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浅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酒文化浅谈

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说到饮食就不得不说中国的酒文化。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有它神奇的性能和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促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酒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发扬酒文化对我国的现代生活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酒、酒文化、现实意义

一.酒的起源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关于酒的文化起源,主要有以下说法:

1.杜康造酒说:这个说法流传比较广泛,因而“杜康”成为了酒的重要别称,杜康本人也被尊为“酒神”。相传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于是杜康就发明了是酒的作法。在白水县有一条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

2.上天造酒说: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根据《晋书》中关于酒旗星的记载,明朗的夜晚,对

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则肉眼很难辨认。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但是上天造酒说文学渲染过于夸张,属于文人在酒后宣泄想象力的结果。

3.仪狄造酒说: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通常的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4.猿猴造酒说: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这是即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事情。当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二.酒的功能

酒是最具魔力的饮料,具有广泛的功能和作用,它是诗,能唤醒人们心灵的激情;它是歌,能使人尽情倾诉满腔豪情;它是风,能抚慰人心底的创痛。但在古人看来,酒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酒以治病:酒与医药的结合,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医源于酒”,繁体的“医”字是“醫”,其下半部分的“酉”,就是指用以医疗的酒。《汉书•食货志》说:“酒,百药之长”。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且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酒在古代中医里就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认为,酒有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的作用。而民间流行的药酒,也有“日常营养品”之美称。药酒乃是将药材浸入酒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药材便会释出所含成分,融入酒中,形成具有治病强身的液体。药酒既发扬了酒的独特之处,又集中了中药的特异功效,还兼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加减灵活、费用低廉、服用方便、疗效可靠、便于储存等多种优势;内服、外用均宜,急症、久病皆可,特别是对一些顽疾难症其疗效更为显著,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适度饮用药酒,不但可以治病防病,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虚弱体质、补充体力、消除疲劳、防止老化、提高新陈代谢。因而药酒被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已成为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酒以养老。酒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饮酒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初学记》引汉书曰:“酒者,天之美会。”明人杨慎也曾说:“酒,乳也。所以养老寿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

神御寒,消愁遣兴。”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人喝酒时总以祝寿为最好的祝酒词,而且向某人敬酒不叫敬酒,而叫为某人寿。可见酒与养生延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饮酒不当,则不仅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功效,反而有损于健康。

3.酒以成礼。中国自古便有“酒以成礼”的说法。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礼”,而酒与礼几乎是同步诞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远在上古时代,酒与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西周,酒礼的规定已经非常具体。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我国自古有“酒以成礼”之说。《左传》云:“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煽动,弗纳于淫,仁也。”史前时代,酒产量极少,又难以掌握技术,先民平时不得饮酒。只有当崇拜祭祀的重大观庆典礼之时,才可依一定规矩分饮。饮必先献于鬼神。饮酒,同神鬼相接,同重大热列、庄严神秘的祭祀庆典相连,成为“礼”的一部分,是“礼”的演示的重要程序,是“礼”得以成立的重依据和礼完成的重要手段。正所谓:“无酒不成礼”。

三.酒的“礼”与“德”

在中国,酒的历史,远过于茶,而且在很古的时候,酒的饮用即与礼仪有密切关系。可以说,中国酒文化的核心就是酒礼,酒最初被用于祀天地、事鬼神、祭宗庙等庄严肃穆的场合,后来扩展到宫廷宴飨、庆功祝寿婚丧嫁娶送往迎来等场合,以至“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成了各种礼仪场合的必需品。酒行为受礼的制约而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礼仪化特征,于是有了酒行为中对贵贱、尊卑、长幼的不同要求和各种场合严格的礼仪规范。从古以来,说到酒,首先突出一个“礼”。在

古人生活中,从长期的经验里,理解了酒的特性,既知酒于人有好处,又知酒能乱性。因之自帝王朝廷,直至民间百姓,对于酒,祭祀、婚嫁、宴宾,均不可少;又要注意如何使用,谁多谁少,谁先谁后。长期形成了习惯、制度及各种礼仪。

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酒德,即酒行为的道德,它是与酒礼互为表里的,如果说酒礼是中国酒文化的内核的话,那么酒德就是中国酒文化的外壳。中国古代所讲的“酒德”,就是对饮酒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规范性的概括,所谓“酒有六德”,讲的就是饮酒的目的是“助人逸乐”,意义是要通过饮酒“孕和人情”,要以酒“尊老敬贤”,同时要注意“节饮”,提倡“雅饮”。饮酒,可知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有酒德者,饮酒时遵从酒礼,畅饮却不至极,常饮而不成瘾:与友人同饮,热情而不乱序,尽兴而不尽醉:猜拳行令:文雅机敏,不乱语,不贪杯,不赖酒,令人尊重。总之,酒德的提出不仅丰富了中国酒文化的内涵,而且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