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药学实验总结

生药学实验总结

生药学实验总结

大黄(淡棕黄色)——1、草酸钙簇晶:大而多,大多短钝;2、导管:多为网纹3、淀粉粒

黄连(棕黄色)——1、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多角形、黄色、壁厚、壁孔明显;2、鳞皮表皮细胞: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3、木纤维

黄柏(鲜黄色)——1、石细胞:多、有分支(鲜黄色)2、晶纤维3、草酸钙方晶

五味子(暗紫色)——1、种皮表皮细胞:多角形、纹孔极密、蜂窝状;

2、种皮内层细胞:纹孔大而密、鞋底状;

3、油细胞:散布于整个视野

肉桂(粉红棕色)——1、石细胞:石细胞有的呈马蹄状2、油细胞:类圆形、含淡黄色油滴3、草酸钙针晶

厚朴(棕黄色)——1、石细胞多、不规则分枝状(红色)2、纤维及草酸钙方晶3、筛管

甘草(淡棕黄色)——1、晶纤维2、导管:具缘纹孔3、木栓细胞丁香(红棕色)——1、油室:视野中大多不完整2、花粉粒较多3、簇晶:多且成行排列

金银花(浅黄色)——1、腺毛:一种头部倒圆锥形,一种头部倒三角形2、非腺毛(单细胞):较多3、花粉粒较多有三个萌发孔且细看有细刺

半夏(类白色)——1、针晶束:长而且整齐2、导管:多为螺纹3、淀粉粒较多

麻黄(淡棕色)——1、表皮细胞及气孔:似电话筒状或哑铃状2、嵌晶纤维3、角质层4、透化时会变为红色

薄荷(淡黄绿色)——1、腺毛:柄极短2、非腺毛:常弯曲3、有叶片碎片

猪苓(白色)——1、只有两种结构菌丝和草酸钙结晶2、结晶较大很明显

鹿茸(淡黄色)——1、骨碎片(有毛窝)2、未骨化骨组织3、毛茸(覆瓦状)

海金沙——1、孢子2、有非腺毛

全蝎——1、刚毛2、体壁碎片3、横纹肌纤维4、脂肪油滴

大青叶——靛蓝色结晶

成人教育 《生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2、生药鉴定 3、生药学 4.生药鉴定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3.什么是生药鉴定?生药的鉴定有哪些内容? 4.现代炮制法分几大类?每一类包括哪几种方法? 5.地黄来源于何种植物?药材加工品主要有几种?如何区别?功效上有何不同? 6.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几种?药材有几种?如何区别?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7.简述麝香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以及传统鉴别方法。 三、区别生药松贝与青贝。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生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化学成分峰的图谱。 2、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3、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科。 4.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生药的科学,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鉴定、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生药学各论(1)

一、植物类生药 藻、菌类生药的共同特征(三无一简单):无根茎叶分化、大多数无中柱、无胚胎阶段、构造简单 菌核:菌丝密集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 子实体:高等真菌在生殖期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冬虫夏草 【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性状】①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②质柔韧,断面类白色;③虫体似蚕,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褐色,有环纹(环节)20-30个,头部红棕色, 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④质脆易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⑤气微腥, 味微苦。⑥子座细长圆柱形,表面深棕至棕褐色,与虫体等长,有细纵皱纹, 上部稍膨大; 【混淆】蝉花菌、蛹草菌、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和九州虫草,也常见豆粉和淀粉压模制作 绵马贯众 【显微特征】叶柄基部横切面:1、外侧为数列厚壁细胞,棕黄色;2、基本薄壁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3、有分体中柱5~13个,周韧维管束。 间隙腺毛(有间苯三酚类):存在于薄壁细胞的细胞间隙里的腺毛。 麻黄 【基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 草麻黄①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③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上部2裂(稀3裂),锐三角性,先端反曲④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 略呈纤维性,髓部红棕色;⑤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①分枝较多,直径1.5-3mm, 有粗糙感。②断面髓部略成三角状圆形。③节间长2-6cm, 膜质鳞叶长2-3mm, 上部裂3(稀2) 木贼麻黄①分枝较多,直径1-1.5mm, 无粗糙感;②先端多不反曲;③节间长1.5-3cm,

生药学各章预复习题及答案

生药学各章预复习题及答案 《生药学》第6版 一、名词解释: 1■“生药” 2■“中药” 3■“草药” 4■“道地药材”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著作() A.《本草图经》 B.《本草纲目拾遗》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2.《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其中收载药物() A.730 种 B.1082 种 C.1892 种 D.12092 种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2■“中药”: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3■“草药”: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4■“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 简答题: 生药学多采用按天然属性(科属种)及药用部分(药用部位)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其优点为何? 参考答案: 答: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 基源项包括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2■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学名药用部分 2■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第一节生物的出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 一、名词解释: 1■初生代谢 2■次生代谢 二、填空题: 1■初生代谢产物包 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次生代谢产物包 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0

2021年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生药学知识点总结 1、普通采收原则:根和根茎类;叶类和全草;树皮和根皮;花类;果实和种子;菌、藻、 孢粉类;动物类。 2、产地加工——发汗:是药材变软、变色、增长香味或减少刺激性,加快干燥速度。【厚 朴、杜仲、玄参】 3、生药变质——泛油:含油药材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变潮、变色后表面泛出 油样物质。【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当归和肉桂含挥发油,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这些药材会“泛油”】。 4、生药质量控制根据——三级原则:一级为国家药典原则;二级为部颁原则;三级为地方 原则。 各论 植物生药 1、冬虫夏草: 【基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子座及幼虫尸体干燥复合体。 【性状】虫体似蚕幼虫、表面棕色、纹络明显、足8对、中间四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黄白色;头部子座呈褐色、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纤维状类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虫体横切面:呈不规则形,四周为虫体躯壳,其上密生长20-40微米绒毛,躯壳内有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子座横切面:子囊壳近表面生,卵圆形至椭圆形,基部陷于子座内,中间布满菌丝,有裂隙。 2、灵芝: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干燥子实体。重要成分:灵芝多糖。 3、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 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干燥菌核。 【两者区别】(水试)猪苓浮起来,茯苓下沉。 4、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分体中柱:环状维管束 细胞内:间隙腺毛 5、海金沙:海金沙科海金沙干燥都市孢子。 【火试】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 6、裸子植物胚珠和种子裸露,没有果实。 7、麻黄: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干燥草质茎。 【性状】细长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棱;体轻质脆易折断;髓部红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显微】粉末呈淡棕色;气孔哑铃型、下皮维管束;嵌晶纤维、草酸钙晶体。 8、蓼科:蒽醌类。 9、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表面棕色;质坚实;有星点;有锦文;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有砂粒感、使唾液染黄。【名词解释:星点:大黄根茎髓部浮现异常维管束,形态呈星芒状。】【粉末】草酸钙簇晶、网纹导管 10、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干燥块根。 【性状】团块状、表面红棕色、凹凸不平、横长皮孔、质坚实而重、断面淡红棕色、“云锦花纹”异形维管束。【名词解释: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浮现异常维管束,形成云锦状。】11、黄连: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干燥根茎。【味连、雅连、云连】 【形态】黄连:卵状三角形三角叶黄连:三角形云南黄连:卵状三角形、花瓣匙形。 【性状】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如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根茎有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质坚硬,折断面暗棕色;木部鲜黄色;髓部红棕色;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表面光滑。云连:多为单枝,“过桥”较短。 【显微】味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鲜黄色;中柱鞘石细胞呈黄色;木纤维发达;髓部为薄壁组织,无石细胞。

生药学重点复习题(后附)

《生药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生药理化鉴定不包括哪一项() A.微量升华式 B.性状鉴定 C.荧光分析 D.显微化学反应 2.鉴别生药中黄酮类类成分的常用试验是() A Feling试验 B Molish反应 C Kedde反应 D 盐酸镁粉反应 3.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官方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4.根头部有“蚯蚓头”的药材是() A. 白芷 B. 川芎 C. 防风 D. 独活 5.炒制大黄属于()的炮制方法 A 水制 B 火制 C水火共制 D 烫法炮制 6.生药本身经灰化遗留的不挥发性物质称() A 总灰分 B 酸不溶性灰分 C杂质 D 有效成分 7.生晒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 B二氢黄酮 C木兰花碱 D挥发油8.香加皮来源于() A桑科桑的根皮 B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 C萝摩科杠柳的根皮D茄科枸杞的根皮 9.北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为( ) A.有机酸类B.木脂素类C.挥发油类D.生物碱类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然药物的范畴() A.中药材 B.中草药 C.原生药 D.生物制品 11.下列哪组不包括“四大怀药”而是“浙八味”中的部一分 ( ) A.地黄、山药、牛膝、菊花 B. 山药、红花、牛膝、地黄 C.山药、牛膝、地黄、芫花 D.延胡索、玄参、郁金、白术 12.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 A.车轮纹 B.同心环纹 C.星点 D.云绵花纹 13.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 A.杜仲B.地骨皮C.肉桂D.桑白皮 14.常用生药柴胡属哪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有毒,不能供药用() A春柴胡 B. 大叶柴胡 C.柴胡 D.南柴胡 15.下列药材中不是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是() A川贝母 B.百合 C.浙贝母 D. 天麻 16.含草酸钙簇晶的生药是() A. 大黄 B. 麦冬 C.川芎 D. 甘草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重点整理

一、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部构造,计量单位是微米 (1μm=10-6m) 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部构造,计量单位是A, (1A=10-10m)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 1、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叶绿体、 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 (2)细胞器:定义。 A、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三种,注意其所含色素,有色体与色 素的区别。 B、线粒体:细胞的“动力工厂”。 C、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细胞液非原生质体组成部分。 D、内质网:分光滑内质网和粗糙内质网(上有核糖体)。 E、高尔基体F:核糖体G:溶酶体 (3)细胞核: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四部分。 A、核膜:根据核膜有无,区分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 B、核液;C:核仁;D:染色质 2、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淀粉粒:具有脐点和层纹;有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加碘液显蓝紫色。 (2)糊粉粒:贮藏蛋白质;通常存在于种子中;加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3)菊糖:果糖聚合而成,存在于菊科、桔梗科;不溶于乙醇,加α-萘酚,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4)草酸钙结晶:方晶、针晶、砂晶、簇晶和柱晶。 (5)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如何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加醋酸、稀盐酸溶解,有气泡产生。 3、细胞壁: (1)由中胶层、初生壁和次生壁组成,复合中层的概念。 (2)纹孔及纹孔对:由于次生壁不均匀增厚形成,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三种。(3)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液化和矿质化的特点及检识方法。

生药学复习资料

生药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沉香的药用部分是( C )。 A. 根及根茎 B. 未开放的花 C. 含树脂心材 D. 干燥柱头 2、K—K 反应可用于检查( D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氨基酸类 D.强心苷 E.糖类 3、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 B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 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4、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 B )。 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5、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 A )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6、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E )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蒽醌类 D.醇苷类 E.酚苷类 7、下列除哪些项外,均是甘草特征( A )。 A.石细胞尖圆形、壁厚、木化,可见纹状及层纹 B.可见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 D.晶纤维 8、下列生药中,来源于毛茛科的是( A )。 A. 川乌 B. 葛根 C. 马钱子 D. 当归 9、以下哪一项不是当归的性状特征( D )。 A.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 B.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C. 形成层环黄棕色 D. 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 10、大黄粉末在日光或紫外光灯下显( E )。 A.金黄色荧光 B.橙红色荧光 C.天蓝色荧光 D.乳白色荧光 E.深棕色荧光 11、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为( A )。 A. 青海 B. 广东 C. 吉林 D. 上海 12、生药厚朴来源于( D )。 A. 蓼科 B. 豆科 C. 樟科 D. 木兰科 13、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 C ) A. 根茎部位 B. 支根和须根 C. 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 主根和支根 14、麻黄粉末镜检可见气孔特异,其保卫细胞呈( D )。A. 念珠状 B. 球形 C. 多面体 D. 哑铃状 E. 椭圆状 15、朱砂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平喘的成分为( A )。 A. 麻黄碱 B. 伪麻黄碱 C. 四甲基吡嗪 D. 槲皮素 E、去甲基伪麻黄碱 16、生药薄荷叶的下表面气孔多见,气孔类型为( )。 A. 不定式 B. 不等式 C. 直轴式 D. 平轴式 E. 环式 17、《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本草著作,其中收藏药物( D )。 A. 730种 B. 1082种 C. 1892种 D. 365种 E. 12092种 18、黄连的饮片在紫外灯下显( C )。 A. 天蓝色荧光 B. 紫色荧光 C. 亮黄色荧光 D. 乳白色荧光 E. 棕色荧光 19、白芍的药用部分是( A )。 A. 根 B. 根及根茎 C. 茎 D. 根茎 E. 块根 20、当归的香气成分是( A )。 A. 正丁烯酜内酯 B. 阿魏酸 C. 藁本内酯 D. 邻羟基苯正戊酮 21、天麻的药用部位为( A )。 A. 块茎 B. 根 C. 侧根 D. 种子 E. 寄生根 22、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 A )。 A. 商陆 B. 野缸豆 C. 山莴苣 D. 华山参 E. 桔梗 23、大黄的泻下成分是( D )。 A. 大黄酸 B. 大黄酚 C. 大黄素 D. 大黄酸葡萄糖苷 24、为保证生药的品质,常进行生药的限量检查,其中包括( E )的测定。 A. 灰分含量 B. 水分含量 C. 浸出物 D. 挥发油含量 E. 以上均对 25、挥发油的组成常包括( C ) A. 黄酮、脂肪烃 B. 苯丙基及含氯衍生物 C. 单萜及萜烃含氧衍生物 D. 蒽醌、香豆精 26、药材断面显油润表示( B ) A. 含淀粉多 B. 含油多 C. 含纤维多 D. 含粘液质多 27、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的药材易吸潮,水分过多又易变霉,通常认为最安全的含水量为( C ) A. 12—14% B. 4—6% C. 8—11% D. 2—3% E. 6—7% 28、花鹿茸的主产地是( C )

生药学重点复习题后附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生药理化鉴定不包括哪一项() A.微量升华式 B.性状鉴定 C.荧光分析 D.显微化学反应 2.鉴别生药中黄酮类类成分的常用试验是() A Feling试验 B Molish反应 C Kedde反应 D 盐酸镁粉反应 3.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官方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4.根头部有“蚯蚓头”的药材是() A. 白芷 B. 川芎 C. 防风 D. 独活 5.炒制大黄属于()的炮制方法 A 水制 B 火制 C水火共制 D 烫法炮制 6.生药本身经灰化遗留的不挥发性物质称() A 总灰分 B 酸不溶性灰分 C杂质 D 有效成分 7.生晒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 B二氢黄酮 C木兰花碱 D挥发油 8.香加皮来源于() A桑科桑的根皮 B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

C萝摩科杠柳的根皮D茄科枸杞的根皮 9.北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为( ) A.有机酸类B.木脂素类C.挥发油类D.生物碱类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然药物的范畴() A.中药材 B.中草药 C.原生药 D.生物制品 11.下列哪组不包括“四大怀药”而是“浙八味”中的部一分 ( ) A.地黄、山药、牛膝、菊花 B. 山药、红花、牛膝、地黄 C.山药、牛膝、地黄、芫花 D.延胡索、玄参、郁金、白术 12.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 A.车轮纹 B.同心环纹 C.星点 D.云绵花纹 13.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 A.杜仲B.地骨皮C.肉桂D.桑白皮 14.常用生药柴胡属哪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有毒,不能供药用() A春柴胡 B. 大叶柴胡 C.柴胡 D.南柴胡 15.下列药材中不是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是() A川贝母 B.百合 C.浙贝母 D. 天麻 16.含草酸钙簇晶的生药是() A. 大黄 B. 麦冬 C.川芎 D. 甘草 17.根具有“铜皮,铁骨,狮子头”的药材是()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疫情防控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 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

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道德与法治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

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

生药学复习题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2. 真菌为了渡过不良环境,菌丝体上的菌丝密结、特化所形成的质地坚硬的菌丝休眠体叫做(C ) A. 根状菌索 B. 子座 C. 菌核 D. 子实体 3. 以子实体入药的是(A ) A. 灵芝 B. 冬虫夏草 C. 松萝 D. 茯苓 E. 雷丸 6. 冬虫夏草的气味为(D ) A. 气腥,味咸 B. 气微,味微甜 C. 气微,味淡而黏牙 D. 气微腥,味微苦 E. 气微,味微苦,有黏性,久嚼无渣 7. 2005年版药典用于评价冬虫夏草质量的指标成分为(C ) A. 腺膘呤 B. 腺嘌呤核苷 C. 腺苷 D. 虫草素 E. 麦角甾醇 8.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虫夏草含腺苷不得少于(A ) A. 0.01% B. 0.10% C. 1.0% D. 2.0% E. 10.0% 9. 冬虫夏草的每个子囊内有( C ) A. 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 B. 卵形至椭圆形的子囊壳 C. 2~8个线形、有横隔的子囊孢子 D. 8个卵形至椭圆形的子囊孢子 E. 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 10. 不属于冬虫夏草性状特征的是(C ) A. 虫体黄色 B. 虫体有环纹20~30条 C. 子座侧生,多分枝 D. 腹部有足8对 E. 气微腥,味微苦 11. 冬虫夏草的药用部位是( D ) A. 虫体及全草 B.孢子囊 C.菌核 D.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E.子座及蛹虫尸体的复合体 12. 冬虫夏草的药材拉丁名是( C ) A. Polyporus B. Poria C. Cordyceps D. Ganoderma E. Omphalia 13. 冬虫夏草虫体有足8对,其中( B ) A. 头部三对最明显 B. 中部四对最明显 C. 头部四对最明显 D. 中部三对最明显 18. 采收加工时,需反复“发汗”的中药材是(C ) A. 冬虫夏草 B. 灵芝 C. 茯苓 D. 海藻 E. 猪苓 二、多项选择题 6. 冬虫夏草子座头部横切面可见(ABCDE ) A. 子座周围1列子囊壳 B. 子囊壳下半部埋生于子座内 C. 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 D. 每个子囊内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E. 具不育顶端(子座先端部分无子囊壳) 7. 冬虫夏草的混淆品有(ABC ) A. 蛹草 B. 亚香棒虫草 C. 凉山虫草 D. 机制虫草 E. 地蚕 8. 冬虫夏草子座横切面可见(ACDE ) A. 子座周围有1列卵形至椭圆形子囊壳 B. 子囊壳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 C. 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 D. 每个子囊内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E. 子座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 9. 冬虫夏草含有的主要成分为(ABCDE ) A. 生物碱 B. 粗蛋白及氨基酸 C. 虫草素 D. 虫草酸 E. 虫草多糖 10. 冬虫夏草应具有的性状特征为(ABC )

生药学复习资料 (1)

生药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草药指一般无经典本草记载,在民间按经验方法使用的天然药物。 2.中草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3.道地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4.生药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遗传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生药的资源、生产、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方面的科学。 二、写出下列药材的来源: 1、马钱子:马钱科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2、龙胆:龙胆科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 根茎。 3、柴胡:伞形科柴胡、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4、苍术:菊科红花的干燥管状花。 5、天花粉: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6、大黄: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7、黄连: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

8、防己:防己科粉防己的干燥根。 9、厚朴:木兰科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10、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的干燥根。 三、选择题 B 1.白芍的药用部分是( A )。A. 根 2.薄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 A )。A. 薄荷醇 3.《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其中收藏药物( A )。 A. 730种 4.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丝状结晶的药材是(A )A 苍术 5.表面砖红色或棕红色的生药是(B )B丹参 C 6.沉香的药用部分是( C )。C. 含树脂心材 7.川乌的药用部分是( A )。A. 根 8.川贝母、浙贝母药用部位均为(C )C 鳞茎 9.从丹参根中提取的丹参醌类成分属于下列哪类化合物(C)C 菲醌 D 10.大黄粉末在日光或紫外光灯下显( E )。 E.深棕色荧光 11.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为( A )。A. 青海 12.冬虫夏草的药用部分是( B )。B. 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 合体 13.当归的香气成分是( A )。A. 正丁烯酜内酯 14.大黄的泻下成分是( D )。D. 大黄酸葡萄糖苷 15.大青叶的来源是(A )A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16.断面外层棕色粗糙内层红棕色油润两层间有一条黄棕色线纹的生药是(C )C 肉桂 E 17.蒽醌类成分用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别( C )。C. NaOH F 18.挥发油的组成常包括( C ) C. 单萜及萜烃含氧衍生物 19.费林试剂(Fehling)可用于检查( E )。E.糖类 2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D )D 菌核 21.粉末少许加五氯化锑共研,香气消失,再加氨水,香气恢复

药剂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

小 夏 学姐整理 严禁二改商用药剂学重点 名词: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学:制剂学是根据制剂理论和制剂技术,设计和制备安全、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的学科,属于工业药剂学的范畴 调剂学:调剂学是研究方剂(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规定用法用量的药剂)的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属于医院药剂学的范畴。 处方: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偏方:大多指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上市出售,或不是正统的药方,其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对药品质量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进行工作或操作管理的法定工作技术标准,是保证药品质量乃至用药安全的可靠措施。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验从方案设计、实施、质量保证、记录、报告到归档的指南和准则。 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为保证临床实验数据的质量、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而制定的进行临床试验的准则。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的法律依据。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使用的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 药物的配伍变化:指多种药物或其制剂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常引起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效应等方面产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药物的配伍变化。 DDS :药物递送系统。是指将必要量的药物,在必要时间内递送到必要部位的技术,将原料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副作用降低到最小。 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HLB: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增容: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液度形成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能使难溶性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加形成溶液的表面活性剂物质。 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剂:能使难溶性药物在溶剂中溶液度增加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能使液体表面张力发生明显降低的物质成为该液体的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两亲化合物 乳剂:是指互不相容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乳化剂:是一类能使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稳定乳化液的化合物。 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助悬剂:是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D 值:在一定温度下,能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 Z 值:降低一个lgD 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生药学重点总结修改版剖析

生药学重点 一、前六章重点总结 绪论 1.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是印度的《寿命吠陀经》 2.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注《神农本草经》 3.《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本草纲目》是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是我国16世纪以前一样成就的总结 第三章 生药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所含有的成分 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朗博比尔定律)色谱法等 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验证的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 黄酮类:定义略;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刺激素样作用以及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广谱的生理活性;鉴别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铝盐络合反应,黄绿色) 皂苷类;皂苷是广泛寻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苷类成分,他的水溶液振摇后可产生永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的皂苷元为30个碳原子组成的三萜类衍生物。因为含有羧基,故又称为酸性皂苷,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甾体皂苷的皂苷元有27个碳原子组成,中性,又称为中性皂苷;鉴别反应泡沫是检验皂苷的经典方法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大多数具显著生物活性的含氮碱性化合物。鉴别反应:1.沉淀反应(碘化铋钾试剂、磷钼酸)2.显色反应。 多糖类:多糖类是由10个碳原子以上的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第四章 1.生药内源性有害物质主要包括肝毒性成分和肾毒性成分等。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 2.外源性有害物质:重金属,有害元素,农药残留 3.其他有害物质:黄曲霉素,二氧化硫 第五章 1,生药质量标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来源,名称,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检测,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与贮藏等项 2,生药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过两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指纹图谱也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药物质量的有效方法 3,生药指纹图谱必须同时具有系统性,特征性和重现性 4,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一小时,指纹图谱的建立应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来制定 5,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法定药品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 6,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到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到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7,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剩余1/3则作留样保存 8,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9,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0,定量用的对照品,其含量应在98%以上;供鉴别用的化学对照品,其含量应在95%以上 第六章 1、植物化学成分种内变异,即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现象,称为化学宗、化学变种或化学型,是影响生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药学重点 最全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疗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材。 有效成分: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中成药。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年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分52卷,列为16部,共载药1892种,方11096条。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糖类的鉴别方法: (1)Fehling 试验: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C6H12O6+Cu(OH)2→C6H12O7+Cu2O↓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 (2)糠醛(酚醛缩合)反应,Molish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皂苷类的鉴别方法: 1、泡沫试验取生药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min后过滤,滤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min以上)为阳性反应。(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区别。) 2、浓硫酸-醋酐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醋酐(1:20)数滴。三萜皂苷:红或紫红。甾体皂苷:蓝绿色。 3、三氯醋酸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三萜皂苷:加热至100 ℃,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 ℃,发生变化。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显色反应2)沉淀反应碘化铋钾-橘红色碘-碘化钾-棕红色碘化汞钾-白色或黄白色硅钨酸-灰白色磷钼酸-鲜黄或棕黄苦味酸-淡黄

最新药学综合知识点总结

最新药学综合知识点总结中性粒细胞: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 嗜碱性粒细胞:0-0.01 淋巴细胞:0.20-0.40 单核细胞:0.03-0.08 血红蛋白: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3.9-5.3)×1012/L 白细胞: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血肌酐: Taffe法: 男性:62-115umol/L 女性:53-97umol/L 苦味酸法: 全血:88.4-176.8umol/L 血清:男性:53-106umol/L 女性:44-97umol/L 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应用抗过敏药3日后就诊。 血小板:100-300×109/L 血沉: 男:0-15mm/h 女:0-20mm/h ALT,AST :<40U/L

AST/ALT<1 急性、轻症 A/G<1 慢性肝炎、实质性肝炎高脂血症特点: ⅠⅡa Ⅱb ⅢⅣⅤ TC + +++ +++ ++ + + TG +++ - + + ++ ++ 脂类水平需药物治疗: TC:>5.72mmol/L LDL-ch:>3.64 TG:>2.26 HDL-ch:<1.04 调节药的选用: 首选次选 高TC血症:他汀类胆酸螯合剂 高血TG症:贝特类烟酸 混合高TC为主:他汀类烟酸 混合高TG为主:贝特类烟酸 混合高TC和TG:胆酸螯合剂+贝特类 次选他汀类 低HDL-ch血症:贝特类,阿昔莫司 次选他汀类

生药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生药理化鉴定不包括哪一项() A.微量升华式 B.性状鉴定 C.荧光分析 D.显微化学反应 2.鉴别生药中黄酮类类成分的常用试验是() A Feling试验 B Molish反应 C Kedde反应 D 盐酸镁粉反应 3.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官方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4.根头部有“蚯蚓头”的药材是() A. 白芷 B. 川芎 C. 防风 D. 独活 5.炒制大黄属于()的炮制方法 A 水制 B 火制 C水火共制 D 烫法炮制 6.生药本身经灰化遗留的不挥发性物质称() A 总灰分 B 酸不溶性灰分 C杂质 D 有效成分 7.生晒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 B二氢黄酮 C木兰花碱 D挥发油8.香加皮来源于() A桑科桑的根皮 B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 C萝摩科杠柳的根皮D茄科枸杞的根皮 9.北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为( ) A.有机酸类B.木脂素类C.挥发油类D.生物碱类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然药物的范畴() A.中药材 B.中草药 C.原生药 D.生物制品 11.下列哪组不包括“四大怀药”而是“浙八味”中的部一分 ( ) A.地黄、山药、牛膝、菊花 B. 山药、红花、牛膝、地黄 C.山药、牛膝、地黄、芫花 D.延胡索、玄参、郁金、白术 12.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 A.车轮纹 B.同心环纹 C.星点 D.云绵花纹 13.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 A.杜仲B.地骨皮C.肉桂D.桑白皮 14.常用生药柴胡属哪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有毒,不能供药用() A春柴胡 B. 大叶柴胡 C.柴胡 D.南柴胡 15.下列药材中不是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是() A川贝母 B.百合 C.浙贝母 D. 天麻 16.含草酸钙簇晶的生药是()

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生药学》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学生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生药鉴定、中药新药研制及资源保护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了解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 1.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熟悉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2.了解生药标准化及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中药新药的研制与资源保护。 3.掌握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4.掌握大纲规定的重要生药的来源、化学成分、鉴别特征、品质评价与应用,熟识常用生药,并能够准确识别常用药用植物和生药。 (二)基本技能要求 1.掌握植物类生药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技术。 2.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 3.掌握生药宏观、微观和显微化学的鉴别技能并能熟练地进行描述。 4.掌握大纲规定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的运用 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三种:文字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视频主要包括录像教材和IP课件,各25学时,以系统讲授为主。网络课件是课程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将以良好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课内学时36,2学分,第五学期开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