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基本理论

安全基本理论

安全基本理论
安全基本理论

安全基本理论

一、冰山理论

(一)冰山理论的含义

冰山理论表明,雄伟壮观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其他八分之七隐于水面下,而水下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和主体。

将冰山理论运用于安全管理可以得出:造成死亡事故与严重伤害、未遂事件、不安全行为形成一个像冰山一样的三角形,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整体的一小部分,而冰山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部分,却庞大的多。

对冰山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每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都对应有相当多的未遂事故

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一定后果,但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损失的事件。

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大量发生的是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容易造成人们对此忽视,另一方面,未遂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极有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或重大事故。如果分析这些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的事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则重大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研究未遂事故,消除其发生的原因和斩断事故的发展过程,就必然能控制严重事故的发生。从这一点讲,未遂能够对导致重大事故的原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有效的“免费教训”。

(2)从事故直接成本和间接损失方面理解

事故直接的、可见的、有形的损失是通过财产(如医疗费、补偿费、复原费、误工费、生产环境恢复费、设备修复费等)来衡量的,对事故成本的分析表明,该损失是冰山露在水

面的部分,比较小,而间接的、看不见的、无形的事故损失(工作延误、设备损坏、管理者时间延误等)是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两者基本上是6:53的比率。

因此,注意重大事故的信号,防止事故的潜在损失。

(二)冰山理论的启示

用冰山理论指导安全生产,企业必须把握好两个环节:

安全管理关口要前

大力排查未暴露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从人员、设施、材料、环境等方面进行清理识别,切实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已发现的隐患,及时治理和消除。

对已发或未遂事故,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安全意识、个人素质、安全监督、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等方面认真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居安思危要经常化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让职工认识到“隐藏在水下的冰山”更危险,做到“让安全变成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进而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由“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我爱安全”的转变。

每一名职工都应强化安全意识,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当好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是不容有片刻休息的生命接力,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这样,才能消除隐藏于“水下”的事故隐患,企业才能“破冰远航”。

二、金字塔理论

(一)金字塔理论的含义

“安全金字塔”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得出:

(1)重伤死亡事故占0.3%,共1650人;

(2)轻伤事故占8.8%,共48400人;

(3)无伤害事故占90.9%,共499950人。

从中得出重伤死亡事故为1,轻伤事故为29,无伤害事故为300的结论。即,在1个重伤死亡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我们可以形象的用下面的“安全金字塔”来示意。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若不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形成300起无伤害的虚惊事件,而这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的控制失效,则可能出现29起轻伤害事故,直至最终导致死亡重伤害事故的出现。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金字塔理论的实例

某操作工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他的职业健康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金字塔理论的启示

海因里希“安全金字塔”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事故预防原理: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现实中我们就是要从细节管理入手,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金字塔”的最底层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从而实现企业既定的总体安全生产方针,预防重大事故的出

现,实现全员安全。

三、木桶理论

(一)木桶理论的含义

木桶理论又称短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木桶理论”的本义,最短的木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决定了木桶的容量。

围绕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扩展出三个推论:

(1)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2)所有木板比最低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越多,浪费越大。

(3)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

对于推论可以理解为,要想盛满水,不是去增高那些长木板,而是应该对最短的木板下工夫,依次补齐。

(二)木桶理论的启示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同时,安全管理还是一项系统工作,在这个系统里,任何一项工作有所疏忽和放松,都有可能成为那块“短板”。

关注安全管理中的短板效应,应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要克服错误观念,端正安全态度

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都要克服安全“短”不可治、“短”不可避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安全理念。

从“细”处着手,从“严”字着手

安全管理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小环节问题都有可能是大隐患、大问题,只有抓好细小环节管理,才能保证大管理、大安全。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应有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严格制度、严控过程,注重细小环节管理。

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顾及“群体”,更要重视“个体”。正是许许多多不起眼的“个体”小事,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重重隐患,酿成了事故恶果。

忽略了一根随手应该拆除的临时短接线,就可能引发一场短路事故;忘记急停按钮复位,

就可能导致重大操作事故;随意系挂安全带,就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亡事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举手之劳,可一旦被忽略后,便为事故留下了重大隐患。要把确保安全的落脚点放在每一块“短板”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短块木板”产生的负面效应,只有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会有保障。

要夯实班组基础,切实抓好自保、互保和联保

班组成员如同“木板”,客观上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业务技能的参差不齐,还表现在性格、态度、爱好、人际关系等生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要提高班组的“蓄水能力”即安全能力,就必须发挥班组的集体作用,严格现场生产组织,工作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工作中相互提醒,互相照应;工作后细心检查,消除隐患;实现整体效能的1+1>2。

总之,安全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人员等等都是这个系统上的木板,是环环相扣的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作。

四、破窗效应

(一)破窗效应的含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破窗效应”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也同样存在。将其应用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出:事故隐患无处不在,看起来很小的一个违章或疏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

破窗效应安全安全生产中的表现

生产现场一旦有人违章作业,又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处罚,周围其他人员就可能会跟着干,从而产生“大家都这么干也没有出什么事,我这样干应该也不会出事”的心理暗示。

以上这种随大流的心理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就有可能使违章行为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严重,甚至是群体性违章,最终就可能造成群体性伤害。

(二)破窗效应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

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努力消除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破窗效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用制度约束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思想意识上筑牢“破窗”产生的防线。

其次,要强化薄弱环节的治理,对于各类不安全因素,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堵塞,不让任何不安全行为在干部职工中蔓延,从行为上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

第三,重视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不让安全隐患有藏身之处,努力消除安全工作中的短板。所有在制度执行、违章违规行为处置以及隐患排查与治理中出现的“破窗”现象,都必须进行及时曝光,以严明的纪律,果断的作为,务实的作风,严肃的态度求得工作的主动,杜绝安全工作中的“破窗效应”,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利用“曝光台”消除安全工作中的“破窗效应”

利用曝光台对任何一个不安全行为及时曝光,向每一名员工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任何人都不能在安全工作中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不放松,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否则就要在曝光台上亮丑;企业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一视同仁的,安全工作是受到时刻关注的,当别人出现不安全行为时,你必须引以为戒,不要步别人的后尘,不要抱侥幸心理跟在别人后面犯同样的错误,否则,你也会受到曝光处理。

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曝光,是及时修补安全工作中“破窗”行为的有效手段,此举能够有效防止最终产生“破窗效应”。这种及时修补“破窗”的举措,对于控制违章现象的产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材N3核安全设备焊接基本知识

教材N3核安全设备焊接基本知识 第一节核安全设备焊接活动 核安全设备是核电厂安全屏障的要紧组成部分。其中,核安全机械设备要紧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主管道和其他核级容器、管道、泵、阀门等,这些设备中大部分设备是由不同部件经焊接而成,这些部件和焊接接头大差不多上压力边界的组成部分,这些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直截了当阻碍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完整性和运行的可靠性,一旦显现破裂将可能带来严峻的放射性开释后果。 一、焊接活动的特点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进展和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焊接作为一种金属连接的工艺方法,在金属结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连接方法相比,焊接连接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同时与其他工艺技术一样,焊接技术也有其自身的薄弱环节。 1、焊接质量好-先进的焊接工艺方法能够确保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现代的检验手段能够使焊接接头的质量得到保证; 2、生产效率高-焊接接头所占空间小,金属材料利用率高,焊接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制造效率高;焊接可适应不同位置、不同结构、不同金属材料的连接,施工操作相对简便,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3、刚度大、整体性好-焊接连接是一种金属原子间的连接,其承载能力强-能够承担静载荷也能够承担动载荷,专门是全焊透的熔焊接头,也能较好地承担各向产生疲劳应力的载荷,使用寿命长久。 4、焊接过程金属材料的性能变化剧烈而复杂,容易产生缺陷-焊接过程中母材、焊材和焊剂熔化、混合再凝固;温度在短时刻从低到高再到低,最终焊接接头的性能不易把握。 二、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重要性和专门性

现代焊接技术已使焊接接头的性能接近母材的性能,但焊接作为一种特种工艺,其质量专门依靠于采纳的焊接工艺、焊工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过程的操纵。 在以往的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活动中,曾发生过多起因设备焊接质量问题而导致的重大事件,对核设施的安全稳固运行构成一定的风险。 如某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焊材采购、验收及焊接工艺评定不充分等问题致使接管安全端焊缝存在超标缺陷;后又由于焊工违反工艺纪律违规进行挖补等缘故,缺陷在制造厂没有完全处理,致使在役前检查时仍发觉超标缺陷。为处理该不符合项,从监督审评、考察承包商、制订返修方案、签订合同到完成全部补焊工作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刻,经济缺失达几百万元,该厂也被吊销了制造许可证。 又如:某制造厂的安全壳喷淋热交换器筒体与管板环焊缝存在严峻未焊透缺陷;某阀门公司在核级阀门制造活动中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制造活动进行操纵,使用无证焊工从事核级阀门的焊接,导致显现阀门质量不合格事件,不得已将所有已安装的阀门切割下来,重新返回制造厂进行修复,造成一定的经济缺失。 上述事例差不多上由于焊接过程操纵不力造成的,除造成一定的经济缺失,还使人们对核安全设备国产化的质量产生疑虑。由此可见,焊接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鉴于焊接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焊接作为一种特种工艺,其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活动中的专门性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焊接设计操纵: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主管道等核岛主设备,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和强辐照环境下运行,要求其制造用原材料包括焊接材料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良好的焊接性及抗辐照和耐腐蚀等性能。关于焊接的结构和强度设计,应遵循核安全设备所用规范的要求。 焊接人员资质: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活动的焊工和焊接操作工必须按照《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治理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焊接工艺操纵: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程序或细则用于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和检验规程的编制和批准,并指导焊工的焊接操作和检验人员的检验。核安全设备焊接工艺评定需评定的项目比常规压力容器的评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基本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和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责任原理五个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管理对象均可看成一个系统,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若干个子系统。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系统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系统原理时应遵循整分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首先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该原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如下: 整――企业领导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进行宏观决策。此阶段,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分――明确分工,层层落实,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合――展现全员的凝聚力,对各部分、人员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管理。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不仅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应从以 下两个方面认识动态相关性原则,如图1所示。 动态相关性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 图.反馈原则3. 反馈原则指的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如图2所示。

网络安全理论知识复习资料

1在网络安全领域,in ternet可分为国际化、社会化、开放化、个人化四个特点。 2信息安全范畴内对电脑非法入侵者称之为黑客或骇客。 3计算机犯罪可以归纳为:破坏计算机、擅用信息系统、滥用信息系统、破坏安全系统四种。 4计算机犯罪集中在机密信息系统和金融系统两方面。 5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的犯罪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危害性、知识性、隐蔽性、广域性。 6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硬件的安全隐患:操作系统安全隐患、网络协议的安全隐患、数据库系统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管理疏漏,内部作案等安全隐患。 7我国信息安全现状: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 (2)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 (3)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 (4)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缺乏权威。 (5)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之趋势。 (6)信息安全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有待提高。 8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学 科。 9信息系统的构成: a)信道b)网络c)传输协议d)主机系统e)数据库系

统f)应用系统 10网络安全实施过程,即边界防卫、入侵检测、安全反应和破坏恢 复 11网络安全内涵包括: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控性与可审查性。 12 一般信息系统会提供认证、访问控制、抵抗赖全服务。 13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14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物理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 运行安全: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 信息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 控制,加密与鉴别七个方面。 15风险分析:了解影响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和存在的风险,找出克服这些风险的方法。 16信息安全领域的安全威胁主要指的是:泄露信息、破坏信息、拒 绝服务。 17从信息安全威胁的来源上可分为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 18从信息安全威胁的动机上可分为偶发性和故意性。 19从信息安全威胁的结果上可分成主动威胁和被动威胁。 20目前我国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有:不良信息的入侵和污染,黑客和计算机犯罪;信息间谍的潜入;信息战,网络病毒,机要信息的扩散,信息网络的脆弱性,信息系统装备过分依赖国外产品。 21什么是威胁评估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舒明磊教研室主任(签名):荣祺2014年7 月1 日2014年7 月1 日

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1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密码学与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攻防方法,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应用有机结合的高级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网络管理维护和信息安全管理方向的职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提高设计文档的撰写能力。 1.2要求 (1) 分析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 (2) 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完成清晰的功能设计; (3) 要求系统架构合理,模块划分清晰; (4) 对于程序设计课题,应编写程序代码,调试程序使其能正确运行;对于操作应用课 题,应有清楚明确的执行步骤和过程; (5) 设计完成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要求装订)、报告的电子文档和程序源代码 文件。 2、课程设计任务内容 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任务要求,选择了T1、T2、T3、T4、T5和T6题目。其中T1要求完成敏感信 息搜集;T2要求完成加解密编程;T3要求完成SQL Server安全设置;T4要求完成 FTP密码与OE账户嗅探;T5要求完成批处理脚本编写与验证蠕虫病毒;T6要求 完成FAT32文件恢复。 (2)最终提供的主操作界面应该为便于操作和使用,文档结构清晰简洁,内容完整准确。 (3)最后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 a)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 b)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稿; c)源程序文件; d)可执行文件。 3、详细设计 3.1敏感信息搜集 3.2加解密编程 3.2.1、利用Bouncy Castle API对数据进行Encoding and Decoding 1.首先编写DESEncrypto.java文件 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DESEncrypto.txt文本文件,接下来把后缀名改成DESEncrypto.java 如下图所示:

第5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5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 理论 一、单选题 【问题】1、安全泛指没有()、不出事故的状态。(分值:1.00) A、危险 B、风险 C、目的 D、原因 【答案】A 【解析】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问题】2、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分值:1.00) A、施工现场 B、工作岗位 C、生产过程 D、工作场所 【答案】D 【解析】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问题】3、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着眼点不一样,但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属于()的范畴。(分值:1.00) A、劳动保护 B、职业健康 C、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 D、安全生产 【答案】D 【解析】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着眼点不同,但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属于安全生产的范畴。 【问题】4、安全生产管理通常是指()。(分值:1.00) A、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B、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 C、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D、以上三者 【答案】D 【解析】安全生产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问题】5、《安全生产法》明确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分值:1.00)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质量第一兼顾安全 C、安全至上 D、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答案】A 【解析】《安全生产法》明确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方针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的指导原则,是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问题】6、新《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分值:1.00) A、自我监督 B、社会监督 C、舆论监督 D、部门监督 【答案】B 【解析】《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要求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明确了各方安全生产职责,目的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问题】7、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分值:1.00) A、统一体 B、完全体 C、有机整体 D、统一整体 【答案】C 【解析】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目关性、目的性、阶层性、综合性、环境适应性。 【问题】8、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原理中,由若干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是()原理。(分值:1.00) A、整分合 B、系统 C、弹性 D、封闭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

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 作者:Christopher Leidigh 第 101号白皮书

摘要 安全事故的数量每一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安全威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如今,为了安全地部署和管理网络,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数据中心专家都需要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本白皮书阐述了网络系统的基本安全知识,包括防火墙、网络拓扑和安全协议等。此外,还给出了最佳方案,向读者介绍了在保护网络安全中某些比较关键的方面。

简介 要保护现代商业网络和 IT 基础设施的安全,不仅需要端对端的方法,还必须充分了解网络中所存在的弱点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虽然这些知识并不足以阻挡住所有网络入侵或系统攻击企图,但可以使网络工程师排除某些常见问题,大量减少潜在的危害并迅速检测出安全性漏洞。随着攻击数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步骤来确保安全性。图 1 显示了历年来安全事故次数的显著上升趋势,数据取自 CERT? Coordination Center (一家互联网安全专业技术中心)。 图 1 – 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次数 – https://www.doczj.com/doc/e911600651.html, 本白皮书除介绍安全基础知识之外,还提供了一些有关网络、计算机主机和网络基础设施元素的最佳方案。由于不存在“确保安全的唯一方法”,因此,哪些措施最为合适要由读者/工程人员自己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 1998-2003 b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年份 报告的安全事故次数 82,094 55,100 21,756 9,859 3,734 2,134 2,573 2,412 2,340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90,00085,00080,000 75,000 70,00065,00055,000 50,000 60,00045,00040,00030,000 25,000 35,00020,00015,0005,000 10,000100,000 95,000

校园安全宣传展板

安全牵动你我他 新格林艺术高级中学校安全教育系列倡导文明安全意识、塑造良好校园形象 防火安全 (一)火灾预防 1.不准在寝室或教室乱拉乱接电线 2.不准在寝室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水壶等 3.不准携带蜡烛和打火机等进去教学区域及宿舍。 4.不吸烟。吸烟危害身体又容易诱发火灾。 5.爱护消防设施。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6.不随意焚烧废纸。 (二)火灾逃生 1.熟悉环境,临危不乱 2.保持镇静,明确方向,迅速撤离 3.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4.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5.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6.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7.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食品安全 (一)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澡。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是否过期,是否有腐烂变质等情况。 3.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4.生吃蔬菜瓜果前要彻底清洁,需要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尽量不吃剩饭菜。 5.引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活动安全 (一)防止触电: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不要随意触摸电线。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切勿乱动。 3.万一遇到有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或其他人员进行抢救。 5.原理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高压线,变电器平台,发射塔,高压输电塔等。 (二)防止高空落物 1.不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2.起重装卸、吊运设备的下面严禁站立、通行和玩耍 (三)课间活动 1.上下楼梯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的人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闹,翻阅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 (四)体育课 1.不携带钥匙等尖锐物品,女生不佩戴金属或者玻璃的装饰物。 2.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要向老师报告,经品准后在指定地点休息。 3.听从指挥,遵守安全常规,不单独进行运动项目,不擅自离场。 4.意外受伤时及时报告老师,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护。 (五)实验室 1.听从老师指导,遵守操作规范。 2.所用药品不能用手接触,品尝味道,任意混合。剩下的药品应交还实验室老师,不能擅自带出实验室。 3.非实验室需要,任何人不准携带点火器具进入实验室。 女生安全 1.夜间不要一人出行,如必须外出尽量结伴而行。 2.在人多的地方应将随身物品防在安全隐蔽的地方,避免财物丢失。 3.穿着打扮要朴素大方,不穿过于暴露的服饰。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共享网络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着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够检测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和脆弱性,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10018-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军事、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大大加强。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在建立之初大都忽视安全问题,而且多数都采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在设计上具有缺陷,因为TCP/IP协议在设计上力求运行效率,其本身就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开放性、互联性等特点,使网络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所以当人们充分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数据、程序等不会因为无意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篡改、泄露,防止非授权的使用或访问,系统能够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以及能够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的具体概念会随着感兴趣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自己的一些绝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一些非法个人通过窃听、篡改、冒充等手段对用户的绝密信息进行破坏。 从网络安全管理员来说,他们希望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拒绝服务、资源非法占用、非法控制等威胁,能够有效地防御黑客的攻击。对于国家的一些机密部门,他们希望能够过滤一些非法、有害的信息,同时防止机密信息外泄,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网络安全既涉及技术,又涉及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主要针对外部非法入侵者的攻击,而管理方面主要针对内部人员的管理,这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二)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 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实体。即信息只能够被授权的用户所使用,它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完整性(Integr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未经授权保持不变的特性。即当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在传输过程不会被篡改、删除、伪造、重放等破坏。可用性(Availability)它是指当网络中的信息可以被授权用户或实体访问,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特性。即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准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或者当网络部分受到破坏需要降级使用时,仍可以为授权用户或实体提供有效的服务。可靠性(Reliablity)它是指网络系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可控性(Controllablity)它是指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和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它可以保证对网络信息进行安全监控。 6.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它是指在网络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认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它可以保证发送方无法对他发送的信息进行否认,并且可以通过数字取证、证据保全,使公证方可以方便地介入,通过法律来管理网络。 二、网络安全评估中的脆弱性研究

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及其工作经验良好实践

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及其工作经验良 好实践 摘要:在核能领域的日常工作中,安全文化和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保障日常的生产安全,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基于此对核安全文化和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过程做了系统回顾,对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质量保证体系,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工作经验和良好实践等内容展开论述,对核安全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国内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以促进未来的核能领域日常工作的人文关怀的提升,加强文化建设和质量管理,以促进工作的高效安全的进展。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未来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的优化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的质量保障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安全;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实践 核安全是核能领域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核安全保护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是管理层次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86年首次提出“安全文化”既念,我国在引入这一概念之后,在核工业界以及其他行内都都引起了普遍关注,使得安全文化的理念构建成为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持续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在核能领域的监管工作中,核安全文化理念有着重要意义,为我国核安全监管事业的发展引入了新活力和新思想。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基于核安全文化的核能质量保障和工作实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改善,以利于更好地建设核安全文化,高效地做好核安全监管工作[1]。 1 核能与核技术应用质量保证 1.1 核能与核技术概况 核能与核技术是继天然放射性和铀裂变现象的发现及加速器和反应堆的发明与建造成功,以核物理、核化学、核辐射探测学等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并结合核电子学、核探测器、核分析技术、加速器及反应堆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高新技术.它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增值和经济效益之高、产生的影响之大,都是人们所预料不到的. 核能与核技术主要包括反应堆技术、加速器技术、同位素制备技术、核辐射探测技术、核分析技术、核成象技术、核军事技术、电离辐射计量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应用核技术等.其中应用核技术又包括同位素示踪技术、辐射加工技术、辐射改性技术、同位素仪器仪表、核医学、核农业等.可以说,“核”与“核辐射”基本上囊括了该学科的全部内容[2]。 核能与核技术目前正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基础核技术与核军事技术已趋于成熟,形成产业,并且具有相当可观的产值.而其它方面尚有大量的新领域正待开发,世界各国投入的研究费用有增无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明显.一些核科学家认为,目前核技术应用的开发仅为其最大技术潜力的30-40%,核能与核技术强大的技术优势决定了其强有力的生命力,是其它技术无法取代的.它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间题[3],如能源、环境、资源、人口和粮食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和促进新技木革命的到来将产生深远影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1 课时)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病毒和垃圾一直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职业学校的高一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2、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3、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 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信息安全防护办法。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两个常见计算机病毒演示程序:QQ木马病毒、“落雪”病毒; 2、收集教材案例; 3、制作《计算机安全知识调查表》(见附件),课后将其发放给学生,回收后统计结果。 七、教学过程: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述的几种适用于安全管理的原理及其相关原则,有其特别性。 1.预防原理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实际上,要预防全部的事故发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采取充分的善后处理对策也是必要的。安全管理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善后为辅”的科学管理方法。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根据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可得到安全管理上的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这三种对策就是所谓的3E原则。3E原则在应用时,首先是工程技术,然后是教育训练,最后才是法制。 (4)本质化原则。所谓本质上实现安全化(本质安全化)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失误一安全功能;②故障一安全功能;③前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2.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安全管理更需要强制性,这是基于事故损失的偶然性,人的“冒险”心理,以及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有: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该原则强调,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创业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作为一项有“否决权”的指标,不安全不准进行

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技术

信息安全架构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法则 安全组织框架

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 (1)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通常通过这样的标准来划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可用性---------------主要通过信息的使用率来划分: 1 非常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25% 2 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50% 3 中等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100% 4 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5%以上。 5 非常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9.9%以上。 完整性----------------通过信息应为修改对公司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 1 非常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忽略 2 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轻微 3 中等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已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或对业务有明显冲击 4 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严重 5 非常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且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 机密性---------------通过信息使用的权限来划分: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潍坊科技学院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8年10月9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实践环节是网络安全类专业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在网络安全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如下。 1)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和网络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动手编写安全程序,通过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设计,加密算法、计算机病毒、恶意 代码的分析与设计等实践锻炼,解决一些实际网络安全应用问题,同时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网络安全相关实验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程序设计能力,具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安全设计、分析、配置和管理 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一)定题部分 任选下列一个项目进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的系统,要求完成系统需求规约文档、系统分析模型文档、系统设计模型文档、系统测试设计文档、系统编码和测试报告。 以下题目任选,但是要达到工作量和代码量的要求,如果不能达到,可以融合几部分的内容。一些功能如果有其他的方法实现,也可以不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对常用的安全软件的功能延伸和改进。自由选题不能设计一些不良程序,比如游戏类,不过可以设计监控,限制玩游戏的程序。 1、局域网网络侦听和数据包截取工具 文档要求 系统分析,包括问题的描述、需求确定、系统要完成的主要功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等 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逻辑模型、模块划分、处理过程等 系统实现,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分模块实现,要求给出程序的功能说明 程序实现要求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为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范畴,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理论素质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是在学习其它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对网络方向的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都起到关键作用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安全攻防的能力,为培养网络安全管理员奠定理论基础和培养应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 1.掌握网络安全的研究体系、了解实验环境的配置 2.熟练掌握网络安全协议基础知识; 3.掌握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4.熟练掌握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原理和操作方法; 5.熟练掌握网络入侵原理和操作方法; 6.熟练掌握网络后门与网络隐身原理和操作方法; 7.掌握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基本知识; (四)教学时数 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0学时) (五)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所发展”是本课程的指导方针: (1)“理论”即计算机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理论。 (2)“实际”即众多的网络安全攻防工具。

(3)“发展”即利用编程技术编写一些网络安全工具。 本课程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广泛、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上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课时比例应保持在2: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模拟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本文 理论部分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教学要点: 1.了解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2.掌握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 3.理解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 4.了解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义; 5.了解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6.具备实验环境的配置能力; 7.能够进行简单的抓取网络数据包实验。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1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学时) 网络安全攻防体系,攻击技术,防御技术,网络的层次体系: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联网安全等。 1.2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学时) 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有害程序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安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des加密的聊天程序 班级:网络124班

目录 第1章绪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 des加密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 聊天程序设计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章加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1 des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2 des加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3 des加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3章聊天程序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1 TCP/IP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3 Sock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4章系统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1 开发语言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2 需求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2.1 功能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2.2 数据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4.2.3 性能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2.4 运行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3 程序流程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4.4 模块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4.1 服务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4.2 客户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5章程序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5.1 运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6章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还有自身的特殊范畴和方法。 3.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根据现代管理学来说,管理的概念就是: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具有5个基本要素: 1)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即回答由谁来管? 2)管理客体;也称管理对象。即回答管什么? 3)管理目的;目标。即回答为什么而管? 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 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 定义: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 (08版概念: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1.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必考点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必考)P1 (一)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分健康。(二)所谓安全和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 大危险源 (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生产经营 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 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 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 的缺陷。P2 (二)1、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 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一般用风险来表示危险的程度,R=f(F,C)。 式中R为风险、F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为 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必考)P3 (三)1、P4中的图1——1 P4 2、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 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必考)P4 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P4 三、安全、本质安全 P5 1、失误——安全功能(必考) 2、故障——安全功能(必考)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一)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必考,多选) P8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二)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必考,多选)P8 1、动力原则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 4、行为原则 (三)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必考,多选)P9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P9 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五)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选择) P10 人是导制的主要原因 (六)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必考多选)P11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七)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必考多选)P20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安全认识 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考)P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