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3
说石之五汉画像石画像石对于非考古人士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了解的可能也不会太多。
所谓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画像石是汉代人对宗教、神话、生活的理解,用画的方式雕刻在石头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通俗地话,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
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
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根据现有资料,汉代画像石应萌发于西汉,东汉画像石艺术更为蓬勃地发展起来,分布极为广泛,依其主要分布可以分为四大区域,排在前面的是山东和苏北地区;其次为河南地区,再是四川地区,第四陕北晋西地区,除这四个地区之外,此外在北京、河北、浙江等地也有零星发现。
离石汉画像石。
离石位于山东的吕梁地区,是中国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离石汉画像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上的神仙世界,描写的是墓主人死后祈求步入的仙境;一类是人间的现实图景,描写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享乐生活。
离石汉画像石为砂质页岩,质较软,呈灰绿色,红褐色。
系削凿磨制成石材后,由画工用墨线勾勒出物像,再由石匠阴刻其轮廓并剔地平铲,成为浅浮雕作品。
画像中细部不作阴线镌刻,留有隐约可辨的原有墨迹。
其画像构图疏朗,刻画凝重醒目,形象洗练质朴。
且剔地平铲极浅,故拓片效果宛如剪影,又衬凿地,得成古拙深沉的艺术风格。
离石汉画像石可与洛阳汉墓中砖上的彩色人物,大连劳城子汉墓中人物壁画,以及朝鲜平壤附近一些汉墓中各种漆器上的人物画有同样的艺术、历史价值。
汉石画像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
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
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构件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故事、节烈孝义、神仙与祥瑞、鬼怪与辟邪等,被誉为“绣像的汉代史”与“汉代的百科全书”。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是汉代石室墓葬、祠堂、石阙上的装饰壁画。
汉画像石制作方法是:1、选材,石室墓葬根据墓室结构选择优质石材,因为汉代雕刻工具为低碳钢,雕刻的硬度在莫氏4度左右,所以石材多是碳酸盐岩(石灰岩青石)或砂岩。
画像石是在没有砌墓之前就要完成的,因此在设计墓室的时候,就要将画稿完成。
据嘉祥武氏祠《武梁碑》碑文记载:“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擢取妙好,色无斑黄。
前设坛墠,后建祠堂。
良匠卫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骋技巧,委蛇有章”。
2、构图,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应该是墓主人的选择。
从出土的汉画像石题材来看,汉画像石内容分为装饰性图案和创作性画面两种。
装饰性图案一般是吉祥图案,属于商品性生产,往往有重复内容。
创作型画面是根据墓主人的命题,由工匠画师创作完成。
3、加工。
第一步是起稿,汉画像石刻制前首先要用墨线起稿,起稿是画师的事情;然后是石工在墨稿的基础上雕刻。
汉画像石的雕刻方法一般为阴刻阳雕两种,阴刻是将墨线凹下,形成流畅的线条,阳雕是剔除墨线外的轮廓,形成凸起的物象,衣服纹饰、面部五官用阴线雕刻。
雕刻完成后,只是完成了汉画像石墓葬或祠堂的构件,然后组装为墓室或祠堂。
汉代画像石一、汉画像石的兴起 (2)(一)、汉代画像石的萌生阶段的 (2)第一、画像产生的大体时间及代表墓葬 (2)第二、此阶段墓葬的形制及结构 (2)第三、此阶段画像的特点 (2)(二)、汉画像的发展阶段 (3)第一、时间分段 (3)第二、墓葬的形制及结构 (4)第三、此阶段画像的特点 (4)二、汉画像的兴盛时期 (5)第一、时间分段 (5)第二、东汉早期和中期墓葬形制及结构 (6)第三、东汉早、中期画像的主要特点 (6)三、汉画像的衰落 (7)(一)、东汉晚期汉画像 (7)第一、时间分段 (7)第二、东汉晚期的墓葬的形制及结构 (8)第三、东汉晚期画像的特点 (9)(二)、再建汉画像石墓 (9)汉代画像石墓葬,作为汉代社会的特有产物,它不产生于汉代以前,即使在西汉早期亦无(目前尚无发现有可靠纪年的画像石),根据目前的考证,其大致时间为西汉中期至于东汉末,东汉末期以后汉代画像石墓葬在总体上开始呈衰落的趋势。
本文仅以汉代画像石墓葬的兴起、繁盛、衰落为主题将汉代画像石墓葬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生、发展阶段。
大致时间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新朝时期。
第二阶段:兴盛时期。
东汉早起至东汉中期。
第三阶段:衰亡时期。
东汉末及其以后。
一、汉画像石的兴起(一)、汉代画像石的萌生阶段的第一、画像产生的大体时间及代表墓葬汉画像的产生时间约在西汉中期,即武帝、昭帝、宣帝时期。
前后三帝,历时91年。
此阶段为汉画像的萌生阶段,此时出土的画像大体上有两类:一是画像石椁墓。
如西汉中期的河南夏邑吴庄M2画像石椁墓等。
二是画像石墓。
如南阳唐河湖阳镇汉画像石墓、卧龙岗赵寨画像石墓M1、M2。
第二、此阶段墓葬的形制及结构以唐河湖阳镇汉画像石墓为例,此期墓葬的平面布局为长方形(或近似正方形),该墓的规模较小,形制也较简单,只有并列的三个主室。
胡阳墓为砖石混合墓,墓壁均以条砖砌筑,墓顶以楔形砖劵筑成,弧形拱劵顶,仅有墓门部分用石材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