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茶饼有机茶转换期生产技术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62.45 KB
- 文档页数:3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期末复习考试介绍本课程考试满分100分,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采用“双及格”制。
主要考试题型如下: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一、名词解释1.茶叶感官审评:就是根据审评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规定的评茶术语,或参照实物样对茶叶产品的感官品质特性(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等)进行评定,需要时可以评分表达,是一门鉴定茶叶品质的科学。
2.感觉后象: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会持续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
3.开面采:鲜叶采摘掌握茶树新梢生长到一芽四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其二三叶,俗称“开采面”。
4.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因初制揉捻工序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制时颇费功夫而得名。
外形条索细紧平伏匀称,色泽乌润;内质汤色、叶底红亮,香气鲜甜,滋味甜醇。
5.黑茶: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
6.金镶玉:专指君山银针。
金芽头呈金黄的底色,玉是指满被白色银毫。
这是特级君山银针的特色。
7.花茶:又称窨制茶,或称香片,是精加工茶,配以香花窨制而成。
既何持了纯正的茶香,又兼备鲜花馥郁的香气,花香茶味别具风韵。
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玳玳花、柚子花、桂花和玫瑰花等,其中又以茉莉花为主。
8.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存在多种方式,包括增强、减弱、相乘和拮抗等。
9.对样评茶:对照标准(样)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即为“对样评茶”。
10.龙井茶:原产地在杭州西湖区。
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绝色、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如何制作水仙茶水仙茶是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仙茶的制作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仙茶的制作方式隆冬腊月,万花冷寂,人们在欣赏水仙花婷婷绰约的美姿、沁人肺腑的馨香时,要是再冲泡水仙茶,品饮它那使人舌根留芳、香回九肠的天然兰花珍味,真会怡兴盎然、飘飘欲仙。
水仙茶列“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48个之首,又是全国41个半乔木大叶型茶树良种的第一个,还是发源于福建省建阳市唯一的茶树良种。
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9—1985。
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已和水仙花一样,香飘万里,誉满中外。
这种茶叶原产于建州(建瓯)一带。
早在一千年前,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 1662-1722)的事。
清咸丰年间(1857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种水仙茶与仙溪鼎仙岩,其后在永春及闽南地区传播种植,永春水仙融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使茶叶更耐泡、香气更显、滋味更醇、汤色更亮,形成风味独特的永春成为“闽南水仙”,“闽南水仙”的发源地。
水仙茶的原产产地水仙茶原产于闽北。
早在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事。
清咸丰年间(1857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种水仙茶与仙溪鼎仙岩,其后在永春及闽南地区传播种植永春水仙融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使茶叶更耐泡、香气更显、滋味更醇、汤色更亮,形成风味独特的“闽南水仙”,永春成为“闽南水仙”的发源地。
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发。
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拐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内质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香气清高细长,兰花香明显,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现,叶张主脉宽、黄、扁。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1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漳州水仙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被誉为“凌波仙子”,是“漳州三宝”之一,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漳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为进一步明确原产地保护责任,强化保护管理措施,稳定水仙花基地面积,提高水仙花产业经营水平,根据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划定原产地保护区划定漳州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范围约6000亩,范围为:东至西环城路、西至大梅溪高排渠、南至圆山大道、北至南江滨路,分为核心区和控制区两个部分,其中核心区范围为:东至西环城路、西至大梅溪高排渠、南至圆山大道、北至水仙花小学、大梅溪村,规划面积约3000亩。
具体范围以市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保护专项规划范围为依据,专项规划由漳州高新区管委会会同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牵头组织编制,并报市政府批准。
所在地政府在水仙花保护区重要出入口处设立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有关标志牌和保护区范围红线图。
责任单位:漳州高新区管委会,龙海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二、实施立法保护通过地方立法,对水仙花保护区农地实行用途管制,核心区纳入重点保护区域,作为水仙花核心种植基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控制区作为核心区的后备基地,纳入重点管制区域,推进水仙花产业开发运营及其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水仙花科研、展示、文化交流、旅游观光、村庄改造等相关活动。
水仙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答:水仙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选择适合制茶的鲜叶进行采摘。
2.晒青: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放在日光下晒青,使其水分散失,叶片软化。
3.晾青:将晒青后的茶叶移到阴凉通风处,继续让茶叶散失水分,进一步软化。
4.做青(摇青):通过摇动或搅拌茶叶,使其发生摩擦和碰撞,促进茶叶内部的化学反应,形成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5.初炒:将做青后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初步炒制,使其进一步软化并定型。
6.初揉:通过揉捻的方式使茶叶形成条状,并破坏部分细胞结构,促进后续发酵。
7.复炒:对初揉后的茶叶进行再次炒制,使其更加干燥和稳定。
8.烘焙:使用木炭(硬阔树种)进行烘焙,掌握好烘焙的时间,使成品水仙茶冲泡后既有醇甘回口的浓香又有香气扑鼻的清香。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序,如定型、精选等,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整个制作工艺流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精心操作,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水仙茶。
加工增效/熊博丹由P 箱:289027259@q q.c o m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的王国”之 称,武夷岩茶有名丛800余种,其中当家 品种为水仙、肉桂,占岩茶总产量的七 成左右。
武夷山素有“香不过肉桂,醇不 过水仙”的说法,水仙作为当家品种之 一,亦称“武夷水仙”,原产于福建省建 阳县小湖镇大湖村。
一千年前,建阳、建 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在距今三百多年前 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就有人工 栽培。
水仙主要分布在闽北、闽南茶区, 粤、台、浙等地也有引种。
水仙是武夷山茶树品种中为数不 多的小乔木树种之一,自然生长不加人 为修剪并达到一定树龄后,即为“老丛 水仙”。
老丛水仙作为武夷岩茶中的一 员,有岩茶固有的特点,也有老丛的特 别之处。
老丛水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市 场的追捧,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品质特征 和韵味。
老丛水仙的外形条索一般较为粗 壮,呈油亮蛙皮青或乌褐色,闻干茶就 会带有显著的“丛味”。
一般而言,树 龄越长,丛味越显。
冲泡后,木质香明 显且悠长,茶汤滋味醇厚甘甜,带花 香。
茶汤具有甘(类似甘草的甜味)、 鲜(类似熬透的鸡汤味)融合的特性。
饮用时,口感滑爽,口腔内余味持久。
叶底软亮,叶绿朱砂红边或红点,即 “三红七青”。
老丛水仙比一般岩茶更 耐冲泡,且余味十分甘甜。
下面介绍老 丛水仙的制作工艺。
—、初制1. 鲜叶采摘。
因水仙为晚生种,春 季萌芽迟,故每年春茶采摘时间通常在 立夏前后。
老丛水仙的采摘必须采用手工采摘,一来由于收割式的机器采摘会 对茶树产生影响,手工采摘才能维持茶 树的自然状态;二来由于老丛植株高 大,机器采摘难度大且采摘不均匀。
老 丛水仙的采摘标准为三四叶开面采。
采摘过嫩,则制成的茶品色泽红褐灰暗, 香气低而带苦涩味;采摘过老,则条索 粗松,香气粗淡。
2. 倒青。
倒青即萎凋,是指茶青失 水变软的过程。
在条件允许下,传统的 曰光萎凋方式更利于老丛水仙香气的形 成。
萎凋时需准备黑色丝网布作遮光之 用,以避免阳光过烈烫伤茶青。
一方技艺漳平水仙工艺探秘
作者:陈闻彦
来源:《海峡茶道》2016年第01期
漳平水仙茶饼的制作方法独特,需经过精心繁复的步骤,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为此也叫做“功夫”茶。
育苗/原用枝条压土繁殖法,很花工花时,现采用枝条扦插育苗法,既快速又省工。
选地/山林高密,半天有日照,半天有荫凉的山场最为适宜,只要砍倒松杂木,搬走了树枝木材,那些裸露出来的腐殖质肥沃土地,就是理想茶园。
周围郁郁葱葱的杂树,可以挡风,使茶园免受狂风暴雨摧残。
天空云遮,林间雾盖,水份不易蒸发。
选择山坡地作茶园,地上疏松的泥土,既能多蓄存水分又不致积水,水仙茶最适于在这样的环境生长。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茶叶的种植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向忠贤
申请号:CN201811495395.1
申请日:20181207
公开号:CN109362462A
公开日:
201902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茶叶的种植方法,包括耕地施肥、种植茶树苗、除草管理、虫害管理、施肥管理、采茶管理、松土管理和整形修剪。
本发明种植的茶叶的成活率较高,劳动强度较低,管理成本较低,茶叶种植成本较低,并且能够获得品质优异的茶叶,进而从原料上确保了茶农生产出来的茶叶的品质和质量,提高了茶叶的市场地位,确保了人们的生活饮茶的保健效果。
本发明施用由猪粪、鸡粪、马尿、红薯渣、鸡蛋壳和田螺壳发酵而得的有机肥,配合植物源农药能够吸引并杀灭害虫,使得茶叶的营养得到充分的供给,进而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品质,并且促进了茶叶的快速生产,缩短了茶叶的丰产期,提高了茶叶种植的利润,进而降低了茶叶种植的成本。
申请人:向忠贤
地址:4443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官渡口镇沿江路003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第1期(总第409期)2024年1月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No.1普安县茶叶标准化采摘及采后管护技术李玖美(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贵州普安561500)摘要标准化采茶对提高茶青质量和提高茶青下树率起到关键性作用,茶青质量决定加工的成品茶品质,茶青采摘后及时对茶树进行抚育管理能提高下一轮茶青质量。
以普安县为例,详细介绍了茶叶标准化采摘及采后管护技术。
关键词茶叶;采摘;标准化;管护技术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1.050The Technology of Tea Standard Picking and Post-harvest Management in Pu 'an CountyLi Jiumei(Pu'an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Pu'an 561500,Guizhou,China)Abstract :Standard tea picking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 and the rate of tea planting.The quality of tea deter ‐mines the quality of processed tea.Timely management of tea tree after picking tea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 in the next round.Taking Pu 'an County as an example,the technology of standardized tea picking and post-harvest management were introduced in de ‐tail.Key words :tea;pick;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 technology标准化人工采摘茶青比机械采摘更容易控制茶青质量的嫩度与匀整度,在提高采摘数量的同时提高成品茶品质。
热带作物学报2024, 45(3): 576 591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不同管理方式的武夷水仙岩茶品质差异及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吴全金1,周喆2,林馥茗2,漆思雨2,周明帅3,彭良清4,孙威江2*1. 福建开放大学文经学院,福建福州 350003;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3. 武夷山市明慧岩茶厂,福建武夷山 354300;4. 厚夷岩茶厂,福建武夷山 354300摘要:福建水仙属于小乔木型茶树,是加工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之一。
目前,武夷山茶园管理过程中存在水仙茶树自然生长的现象(不修剪),其制茶品质与修剪水仙有明显区别。
为明确自然生长和修剪条件下,武夷水仙岩茶的香气和呈味物质基础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寻自然生长和修剪下武夷水仙岩茶在焙火前(毛茶)和焙火后(成品茶)香气物质、滋味成分与品质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利用GC-MS技术共鉴定出261种挥发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可知,自然生长水仙茶树和修剪水仙茶树制成的毛茶和成品茶的香气物质差异明显。
与修剪水仙毛茶相比,自然生长水仙毛茶有41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差异标准:VIP>1,且FC≥1.5或FC≤0.67),己酸己酯、植物醇、异植醇、反式-橙花叔醇等花果香物质的相对含量更高;而β-雪松烯、γ-杜松烯、2-甲氧基呋喃等相对含量更低。
武夷岩茶水仙茶初制加工研究摘要:水仙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其为半发酵茶,属于乌龙茶,以岩骨花香闻名世界,且受到了茶友圈的热烈追捧。
水仙好茶的品质特点为:“蜻蜓头、青蛙腿”,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明显,且香气浓厚清香,似兰花香,滋味醇厚、回甘。
由于初制加工可对水仙茶品质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就武夷岩茶水仙茶初制加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武夷岩茶;水仙茶;初制加工引言:水仙茶是一款历史名茶,属于国家级茶树良种,具有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悠扬的特点。
如果采用的适合的工艺进行加工,水仙茶会有兰花香,且其叶底会具有肥厚、软亮的特点。
由于水仙茶初制加工涉及到较多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下列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启发,通过适合的工艺确保水仙茶的品质。
1.水仙茶概述水仙茶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从建阳引进的品种,原先长在祝仙山,而当地人说“祝”时与“水”的发音相同,所以,其得名水仙茶,且被沿用至今。
与解放后才发现的品种相比,这一茶种是历史名茶,且隶属于国家级茶树良种。
该品种具有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悠扬的特点。
由于水仙茶种隶属于小乔木型,所以具有植株高大的特点。
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未行持续修炼,后续采摘鲜叶时就需借助梯子等工具了。
水仙茶的叶片为水平状,颜色为深绿色,富有光泽。
叶身、叶面、叶缘等较为平整,叶尖相对较尖。
其芽叶呈淡绿色,且有很多茸毛,相对肥壮。
干茶的条索与其他岩茶相差无几,皆将紧结卷曲当作了重点。
同时,其色泽乌绿带黄,香气舒适,滋味柔和、爽口、清纯。
如果采用的适合的工艺进行加工,水仙茶会有兰花香,且其叶底会具有肥厚、软亮的特点。
由于水仙茶种的历史相对悠久,所以前人们进行了有效栽培,且老树种相对较多。
一般情况下,50年到60年以上的树龄的水仙茶种便可称之为老枞水仙。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模糊的界限,是因为武夷山的环境略有不同,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树种的生长情况不一。
30年到40年间没有经过修剪的水仙茶树可称之为高枞水仙。
漳平水仙茶产业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肖伟
【期刊名称】《老字号品牌营销》
【年(卷),期】2024()11
【摘要】漳平水仙茶作为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茶,其品质优异,品种特征明显,颇具农产品品牌基因,成为漳平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本文采用数据和政策分析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从漳平水仙茶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条件、产业规模和主体情况、品牌价值成长等维度,综合分析了现阶段漳平水仙产业状况和发展历程,针对目前种植规模效益、产业链条延伸、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发展对策,从而为推动漳平水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肖伟
【作者单位】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实施标准化体系加快漳平水仙茶产业发展
2.漳平水仙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3.“抓五化”促发展加快推进“漳平水仙”茶产业进程
4.漳平水仙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5.漳平水仙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