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5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0.51 KB
- 文档页数:3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程诚;尚爱加;唐红;王社军;杜长生;王建祯【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至2016-06手术治疗经病理明确证实为神经鞘瘤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该组病例均一期完成手术,其中半椎板入路12例,全椎板入路44例(Ⅱb和Ⅲb型共3例均位于颈椎,行前后联合手术).常规椎板复位,用钛钉、钛板固定,3例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观察治疗后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自觉感觉障碍面积、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肢体感觉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55例肿瘤全切除,l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神经鞘瘤.随访时间为6 ~ 24个月,平均20.15个月.术后疼痛明显改善者49例,VAS评分由术前的(7.92±1.03)分降至术后6个月的(3.25±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自觉感觉障碍面积增大者11例,ASIA感觉评分由术前的(225.31±2.53)分降至术后6个月的(213.76±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运动功能改善25例,ASIA运动评分由术前的(93.46 ±1.58)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96.02 ±1.29)分(P<0.05).复查增强MRI,仅恶性神经鞘瘤患者6个月复查时提示肿瘤复发,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其余均无复发;无继发脊柱后突畸形.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经显微手术治疗,采用适合个体的手术策略,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8(029)003【总页数】4页(P274-276,281)【关键词】脊柱;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作者】程诚;尚爱加;唐红;王社军;杜长生;王建祯【作者单位】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神经肿瘤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神经肿瘤外科;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神经肿瘤外科;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神经肿瘤外科;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神经鞘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40%,多起源于神经Schwann鞘膜,背侧神经根,生长缓慢;位于髓外硬膜下比例最高,也可位于髓内、硬膜外及硬膜内外沟通[1];其病理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复发率较低,多数术中可以全切除。
听神经瘤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起源于第ⅷ颅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故又称听神经鞘膜瘤,是后颅窝中最常见的颅肿瘤,占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约75%~80%,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年龄30~60岁。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多为听神经的刺激或破坏症状,耳鸣、耳聋或眩晕等,肿瘤延伸至小脑脑桥隐窝,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患侧面部麻木、痛觉和角膜反射减退,肿瘤压迫脑干,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和锥体束征及感觉减退。
小脑脚受压,可出现同侧小脑共济失调。
早期表现为持续性耳鸣、渐进性听力减退、头晕、不稳感、耳闷等症状;晚期患侧面部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头痛,恶心,呕吐。
放射检查:岩锥x线片,先摄平片及断层片,如内听道扩大,应做ct扫描及核磁片,必要时做脑池碘油造影或空气造影。
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因此,术前术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资料我院1990~2005年诊治1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右侧10例,左侧8例。
双侧伴多发性神经纤维瘤l例。
年龄17~71岁,术后面瘫6例,复发3例,死亡l例。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是涉颅手术,所以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恐俱,甚至产生濒死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状态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们必须通过心理护理来解除病人困忧。
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关心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目的、过程、必要性,麻醉方法、安全措施及手术水平,给病人以安全感,使其充满信心,愉快地接受并配合好医生完成手术。
皮肤准备:理全头,洗澡,更衣。
胃肠道准备:术前晚灌肠,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术前1日进行抗生素过敏试验,并使用1~2次抗生素。
其他:保证睡眠,防止感冒,练习床上排二便,术前肌注阿托品,适当用止血药,安装好各手术管道,准备好各种物品迎接病人回房。
手术方法的选择我院19例患者,均因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手术方法[1]。
迷路后进路:多用于直径<2cm,位于桥小脑脚区的肿瘤患者。
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2024(全文)摘要原发千面神经的肿瘤较罕见,主要包括面神经鞘瘤、面神经纤维瘤和面神经血管瘤三类。
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经过多次研讨建立了本共识。
本共识系统阐述了面神经瘤的流行病学、病理特征和主要临床表现,建立了面神经瘤的诊断标准,阐明了面神经瘤的解剖分类以及主要鉴别诊断。
同时,本共识明确了面神经瘤常见治疗方式的应用原则,制定了面神经瘤诊治的简明流程。
原发千面神经的肿瘤包括面神经鞘瘤、面神经纤维瘤和面神经血管瘤。
面神经鞘瘤多见,面神经纤维瘤少见,面神经血管瘤罕见。
面神经鞘瘤起源千构成面神经纤维髓鞘的施万细胞,可发生千从桥小脑角胶质施万细胞过渡区至神经末端分支的面神经任何部位。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面神经瘤的发现率逐年提高。
面神经瘤最常见的症状为面瘫,同时可伴有听力下降。
面神经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基千面神经功能、肿瘤的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有手术意愿以及能否耐受手术等多种因素。
其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外科手术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单位牵头,经过与国内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整形科、影像科、病理科专家的讨论,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我国实际,面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编写了本共识,以规范和指导面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我国面神经瘤诊治的整体水平。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面神经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包括面神经鞘瘤在内的各类面神经瘤的发现率约为5%[1]。
面神经瘤好发千中年人群[2-12],其发生率没有性别和侧别差异[6,10]。
约91%的面神经瘤病例为散发病例[13]。
各类型面神经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
其中,面神经鞘瘤起源千包绕面神经神经纤维的施万细胞,也称为面神经施万细胞瘤[14]。
DOP10-3969/j.ion.1672-3770-2021.01.021•临床研究-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的研究陆天宇,俞天赋,刘浩,陈维涛,金伟,梁维邦,倪红斌!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要点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肿瘤的部位分为单纯腹侧型%3例)、单纯背外侧型(15例)和哑铃型(5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不同分型肿瘤采用不同操作方法切除肿瘤。
术中行电生理监测保护神经功能。
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4例。
术后神经损害症状完全缓解者16例,部分缓解5例,无缓解或加重2例,随访0.5-10年(平均5.4年)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均无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结论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疗效良好。
枕骨大孔区骨质磨除、肿瘤包膜合理松解、充分瘤内减压及神经血管零牵拉的操作方法可提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枕骨大孔;显微外科治疗;神经鞘瘤!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7770(2021)01—096—4Mic+sugical treatmeet of sctwannoma C foramee magnum via posterior median approach LU Tian-gu,YUTian-fu,LIU Hao,e t al.Depagment of Neurosurgery,Nanjing Drum,Towes Hospital,the sAfiafeP Hospital f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Cool,Nanjing210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s:NI Hong-jiiAbstract:Objective To OvestRate Ue main points of microresection of schwannoma in the foramen magnumregion by posterior median approach.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23patients with schwannoma in foramen magnumwere analyzed otospectiveU According to Ue tumor site,there were3of ventral type,15of dorsolateral type and5ofdumbbdl type.All patients were operated by posterior median approach.DiUerent types of tumors were resected bydOferent metUods.Intraoperative elecWophysiologicW monitoring was peOormed to protect neoo function.Results OfWi Ue cases,total resection of tumor was peOormed in19and subtotal resection was peOormed in4.16showedcomplete relief of the pain a nd numbless of neck,shoulder and upper limb.5showed incomplete relief after Ueoperation and wmVy reUef in the follow up period(0.5-10years,5.4years on average).No other complications asinWacranial infection or d eaths showed in tie following-up pwiod.Conclusions Posterior median approach is aneW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micro s urgical resection of schwannoma in tie foramen magnum of Ue occipital region.The safety of surgeg can be improved by bone grinding in the foramen magnum area,reasonable release of tumorcapsule,intratumor decompression and zero-traction of neoo vessels.Key wo+s:foramen magnum;micosurgicai resection;schwannoma枕骨大孔区神经鞘瘤的位置深在,毗邻小脑、脑干、椎动脉及高位颈脊髓等结构,手术难度较大。
CT和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75-01【摘要】目的:探讨mri及ct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术前mri及ct检查。
结果:给予患者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蔓延的患者只有3例;而平扫mri检查结果中,颅内蔓延的患者也只有3例;给予患者增强mri检查,结果显示颅内有肿瘤的患者有12例。
结论:给予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增强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者颅内蔓延,并且还能够将平扫mri及增强ct检查中不能显示的病变显示出来。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视神经鞘脑膜瘤在眼眶肿瘤临床诊断中,ct及mri检查是其中的两种重要检查方法,特别是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但是,ct检查中不能将患者的颅内蔓延及视神经管内蔓延等特征显示出来,而mri检查脑膜瘤的确诊率高于ct检查,主要是因为mri检查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并且还具有无骨伪影等特点,特别是增强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中的诊断价值更高[1]。
本文选取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前ct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是神经鞘脑膜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为(38.4±2.4)岁。
有11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左眼眶,其余9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右眼眶,其中,合并双侧听神经瘤患者有1例。
有10例患者经外侧开眶手术,其中,术后进行伽玛刀治疗的患者有4例;有8例患者经颅开眶;有2例患者经结膜入路治疗。
选取的20例患者均经手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是神经鞘脑膜瘤患者。
1.2检查方法[2]1.2.1ct检查手术前,给予所有患者ct扫描,其中,进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有14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D e c;27(6)因此,对女性更年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慎莺选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1]贾连顺.颈椎病研究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
8(8):733—734.[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D e c;27(6)[3][4]社,1995:740-743.B er nh a re d T M,H yn es R A,B l um H W,et a1.C ur r entco nc ept s r evi ews:cer vi ca l sp ond yl o t i c m ye l opa t hyr J-].JB on e Joi nt S u r g(A m),1993,75(2):119—128.M at s uyam a Y,K aw akam i N,M i m at sun.Spi na l cor dex—pansi on af t er dec om pr e ss i on i n cer vical m yel opat hy[J].Spi ne,1995,20(3):1657—1663.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20例临床分析覃重桥陆伟水罗红伟余松祚谭适陆弘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港537100)关键词显微手术;大型听神经瘤中图分类号:R739.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930X(2010)06—0944—02近年来由于影像学不断发展。
颅神经监测、神经外科显微解剖、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听神经瘤的手术由过去延长患者牛命转变为保护颅神经功能。
听神经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保留率明显提高。
但大型听神经瘤的切除仍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挑战之一…。
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6.5岁。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诊治进展肖立崇【摘要】@@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JFS)为生长缓慢的良性颅内肿瘤.JFS起源于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神经鞘膜许旺细胞.这些神经纤维从脑干延髓发出,集结在颈静脉孔而后出颅,神经鞘瘤多在颈静脉孔区域发生和发展,由于颈静脉孔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分辨肿瘤的神经来源,因而统称为JFS.JFS 占颅内肿瘤的0.2%,颅内神经鞘瘤的2.2%~4.0%,颈静脉孔区肿瘤的50%~59%;病程平均2.7~5.0年;患者发病年龄37~43岁,女性略多于男性.2001年Sen等[1]报道总例数约200例.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以及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技术的提高,世界各地的报道逐渐增加.【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1(040)018【总页数】3页(P1852-1854)【关键词】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颈静脉孔解剖;手术入路【作者】肖立崇【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00080【正文语种】中文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 lar foramen schwannoma,JFS)为生长缓慢的良性颅内肿瘤。
JFS起源于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神经鞘膜许旺细胞。
这些神经纤维从脑干延髓发出,集结在颈静脉孔而后出颅,神经鞘瘤多在颈静脉孔区域发生和发展,由于颈静脉孔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分辨肿瘤的神经来源,因而统称为JFS。
JFS占颅内肿瘤的0.2%,颅内神经鞘瘤的2.2%~4.0%,颈静脉孔区肿瘤的 50%~59%;病程平均2.7~5.0年;患者发病年龄37~43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2001年Sen等[1]报道总例数约200例。
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以及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技术的提高,世界各地的报道逐渐增加。
但是,近期报道总例数也不超过250例[2-3]。
JFS多为单发,肿瘤直径在1~5 cm,平均3.5 cm。
肿瘤最大径可达12.5 cm[4-5]。
椎管内肿瘤疾病和手术编码分析发布时间:2022-07-24T07:55:33.3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有繁慧刘小垒黄土林[导读]有繁慧通讯作者刘小垒黄土林(上海开元骨科医院;上海200120)【摘要】通过对某院椎管内肿瘤的错误编码案例,梳理疾病和手术编码流程,旨在为编码员提供编码思路,准确对该病种进行编码,举一反三,提高病案首页编码质量,为医院精细化管理、专科建设、医疗质量以及DIP/DRGs医保支付改革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疾病分类根据肿瘤与硬脊膜的关系、肿瘤性质与组织学来源的不同,编码各有不同。
手术是治疗椎管内肿瘤惟一切实有效的方法,编码时需注意手术术式和内置物材料,另编码切勿遗漏。
临床医师规范、正确填写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客观完整记录手术过程,是编码的基础和关键。
编码员需要仔细详查阅相关病史,与临床医师做好沟通工作,不能依赖HIS系统编码库,要结合编码工具书,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编码规则,以确保病案首页编码的精准性。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疾病编码;手术编码椎管内肿瘤系生长于脊柱、脊髓、椎管内及脊髓周围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脂肪组织及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的统称[1]。
椎管内肿瘤的发生率大约占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发生率15%,手术是治疗该疾病惟一有效的方法[2]。
现通过某院椎管内肿瘤案例的错误编码进行剖析,旨在帮助编码员梳理编码流程,掌握编码规则,确保精准编码。
1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分类临床表现因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和累及脊柱的节段而有所不同,以进行性加重的肢体麻木、无力、神经痛及大小便困难等为主要表现。
椎管内肿瘤可见于脊髓的任何节段和马尾神经,临床诊断按肿瘤与脊柱节段的关系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及马尾部肿瘤,最多见于胸段(占42%-67%)[3];按肿瘤的来源、肿瘤性质与组织学来源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按肿瘤与硬脊膜的关系分为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内肿瘤,后者又分为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