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说课稿(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说课稿(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说课稿(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说课稿(1)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今天我将从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同时感谢大家前来听课,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拓展思维,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使混合运算计算更准确。例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推理能力,且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总结出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的话,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探索学习,寻找题目中隐藏的中间问题来解决问题,获得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4、教学重点:

会解决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并能写出综合算式。

5、教学难点:

能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中间问题。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也喜欢探索发现新知识。所以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表扬和鼓励,并且表扬的内容要具体,如:你的声音真洪亮等。学生积极活跃是好事,但也容易因此出现混乱的局面,对此,也要注意有效调控,力争做到“活泼、紧张、严肃、认真”,从而收

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运用迁移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

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

四、说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本课学法定为:讨论学习法、解疑学习法。学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应用题,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中要创设思维环境,明白每步求出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90-36)÷9 = 54÷9 = 6(次)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25+15)÷8

=40÷8

=5(只)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板书设计:

例4:分步列式: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0-36)÷9 =54÷9

=6(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经验分步算式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试着解决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了很好的计算基础,掌握了不带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具的准备 在教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准备采取的主要是情境教学法、发现法。 情境教学法: 在探究新知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超市购物的问题情境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

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运算方法。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发现法: 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将这一方法贯穿始终,从复习导入到小括号的引入,以致到课堂总结我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尤其是小括号的引入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题的方法,然后再从题中总结出运算顺序,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上: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准备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解决数学问题》说课稿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题7及相关内容。 教材编排特点: 例7将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于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对照编排,设计了两个情境相似、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的问题,在“解答正确吗?”的环节,以文字出现了回顾检验的内容和顺序——先检查图再检查算式,教给学生回顾检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正确解题方法的技能与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6的乘法口诀都学完了,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们来玩对口觉的游戏好不好? 师生对口决,复习1~6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帮忙解决两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7),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道题中都有4和5,但意思不一样。 生2:第(1)小题中有4排桌子,而第(2)小题中只有两排桌子。 生3:第(1)小题中的4排桌子都一样多,没排都有5张桌子;第(2)小题中的两排桌子不一样多,一排是4张,一排是5张。 师:同学们很认真,分析得也很透彻,那么该怎样回答呢? 生;我们可以先根据题意画出图,这样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分析题意,检查思路对不对。 师:对,画图更直观形象,画图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代表桌子,现在就试一试吧,然后再解答。 学生尝试画图并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并板书。 二、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问题,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64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5×4=20(张)(2)5+4=9(张)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本节课教学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学了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后的一节新内容,是为后面学习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好准备的。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混合运算,分数乘除法,对算法不再陌生。但线段图是第一次接触,观察和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平时有效课堂改革的训练,他们预习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创设平等宽松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解答有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借助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有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材及本班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设计中以情景为载体,以圆面积计算公式为依据,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100道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100道 98+1-90=9+23-49=5+63-75=8-41+23=9+9-40=3+35+37=5+35-25=6-25+19= 10+30+60=4-23+49= 15+57+21= 10+78-31= 17+48-37= 26+23+11= 12+15+19=9-32-17=5+20-9=15-5+21= 18-10+2=2-23+56=0+30-12=4+25+11=3+23+17=1+13+23=9+11+42= 20+30-45= 36-32+18=1-15+40=3-13+8=4+7+89=6+9-36=9+11-45=8-45+21=5+25-39=0-25-2=7-89-36=6+32-36=5+24+11= 21+56-15= 23+62-38= 91-45+12= 36+24-30= 35-15-20= 67-34-22= 14-12-21= 2+13+25= 2-18-10= 89-56-23=

39+35-40= 22+32-20= 82-60+78= 10+36-52=6+4-30=4+26+15=0-58-24=+59+20=2-6-40=5-68+9=1-70-14=3-4+26= 100-17-23=93-22+34= 56+15+18= 92-13-54=7+23+16=+0+50=+8+61=4-6+8=2-19+26=7+5+38=6+42-18=2+40+26=1+65+11=+31+81= 11+86-1=2-48-13= 35+45-52=6-42-8=6+43+26=3+65+10=8-76-14=3-48+26=3+17-28= 100-70-23=50-13-17=0-23-27=5-48+69=5+9+3= 9+1+0= 97-89+33=28+5+1= 9+18+68= 35+21+23=13+40+87=83-13-3= 46-3+20= 3+6-5= 27-3+2= 3+7+68=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 77-46+3265-38+2679+19-56===

二年级下《解决问题》说课稿

《解决问题》说课稿 叙永县西外小学:朱容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73页《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理解教材,读懂课标. “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虽然贯穿于第一学段的每个教学内容,但是以单独的小节出现,这是第二次,第一次出现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中让学生学会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几个几是多少?”这类问题。这一次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注重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教材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目标,进行了巧妙的编写。例1以到书店买书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场面为素材,呈现出学生实际生活中数学问

题,体现了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关注学情,理清思路。 二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虽然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正确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却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而且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弱。所以,如何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本节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我一直深思与关注的问题。 三、把握目标,确定重难点。 综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对学生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序地表述解题思路,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地表述解题思路。理解不同解法的算理。 四、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分数混合运算(三)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册第二单元第三个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本内容教学时,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实际问题,并增加了一个估算的要求,让学生先估一估再计算。接着教材中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是什么意思?在线段图中,隐含着题目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最后验证估算的结果。 在开展教学时,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一是估算意识的培养。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教学时,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进行估算,关键是让学生体会估算要有依据。二是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教学时,可以让师生交流画图,试着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接着进行变式练习,把题目中的“比八月份节约了”改写成“比八月份增加了”,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再次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三是注重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

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定律,并会解简单的方程。六年级学生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独立学习的能力,喜欢也善于探索发现新知识。基于以上理解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来解答。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四、教学方法 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只是一个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程序 (设计4个教学环节) 1、复习引入 通过填空和写等量关系让学生熟悉单位“1”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把什么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一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 习题一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一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6×7=42 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24 24÷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再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或只有(),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减去13的差是再除以9,列综合式:()。 5.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再算( )。 个6是(),再加上25的和列综合算式:()。 7.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8.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人。如果每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 二、计算题(脱式计算) 75+1536 6040÷8 50(30+12) (2118)×8 45÷(3×3) 8+8×9 5×824 18+12÷4 42÷6×9 6×(4940) 7×2+4 8+16÷4 12+4×3 81÷9÷3 7×(5+2) 56÷(5042) 7299 72308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算式,然后脱式计算) (1) 45减去21与15的和得多少 (2)8乘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3)82与18的差除以8,商是多少 (4)18加5与7的积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 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桃 2. 每个人做9只千纸鹤,黄子轩和他的3个好朋友一共做了多少只把这些千纸鹤每6只串成一串,可以串几串 3. 图书馆《科技画报》上午借出有19本,上午比下午多8本,一共借出多少本(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4. 方天岳买3盒酸奶用9元,他带15元买同样的酸奶能买几盒 5. 姚老师用20元买了2支同样的钢笔后,还剩下2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6. 《红蜻蜓》每本3元,第一天卖出了9本,第二天卖出了5本,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 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目标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页例三及相关练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方法说模式 (一)说教学模式 我校的教学模式是:核心导学,当堂训练。 我校的6个教学流程是:预习指导,预习交流,小组讨论,教学点拨,展示提升,反馈总结。 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根据本节数学课的特点,我使用的教学模式是:1、复习旧知2、情景引入,明确问题3、合作探索,解决问题4、当堂训练,强化知识5、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二)说教学方法 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直观演示、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

五年级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供参考)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利用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计算。 114+117= 65+181= 52-31 =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本节课的学习与通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操作探索: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出示例1的表格。 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对比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a 森林部分指乔木林 b 森林部分指灌木林 c 森林 部分指草地 d 森林部分指乔木林、灌木林、草地总和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6 年3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 — 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书写格式。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再现、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超市图片,再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由小军和小晴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分步计算,并进一步引出混合运算。 (这个地方由学生的学习用品引出,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比较有兴趣进行后面的活动,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观察商店商品,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对5X 3+20进行分析,它是由两个算式和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我特别强调在计算时要先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页42页的例3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材分析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这个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已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由实物个数扩展到了取自于量的数量,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有关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单价、总价的数量关系但并不出现名词。 2、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5、教学准备 各种相关的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找问题”“找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表内乘法的知识复习,引出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寻找相关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整个教学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文文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文文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文文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文文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文文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导读:“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欢迎阅读!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习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 2、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 (一)学习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刘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性目标:通过参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索性目标: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讨论探索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通过学生出题,学生解决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性目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串”。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用乘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用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页《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理解题意学会用已学习得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倾听 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的意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引入,就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三)》说课稿 广坪镇八一中心小学李建萍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画图分 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孩子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我设计这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创设多种情境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我的主要教学策略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环保教育。 2、估算意识的培养。教学时结合问题情境进行估算,体会估算要有依据。 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让学生尝试自己先画图,试着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4注重对结果的检验。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当前旱情图片面, 本节的内容属于枯燥的计算教学,所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为学习新知作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并从中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8页例2。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15,10,8, 6?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题3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通过猜想并验证1千克苹果个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测策略。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运用从猜测→验证→推理等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生活情景,激发兴趣。以我校的特色代表人物“宝宝源源”邀请小伙伴到家做客,妈妈买水果招待客人为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又问:“要知道20个苹果有多重?还要知道什么信息?”引出轻重把握精准,即估计到位,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复习旧知,猜测验证。接着我又带领学生回顾课前的调查活动:大约几个苹果重1千克,再让学生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1千克苹果的个数,再通过用秤称的方法让学生来验证猜测结果,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估量物品轻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估计物品轻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只研究了4个、5个苹果重1千克的情况,如特大苹果有可能3个重1千克,还有可能苹果大小各不相同等,课堂上就没有研究,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自己下去探索,因此在板书时,我也用了省略号表示。 (二)深入推理,解决问题。 1.紧接着我出示例题,让孩子先思考,然后抽一个孩子说答案,再让其他答案相同的孩子举手,再从中抽学生来说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让孩子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我再回过头来问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不是这样想的,让他再说一遍解题思路。这样一来,这道题实际上就已经讲了两遍了,最后再问全班学生,为什么他们都这样想呢?再让全班都一起来做这道题,做题之前出示苹果图,让学生说为什么圈“()个”,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明白此时研究的苹果个头的大小,并让学生在苹果图左边写上“大”或“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自己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后老师再找学生列式(20÷4=5,1×5=5千克,由于孩子较小,且教材也没作要求,所以直接让孩子列20÷4=5千克)并板书,板书相当于是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然后学生再自己完成第2小题时,就知道解题的方法和格式要求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成“()个苹果1千克”的这种做法,巩固本课新学知识,从说→看→做,让学生逐步寻找解题方法。 (3)“如果6个苹果1千克,20个苹果大约几千克?”其实是在拓展新知识了,因为我了解到孩子们现在还没学《有余数除法》这一章,除不尽这种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