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2.2 作业有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

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了用户的控制意图

*2.9 为什么说分时系统没有作业的概念?

答:因为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得到的时间片有限,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信息直接输入到内存工作区中和其它程序一起抢占系统资源投入执行,而不必进入外存输入井等待作业调度程序选择。因此,分时系统没有作业控制表,也没有作业调度程序。

3.1 PCB表(运行队列只有一个)

3.2 一个概念可再入程序(纯代码,执行过程中自身不改变)

3.3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运行的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就绪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等待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

答:在单处理系统中,处于运行态的进程最多为1个,最少0个;就绪进程最多N-1个,最少0个;处于阻塞的进程最多N个,最少0个。

3.4 有没有这样的状态转换,为什么?

等待—运行;就绪—等待

答:没有等待到运行,只能等待 就绪;也没有就绪到等待,只能运行—>等待

3.5 一个状态转换的发生,是否一定导致另一个转换发生,列出所有的可能

答:就绪到运行

3.6 司机与售票员之间的关系

3.7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3.8 读者写着问题

3.9 已知一个求值公式(A2+3B)/(B+4A),若A、B已赋值,试画出该公式求值过程的前趋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P、V操作描述它。

3.10 在单处理机的分时系统中,分配给进程P的时间片用完后,系统进行切换,结果调度到的仍然是P。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形吗?如果可能请说明理由。

答:有可能。例如,若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后,被迫回到就绪队列时,就绪队列为空,这样进程P就是就绪队列中唯一的一个进程,于是调度程序选中的进程必定是P。又如在按优先级调度的程序中,就绪对列按进程的优先级排列,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之后回到就绪队列时,若其优先级高于当前就绪队列中的其他进程,那么再次被调度。

3.11 设有一个发送者进程和一个接收者进程,其流程图如图所示。S是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信号量,mutex是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信号量。试问流程图中的A、B、C、D四个框中应填写什么?假定缓冲区有无限多个,s和mutex的初值应为多少?

A:P(mutex) B:V(mutex) C:P(s) D:P(mutex) s=0,mutex=1

发送者进程

接收者进程

3.12 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如果对调生产者进程中的两个P操作和两个V操作,则可能发生什么情况?

答:会发生死锁。当两个P操作放在一起时,通常,把用于同步的P操作放在前,用于互斥的P操作放在后。V操作的次序则无关紧要。

3.13为什么说采用有序资源分配法不会产生死锁?(m种资源,n个进程)

答:如有m种资源,则列出R1

3.14 在银行家算法中,若出现下述在已分配情况:

试问(1)该状态是否安全?

(2)如果进程P2提出请求Request

(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

2

给它?

3.15 有相同类型的5个资源被4个进程所共享,且每个进程最多需要2个这样的资源就可以运行完毕。试问该系统是否会由于对这种资源的竞争而产生死锁。

3.16 一台计算机有8台磁带机。它们由N个进程竞争使用,每个进程可能需要3台磁带机。请问N为多少时系统没有死锁危险,并说明原因。

3.17 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系统将时间片设为200ms,CPU进行进程切换要花费10ms,试问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为多少?

答:10/(10+200)

4.1 假设在单道批处理环境下有四个作业,已知它们进入系统的时间、估计运行时间

应用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和最高响应比优先作业调度算法,分别计算出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带权的平均周转时间

先来先服务

短作业优先

最高响应比优先:(周转时间/执行时间)

4.2 在两道环境下有四个作业

已知它们进入系统的时间、估计运行时间

系统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作业被调度运行后不再退出

当一新作业投入运行后,可按照作业运行时间长短调整作业执行的次序

请给出这四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序列,并计算出平均周转时间及带权平均周转时间

四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序列为:

JOB1:10:00—10:05,10:40—11:05

JOB2:10:05—10:25

JOB3:10:25—10:30

JOB4:10:30—10:40

4.3 p100 4.6

5.1 设一个3页长的进程具有页号0,1,2,其对应的内存块号则为2,3,8。设每个页面大小为1KB,求虚地址2500对应的物理地址为多少?那03ABh的物理地址呢?

答:用十进制方法来解

P=2500/1024=2

W=2500%1024=452

查页表可知,页号为2的页面对应的内存块号为8。则,

物理地址=8×1024+452=8644

5.2 计算缺页次数

某程序在内存中分配三个页面,初始为空,页面走向为4,3,2,1,4,3,5,4,3,2,1,5,试用FIFO、LRU和OPT页面淘汰算法,求出其缺页中断率。

5.3 计算缺页次数

某程序在内存中分配m页初始为空,页面走向为1,2,3,4,1,2,5,1,2,3,4,5。当m=3,m=4时缺页中断分别为多少?用FIFO算法计算其缺页次数。

5.4 在一个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内容如下图所示:

5.5 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假定系统分配给一个作业的物理块数为3,并且此作业的页面走向为2、3、2、1、5、2、4、5、3、2、5、2。试用FIFO和LRU两种算法分别计算出程序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

存储器管理习题

3、动态重定位技术依赖于_____B____。

A、重定位装入程序

B、重定位寄存器

C、地址机构

D、目标程序

4、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______B____。

A、为内外存容量之和

B、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

C、是任意的

D、有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5、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但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1、2、5、1、、2、3、4、5、6时,将产生___D___次缺页中断。

A、7

B、8

C、9

D、10

6、设内存的分配情况如下图所示。若要申请一块40K字节的内存空间,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所得到的分区首址为__C_____。

A、100K

B、190K

C、330K

D、410K

512K-1

7、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___A_____。

A、页式存储管理

B、段式存储管理

C、多重分区管理

D、可变分区管理

8、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___A___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内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9、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的拼接技术可以___A_____。

A、集中空闲区

B、增加主存容量

C、缩短访问周期

D、加速地址转换

10、分区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时,宜把空闲区按__A____次序等记在空闲区表中。

A、长度递增

B、长度递减

C、地址递增

D、地址递减

11、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__C__。

A、相同

B、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C、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所作业长度变化

12、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____D____。

A、实现存储保护

B、实现程序浮动

C、扩充辅存容量

D、扩充主存容量

13、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______B___。

A、224

B、216 (2的16次方)

C、28

D、232

14、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应让其执行__B____指令。

A、被中断的前一条

B、被中断的

C、被中断的后一条

D、启动时的第一条

15、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__A____。

A、重定位

B、物理化

C、逻辑化

D、加载

16、首次适应算法的空闲区是___A_____。

A、按地址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B、始端指针表指向最大空闲区

C、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D、寻找从最大空闲区开始

17、在分页系统环境下,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其地址空间是连续的,分页是由___D_____。

A、程序员

B、编译地址

C、用户

D、系统

18、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采用FIFO页面淘汰算法,则当分配的页面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___D______。

A、减少

B、增加

C、无影响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9、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内存等分成①A ,程序按逻辑模块化分成若干②D 。

A、块

B、基址

C、分区

D、段

E、页号D、段长

20、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__A_理论。

A、局部性

B、全局性

C、动态性

D、虚拟性

21、下述__A___页面淘汰算法会产生Belady现象。

A、先进先出

B、最近最少使用

C、最不经常使用

D、最佳

22、如果一个程序为多个进程所共享,那么该程序的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被修改,及程序应该是__B___。

A、可执行码

B、可重入码

C、可改变码

D、可再现码

二、填空题

1、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主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____地址重定位________。

2、分区分配中的存储保护通常采用______界限寄存器和存储保护键____方法。

3、在请求页式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常用的是___先进先出_______和____最近最少使用_______。

4、在页式和段式管理中,指令的地址部分结构形式分别为__页号以及页内位移_________和_____段号以及段内位移_________。

5、段表表目的主要内容包括___段号、段长度和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________。

6、假设某程序的页面访问序列为1、2、3、4、5、2、3、1、2、3、4、5、1、2、3、4且开始执行时主存中没有页面,则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3且采用FIFO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13____;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4且采用FIFO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_14___。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3且采用LRU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14____;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4且采用LRU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12____。

7、重定位的方式有_静态重定位____和__动态重定位____两种。

8、分区管理中采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时,应将空闲区按_地址递增__次序等记在空闲区表中。

9、页表表目的主要内容包括_页号和块号________。

10、主存中一系列物理存储单元的集合称为__存储空间__。

11、静态重定位在_程序装入内存_____时进行;而动态重定位在__程序执行____时进行。

12、在虚存管理中,虚拟地址空间是指逻辑地址空间,实地址空间是指_物理地址空间_____;前者的大小受机器地址长度___限制,而后者的大小受_____物理内存大小限制____。13、在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程序所使用的最大段数以及段的最大长度是由__逻辑地址结构____来决定的。

14、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每道程序都有一个__段____表和一组___页____表。

15、若选用___置换____算法不合适,可能会出现抖动现象。

16、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常用的页面淘汰算法有:___理想淘汰算法___选择淘汰不再使用或最远的将来才使用的页;__先进先出___,选择淘汰在主存驻留时间最长的页;_最近最少使用____,选择淘汰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最少的页。

17、对下图所示的内存分配情况,若要申请30K的存储空间,使首地址最大的分配策略是_最坏适应_______。

18、在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若逻辑地址的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该段的段长,则发生_地址越界中断__。

三、应用题

1、下表给出了某系统中的空闲分区表,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策略。现有以下作业序列:96K、20K、200K。若用首次使用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来处理这些作业序列,试问哪一种算法可以满足该作业序列的请求,为什么?

2、设有一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向用户提供的逻辑地址空间最大为16页,每页2048字节,内存中共有8个存储块,试问逻辑地址至少应为多少位?内存空间有多大?

答:(15)(8*2048=16K)

3、某操纵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用户区为512K且始址为0,用空闲分区表管理空闲分区。若分配是采用分配空闲区低地址部分的方案,且初始时用户区的512K空间空闲,对下述申请序列: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30K,申请40K,申请60K,释放30K。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中有哪些空块(给出始址、大小)?

(2)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中有哪些空块(给出始址、大小)?

(3)如再申请100K,针对(1)和(2)各有什么结果?

4、有一页式系统,其页表存放在主存中。

(1)如果对主存的一次存取需要1.5微秒,试问实现一次页面访问的存取时间是多少?(2)如果系统加有快表,平均命中率为85%,当页表现在快表中时,其查找时间忽略为0,试问此时的存取时间为多少?

答:(1)3微秒(因为第一次访问页表,找到对应的物理地址,第二次利用物理地址来访问实际的内存页面)

(2)1.5微秒(如果页表项在快表中,那么只需从快表中查询物理地址,只需要访问一次主存即可)

5、若在一个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内容如下所示。已知页面大小为1024字节,试将逻辑地址1011,2148,3000,4000,5012转化为相应的物理地址。

6、在一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逻辑地址长度为16位,页面大小为4096,现有一逻辑地址为2F6AH,且第0、1、2页依次存放在物理块5、10、11中,问相应的物理地址为多少?(要求画出地址变换图)

6.1 在Unix system V 中,如果一个盘块的大小为1KB,每个盘块号占4个字节,那么一个进程要访问偏移量为263168字节处的数据时,需要经过几次间接?

答:间接时1k/4=256块。

263168/1024=257块

前十块直接放了,还剩247块,只需要一次间接。

6.2 在Unix系统中运行下面程序,最多可产生多少个进程?画出进程家族树。

fork() ;

fork();

fork();

6.3Unix的i节点是文件内容的一部分,对吗?说明理由。

答:unix的i结点是一种数据结构,不是文件内容的一部分。

6.4 下图给出了四个进程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前趋图,试说明这四个进程间的同步关系,并用p、v操作描述它。

设备管理习题

一、选择题

1、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___A____中。

A、主存

B、外存

C、ROM

D、寄存器

2、引入缓冲的主要目的是___A___ 。

A、改善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

B、节省内存

C、提高CPU的利用

D、提高I/O设备的效率

3、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____C___。

A、并行技术

B、通道技术

C、缓冲技术

D、虚存技术

4、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_____A__结构的缓冲技术。

A、缓冲池

B、闭缓冲区环

C、单缓冲区

D、双缓冲区

5、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立的设备改造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___D___。

A、存储设备

B、系统设备

C、用户设备

D、虚拟设备

6、如果I/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__C____。

A、程序查询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无条件存取方式

7、中断发生后,应保留_____B_____。

A、缓冲区指针

B、关键寄存器内容

C、被中断的程序

D、页表

8、在中断处理中,输入/输出中断是指_____C___。

Ⅰ、设备出错Ⅱ、数据传输结果

A、Ⅰ

B、Ⅱ

C、Ⅰ和Ⅱ

D、都不是

9、如果有多个中断同时发生,系统将根据中断优先级响应优先级最高的中断请求。若要调整中断事件的响应次序,可以利用_A_____。

A、中断向量

B、中断嵌套

C、中断响应

D、中断屏蔽

10、设备管理程序对设备的管理是借助一些数据结构来进行的,下面的__A____不属于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A、JCB

B、DCT

C、COCT

D、CHCT

11、大多数低速设备都属于__A___设备。

A、独占

B、共享

C、虚拟

D、Spool

12、__C_ 用于连接大量的低速或中速I/O设备。

A、数据选择通道

B、字节多路通道

C、数组多路通道

1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为___B_______。

A、在现代计算机中,只有I/O设备才是有效的中断源

B、在中断处理过程中必须屏蔽中断

C、同一用户所使用的I/O设备也可能并行工作

D、SPOOLING是脱机I/O系统

14、___A__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A、SPOOLING

B、虚拟存储技术

C、覆盖与交换技术

D、通道技术

15、SPOOLING系统提高了__A___利用率。

A、独占设备

B、共享设备

C、文件

D、主存储器

16、在操作系统中,_A____指的是一种硬件机制。

A、通道技术

B、缓冲池

C、SPOOLING技术D、内存覆盖技术

17、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____B___。

A、物理设备名

B、逻辑设备名

C、虚拟设备名

D、设备牌号

18、采用假脱机技术,将磁盘的一部分作为公共缓冲区以代替打印机,用户对打印机的操作

实际上是对磁盘的存储操作,用以代替打印机的部分是__C______。

A、独占设备

B、共享设备

C、虚拟设备

D、一般物力设备

19、按____D_ 分类可将设备分为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A、从属关系

B、操作特性

C、共享属性

D、信息交换单位

20、_C___算法是设备分配常用的一种算法。

A、短作业优先

B、最佳适应

C、先来先服务

D、首次适应

21、利用虚拟设备达到I/O要求的技术是指_C___。

A、利用外存作缓冲,将作业与外存交换信息和外存与物力设备交换信息两者独立起来,并使他们并行工作的过程。

B、把I/O要求交给多个物理设备分散完成的过程。

C、把I/O信息现存放在外存,然后由一台物理设备分批完成I/O要求的过程

D、把共享设备改为某个作业的独享设备,集中完成I/O要求的过程

22、将系统中的每一台设备按某种原则进行统一的编号,这些编号作为区分硬件和识别设备的代号,该编号成为设备的_A____。(不考)

A、绝对号

B、相对号

C、类型号

D、符号名

23、通道是一种______c____。

A、I/O端口

B、数据通道

C、I/O专用处理器

D、软件工具

二、题空题

1、设备分配应保证设备有_高利用率___和避免__死锁_。

2、设备管理中采用的数据结构有_DCT_____、_SDT____、__COCT____、_CHCT____等四种。

3、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I/O设备可分为_独占设备__、_共享设备____和___虚设备___三种类型。

4、按所属关系对I/O设备分类,可分为系统设备和___用户设备_____两类。

5、引起中断发生的事件称为___中断源_____。

6、常用的I/O控制方式有程序_直接控制方式_、中断控制方式、_DMA方式_和通道控制方式。

7、设备分配中的安全性是指__设备分配中应保证不会引起进程死锁__________。

8、通道指专门用于负责输入/输出工作的处理机。通道所执行的程序称为__通道程序__。

9、虚拟设备是通过_SPOLING____技术把___独占设备变成能为若干用户_共享_____的设备。

10、实现SPOOLING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开辟出称为_输入井_和_输出井__的专门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三、应用题

1、在某计算机系统中,其屏幕显示分辨率为640X480,若要存储一屏256彩色的图像,需要多少字节存储空间?(640*480)

2、在某计算机系统中,时钟中断处理程序每次执行的时间为2ms(包括进程切换开销)。若时钟中断频率为60Hz,试问CPU用于时钟中断处理的时间比率为多少?(2/(1000*(1/60)))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操作系统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空*1分=20分) 1、操作系统的特征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性。 2、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可使用_系统调用(或程序接口、编程接口) __接口来请求 操作系统服务。 3、进程在内存中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就绪、执行、阻塞。 4、进程同步机制应遵循的4条准则是: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 等待_。 5、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也不可并发执行的原子操作称为_原语(或原子操作)。 6、在FCFS调度中,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 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带权周转时间(即响应比)是_3_ o &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若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变为先 来先服务(或FCFS —调度算法。 9、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表是用来指出进程的逻辑页号与内存物理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10、已知某页式管理中页长为2KB/页,逻辑地址为2500处有一条指令,问:该指令的页号为_匚_,页内地址为452 o 11、按存取控制属性分类,可将文件分为只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_三类。 12、操作系统的五大主要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_、用户接口。 13、设A进程正在执行,突然被更高优先权的B进程抢占了CPU,则A进程应转入_就绪__队列。 14、在记录型信号量中,某进程在执行一 Signal (或V)一原语时可能会唤醒 另一个阻塞进程(用英文标识符作答)。 15、页式存储管理中,记录逻辑页号到物理块号映射关系的数据结构称为一页_ 表,该表的长度是由进程大小和_页面大小(或页长)_共同决定的。 16、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它的进程控制块(或PCB )存在,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 是它的I作业控制块(或JCB )存在。 17、进程运行时因为时间片到而转向_就绪_态,因等待事件或资源而转向_阻塞_ ^态。 18、若无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则_就绪_队列必为空。 19、在分页存储管理中,地址结构由页号P和位移量W组成,地址转换时页号P 与页 表长度L进行比较,如果P_大于等于(或三)_L,则产生越界中断。 20、抢占式调度的开销比非抢占式调度的开销大, 21、某页式存储系统中,地址结构的第0到11位表示页内偏移量,第12到15 位表示页号,则进程的页长为_4_KB,最多允许有_16—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目前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关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又分为哪几种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一 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处理方式来考虑,可分为批处理系统(MVX、DOS/VSE)、分时系统(WINDOWS、UNIX、XENIX、Mac OS)、实时系统(iEMX、VRTX、RTOS,RT Linux);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二 根据所支持的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MSDOS、OS/2)、多用户系统(UNIX、MVS、Windows);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三

根据硬件结构,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Windows NT、OS/2 warp)、分布式系统(Amoeba)、多媒体系统(Amiga)等。 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是: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扩展资料: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简介 CP/M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 主设计人:Gary Kildall博士 出现年月:1974年>>>>>详细内容 MS-DOS DOS系统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1985年到1995

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主设计人:Tim Paterson 出现年月:1981年>>>>>详细内容 特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设支持良好 小巧灵活 应用程序众多 Windows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功能: 1. 资源管理:协调、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2. 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和服务。 操作系统特征: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性: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3.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时使用的方法。 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2.提高了OS的可靠性 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存储器管理、低级I/O功能。 第二章进程 程序和进程区别: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 程序顺序执行: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间断性,无封闭性,可再现性 进程:1.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和实体; 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 它可以由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直至完成而被撤消 2.并发性; 3.独立性; 4.异步性; 进程的基本状态: 1.执行状态; 2.就绪状态; 3.阻塞状态; 进程控制块PCB:记录和描述进程的动态特性,描述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状态变化。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运行状态: 1.系统态(核心态,管态)具有较高的访问权,可访问核心模块。 2.用户态(目态)限制访问权 进程间的约束关系: 1.互斥关系 进程之间由于竞争使用共享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约束的关系。

操作系统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 1.说明分布式系统相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 答:相对于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的优点:1)从经济上,微处理机提供了比大型主机更好的性能价格比;2)从速度上,分布式系统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大型主机更强;3)从分布上,具有固定的分布性,一些应用涉及到空间上分散的机器;4)从可靠性上,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如果一个极强崩溃,整个系统还可以继续运行;5)从前景上,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计算能力可以逐渐有所增加。 分布式系统的缺点:1)软件问题,目前分布式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太少;2)通信网络问题,一旦一个系统依赖网络,那么网络的信息丢失或饱和将会抵消我们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3)安全问题,数据的易于共享也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 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分布式系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个人计算机的存在和人们共同工作于信息共享的需要,这种信息共享必须是以一种方便的形式进行。而不受地理或人员,数据以及机器的物理分布的影响 2.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叫多处理机系统,不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为多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所有CPU共享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在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计算机有它自己的存储器。 多处理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基于总线的多处理机系统包含多个连接到一条公共总线的CPU以及一个存储器模块。基于交换的多处理机系统是把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纵横式交换器将这些存储器模块连接到CPU上。 多计算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系统。在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CPU都与他自身的存储器直接相连,处理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这样的共享多重访问网络彼此相连。在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之间消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路由,而不是想基于总线的系统中那样通过广播来发送。 3.真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必须有一个单一的、全局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进程管理必须处处相同。文件系统相同。使用相同的系统调用接口。 4.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解释透明性问题对系统和用户的重要性。 答: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透明性是指它呈现给用户或应用程序时,就好像是一个单独是计算机系统。 具体说来,就是隐藏了多个计算机的处理过程,资源的物理分布。 具体类型:

《操作系统实用教程》课后题参考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软硬件资源、系统软件、用户 2.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文件资源;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 3.分时(或多用户、多任务)单用户(或单用户、单任务) 4.分时OS 时间片轮转批处理OS 吞吐率实时OS 实时性和可靠性 5.命令接口系统调用 6.系统调用 二、选择题 三、简答题 1.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虚拟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硬件的改进导致操作系统发展的例子很多,内存管理支撑硬件由分页或分段设施代替了界寄存器以后,操作系统中便增加了分页或分段存储管理功能。图形终端代替逐行显示终端后,操作系统中增加了窗口管理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多个窗口在同一时间提出多个操作请求。引进了中断和通道等设施后,操作系统中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功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操作系统的发展,例如,计算机由单处理机改进为多处理机系统,操作系统也由单处理机操作系统发展到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和并行操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随着信息家电的发展,又出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 3.在一段时间内,内存中能够接纳多道程序的系统称为多道程序系统。 单道程序环境下处理器的利用率很低,当程序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处理器空闲,同时外部设备的利用率也很低,引入多道程序系统以后,整个计算机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4.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具有以下特性: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对处理时间和响应时间要求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多路性、独立性和交互性,整体性强。 5.分时操作系统和批处理操作系统虽然有共性,它们都基于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但存在下列不同点: ●追求的目标不同。批处理系统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作业吞吐率为目标;分时系 统则要满足多个联机用户立即型命令的快速响应。 ●适应的作业不同。批处理系统适应已经调试好的大型作业;而分时系统适应正在调 试的小作业。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虚拟机:在裸机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层新的操作系统的软件,就变成了功能更为强大的虚拟机或虚机器。 操作系统的目标:1. 方便性2. 有效性3. 可扩充性4. 开放性 操作系统的作用: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作扩充机器)。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人工操作方式的特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独占性;串行性。缺点:计算机的有效机时严重浪费;效率低 脱机I/O方式的主要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提高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自动性; 顺序性;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原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可提高存和I/O设备利用率;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处理机管理问题(2)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5)作业管理问题 分时系统: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时间片: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对处理机管理,可归结为对进程的管理:进程控制(创建,撤消,状态转换);进程同步(互斥,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分配(最基本);存保护;地址映射;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设备分配;设备处理(相当于启动);缓冲管理;虚拟设备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文件保护。 用户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图形接口 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无结构OS;模块化OS结构;分层式OS结构 模块化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是由按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某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规定好模块之间的接口。 微核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通信管理-I/O设备管理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最基本);并发性;异步性;独立性;结构特征(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PCB) 进程的基本属性: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可独立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的基本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的状态;进程调度所需信息;进程控制信息。进程控制一般是由操作系统的核中的原语来实现 临界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等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进行使用的资源。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整理版本

操作系统复习 第一章概述 1、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及基本功能; 2、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 第二章进程管理 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运行); 2、进程的概念、特征、基本状态及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3、PCB的概念、前趋图与进程图; 4、原语的概念及进程控制原语的种类; 5、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的概念、临界资源与临界区的概念; 6、信号量及其应用; 7、线程的概念及种类、引入线程的目的;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调度的层次与作用; 2、常用调度算法及计算; 3、死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条件; 4、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 5、银行家算法及计算; 第四章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的目的及功能; 2、重定位的概念及方法; 3、内碎片与外碎片; 4、常用分区分配算法及对应的空闲区排列方式; 5、基本分页(分段、段页式)的概念、页(段)表的作用、地址变换; 6、分页与分段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 7、快表的作用、内存访问时间的计算; 8、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及关键技术; 9、页面置换算法、缺页率计算、LRU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抖动、Belady异常、缺页中断;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任务、功能及目标; 2、I/O设备的分类,设备、控制器及通道的关系; 3、通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I/O控制方式及推动发展的因素、各自适用的场合及设备类型; 5、缓冲区的概念、分类及引入目的; 6、I/O软件的层次、各层主要功能、设备独立性的概念; 7、SPOOLING技术的概念、作用及SPOOLING系统的组成; 8、磁盘访问过程及访问时间的确定、块号与柱面、磁道、扇区号的对应关系、磁盘调度算法及其计算;扇区的优化; 第六章文件管理 1、文件系统的组成、功能; 2、打开、关闭操作的目的; 3、文件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分类; 4、FAT表的作用、FAT表大小的计算;

操作系统介绍与安装完整版.doc

认识操作系统 系统简介 定义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操 操作系统所处位置 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

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种类:各种设备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智能卡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多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大型机操作系统。 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有三种: 桌面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1桌面操作系统 桌面操作系统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上。个人计算机市场从硬件架构上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阵营,PC机与Mac 机,从软件上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类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1、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Mac OS X,Linux发行

版(如Debian,Ubuntu,Linux Mint,openSUSE,Fedora等); 一个流行Linux发行版——Ubuntu桌面 Mac OS X桌面 2、微软公司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等。 Windows 8 Metro Windows 8桌面 ○2服务器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指的是安装在大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比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集中在三大类: 1、Unix系列:SUN Solaris,IBM-AIX,HP-UX,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2.2 作业有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 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了用户的控制意图 *2.9 为什么说分时系统没有作业的概念? 答:因为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得到的时间片有限,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信息直接输入到内存工作区中和其它程序一起抢占系统资源投入执行,而不必进入外存输入井等待作业调度程序选择。因此,分时系统没有作业控制表,也没有作业调度程序。 3.1 PCB表(运行队列只有一个) 3.2 一个概念可再入程序(纯代码,执行过程中自身不改变) 3.3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运行的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就绪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等待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 答:在单处理系统中,处于运行态的进程最多为1个,最少0个;就绪进程最多N-1个,最少0个;处于阻塞的进程最多N个,最少0个。

3.4 有没有这样的状态转换,为什么? 等待—运行;就绪—等待 答:没有等待到运行,只能等待 就绪;也没有就绪到等待,只能运行—>等待3.5 一个状态转换的发生,是否一定导致另一个转换发生,列出所有的可能答:就绪到运行 3.6 司机与售票员之间的关系 3.7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3.8 读者写着问题 3.9 已知一个求值公式(A2+3B)/(B+4A),若A、B已赋值,试画出该公式求值过程的前趋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P、V操作描述它。 3.10 在单处理机的分时系统中,分配给进程P的时间片用完后,系统进行切换,结果调度到的仍然是P。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形吗?如果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有可能。例如,若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后,被迫回到就绪队列时,就绪队列为空,这样进程P就是就绪队列中唯一的一个进程,于是调度程序选中的进程必定是P。又如在按优先级调度的程序中,就绪对列按进程的优先级排列,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之后回到就绪队列时,若其优先级高于当前就绪队列中的其他进程,那么再次被调度。 3.11 设有一个发送者进程和一个接收者进程,其流程图如图所示。S是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信号量,mutex是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信号量。试问流程图中的A、B、C、D四个框中应填写什么?假定缓冲区有无限多个,s和mutex的初值应为多少? A:P(mutex) B:V(mutex) C:P(s) D:P(mutex) s=0,mutex=1 发送者进程

操作系统复习整理提纲

第2章操作系统硬件环境 2.1.2处理机状态 1.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1)特权指令:是指在指令系统中那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 (2)用户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只有操作系统才可以使用系统所有指令(包括非特权和特权)。 (3)指令系统分为: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2.处理机状态 (1)多数系统将处理机工作状态分为:管态和目态。 (2)管态:一般指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时的状态,具有较高的特权级别,又称为特权态(特态)、 系统态。 (3)目态:一般指用户程序运行时的状态,具有较低的特权级别,又称为普通态(普态)、 用户态。 (4)当处理机处于管态时,全部指令(包括特权指令)可以执行,可以使用所有资源,并具 有改变处理机状态的能力。 (5)当处理机处于目态时,就只有非特权指令能执行。 (6)特权级别越高,可以指向的指令集合越大,而且高特权级别对应的可运行指令集合包含 低特权级的可运行指令集。 第3章操作进程与进程的管理 3.1进程的引入 1.引入目的:为了解决不可再现性引入(PCB)进程控制器来解决。 3.1.4多道程序设计 2.多道程序设计 (1)定义: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 的内存并运行。 (2)例题:P53 3.2进程 3.2.1进程概念 1.进程定义: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在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1)程序在处理机上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成为进程。 (2)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所发生的活动。 (3)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4)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 (5)进程是可以和别的计算并发执行的计算。 2.程序与进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程序是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指令的有 序序列,它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2)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几个程序。 (3)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程序则不是。 (4)程序可以作为一种软件资源长期保护,而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联系:进程是具有结构的。 3.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试题一及答案

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试题一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Linux系统是一个()的操作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单用户、多任务 C.多用户、单任务 D.多用户、多任务 2.Red Hat Linux 9系统中用户默认的Shell是()。 A.bash B.ksh C.csh D.sh 3.如果忘记了ls命令的用法,可以采用()命令获得帮助。 A.?ls B.help ls C.man ls D.get ls 4.要给文件file1加上其他人可执行属性的命令是()。 A.chmod a+x file1 B.chown a+x file1 C.chmod o+x file1 D.chown o+x file1 5.使用$cd ~命令后,会进入( ) 目录。 A. / B. ~ C.用户的主目录 D. /tmp 6.添加用户“user”的命令是()。 https://www.doczj.com/doc/e9706176.html,er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e9706176.html,eradd user C.add user D.adduser 7.删除用户“user”及其主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命令是()。 https://www.doczj.com/doc/e9706176.html,erdel -p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e9706176.html,erdel -r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e9706176.html,erdel -a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e9706176.html,erdel -z user 8.查看系统当中所有进程的命令是()。 A.ps all B.ps aix C.ps auf D.ps aux 9.配置主机网卡IP地址的配置文件是()。 A./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B./etc/sysconfig/network C./etc/resolv.conf D./etc/host.conf 10.指定系统主机名的配置文件是()。 A./etc/hosts B./etc/host.conf C./etc/sysocnfig/network D./etc/resolv.conf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重点题型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操作系统通常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系统软件,它把硬件裸机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的一台虚拟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更加方便,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上层的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比硬件提供的功能更多的支持。 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并发 2)共享 3)虚拟 4)异步 4.分时系统的概念 把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尤其是CPU时间)进行时间上的分割,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间片,每个用户依次轮流使用时间片,实现多个用户分享同一台主机的操作系统。 5.分时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个) 1)及时接收 2)及时处理 6.并发性的概念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事件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的交替执行。 7.程序顺序执行的特征和并发执行的特征 顺序执行的特点: 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的特点:

1)、间断性(失去程序的封闭性) 2)、不可再现性 任何并发执行都是不可再现 3)、进程互斥(程序并发执行可以相互制约) 8.进程的定义 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为了使参与并发执行的每个程序(含数据)都能独立的运行,在操作系统中必须为之配置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称为进程控制块(PCB)。系统利用PCB来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过程,进而控制和管理进程。 9.进程的组成部分 进程是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组成的,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三部分便构成了进程实体(又称进程映像)。 10.进程的状态(状态之间的变化) 就绪状态、执行状态、阻塞状态。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在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之后,该进程便可以执行,相应的,他就由就绪状态转变为执行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如果因为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已经用完而被暂停执行时,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又回到就绪状态;如果因为发生某事件而使进程的执行受阻(如进程请求访问临界资源,而该资源正在被其它进程访问),使之无法继续执行,该进程将有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在获得了资源后,转变为就绪状态。 11.进程同步的概念 进程同步是是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地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简单的说来就是: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12.PV原语的作用

第四章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存储管理 1. C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 段式 B. 页式 C. 固定分区 D. 段页式 2.虚拟存储技术是 B 。 A. 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 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 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3.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 的限制。 A. 物理内存的大小 B. 磁盘空间的大小 C. 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 D. 计算机地址位数 4.动态页式管理中的 C 是:当内存中没有空闲页时,如何将已占据的页释放。 A. 调入策略 B. 地址变换 C. 替换策略 D. 调度算法 5.多重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 B 的内存单元。 A. 地址连续 B. 若干地址不连续 C. 若干连续的帧 D. 若干不连续的帧 6.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 C 次内存。 A. 1 B. 2 C. 3 D. 4 7.分段管理提供 B 维的地址结构。 A. 1 B. 2 C. 3 D. 4 8.系统抖动是指 B。 A. 使用计算机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 刚被调出内存的页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 C. 系统盘不干净,操作系统不稳定的现象 D. 由于内存分配不当,造成内存不够的现象 9.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现象。 A. 静态分区管理 B. 请求分页式管理 C. 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10.在分段管理中 A 。 A. 以段为单元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B. 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 C. 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 D. 每段是等长的 11.请求分页式管理常用的替换策略之一有 A 。 A. LRU B. BF C. SCBF D. FPF 12.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D 。 A. 名称空间 B. 虚拟地址空间 C. 相对地址空间 D. 物理地址空间 13. C 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二维地址结构。 A. 固定分区 B. 分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计算机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 1)微机操作系统随着微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Microsoft 公司开发的DOS是一单用户单任务系统,而Windows操作系统则是一多户多任务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从Windows 3.1发展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等等。它是当前微机中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Linux是一个源码公开的操作系统,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灵感对其进行改变,这让Linux吸收了无数程序员的精华,不断壮大,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采用,是Windows操作系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语言处理系统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称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如果要在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程序就必须配备程序语言翻译程序(下简称翻译程序)。翻译程序本身是一组程序,不同的高级语言都有相应的翻译程序。翻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解释”。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执行都采用这种方式。它调用机器配备的BASIC“解释程序”,在运行BASIC源程序时,逐条把BASIC的源程序语句进行解释和执行,它不保留目标程序代码,即不产生可执行文件。这种方式速度较慢,每次运行都要经过“解释”,边解释边执行。 另一种称为“编译”,它调用相应语言的编译程序,把源程序变成目标程序(以.OBJ为扩展名),然后再用连接程序,把目标程序与库文件相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尽管编译的过程复杂一些,但它形成的可执行文件(以.exe为扩展名)可以反复执行,速度较快。运行程序时只要键入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键即可。 对源程序进行解释和编译任务的程序,分别叫作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有相应的编译程序;BASIC、LISP等高级语言,使用时需用相应的解释程序。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请注意:考试范围是前6章所有讲授过内容,下面所谓重点只想起到复习引领作用。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合理进行作业调度方便 用户管理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 断更新和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 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内存。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打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最重要的特征)、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别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处理机管理 功能 7、O S的用户接口包括什么?用户接口、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第二章进程管理 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进程及其特征进程是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是能够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堆栈等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 立性、异步性 4、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p38 5、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终端用户请求、父进程请求、负荷调节需要、操作系统 的需要 6、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其转换p39 7、进程控制块及其作用进程数据块是一种数据结构,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 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使在一个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 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8、进程之间的两种制约关系直接相互制约关系、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9、临界资源是指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0、临界区是指每次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11、同步机构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2、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p55/ppt 13、经典同步算法p58/ppt 14、进程通信的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5、线程的定义是一种比进程更小,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用来提高系统内

操作系统题库(1401软件工程)

操作系统复习题: 1.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由()的引入而导致的。 A.单道程序 B.磁盘 C.对象 D.多道程序 2.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A.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 B.虚拟存储管理、处理机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 C.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D.进程管理、中断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3.操作系统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硬件 B.软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4. Windows 98 是()操作系统。 A.多用户分时 B.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多任务 D.单用户单任务 5. 一个进程释放了一台打印机,他可能会改变(A)的状态。 A另一个等待打印机的进程 B 输入、输出进程 C 自身进程 D 所有等待打印机的进程 6. 进程和程序的根本区别是()。 A 是不是被调入到内存中 B 是不是具有三种状态 C 静态和动态之分 D 是不是占用处理器 7.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完成的。 A、硬件 B、地址转换程序 C、用户程序 D、装入程序 8.在操作系统中,()指的是一种硬件机制。 A 通道技术 B 缓冲池 C SPOOLing技术 D 内存覆盖技术 9. 设在内存中有P1、P2、P3三道程序,并按照P1、P2、P3的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I/O操作时间由下图给出: P1:计算60ms----------------I/O 80ms-----------------计算20ms P2:计算120ms--------------I/O 40ms-----------------计算40ms P3:计算40ms----------------I/O 80ms-----------------计算40ms 调度程序的执行时间忽略不计,完成这三道程序比单道运行节省的时间是( ) A 80ms? ? ? ? ?? B 120ms ? ? ? ? ??? C 200ms? ? ? ? ?? D 160ms 10. 本地用户通过键盘登录系统时,首先获得键盘输入信息的程序是()。 A命令解释程序 B 系统调用服务程序 C 中断处理程序 D 用户登录程序 11.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A、进程释放资源 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12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总结-汤子瀛知识讲解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总结-汤子瀛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以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1.1.1操作系统的目标:1.方便性 2.有效性 3.可扩充性 4.开放性 2.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用作扩充机器 1.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1.2.3多道批处理系统: 1.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1)提高CPU的利用率)(2)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3)增加系统吞吐量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1)多道性(2)无序性(3)调度性 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 4.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处理机管理问题(2)内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 (5)作业管理问题 1.2.4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1.分时系统的产生: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求(需要的具体表现:人-机 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 2.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1)及时接收(2)及时处理 3.分时系统的特征:(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1.2.5实时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