,()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7.魏和西晋碑刻一般使用(),字体大都很工整。 A.隶书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8.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A. 甲骨文变为金文 B. 隶书变为草书 C. 篆文变为隶书 D. 行书变为楷书 9.在东汉晚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就是()。 A. 隶书 B.草书 C. 行书 D. 楷书 10.“余尝谓汉魏时,隶乃正书,钟、王小楷乃隶之行”,这里的“王”指的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王廷风 D. 王学仲 11.()不但批判了六书说,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 A. 许慎 B. 江永 C. 唐兰 D. 裘锡圭 12.下列()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改换形声字偏旁形成的。 A. 赈 B. 羞 C. 弦 D. 野 13.下列哪对异体字的用法是属于部分异体字用法中的包含式?() A. 採和采 B. 汝和女 C. 记和纪 D. 雕和凋 14.下列哪个汉字属于同形字中在结构或形体上是同为形声字类型的?() A. 姥 B. 体 C. 夯 D. 槕 15. 指出下列哪些字是属于文字合并中的母字并入分化字的例子。

福师2015年春语言与文化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语言与文化》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In deciding_______a course of action, the candidates tried to estimate its likely impact on the voters. A. what to pursue B. which to pursue C. whether to pursue D. if to pursue 满分:2 分 C 2. It is only recently _________astronomers have begun specific research into black holes. A. when B. so that C. that D. which 满分:2 分 C 3. Mass advertising helped to____the emphasis from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to their consumption. A. vary B. shift C. lay D. moderate

满分:2 分 B 4. Some nonverbal messages are consistent with accompanying verbal message, which is the____function of nonverbal message. A. complementing B. contradicting C. regulating D. accenting 满分:2 分 A 5. Some research workers completely____all those facts as though they never existed . A. ignore B. leave C. refuse D. miss 满分:2 分 A 6. Jack is late again. It is ___ of him to keep others waiting. A. normal B. ordinary C. common D. typical 满分:2 分 D 7. Language is an instrument used in the( )of thought.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一)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 2017年4 一名词解释(15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调类 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一般用五音标记法来表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3、部件 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大部分的汉字是由若干组笔画结构拼合而成的,这些相对独立的笔画结构称为「部件」。部件是大于基本笔画(例如:点、横、撇、捺等)而小于或等同于偏旁的结构单位。 4、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叫做单纯词 5、同位短语 又叫复指短语,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词语不同,但复指同一个事物。

二、简答(40分) 1、简述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多方面。 1、从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来看,普通话有翘舌音,而方言却没有;英语有齿间音,汉语却没有。 2、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同样的语音形式可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3、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汉语里送气、不送气区别词义,英语不能;英语里清音、浊音区别词义,汉语普通话不能;语音的组合上,汉语的l只在音节开头出现,英语既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末尾。 2、举例简述四种造字法 ⑴所谓象形法,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或特征的一种造字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英文名称:metalinguistics 课程代码:[JX042006]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 修(制)订人:郝鹏飞修(制)订日期:2014年9月1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订人: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文化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范围内。本课程以基本掌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认识汉字、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内容(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语言学的概念、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三个层次 3.文化语言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4.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理解。

第2章汉汉语语音与汉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文化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教学要点: 1.汉语音义结合的特点 (1)一音多义(语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一音多字造成汉语的奇特现象 2.语音特点形成的文学艺术手法 (1)双关 (2)借对 (3)幽默的谈笑艺术 (4)歇后语 3.汉语语音特点形成的民俗 (1)吉祥语与吉祥物 (2)禁忌语 4.语音特点形成的制度—避讳 教学重(难)点:汉语语音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特点的关系。 第3章汉字与文化(8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性质和特点,掌握从汉字中了解历史文化信息的方法。 教学要点: 1.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1)文字使语言突破了时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 (2)文字使语言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得以传到远处 2.文字的形体反映了古文化的演进 (1)古文字反映古代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 (2)古文字反映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 (3)古文字反映审美意识的起源 教学重(难)点:汉字的结构;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4章汉语词汇与汉文化(8学时)

汉语言知识竞赛题库

汉语言知识竞赛题库 此题库由古代文化、历史知识、自然、人文景观部分、礼仪、奥运六大部分组成。作为本次汉语言知识竞赛的问答题目,复赛时的必答题、抢答题两种题型中60%题目将出自此题库,请参系参赛代表队认真准备。 1、古代文化部分 古诗词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3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2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 2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6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8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惊天逗秋雨。

文化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论述题(10*10=100) 1:试论述生产文化的地域性 2:怎样理解生活文化的地域性 3: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有哪些? 4: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5:地名的主要性能(性质和职能)是什么?地名景观的种类有哪几种? 6: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7:你对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 8:文化生态学: 9:怎样理解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10: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应注意些什么(简答) 1:(1)农业文化具有地域性,世界农业文化文化区的存在就是农业文化区域性的充分表现。根据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分布上可分为热带雨林农业文化区、草原农业文化区、干旱沙漠农业区文化区等8大农业文化区。(2)工业产业文化的地域性,一般遵循工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由于不同的工业生产的所要 求的各类要素的配置不一样,所以工业产业就形成了明显的的地区差异。此外,特定时期的国家政策也会对工业生产的布局带来影响。 2:主要可以分为衣、食、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服饰文化:在衣着方式、制衣布料、服饰色彩、服装形态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域性。如制衣布料,因其衣料资源的分布差异,早期的地区差异明显:中国广泛使用丝绸,南亚多用黄麻,靠近北极都用兽毛衣料。

(2)饮食文化:在食物原料、烹饪等方面,区域间都出现了差异。因各地食材不同,人们口味不一,形成了“南甜北咸”的八大菜系。 (3)居住文化: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居住形式。因地域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不用,就形成了口袋房、四合院、洞穴式、干栏式等风格形式的建筑。 3:(1)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气候通过对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与各地气候条件相符的物质文化;地形和水文因素对于生产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而地质和生物对居住文化、交通运输、饮食结构都有一定影响。 (2)社会、人文因素:首先经济条件决定了物质文化的内容、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变化还影响着居住文化;再者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对信仰宗教的民族的物质文化有重要影响;其次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可以使个民族、各地区的物质文化相互交融和吸纳。 4: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分布格局等于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环境与语言的产生:首先语言中的词汇受环境的影响的最大、最直接;其次,环境过语言来作用于语音,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人心理上、生理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人语音、声调以及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尽相同;环境还对语言的语法产生有影响,环境塑造出的民族心态会在语法上体现。 (2)环境对语言插播、演进的影响:语言自身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往往会促进或阻碍语言的传播,从未形成了方言;而人文环境的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域、移民、国家政策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强烈影响。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骑着决定性作用。国家的方针则往往通过影响移民来影响语言的扩散。 5:地名的主要性能是:社会性、历史性、文物性、指位性、地域性、稳定性、可变性和衍生性。地名景观的种类:山水地名(赤峰、华山)、示位地名(山南水北为阳,衡阳)、寄意地名(西安、宝鸡)、特产地名(盐城)、民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大众传媒》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 2.媒介控制 3.信息社会 4.拟态环境 5. 5W理论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什么? 2.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30分) 试分析“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积极意义和缺陷。 试卷代号:21 6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是库利学说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他在1902年提出的,用来说明自我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不断形成的过程。所谓的“镜中我”可以理解为想像中的社会镜子,存在于个人生活交往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我们的自我就映照在这面社会镜子里。通过这面镜子我们才能认识自己。 2.媒介控制是指传播制度中通过某些环节或因素对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能够产生媒介控制作用的环节或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力量、各种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和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等。 3.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4.拟态环境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5. 5W理论由拉斯韦尔提出,指一个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文字传播时代。(5分) (2)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延续到印刷的兴起:(5分) (3)文字是继语言之后的第二种媒介,它的发明使传播活动和人类社会发生了意义重大的突破。从传播的角度看,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即使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5分) 2.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受众的自主参与。(4分)其主要观点有: (1)任何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4分)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商而存在。 (4分) (3)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的媒介更合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