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线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17
寄生虫:一、致病性(一)线虫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
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
(成虫>幼虫)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
消化道出血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
(成虫>幼虫)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
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
(成虫>幼虫)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
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肉酸痛。
(幼虫>成虫)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
(成虫>幼虫)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
(幼>成)(二)绦虫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
成虫夺取肠内营养、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
(幼虫>成虫)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
(幼>成)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
(幼>成)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
(幼虫>成虫)(三)吸虫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布氏姜片吸虫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布氏姜片吸虫4、淋巴结肿大:丝虫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9、直肠套叠:鞭虫10、肺炎: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童虫)11、胃肠炎症状:旋毛虫、钩虫12、脑神经或脊神经受累:广州管圆线虫13、直肠脱垂:鞭虫14、皮炎:钩虫15、眼、皮下、脑占位: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囊、广州管圆线虫16、腹部团块:蛔虫、斯氏狸殖吸虫17、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18、咳血:卫氏并殖吸虫(烂桃样血痰)19、大肚子:血吸虫(腹水)20、皮炎:钩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三、感染阶段1、感染期虫卵:鞭虫、蛲虫(蠕形住肠线虫)、蛔虫、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2、幼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旋毛虫(幼虫囊包)、钩虫(丝状蚴)、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四、感染方式1.经皮肤: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微丝蚴日本血吸虫(尾蚴,)2.经口: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3.吸入感染:蛲虫4.逆行感染:蛲虫五、检查方法1、肛门拭子法:代绦虫、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2、粪便法:鞭虫、钩虫、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虫、并殖吸虫、血吸虫(日本,曼氏)3、痰液检查:并殖吸虫4、肌肉活检:旋毛虫5、组织活检:囊尾蚴病并殖吸虫斯氏狸吸虫(皮下包块)6、鲜血检查法:微丝蚴(丝虫)7、免疫学检测:泡球蚴并殖吸虫8、尿液检查:埃及血吸虫六、治疗药(常见)1、阿苯达唑:钩虫、鞭虫、蛲虫、蛔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钩虫、猪带绦虫、泡球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2、噻嘧啶(适用于儿童):蛔虫3、甲苯咪唑:绦虫4、海群生(乙胺嗪):微丝蚴、丝虫5、吡喹酮:并殖吸虫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伊维菌素注射乳液治疗绵羊胃肠道线虫病及螨虫病的试验
代颖;林淑敏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伊维菌素(IVM)注射液是一种广谱、高效、长效、环保的治疗性兽药,它可有效驱杀家畜线虫、螨虫及其他寄生性昆虫病。
但长久以来,由于伊维菌素注射液辅料成本高,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重了广大牧民的使用负担。
鉴于此,沈阳市兽药厂自行研制了伊维菌素注射乳液。
其与伊维菌素注射液比较,所用辅料成本低廉并有缓释效果,为验证其疗效特做此实验。
【总页数】2页(P7-8)
【作者】代颖;林淑敏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兽药厂,辽宁,沈阳,110027;辽宁省沈阳市兽药厂,辽宁,沈阳,1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阿维菌素长效缓释油胶对绵羊胃肠道线虫病的防治试验 [J], 王琳;王治才;胡夏田;佟华利;陈坚;安宁;刘广距;李建军;李新霞;玛利亚姆;杨学云
2.伊维菌素治疗奶牛螨虫病试验 [J], 何万平;李江凌;戴卓建;廖党金;牟品德
3.阿维菌素长效缓释油胶对绵羊胃肠道线虫病的防治试验 [J], 王琳;王治才;胡夏田;
4.伊维菌素治疗牛螨虫病疗效试验 [J], 杨必有;濮兴杰;刘永善;林国信;熊国惠;和平
5.伊维菌素注射液对羊螨虫病的治疗 [J], 沙如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尖线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它是一种由第三期幼虫寄生在胃肠道引起的疾病。
人们被生吃含活幼虫的海鱼感染。
急性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慢性胃或肠嗜酸性肉芽肿,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
这种疾病在日本、欧洲和美国很常见,在中国没有病例报告,但第三阶段的幼虫感染率。
一、病因异尖线虫属于蛔目、蛔亚目、异尖科。
目前已知异尖科。
(Anisakidae)至少有30多种昆虫,因为很难识别幼虫,很容易导致同物异名。
公认的病虫主要有4种:①异尖线虫属(Anisakis),包括简单的异尖线虫(A.simplex)、典型的异尖线虫(A.typica)、抹香鲸异尖线虫(A.physeteris);②伪地新线虫属(Pseudoterranova),包括伪地新线虫(P.decipiens)、海豹线虫(Phocanema)、钻线虫(Terranova);③盲囊线虫属(Contraceacum);④宫脂线虫属(Hysterothylacium),包括金枪蛔虫(Thynnascaris)等等。
我国海域鱼类发现有简单的异尖线虫、伪地新线虫或宫脂线虫寄生,但没有报道人体感染。
异尖线虫成虫像蛔虫,雄虫长31~90mm;雌虫为63~100mm。
成虫寄生在鲸、海豚、海豹、海狮等海生哺乳动物的胃。
虫卵大小50.7μm×53μm,随宿主粪便排入海水,受精卵细胞发育后形成胚胎,成为第一期幼虫的成熟期。
海水温度适宜(约10℃)卵内幼虫脱壳,发育为第二期幼虫,长约230μm。
在海水中能自由游动,可存活2~三个月。
当第二阶段的幼虫被海水中的甲壳类动物(第一中间宿主)如磷虾吞下时,它们就会进入体腔,并在血腔中发育成第三阶段的幼虫。
当海鱼和软动物(第二中间宿主)吞下含有幼虫的甲壳类时,幼虫进入消化道及其内脏和肌肉组织寄生。
含有第三阶段幼虫的海鱼被海生哺乳动物(最终宿主)吞下后,幼虫进入胃粘膜成群生长,发育成雌雄成虫,交配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羊消化道线虫病和肺线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案作者:郑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05期摘要:羊消化道内有多种线虫寄生,常混合感染引起疾病。
在这些线虫中,以捻转血矛线虫危害最为严重,以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等为主要特征,严重时也可导致病羊死亡。
羊肺线虫病是由网尾科和原圆科线虫寄生于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特征是慢性增生性肺炎。
现对以上两种线虫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应对的防治方案。
关键词:羊;消化道线虫病;肺线虫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6 ; ;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135-021 羊消化道线虫病1.1 病原特点寄生于皱胃的线虫有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与古柏线虫;寄生于小肠的线虫有毛圆线虫、细颈线虫、古柏线虫、仰口线虫与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大肠的线虫有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与毛尾线虫(盲肠)。
捻转血矛线虫是皱胃中寄生的大型线虫,雄虫长15~19 mm,雌虫长27~30 mm,其红色的消化管和白色的生殖管相互缠结,使虫体红白相间,故俗称“麻花虫”。
奥斯特线虫长为4~14 mm,呈棕色,故也称棕色胃虫。
马歇尔线虫和奥斯特线虫相似,但虫体较大。
毛圆线虫较短小,长5~6 mm,呈浅红色或褐色。
古柏线虫的大小与毛圆线虫相似,呈红色或浅黄色。
细颈线虫在小肠线虫中大小居中,虫体特征是前部细,后部较粗。
仰口线虫较粗大,前端向背面弯曲,故也称钩虫。
食道口线虫较大,呈乳白色,头端尖细,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钻入肠壁形成结节,因此也称结节虫。
夏伯特线虫也称阔口线虫,大小和食道口线虫近似。
毛尾线虫似鞭子,故也称为鞭虫,虫体较大,呈乳白色,前部细长,约占虫体长度的2/3,此为食道部,后部粗大为体部,雄虫后端卷曲,雌虫则直而钝圆。
1.2 流行病学该病主要流行于夏季,也见于春秋季节,这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平昌县农村中,小学生肠道线虫感染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
李忠德;王宗俊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1997(18)6
【摘要】平昌县农村中、小学生肠道线虫感染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平昌县五木乡卫生院(635415)李忠德张倩张华张红斌陈强冯大刚谢和君平昌县卫生防疫站王宗俊刘芳向秀英我国南方肠道线虫感染甚为常见,是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为了执行《四川省学生常见...
【总页数】2页(P401-402)
【作者】李忠德;王宗俊
【作者单位】平昌县五木乡卫生院;平昌县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321
【相关文献】
1.开平市中、小学生服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肠道线虫病效果观察 [J], 梁志海;陈伯尧;刘恩;邝会潘;梁先进;吴松润;吉喆
2.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 [J], 周士兰;戴子念
3.中小学生肠道线虫感染状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 [J], 何学元;金正海;苏谦;赵微;范波;黄正美;王万里;严少侠;尹红;李明玉
4.沛县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 [J], 陈月瑛;赵昌军
5.农村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现状及药物驱虫效果观察 [J], 吴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蛔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
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
感染本病以后,可使病猪肠破裂、营养不良、激发感染等。
具体表现为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
严重患病的仔猪会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的寄生虫病之一。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
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
感染本病以后,可使病猪肠破裂、营养不良、激发感染等。
具体表现为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
严重患病的仔猪会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的寄生虫病之一。
症状猪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以3个月~6个月的猪比较严重。
仔猪在感染早期(约一周以后)有轻度的湿咳,体温40°C左右,较为严重的病猪,精神沉郁,呼吸及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或有全身性黄疸,有的病猪生长发育长期受阻,变为僵猪。
感染严重时,呼吸困难、急促而不规律,常伴发声音沉重而粗哑的咳嗽,并有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
可能经1周~2周好转,或渐渐虚弱,趋于死亡。
6月龄以上的猪如寄生数量不多,营养良好,可不引起明显症状。
但大多数因胃肠机能遭受破坏,常有食欲不振、磨牙和生长缓慢等现象。
成年猪往往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忍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而不呈现明显症状,但却是本病的传染源。
蛔虫过多而阻塞肠道时,病猪表现疝痛,有的可能发生肠破裂而死亡。
胆道蛔虫症也经常发生,开始时拉稀,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腹部剧痛,多经6天~8天死亡。
治疗1、伊维菌素:0.2-0.25mg/kg,口服或混饲或肌注。
2、驱蛔灵:0.2g/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一次服用。
3、敌百虫:每公斤体重0.1克,总量不得超过10克,配制成水溶液混入饲料中一次服用。
第十一章线虫学第一节一般形态●线虫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呈线性或毛发状。
通常前端钝圆,后端较细。
雌雄异体。
●线虫体表的附属结构:叶冠;颈乳突和尾乳突,颈翼。
侧翼和尾翼;头泡、颈泡;饰板和饰带●线状或毛发状,两侧对称的纺锤形或圆柱形。
前端钝圆,后端纤细,大小可在1mm~1m之间●雌雄异体,雄虫与雌虫明显不同,其尾部有一些特殊构造。
虫体明显分为头部、尾部、背面、腹面和两侧。
●天然孔有口、排泄孔、肛门和生殖孔,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合为泄殖腔●体壁由角质层、皮下组织层组成。
第二节身体结构●食道:也称咽,食道由肌质和腺质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前部为肌质,后部为腺质。
食道的功能相当于“泵”。
食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可作为高级分离的依据。
(杆状型食道、丝状型食道、棒状型食道、后食道型球食道、肌腺型食道、列细胞体型食道)●排泄系统:线虫的排泄系统缺少焰细胞,这在动物界绝不近有。
线虫的排泄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腺型、管型。
●神经系统:食道部的神经环,也称食道神经联合,相当于神经系统中枢。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头乳突、头感器、颈乳突、尾乳突和尾感器。
这些器官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器官为简单弯曲的连续管状构造。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储精囊、输卵管、射精管和泄殖腔组成。
在泄殖腔处有交合刺,位于直肠背侧,交合刺背侧有引器,有时在交合刺腹侧还有副引器。
圆线虫的雄虫,尾部由角皮演化形成交合伞。
交合伞由肋和伞膜组成,肋由背肋、外背肋、侧肋、腹肋组成。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
有双管型和单管型两种生殖系统。
寄生虫线虫多为双管型,指有两组生殖器。
第三节线虫的分类与描述●线形动物门:尾感器纲:包括7个目的虫体无尾感器纲:包括2个目的虫体●尾感器纲:蛔目,杆形目,圆线目,旋尾目,丝状目,驼形目●无尾感器纲:毛尾目;膨结目●雌雄虫交配受精,线虫的生殖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卵生:雌虫产卵卵胎生:雌虫铲除带幼虫的虫卵胎生:雌虫产出幼虫●感染性幼虫:一般第一期幼虫经2雌蜕化形成第三期幼虫,只有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由卵壳内孵出的第三期幼虫即为感染期幼虫,各种线虫的感染性幼虫形态不一。
粪类圆线虫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粪类圆线虫病症状,尤其是粪类圆线虫病的早期症状,粪类圆线虫病有什么表现?得了粪类圆线虫病会怎样?以及粪类圆线虫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粪类圆线虫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粪类圆线虫病常见症状:腹痛、瘙痒、恶心、腹胀*一、症状一、症状本病多数无复核临床症状,但因虫体能引起反复自身感染,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患各种疾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或接受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常可反复发生重度自身感染,出现相当严重的症状,甚至死亡。
1、肛周皮肤无临床症状:当丝状蚴经肛门周围皮肤侵入后,局部皮肤则出现水肿、刺痛及瘙痒,并常伴有线状或带状荨麻疹。
由于幼虫在皮肤内移行较快,故引起的荨麻疹蔓延速度也很快。
曾有报道1例患者荨麻疹蔓延速度每小时达10~12cm。
荨麻诊在肛周皮肤的出现及快速蔓延,常是粪类圆线虫幼虫在皮肤内移行时的重要诊断依据。
2、肠道症状与体征:粪类圆线虫引起的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腹泻,频繁性下痢,可见水样便或粘液血样便,有里急后重。
其次为腹痛,多位于右上腹。
偶见便秘。
重度感染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还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胀、电解质紊乱、脱水,甚至肠穿孔、全身衰竭及死亡。
有些急性患者可排出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甚至出现严重的脂肪痢。
其原因可能与吸收不良或肠淋巴管扩张破裂,脂肪进入肠腔有关。
3、其他症状与体征:本虫幼虫在肺脏移行时,可引起过敏性肺炎和哮喘,表现为轻度发热、咳嗽、咯痰。
X线胸片检查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阴影。
幼虫如在肺脏停留发育为成虫,所产幼虫有时侵入胸腔而引起胸膜炎。
此外,虫体的代谢产物及死亡崩解产物还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贫血及神经症状如烦躁、失眠等。
急性感染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5%~85%。
*以上是对于粪类圆线虫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粪类圆线虫病并发症,粪类圆线虫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粪类圆线虫病常见并发症:肠梗阻*一、并发病症1、肺脓肿。
26 ·2021.01Experimental research | 试验研究0 引言青海省是我国5大牧区之一,藏羊和牦牛是当地养殖户养殖的主要牲畜品种,在当地畜牧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长期藏羊养殖中,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模式,各种寄生虫病高发,严重威胁到当地藏羊群和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放牧地区藏羊养殖产业向绿色生态安全方向转变[1]。
为确保藏羊养殖安全,需要加强藏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疾病的发生动态,并结合实际流行现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更好地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确保藏羊养殖安全。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地现状拉加镇位于玛沁县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7 km 。
境内平均海拔3 700 m ,年平均气温3.7 ℃,无绝对无霜期。
全镇土地总面积2 626.2 km 2。
该乡镇现存栏各种牲畜超过15万头只,其中羊超过7万只藏羊占到90%以上。
当地畜牧养殖产业一直坚持传统的放牧养殖模式,近年当地部门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草原牧区家庭化牧场工程,引导农民群众对草场进行围栏丰封育,实现定居生活。
在长期的放牧养殖中,藏羊在户外活动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几率极大增强。
青海省拉加镇藏羊肠道寄生虫病的种类多样,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较大,传播范围较广,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藏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过对该地区藏羊寄生虫病进行调查,发现种类超过50种,其中主要以消化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绦虫病吸虫病为主。
近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藏羊春季死亡率较高与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有最直接的关系,由此给广大农牧民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需要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现阶段藏羊肠道寄生虫病的具体流行动态,并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2 调查方法研究于2019年10月在玛沁县拉加镇的5个养殖户养殖的1 300头藏羊中进行藏羊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每个养殖场分别采集羊排的新鲜粪便25份。
线虫(一)概论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寄生在人体的线虫主要有: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和丝虫一、成虫特征1.线形或圆柱形、左右对称、体不分节2.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末端较直,雄虫末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3.消化道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4、生殖系统呈管状结构:雄虫单管,雌虫双管二、虫卵结构特点外——内:.卵黄膜或受精膜.壳质层.脂层/蛔甙层三、生活史特点1、线虫基本生活史:虫卵——幼虫(经4次蜕皮)——成虫2、生活史类型(1)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型。
肠道线虫多属此型,如蛔虫、钩虫等。
(2)生物源性线虫---- 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育型。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经口或经皮肤感染人。
组织内寄生线虫多属此型,如旋毛虫、丝虫。
四、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1、线虫的种类、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虫体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以及宿主的营养和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2、幼虫与成虫均致病(二)似引蛔线虫(蛔虫)1. 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
分布广,感染率高;全球13亿人感染,我国感染率为12.72%(04年第二次全国寄生虫调查)。
2.成虫寄生小肠,引起蛔虫病,可致严重并发症.一、形态(一)成虫1. 成虫大小:20~35cm×3~6mm15~31cm×2~4mm2. 头部3. 尾部(二)虫卵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卵壳,卵细胞,新月形空隙末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虫卵二、生活史虫卵(人小肠,随粪便排出到体外)——受精卵(隐蔽、潮湿、温暖、氧充足的泥土,约3周,卵内形成幼虫,蜕皮1次)——感染期虫卵(被人吞食,到小肠,孵出)——幼虫(侵入肠壁、入血,经肺移行(蜕皮2次),到小肠(蜕皮1次))——成虫(寿命:1年)幼虫经肺移行途径小肠(钻进肠壁进入门脉)——肝——心——肺(穿过肺部毛细血管到肺泡,约2周)——支气管——气管——咽(随吞咽)——胃——小肠生活史特点:1.无中间宿主;2.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4.幼虫需经肺移行5.产卵量巨大致病阶段:幼虫,成虫致病(一)幼虫致病1. 肺蛔虫症(Loeffer’s syndrome)原因: 幼虫对肺组织机械损伤、分泌免疫原性物质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
规模猪场常见 寄生虫病防治方案
陈自峰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服务中心 276300 (一)猪囊尾蚴病本病是由寄生在 人小肠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 蚴寄生于猪体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 种寄生虫病。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多见于猪 只的散放、连茅圈和人的粪便管理不严 的地区,猪吃了带节片或破裂后逸出的 虫卵 在小肠内,虫卵里的幼虫(六钩蚴) 逸出 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液到达身 体各部,约经10周发育成囊尾蚴,其多 寄生于猪的肌肉中。因此,具有以上条件 的猪群感染发病。(2)临诊特征。严重感 染的猪才能表现生长受阻、贫血,水肿 以及某些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寄生 于眼时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 寄生于脑 内可出现神经症状。另外,有经验者检查 猪舌体,可看到粘膜上的隆起,或用手触 摸,可以感到有囊虫寄生而呈现凹凸不 平。病猪两肩显著外张 臂部不正常的肥 胖宽阔而呈哑铃状,或者猪体外形呈狮 体状体形。(3)剖检。可见寄生于嚼肌、 深腰肌、膈肌、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 肌肉组织有白色水泡,大小如大米粒状 内有一头节,故俗称此猪为米猪肉。 (4)免疫诊断法。常用皮肤变态反应、fa-j 接血凝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 荧光抗体实验等方法。 防治方案:(1)搞好公共卫生,取消 连茅圈。(2)严格执行肉品卫生检验制 度,按照“四部“(农业 卫生、外贸、商 业部)规程规定.处理病猪肉。(3)用吡 喹酮70-80ml/kg体重 配成1O%注射 液 一次肌肉注射。另外,选用丙硫苯咪 唑或甲咪唑口服也有较好的疗效。 (二)猪肠道线虫病寄生于猪肠道 的线虫主要有类圆线虫、猪蛔虫、猪钩 虫、猪结节虫和猪鞭虫 前三种寄生虫在 小肠内 后二种寄生在结肠内。这些寄生 虫通常呈线状或毛发状,有的呈圆柱状 或纺锤形。雌雄异体,雌虫常大于雄虫。 大/J、差别很大,多为乳白色,吸血的常显 红色。它们的发育过程大致相似。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及其症状特 征。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特别是猪舍 潮湿 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流行普遍。它 们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或经皮肤感染(如 类圆线虫的幼虫可通过仔猪的皮肤感 染)。类圆线虫主要危害3~4周龄的仔 猪,寄生在十二指肠:猪蛔虫主要危害 3—6月龄的仔猪,常造成 僵猪”,成年 猪多半为带虫者不显症状 病仔猪却可 表现贫血、腹泻、呕吐、渐渐消瘦。这些 肠道线虫的成虫皆有致病性,可造成猪 体营养损失.严重的使肠壁机械损伤,虫 体的代谢产物被猪体吸收可出现全身性 中毒;另外,它们的幼虫在猪体内生活过 程中也造成损害。(2)剖检病变。当类圆 虫的幼虫经皮肤感染仔猪时,可引起仔 猪皮肤湿疹,同时也可带入副伤寒杆菌, 而造成死亡:此虫体移行到肺时,可引起 支气管 肺炎和胸膜炎。蛔虫的幼虫在猪 体内移行时.损害路径脏器和组织.破坏 血管,引起血管出血和组织坏死。常见肝 组织致密,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暗红色 斑点 肝脂肪变性、坏死;蛔虫性肺炎。 结肠壁上有结节。盲肠和结肠上发现炎 性病变和大量虫体,虫体前部细长,深深 钻入粘膜内,后部短粗,形似鞭子,故称 鞭虫。(3)实验室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 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出粪便中的虫卵来 确诊。 防治方案:(1)猪场全部驱虫一次。 (2)母猪产仔前1—2周驱虫一次。(3)种 公猪一年驱虫一次。(4)仔猪断奶转群驱 虫一次。(5)彻底清洁环境,/J!:1]6粪便管 理,防止再次感染。 (三)猪绦虫病猪绦虫寄生于猪的 小肠内,也可寄生于人体,是人畜共患的 寄生虫病。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其中间宿 主为食粪性甲虫,因此,本病多存于农村 结构猪圈和可能吃到食粪性甲虫的情况 下;(2)猪只毛长瘦弱.死后在小肠内找 到扁平乳白色带状虫体.全长1 00~ 1 5Omm,分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