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47 KB
- 文档页数:2
《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翻译报告摘要: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Model Revisited)采取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等理论,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较为完备的模式。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权威的译本来系统的介绍该文本。
本文选取该书第二章进行翻译,旨在将该理论介绍到国内翻译学界当中。
关键词:翻译报告;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翻译内容简介本文选取《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第二章前十页进行翻译,将此著作介绍给外语学习者并对其内容和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第二章讲述了翻译质量评估原始模式。
该模式基于语言使用的语用理论,借鉴韩礼德功能性和系统性的理论、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和语言学的概念、语域理论和问题及话语分析理论。
首先从基本概念着手,探讨了翻译对等、语言功能和语篇功能,接着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作者从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的角度对对等进行了阐释,进一步从语义、语用、语篇三个方面探究在现实世界中对等的实现方式,即语义方面实现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对等;语用方面翻译过程中则要实现语言的言外之力和语用意义上的对等;语篇对等则是说原语语篇要和译语语篇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二、翻译过程概况2.1 翻译工具准备好的翻译工具对译者来讲十分重要。
此次翻译使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有道电子词典、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中国知网(CNKI)、读秀等工具,查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生词或者专业术语,并弄清所译文本在中国的译介状况。
2.2 理论准备考虑到译文主要面对的是国内翻译工作者,基于所学翻译理论和对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分析,此次翻译选取目的论为指导原则进行翻译。
目的论是由卡特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诺德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文本的功能,基于文本功能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主要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忠实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翻译报告作者:刘婷婷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3期摘要: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Model Revisited)采取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等理论,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较为完备的模式。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权威的译本来系统的介绍该文本。
本文选取该书第二章进行翻译,旨在将该理论介绍到国内翻译学界当中。
关键词:翻译报告;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翻译内容简介本文选取《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第二章前十页进行翻译,将此著作介绍给外语学习者并对其内容和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第二章讲述了翻译质量评估原始模式。
该模式基于语言使用的语用理论,借鉴韩礼德功能性和系统性的理论、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和语言学的概念、语域理论和问题及话语分析理论。
首先从基本概念着手,探讨了翻译对等、语言功能和语篇功能,接着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作者从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的角度对对等进行了阐释,进一步从语义、语用、语篇三个方面探究在现实世界中对等的实现方式,即语义方面实现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对等;语用方面翻译过程中则要实现语言的言外之力和语用意义上的对等;语篇对等则是说原语语篇要和译语语篇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二、翻译过程概况2.1 翻译工具准备好的翻译工具对译者来讲十分重要。
此次翻译使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有道电子词典、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中国知网(CNKI)、读秀等工具,查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生词或者专业术语,并弄清所译文本在中国的译介状况。
2.2 理论准备考虑到译文主要面对的是国内翻译工作者,基于所学翻译理论和对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分析,此次翻译选取目的论为指导原则进行翻译。
目的论是由卡特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诺德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文本的功能,基于文本功能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
汉英交传中AI口译与人工口译质量评估对比分析共3篇汉英交传中AI口译与人工口译质量评估对比分析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口译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相较于人工口译,AI口译是否能够达到与人工相当的质量呢?本文将由口译质量、效率、局限性三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口译质量AI口译能够自动识别语音并进行语音转文字,再将其翻译成用户需要的语言。
相较人工口译,AI口译的翻译质量取决于其背后的算法和训练数据。
在翻译内容简单、语速不快、语境单一的情况下,AI口译能够提供不错的翻译质量。
但是,当出现复杂的语法、文化背景差异和多种口音时,AI口译的翻译质量则显得不够稳定和准确。
此时,人工口译仍然占据优势。
二、效率在口译效率方面,AI口译表现突出。
一个人类口译员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的信息,同时还要同时翻译并表达出来。
这样的工作强度很高,难免会出错。
而AI,可以快速精准地翻译大量语音材料,实现高效率翻译。
此外,AI口译还能够存储翻译记录,并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翻译相似内容,使得同类材料的翻译变得更加快速和高效。
三、局限性AI口译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语音识别准确率的问题。
当前的AI 技术仍无法辨别非标准发音、不规则语气和口吃等情况。
此外,AI的语言翻译能力也受到训练数据、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样会存在翻译偏差等问题。
此外,AI还无法理解并依照情景做出一些人类口译的决策,比如口译员可以对现场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综上所述,AI口译在翻译效率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大规模、标准化的口译任务。
然而,就翻译质量而言,AI口译与人工口译的差异较大,AI无法取代人工口译在复杂语境、多方言等方面的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I口译与人工口译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任务性质、用户需求以及口译质量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口译方式。
汉英交传中AI口译与人工口译质量评估对比分析2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语言障碍已成为全球许多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政经类文本主流机器翻译英译汉质量对比分析—以2022年美国在非领导力听证会为例摘要:近年围绕机器翻译展开的质量评估、道德伦理、工具(平台)对比的话题热度不减。
本文以美国在非领导力听证会简介为例,使用国内外主流机器翻译完成机翻,比对分析各家翻译结果在专有名词和短语处理方式异同和质量,探索主流机翻应用于政经主题文本汉译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机器翻译;政经文本;质量分析一、简介近年来,从语言服务行业的专家、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甚至普通民众都高度关注机器翻译(MT)的发展动态。
自2016年神经机器翻译(NMT) 蓬勃发展以来,机器翻译的英汉互译处理水平有明显提升。
本文以2022年7月21日美国在非领导力听证会简介为例,比对分析微软、谷歌、小牛、腾讯在专有名词、短句处理、语序调整方面的异同,讨论主流机翻应用于政经主题文本汉译的可行性及对后续译后编辑工作的启示。
选段含标题共计111词,对应机翻译文字数为215至221字:1)微软翻译215字,使用2021版word直接调用MT得到,结果与微软网页版文本翻译一致;2)谷歌浏览器(网页版)219字,文本存为TXT文件后使用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执行翻译;3)谷歌翻译(文本)216字;4)谷歌翻译(文档版)221字,可将文本存为word版上传翻译;5)小牛翻译219字,其中网页版(文本版)与文档版译文完全一致;6)腾讯翻译君(网页版)220字,未见文档版上传入口;及7)腾讯交互翻译网页版,文档版中托德莫斯的姓与名之间多一个间隔号“·”)。
下节将从词汇、句子层面展开异同分析。
二、词汇翻译分析本节讨论机构及职务、政要姓名及关键短语的机翻质量。
如果机翻译文质量不佳,将分析原因并提供译后编辑思路和参考译文。
1.机构及职务翻译例1:The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微软、谷歌、小牛、腾讯各版本译文统一,均为“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
六级汉译英评分标准一、介绍在六级考试中,汉译英是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考试委员会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
这些评分标准旨在评价翻译的准确性、流畅度和语法正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级汉译英的评分标准。
二、评分标准概述六级汉译英的评分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准确性准确性是评价一篇汉译英作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评分标准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应有任何歧义或错误。
译文应包括所有关键信息,并保持与原文的一致性。
2.2 流畅度流畅度是指译文的语言表达是否通顺自然。
译文应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句子之间的连接应流畅自然。
译文应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和句型,同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过渡词或短语。
2.3 语法正确性语法正确性是评价译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译文应遵循英语语法规则,使用正确的时态、语态和语法结构。
句子的主谓一致、动词时态和形式的正确使用,以及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也是评分标准所关注的。
2.4 词汇丰富性词汇丰富性是评价译文的一个衡量标准。
译文应使用准确丰富的词汇,避免使用重复的词汇。
使用恰当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可以提升译文的质量,让句子更有表达力。
2.5 上下文连贯性上下文连贯性是评价译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译文应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并保持上下文的连贯性。
译文中的句子应相互关联,内容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逻辑性。
三、评分细则在上述评分标准的指导下,考官将对考生的作文进行评分。
具体评分细则如下:3.1 译文完全准确且流畅(10分)•译文和原文在语义上完全一致,没有任何歧义或错误;•译文流畅自然,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3.2 译文准确但略有不流畅(8-9分)•译文准确传递了原文的意思,但在表达上有轻微不流畅之处;•译文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或笔误,但不影响整体的理解。
3.3 译文基本准确但存在一些错误(6-7分)•译文基本上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但存在一些错误或模糊之处;•译文可能存在语法、拼写或词汇选择错误。
翻译的评估量表(原创版)目录1.翻译评估量表的重要性2.翻译评估量表的构成3.翻译评估量表的使用方法4.翻译评估量表的优缺点5.翻译评估量表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翻译评估量表是翻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公正地评估翻译作品的质量。
本文将从翻译评估量表的构成、使用方法、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翻译评估量表的构成翻译评估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准确性:评估翻译作品中的词汇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2.语法正确性:评估翻译作品中的句子结构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义传达:评估翻译作品是否能够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
4.文体风格:评估翻译作品是否保持了原文的文体风格。
5.逻辑连贯性:评估翻译作品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二、翻译评估量表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翻译评估量表时,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首先,阅读原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文体风格。
2.然后,阅读翻译作品,对照翻译评估量表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3.在评估过程中,要尽量客观、公正,避免主观情感的影响。
4.最后,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翻译作品的分数或评价。
三、翻译评估量表的优缺点翻译评估量表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标准,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1.翻译评估量表无法评估翻译作品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2.评估过程可能受到评估者个人经验和能力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存在主观性。
四、翻译评估量表的实际应用案例某国际会议需要将一份中文会议论文翻译成英文,为了保证翻译质量,他们采用了翻译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他们按照词汇准确性、语法正确性、语义传达、文体风格和逻辑连贯性等几个方面对翻译作品进行了评分。
最终,他们根据评分结果选择了质量最高的翻译作品。
总之,翻译评估量表是翻译行业中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公正地评估翻译作品的质量。
汉英交传中AI口译与人工口译质量评估对比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口译质量评估理论与汉英交传方向人机口译质量对比的具体
标准和量化办法,分析AI 口译的优势与劣势,寻求未来口译员的努力方向与发
展空间。
本论文理论部分首先回顾了口译发展的历史,介绍会议口译的基本特点,回顾东西方口译质量标准研究,最终确定从"忠实、表达、语法"三个角度进行人机口译质量对比。
在AI 口译方面,本论文介绍了机器翻译的起源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神经
网络技术的发展,详细分析了谷歌翻译最新发布的GNMT系统的翻译过程与技术
突破。
在口译质量比较分析部分,本论文采用两会后的总理答记者问语料,用AI
技术支持的谷歌翻译与百度翻译进行模拟交传。
选取五位毕业一年、从事口译工作的高翻毕业生参与取样实验,再对外交部专家的现场翻译进行截取转录,最终得到两种AI 口译样本与六份人工口译样本。
本文从"忠实、表达、语法"三个角度分别对样本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结论:AI 口译与人工口译各有长短。
AI 口译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行语料库扩容、增强文本处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增加对语境与语法的考量。
人类译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以开放的心态面对AI 口译带来的挑战。
汉译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统计分析以外宣文本汉译英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推动,外宣文本的汉译英工作日益重要。
外宣文本作为展现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
因此,提高外宣文本汉译英的准确性和质量,对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英机器翻译在外宣文本翻译中的错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机器翻译在外宣文本翻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和产生原因,为改进机器翻译算法和提高翻译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还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在外宣文本汉译英中避免或减少这些错误,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外宣文本汉译英的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同时也为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二、汉译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统计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宣文本的汉译英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机器翻译技术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其存在的错误也不容忽视。
本部分将以外宣文本汉译英为例,对机器翻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参考。
在汉译英的机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包括语义理解错误、词汇选择不当、语法结构混乱、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等。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译文的准确性,还可能造成读者的误解,进而影响外宣效果。
通过对大量外宣文本的汉译英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语义理解错误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导致机器在理解原文时产生偏差。
例如,某些在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在翻译成英文时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其深层含义,从而造成语义上的损失。
词汇选择不当也是机器翻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库庞大且复杂,机器在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时往往会遇到困难。
这可能导致译文中的词汇与原文不符,甚至产生歧义。
2232018年42期总第430期ENGLISH ON CAMPUS国产机器翻译工具译文质量测评——以小牛翻译和新译翻译为例文/郭思佳【摘要】近几年,机器翻译发展如火如荼,而国产机器翻译软件的译文质量如何呢?本文选取了两家比较有特色的国产机器翻译平台——小牛翻译和新译翻译,根据中国翻译协会2016年制定的《本地化翻译和文档排版质量评估规范》,对其译文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对比。
经统计,就译文质量而言,在英译中方面,小牛翻译以39.68分优于新译的31.75分;在中译英方面,新译翻译以48.67分稍稍优于小牛翻译的47.64分。
就错误类型而言,语法错误、表述问题、标点问题、冗译和术语问题是最为常见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机器翻译;小牛翻译;新译翻译;译文质量评价【作者简介】郭思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一、小牛翻译和新译翻译小牛翻译(NiuTrans)团队,依托于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在国内顶级自然语言处理专家朱靖波的带领下,于2012年5月成立了沈阳雅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机器翻译领域。
此后,小牛翻译研发完成小牛翻译云平台、语音翻译APP“牛牛翻译”、上线腾讯“翻译君”,并与科大讯飞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小牛翻译支持近40种语种互译,并开发了中文与维吾尔语、蒙语等国内7大少数民族语言互译的特色功能。
新译科技(NewTranx)成立于2014年,以智能翻译、语言资产、辅助翻译、检索、语音识别五大核心技术为基础,已推出在线智能翻译、在线辅助翻译平台、互联网语言服务平台等产品。
公司拥有多达百亿句对语料数据资产,数据数量、翻译质量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新译翻译支持中文、英语、德语、阿拉伯语等37种热门语言互译。
二、小牛翻译与新译翻译英译中译文质量评价及对比本文选取了彭博社关于香港银行的一段315单词的报道作为待译文本,测试小牛翻译和新译翻译英译中的译文质量。
在译后编辑中,修改小牛翻译24次,修改新译翻译21次。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作者:吕菲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3期在翻译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翻译批评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在借助于翻译理论对译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又会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翻译批评即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其中翻译质量评估(即翻译评价)是“高度客观化的翻译批评形式”,对其的研究,对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总观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西方翻译史,并没有出现完整而系统的质量评估理论,只是零碎的出现在一些翻译家译作的序言,或是附带在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标准的阐释中。
70年代之后,翻译质量评估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是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在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修订本《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中提出。
本文试对这一模式进行系统的描述,并指出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模式简述翻译评估的有效性取决于对翻译质量的定义。
对翻译质量的正确认识,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估。
所以首先要依据一定的翻译理论。
不同的理论会导致不同的翻译质量定义,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估方法。
要评估译文的质量,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翻译。
正如卡特福德指出“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就在于寻找等值成分,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确立等值成分的性质和条件。
”翻译的本质是对等,但究竟等值的是什么。
豪斯认为:对等并不是形式、句法和词汇上的相似,而功能和语用对等。
豪斯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
这里的意义包括三个方面: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
基于此,豪斯定义翻译就是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原语文本。
对译文质量的判断,就是要看译文是否在这三种意义上与原文对等。
同时,豪斯认为要实现文本的对等,译文文本应该有一个功能和原文文本的对等。
翻译质量评估翻译质量评估是确定翻译文本准确性和流畅性的过程。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将根据一系列标准和指标,对翻译文本的准确性、语言使用、文体、语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将介绍翻译质量评估的主要标准和指标。
首先,准确性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
准确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语义准确性和文化准确性。
语义准确性要求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读者,避免对原文的扭曲或误解。
文化准确性要求将原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保证译文在文化维度上的准确度。
其次,语言使用是翻译质量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语言使用要求译文的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与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相符合。
评估人员会关注译文中是否存在语法错误、词义不准确、句子结构不自然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对翻译文本的语言使用进行评估。
另外,文体和语域也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文体要求译文能够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文体特点,包括正式、非正式、口语、书面等不同的文体风格。
评估人员会根据文体要求,对译文的文体准确性进行评估。
语域要求译文在专业术语、行业词汇等方面与原文匹配,避免出现语言不通顺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此外,流畅性也是翻译质量评估的指标之一。
流畅性要求译文可读性强,让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内容,没有阅读障碍。
评估人员会关注译文的整体语言流畅度,包括是否有断句不恰当、句子过长、使用不当的连接词等问题,并对流畅性进行评估。
最后,翻译质量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和标准。
评估人员会综合权衡各个因素,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的评分或评价。
总之,翻译质量评估是确定翻译文本准确性和流畅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准确性、语言使用、文体、语域和流畅性等方面的指标和标准。
评估人员通过评估翻译文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确定其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翻译质量评估,可以提高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提升翻译的整体质量。
对朱莉安·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评估作者:吉奕卫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摘要】翻译质量评估是翻译研究的次级学科,但缺乏足够的学术研究。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翻译质量的判定提供了系统可行的框架。
但在汉英翻译领域,该模式存在缺陷。
作者通过《诗经·采薇》的汉英翻译对该模式进行检视,并试图为其扩充一个适合评判汉英翻译质量的维度。
【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豪斯模式;汉英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199-03翻译质量评估是翻译研究的次级学科,但相比翻译理论及翻译史,该领域缺乏足够的学术关注与学术论著。
以往翻译质量的评判标准较主观,如“信达雅”。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较难对翻译质量做出系统、客观的评判。
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发展出多种不同的翻译质量评估方法,其中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尤其值得研究。
在其专著《翻译质量评估模式》(A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House, 1981)与《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House, 1997)中,豪斯为翻译质量的评估提供了系统的评判标准及方法。
一、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豪斯模式述介要评判翻译质量,首先要明确翻译的本质。
卡特福德(1965)指出“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就在于寻找等值成分”。
豪斯(1997)指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在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定义翻译就是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原语文本。
因此,豪斯认为翻译质量的评判即检视以下八个语境维度匹配与否:所处地域、社会阶层、所处时代、语言媒介、介入程度、社会职能、社会态度及话题范畴。
原译文在此八个维度上越匹配,翻译质量越高。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白先勇《冬夜》自译本研究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自1971年正式出版后广受好评,被认为是海外华语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中国部分大陆人在特殊历史时期中的悲欢离合。
中国内战结束后,这些人随着战败的国民党撤退到台湾。
本文研究对象《冬夜》便出自于《台北人》,主要讲述了两位学者回忆五四时期的爱国往事。
它也是白先勇写作生涯中唯一的一篇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让读者对20世纪50年代因为特殊历史原因生活在台湾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及生活环境有了深刻的了解。
鉴于该作品的独特魅力和在中国的重要影响力,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了其英译本《游园惊梦:台北人》。
这部译作由原作作者白先勇和美国学者叶佩霞合作完成,一经出版便广受关注和好评。
同时,关于《台北人》译作研究的文章和评述陆续出现,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部文学作品,如译者角色,翻译策略或基于某一翻译理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并没有出现过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对《台北人》的研究。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豪斯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她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并在不断修改后于1997年发布修正版模式。
在原模式中,豪斯认为文本只能被放在情景语境中去分析,所以她在所提出的模式中充分考虑和讨论了"情景"的概念,并将其分为八个可以操作的参数,也称"情景维度",即"所处地域"、"社会阶层"、"时间"、"语言媒介"、"介入程度"、"社会角色关系"、"社会态度"和"话题范畴"。
其中,"所处地域"、"社会阶层"和"时间"这三个参数属于语言使用者的维度,而"语言媒介"、"介入程度"、"社会角色关系"、"社会态度"和"话题范畴"属于语言使用的维度。
收稿日期:2020-11-3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医学文献的翻译——以《国际公共卫生问题评估》英译汉为例□ 耿殿磊 谭宝莲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亟待加强,国际语言服务包括医学翻译服务也亟须升级。
本文以英文医学文献《国际公共卫生问题评估》为例,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对医学专业文献中词汇和长难句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学文献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国际公共卫生问题评估》;翻译技巧[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11-0039-03作者简介:耿殿磊,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国际教育、翻译。
谭宝莲,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都应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是全球卫生安全领域的核心问题。
全球卫生治理不仅需要国家间相互学习先进的经验,而且还对医学专业文献的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英文医学文献《国际公共卫生问题评估》(Evaluat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Issues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Diseases and Disaster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为例,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对医学文献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医学文献《国际公共卫生问题评估》的作者是Mbuso Precious Mabuza ,且该书于2020年5月由Springer 出版社发行。
该书是以国际公共卫生为主题的论文集,包含疾病、灾难、环境、财政、领导力、政策、策略、系统与方案等多方面的专题论文,具有医学文献的一般特点。
1 翻译转换理论简介本文的分析框架是翻译转换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JohnCunnison Catford )对该理论进行过系统阐述,他基于韩礼德(Michael Halliday )的系统语法和语言层次理论,区别了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与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 ),把翻译转换定义为“从原语到译语过程中偏离了形式的对应”,同时还把翻译过程区分为两类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Catford ,1965)。
摘 要:本文介绍了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并以张培基的《匆匆》英译本为
实例,从语式,语旨,语场三个方面对原文和译文的匹配程度进行对比,从而对译文质量进
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式,虽然译文仍有所欠缺,但整体上与原文匹配程度很高,译
文质量也很高。
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匹配程度;匆匆
一.引言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本专门研究翻译评估的著作,一是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
式》 及其修订本《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二是凯瑟琳娜?赖斯的《翻译批评:前景
与局限》。这两本著作所阐述的模式均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德国翻译学者朱莉安?豪斯是
第一个提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人。本文主要将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语式,语场,语旨
三个方面用于《匆匆》的英译本评估中,比较译本和原文契合程度,从而对翻译质量做出评
价。
二、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简介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基石是语篇分析理论和功能语言学。豪斯认为,翻译
的实质取决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其本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时保持
不变。这里的意义有三种:语义的意义,语篇的意义和语用的意义。由此可见,翻译是用语
义和语用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源语文本 (house,1977:30)。
三、朱莉安?豪斯模式下《匆匆》英译本的质量评估
下面运用豪斯模式,对张培基所翻译的《匆匆》英译本与原文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该
译文的翻译质量。
(一) 对原文进行语域层面分析
1.语域,就是指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
从文本类型上来看,《匆匆》是一篇侧重抒情的散文。创作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正是“五四”运动落幕期。
从文章结构来看,作者采用首尾遥相呼应的方式,将空灵无形的时间转化成具体有形的
物象,寓无形于有形之中。更能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思考和惋惜。
2.语旨
语旨一方面指的是作者与读者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还阐释了作品里各个人物间的关系。
从本文看,主要涉及的抽象的或者拟人化的人物有“我”, “我们”,“他们”,“你”等。文
中“我”指的是当时社会的青年知识分子,“作者”就是该文的主人公,我们”指的是所有和
作者一样,对时间有感的人。文中的“他们”,“他”其实指的就是时间,可以说,时间为贯
穿全文线索,它无处不在,更能让我们自我反省对时间的存在意义和对人生的思考。
3.语式
通常来讲,文学作品里的语言是基于一般语言通过加工提炼而成,但它却比一般语言更
生动形象,语言风格也很多样化,从方言,俚语到正式文体等等,不一而足。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对于具体的作
品而言,总有一种语体占主导地位。就《匆匆》而言,主要是书面语言。
(二)译文与原文的对比分析
1.语场对比
从句法结构上来看,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认为:英语有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的约束,因
而“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汉语是分析语,不受形态的约束,因而“语法是软的,富于弹
性”。(王力,1951:141)。由于中文和英文在表达上的差异,译者会根据翻译时的不同需求
将句子拆开来分别进行翻译又或将句子整合起来翻译,同时增添或删减一些信息以适应原文
表达的需要。比如: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一组句子译者运用了一组排比,与原文相呼应。但是“凝然的”将其译为“fixed gaze”,
本意是静止不动的状态,实际上眼睛没有绝对的静止不动,“fixed”虽有固定的意思,但用
来形容眼睛,未能神似地表达出眼睛安静凝视而又带着一丝失落的神态,有些呆板,缺乏文
学美感。
2.语式对比
从整体上来说,译者将原文的翻译风格上做到了高度的保留。朱自清在原文中运用了大
量丰富的排比句,拟人,比喻手法,还善用叠字。下面列举出一些翻译不足之处,比如: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原文中“没有声音”和“没有影子”属于两个并列成分,然而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为
了更好地突出表达效果,译文中将前者直接译成一个副词“quietly”,却将“影子”译成一
个名词“trace”,词性的转换和设置上有些不太合理。 四、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价
本文依据豪斯模式对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本《匆匆》做出了客观评价,虽然有些词句存在
欠缺的地方,但整体与原文风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吻合,除去一些由于中英习惯上表达的
差异不可避免,但整体大局把握的还是得当的。总而言之,基于豪斯模式对《匆匆》译本的
分析,该译文的翻译质量还是很高的。
五、结语
本文借鉴豪斯模式对《匆匆》英译本的评价,可以看出该模式是比较统和全面的。但是,
实际运用到翻译工作中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匆匆》而言,不同的译
者会依据个人的差异翻译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关于翻译质量,很难量化评价,
那种试图使翻译评估模式更加客观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参考文献:
[1] 安登贤. 个性化语言在散文翻译中的再现――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j]. 河
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1).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3] 何三宁,司显柱. 文本、文本类型与翻译质量评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04):97-101..
[4] 司显柱.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批评[j].外语教学,2005, (03) :
79-84.
[5] 张美芳,黄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