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此章内容属于新课切入和引导部分,不安排习题。

第二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填空

1.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且人类有,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语言中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和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

3.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而且也是思维的。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5.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6.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没有。

7.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言语是个别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

8.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最主要的方式是进行交际。

9.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信息论的角度可以将其理解为和的过程。

10.文字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工具,旗语是建立

在基础之上的工具。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

4.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来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找到一匹马,只能找到一匹具体的具有某种色彩、某种体态等等特征的马。()

5.绘画和音乐都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都可以算是代表语言的符号。()

6.现代社会,随着沟通方式的日益增多,语言的重要性也在日渐削弱。()

7.语言具有自然属性,是一种客观的纯自然现象。()

8.没有语言,人类照样可以思维,就像聋哑人那样。()

三、分析题: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哪些是语言学中所说的“语言”,哪些是语言学中所说的“言语”,哪些是其他说法的代替?

1.杨朔散文的语言真美!

2.你这个人真不会说话。

3.他会说好几国的话。

4.两个人熟了,自然也就有了共同语言。

5.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你老哥就言语一声。

6.写工人,就要用工人的语言。

四、问答题

1.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ó(活)”,这是为什么?

2.人类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

4.人们平常常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这是不是说,语言具有阶级性?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语言;

2.结构规则;

3.交际工具、工具;

4.左、右;

5.说话(语言);

6.全民性、阶级性;

7.一般的、具体的;

8.口语(口头);

9.编码、解码;10.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语言和文字、辅助性

二、辨析正误

1.×;

2.×;

3.√;

4.√;

5.×;

6.×;

7.×;

8.×

三、分析题

1.这里的“语言”实际上是语言学中的言语,是指写出来的话或运用语言的结果。

2.这里的“说话”实际上是指语言学中的言语,是运用语言的具体动作行为。

3.这里的“话”实际上是指语言学中的语言,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一种公认的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语言。

4.这里的“语言”既非语言学中的语言也非语言学中的言语,它是指交际双方具有共同的观点、看法或认识,实际上是观点、看法或认识的代名词。

5.这里的“言语”是语言学中的言语,意思是“告诉”,是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

6.这里的“语言”实际上是语言学中的言语,即符合工人身份和文化水平的话语。

四、问答题

1.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但语言是有规则的,在具体说话过程中运用什么材料说和怎么样组织材料来说却是不自由的。每个人生来就已经处于一张已经编织好了的“语言网”之中,他在说话时要受到已有语言系统的制约,不是想怎么说就能怎么说,其所说出来的话必须要符合整个社会的交际习惯,这样才能为社会所接受、认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得我们所说的话符合语言系统中的既定规则,不能够随意创新,要在既定规则的支配和指导下组织语句进行交际,也只有如此

我们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把我们想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的传递出去,并且让受话人加以理解和接受。

2.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人类的语言能力表现为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们在人类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无论是抽象的思维能力还是灵活的发音能力,后天的学习只能使它们获得更好、更纯熟的发展,但如果一个人生来就不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单靠后天的学习是永远无法获得的。当然,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但在具体社会中运用这种语言能力去学会什么样的一种具体的语言则是后天的事情,这确实与人类后天的学习密不可分,受到后天语言学习环境的直接影响。

3.任何一种语言中包含的句子的数量虽然是无限的,但其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的数量却都是有限的。无限的句子实际上都是有限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按不同方式不断组合所生成的结果。人类掌握语言并不是掌握语言中的所有句子,而是掌握有限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只要掌握了有限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人类按照已经学会的组合或聚合手段来组织词汇材料在符合结构规则的前提之下就能够随时随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句子,就能够满足交际表达中的实际需要。掌握语言的关键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具体的句子而在于是否掌握了有限的语言“建筑材料”与语言的结构规则,既然语言中无论是材料还是结构规则都是有限的,那它也就为人类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掌握它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当人类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了一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也就意味着人类掌握了这种语言。

4.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同一社会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相同。正因如此,尽管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也许很少交流,但相互之间所说的话基本也能听懂,地主阶级说“天要下雨了”与农民阶级说“天要下雨了”在意思上并无什么差别。尽管语言没有阶级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某些阶级、阶层会人为的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为其附上阶级色彩,用其来表达具有阶级性的思想,因此有阶级性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使用语言的人。说“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这里所谓的“语言”指的都是说话人的语言风格和看待某些问题的基本观点与认识,而并不是语言学中“语言”这个概念本身。

第三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填空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的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由词组成的句子。

6.语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分别是关系和关系。

7.符号可以分为三类,即:符号,符号和触觉符号。例如,语言是一种符号,盲文是一种符号,旗语则是一种符号。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说明人和动物都有本质上相对的语言。()

2.从语言本身结构上看,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实质上都不过是同一种符号。()

3.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4.语言具有任意性,因此我们如果愿意,把“袜子”说成“鞋子”也可以。()

5.同别的符号相比,语言符号具有灵活运转的特点。()

6.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等其他方式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7.“失去生命”这一意义,汉语用“sǐ”表示,英语用“die”表示,那是因为不同民族对同一意义有不同理解的缘故。()

8.人类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人类具有说话的生理特征,这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三、名词解释

1.符号

2.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3.能指与所指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四、问答题

1.秦朝的赵高曾在朝廷上“指鹿为马”,并得逞于一时,但“鹿”并没有因此而改为“马”。这是什么原因?

2.符号与征候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从前,有一个学生向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一个问题:“听了你们的讨论,我知道了人们怎样测定各星辰之间的距离,怎样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可是请您告诉我,人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星辰的名称的呢?”请你替该天文学家回答这一问题。

4.人类语言与所谓动物的“语言”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5.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那么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界声音的各种拟声词也具有任意性吗?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能指)、意义(所指);

2.声音(音)、意义(义)、物质形式(形式);

3.约定俗成(规定);

4.任意性、线条性(线性);

5.音位、序列、语素、词;

6.组合、聚合;

7.听觉、视觉、听觉、触觉、视觉

二、辨析正误

1.×;

2.×;

3.√;

4.×;

5.√;

6.×;

7.×;

8.×

三、名词解释

1.符号:在认识活动中,人们常常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这个代表乙事物的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即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他种事物的标记。如交叉路口的信号灯,红灯是语言中“禁止通行”的符号,绿灯是“可以通行”的符号,黄灯是“准备停车或慢行”的符号。

2.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就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聚合关系由符号之间分类而成。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就是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组合关系由符号与符号之间编结而成。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3.能指与所指:能指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那个成分。所指是指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内容。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是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无理据的,不可论证的,是有使用这种语言符号的社会所约定俗成的,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四、问答题

1.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但是不可把任意性误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以为谁都可以随心所欲,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语言符号也是如此。“鹿”和“马”这两个符号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各有所指。任何个人包括赵高这样的高官也是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所指,所以人们仍然称马为“马”、称鹿为“鹿”,并没有改为称鹿为“马”,称马为“鹿”。

2.符号与征候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例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人家。这里的“炊烟”就是征候,由它可以推知有人家存在,可见“炊烟”与“人家”之间的联系是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炊烟”本身就是“人家”的特征之一。而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通过符号的形式并不必然能够推知该形式所代表的实际内容,符号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其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例如,汉语为什么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这样的意义和ré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这是没有道理可说的。

3.这些星辰的名称就是它们的符号。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是符号所具有的任意性特点。星辰的名字正是天文学家们给的,是约定俗成的,天文学家自然就知道星辰的名称。

4.人类语言的单位是明晰的,动物“语言”则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人类语言在音义结合上具有任意性,而动物“语言”即使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也至多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非常僵硬,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位层和符号层。动物“语言”则不能分解成独立单位,谈不上

有结构,更不用说结构的二层性。人类语言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动物“语言”则是封闭的,其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受特定刺激的限定,其交际方式和所表的意义通常能够一一列举。人类语言具有传授性,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而动物“语言”则是一种本能,是先天带来的。人类语言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而动物“语言”只是最当时当地情景的反应,只能传递当时当地的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

5.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拟声词,这些词是由模拟自然界的声音而创造的,如汉语中的“乒乓”、“叮铃铃”、“轰隆”、“哗哗”、“哐当”等。这些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不完全是任意性的,但也不完全是非任意性的。不同语言或方言对同样的事物所模拟出的声音可以不同。例如“布谷鸟”的叫声,汉语的拟声是bù gū,英语的拟声则是cuckoo;同样是汽车喇叭声,有的汉语方言叫didi,有的方言叫dudu,还有的地方叫benrbenr,各不相同。另外,拟声词在所有语言中的数量都非常有限。所以,总的来说,拟声词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其所表现出的任意性也是非常强的。

第四章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属性和属性,前者又包括属性和属性。

2. 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国际音标是以字母为基础构成的,通常把它放在中,与一般字母区别开来。

4.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为、和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又分别包括,和,、和。

5.音素可以分和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

6.汉语音节可以分为、和三部分,其中又可以分成、和韵尾。

7.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和决定的。例如“p”就是、

、、音。

8.音位可以分为和非音质音位两类。常见的非音质音位主要包括、和。

9.元音的音质是由、以及三个方面决定的。

10.汉语普通话里的轻声现象,主要与语言四要素中的有关。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国际音标中有些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

2.非音质音位同样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3.[g]和[k]在汉语普通话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能够区别意义。()

4.语音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生理属性。()

5.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主要是由语音四要素中的音质的不同决定的。()

6.[a]、[A]、[ɑ]是汉语普通话中同一个音位的三个自由变体。()

7.元音[i]和[u]的发音差别主要是舌位前后不同。()

8.一个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的总和,音位之间的对立通常表现为若干对发音特征的对立。()

9.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都有前、央、后、高、中、低、圆唇与不圆唇之分。()

10.语音就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各种声音形式。()

三、名词解释

1.音位与音位变体

2.区别特征

3.语音四要素

4.音节

5.语流音变

6.四呼

7.复辅音8.清辅音与浊辅音

四、分析题

1.指出下列各音素的发音特征。

[y]、[k’]、[f]、[ts]、[m]、[?]

2.根据所描述的发音特征,指出其是哪一音素。

○1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2舌面前、清、擦音

○3双唇、清、不送气、塞音

○4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6舌尖前、浊、边音

3.请把下列汉语音节中的音素提取出来,分别填入下面A、B、C三项中(没有的一项,在下划线中填“无”)。

○1上海○2首都○3考试○4前线

A.韵尾:○1、;○2、;○3、;○4、

B.声母:○5、;○6、;○7、;○8、

C.韵腹:○9、;○10、;○11、;○12、

五、问答题

1.确定一组音素是不是同—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应遵守哪几个原则?

2.声音大,音高就高吗?为什么?

3.语音与其他声音又什么不同?

4.音位与音素相比,区别何在?

5.什么叫脱落?请举例对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加以说明。

6.应该如何认识音位与音位变体之间的关系?

7.语音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该属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8.元音与辅音在发音上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社会、物理、生理;

2.音素;

3.拉丁、方括号;

4.动力系统、发音体、共鸣腔、肺、喉头、声带、口腔、鼻腔、咽腔;

5.元音、辅音、受到阻碍;

6.声母、韵母、声调、韵头、韵腹;

7.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双唇、清、送气、塞;

8.音质音位、时位、调位、重位;

9.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嘴唇圆展;10.音强(音重)

二、辨析正误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名词解释

1.音位与音位变体:音位是指某种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集合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可以看成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我们称其为音位变体。

2.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体,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就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之间的区别。每个音位都包含若干个区别特征,因此音位也可以看成是一束区别特征的集合。

3.语音四要素:语音四要素是指从语音物理属性角度分析来看语音最为重要的四个物理特征表现,即:音高、音重、音长以及音质。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音重又称音强,就是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它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振动时间的长短。音质就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取决于声音的形式,更具体地说,音质主要由三个方面决定:发音体、发音方法以及共鸣腔的形状,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

4.音节:音节是由音位组成的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同时也是人们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5.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语流音变。语流音变一般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具体表现形式。

6.四呼:四呼是汉语音节中韵母的一种分类方式。汉语韵母中凡是以i为韵腹或韵头的叫齐齿呼韵母,凡是以u为韵腹或韵头的合口呼韵母,凡是以ü为韵腹或韵头的叫撮口呼韵母,凡没有韵头或以a、o、?为韵腹的叫开口呼韵母。开、齐、合、撮四呼是汉语音位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7.复辅音:复辅音是音节内部处在同一个紧张增强阶段或减弱阶段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组合。例如英语sky中的/sk/就是由两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汉语则没有复辅音形式。

8.清辅音与浊辅音:辅音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出现颤动,参与发音,可以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两类。当辅音发音时,若声带颤动参与发音,则该辅音为浊辅音;若声带不颤动不参与发音,则该辅音为清辅音。

四、分析题

1. [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k’]:舌面后、清、送气、塞音

[f]:唇齿、清、擦音[ts]:舌尖前、清、不送气、塞擦音[m]:双唇、浊、鼻音[?]:舌面后、浊、鼻音

2.○1e;○2x;○3b;○4ch;○5o;○6l

3. A.韵尾:○1ng、i;○2u、无;○3o、无;○4n、n;

B.声母:○5sh、h;○6sh、d;○7k、sh;○8q、x;

C.韵腹:○9a、a;○10o、u;○11a、i;○12a、a

五、问答题

1.确定一组音素是同—个音位的各个条件交体,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1这几个音素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即不处于对立关系中;○2这几个音素是互补分布的,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3这几个音素在发音上是相似的,彼此之间的发音差别不太大;○4将这几个音素处理为一个音位不影响整个语音系统的内部平衡,符合系统性要求。

2.音高的概念容易和音强相混,音高是声音的高低,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前者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与发音体的粗细、长短等质地有关,而跟发音人用力的大小无关;后者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振幅,振幅的大小跟发音时用力的程度以及呼出气流量的大小成正比。所以,一个人的声音大,只能说明其音强强,但并不见得音高很高;同理,一个人的声音低也不一定嗓门就小,而只能说明其音强较弱。

3.语音专指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通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主要表现在: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且必须具有意义和交际的功能。所以,如果不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就不是语音,如风声、雨声、狗吠、马嘶等;人类发出的不表达任何意义的声音也不是语音,如打喷嚏、打呼噜等。这些都只是自然界的声音,而不是语音。

4.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两者划分的角度不同:音位着眼于语音的社会属性,即辨别意义的功能;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从音质的角度来划分;○2两者划分的范围不同:音位以某种语言或方言为范围,音素以人类的语言为范围。

5.在语流中,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小时,或为了发音的方便而有意省去某些音,这就是语流音变中的脱落。如汉语中“豆腐[t?u fu]”读成“[t?u f]”,[u]在轻声音节中脱落了;“东西(dōng xi)”读成“dōng x”,元音[i]脱落了。不仅汉语如此,英语中也同样存在音素脱落的情况,如“I am a student.[ ai ?m]”经常会读成“[aim]”,元音[?]脱落。

6.音位与音位变体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存在于具体的音位变体之中,离开了音位变体,音位也就不存在。我们平时发出或听到的都只是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平等关系。而选择哪一个变体作为该音位的代表则往往根据是否常用、符号是否简便来确定。一般说来,使用频

率较高、印刷简便的变体则是该音位的书写代表。例如,在汉语普通话里,/a/音位就包括[a]、[A]、[ɑ]三个成员。在平时运用中通常就选用最常用、印刷方便的[a]来代表/a/,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即为了把它跟/i/、/o/、/e/等音位区分开来,而在具体音节中出现的,则或者是[a],或者是[A],或者是[ɑ]。

7.语音的本质属性是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语音的表义功能由社会所赋予,是社会的交际需要使人发出的声音成为语义的载体,又是社会习惯使特定的音同特定的意义结合在了一起,比如汉语普通话用ai表示“爱”、“碍”等意义,英语却用近似的音表示“我(I)”等意义。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言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不同的社会会选择不同的语音,比如汉语中有的语音,像j、q、x三个辅音,英语中就没有;而英语中的tr、th等音,汉语中也没有。语音的地域性同语音的民族性有相似之处,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语音系统,语音的这种地域特征同样由社会所决定。

8.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1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u,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发辅音的时候都是先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的时候,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发音器官显得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出来的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由于呼出的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因而气流较强。

第五章语法

一、填空

1. 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习惯,其包括和两部分。

2.英语的book由单数变为复数books,所采取的语法手段是。

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4.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和语素合称为构词语素,把词尾语素则称为语素。

5.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具体作用把语素分为词根语素、词缀语素以及词尾语素三类,例如英语happinesses中,es属于语素,ness属于语素,happy则属于语素。

6.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是,“怕得要命”是,“火速准备”是,“大家加油”是,“积极、热情”是。

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语法范畴是。

8.“白布、白描、白说”三个语言单位中,属于词的一个是。

9.从意义和作用里来看,词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10.任何语法单位按照语法规则组织起来以后,其整体意义总是要大于每个语法单位词汇意义的总和,因为这里增加了意义。

11.语言中词类划分的标准主要有标准、标准和标准三种。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语法是潜在每个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词的构成规则和变化规则。()

2.语法的抽象性不仅表现在语法关系的抽象性和语法单位的抽象性上,还表现在有限的规则与无限的运用上。()

3.性、数、格、体、时、态是语言中常见的语法手段。()

4.汉语中的名词没有“性”的范畴,而代词却有,如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之间就有“性”上的差别。()

5.语法范畴中的“格”指的即是语法格式。()

6.英语中,从good到better的比较级的变化,所采取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7.汉语中,除句子外,词和词组各自作为一级语法单位也均能直接用于交际,承当交际功能。()

8.确定某种意义到底是语法意义还是词汇意义,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意义是否通过语法形式体现出来。()

9.“三本书、两件衣服、五张桌子”都是表示数量的,所以汉语中也有“数”的语法范畴。()

10.词的轻重音只在印欧语系的语言中起作用,汉语中没有这种语法手段。()

三、名词解释

1.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2.语素

3.词

4.语法形式

5.语法范畴

6.屈折与异根

7.粘着语8.形态9.句法同义

四、分析题

1.指出下列词的构造方式

地震、看见、忘记、司令、拖鞋、无论、书本、口红、开关、狂欢

2.下列英语单词都在形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请指出这些变化所利用的语法手段。

cold—colder—比较级;man—men—复数;I—my—所有格

breed—bred—过去式;teacher—teacher’s—所有格;make—made—过去式

3.请指出下面的汉语语言片段中包含了多少个各类形式的语法单位。

他捉了一只花蝴蝶

4.下面几组英语片段中的划线部分都通过—定语法手段表示了不同的语法意义。请说明所表示的各是什么语法意义,属什么语法范畴,以及采用了什么语法手段。○1the door of the room(房间的门);Jack’s home(杰克的家)

○2I have a pen(我有一支笔);I have three pens(我有三只笔)

○3They are eating an apple(他们正吃着苹果);They ate an apple(他们吃了苹果)

5.下面的句法结构有没有歧义?若有,请指出,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化:

○1严格批评自己的人

○2思念的人远在千里之外

○3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

○4车上的人多半儿是师大的

6.请用变换分析的方法说明下列两个句子在内在深层意义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别。○1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

○2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

五、问答题

1.什么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哪些?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一些什么样的共性特点?

3.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具有哪些常见的普遍特征,请加以列举。

4.从语法结构类型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大体分为哪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语言各自具有什么样的主要特点?

5.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6.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哪些?请举例分别加以说明。

7.什么是单纯词?什么是合成词?汉语中,它们内部又可以各自分成几个小类?

第五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语法、词法、句法;

2.附加;

3.形态变化、形态变化;

4.词根、词缀、变词;

5.词尾、词缀、词根;

6.述宾词组、述补词组、偏正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

7.态;8.白描;9.实词、虚词;10.语法;11.形态、意义、功能

二、辨析正误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名词解释

1.语法规则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可以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递归性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简驭繁。

2.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词:词是语言中造句时能够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由语素构成,在语言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4.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语法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亦即,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载体,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体现出一定的语法意义。

5.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类。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聚合即体现为不同的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属于词法范畴,主要由句法结构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属于句法范畴。

6.屈折与异根:屈折与异根都属于词性变化形式,都是一种特定的语法手段。屈折是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异根是指换用不同的词根形式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7.粘着语:粘着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结构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来表示。粘着语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均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就像是附在词根上。日语、土耳其语、朝鲜语都属于典型的粘着语类型。

8.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一些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式就形成了一个聚合,叫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9.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句法同义关系不是具体句子间的关系,而是句子格式之间的关系。处于同义关系的句子格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变换,而并不影响基本意思的表达。

四、分析题

1.主谓;述补;联合;述宾;述宾;述宾;述补;主谓;联合;偏正

2.附加;屈折;异根;屈折;附加;屈折

3.“小明捉了一只花蝴蝶”一共包括:

1个句子:小明捉了一只花蝴蝶。

7个词组:小明捉了;捉了一只;捉了一只花蝴蝶;一只;一只花蝴蝶;花蝴蝶;小明捉了一只花蝴蝶

7个词:小明、捉、了、一、只、花、蝴蝶

8个语素:小、明、捉、了、一、只、花、蝴蝶

4. ○1语法意义:表示领有的所有格;语法范畴:格;语法手段:利用虚词

语法意义:表示领有的所有格;语法范畴:格;语法手段:附加

○2语法意义:表示单数;语法范畴:格;语法手段:零形态

语法意义:表示复数;语法范畴:格;语法手段:附加

○3语法意义:表示现在时进行体;语法范畴:时、体;语法手段:附加

语法意义:表示过去时;语法范畴:时;语法手段:屈折

5. ○1有歧义,分化:严格批评自己管理的人;某人严格批评自己

○2有歧义,分化:思念他的人远在千里之外;他思念的人远在千里之外

○3有歧义,分化:张三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扮演张三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

○4有歧义,分化:车上的人很可能是师大的;车上的人有一多半儿是师大的

6. ○1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

变换句式一:我也不认识这位领导。变换句式二:这位领导也不认识我。

○2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

变换句式一:我也不认识这种植物。变换句式二:*这种植物也不认识我。

句○1和句○2在深层意义上的差别正是通过变换体现出来的:句○1可以有两种变换方式,因为“这位领导”是有生命的表人的名词性词组,它可以在两种变换式中分别承当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角色;句○2只有前一种变换方式,因为“这种植物”是表物的名词性词组,它只能承当受事的语义角色,不能作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五、问答题

1.凡是能够在语言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语言片段就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中语素组是由语素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如词与词组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因为词组一定是由多个词组合而成的,但它们的作用都是做造句的材料,这一点相同。另一种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如汉语中词、词组与句子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因为词、词组没有表达功能,句子却要求必须说出来和用于交际,两者之间的功能不同,但句子中成分的数量有时可以与词、词组相等,如“好!”就是由一个形容词加上感叹句调造成的一个句子。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量变关系也可以叫组成关系,就是指大单位由小单位组合而成,如语素组一定包含多个语素,词组一定包含多个词。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就是下一级单位获得上一级单位的功能,如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造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

2.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因此它也会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数也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形式,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有些语言中还存在双数。格用来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如主格、宾格、属格等等。时时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个时间通常是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它也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人称表示动词与主语之间的关系,不少语言的动词会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如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形式。上述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下述一些特征:○1同一语法范畴具有共同的意义领域。例如,单数与复数不同,但都是数;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三者有所不同,但都是时。○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在组合的时候选择甲就排斥选择乙或丙。有的选择决定于意义,有

的选择决定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3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某个项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其他项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项的增加或减少也会引起其他项的意义的变化。

3. ○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分转成名词性词语;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和疑问句,都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

4.从语法结构类型的角度一般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类型: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和复综语。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意更动,虚词的作用也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词序,很多都是由虚词来表达的。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都属于孤立语的类型。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屈折语的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且词根与词尾结合得很紧,脱离词尾这种变词语素,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都属于屈折语的类型。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用来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每种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变词语素来表示,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均有较大的独立性。日语、朝鲜语、土耳其语、芬兰语等都属于粘着语的类型。复综语严格来说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在复综语中,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甚至不到一个音节。由于在词里面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复综语中有时一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复综语这一语言类型多见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如美诺米尼语。

5.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各种语言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又有不同情况,彼此有错综的表现。比如同样表现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加词缀“-ed”的词形变化形式,汉语就用在动词后加虚词“了”、“过”的形式。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例如英语中定冠词“the”只表示后面的名词是有定的或特指的,如“the boy”(这个男孩儿)。也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了多种意义,例如英语中的动词后边的“-s”后缀,除了表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外,还表示现在时的意义。还有的是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例如汉语中表示名词的定指意义,既可以通过语序形式,即出现在动词前的光杆名词就是有定的,如“书买来了”中的“书”是定指的,听说双方都知道的,也可以通过加指示代词“这”或“那”的形式,如“这本书”、“那本书”。

6.提供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可以分为句法手段和词法手段两大类。句法手段主要

包括虚词、词类选择、语序以及语调四个小类。

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我和同学”替换成“你和同学”,改变的只是词汇意义,词与词之间的联合关系并未改变,而如果把“和”换成虚词“的”,则不但词汇意义改变了,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词类选择:就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唱歌”是述宾结构,“小天鹅”是偏正结构,它们之所以是正确的结构,是因为“唱”和“歌”、“小”和“天鹅”分别所属的词类能够组合,只要词类选择正确,就可以构成表达各种关系意义的结构。

语序:就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客人来了”是主谓关系,而“来客人了”则是述宾关系,前后两个词的位置一变,就产生了不同的语法关系。

语调:就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汉语中“你去!”(低调)表示肯定语气,而变成“你去?”(高调)后就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了。

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小类。

词形变化又分为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四种。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加上词缀。如英语中的“cup”,它的语法意义为“单数”,若在词的末尾加上一个“-s”,变成“cups”,其词汇意义仍然是“喝茶的茶杯”,没有改变,但其语法意义却由原来的表“单数”变为现在表“复数”。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如英语中的“see”,它的语法意义为“现在时”,若变为“saw”,它的语法意义就变成“过去时”,词内部的语音发生了交替变化。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如英语中的“bad”变为“worse”,这两个词根的词汇意义一样,都是“坏”的意思,但前者表示“原级”的语法意义,后者表示“比较级”的语法意义。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词在变化前的形式也有某种语法意义,所以原形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词形变化。如前面所说的“cups”是通过加词缀“-s”后表示复数,而未加词缀“-s”的“cup”表示单数,这就意味着这个单数的语法意义就是用零形式来表示的。

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英语中有时可以用词的重音区别动词和名词,如“re’cord”(动词:记录)、“’record”(名词:记录),汉语中有时可以利用轻声的形式来区别意义,如“地道”(dìd ào)和“地道”(dìdao)。

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例如汉语的动词、形容词、量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分别表示短时、尝试、程度增加、逐个等语法意义,如“清楚——清清楚楚”(形容词重叠,表程度增加),“休息——休息休息”(动词重叠,表短时),“吃——吃吃”(动词重叠,表尝试),“个——个个”(量词重叠,表每个、逐个)。

7.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如“黑、仿佛、布尔什维克、克隆”等均属

于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如“生活、美丽、姐姐、阿姨”等均属合成词。汉语中,单纯词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单音词、连绵词、叠音词以及音译外来词。单音词是单纯词的主要构成,汉语中除儿化词外的所有单音词均属单纯词。连绵词是指由前后成分连缀成义的词,前后成分共同表义,缺一不可,每一个成分单独拿出来都是有音无义的成分,只有合在一起才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如“徘徊、汹涌、妯娌、玛瑙、参差”等均属于单纯词中的连绵词。叠音词是指由前后两个相同读音的成分结合在一起共同来表达一个意思,同连绵词一样,叠音词中的单个成分是不能独立的,也都有音无义,必须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意义,如“猩猩、姥姥、潺潺”等均属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音译外来词是指利用汉字所代表的读音来转写外语中与其发音相近的某些个本族语言中没有的词语。由于是凭借发音相近来转写词语,因此在音译外来词中单个独立的汉字往往都只是为了表音而与该字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无关,如“沙发、坦克、咖啡、镭射”等均属于音译外来词。汉语中,合成词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单音节的儿化词、复合词、重叠词、派生词。单音节的儿化词是汉语合成词中的特例,这类词在音节上是一个音节,但在语素上代表两个语素,如“花儿、事儿、盖儿”等单音节儿化词均属于合成词。复合词是指由两个不同词根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如“矫健、大学、道路”等均属于复合词。重叠词是指由两个相同词根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如“弟弟、爷爷、星星”等均属于合成词中的重叠词。派生词是指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组合而成的词,如“第一、石头、老虎、桌子”均属于合成词中的派生词。

第六章词义

一、填空

1.根据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词汇分为和,前者具有稳固性、和的特点,后者具有数量多、和的特点。

2.多义词有多个义项,最初的那项意义,我们称之为,人们现在最熟悉、使用得最多的那项意义,我们称之为。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多项意义,其中“年纪大”是其,而其余的意义则都是其。

3.反义词可以分为反义词和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就属于一对反义词。

4.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5.词义从构成的角度来看,有意义和意义两种。其中,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词义派生的途径主要是词义引申。引申大体上分为和两种方式。前者以为基础,后者以为基础。

7.词义的组合时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的支配,另一方面又要受到的限制,此外,还要考虑社会的。

8.汉语中,一个词往往可能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这是因为这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如“失败”就有“胜利”和“成功”两个反义词。

9.在实际交际过程中,除了由词义组合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之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来进一步补充、确定的。

10.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意思的一组词属于,其中如果这组词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均完全相同,则其属于一组。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多义词由于有多个意义,于是在言语交际时最容易产生歧义而影响人们的交际活动。()

2.“好”同“不好”、“团结”和“勾结”都属于反义词。()

3.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走向多义化的现实基础。()

4.词义是以义项为基础的。义项不同,词义所反映的对象也就不同,附加色彩也可能不同,甚至语义组合关系也会存在差异。()

5.词的科学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没有了它,词语就会丧失指称和区别事物的功能。()

6.义项只包括理性意义,不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上面的附加色彩。()

7.“狗”这个词在汉语中用来指称人时常是贬义的,而在英语中却常用于褒扬方面,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词义的民族性决定的。()

8.“神仙”、“魔鬼”、“上帝”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因此这些词也就自然没有客观基础。()

9.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义是临时的,一旦离开上下文或具体的语境就不复存在了。()

10.现实生活中有些词语的搭配,我们很难从情理上加以明确的解释,其很可能是与社会成员的语言使用习惯有关。()

三、名词解释

1.词汇

2.词义

3.本义与派生义

4.多义词与同音词

5.词的中心意义

6.词义的模糊性

四、分析题

1.指出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

○1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

○2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

○3泰山: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

○4天堂:本义是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5矛盾: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武器,派生义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2.分析并指出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并具体说明

造成意思不同的原因

○1a 汽车在马路边停下来,司机解释说:“没有油了。”

○1b 李妈正要炒菜,一看油瓶:“哟,没有油了。”

○2a 早饭后,爸爸拿着教具和讲稿要走,对十岁的儿子小虎说:“我要上课去。你把家里的卫生搞一搞。”

○2b小虎撇着嘴说:“来不及了,我也要上课去。”

○3a请大家耐心一点,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

○3b时间很晚了,我要讲很长的话,大家一定不欢迎。

○4a李先生(在美国)对妻子说:“这么远的距离,最好租辆出租车。”

○4b老王(在北京)对妻子说:“时间来不及了,叫辆出租车吧。”

3.指出下列各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1得到——受到

○2眼红——嫉妒

○3秘密——绝密

○4聪明——智慧

4.指出下列各组划线部分的成分与成分之间是多义关系还是同音关系

○1:a 负荆请罪 b 家庭负担很重

○2:a 花朵艳丽 b 浪花朵朵

○3:a 别担心 b 霸王别姬

○4:a 诗人李白 b 李代桃僵

○5:a 刻苦学习 b 刻舟求剑

○6:a 周游列国 b 城市周围

五、问答题

1.多义词与同音词有何差异?试举例说明。

2.词的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与同义词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多义词在实际交际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4.应该怎样来理解词义的民族性?

5.词语搭配的相关条件具体有哪些?

6.简述反义词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7.应怎样来认识词义与其语音形式以及词义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8.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来理解?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全民性、能产性、成分杂、变化快;

2.本义、中心义(基本义)、本义、派生义(转义);

3.相对、绝对、相对;

4.一般性、模糊性;

5.理性、非理性(附加的色彩)、理性;

6.隐喻、换喻、相似性、相关性;

7.语法规则、

语义条件、使用习惯;8.义项(意义);9.语言环境(语境/环境);10.同义词、等义词

二、辨析正误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名词解释

1.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但包含的词的数量可以非常多。

2.词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理性意义之上的附加的色彩意义。

3.本义与派生义:在一个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那个义项,我们称之为词的本义,其是产生这个多义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义通过引申方式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派生意义。词义的派生需要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与派生它的那个意义之间在指称上必定具有一定的联系。

4.多义词与同音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互相联系的几类相关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同音词是指一组词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但词与词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词与词的意义之间没有实际的关联。

5.词的中心意义:词的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来说的。中心意义就是一个多义词在某个时代中相比其他意义而言使用频率最高,人们最熟悉的那个意义。词的中心意义与词的本义在多数多义词中式一致的,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不能将两者做简单等同。

6.词义的模糊性: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的模糊性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否则一切都模糊了,人们就无法借助词语来区分不同事物了。当然,并非所有的词语的意义都具有模糊性,像一些数词的意义、度量单位词的意义以及科学术语的所指一般都是精确的。可以说,词义的模糊性与精确性对人们的交际都是不可缺少的,词义具有模糊和精确的二重性。

四、分析题

1. ○1隐喻;○2换喻;○3换喻;○4隐喻;○5隐喻

2. ○1a通过燃烧供发动机工作的汽油或柴油;

○1b供烧菜用的动植物油;

○2a作为教师去给学生讲课;

○2b作为学生去听老师授课;

○3a说话的时间比较长,说的内容较多;

○3b表示假设,表达“如果要说很长时间的话”的意思;

○4a 租一辆车由自己来驾驶;

○4b由专门的司机提供车辆并代为服务,负责将客人送到目的地

3. ○1搭配对象有差异;○2语体色彩有差异;

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1 下列哪位作曲家希望听众按照他的表现意图去理解音乐( )(分)分 A、 柴可夫斯基 B、 理查·斯特劳迪 C、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D、 巴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关于《忐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 分 A、 歌唱者是龚琳娜 B、 在这首歌曲中,人声是作为乐器出现的 C、 歌曲节奏变化多端,表演夸张,歌词神秘 D、 这首歌有确定的歌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我们在演奏“激情型”乐句时必须拿下“制高点”的原因是:()(分)分 A、 规律因素 B、 惯性因素 C、 客观因素 D、 主观感受因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审美能力中的能力要素:()(分) 分 A、 直觉能力 B、 注意能力 C、 记忆能力 D、 知觉能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的再现认知:()(分) 分 A、 变化主题再现 B、 变化音色再现 C、 变化速度再现 D、 变化力度再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下列哪个演奏家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最具有丰富性( )(分)分 A、 Kraus,L B、 Schiff,A C、 Gould,G D、

Cortot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7 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是下列哪一部:()(分) 分 A、 《大江东去》 B、 《乐话》 C、 《我住长江头》 D、 《清歌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下列哪位演奏家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最为精准的传达了内心感受( )(分)分 A、 李斯特 B、 格伦古尔德 C、 卡琴

(2020年编辑)音乐鉴赏尔雅周海宏课后练习答案

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A、视觉性B、语义性C、表达性D、标准性正确答案: 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A、语义性B、视觉性C、非视觉性D、美学性正确答案: 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A、音乐解说B、音乐感知C、音乐内化D、音乐创作正确答案: 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正确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正确答案:√ 音乐的艺术本质 1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A、廖辅叔B、莫扎特C、廖尚果D、萨利埃里正确答案: C 2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正确答案:A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A、视觉B、语言C、听觉D、情绪正确答案: 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正确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正确答案:√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A、认真聆听音乐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D、学好理论知识正确答案: 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A、文学B、语言C、音乐D、美术正确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A、拉威尔B、亨德尔C、巴赫D、莫扎特正确答案: A 4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正确答案:√ 5 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正确答案:√ 声音的联觉属性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中央电大 《计算机网络(专)》课程作业参考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 《计算机网络(专)》课程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网络数据处理并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它主要由联网的主机、中断、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等部分组成。 3.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就是传输数据的通道。通信信道按照使用传输介质、传输信号的类型及使用的方式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专用信道与公共信道 4.基带传输 在数据通信中,表示计算机而进驻比特序列0和1的数字信号是典型的举行脉冲信号,该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为基带,矩形脉冲吸纳好称为基带信号。在数据通信信道中直接传输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基带传输。 5. IP地址 IP地址标识着网络中一个系统的位置,就像邮寄信件时的收信人地址和发信人地址一样6.地址解析 在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中,一般是通过IP地址来确定主机的位置,IP地址将物理地址隐藏起来。但在实际的屋里通信时,IP地址是不能够被屋里网络锁识别的,使用的仍然是物

理地址。因此,需要在IP地址与物理地址间建立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叫做地址解析。 7. 网络互联 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联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8.路由表 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宫路由选择是使用。路由表中保持者子网的状态信息、网络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四代?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同心锁河北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并在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中的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面向中端的计算机网络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底啊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互联网络 第四阶段(20实际90年代至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2.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组成的。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两大功能,由此可以将其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网络软件包括:网络协议、网络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等。 3.何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各有何特点? 在单攻通信方式中,信号智能向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的传输方向。 在半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必须交替进行,在任意时刻智能向一个方向传送。半双工的通信设备必须同时具备发送和接受数据的功能。 在全双工的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数据。

2016年尔雅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的历史人物是:() 1.0分 ?A、 斯大林 ?B、 希特勒 ?C、 列宁 ?D、 勃列日涅夫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所传达的意境:() 1.0分 ?A、 和平舒缓 ?B、 局促 ?C、 极富张力 ?D、 紧张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 一首乐曲的创造性以及它的持久性来源于下列哪一种审美特质:()1.0分 ?A、 随波逐流 ?B、

不可替代 ?C、 服从于权威 ?D、 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关注下列哪一项的变化:()1.0分 ?A、 全景结构 ?B、 远景结构 ?C、 中景结构 ?D、 近景结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思潮是下列哪一项:()1.0分 ?A、 演奏家至上 ?B、 作曲家至上 ?C、 原样主义 ?D、 演奏和作曲两个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6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哪个音域不敏感:()

1.0分 ?A、 低音 ?B、 中音 ?C、 中高音 ?D、 高音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和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1.0分 ?A、 视觉 ?B、 语言 ?C、 听觉 ?D、 情绪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在所有《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家中,下列哪一位的演奏是其巅峰和极限:()0.0分 ?A、 卡钦 ?B、 里赫特 ?C、 拉赫玛尼诺夫 ?D、 科特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9 湖南民间笛曲《鹧鸪飞》是下列哪一位演奏家的代表作:()1.0分 ?A、 俞逊发 ?B、 曾永清 ?C、 陆春龄 ?D、 赵松庭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音乐人的生活态度通俗上来讲是要求音乐人将音乐看成是:()1.0分 ?A、 结果的艺术 ?B、 瞬时的艺术 ?C、 永恒的艺术 ?D、 过程的艺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 根据联觉对应关系,悲伤的音乐情感传递应不在形式上表现为:()1.0分 ?A、 低音 ?B、 明亮

尔雅音乐鉴赏2019年度全部整合答案解析(含填空题)

音乐能表现出以下哪一项:()(1.0分) 1.0 分 A、 长相 B、 法律 C、 悲伤 D、 颜色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保持性期待和连贯感要求是因惯性心理引起的()所产生的。(1.0分)1.0 分 A、 期待感 B、 归属感 C、 安全感

新鲜感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 下列哪一项是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思潮:()(1.0分)1.0 分 A、 演奏家至上 B、 作曲家至上 C、 原样主义 D、 演奏和作曲两个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音乐原作指的是( )。(1.0分) 1.0 分 A、 作曲家的曲谱

作曲家本人的演奏 C、 演奏家的演奏 D、 作曲家头脑中的音响效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人们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对音乐的感知不会发生困难:()(1.0分)1.0 分 A、 距音域敏感区太高、太低 B、 音符差距过于微妙 C、 刺激过强 D、 在音域敏感区内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下列哪一种感性形式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感性的思维:()(1.0分) 1.0 分 A、 思维训练 B、 思维引导 C、 思维培养 D、 思维习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实现描写复杂思想的意图的过程中的环节?( )(1.0分)1.0 分 A、 将相关因素拆分为单个感性特征 B、 用复杂的音符表现 C、 听众寻找线索串起感性特征 D、

听众感知单个感性特征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欣赏中直接影响人的欣赏感受的习惯:()(1.0分)1.0 分 A、 期待习惯 B、 反应习惯 C、 注意习惯 D、 联觉习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音乐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1.0分) 1.0 分 A、 视觉 B、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中央电大网上作业答案

201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电大网上作业答案 第一次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1.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 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在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论争基础上,大多数人已意识到历次大纲都强调的“语文课程要做到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中的“思想性”已不足以涵盖语文课程育人的丰富多样性,因此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界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一个突破。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5.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6.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

音乐鉴赏课后练习及答案.doc

1.1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我的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我的答案: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我的答案: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我的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我的答案:√

1.2音乐的艺术本质 1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我的答案:A 2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我的答案:C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我的答案: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我的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我的答案:√

1.3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我的答案: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我的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我的答案:A 4 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 我的答案:√ 5 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我的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2016上半年尔雅周海宏音乐鉴赏考试答案

2016上半年尔雅周海宏《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下列哪一项钢琴表演艺术被称为“一个人演奏一个乐器的打击乐队”:() 1.0 分 A、乐队钢琴 B、现代钢琴 C、古钢琴 D、预置钢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陕北民歌《脚夫调》表现的是哪一种情感:()1.0 分 A、欢快 B、伤感 C、奋进 D、愤懑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当我们在创作乐曲时,如果意图表达渴望或内心涌动的情感时应采用下列哪一种变化手法:()1.0 分 A、渐弱 B、渐长 C、渐强 D、渐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忽视对下列哪一项的精细控制:()1.0 分 A、远景 B、全景 C、近景 D、中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4分33秒》是由下列哪一位先锋派作曲家所创作的:()1.0 分 A、冈瑟·舒勒 B、C.德彪西 C、约翰·凯奇 D、R.瓦格纳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1.0 分 A、听觉 B、视觉 C、联觉通感 D、解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期待反应的“期待”理解正确的是:()1.0 分 A、自己内心的理解 B、期待好听的效果 C、是对下一个音的期待 D、是一种本能反应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通过联觉习惯感知的音乐会通过哪一机制唤起听众更强烈的感受:()0.0 分 A、以往类似的经验 B、听众的听觉 C、听众的思想活动 D、听众的情绪反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9 以下对联觉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1.0 分 A、联觉是一种习惯和本能 B、联觉是一种理性行为 C、联觉无法控制 D、联觉反映无处不在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南朱北李”中的“南朱”朱蓬博老师的作品:()0.0 分A、《红珊瑚》 B、《刘三姐》 C、《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D、《社长的女儿》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11 我们安排音乐的结构时,在音乐演奏的高潮点之间要保持下列哪一种状态:()1.0 分A、 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渐慢渐强D、越来越弱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 格里埃尔是下列哪一个国家的伟大作曲家:()1.0 分 A、奥地利 B、苏联 C、芬兰 D、英国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3 下列哪一位演奏家被世界赞誉为“钢琴诗人”:()1.0 分A、李斯特B、朗朗C、莫扎特 D、肖邦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4 在音乐的评论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通过下列哪一 种途径建立评价标准:()0.0 分 A、记忆 B、经验总结 C、引导 D、理论学习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15 下列哪一位作曲家擅长使用大量复调性的音乐:()1.0 分A、拉威尔B、格罗菲C、理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5.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6.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7.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8.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9.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10.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 A 探讨美的本质 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 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 D 探索美的目的 12.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 1.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 AB )。 A 吕荧 B 蔡仪 C 高尔太 D 朱光潜 E 李泽厚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4.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5.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给艺术定义的有( AC )。 A 游戏说 B 模仿说 C 集体无意识说 D 教化说 6.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与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与参考答案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在O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下面的问题? a. 将待传送的比特流化分成帧 b. 决定使用哪一条路径通过子网 c. 传输线路上的位流信号同步 d. 两端用户间传输文件 2.一个系统的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字节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 h 字节长的协议头。那么,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协议头信息的传输? 3.有确认服务和无确认服务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在下列情况下,请说出哪些可能是有确认服务或无确认服务?哪些两者皆可?哪些两者皆不可? a. 连接建立 b. 数据传输 c. 连接释放 4.参照下图回答问题。图中的每个方框表示一个网络结点。以星号标注的圆圈表示你的终端。 a.你的本地结点是哪一个? b.哪些结点是你的本地结点的相邻结点? c.对你的本地结点来说,哪些结点是远程结点? d.哪些结点是终端结点(END NODES)? e.哪些结点是路由结点(ROUTING NODES)? f.从结点F到G的最短通路有多少跳段(HOPS)?

习题解答 1.a.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将待传输的比特流化分为帧 b.第三层(网络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 c.第一层(物理层) d.第七层(应用层) 2.总共有N层,每层加h字节,在每个报文上附加的头字节的总数等于hN,因此,头消耗的有关空间所占的网络带宽的比率为hN/(M+hN)。 3.在有确认服务中,作为对请求原语的反应,接收方要发出一个明确的响应原语。具体的说,有确认服务包括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4个原语,而无确认服务则只有请求和指示2个原语。连接服务总是有确认服务,因为远程对等实体必须同意才能建立连接。在所给出的3个例子中,a必须是有确认服务;取决于网络设计者的选择,b和c可以是有确认服务,也可以是无确认服务。 4. a. C b. A和G c.A,B,D,E,F,G和H d.D,F,G和H e.A,B,C和E f. 5

李莉交响音乐鉴赏作业答案

1.让节奏运动富有律动感的要素是(节拍) 2.让单一旋律变成多声部的要素是(和声) 3.柔板、行板、快板是哪种要素的术语(速度) 4.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主要取决于哪种要素(调式) 5.巴洛克时期出现的新的音乐公共场所是(歌剧院) 6.清唱剧通常演出的场所是(教堂) 7.《弥赛亚》属于音乐体裁中的(清唱剧) 8.被称为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的作曲家是(巴赫) 9.当一个旋律在不同的声部轮流出现,通常将这种音乐称为(主调音乐) 10.在音乐中能体现独奏者与乐队“竞争”、“协奏”特点的体裁是(协奏曲) 11.大管属于交响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 12.竖琴属于交响乐队中的(弦乐器组) 13.三角铁属于交响乐队中的(打击乐器组) 14.1600~1750是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15.巴洛克音乐的发祥地是在(意大利) 16.巴洛克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声乐艺术是(歌剧) 17.弦乐四重奏其音乐性质属于(室内乐) 18.公共音乐会是在音乐历史上的哪个时期出现且流行起来(古典) 19.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奏鸣曲式) 20.由一件乐器演奏的三个乐章的乐曲,通常称为(协奏曲) 21.哪些属于体裁范畴(交响曲变奏曲式组曲奏鸣曲小步舞曲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协奏曲) 22.哪些属于结构形式,即曲式范畴(三段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 式) 23.小提琴独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改编于巴赫的那部作品(第三乐队组曲) 24.“哈利路亚”是《弥赛亚》中的一首(合唱) 25.巴赫的哪部作品集被称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平均律键盘曲集) 26.最先将诙谐曲取代交响曲中的小步舞曲的作曲家是(贝多芬) 27.“好男应该去当兵”是《费加罗的婚礼》中一首著名的(咏叹调) 28.被称为交响曲之父的作曲家是(海顿) 29.海顿在音乐历史是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交响曲规则) 30.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作曲家是(海顿) 31.古典主义时期最擅长歌剧创作的作曲家是(莫扎特) 32.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人,浪漫主义音乐第一人的作曲家是(贝多芬) 33.贝多芬的哪部作品集被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32首钢琴奏鸣曲) 34.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标志着他个人风格的成熟(第三) 35.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本打算献给拿破仑的(第三) 36.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是五个乐章的(第六) 37.贝多芬的哪部交响曲加入了人声(第九) 38.歌剧中的开场曲称为(序曲) 39.一部音乐作品其情绪比较热烈、欢快,通常情况下它采用的调式是(小调式) 40.一部音乐作品其情绪比较忧郁、伤感,通常情况下它采用的调式是(大调式) 41.被称为复调音乐大师的作曲家是(巴赫) 42.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都是(意大利语歌剧)

超新尔雅课堂音乐鉴赏答案期末考试答案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了哪位历史人物:()(分)分 A、斯大林 B、列宁 C、希特勒 D、勃列日涅夫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是一个音乐能够获得张力的最重要因素:(分)分 A、节奏 B、音符间隔 C、音强 D、期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鲍列罗舞曲》是下列哪一位作曲家的著作:()(分)分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通俗上来讲,音乐人将音乐看成()是音乐人要求的生活态度:(分)分 A、结果的艺术 B、瞬时的艺术 C、永恒的艺术 D、过程的艺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在音乐结构中,高潮点之前的“渐慢”一定要有明显的( )。(分)分 A、渐宽 B、渐强 C、渐窄 D、渐弱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的心理规律是决定“创新性”的重要心理依据。(分)分 A、期待 B、惯性 C、从众 D、竞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是影响音乐价值判断最重要的指标。(分)分 A、作曲家 B、演奏家 C、整体 D、细节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把握( )对应关系,是演奏者实现音乐表现目的的手段。(分)分

B、联觉 C、感觉 D、理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格里埃尔是一名伟大的作曲家,他来自哪一个国家:()(分)分 A、苏联 B、奥地利 C、芬兰 D、英国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是影响价值判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控制的指标:(分)分 A、细节 B、有序性 C、逻辑性 D、丰富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福列的《Apres Un Reve G 》抒发了下列哪种情绪?( )(分)分 A、温柔 B、悲伤 C、喜悦 D、激愤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分 A、欣赏音乐是有层次与水平差异的 B、音乐审美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C、不同的欣赏层方式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D、音乐审美中的“他律派”追求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审美价值判断遵循的一致标准是:()(分)分 A、部分 B、普遍 C、全部 D、客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通常在演奏时,声音的控制是渐强或是减弱取决于:()(分)分 A、音量上下行规律 B、个人演奏习惯 C、赋予音乐的情感指向 D、落键的力量强弱与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5下列哪一个不是音乐审美能力得基本要素:()(分)分 A、能力 B、天赋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16、B 17、B 18、B 19、B 20、A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参考答案:21、A 22、C 23、B 24、B 25、A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网络教育选修课《中国电影名作欣赏(上)》课程习题课后作业试题答案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6 分)
1 . 石挥作为演员在舞台和银幕上都创造出了让观众记忆尤深的人物,甚至得到了一个赞誉,人们曾经 称之为( )。
?
A.
话剧皇帝
?
?
B.
电影皇帝
?
?
C.
千面人
?
?
D.
多面圣手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2 . 1937 年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有声片《夜半歌声》,导演是( )。
?
A.
袁秋枫
?
?
B.
黄磊
?
?
C.
于仁泰
?
?
D.
马徐维邦
?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3 . 《小城之春》由李天济编剧,( )导演,文华公司 1948 年出品。
?
A.
桑弧

?
?
B.
叶明
?
?
C.
费穆
?
?
D.
田壮壮
?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4 . 文华公司一九四七年的影片《太太万岁》,编剧张爱玲,导演是()。
?
A.
桑弧
?
?
B.
费穆
?
?
C.
蔡楚生
?
?
D.
郑正秋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5 . 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的,那是因为特定时期电影人的美学追求。这种说法( )。
?
A.
正确
?
?
B.
错误
?
我的答案: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