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4.14 KB
- 文档页数:2
小王跑进教室来了,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一、偏误是什么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要清楚理解“偏误”的含义,就必须与“失误”相区分。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使用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二、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其所达到的阶段;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便于大纲、教材和词典的编撰。
使得其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情况,从而促使教学有意义的进行。
对学习者而言,通过偏误分析,可以验证自己对汉语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好改正自己的错误,完善目的语,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
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上海是一个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
他每个星期日和朋友一起都去吃韩国菜。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对外汉语教学在中高级阶段惯用语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重点,因为惯用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掌握及熟练运用惯用语是衡量留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
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都会碰到惯用语。
比如说课堂提问时,老师常开玩笑说学生们在下面都像“霜打的茄子”。
HSK考试中,会给定惯用语,让学生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惯用语语义的隐蔽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会出现大量的偏误,并且偏误的类型比较多。
本文是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中搜集到的近400条偏误语料出发,对惯用语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进行了仔细考察,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对策。
一、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分析惯用语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其整体含义并不仅是语言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抽象意义。
尤其是对外国人来说,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惯用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因语义造成的偏误分析如下:1、将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惯用语的意义并不是构成惯用语的各个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都是它的语源意义,组合成为惯用语,字面意义往往不起什么作用,抽象的虚指、遍指或泛指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大多数惯用语主要通过比喻、夸张和借代等修辞手段体现出实际意义,而这种实际意义往往与虚指意义相差甚远。
但没有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如没有接受过惯用语教学,就很难将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联系起来,使用时也往往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1)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喜欢三天打鱼,两天上网的工作。
2)这鸡肉真硬啊,真是铁公鸡。
在例1)中学生表示很多人都喜欢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息的时候好好娱乐和休息。
但是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理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用来比喻做事不能坚持、持久的比喻意义。
在2)中,学生想表达的是鸡肉很硬,吃起来费劲,但是不理解“铁公鸡”是用来比喻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在语言表达、文化传递等方面存在的错误或不准确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教育环境的不同、学生个人认知的误区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我对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分析。
首先,语法偏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偏误。
许多学生学习汉语时,容易在句子构造和语法规则上犯错。
例如,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中,学生往往会颠倒词序,导致句子语序不通顺。
或者,在疑问句中,学生容易误用疑问句结构,导致句意不明。
其次,发音偏误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偏误。
与很多学生母语语音系统的不同,汉语拥有复杂而独特的音系。
因此,学生常常在发音上出现偏误。
例如,一些学生会将类似的声母或韵母混淆,并且难以发音一些带有声调的字词,导致交流中的误解。
还有,词汇偏误也是一种常见的偏误。
学习汉语的学生由于词汇量的不足,导致他们在进行口语和写作时难以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
例如,一些学生在描述事物或事件时,往往使用过于简单或含义不准确的词汇,导致语言交流的困难。
文化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常见的问题之一、学习汉语的学生常常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对中国的文化理解存在差异。
他们可能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交礼仪、习俗等。
这种缺乏文化理解的偏误将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运用和交流效果。
此外,学习策略偏误也是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没有合适的学习策略。
他们可能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他们也可能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在语法、发音、词汇、文化和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都存在。
对于教师而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只有在不断纠正和改善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常见的结果补语偏误现象,探讨了造成偏误的原因和如何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问题。
首先介绍了结果补语的定义和作用,然后分析了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常见错误,并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结果补语提出了建议。
通过对结果补语偏误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结果补语、偏误分析、定义、作用、学习者、现象、原因、帮助、教师、引导、正确使用、启示、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结构,它在句子中通常用来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状态的改变。
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结果补语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这给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带来困难。
深入研究对外汉语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偏误现象,探讨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些偏误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偏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这一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探讨尚不充分。
有必要对结果补语偏误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结果补语的用法。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对外汉语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偏误现象,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并提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结果补语的策略。
通过对结果补语偏误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促进学习者对结果补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对外汉语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存在的偏误现象,探讨造成这些偏误的根源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些偏误的方法。
通过对结果补语偏误现象进行详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通过分析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偏误现象,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结果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结构偏误分析一、前言目前学界对于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研究以整字为主,汉字结构偏误例外于大凡的整字偏误。
根据汉字中部件之间的方位关系,合体字可分为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等七种结构。
所以汉字结构偏误分析主要是从部件间的方位关系对合体字的书写偏误进行分析。
二、偏误类型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种类有很多,在结构上的偏误主要分为部件的增加与减损以及部件的变形与变位两大类。
(一)部件的增加和减损1.增加部件学习者在书写汉字时,会根据其对形声字的意符表意作用的笼统了解,主观臆断或受上下文影响给独体字加上意符。
如:①(桌)子、(害)怕、讨(厌)此外,汉字圈内的留学生,其母语中有繁体字;同台湾教师学过汉字书写的学生则很自然地使用繁体字。
这些都会导致书写时部件的增加。
如:?(关)灯、苹?(果)、什?(么)2.减损部件这类偏误主要是由于所书写汉字的字形太过繁复而选择记忆其中部分部件所致。
其中,学习者在学习了一些形声字之后,由于声符与汉字的读音联系严紧,所以掌握牢靠。
一些结构繁复的汉字只能记忆其中声符而忽视型符。
如:(癌)症、晚?(餐)、票(漂)亮(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1.部件的变形(1)母语迁移变形学习者在书写汉字时会以母语字体的笔画为原型,进行类推同化。
非汉字圈留学生受拼音文字书写习惯的影响,会用一些字母来替代汉字中的部件。
这种源于母语迁移的偏误多发生在初学者身上。
如:(队)伍、(笑)容、(哭)泣(2)结构松散变形学习者对于汉字的框架结构掌握不佳会导致写出的汉字比例不当、结构松散或字形歪邪。
这种偏误中,整字的各部件间没有易位,但偏离了合理的位置,如:不(对)、(爱)情2.部件的变位(1)部件镜像变位部件镜像变位即汉字字形以横像或纵向的中轴为对称轴作对称性位置改换②。
发生镜像错位的汉字,其部件在左右或上下方位上发生了位移,但每个详尽构字部件本身没有发生镜像变位。
变位后的合体字大多不成字,只有少数可以构成另一字(异体字③),如:错位后成字:足?(够)、山?(峰)、?(群)众错位后不成字:合手(拿)东西、很(多)、(努)力(2)部件错位部件错位即对部件结构的不规则改换。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摘要】本文将从教学偏误的定义与分类、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偏误、造成教学偏误的原因、改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师在避免偏误方面的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重要性并提出改进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偏误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正文定义分类常见原因改进方法教师作用结论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偏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偏误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研究如何避免教学偏误、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偏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教学偏误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部分的出现,将为本文后续内容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基础。
1.2 研究目的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学偏误的定义、分类、常见类型、原因以及改进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对外汉语教学者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本文还将探讨教师在避免偏误方面的作用,旨在引导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理解,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成因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成因浅析声调是汉语中的重要语音特征,也是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常常面临的难题之一。
声调偏误是指外国学习者在说汉语时,无法正确地使用汉语的声调,从而导致语音流畅度不高、语言交际效果不佳的现象。
本文将从语音、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等角度分析声调偏误的成因,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解决方法。
一、语音学角度1.1 语音习得的自然限制语音习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掌握汉语声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因为外国学习者通常具有自己语言的声调系统,其习得的方式和规律与汉语不同。
在学习汉语声调时,他们需要重新调整喉咙和声带肌肉的运动,适应汉语声调的音高变化,这对于许多外国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1.2 忽略语音特征的重要性在汉语发音中,声调是起主导作用的语音特征之一。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外国学习者往往没有意识到声调的重要性,而过于关注其他语音特征,如音素的准确性、音节结构等。
这导致他们在发音时不重视声调的正确运用,从而产生声调偏误。
二、语言学习角度2.1 母语干扰即使在外国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汉语声调的规则和区别的情况下,母语的习惯仍然会对其造成干扰。
这是因为母语和目标语言在声调上存在差异,外国学习者习得的声调与其母语声调系统有所冲突。
例如,对于许多英语母语的学习者来说,英语相对于汉语而言,声调运用更少,强调的是音节的长短和重音的位置。
当他们学习汉语声调时,可能会过度使用英语的音节重音,而导致声调偏误。
2.2 学习方法的不当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外国学习者的语音训练方法也会影响到其声调发音准确性。
一些外国学习者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忽略了声调的训练。
另外,他们可能会直接从文字入手,而忽略了口语的重要性。
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语音训练中无法形成正确的声调感知和产生。
三、跨文化交际角度3.1 语言文化差异声调在汉语中不仅仅是语音的特点,还与语言的语义和情感有关。
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1.前言离合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特有的复杂性使其成为外汉语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离合词的争论也早在“离合词”提出之日起就开始了,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离合词的研究还不足三十年,在具体地对外汉语教与学的意义并不明显。
留学生在学习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偏误的产生仍然较多,本文就是从对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入手,总结分析留学生在具体学习使用离合词的偏误表现,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离合词教学策略。
2.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出现偏误的主要类型2.1插入定语的偏误外国学生在进行汉语的使用时,往往会造成插入式定语错误,在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插入的名词、形容词、代词以及数量词语等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根据代词形式的不同我们往往分为疑问、人称以及数量代词,代词种类的不同插入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别。
在参照对比了诸多留学生的在定语方面的错误使用后,发现大部分使用错误的情况是由于留学生不清楚离合词的真正词性,定语应当是在动宾语和补语之间的,但是留学生却把定语插到动词和宾语之间,有时候甚至放弃了定语的使用,而改用一些短句进行意思的表达。
2.2插入补语的偏误因为对离合词的认识不全面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语句中使用离合词,而是转而利用一些其他的词语。
举个例子就是,今天晚上我不能来了,和今天晚上我来不了了,本意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仅仅是离合词的使用问题。
2.3其他偏误类型除了定语和补语不会使用以为,外国留学生还头疼于一些动态助词,比如常见的词就有“过”、“着”、“了”等等,他们使用的时候不是讲这些助词放在数量补语的前面,这也是常见的一种错误。
比如一般说“我今天吃过几次饭了”,但是错误的表法方式就是“我今天吃几次饭过了”。
而且除了动态助词错误放置以外,离合词的后面也往往被他们加入人称代词,比如说“他们今天见到了小方,小方和他们聊得很开心”,就会被表达为“他们今天见小方到了,小方和他们聊得很开心”。
浅谈离合词在对外汉语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摘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语言现象,特殊而复杂性,因此对于外汉语教师老师的教学是个难点,对于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的学习也是偏误点较多的障碍点。
本文从对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入手,总结分析一些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在学习使用离合词的偏误现象并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离合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偏误;策略一、离合词的用法离合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双音节词,类似于汉语动宾结构V+O的形式,其即可组合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以至于会被误认为是一个动词,比如:跳舞、骑马、担心、结婚等等。
也可在词中间插入其它成分,比如:跳芭蕾舞、骑一小时马、你担什么心、结过婚。
具体用法如下:由于大部分离合词是“动宾结构”,所以离合词后不能接宾语。
如果句子里有动作对象时,在使用时可以把该动作对象加上一个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再放在离合词前。
比如:明天上午我们去市中心跟他见面。
离合词在表示动作轻微或是尝试做的意思的时候一般使用重叠式,但是重叠的部分只是动词。
这也是离合词区别于一般动词之处。
比如:下班后我喜欢给花儿浇浇水、修修枝什么的。
但是应注意离合词的V+O结构中的动词V,当动词V是一个具体动作时,该离合词可重叠,比如我们可以说“刷牙”,也可以说“刷刷牙”;当动词V是一个非具体动作时,该离合词则不可以重叠,我们可以说“结婚”,但不可以说“结结婚”。
当离合词中间插入语法成分时,这些成分可以是动态组词,比如:我正洗着澡呢,突然有人敲门;可以是数量词,比如:今天我要睡一个好觉;也可以插入其它成分,比如:他出过好几次国了。
离合词中间还可以插入否定副词作为正反疑问句用,注意应先把动词重叠后再把否定副词放在两个动词中间。
比如:你明天上班开不开车?离合词拆开使用时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就是把拆开后的名词放在动词前,目的是强调。
比如:他今天很邋遢,头发没梳,牙也没刷,脸也没洗。
(一)离合词偏误分析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们通过课堂以及教材虽然了解到了离合词的存在,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两种较为明显的态度:一是回避使用离合词,二是虽然使用但出现很多偏误。
文化视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对策张 熠 军事经济学院摘要:任何一种外语的教学工作,语音教学是其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之所在。
唯有学好了语音,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的重难点,对以汉语非母语的教学对象的汉语语音教学提供具体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初级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411-01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掀起汉语热,对外汉语事业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
因此,本文将对初级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声调教学进行分析,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使声调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和所有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生一样,声调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难点。
汉语的语音知识内容非常复杂,包括拼音、音调、儿化、轻声、语调等等,而且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几种带有声调的语言之一。
因此,汉语的四个声调成为了汉语学习初级阶段最大的难点。
不同的声调可以区别不同汉语的意义,几乎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固定声调,需要逐一去记忆,所以这是学生感到很头疼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汉语学习初期一旦忽视语音形成基础,将会导致错误的语音发音,今后也很难得到纠正。
二、声调偏误产生原因对于不同声调的习得难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查看以往的声调偏误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声调的习得难度没有统一标准。
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可能会对一种声调较难习得,另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可能会对另一种声调较难习得;并且,即使是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个体对于声调的习得,也在静态和动态、听辨和发音等方面存在差异。
声调偏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洋腔洋调”的最典型表现。
具体说来,学生们读汉语拼音四声时,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学生声调偏误的类型主要体现为调型、调值和调长等方面。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在语言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许多语言的语法错误并非来自母语的干扰,也不能通过母语和目的语对比来加以解释,“对比分析”在预测语言错误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就把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来,注意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并对其加以分析,以期发现和了解语言学习的策略和过程。
一、偏误分析理论的提出最早提出偏误分析理论的是语言学家科德,他在1967年发表的论文《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中提出偏误的概念,并将“偏误”和“错误”加以分析。
他认为“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行为范畴;“偏误”具有系统性,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偏误的来源,并以此说明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偏误在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1972年L .Slinkier在论文Inter language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基础。
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中发展起来。
1984年中国学者鲁健骥发表论文《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开始。
他以L .Slinkier的中介语理论为基础首次引入“偏误”“中介语”“化石化”三个概念,区分“偏误”与“错误”的不同,总结了中介语的内涵,性质,及其产生的5个原因。
二、偏误分析研究自偏误分析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很多学着对偏误分析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国内偏误理论分析在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中,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笔者在认真阅读中国知网上近30篇有关偏误分析的论文后,对现阶段的偏误分析研究成果的从不同角度进行小结,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只是希望此篇文章能、让初学者对于偏误分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偏误的来源即偏误产生的原因1.语际迁移即母语向目的语迁移。
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通常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这样在学习其他的目的与的时候就发生了语际之间的转移,很多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不能在学习目语的时候抛弃母语的影响,就导致了这种偏误的产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现象,并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
文章介绍了声调偏误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分析,包括学生母语干扰和语音认知能力限制等方面。
随后,针对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建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帮助学生纠正偏误。
在强调了声调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准确性,促进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声调偏误、分析、教学方法、语言背景、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一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
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声调错误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语音准确度,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声调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区分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研究仍然较少,特别是针对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声调偏误现象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非常有限。
有必要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声调偏误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以及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声调的准确性,促进他们的汉语交流能力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汉语语音的准确性。
通过深入分析声调偏误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潜在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研究声调偏误对不同语言背景学生的影响,并探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声调偏误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1.3 研究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首先介绍了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偏误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阐述了偏误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习者的偏误。
然后详细分析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学习偏误,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最后探讨了如何利用偏误分析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包括调整教学方法、个性化指导学习者以及及时纠正偏误等方面。
通过对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基础、应用、方法、技巧、常见偏误、提高教学效果、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偏误。
通过对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学生们在语言运用中常犯的错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偏误分析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水平,还能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分析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学习汉语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存在很多难点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者的偏误,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学习效果,以及更快地融入汉语社会。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应用实践、方法技巧、常见偏误和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正文2.1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偏误分析作为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偏误分析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偏误,这是因为学习者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受到认知机制的影响。
语言习得理论则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产生偏误。
偏误分析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与语言学习联系起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
、in、zh、z等字母的
发音,遇语法教学要多创造语境,不要让学生总是做干巴巴的
词语替换练习。用课文所给的语法点和相近的词语反复进行
比较。以上这些可以减少偏误的出现。
3.3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汉语素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参加
培训和中国大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历教育。普通话水平应
该过关,所谓“过关”,是指按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
室(简称“国家汉办”)《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应该达到
二级乙等以上。对外汉语教学所教授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方
言,也不是带方言味儿的普通话。具备相应的汉语知识,汉语
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受时
间、条件、环境、母语、学习动机等的综合影响,他们在学习过
程中一定会寻找语言规律,而不是像孩子学母语那样靠耳濡
目染。所以汉语教师应该能够解释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
基本规律。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还有驾驭
课堂的能力、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
以上探讨了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
现偏差分析存在着一些局限,比如正确和错误的偏差标准难
以区分,学术界对偏误分析研究存在着重语音、语法、词汇的
现象,偏差分析范围主要锁定在中介语上。尽管如此,偏差还
将继续存在,偏差这一理论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注释:
①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
[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
大学出版社,2002:21.
②石红.偏误分析和第二语言习得
[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第3期:25.
③马赟.“是非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J]
.现代语
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40.
④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
[J]
.世界汉语教学,2003第2期:50.
⑤刘颂.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外语教学
[J]
.湖南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30.
⑥孙琳琳,郝燕妮.对外汉语教学初探
[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三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