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3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浅析河北衡水2011年对外贸易强劲增长。
出台《进一步推进外贸出口大发展的意见》,衡水外贸行业的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这就为高校学生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但也突显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安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代理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岗位群广泛,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
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
教育观念与就业导向观念的更新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先导,观念转变得越快,教学改革的思路就越清晰。
当前,应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着重研究高职教育的定位,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2.课程内容较多,与目标学生水平不匹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代理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岗位群广泛,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
新形势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探索与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另外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中小型制造企业蓬勃发展,社会因此急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高校从而纷纷增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飞速发展。
但目前大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不难,找好工作难的现象,尤其是高职生。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高职教育【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china’s economic reform has brought about small and medium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lourishing, the community’s urgent need for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s, and colleges’ additional business english major. and therefore, business english major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but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english graduates are finding a job easy, a good job difficult, especially vocational majors.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he business english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have been given.【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eaching; vocationaleducation一、引言世界经济全球化,全球贸易繁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经济贸易迅猛发展,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更加频繁,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商务英语基础:主要包括商务英语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商务场合中的常用表达和句型。
2. 商务沟通:主要涉及商务场合中的沟通技巧,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以及商务演讲和谈判技巧。
3. 商务文化: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文化背景,包括礼仪、习俗、商业习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商务文化环境。
4. 国际贸易: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实务,包括贸易术语、合同、支付方式、物流等方面的知识。
5. 商务谈判:主要涉及商务谈判的策略、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制定谈判计划、如何进行报价和还价等。
6. 跨文化沟通:主要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7. 商业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商业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商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实习课程:通过实习课程,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具体设置。
例如,如果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是国际贸易方向,那么课程设置可以更加侧重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如果专业方向是市场营销方向,那么课程设置可以更加侧重于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调研和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012年第0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5,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5期)Total No .305本文为2011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重点改革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2010年度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课题(课题编号:JZ201005)总结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2—03—09作者简介:朱伟芳(1978—),女,浙江绍兴人。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课程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朱伟芳(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系,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进行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近年来,高职教育相继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某种程度上,高职教育即就业教育,人才社会需求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本文基于社会调研的结果,对商务英语专业对应岗位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和方案。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社会需求分析;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73—03一、研究背景截止2007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为1168所,其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共789所,开设率达到67%,商务英语专业为高职外语类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也是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
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相继进入了内涵发展阶段。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课程设置是能否合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差异化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内涵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差异化优势(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 )是指一个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满足其特殊偏好的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从而使该企业具有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及差异化竞争优势(百度百科)。
差异化优势表现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即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有别于兄弟院校的独特优势,而这独特优势正是学生的“就业资本”。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curriculum )是教育机构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计划或方案,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所做的涉及与规定。
广义的课程还包括教育环境和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
课程开发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宏观的———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主要解决课程的来源、设置、排序。
第二层次是中观的———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这一层次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第三层次是微观的———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
这一层次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等问题。
本文所作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主要基于课程开发中的第一、第二层次。
二、开展社会调研,明确商务英语人才社会需求市场调研是课程开发的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问题。
教育部十六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因此每年进行社会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参观和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等多种调研方式,围绕商务英语人才岗位需求和就业现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职业素质教育、就业创业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合37理化分析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为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学校于2011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社会调研。
商务英语专业向历届毕业生发放问卷共145份,调研了遍及绍兴、宁波、杭州等10家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机关,与嘉兴职院、宁波职院、浙江城市职院等10所同类院校进行了访谈。
调研后得出:商务英语专业主要面向国际商务一线的业务岗位和管理岗位,可从事的岗位为: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和商务助理;同时也明确了这三类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应具有的能力,为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打下了基础。
三、商务英语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和素质的叠加,还直接涉及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
课程体系就好比人的骨架,骨架牢固了,人才能行动自如。
各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就课程总体结构而言,重技能轻素养从课程结构看,除公共课外,更多的课程是针对专业的学习和某种特定技能的培养,而现在用人单位非常强调的人文、心理、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比较缺乏。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才是最基本的。
”某一门专业技术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掌握,但人文社会科学的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
高校更应该提供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中,必须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以往的课程设置过分注重技能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忽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培育不够。
故可在基础课中增设《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就专业课程而言,有些课程实用性不强,凸显专业特色的课程课时不足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核心。
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有些学校开设《英语阅读》、《语法》等英语基础课,这些专业基础课虽然对提高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些课程的实用性并不强,学生对这类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不如加大对《综合英语》课程的建设力度。
因为《综合英语》课程不仅是学生打好坚实语言基础的综合平台,实际教学中,也在内容上对《英语阅读》和《语法》有一定的涵盖。
调研中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和“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是从事国际商贸工作的“敲门砖”,如果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听”“说”课程课时量不足,则难以达到听说领先的效果。
基于此,商务英语专业应提高《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商务现场口译》等相关听说类课程的比重。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未能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密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
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容易忽视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课程内容与考试大纲要求没有实现对接,二是课程学期安排和资格证书考试时间不一致。
而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能培训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需要将职业技能认证要求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实现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的有效对接,真正做到“课证融通”。
因此,《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可与“国际商务单证员专业证书”融通,《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口语》可与“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融通。
(四)缺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因此课程设置要结合这一要求,因地制宜。
浙江各地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如绍兴的纺织经济、宁波发达的服装业、义务的小商品经济等。
如果商务英语能结合各地区经济实际,开设相关特色地方化课程或课程群,专业的特色将容易凸现,差异化优势利于确立。
如绍兴纺织经济发达,有全国纺织品集散地中47国轻纺城,有商务部批准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纺织品博览会”,这些地域经济优势给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大量的纺织外贸企业和国际型展会能给学生各种实践机会。
为更好和有效地利用好这个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可增设《纺织英语》、《会展英语》、《纺织品跟单实务》这些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在当地择业的就业竞争力。
(五)未能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瑞格卢斯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连接的科学,它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知识体系”。
过去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语言类的课程偏多,课程的理论学时偏多而实践时间偏少,没有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
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一种“知识”体系,其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寻求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之间的系统化的纽带。
通过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调查分析,归纳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按照工作岗位(群)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将培养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
四、总结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一是来自其所承载的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二是来自其所承载的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
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保持在稳中求变的状态,从而达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进而突出“差异化”培养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表一: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及专业对应课程(以安排商务旅行、商务会谈口译为例)序号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相关课程1安排商务旅行1、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2、预订机票;3、安排住宿;4、安排行程;5、迎来送往;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谈判与礼仪2一般商务会谈口译1、接受口译任务;2、了解翻译对象与内容,准备相关资料;3、提供高质量的现场翻译;4、整理现场翻译文字资料;5、总结翻译质量商务英语口译翻译技巧与实践[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2006,11,16.[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329474.htm.[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4]李学锋,黄燕,杨蓉.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2).[5]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