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题库练习题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题库练习题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题库练习题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题库练习题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就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就是由 , , , ,与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与。 4反射活动包括与两大类。 5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得特点就是:调节作用较 ,对刺激得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得重要途径就是:(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得最基本得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适应性:指机体得功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变化并能保持自身生存得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 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强变弱。 自身调节:即不依赖于神经与体液调节,由机体器官、组织与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得适应性反应。 体液调节:指机体依赖某些化学信息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对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得功能进行调节得方式;主要参与对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得调节。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加强得调节方式(系一个不可逆得生理调节过程)。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减弱得调节方式(系一个可逆得调节过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得组织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得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得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得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得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得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就是外流形成得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 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 ,使终板膜 主要对得通透性增加。 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得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 4.横桥具有ATP酶得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 5.骨骼肌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得升高主要就是 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得降低,主要就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得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得极化状态恢复得过程称为。 7.肌肉收缩就是肌丝向肌丝滑行得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得中介物质就是。 9.钠离子泵就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 与维持细胞内外得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与 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就是通过 直接激活各种 ,引起磷酸化反应,二就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得促速G 蛋白(Gs), 则Gs与GTP得复合物可以增强得活性,后者可使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简答题,选择

简答题(5分×3=15分) 1、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2、肺牵张反射 3、肾脏在内环境相对恒定中的作用 4、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5、消化道平滑肌除有肌肉组织的共性外,又有哪些特点? 6、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7、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8、小肠运动及其生理意义。 9、肾血流量的调节 10、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1、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及其途径 12、胆汁的分泌与作用 13、血液对O2的运输 14、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及其机理 15、肝脏的功能 16、血液对O2的运输 17、各呼吸中枢及其相互关系 18、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9、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0、红细胞在气体运输中的作用 21、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2、全身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 23、垂体各部分生理作用 24、胎盘及其主要功能 25、血浆的理化特性与生理作用 26、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27、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28、血液凝固及其主要步骤 29、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30、排泄及其途径 31、气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 3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33、哪些激素与生长有关?各起何作用? 34、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 35、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36、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选择题(1分×15=15分) 1.哺乳动物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 A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B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C减慢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D增加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增强收缩力 E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2.构成肺通气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粘滞阻力 C气道阻力 D惯性阻力 E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3.血液的氧含量主要决定于 A 氧分压 B CO2分压 C pH值 D 血红蛋白 E 2,3-DPG蛋白含量 4.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固醇 C胆色素 D脂肪酸 E水和无机盐 5.食物的热价是指 A一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B食物消耗一升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C食物在氧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D一克食物消耗一升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E一克食物在一升氧中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6.肾脏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释放肾素 B分泌醛固酮 C释放抗利尿激素 D排泄钠、氯离子 E浓缩与稀释尿液 7.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痛刺激 E寒冷刺激 8.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B Ca2+由膜外进入突角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D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增高 E后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 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11

第十一章生殖 选择题 1 睾酮的化学性质是 A 固醇类 B 类固醇 C 胺类 D 肽类 E 蛋白质 2 睾酮由睾丸的下列哪种细胞分泌 A 间质细胞 B 支持细胞 C 精原细胞 D 精母细胞 E 精子 3 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的激素是 A FSH B TSH C ACTH D LH E GnRH 4 雄激素结合蛋白是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的 A 肝细胞 B 睾丸间质细胞 C 睾丸支持细胞 D 睾丸生精细胞E睾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5 随尿排出的睾酮代谢产物主要是 A 双氢睾酮 B 脱氢异雄酮 C 雄烯二酮 D 17-羟类固醇 E 17-氧类固醇 6 抑制素的化学性质是 A 肽类 B 类固醇 C 糖蛋白 D 胺类 E 蛋白质 7 抑制素由睾丸的哪种细胞分泌的 A 间质细胞 B 支持细胞C精原细胞D 精母细胞E 精子 8 抑制素对下列哪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A LH B TSH C FSH D PRL E GH 9 能促进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的激素是 A LH B ACTH C TSH D ADH E FSH 10 雌二醇的化学性质是 A 胺类 B 肽类 C 类固醇 D 固醇类E蛋白质 11 下列哪一种激素能在排卵前一天左右诱发排卵所必需的LH峰 A 雌二醇B孕酮C 促卵泡激素D 抑制素E 雌三醇 12 尿中排出的雌三醇是下列哪一种激素的代谢产物 A 皮质醇 B 雌二醇 C 睾酮 D 孕酮 E 孕二醇 13 孕酮的化学性质是 A 蛋白质 B 肽类 C 胺类 D 类固醇E固醇类 14 下列有关孕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促进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 B 促进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C 子宫发育 D 促进并维持女性特征E促进子宫收缩 15 育龄期女子基础体温的双相变化是有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LH E FSH 16 月经正常的妇女,其月经黄体能维持几天 A 3-5天 B 5-7天 C 7-9天 D 9-11天 E 12-15天 17 尿中排出的孕二醇是下列哪种激素的代谢产物 A 皮质醇 B 雌二醇 C 雌三醇 D 雄酮E孕酮 18 女性月经周期诱发排卵最重要的激素是 A FSH B GH C PRL D LH E GnRH 19 女性月经周期中,月经来潮是由于血中 A E2浓度下降,P浓度升高 B E2浓度升高,P浓度下降 C E2和P浓度均不变 D FSH和LH浓度均下降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试题三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模拟试题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 的最小刺激强度。 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 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 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男性为 ml 左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 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中枢延搁:兴奋通过突触所发生的时间延搁。 反射中枢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 则中枢延 搁时间越长。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 正常状态下细胞内 Q 浓度 _________ 细胞外,细胞外Na *浓度 _________ 细胞内。 3?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 0期是由 ________ 内流所致,2期是由 ________ 负载内向离子 流和 _______ 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4.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 ________ ,舒张压为 ________ ,脉压为 _______ 。 5. 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6. 氧解离曲线为 ______ 形曲线,它表示 Hb 中Q 的饱和度与 ________ 的关系。 7. 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 _______ ,收缩 _____ 。 8. 内因子是胃腺 ____ 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 _______ ,它能保护和促进 ____ 的吸收。 9. 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 ____ 温最高, ______ 温最低。 10?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 ______ , ___ 和 ____ 的作用。 11. 醛固酮由 ____ 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_______ 的重吸收和对 _____ 的排出。 12. 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 _______ ,缺乏生长素将导致 ____ 。 13.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 _________ 和 ____ 。 14. 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 _______ 区和 ____ 区。 15. 视细胞是感光细胞,分 _____ 和 _____ 两种。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 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 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 因 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2.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3. 左心室肌肉肥厚,收缩力强,所以每搏输出量比右心室多。 () 4. 当外周阻力增加时,动脉血压升高,脉压减小。 () 5. 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 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 因该次兴奋和收缩 3500 ml ,女性为 2500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教学 一、教学目标 在了解人体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掌握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则。理解机体的工作原理,即生命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机体适应于内外环境变化的调控过程,涉及从分子到整体的多水平研究的整合。充分认识到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以及生命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并通过对人体功能的了解,科学和自觉地维护自身健康。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2. 内环境及稳态。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反馈系统:负反馈,正反馈。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体内控制系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的概念。 重点、难点: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系统。 第二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学时 主要内容: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载体。 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等离子泵),继发主动转运。 4.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物质跨膜转运各种方式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细胞膜的电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Na+平衡电位,不应期,不衰减传导。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重点和难点: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6学时 主要内容: 1.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终板电位,量子释放(微终板电位)。

2.神经元突触:突触的分类和结构,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活动的调节(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中枢递质。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区分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理解突触抑制的作用方式。了解中枢递质种类。 重点: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 难点:突触抑制。 第五章骨骼肌生理——肌肉细胞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横桥周期。 3.骨胳肌收缩的机械特性:单收缩和强直收缩,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和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理解和掌握骨骼肌收缩原理。重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难点:横桥周期,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第六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6学时 主要内容: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器官反射,脊休克。 2.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去大脑僵直。 3.脑的高级功能:脑电图,学习和记忆。 教学要求:了解脑的高级功能。掌握脊髓及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重点:牵张反射。 难点:去大脑僵直。 第七章感觉器官 4学时 主要内容: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和感受器电位,适应。 2.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和调节,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3. 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基底膜的频率分析,毛细胞的换能,微音器电位。 教学要求: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功能和换能机制。 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杆和视锥系统的特点,暗适应,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难点:视色素的感光机制,听毛细胞的感音机制。 第八章血液 2学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连续使用单独的条件刺激而不采用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那么条件刺激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不出现的现象叫条件反射的消退 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升高血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健康人及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某些特定的组织起作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局部组织或细胞不依赖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自身对刺激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支架,其中镶嵌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指一些小的脂溶性物质依靠分子运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方式。 易化扩散:某些物质能够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受体:指细胞拥有的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CD) 细胞保护:细胞对于各种有害因素的适应能力,称为细胞保护。 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生物电现象:一个活的细胞无论是它处于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是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其中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霍奇金学派的离子学说:生物电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对化学离子的严格选择性的通透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极化:—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 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的过程。 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后逐步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 超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高于静息电位的状态。 超射:膜由原来的-70mv去极化到0 mv,进而变化到20~40mv,去极化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终板电位: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终末时,在极短时间内,差不多同时有200-300个囊泡同时破裂,其中的Ach被释放,经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终膜,结果导致终膜出现远较微终板电位大得多的去极化,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有效刺激时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把从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肌膜发生兴奋,与肌原纤维中的肌丝活动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基本电节律:有节律地反复进行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活动叫基本电节律。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试题一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模拟试题 、名词解释(3分X 5) 二、问答题(35 分) 1.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5分) 2.根据影响尿生成因素实验观察,试说明静脉注射10%的硫酸钠溶液4ml的实验结果及其主要机制。(5分) 3.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增加无效腔,动物呼吸运动出现何种现象,为什么(5分) 4.何谓去大脑僵直其产生的机制如何(5分) 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其影响如何(7分) 6.简述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过程。(8分) 三、填空题(1分X 15)(按顺序写出答案,不能回答的空,用横线表示) 期前收缩肺活量化学性消化基础代谢适宜刺激 1.4.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_____________ ,半月瓣处于 9第一心音发生在__________,音调__________ ,持续时间_ 2. 1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离子流是由 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由__________ 携带的。 3. 8 .平静吸气时,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径、____________ 径和____________ 径增大,肺容积 大气压,空气入肺。 4.36 .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枢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 。 5.7.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的_______________ 中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的大量分泌。 6.24.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排空的机制包括引起 射和释放_____________ 素。 7.2.机体所需的能量均来源于体内___________ 分解氧化,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70%由其余由、提供。状态。携带 收缩,使胸廓,肺内压 细胞,促进胰液 和 _________ 的 _分解提供,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 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cAMP-PKA途径 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体动物及生理学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得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泛指凡就是通过机体自身得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得状态。 负反馈:如果信息(终产物或结果)得作用与控制信息得作用相反,使输出变量(效应器)向与原来相反得方向变化,降低这一过程得进展速度,返回预定得值(正常值),则称之~。 2、生命活动得调节特点。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得活动调节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N纤维)中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 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得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激素(有得就是神经调节得一个延长部分).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得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得激素释放入血达到得体液调节。 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 得适应性反应。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与跨膜信号通讯 细胞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以及胞吞与胞吐三种类型。其中重点掌握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 1、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得物质,需在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下, 由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得过程。(名解) (1)分类:①经载体得易化扩散;②经通道得易化扩散. (2)转运得物质:葡萄糖、氨基酸、K+、Na+、Ca2+等。 (3)特点:①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②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③饱与性; ④转运速率更高;⑤立体构象特异性;⑥竞争性抑制. 2、主动转运(重点:继发性主动转运) (1)概念:指通过细胞本身得耗能,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得转运过程。(名解) (2)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得“帮助”; ③就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得。 (3)转运得物质:葡萄糖、氨基酸、K+、Na+、Ca2+等。 (4)分类: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如: Na+-K+泵、Ca2+-Mg2+泵、H+-K+泵等.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得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与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得过程。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p16) 名解:指不靠直接耗能,而就是靠消耗另一物质得浓度势能而实现得主动转运. 转运得物质:葡萄糖、氨基酸、Na+,、K+、Cl-、HCO3—等。 注:为什么叫继发性主动转运?(答:因为细胞膜基底面上Na+-K+泵得活动。)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题库 练习题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每分通气量2.氧饱和度3.氧解离曲线 4.通气血流比值5.余气量6.肺牵张反射 7.原尿8.终尿9.肾小球滤过率 10.有效滤过压11.排泄12.肾糖阈 13.能量代谢14.基础代谢15.氧热价 16.等热范围17.蒸发18.辐射 19.物理消化20.胃的排空21.反刍 22.容受性舒张23.化学消化24.微生物消化 25.肾单位26.致密斑 27.继发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29.肾糖阈 30.高渗尿 31.肌小节32.横桥 33.等张收缩 34.等长收缩35.强直收缩 36.终板电位 37.量子释放38.三联体 39.横管 40.化学性突触41.神经递质 42.突触延搁 43.受体44.特异投射系统45.脑干网状结构 46.去大脑僵直47.锥体系 48.条件反射 49.牵张反射50.脊髓休克 51.内分泌 52.神经内分泌53.旁分泌 54.激素 55.垂体门脉系统56.长反馈调节 57.应急反应 58.性成熟59.体成熟 60.发情周期 61.精子获能62.顶体反应 63..着床 64.生殖65.排卵 66.分娩 67.妊娠维持68.初乳 69.常乳 70.心动周期71.每搏输出量 72.心力储备 73.期前收缩74.代偿间隙 75.窦性节律 76.异位节律77.每分输出量 78.脉搏压 79.动作电位80.静息电位 81.主动运输 82.易化扩散83.内吞 84.胞吐作用 85.时值86.阈值 87.内环境 88.血压89.吸收 90.基本电节律 91.肺活量92.血型 93.稳态 94.血清95.血浆96.红细胞比容 97.红细胞脆性98.血液的粘滞性99.血沉 100.血液凝固101. 去极化102. 中枢延搁 103. 突触104. 兴奋-收缩 耦联105.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06.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07. 突触前抑制108. 突触后抑制 109. 潮气量110. 非特异性投 射系统111. 单收缩 112. 凝血因子113. 等渗溶液114.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115. 血浆胶体渗透压116. 血浆胶体渗 透压117. 解剖无效腔 118. 氧容量119. 氧含量120. 消化 121. 细胞内消化122. 细胞外消化123. 呼吸商 124. 能量代谢125. 靶细胞126. 第二信使 127. 妊娠128. 单纯扩散129. 阈电位 130. 止血131. 生理无效腔 132. 恒温动物 133. 变温动物134. 近球小体 135. 逆流倍增 136. 不完全强直收缩137. 超极化 138. 感受器 139. 反射140. 渗透性利尿 141. 激素的允许作用 142. 兴奋性143. 自身调节 144. 减压反射 145补吸气量146补呼气量147 脑肠肽 148肠胃反射149胆盐的肠肝 循环150食管沟反射 151 后放152 尿素 再循环153下丘脑 —腺垂体—甲状腺轴 二、填空 1.胸内压=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扩散的速度与__________成正比,与 ______________成反比。 3.功能余气量=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4.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CO2有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5.血液运输氧主要是与___________结合,以 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___________ 中。 6.气体分子扩散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 7.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肺表面活性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分 泌。 9.原尿是不含__________________的血浆。 10.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泌与排泄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