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细胞培养与紫杉醇生产(一)
- 格式:ppt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7课时 植物细胞工程目标导航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及其特点。
2.理解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过程及其意义。
3.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过程。
4.举例说出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一、植物组织培养1.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生物体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每一个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潜能。
(2)证据:植物的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培养成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1)概念:是指依据______________原理,在________条件下,分离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植体),并在培养基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其长成________________的技术。
(2)培养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培养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或原生质体――→脱分化____________――→再分化______或________―→试管苗①愈伤组织:是一团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并处于____________状态的______细胞。
②脱分化:指____________的植物细胞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③再分化:____________重新被诱导分化形成______等器官的过程。
(4)人工种子①概念: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中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包埋在含有营养和保护物质的包被中,在适宜条件下能够____________的颗粒体。
②结构:________外包裹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植物细胞培养1.概念:将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__或其他易分散的组织置于__________中,进行__________,得到分散游离的悬浮细胞,通过____________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的____________的一种技术。
紫杉醇1.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2.紫杉醇的化学结构3.紫杉醇的提取分离方法4.紫杉醇的合成研究5.常见的几种紫杉醇药物6.个人感想1.紫杉醇的发现和历史紫杉醇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有11种。
最初,紫杉醇是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 folia)的树皮中分离获得的,在它的抗癌作用被发现之前,林木工人通常把它砍了当柴烧或者用来做篱笆。
早在1856年德国科学家Lucas·H开始对Taxus baccata Linn(浆果红豆杉)进行化学研究,并从其叶片中提取出粉状碱性成分Taxine,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没有多大的研究进展。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才开始对红豆杉属的植物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20世纪初,人们发现美国西部山区的一个有一片红豆杉林的小城镇中的居民很长寿,他们的寿命最短的在95岁以上,绝大多数的人寿命超过100岁,而且百岁老人随处可见。
科学家到那里考察发现当地居民除了两个与其他地方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外,其余的都差不多。
一是当地居民喜欢采摘山林中的红豆杉树叶泡茶喝;二是经常去红豆杉林中散步或运动。
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对红豆杉的研究兴趣,他们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一种对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的提取物——紫杉醇。
后来研究表明其化学结构为紫杉烷类中的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1】。
1962年8月,在美国农业部任职的植物学家Barclay响应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发起的植物提取物抗癌活性成分筛选研究,收集了7Kg太平洋紫杉的树皮寄回了NCI。
这些样品后来经NCI北卡罗莱纳州“研究三角学院”(Research Triangle Institute ,RTI)分馏实验室的美国化学家Wani博士和Wall博士。
他们分离提取得到紫杉醇的粗提物,在筛选实验中他们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有强烈的KB细胞毒作用及抗小鼠肉瘤和抗白血病活性。
紫杉醇紫杉醇,白色结晶体粉末。
无臭,无味,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腈、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主要以红豆杉为原料的提取物,【从紫杉醇产生菌中提取,化学合成法,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英文名称Paclitaxel[,pækli'tæksəl],别名泰素,紫素,特素,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量853.92,分子式C47H51NO14。
药理作用机制:紫杉醇可使微管蛋白【组成微管的蛋白质】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防止解聚,使微管【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微管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辅助细胞内运输,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神经管等结构】稳定,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紫杉醇的衍生物:多烯紫杉醇是在对紫杉醇结构改造过程中合成出来的紫杉醇衍生物,生物利用度好,毒副作用小。
紫杉醇的应用:紫杉醇是目前国际上抗癌效果最好,广谱性强,副作用较小,是作用机制全新的一种理想抗癌药物,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目前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有以下一些方面:1.在治疗卵巢癌方面,紫杉醇早已经是卵巢癌治疗得到首选药物了。
经过了许多临床试验表明,不管是单一使用还是联合用药,都远好于传统化疗法治疗这种癌症。
紫杉醇还可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微管作用的抗肿瘤药物。
2.在治疗子宫颈癌方面,紫杉醇的地位没有像治疗卵巢癌那么重要,但是随着紫杉醇在这方面的应用的增加,它的地位也日显重要。
在子宫颈癌治疗的研究有三方面:对于局限性晚期宫颈癌的先期化疗应用,晚期或复发性病例的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的增敏。
3.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紫杉醇的药效相对较高,单药效大于一半,在治疗此类的药物中药效算是较好的一种。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等相关技术的综述摘要红豆杉因其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活性,而倍受关注[1,2],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用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红豆杉获取紫杉醇,而且研究者对其相关技术条件进行了不断的摸索与优化,本文主要对近10年的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细胞培养;优化1、介绍红豆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是第四世纪冰川后迄今为止仅有的56种植物中的珍稀药用树种之一。
全世界共14种,我国有4种和1变种,即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1]。
红豆杉产生的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活性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因此红豆杉倍受关注[1,2]。
紫杉醇对卵巢癌、子宫癌、乳腺癌等十几种癌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它目前已在临床上作为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3]。
但天然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极低,仅为干重的0.01%一0.06%,3~6棵100年左右的红豆杉树皮才能提取出用于治疗一个癌症病人所需求的紫杉醇[4],由此也出现了药用和资源保护的尖锐矛盾[5],可见单纯靠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中提取的紫杉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药源不足已成为限制紫杉醇在临床中大量应用的瓶颈[3,4]。
解决药源的问题的方法说来应该就两个大方面,即人工合成和生物技术方法,也就是化学合成和利用相关生物技术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
但是,由于紫杉醇化学结构的复杂性,这就意味着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而且紫杉醇的半合成原料,例如从针叶红豆杉所分离得到的巴卡亭Ⅲ,也要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获得[6]。
这样看来,人工合成的方法,不论是全化学合成还是半化学合成,其可行性都很低。
从生物技术角度来看,人们主要从遗传转化、人工栽培、真菌生产和植物细胞培养等几个方面尝试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而其中的细胞培养因具有众多优点而成为商业化生产的首选方法[5]。
摘要目的:探索红豆杉中紫杉醇的提取纯化工艺。
方法:将新鲜的红豆杉树皮干燥后用甲醇浸泡,陶瓷膜进行固液分离,纳滤膜浓缩,再用大孔树脂HZ818层析,洗脱液浓缩结晶,再活性炭脱色后甲醇重结晶,再硅胶正向层析,洗脱液浓缩后正已烷结晶,再真空干燥得成品。
结论:按本方法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纯度为97.5%,收率为十万分之八。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提取纯化,树脂,硅胶目录一、紫杉醇目前的一些分离纯化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液相萃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固相萃取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树脂层析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活性炭脱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硅胶正向层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结晶纯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和工程的紫杉二烯合成酶产紫杉二烯的产量 前言 紫杉醇(Paclitaxel,又名为Taxol)是一种治疗不同种类的癌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的非常有效的抗癌双萜类药物。紫杉醇的来源包括直接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化学全合成法、半合成法、植物细胞培养分离提取,部分内生真菌也可能会产紫杉醇。直接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的紫杉醇产量很低(约1g紫杉醇/每10kg植物组织),因此,从2-4株成熟的红豆杉树木中获得的紫杉醇的产量还不能满足一个病人。全化学合成紫杉醇技术至少需要40个步骤,尽管现在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的产量总体来说还是很低,而且还需要很高的代价。半化学合成法使用紫杉醇合成前体物--10- 去乙酰巴卡亭Ⅲ,该法所用的前体物质仍依赖于植物提取,也需要从植物资源中做大量的纯化工作。红豆杉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产量生产不稳定、杂质会干扰产物纯化过程。目前,化学半合成和细胞培养是紫杉醇商业供应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依然要依靠大量的植物资源,导致紫杉醇的价格增加,而且有限的植物资源无法支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发现使得用发酵的方法在微生物宿主内产紫杉醇变得可能,不幸的是,数据表明这种方法产紫杉醇的产量依然不稳定而且产量很低,由细菌引起的生物合成途径依然不够清晰。综上,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但具有昂贵的合成代价以及利用微生物产紫杉醇的广阔前景,已经让无数科研人员研究在不同的宿主内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提高紫杉醇的产量做出巨大的努力。 紫杉醇生物合成使用最广泛的策略是增加前提物的代谢流,让前体物质积累;这些努力已经发展到克隆必需的基因、明确了前期代谢途径涉及到萜类化合物积累的重要酶,其中包括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紫杉二烯合成酶。一般而言,萜烯合酶(环化酶)例如紫杉二烯合成酶作用在代谢支流的节点主导着萜类化合物的代谢量,是紫杉醇异源生物合成途径中第一个关键酶酶,该酶催化GGPP合成紫杉醇的三环二萜骨架结构——紫杉二烯,但是紫杉二烯合成酶在植物中催化ggpp环化的活性相对于后面的氧化步骤活性很低。这个发现让科学家猜想,如果增加产紫杉二烯的宿主细胞中紫杉二烯合成酶的催化活性可以整体提高紫杉二烯合成酶的产量水平。科学家在包括微生物宿主以及更高级的植物宿主等典型的生物体中就限速步骤进行重建和代谢工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紫杉二烯合酶功能等生物化学研究近几年也取得很大的进展;包括第一个紫杉二烯合酶的x光结构揭露出这个酶崭新的以及模块化的结构。结构的解析为以后通过蛋白质改造调高酶的催化活性打开了一扇门。 紫杉二烯合酶是紫杉醇的生物合成第一个关键酶并且是限速步骤 紫杉醇是双萜类化合物(巴卡亭III)和苯基异丝氨酸这两个主体结构生物合成而来。巴卡亭Ⅲ是由紫杉二烯经过一系列的官能团反应生成,而紫衫二烯是由牻牛儿基牻牛儿焦磷酸酯 (GGPP)前体经过酶促环化反应生成。紫杉烯合成时各种各样的修饰包括很多的氧化步骤,首先 C5 位在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催化下羟基化形成紫杉 -4(20),11(12)- 二烯 -5α- 醇。下游生成紫杉醇的过程中还需要C9氧化,杂环丁烷氧化,以及侧链苯基异丝氨酸的处理。侧链是保证紫杉醇抗癌活性的关键因素,侧链的合成由五步反应完成:首先α- 苯丙氨酸异构化为β- 苯丙氨酸,再与乙酰辅酶 A 结合,随后由 13C- 苯丙氨酸侧链 -CoA 酰基转移酶将其转移到巴卡亭Ⅲ的 C13 位的羟基上形成羟基酯,最后β- 苯丙氨酸的 C2 和β- 氨基分别被羟化和苯甲酰化,形成紫杉醇 在已发现的紫衫烷类(大于400种)的基础研究中,紫杉烯的的合成是包括紫杉醇在内的所有紫杉烷生物合成的共同的核心的内容;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从产紫杉烷类的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酶,能在氯化镁的存在下,使GGPP转化成紫杉二烯;同位素标记的紫杉二烯被确认转化成了紫杉烷类,比如巴卡亭III和紫杉醇。负责催化GGPP转化成紫杉二烯的酶随后被分离提取出来并命名为紫杉二烯合成酶。紫杉二烯合成酶催化GGPP环化的效率和其他裸子植物的环化酶效率相比很低,因此,Hezari提出此步骤是紫杉醇合成途径的限速步骤。数据表明,
知识点分生组织(Meristerm): 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由这种组织衍生的细胞,经生长和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而其本身始终保持着分裂能力。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红豆杉醇:别名紫杉醇,紫素,特素,紫烷素,路泰,泰素。
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不同是由于植物的不同造成的。
原则上讲,植物细胞培养为天然产物的生产提供了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但是,因为组培经常会需要在工业化范围的脱分化,而形成脱分化的细胞(DDCs)在商业上不具有操作可行性(不经济or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为了避免这一脱分化过程,我们分离、培养得到了天然的未分化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CMCs)。
将各种深度测序技术结合起来,明确了与干细胞一致的标记基因和转录程序。
这种想法被近一步的CMCs的形态、他们对γ-射线、类放射药物的敏感程度及它们具有高分化能力支持(由于形成层分生组织的这些优点,使得将CMCs作为一种天然产物的想法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本文主要研究通过东北红豆杉CMCs 悬浮培养,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
此过程避开具有商业障碍的脱分化这一步,这些细胞能够为可持续生产品种繁多的植物天然产物提供一种成本效益高,环境友好的平台。
只有植物干细胞,也就是生长在茎尖、根尖及维管内部的分生组织细胞,才能够进一步分化或再生出干细胞。
由于这些分生组织细胞在理论上能够无限次的分裂,因此它们被认为是永远不会死亡的一类细胞。
所以,自从19世纪40年代植物组培开始,细胞悬浮培养一般都是先经历一个脱分化过程,然后对脱分化的细胞进行悬浮培养。
当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这个过程可能不是必须的。
不考虑这个过程中会涉及什么机理性问题,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在一个给定的器官中发生有丝分裂,产生多细胞混合的扩繁的细胞群的过程。
由此得到的细胞进行悬浮培养获得细胞产物,可能由于在脱分化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或是后成说的基因突变,而致使产生天然产物量小及产品性质很不一致等问题。
紫杉醇提取实验方案实验名称:紫杉醇的提取实验探究条件:1、原材料:红豆杉树枝、红豆杉树皮、红豆沙树叶、三者混合;2、烘干时的温度:40?、60?、80?;3、粉碎状态:完全不粉碎、粉碎至40目、粉碎至60目、粉碎至80目、粉碎至100目; 4、有机溶剂选取:95%甲醇、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1:1;5、层析介质选取:硅胶、氧化铝、C18、苯基柱、树脂。
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实验原料:实验过程1、红豆杉枝叶、树皮、树枝:采集新鲜的红豆杉树枝、树皮、叶,用清水洗净;2、干燥与粉碎:于60?烘箱内干燥至恒重,用粉碎机粉碎至100目,分别准确称取过后的各种样品2g,置50mL磨口具塞三角瓶中; 筛3、有机溶剂提取:加入95%乙醇20mL,超声萃取30min,留上清液,沉淀复加20mL 95%乙醇,重复操作;4、浓缩:浓缩温度控制在45?5?,真空度控制在-0.07?00.1Mpa,浸提液浓缩至比重达到0.95~1.05时,将浓缩液放出到专用的储罐中;5、萃取:将计量后的浸提浓缩液注入萃取罐,加入醋酸乙酯(按物料:醋酸乙酯=1:1),萃取三次,将醋酸乙酯层重液排入指定贮罐,将贮罐内的醋酸乙酯液抽入浓缩锅进行初浓缩预处理,温度控制在45?5?,待浓缩液比重达到1.40?0.05时,将浓缩后的醋酸乙酯液排入指定贮罐中。
6、浸膏:合并上清液,过滤除渣,滤液于30?减压蒸干,得浸膏;下层清液作为10-DAB的原材料保存好,详细步骤见最后;7、固液萃取:浸膏用20mL甲醇溶解,加入石油醚(60,90?)(体积比1?1),振荡30min,脱脂;8、液液萃取:萃取余液用三氯甲烷(体积比2?1)振荡30min,褪色,若褪色不彻底应反复进行;9、沉淀:由于紫杉醇有在正己烷中沉淀这一特性,所以向液液萃取后得到的紫杉醇乙酸乙酯溶液中加入体积比为10:1的正己烷溶剂,将紫杉醇沉淀下来。
(较少时,紫杉醇不能完全沉淀;较多时,不但没有提高杂质去除量,还会造成正己烷使用量过大,溶剂浪费。
紫杉醇的发现、结构和功能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三说,我国科学家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的细胞:那么,什么是紫杉醇?紫杉醇(Taxol)是医药市场上最优秀的天然抗肿瘤药物之一,被认为是近20年内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同时也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植物抗癌药。
紫杉醇在临床上是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的一线药物,其国际医药市场需求巨大。
196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与美国农业部(USDA)成立了一个合作项目:由农业部负责向NCI提供植物样本用于抗癌药物的筛选。
1962年8月,受雇于农业部的植物学家Barclay从华盛顿州收集了数公斤的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和枝叶,并将它们寄给了NCI。
短叶红豆杉(图1),也称太平洋紫杉(Pacific yew),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
从小树苗长成大树需要数百年,广泛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图1. 短叶红豆杉又过了两年,红豆杉样品被送到了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所天然产物实验室的Wall博士及其团队核心成员Wani博士(图2)手中。
随后的研究发现,树皮的提取物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有细胞毒性。
然而,直到1966年,他们只能确定该活性化合物含有一些羟基(英文通常用-ol后缀表示羟基)。
根据这一特征,加之其来源的植物属(Taxus),他们将该活性分子称为紫杉醇(taxol),但紫杉醇的结构式此时仍是未解之谜。
同年,Wall和Wani团队在分离和鉴定喜树碱的结构上取得成功,为抗癌药物喜树碱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NCI已经着手准备临床试验,一时间喜树碱的项目“看起来很热”。
由于多数团队成员转去其它项目,紫杉醇的分离鉴定研究变得“无人问津”,Wall甚至劝告Wani“忘掉”短叶红豆杉。
然而,Wani没有放弃,并坐了长达5年的“冷板凳”,在此期间,不断尝试将紫杉醇衍生化并期望获得单晶,进而鉴定结构。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2.酵母菌的品质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为分离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进行了如图Ⅰ所示实验,甲、乙、丙、丁锥形瓶内分别加入100mL完全培养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发酵装置需严格灭菌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出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10 6个/L,此数值可能低于实际的活菌数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菌种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瓶口等无需再灼烧灭菌D.由图Ⅱ可知,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丁组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比乙强3.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只能在添加了赖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
下图为以野生型菌株为材料,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A.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因此培养基中无需提供氮源B.①②④培养基中需添加赖氨酸,而③培养基中不能添加赖氨酸C.需将①中的菌液适当稀释后,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在②上进行划线接种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乙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突变株4.某研究小组将基因型为Aa的某植物()幼苗进行培养,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育种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幼苗甲和幼苗丙均是二倍体,幼苗乙是四倍体C.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D.从幼苗乙到幼苗丙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5.明党参是我国珍稀药用植物,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恰当的方法有()①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②大规模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药用成分③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获取药用成分④大规模采集自然界的明党参,将其转移到温室中保护种植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6.为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人造皮肤,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紫杉醇是什么以及是怎么从那来的
紫杉醇是什么?从哪来的?紫杉醇是一个全新植物抗癌药。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
紫杉醇的作用机理与已上市的其它化学合成抗肿瘤剂或植物抗癌药截然不同。
它主要以抑止肿瘤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肿瘤体积逐渐缩小而非直接杀死癌细胞。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目前药用紫杉醇主要来自于野生红豆杉,紫杉醇进入市场后需求量猛增,,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紫杉醇是什么?紫杉醇是至今尚未发现有比紫杉醇更好的植物抗癌药,所以在今后几年,紫杉醇仍将是国际抗肿瘤药物市场的“中坚产品”,其市场主导地位无可动摇。
特肿瘤一线用药,发展潜力巨大。
特素(紫杉醇)是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实体肿瘤的一线用药,最早是从太平洋红豆杉中提取出的植物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伴随着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由此带来抗肿瘤药市场的快速增长。
2007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近20%,在增润,这一增长更快。
我们预计紫杉醇的增速在未来几年都不低于30%。
由于公司的紫杉醇是国内首家,目前还在争取单独定价。
如果能确定
为单独定价品种,则价格上更有优势。
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之后十五年来,人类与各种癌症相抗争时,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