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金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531.17 KB
- 文档页数:38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常州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以期更好地了解常州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总体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宏观布局和指导性文件。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有效地统筹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 城市功能定位的明确。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明确了城市的功能定位,将常州定位为江苏省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节点。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等目标,为常州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规划提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利用和建设布局,实现城市功能的集约化和多样化。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加强城市绿地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要求,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环境质量。
3.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规划提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包括交通、水利、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燃气、热力、污水处理等方面。
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功能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规划提出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要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常州市金坛区“以盐穴作为储库利用”一、基本情况金坛境内现有盐矿采矿权2个,探矿权3个,其矿业权人均为中盐金坛公司,现有矿区面积16.2009平方公里,正在勘察面积11.58平方公里。
盐矿覆盖面积60.5平方公里,已查明盐矿石储量163.42亿吨,NaCl储量125.38亿吨,盐盆主体(约占总面积及总储量90%)位于金坛区直溪、薛埠两镇范围内的丘陵地区,北部局部位于镇江市丹徒区境内。
岩盐层埋深800-1200米左右,岩盐层厚度约100-200米,岩盐品质好,埋深适中,适宜建设地下储气库,是中国东部地区综合指标最佳的大型盐矿。
二、主要做法(模式特征)目前中国储气库天然气储量只占国内消费量的3%左右,而从天然气市场发育成熟的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季节差异形成的调峰需求一般为消费量的15%左右。
盐穴位于地下深处,其特有的溶腔造型以及双重阀门的设计,可以让天然气储藏做到万无一失。
即使遭遇地质灾害、外力袭击,它也可以安然无恙。
美、日等石油消费大国近20年已相继建立了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库势在必行。
中盐金坛公司利用地下盐穴与中石油、中石化、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等大型央企合作建设储气、储油等储库项目,在全国是首创,为国家能源储备和重点项目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盐穴地下空间主要作为储气库利用,储气库是“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盐穴的建造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盐矿开采完成后形成的盐穴,经过勘测符合储气条件的,对盐腔改造后用于储气;二是以造腔为目的进行盐卤开采,基本原理是通过水溶法进行盐矿开采,使用特殊的盐穴造腔工艺和现场控制方法,在地下盐层中造出一定体积和形状的盐穴腔体。
经稳定性评价、密封性试压后进行储气。
由于第一种方式周期长、对盐穴要求条件较高,目前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盐腔建造。
三、节地效果1.变隐患为资源,利于保护环境。
盐矿开采后形成的溶腔,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溶腔顶板坍塌后形成的盐湖及土地盐碱化现象,将严重影响矿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目录一、城市概况 (1)二、编制背景 (1)(一)基本背景 (1)(二)发展形势 (2)三、规划重点 (3)四、主要内容 (4)(一)城市发展目标 (4)(二)城市性质、规划年限、范围和规模 (6)(三)市域规划 (6)(四)市区规划 (7)(五)中心城区规划 (7)(六)综合交通规划 (9)(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0)(八)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11)(九)城市水系与绿地系统 (12)(十)重大基础设施 (13)(十一)城市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布局 (14)(十二)近期建设 (16)一、城市概况常州,又称“龙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沪宁线中段,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北倚长江、南濒太湖,市域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2009年常住人口445.18万人。
“十一五”以来,常州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是2005年的3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2010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为2005年的2.1倍。
随着“拓展南北、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提升,形成“一主两副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不断突出城乡规划的龙头地位,促进全市城乡建设的有序开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背景(一)基本背景《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1996年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需要,适应常州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发展要求,常州市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城乡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转移;为适应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我市调整市区部分行政区划,市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至1864平方公里;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江苏省委、常州市委明确提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必须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二条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0]17号);4.建设部《关于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7.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8.中共常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9. 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和实施意见;10.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11. 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12.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条指导思想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
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
立足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区域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6)第三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机遇与挑战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调控指标 (12)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 (12)第二节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五章农用地保护与利用 (24)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4)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5)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26)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8)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 (28)第二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29)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0)第七章土地整治规划 (34)第一节万顷良田整治工程 (34)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工程 (34)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36)第一节“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36)第二节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37)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40)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和思路 (40)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 (40)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镇(街道)土地利用方向 (45)第二节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落实 (49)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51)第一节中心城区现状与发展目标 (51)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53)第十二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55)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55)第三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6)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8)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58)第二节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59)第三节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 (59)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60)第十四章附则 (58)附表 (59)附表1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 (59)附表2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0)附表3 常州市武进区各镇(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61)附表4 常州市武进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62)附表5 常州市新增交通水利用地、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 (63)附表6 常州市武进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表 (64)附表7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规划控制表 (83)附表8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84)前言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之间。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等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6•【字号】苏政复[2011]58号•【施行日期】2011.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等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1〕58号)常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对常州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批的请示》(常政发〔2011〕78号)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常州市武进区、常州市新北区、金坛市、溧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牛塘镇、洛阳镇、遥观镇、横林镇、横山桥镇、郑陆镇、雪堰镇、前黄镇、礼嘉镇、邹区镇、嘉泽镇、湟里镇、奔牛镇、西湖街道、南夏墅街道;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孟河镇、罗溪镇、西夏墅镇;金坛市薛埠镇、直溪镇、朱林镇、指前镇、金城镇、尧塘镇、儒林镇;溧阳市溧城镇、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天目湖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南渡镇、社渚镇共37个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二、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土地利用,发挥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耕地补充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至2020年,常州市武进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2971.63公顷以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不少于626.35公顷,耕地保有任务量不少于41869.5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40500公顷。
至2020年,常州市新北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2901.12公顷以内,耕地保有任务量不少于9963.1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5966.67公顷,多划定的195.25公顷基本农田可用于规划中所列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依法核减。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20)------------------------------------------作者xxxx------------------------------------------日期xxxx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ﻩ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居住用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工业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仓储用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旧区更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概要目录一、城市概况 (1)二、编制背景 (1)(一)基本背景 (1)(二)发展形势 (2)三、规划重点 (3)四、主要内容 (4)(一)城市发展目标 (4)(二)城市性质、规划年限、范围和规模 (6)(三)市域规划 (6)(四)市区规划 (7)(五)中心城区规划 (7)(六)综合交通规划 (9)(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0)(八)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11)(九)城市水系与绿地系统 (12)(十)重大基础设施 (13)(十一)城市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布局 (14)(十二)近期建设 (16)一、城市概况常州,又称“龙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沪宁线中段,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北倚长江、南濒太湖,市域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2009年常住人口445.18万人。
“十一五”以来,常州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是2005年的3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2010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为2005年的2.1倍。
随着“拓展南北、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提升,形成“一主两副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不断突出城乡规划的龙头地位,促进全市城乡建设的有序开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背景(一)基本背景《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1996年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城镇体系 (8)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 (11)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 (14)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 (15)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 (16)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8)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9)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 (23)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23)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24)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 (25)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 (26)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9)第一节居住用地 (30)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30)第三节工业用地 (35)第四节仓储用地 (36)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 (37)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41)第七节旧区更新 (42)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43)第一节对外交通 (44)第二节市域交通 (50)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50)第四节公共交通 (54)第五节城市停车设施 (57)第六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58)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60)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60)第二节城市水系规划 (65)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7)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1)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体系 (71)第二节历史城区 (72)第三节古镇古村落 (74)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 (74)第五节文物古迹 (76)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77)第九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78)第一节城市供水 (79)第二节污水处理 (81)第三节雨水排放 (85)第四节燃气 (86)第五节供电 (87)第六节供热 (89)第七节邮政 (91)第八节电信 (92)第九节广播电视 (94)第十节信息化建设 (95)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设施 (96)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99)第一节防洪除涝 (99)第二节消防 (102)第三节人防 (104)第四节抗震防灾 (105)第五节地质灾害防治 (107)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09)第一节目标与重点 (109)第二节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 (111)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11)第四节交通发展 (114)第五节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 (117)第六节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 (118)第七节城市基础设施 (120)第八节防灾工程建设 (12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 (122)第十三章附则 (125)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背景《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转移;为适应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我市调整市区部分行政区划,市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至1864平方公里;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江苏省委、常州市委明确提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必须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二条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0]17号);4.建设部《关于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7.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8.中共常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9. 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和实施意见;10.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11. 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12.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条指导思想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
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
立足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