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优秀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优秀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优秀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优秀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能使学生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学重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照片吗?这首歌曲你们听过

吗?知道歌词中唱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指的是什么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一)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复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历史意义?

二、学习新课

由于这是下册书的第一课,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始,所以学习新课之前,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界限。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他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坚强的中国人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为中国现代史。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

2.课件展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人员概况(有团体代表、党派代表、区域代表、特邀代表等);

问:参加会议的有多少人?说明了什么?

师:参与会议的有六百多人,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请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概括新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总结为: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

1.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回答问题: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有什么重要讲话?

2.请同学们讲述一下开国大典的史实,看看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能力强。

3.师强调几个特殊的数字的含义。

10.1:本来计划在解放全中国后成立中央政府,但考虑到国民党政权已不存在,同时警惕帝国主义者对中国进行干涉,决定提前举行开国大典。

15:00:为的是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15:00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国民党的B-24轰炸机,从舟山群岛起飞,和北京距1230公里。上午从这里起飞,3个小时可抵达

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后还可安全返回。但下午起飞,任务虽可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 —24,就别想飞回去了

54门:一种说是代表54个民族,但实际我国1953年才开始民族统计;另一说法是代表出席第一届政协的54个单位。

4.师生一起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5.说一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6.感悟: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谈谈你的感受。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党、爱军、爱国。

(3)我们要努力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将中国建设成为美好富强的国家!

三、本课小结

“八个一记忆会议内容”,

一个文件:《共同纲领》;

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一个主席:毛泽东;

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一个首都:北京;

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知识。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 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隆重召开。 (2)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实行人民,国家的政权属于,各级行政机关一律实行。《共同纲领》 起作用。 (3)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李济深、、高岗为副主席。会议还决定以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为国旗;采用。 (4)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建立。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在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检 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阅兵结束后,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 3.西藏和平解放 (1)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宗教领袖之一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 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双方进过协商达成,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学习 1. 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最新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标内容】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句名言道德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 [导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展示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祖国的繁荣昌盛与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提问:1949年4月,国民政府被推翻,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谁领导,代表哪些阶级利益呢?这一切都需要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本课的第一个标题。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板书) 1、时间 2、地点 3、性质(板书) 师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讲述: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师问:分析P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构成,这次会议由哪些方面的代表?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不但是中国光辉灿烂新纪元的开始,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是重点。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是重点,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单元内容的关键。 2.难点分析:土地改革运动是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 一、呈现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说明本单元属于过渡时期。 二、在整体把握本单元知识线索基础上,学生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并阐述事件关系。 三、呈现本单元《课标》要求。 1、点击中考.基础篇: 按《课标》对本单元四件大事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题型,逐一进行复习,教师进行点拨。 2、点击中考.联系篇: (1)引导学生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关系。 (2)图说历史:将四件大事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变成材料解析题引导学生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关系类题的答题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