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森林科普知识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和天然资源,也扮演着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森林的科普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关注这片绿色的宝地。
一、森林的定义和分类森林通常指的是由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组成的一片较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根据树木的类型和气候条件,森林可以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
针叶林主要由针叶树组成,如松树、云杉等;阔叶林则由阔叶树组成,如橡树、枫树等。
二、森林的重要性1. 产生氧气: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2. 保护水源:森林可以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吸收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3. 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它们在森林中找到食物、避暑和繁殖。
森林的破坏将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控制气候: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水蒸气,调节气候。
森林还可以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缓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5. 提供天然资源:森林是重要的木材、纤维和药物来源。
此外,森林还提供了食物、栖息地和其他非木材产品。
6. 改善人类健康:森林中的树木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以净化空气,改善人类的呼吸系统健康。
此外,森林还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森林面临的威胁1. 森林砍伐: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森林火灾,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公顷的森林消失。
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壤贫瘠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 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导致了大量的森林破坏和碎片化,使得森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和维持。
3. 非法伐木和盗猎:非法伐木和盗猎活动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4.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森林干旱和病虫害的增加,使得森林面临更大的威胁。
四、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和措施1. 加强森林保护意识:人们应该意识到森林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森林保护行动中。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园林树木是指被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各种树木植物的总称。
树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氧气、吸收噪音等作用。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因此对园林树木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下面将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树木的习性分类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落叶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叶子,但在秋季时会逐渐脱落。
这种树木的枝干高挺笔直,经常可以看到高大的落叶乔木如枫树、榉树等,它们在秋天将园林装点得五彩斑斓。
2. 常绿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保持绿叶,如松树、柏树等。
常绿乔木给园林带来了一种恒久不变的绿色,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稳定和有序。
3. 软木树:这类树木的树皮比较软,可以剥离,例如橡树、杉木等。
软木树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吸音效果,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常绿灌木:这类树木比起乔木来说形态较矮小,且呈丛生状,如常绿矮杉、红叶珊瑚等。
常绿灌木可以作为园林的隔离屏障,增加私密性,并形成有趣的景观。
5. 人工品种:这类树木是对某些树种进行改良培育得到的人工品种,如花冠花瓣丰满、花色艳丽的园艺树种。
这些人工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植物的品种,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二、树木的生态分类根据树木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环境的要求,可以将树木分为以下几类:1. 广域树种:这类树木生长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如松树、槐树等。
广域树种通常树形整齐,经济效益较高,在园林中广泛种植。
2. 局域树种:这类树木对土壤、气候和湿度等因素的适应性较差,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荒漠植物等。
局域树种常常用于特定的景观区域,可以增加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3. 群落树种:这类树木喜欢生长在密集的森林群落中,它们彼此间会互相依存和支撑。
群落树种有助于固定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竹子、柳树等。
4. 植猴树种:这类树木常常被动物视为食物来源,它们的果实、叶子、树皮等部分都具有较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园林植物的名词解释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使用的植物,旨在美化环境、增加自然氛围和提升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品质。
这些植物可以包括树木、灌木、草本、花卉和其他植物形式。
1. 绿化树木绿化树木是园林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通常具有高大的体积和壮观的树冠。
这些树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庇荫和净化空气。
著名的绿化树木包括梧桐、法桐、香樟和松树等。
2. 街头花卉街头花卉是在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场所种植的花卉植物。
这些花卉通常以鲜艳多彩的花朵和丰富的花期而受人喜爱。
常见的街头花卉包括康乃馨、丁香、郁金香和牵牛花等。
3.观赏花草观赏花草是以其较小的体积和美丽的花朵而闻名的园林植物。
它们通常用于装饰花坛、花池和庭院等区域。
观赏花草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玫瑰、牡丹、向日葵和菊花等。
4.攀爬植物攀爬植物是能够攀爬墙壁、栅栏和其他结构的植物。
它们以其华丽的攀爬方式和叶片的密集结构而受人喜爱。
常见的攀爬植物包括藤蔓、爬山虎和常春藤等。
5.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或靠近水边的植物。
它们适应于湖泊、池塘和水道等水域环境。
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提供生物多样性和增加水域景观的美感。
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睡莲和香蒲等。
6.灌木灌木是一种比树木矮小但比草本植物更高大的植物。
它们通常具有分枝和丰富的叶片,可以形成较为密集的绿色屏障。
灌木不仅可以提供庇荫和隐私保护,还能改善环境声音和空气质量。
常见的灌木包括花楸、金叶女贞和紫叶李等。
7.森林植被森林植被是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植物群落。
这些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植被通常分为苔藓植被、地被植被和乔木植被三层。
它们合作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保护了土壤和水源,并提供了众多的资源。
著名的森林植被包括杉木林、橡树林和松树林等。
园林植物的使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可以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让人们在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这些植物还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一章森林的基本知识一树木的基本知识木本植物分两类:乔木和灌木1 乔木和灌木的定义(1)乔木: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
(2)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
2 两者的区别(1)高度;(2)主干是否明显。
3 乔木的基本构造粗略的可分为:树根、树干(Stem)、树冠(Branch) 。
详细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其中,根、茎、叶被称为树木的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被称为树木的繁殖器官。
(1)根的分类和结构(2)茎的分类和结构其中,木质部还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3)叶的分类和结构(4)花的分类和结构(5)种子的分类和结构4树木的生长发育树木的生长包括其高生长、直径生长和材积生长。
树木的发育包括:幼年期:从种子发芽到树木的第一次开花结实这一段时期,称为幼年期;青年期:从树木的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开花结实之前这一段时期,称为青年期;壮年期:从树木大量开花结实之前到结实开始下降这一段时期,称为壮年期;衰老期:从树木结实开始下降直至枯死这一段时期,称为衰老期。
二森林资源(Forest resources)的概念1 广义: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于森林、林木、林地而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
2 狭义:指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
三森林(Forest)的概念1 森林的概念森林是一个以乔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面积、空间和密度;在林木之间,林木与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并能影响周围环境的不断发展的统一体。
2森林的特点(1)寿命长:几十到几百年。
(2)成份复杂:植物(乔、灌、草、层间植物)、动物、微生物(菌类)。
(3)体积庞大(占有一定的面积和空间)、类型多样。
(4)具有天然更新能力,也可以人工栽培。
(5)森林内部及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6)森林是一个植物群落,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3林木生长在森林里的树木包括立木和倒木,其中立木分为活立木和枯立木。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 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 以上 ( 含0.2)的乔木树种( 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 1 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 2 厘米 ( 含 2厘米 ) 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 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 ~ 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 3 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 ( 含经济灌木树种 ) 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 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 (3 年内 ) 未成林地和封育 (5 年内 ) 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森林环境》各单元部分练习的参考答案1单元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森林林分郁闭度密度(二)填空1.森林的组成,主要就是指乔木树种的组成,根据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划分为单纯林和混交林。
2.森林的层次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成分所形成的垂直结构,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三个基本层次。
3.按照林层或林相一般可将森林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4.森林中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称其为层间植物或层外植物。
5.按照森林的起源,可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类。
6.森林按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7.通常将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1.大量树木聚合在一起就是森林。
(×)2.森林是受环境强烈影响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森林。
(√)3.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比较均匀整齐,树种较单纯,多为单纯林。
(√)4.北方寒冷的地区易于形成复层林,温暖湿润的南方易形成单层林。
(×)5.天然林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6.林分密度大,其郁闭度也大,但郁闭度大的林分,其密度有时并不大。
(√)7.不同树种,龄级期限的长短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确定年龄范围。
(√)8.在相同年龄时,林分越高,说明立地条件对该树种越适合,林地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地生产力越高。
(√)9.一般按林分平均高(H)和林分年龄(A)来确定森林的地位级。
(√)10.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和统一。
(√)11.有垂柳生长的地方,常常指示其生长环境的土壤水湿,表示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四)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 A )的树干,一般高大、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冠较小,且多集中于树干上部。
名词解释1、林木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2、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3、森林生产力:是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
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
4、森林生产潜力: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称为气候生产。
5、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真县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有值力。
包括天然林的培育、次生林的经营和人工林的培育6、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0.0667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米以上(含2米)的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米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米以上的林带。
7、森林资源:包括林木、林地在内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它环境资源。
其中林地为基础,林木为主体。
8、天然林:通过自然力量形成的森林。
9、人工林:利用人类的力量形成的森林。
10、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11、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12、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得的高产水平。
13、林种:按照森林功能而划分的森林种类。
14、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森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课后习题单元5 大气环境与森林一、名词解释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P95)2.大气污染:是指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打破了生态平衡,足以对生物及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危害的现象。
(P99)3.监测植物:用来监测大气污染,指示污染程度,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木本植物。
(P118)4.季风:一年中,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
(P102)5.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P109)6.气候:一个地方多年来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既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极端或特殊的天气状况。
(P111)7.小气候: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而形成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特殊的气候。
(P112)8.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P122)二、填空题1.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杂质)三大部分组成。
(P95)2.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把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P97) 3.对流层具有(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强烈对流运动)和(温度和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3个主要特征。
(P98)4.(二氧化硫)是目前存在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物。
(P100)5.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从(叶片气孔)侵入树木体内,对树木造成危害,所以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在(叶片)表现出来。
(P100)6.大气污染物对树木的危害可以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不可见危害)3个主要特征。
(P100)7.通常树木的抗毒性夜间(高于)白天。
(P101)8.我国的霜期地理分布具有(纬度越高,霜期越长)、(从沿海向内陆霜期增长)和(海拔越高,霜期越长)3个特点。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系统是指由森林植被、土壤、动植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森林是一种多样性高、复杂性强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森林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森林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和养分的保持和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提供养分供应给植物,并影响水分循环和土壤侵蚀。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提供了各种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了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平衡性。
森林生态系统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源、稳定气候、减缓土壤侵蚀、净化空气和水质等。
此外,森林还具有经济价值,提供了木材、水果、药材等资源,支持着众多的产业和居民生活。
总之,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森林环境名词解释
森林土壤:森林土壤是植物生长、适应环境的重要基础,能够支撑植物的生长及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森林的持续生长。
森林气候:森林气候是指森林垂直空间内的温度、水文及其他气象因素,它们受地理位置、植被特征、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森林植被:森林植被是指在森林内分布的植物群落,它们决定着森林的景观、气候、保护功能及生物多样性。
森林动物:森林动物指森林植物与环境中各种动物形成的有机体,它们与森林的植物、气候等形成一个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生态系统。
森林林下绿色覆盖:森林林下绿色覆盖指森林内树下部地表的植被和土壤地表,它们与森林植物、气候等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功能及生物多样性。
- 1 -。
森林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一,灌木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是多年生。
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
二,乔木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通常高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其往往树体高大,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三,苔藓苔藓植物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
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喜欢有一定阳光及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四,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是一群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
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尤以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繁多。
它们大都喜生于温暖阴湿白森林环境,成为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可以作为敏感地反映环境条件的指示植物。
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
矮小草本,常形成紧密的植丛。
叶集生于基部,叶鞘在近地面处密集成纤维状。
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②图二表示树木的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分析题图可知,在面积为0到S0之间,随着面积增大,物种数目增多,S0之后随面积增大,物种数目不再增多,因此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物种数达到最多而且保持稳定.③若选取5个合适的样方,对该森林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n4、n5,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约为(n1+n2+n3+n4+n5)/5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灌木和草木等复杂的垂直结构,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①垂直结构方面,调查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②水平结构方面,调查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故答案为:(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样方法②物种数增多,并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③(n1+n2+n3+n4+n5)/5(2)光垂直①垂直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②水平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16、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17、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18、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19、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20、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21、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2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2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24、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5、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26、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27、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28、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29、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30、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31、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32、林相:有两种含义: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和复层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33、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0.90.8……0.1..34、林龄: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35、龄级: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一般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和中生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36、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37、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38、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39、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40、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41、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42、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43、森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44、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45、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46、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47、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48、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49、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50、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51、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52、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53、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54、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55、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56、封山育林封育: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57、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58、山地: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59、低山: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60、中山:海拔绝对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61、高山:海拔绝对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62、黄壤: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铁的氧化物;故呈黄色或鲜黄色..土质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63、红壤:在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铁铝丰富呈红色;土层中常有红、棕、黄、白交织的网纹..一般酸性强;有效磷少;剖面深厚..64、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土壤..这种土壤的母质很容易风化;含矿质养分较多;土层疏松;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层浅薄..65、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66、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67、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68、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目前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①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②造林质量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③良种使用率=∑调查造林使用良种的小班面积/∑调查造林小班面积×100%④作业设计率=∑调查有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⑤幼林抚育率=∑调查抚育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⑥林木管护率=∑调查有管护措施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⑦检查验收率=∑调查检查验收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⑧资料建档率=∑调查建档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69、母树和母树林:供采种的树叫做母树..很多母树生长在一起就叫做母树林..70、优良母树: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个体..71、优质种源:生长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紧凑、无病虫害的优势木;其比例占75%以上的母树林称为优质种源..72、林木种子园:是用有性法或无性法繁殖人工精选的个体或综合育种法培育的新品种的植株而建立起来的林木良种繁育场..73、采穗圃:对于容易扦插繁殖的树种;用被选优树的种条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为往后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当于种子园;只不过种条代替了种子..74、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采伐..75、抚育采伐:根据森林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在不同龄期;伐除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效能..76、更新采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开始减退时所进行的一种采伐;这种采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为前提;以保护防护效能和特种作用持续稳定的发挥..77、皆伐:整个林分一次伐除;通过人工植树或天然下种自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达到更新目的..78、择伐:把林分中部分适合和应该采伐的林木进行采伐的方式;主要用于复层异龄林..79、渐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个龄级期内分两次或数次伐除..80、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进行的抚育方式..伐去过密的树木中品质较差的植株而保留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并促进生长..81、生长伐:在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一直到主伐前一个龄级的阶段内所进行的抚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营养空间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82、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即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复查间距期为5年..其目的是通过查清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制定全国和各省区及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这类调查以省、市、区或大林区为单位进行..83、二类森林资源清查:亦称森林经理调查..此类调查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地州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林业生产单位内进行..复查间距为10年..其目的是为林业基层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及有关规划提供依据..这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要落实到小班;其准确度优于一类调查..84、三类调查:即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85、森林抽样调查: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抽出部分样地进行调查;根据样地调查结果推算该范围内全部森林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86、森林区划:为了便于森林调查和开展营林活动;按一定经营规模将林区划分成不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的工作..87、林班: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88、小班: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89、小班调查:在小班范围内进行的测树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调查项目..90、标准地: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作为调查样本;称为标准地..91、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于“森林病虫害”不能包括可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杂草、软体动物、脊柱动物和其他植物;近年来改称为“林业有害生物”..92、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已经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93、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国境内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传播的有害生物..94、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部地区或国内其他地区局部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在本辖区内传播的有害生物..95、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依法必须经过检疫才允许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也包括根据疫情应实施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土壤等..96、产地检疫:是指国内调运、邮寄或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调查、除害处理并得出检疫结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的措施..97、调运检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出原产地之前、运输途中及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之后;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森检法规;由法定的专门机构;对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措施..根据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的方向;可将调运检疫分为调出检疫和调入检疫两部分..98、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那些为害严重、防治困难、能够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国家林业局发布..本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由省林业厅发布..99、疫区:是指根据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依照森林植物检疫简称“森检”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划定;并且采取相应检疫措施的地区..疫区的划定;由省林业厅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100、野生保护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我国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大类: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动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④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101、野生保护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野生保护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分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即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前称三级保护野生植物..102、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含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要求在15万亩以上、省级自然保护区在10万亩以上、县级自然保护区在3万亩以上.. 103、自然保护小区:是指对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珍稀植物生长繁衍地规划面积在2000公顷以内;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04、森林防火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一是各级组织机构落实;特别是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机构健全稳定;人员高效精干..二是责任到人;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长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都要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签订责任状;并经常深入责任区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算..五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领导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105、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危险程度燃烧程度蔓延程度一没有危险不燃烧不蔓延二低度危险难燃烧难蔓延三中度危险能燃烧能蔓延四高度危险易燃烧易蔓延五极度危险极易燃烧极易蔓延106、森林灭火原则:①实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②实行保护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③统筹兼顾;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则..④要积极扑救;不要消极防守的原则..⑤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⑥捕捉有利战机的原则..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107、森林火灾分类: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第二部分常见问题1、林权证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也是确认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在林权流转时它是明晰产权归属的重要法律依据..林权证是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加盖国家林业局监制章..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代替本县人民政府进行登记发证..2、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是如何规定的答:森林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单位和个人所有的林木;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
第一单元: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
维管束(vascular bundle):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胞间连丝(plasmodesma):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
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分生组织(meristem)定义: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原生质(protoplasm ):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
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个原生质团。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组成。
原生质体(protoplast )定义: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器是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
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其中,叶绿体和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第二单元: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系:植物根的总合称为根系。
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定根:主根,侧根和纤维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是植物的茎或叶上所发生的根。
大多数情况下,不定根的发生是由于植物器官受伤或激素、病原微生物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因此表现为植物的再生反应。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植物的胚、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的结构。
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组成。
初生结构是低等维管植物和草本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吸收、光合、蒸腾和生殖等重要功能。
次生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裸子植物,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某些蕨类植物中,由根和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产生的结构。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 ):定义:位于叶子表皮下方排列整齐的一层或多层柱状细胞。
含叶绿体多。
【栅栏组织(palisade cell),又称栅栏细胞或栅状细胞,是叶肉组织中的一群细胞。
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片之中。
乃因应光合作用而特化出来的细胞。
1. 属于薄壁细胞--利于各种物质的进出,特别是使植物易于吸收光线。
2. 内含大量的叶绿体。
3. 各个细胞排列紧密,呈现栅状,即其名称之来由。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殖器官单雌蕊:根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和结合方式不同,又可将雌蕊划分为单雌蕊和复雌蕊两大类。
在一朵花中仅由一个心皮组成的称为单雌蕊,多数雌蕊群有多个心皮。
复雌蕊:一个复雌蕊的心皮数目常和花柱、柱头、子房室等的数目以及果实外形或开裂情况相关,因此可借此判断复雌蕊的心皮数目,但不能作为绝对的判断标准。
真果: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这类果实称为真果.真果的结构比较简单,外为果皮,内含种子。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
【真果与假果的区别在于假果的果实还包含由花托,雌蕊,花被基部发育而成的部分。
】单果:由一朵花的一个成熟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按照果实的形成特点,可以把果实分为三大类: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不同,又可把【单果】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
聚合果:是指一朵花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剩余花托,并与花托共同发育的果实。
聚花果:又称花序果、复果(multiple fruit),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
区别:(聚花果)也称花序果、复果,是指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聚合果)是果实的一种也称作聚心皮果,指单一果实由两个或多个心皮及茎轴发育而成。
完全花与不完全花:根据花的构造状况,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在一朵花中,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第四单元: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由水(free water):又称体相水,滞留水。
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束缚水(bound water):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有较低的蒸汽压,在远离0℃以下的温度下结冰,不起溶剂作用,并似乎对生理过程是无效的水。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指有机碳化合物经彻底或者不彻底氧化,所脱下来的电子经部分电子传递链,最后传给外源的无机氧化物(个别是有机氧化物)并释放较少能量。
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一种方式第五单元: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光化学反应。
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光合链,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链。
由光合作用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电子在众多的电子传递体中,按氧化还原电位顺序依次传递的途径。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光合磷酸化。
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 ):是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该处“细胞”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但并非所有这些细胞都能运行完整的光呼吸)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
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是指光合作用的固定二氧化碳(或产生氧)的速度。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所谓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
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累积干物质。
第六单元:植物的水分代谢水势(water potential ):定义:在恒温恒压下,一偏摩尔溶积的水与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
渗透作用(osmosis):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吸胀作用(imbibition):亲水凝胶吸附水分子,并使其膨胀的过程。
第七单元:植物的矿质营养微量元素:植物体除需要钾、磷、氮等元素作为养料外,还需要吸收极少量的铁、硼、砷、锰、铜、钴、钼等元素作为养料,这些需要量极少的,但是又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元素,叫做微量元素。
第八单元: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
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
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
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
也有人给光周期现象下了个广义的定义,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
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 ):定义:植物营养细胞的增殖生长。
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等现象叫做顶端优势。